【上海市基础教育资源配置问题及优化建议探析16000字(论文)】_第1页
【上海市基础教育资源配置问题及优化建议探析16000字(论文)】_第2页
【上海市基础教育资源配置问题及优化建议探析16000字(论文)】_第3页
【上海市基础教育资源配置问题及优化建议探析16000字(论文)】_第4页
【上海市基础教育资源配置问题及优化建议探析16000字(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上海市基础教育资源配置问题及完善对策研究TOC\o"1-3"\h\u202231绪论 4155001.1研究背景 4293001.2研究意义 4267542概念界定及相关理论 5175922.1概念界定 591932.1.1“全面二孩”政策 5240762.1.2基础教育 5202072.1.3教育资源配置 6274102.2基础教育资源配置相关理论 692642.2.1资源配置理论 66282.2.2公平理论 7297643“全面二孩”政策背景下上海市基础教育资源配置状况 8155323.1上海市人口、学校分布状况 8324753.2上海市基础教育资源配置现状 9182493.2.1学前教育资源郊区相对紧缺 9239303.2.2中小学义务教育资源整体较为充足 11141183.3二孩政策对未来基础教育人口规模的影响趋势 12218454“全面二孩”政策背景下上海市基础教育资源配置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3146894.1二孩政策下学龄人口变动导致教育资源紧缺 13207074.2优质教育资源分布不均 142864.3城郊教育资源差距加大 1518165全面二孩政策背景下上海市基础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对策 16925.1整合现有教育资源,分担人口高峰期压力 16177715.2及时人口预测,掌握人口趋势 16113585.3增加财政投入,扩大资源供给 17151225.4科学配置资源,提高教育质量 1822301参考文献 19上海市基础教育资源配置问题及完善对策研究摘要:随着现代物质水平的的不断提高,人民对于教育的需求逐渐增长,基础教育的重要性随之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2016年,我国全面开始正式实施每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随之带来的人口格局的变化将会对我国的基础教育资源产生直接的影响,同时,对于基础教育资源的配置也是一种挑战。本文以上海市为例,首先分析了学前教育以及中小学义务教育阶段的资源配置现状以及未来人口变化趋势,指出目前上海基础教育资源配置中存在的问题,如学龄人口变动给教育资源供给带来压力、优质教育资源的分布不均、城市和郊区教育资源差距较大等,最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改善对策。关键词:“全面二孩”政策;基础教育;资源配置1绪论1.1研究背景在70年代时,人口的迅速增长、劳动力过剩等问题使国家社会和经济的发展面临严峻的挑战,在此背景下,国家开始推动相关政策的实行来控制人口数量的持续增长。“独生子女”政策于上世纪80年代初出台后,由国务院发起号召,倡导每对夫妻最多只生育一胎。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口与经济的矛盾逐渐缓和,与此同时,中国也经历了出生率和死亡率由高到低的巨大转变。在这个阶段,国家已经不再需要通过降低出生率来控制人口的持续增长,为了适应未来人口格局的变动,生育政策需要再次进行调整。2015年,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提出要正式开始实行“全面二孩”政策,所有夫妇无论地域或民族,都有权利生育第二胎。“全面二孩”政策的放开必然会导致人口在一定时期内的增长,尤其是对于学前教育以及中小学义务教育的影响最为明显。对于当前我国的基础教育资源来说,学前教育、小学教育和初中教育资源都有着一定程度的紧缺。从我国学前教育供给的现实状况来看,结合统计数据可以发现我国学前教育城市乡镇发展差距较大、民办和公办幼儿园发展不平衡;幼儿师资力量还有一定的提升空间,专科及以下学历教师的占总体比重仍然是较高的;民办学园的管理和组织缺乏规范化,政府相关部门对其的监管或资金投入都未能达到标准;幼儿园的机构数量并不充足,可能无法应对“全面二孩”政策出台后学前教育需求量增大的情况。尤其对于乡村地区的幼儿园机构来说,学前教育人口数量的增加会使其面临不小的压力。中小学义务教育的问题主要在于财政投入不足,部分学校的学生并不能享受良好的设施,此外义务教育资源还存在地区间分配不均的问题。政府设立市重点、区重点师范学校,根据学校级别高低不均衡分配教育资源以及按照学区“就近入学”的政策,导致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的产生。家长争先抢后购买高价的学区房,将孩子送入重点学校接受更高质量的教育,从而催生出了“炒房”现象等一些社会问题。由于学校教学水平参差不齐,在缺乏优质师资的学校,家长们纷纷为孩子寻找课外补习机构,加剧了课外辅导热。根据学者对未来的预估,上海在“全面二孩”政策的影响下,学前教育阶段人口数将会在2023年达到最高点,同时政策对中小学义务教育带来的影响也会从2022年开始出现。面对不同阶段的学龄人口数量增长,基础教育领域对此会制定怎样的应对措施,以及“全面二孩”政策到底会对基础教育领域造成多大的冲击,这些未知是基础教育教育资源的配置需要直面的困难。因此,应当对目前基础教育资源配置中既有的问题着手,对这些问题给出相应的改善措施。此外,也要对“全面二孩”政策未来可能带来的影响进行预测,从而使教育资源的配置能够得到更加有效地行使。1.2研究意义教育是培养高素质人才、促使人民各方面实力充分发展的有力途径。教育水平的高低能够体现一个国家发展实力,与国家的命运和未来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同时,教育作为由政府提供的准公共物品,政府有义务保证国民能够拥有公平接受教育的机会。目前我国二孩政策的放开,随之带来的人口格局变动,对于基础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提出了新的要求。合理分配教育资源,加快推动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是新时代教育事业领域的重要议题。上海作为中国的一流城市之一,对新事物持有开放和包容的态度,敢于创新发展,同时又充满活力和生机,因此不断地有各地区优秀的人才前来上海寻找机遇、工作打拼。在教育方面,由于上海开放较早,作为国际化大都市,孕育了教育和文化的良好发展环境。上海多次的基础教育改革都紧随着世界教育改革的潮流,对于其他地区的教育也起到了一定的启示作用。上世纪末,上海开始重视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一方面实施了一系列提升教育质量的举措,如建立义务教育及学前教育相关法律法规、进行课程改革的试行。另一方面也上海对于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所做出的努力以及所获的成效具有较高的学习借鉴价值,但是目前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水平仍然还是没有达到人们所期望的高度。尤其是在二孩背景下,上海的教育资源配置依然存在着一些有待解决的矛盾,因此上海还需要更进一步加强教育资源的供给以及配置的公平性。本文通过对上海市基础教育资源配置现状以及人口变动影响趋势的研究,提出可行的改善对策,希望能对推进未来上海基础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有所帮助。2概念界定及相关理论2.1概念界定2.1.1“全面二孩”政策2015年,在北京召开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中正式提出,要促进人口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将计划生育继续贯彻执行,允许一对夫妇生育可两个孩子[2]。由此终结了长达35的独生子女政策。同年,《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修正案(草案)》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中通过了第一次审议。确定了全面二孩政策将在全国范围内统一实施,同时也对生育二孩的奖励措施做了相应的规定,自2016年起该修正案开始施行。2.1.2基础教育基础教育是一个动态的概念。由于国内和国外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以及语言、文化和历史方面的的种种差异,目前国内外研究者对于“基础教育”的概念还没有达成一致意见。总而言之,国家为了提高国民素质,为儿童青少年规定的最低普通教育水平,这就是基础教育。当下我国所实施的基础教育,狭义上是指学前教育和中小学生九年义务教育;从广义上来说,从学前阶段到高等教育阶段都能被看做是基础教育。由于目前我国还未普及高中及以上教育,高中及以上教育不在基础教育范畴内,因此本文中所研究的基础教育仅指学前到中小学阶段的教育。2.1.3教育资源配置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以及学者们对于教育资源认识的积累,教育资源的内涵在不断的丰富和拓展,成为了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资源是人力、物力和财力在整个教育过程中所被消耗的部分。这里的人力资源主要是指教育工作者以及受教育者,包括学校专任教师、后勤及其他工作人员、在校学生、计划招收的学生、已毕业学生等。物力资源主要包括校舍建筑等公共所用的固定资产,以及教学仪器、问题设备、图书、水、电、煤等其他类型的固定资产。财力资源是指在教育领域中所需要的人力与物力,它们所对应的货币形式,包括给予劳动者的薪资以及物资所消耗的货币。教育资源配置是指依据一定的原则将人力、物力及财力资源分配至各级教育、地区和学校,使有限的资源能够被合理、有效地利用[3]。教育资源的配置涵盖了几个方面:教育与社会其他领域中的资源分配比例、不同层级和类别教育中的资源分配、不同地区和学校之间的教育资源分配。有效的教育资源配置能够促使我国教育资源供给和需求之间的矛盾得到一定的缓解,有益于我国总体教育竞争力以及教育质量的提升。2.2基础教育资源配置相关理论2.2.1资源配置理论资源配置这一概念早在18世纪西方著名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中被提及。在亚当·斯密看来,市场对于资源的调配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市场这双“看不见的手”,能够依靠供求关系的变化、地区或企业之间的相互竞争、市场价格的变动对资源进行迅速灵活地配置。因为人们的需求永无止境,然而资源总是呈现出一定的稀缺性,并不能供人们无限使用。因此为了使更多人的需求得到满足,同时避免资源的无效浪费,适当分配有限的资源是十分必要的。进行资源的合理配置,应从资源配置的原则、配置的方式和配置的效率这几个方面内容来考虑。资源配置需要按照一定的原则、方法、价值理念来进行,价值理念的差别会导致资源配置的结果发生改变,同样,配置方法的改变也会导致不一样的结果。教育资源配置通常围绕公平、效率展开,如何在公平、效率两者之间达到平衡是急需解决的问题,教育的全面进步需要公平与效率的同步发展。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对于教育公平与效率二者的表述逐渐从“优先发展,公平发展”到“发展更高质量更公平的教育”,体现出教育正在朝着公平与效率并举的方向迈进。资源配置的主要方式有两种,其一是由市场机制进行主导,其二是通过按计划进行资源的分配。当依照计划进行资源配置时,可能会由于受到过多约束和限制、缺乏主动性,导致与制定的目标偏离的情况产生,从而使教育资源的配置受到消极的影响。因此在由政府对教育资源配置进行主导的同时,还应适当引入市场机制,增加教育资源供给的渠道,使教育资源得到更合理的分配。为了合理地分配资源,还必须注重效率。有限的资源与人类无限的需求总是一种相互冲突的存在。所以人类应该不断尝试探索更加有效的分配方式,来提高整体利用率。在资源分配过程中,尽可能选择投入较少、产出较多的方法,实现公平的同时确保达到良好的经济效益,将资源在各个配置阶段中科学分配。2.2.2公平理论教育公平在人类历史上是一个备受关注的概念。教育公平最早由西方哲学家柏拉图提出,他认为不论男女都有着公平接受教育的权利,应给予所有人同等的教育形式,他的主张对于教育思想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启发性。随后亚里士多德提出将教育与法律相联系的观点,他认为教育是属于国家的事务,因此必须由国家来确立教育法律法规。近代以来,越来越多国家开始致力于追求教育公平,许多理论相继被提出,其中比较著名的是美国学者罗尔斯提出的公平理论。在他看来,公平理论的主要内容可以分别两点来阐述:一是所有公民都应享有自由平等的权益,不会因身份、家庭等因素的干扰而改变,享有同等的权益;第二,社会中的所有人都有平等的地位,都生活在一个地位平等且机遇和竞争平衡的环境中。此外,他分析了以上两点之间的差异,指出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即先有第一点,再有第二点。如果第一点不能实现,那么第二点只能成为一个无法践行的理论,所以必须以第一点作为基础。罗尔斯的这一理论反映出他对于公平公正和积极健康的精神世界的追求。有学者将罗尔斯的公平理论引用至教育领域,基于罗尔斯的理论对教育问题进行研究思考,认为在基础教育的全面普及的过程中,要确保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下,能将教育资源尽可能合理、公平地分配给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并非每个人都能接受同等的教育,会因为家庭环境、社会背景、经济水平等因素的影响而产生差异。我国各地区的经济情况以及生活发展水平各不相同,部分贫困、偏远地区教育资源紧张,许多人甚至没有接受教育的机会。因此,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教育补贴政策,扶持薄弱地区的硬件、软件设施,加大力度改造弱校,使贫困地区学生得到更多更好的资源,缩小与发达地区教育之间的巨大差异。同样,同一地区内也存在着经济发展的差异,政府会对发展较弱的区域进行资助和扶持,对于教育资源进行补充。目前,国家越来越重视基础教育,在教育中最常应用的是教育公平原则。在教育资源配置中,要遵循公平原则,必须确保过程、机会或者最终结果的公平公开。教育公平原则指出,所有公民都能够接受基础教育,享受基础教育的权利在机会和过程上是一样的。但是根据不同的对象,考虑到个人的先天优势或缺陷,也是应该在教育资源分配的过程中需要进行考量的,要按照不同的需求特性,将多元化的教育服务提供给接受教育的公民。公平理论为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也进一步阐明了推动教育均衡的重要性,即可以促进个人的公平发展以及社会的稳定进步。3“全面二孩”政策背景下上海市基础教育资源配置状况3.1上海市人口、学校分布状况上海市总面积为6340.5平方千米,常住人口有2428.1万人。全市下辖16个区,中心城区有7个区,分别是静安、黄浦、徐汇、长宁、杨浦、虹口、普陀;郊区的8个区县分别有宝山、嘉定、闵行、松江、青浦、奉贤、金山、崇明;浦东新区为半中心半郊区。根据《上海教育年鉴2019》中所示,2018年上海全市共有幼儿园1627所,小学721所,初中学校369所,九年及十二年一贯制学校共有232所,完全中学89所。其中民办幼儿园为623所,民办初中为68所,民办小学为111所。实验性示范性中学共有147所,班级个数为4363,其中初中班级个数占总数的百分之19。全市所有初中学生人数共有4.3万人,专任教师4万人,本科率为85%;小学人数共有80万人,专任教师5.6万人,本科率为84%;幼儿数共有57万人,专任教师4.1万人[4]。上海市自1978年以来每隔三年都会开展特级教师评选活动,为表彰在学前教育以及中小学义务教育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教师。至今上海市获得“特级教师”称号的教师已经将近1000名,其中仍在职的有近400名。同时,上海也会定期评选优秀校长和优秀团队。根据市教委公布的《2018年上海市特级校长名单》以及过去十年所评选出的特级校长和教师名单,上海共选出中青年骨干教师团队32个,优秀校长239人,中小学正高级教师115名,累计培养了将近三千名骨干教师和校长。上海市各区学校的分布情况为:中心城区共有486所幼儿园、238所小学、231所初中,总人口数为688.66万,区域面积为289.44平方千米。其中各学段学校数量最多的分别是徐汇(94所幼儿园)、静安(44所小学)、普陀(43所初中)。郊区共有822所幼儿园,321所小学,320所初中,总人口数为1180.1万,区域面积为4840.65平方千米。其中幼儿园数量最多的是闵行(183所),小学数量最多的为宝山(68所),初中闵行(60所)和宝山(60所)两区县的数量最多。浦东新区共有319所幼儿园、162所小学、139所初中,总人口数为555.02万,区域面积为1210.4平方千米。数据来源:《上海教育年鉴2019》[4]3.2上海市基础教育资源配置现状3.2.1学前教育资源郊区相对紧缺2018年上海市共有1627所幼儿园(其中包括民办623所),位于中心城区的幼儿园相比2015年新增了24所,郊区幼儿园新增了64所。15年至18年间,在园幼儿数从53万人增加至57万人,教职工数增加了1.4万名,教职员工与幼儿数比从1:9.5下降:1:8.1,郊区以及半郊区相较中心城区师生比更高,每位教职工要负责的幼儿数更多。根据《幼儿园教职工配备标准(暂行)》中对于师生比例的统一要求,我国普通幼儿园的教职工与幼儿园学生数量之比应控制在1:5到1:7的范围内[5]。上海市幼儿园总体师生比与国家标准接近,但是有少部分区域如宝山区、浦东新区的比例仍然是偏高的。相对来说,民办比公办幼儿园师资更充裕,15年民办幼儿园师生比为7.7,18年下降至6.8,基本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幼儿专任教师大多为专科或本科毕业,拥有职称证书的教师逐年增加。18年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专任教师的比例为74.68%(30906人),大专及以下学历的专任教师为22.8%(9437人),高中及以下学历教师仅2.52%(1042人)。与15年相比,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幼儿教师数量明显上升,高中学历的教师数量有所下降。18年已评职称的幼儿教师所占比重为71.43%(29561人),较15年的比重略有上升。根据上海市发布的《普通幼儿园建设标准》,一万人口数的住宅小区需要相应配套建立一所15班的幼儿园,每所校园分别应达到的占地面积标准为中心城区6490平方米、非中心城区7198平方米。18年上海各区的幼儿园均未能达到配比标准,相对来看郊区的幼儿园数量缺口更大。全市幼儿园生均用地为16.55平方米,比15年多出了0.5平方米,但中心城区仅有长宁区(24.8平方米)高于生均标准,非中心城区仅有金山区(23.16平方米)、崇明区(30.39平方米)达到标准,其他各区均有生均面积不足的情况。我国总体对于学前教育领域的资金投入比例是在逐渐上升的,2018年支出的总教育经费为46143亿元,其中学前教育在其中的占比为7.96%。同年,上海市教育总支出为588.79亿元,比2015年多出了37.97%。学前教育生均经费为31,909.81元,增长较快的有嘉定区、宝山区和青浦区。图表32018年上海市幼儿园资源分布情况园数(所)在园幼儿数(人)专任教师数(人)教职工数(人)教职工与幼儿比占地面积

(万㎡)生均占地面积(㎡)总计162757141241385706378.1945.7116.55中心城区静安区8822260189227878.028.312.71黄浦区451210994313958.78.346.89徐汇区9424490190142105.834.8814.24长宁区3913967120818997.434.6524.8杨浦区8326777180927019.932.8512.27虹口区5413545115216868.018.1913.43普陀区8327880215940596.937.1913.34郊区宝山区167577503587545610.689.2315.45嘉定区8837994269153297.166.2717.44闵行区183732985446111056.6119.2316.27松江区13549237360568297.274.3315.1青浦区9127396219638327.149.2217.97奉贤区7725940179528449.146.6617.99金山区4017153127224627.039.7223.16崇明区41956982912167.929.0830.39半中心半郊区浦东新区31913204789001282710.3237.5717.99图表42018年上海市幼儿园教师学历情况合计高中及以下专科本科及以上专任教师413851042943730906所占比重1002.5222.874.68数据来源:《上海教育年鉴2019》[4]3.2.2中小学义务教育资源整体较为充足上海小学总体趋向逐年减少,且郊区学校数量多于中心城区。2018年全市共有721所小学、80万在校学生数,人数相比2015年增加了1536人,中心城区学生增加了1.6万人,郊区减少了1.4万人。2018年的小学分布情况为,郊区学校数量最多(321所),比中心城区多83所。2015年上海郊区学校数量为355,比中心城区多113所。同样在中心城区的学校,数量差异是比较明显的,比如普陀相比静安学生数更多,但学校数量仅仅是它的二分之一。专任教师与学生的比例为1:14,相比2015年的师生比(1:15.3)有所下降。同时也达到了《关于统一城乡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的通知》给出的的教师与学生1:19的比例REF_Ref24351\r\h[6]。2018年全市共有初中学校690所,比2015年新增41所,初中的学生数量增加了2万人,各区域人数都有所增加。2018年郊区有320所初中,比中心城区学校数多89所,2015年郊区初中数为285所,与中心城区相差53所。专任教师和初中在校生比例为1:10.6,低于2015年的师生比(1:11)。根据《关于统一城乡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的通知》所设立的标准比例,中学的师生比应为1:13.5REF_Ref24351\r\h[6],上海各区初中师生比都已达到此标准。整体中小学阶段的教师素质在逐步改善,大多小学专任教师的学历都为本科或本科以上,部分教师为专科学历。2018年小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教师占总数的83.77%,比2015年提高了7.5%,已评职称的教师也有所增加。初中教师本科及以上学历人数占比99.04%,专科学历教师仅占0.95%,专科比例相较2015年减少了0.71%。财政投入方面,中小学教育在各级教育资金投入中的比重最高,2018年全国中小学义务教育经费为20858亿元,是总教育经费的45.21%。2018年,上海各区初中生均经费为4.4万元,增长较快的为嘉定、宝山和金山3个区。小学生均经费为3.1万元,增长较快的区县与学前教育相同。图表52018年上海市小学资源分布情况学校(所)在校学生数(人)专任教师数(人)师生比总计7218002225680314.09中心城区静安区4435576260913.64黄浦区2920822179911.57徐汇区4344212273016.19长宁区2322207166113.37杨浦区4237905291413.01虹口区3322719198111.47续图表5学校(所)在校学生数(人)专任教师数(人)师生比总计7218002225680314.09中心城区静安区4435576260913.64黄浦区2920822179911.57徐汇区4344212273016.19长宁区2322207166113.37杨浦区4237905291413.01虹口区3322719198111.47普陀区2440241290313.86郊区宝山区6867600511513.22嘉定区4248749297316.40闵行区6694572627315.08松江区3762010412615.03青浦区2629289252511.60奉贤区2733869245213.81金山区2624703193512.77崇明区291548617318.95半中心半郊区浦东新区1622002621307615.32图表62018年上海市初中资源分布情况学校(所)在校学生数(人)专任教师数(人)师生比总计6904325314099610.55中心城区静安区4223761234510.13黄浦区261377815169.09徐汇区3226303220811.91长宁区221240213988.87杨浦区382046420979.76虹口区281515616599.14普陀区432036621149.63郊区宝山区6033351300311.11嘉定区3624385219611.10闵行区6043944402310.92松江区3928484257811.05青浦区281720417549.81奉贤区381809319919.09金山区2717711175710.08崇明区321155714408.03半中心半郊区浦东新区139105572891711.84图表72018年上海市小学及初中教师学历情况合计高中专科本科及以上小学专任教师56803289892847586所占比重1000.5115.7283.77初中专任教师40996139140604所占比重1000.010.9599.04数据来源:《上海教育年鉴2019》[4]3.3二孩政策对未来基础教育人口规模的影响趋势通过人口变化预测等相关研究结果可以发现,未来上海基础教育的学龄人口变动趋势如下:二孩的全面放开可能会在未来五年内对基础教育尤其是学前教育产生短期影响,人口规模会有一定的扩张。上海学前教育阶段人口数将会于2023年或2024年达到最高,从2019年的57万人增长至2024年会达到66万人,过了峰值后,人口数又会逐渐回落。上海义务教育阶段学龄人口会从2022年起开始发生较大幅度的增长,由于生育政策的调整对人口变化的影响具有滞后性,因此在未来五年里,小学相比初中会受到更大的影响。小学学生规模会从2021年的81.5万,到2025年增长至125.9万,初中生规模会增长到56.2万[7]。上海作为中国的特大城市之一,其高度城市化也随之带来了低生育的现象。根据上海生育的意愿的调查资料,虽然“全面二孩”政策受到了普遍的认同,但实际近半数人并没有生养孩子的打算,许多人仍然处于纠结、考虑的状态,这样的现状对于“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成效有着很大程度的影响[8]。上海女性再生育意愿的调查结果显示会选择生育二孩的女性数量较少,因为生育并抚养孩子的时间、经济成本较高,父母长辈年事已高,出生后可能无法再帮忙照料,或是担心生育二孩会影响自己未来的事业前途等等。同时随着传统观念的淡化,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再认同老一辈口中的生育孩子是为了老年生活能够得到照料,孩子越多福气越大的说法。调查还显示,在市区居住的女性,其生育意愿要高于郊区,因为市区相对更易且能够获得更多高质量的教育资源,工作和学习的便利程度要远高于郊区REF_Ref25984\r\h[9]。因此可以看出,虽然全面放开二孩会在短期内为上海学龄人口规模带来变化,但是长远来看,并不能改变上海低生育率的现状。因此即要对短期内的人口增加做好迅速的应对,又要为学龄人口规模的紧缩做好充足的准备,高效、合理地配置基础教育资源。4“全面二孩”政策背景下上海市基础教育资源配置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4.1二孩政策下学龄人口变动导致教育资源紧缺近年来,作为承担国家教育综合改革试点任务的城市,上海在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人口与教育协调发展方面做了不小的努力。然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教育资源的供应仍有很大的压力。上海放开全面二孩政策后,在未来5~10年内,基础教育学龄人口会有一定幅度的增长,因此对于各方面资源的需求也会相应地增加,以目前的教育资源供给量来看是不足的。据现有的预测,学前教育阶段学生数量会在2024年到达最高值66万,相比2019年的人口数要多出9万人。根据上海市《幼儿园建设标准》,若每个幼儿园15个班级,每班30人,则需要增设200所左右的幼儿园。《幼儿园教职工配备标准(暂行)》中明确了普通学园的教师配置标准,每30个人的班级应有2名专任教师和1名保育员对幼儿进行照看管理。非全职日的幼儿园一般幼儿园内每个班级为30人,由2名专任教师、1名保育员进行照看管理。若非全日制则每班由专任教师2名负责即可,也可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再增加一名职工REF_Ref2220\r\h[5]。按照全日制幼儿园的师生配比来计算,到2024年需要新增的保育员与专任教师数分别为3000名与6000名左右,幼儿园的教师数量在未来五年内有必要得到及时的增补。幼儿人数与幼儿园数在未来几年内的增加,意味着需要更多的财力投入到学前教育领域中。在财政投入方面,目前上海学前教育人均支出虽然占人均生产总值的比重总体相比其他地区较高,但是各区域内的财政支持能力各不相同,教育生均费用差距明显的问题依旧存在,中心城区的学生人均经费相比郊区来说普遍较高。小学在未来五年将会增长44.4万人,根据上海市小学班级人数配备标准,若每个学校有30个班级,每班40人,那么需要新增设近370所学校。对于初中来说,若一所学校设24个班级,每班45人,则需增近74所学校。因此放开全面二孩后导致的基础教育学龄人口规模扩大对于上海现有的基础教育资源将会形成冲击,学前和小学的教育资源较为紧张,各学段都需要对教育资源的供给量进行及时的补充。此外,由于上海人口郊区化以及外来人口随迁子女比重逐年上升,这些现象也会加剧基础教育资源的供需矛盾。4.2优质教育资源分布不均随着人们物质和文化生活的丰富,对教育重视程度的增加促使人们开始追求更加优质的资源。优质教育资源总是离不开过硬的教学质量、丰富的教育物资以及优秀教育人才的培养。具体来说,优质基础教育资源即包含办学理念及价值观、校园的制度建设、完备的教学硬件设施、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等。然而优质教育资源总是稀缺的,尤其是在人口密集的大城市,虽然所有人都能够接受一般教育,但是能享受到优质教育的学生是有限的。大部分学生家长都想为自己的子女争取更好的教育资源,让自己的子女能够在良好的环境下学习,于是教育竞争愈发激烈。二孩政策放开后,许多女性表示不愿生育二胎,担心择校难、补课贵,无法让孩子接受高质量的教育。由此可以看出,优质教育资源不均以及供给的不足会对二孩政策的施行效果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上海优质教育资源更多分布于中心城区,全市排名在前五十的重点初中大部分集中于市区,其中徐汇区的优质学校最多,其他区如静安、黄浦、虹口、浦东也是传统教育强区,这些市区重点的形成除了办校历史较为悠久之外,也得益于政府对市区教育的财政投入,重点学校普遍师资水平高、管理较严格、学习氛围浓厚,所以这些学校不断地吸纳综合实力优异的学生,从而被分配更多更好的资源,学校的资源越好,就越能吸引有能力的学生。但同时正是因为各种示范性市级、区级学校的建立,家长更倾向于为孩子选择这些拥有更多资源的学校,从而形成了择校热的现象。上海市2015年发布了《本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入学工作的实施意见》,按照“户籍与居住地一致优先”原则,安排适龄学生就近入学,就近入学的政策有力地保证了学生上下学的安全,避免让学生耗费大量时间在路上,但同时也带来了“学区房”的热度大涨的困扰[10]。很多家长宁可降低自己的生活质量,背负巨大经济压力跨区贷款学区房,也要让孩子进知名重点学校。教育市场与房地产市场的结合,使“学区房”的房价越炒越高,也正是由于房价不断上升,许多人会把买房当做一种高回报的投资,如此循环往复,最终对我国的经济发展造成消极影响。为此上海市也采取了一些应对措施,比如向重点名校较少的郊区提供优秀的教师资源,在郊区建立重点学校分校,在新城及新的大型居民区内建立一些不同学段的学校。目前上海还出台了招生新政策,把重点学校的名额按比例分配到各区,从而促使追捧学区房的现象得到改善。此外,优质教育资源的不均等分配也反映在民办、公办学校的激烈竞争现象中。现如民办学校的影响力正在逐渐上升,今许多民办学校的教学质量都已强于公办。比如徐汇区的所有小学中,有4所民办优质学校,被称为“四大民办”,在上海所有学校排名中都较为靠前。但是民办学校往往会自主筛选优质生源,以此来提高学校生源的质量,同时也会挖掘公办学校的名师,用名师资源来吸引优秀学生。这样的做法,虽然提高了其自身的竞争力,但是对于公办学校来说是一种不公平的行为,会导致优质教育资源从公办学校流失。为解决这两者之间的矛盾,上海出台了公民同招,民办学校摇号的政策,这一举措很大程度上平衡了各校间生源质量的差异,也有利于优质教师资源的分配。4.3城郊教育资源差距加大由前文中分析的教育资源配置情况中可以得知,上海市城区和郊区的基础教育资源各方面都存在着许多的差异,其中学前阶段的教育资源城郊差距最为明显,郊区相对市区资源较为紧缺。中小学阶段的财政投入、人力资源都要多于学前教育,但其主要问题在于优质资源的城郊差异仍然较大。具体来看,中心城区的各学段人均经费要高于郊区,除普陀区之外,中心城区各学段的人均经费水平都位居前列。幼儿园阶段人均费用最多的虹口区与小学、初中阶段人均费用最多的黄浦区,几乎是近郊的两倍。近郊区及远郊区中除了嘉定以外,基础教育人均费用几乎都低于中心城区。近些年来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加快,郊区的建设与发展逐渐取得了成效,公共文化设施加强、交通便捷度提升、生活条件得到极大的改善,同时住宅价格相对市区较低,因此市区的居民移至郊区的现象越来越普遍。根据上海的发展规划,上海有意识地调整郊区的产业结构,将大量产业包括工业向郊区转移,这些措施加快了人口向郊区的转移。此外,上海最为人口流动量最大的城市之一,外来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将近一半,且多数出于务工经商的原因迁移来上海。进入21世纪以来,因为郊区房源充足、房价低廉,为了降低生活成本,不少人会选择在郊区居住,所以上海外来人口以及他们的随迁子女也在缓慢向郊区扩散,并且更多集中于近郊区的新城区[11]。通常情况下,公共资源的配置相对于人口的流动会有一些滞后,即公共资源无法及时满足迁移至郊区人口的需求,从而会致使郊区教育资源紧缺的情况出现。另一方面,由于二孩政策放开后对郊区教育资源的需求也在逐渐加大,这两方面的因素叠加导致郊区基础教育资源的不足。外来人口的流动和区域内未来人口分布的变化,极大地影响了上海教育资源配置的空间格局,基础教育资源的配置不仅要与之相适应,还要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服务。5全面二孩政策背景下上海市基础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对策5.1整合现有教育资源,分担人口高峰期压力通过预测人口发展趋势得知上海学前教育阶段与中小学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人数的高峰会出现在不同的时间点,学前教育幼儿数在2024年之后逐渐减少,而义务教育阶段的人口持续上升,各学段对于教育资源的需求也呈现出相应的起伏。目前,中小学校相对幼儿园来说教育资源供给压力小,因此政府可以采取一些临时干预措施将幼儿入园压力转移至中小学。在物资方面,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资源的整合。首先可以将部分合校并点后的“闲置”学校利用起来,对校舍进行改造后,提供幼儿园学生临时使用。第二,各区空间较大、设备条件较高的学园可以将一些阅览室、美工室、音乐室以及一些利用率普遍较低的教室改造成幼儿的临时生活用房,以扩大园内的班级数量,为更多幼儿提供学位的供给。第三,各区政府可以通过购买服务、给予适当补贴的方式,在保证机构资质的情况下,将部分校外培训机构或早教中心转型为临时幼儿园。第四,对于部分原先占地较小的学校进行适当的重整和扩建,一方面可以使其达到规定的建设标准,使幼儿的校园生活环境得到改善,另一方面能使其容纳更多师生。第五,也可以在小学增设一些学前班,将学前教育与小学资源共享,以满足适龄儿童的教育需求,缓解二孩政策带来的压力。在师资方面,由于幼儿教师从培训到正式上岗需要几年时间,为了满足学前教育教师的供给,应尽早为学前教育阶段储备更多的教师资源。可以采取各大高等院校或职校扩大招生名额的方式,招募更多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同时,也可以鼓励各师范学校的同学提前进入园内工作,为暂未毕业的学生提供幼儿园的实习岗位或从中小学教师资源较为充裕的学校分配部分教师到幼儿园临时执教,也可以返聘已退休的教职工,补充在园教师人数的不足。此外,也要重视学前教育人才的素质,职业高中、职业中专和高等院校要重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对培养方式进行不断的改革和创新。还要做好岗前的培训工作,为正式上岗做好充分准备,提升专业能力、加强心理素质。需要注意的是,当学前教育人口高峰期过后,幼儿数呈现下滑趋势时,这些资源可能不再被需要,这时就应该将富余校舍、教学设施或是教师资源应重新供给至中小学,要根据基础教育的发展状况,及时对资源进行调配,将它们应用至更需要的地方,以免造成多余教育资源的浪费。5.2及时人口预测,掌握人口趋势做好基础教育资源配置最关键前提之一是充分了解未来学龄人口的变化趋势。“全面二孩”政策放开后必然会造成新生人口数在一定时期内的增长,同时也会对各类公共配套资源产生更大的需求。因此,为了使教育资源的配置能够跟上人口的变化速度,需要定期预测上海市出生人口的变化趋势,并对其进行动态监测,从而掌握未来五到十年学前教育、义务教育的适龄人口数,为科学测算教育需求、均衡配置资源提供依据。首先,各层级相关部门有必要参与建设更加完善、灵活的监测系统。应对各阶段学龄人口数、教育经费、教职工数以及校舍占地面积进行全面的测算统计,并依据监测统计结果制定相应所需提供的配套设施,对现有的资源配置规划进行及时的调整,加强顶层设计和风险管控。其次,除完善监测系统之外,也要重视数据库的建设工作。应建立更全面的学前教育的相关数据库,导入幼儿信息、教师信息、校园及家庭背景信息等多方面的模块,将二孩背景下学前教育阶段所受到的影响用数据的形式呈现。在数据库成型的基础上,挖掘其中关键、有效的信息,结合最新全国人口普查工作的结果,收集整合最真实、最有时效性的人口数据,从而对二孩政策下的教育需求情况得到清晰足够的了解。为提高数据的能用程度,要制定统一标准,保证各个指标的一致,以便于后续对于数据的分析工作能够顺利进行。注意在收集数据资料时要保证隐私的安全,可以施加一些安全管理措施以及保密机制,确保个人信息不被外泄。最后,要做好人口预测工作还需要对政策目标家庭、子女状况的变化进行定期调查。可以设立相关监控项目,对适龄女性群体进行生育意向的调查工作,并对数据结果分析整理,做好随访抽查工作,时刻关注人口变化动向,建立预警机制,避免教育资源的供给与需求脱节的情况产生,防范化解可能存在的风险。5.3增加财政投入,扩大资源供给当前上海基础教育依然面临着一些深层次的问题,比如学生升学压力大、课业负担重、公民办学校相互竞争等,这些问题主要由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不足所导致。通过投入更多教育财政资金,增加基础教育在总教育投入中的所占比重,能够有力推进优质教育的均衡发展,从而提高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范围。首先,要改善现有的资金统筹方式,构建教育经费增长的长效机制。目前上海市基础教育资源配置由市和各区县结合的方式进行,应进一步增强市级经费统筹力度,减少各区县在资金投入中的差异,让各区的教育资金分配更加均衡化。可以通过教育资金转移支付的方式,为财政相对困难的区县提供资金支持,缩小城市郊区间的教育水平、师资力量以及基础建设之间的差异。要建立经费增长长效机制,需要政府要做好宏观计划,明确自己在公共财政投入上的责任和要达到的财政投入比例。应确保对基础教育资金的投入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提高在校学生的人均支出,教师和工作人员的工资水平也应得到相应的提高。其次,要制定全面的财政投入规划,减小校际间的资金投入差距。应从学校规模、办学效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