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三历史小专题通关训练-----百家争鸣的影响及意义一、单选题1.春秋战国时期学术思想大放异彩,成为中国后世思想文化发展的源头。下列关于先秦思想表述正确的是(
)A.百家争鸣是社会大变革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B.墨家和法家学派,代表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C.孔子主张恢复西周等级森严的礼乐制度,体现了中央集权的政治思想D.在人性观上,孟子认为人性恶,荀子认为人性善2.在百家争鸣中,各家学说的中心及其最后归宿,都是为了求“治国、平天下”之道。这反映出诸子百家(
)A.侧重于实现人生价值 B.治国主张具有互补性C.蕴含服务社会的理想 D.在方法上具有一致性3.吕思勉认为:至东周之世,九流并起,而臻于极盛。秦汉儒、道、法三家之学,及魏晋时之玄学,合儒道两家,并不过衍其绪余。这段论述的主旨是(
)A.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 B.战国至魏晋思想统一的趋势形成C.百家争鸣奠定了后世文化的基础 D.三教合一成为当时思想文化主流4.《尚书》是夏、商、周三朝的历史记事。据统计,在先秦诸子的《论语》《孟子》《墨子》《礼记》《荀子》《韩非子》《吕氏春秋》等九部著作中,引用《尚书》多达168条。这说明(
)A.百家学说相互依存借鉴 B.儒家学说成为主流思想C.诸子思想根植传统文化 D.《尚书》的记载真实可信5.《汉书·艺文志·诸子略》将农家列为九流之一,并称:“农家者流,盖出于农稷之官。播百谷,劝耕桑,以足衣食,故八政一曰食,二曰货。孔子曰‘所重民食’,此其所长也。”由此可见(
)A.百家争鸣解放了人们思想 B.农家学派关注民生问题C.重农思想在汉代最为盛行 D.以民为本思想历史悠久6.班固《汉书》载:“诸子(百家)皆起于王道既微,诸侯力政……其言虽殊,辟犹水火,相灭亦相生也。……方今……若能修六艺之术,而观此九家之言,舍短取长,则可以通万方之略矣”。据此可知班固(
)A.批评百家学说异常混乱 B.主张“百家”思想趋向统一C.以奴隶主立场评判百家 D.肯定“百家”思想的治国价值7.《吕氏春秋》:夏太史令终古出其图法,执而泣之。夏桀迷惑,暴乱愈甚。太史令终古乃出奔如商。殷内史向挚见纣之愈乱迷惑也,於是载其图法,出亡之周。晋太史屠黍见晋之乱也,见晋公之骄而无德义也,以其图法归周。上述材料说明(
)A.反映了夏商西周三代史官地位特殊 B.说明儒家仁德思想渊源流长C.说明夏商西周以图法治国的确立 D.说明分封制度已经弱化8.《汉书艺文志》认为,诸子百家源于周王室官员,“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之官;道家者流,盖出于史官;阴阳家者流;盖出于羲和之官……合其要归,亦六经之支与流裔”。这一历史叙述(
)A.顺应了休养生息的需求 B.体现了大一统的学术构建C.批判了罢黜百家的政策 D.客观地记录了历史事实9.学者刘泽华在《先秦政治思想史》中指出:“(战国)‘百家争鸣’的实际结果不可能促进政治走向民主、思想走向自由,只能是汇集成一股强大力量,促进了君主专制主义制度的完善和强化。”这一论述说明战国时期(
)A.法家思想占据了主导地位 B.诸子百家思想呈融合趋势C.诸子思想的政治影响深远 D.“百家争鸣”奠定了民主基础10.余秋雨曾说:在甲骨文所刻画的商代之后,中华文化的第二个重大记忆应该放在哪里呢?毫无疑问,放在老子、孔子和他们引领的“诸子百家”时代。他们为中华文化进行了精神奠基,所达到的高度让人叹为观止。后代再杰出的思想家,往往也只是他们的追随者或别离者而已。作者意在强调(
)A.春秋战国是中国第二个文化繁荣时代B.诸子百家时代的成就优于商周时期C.“百家争鸣”是中国学术文化的丰碑D.后代的思想家不可能超越诸子百家11.某战国竹简有如下记载:“虽贫以贱,而信有道,可以驭众、治政、临事、长官……故兴善人,必熟问其行,焉观其貌,焉听其辞。既闻其辞,焉少小穀(官职)其事,以程其功。”这一记载(
)A.表明宗法分封制度崩溃 B.渗透儒道思想理念C.反映私学兴起解放思想 D.体现官僚政治特征12.有学者指出,春秋战国时期士阶层的独尊意识及其表现出来的政治功利意识,使文化系统淹没在政治系统之中,致使士阶层的价值取向堕入了追求王权认同的陷阱之中。这说明诸子百家(
)A.功利意识强烈 B.隐含专制色彩C.政治理想趋同 D.主张社会改良13.吕思勉这样评价先秦诸子百家的学说:“先秦时代的学术,是注重于矫正社会的病态的,所谓‘拨乱世,反之正’,实不仅儒家,而为各家通有的思想。”据此可知,诸子百家关注的共同点是(
)A.个人身心健康 B.人与自然和谐 C.社会秩序重建 D.人生价值实现14.《汉书·艺文志》记载:“王道既微,诸侯力政,时君世主,好恶殊方,是以九家之术蜂出并作,各行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驰说,取合诸侯。”这一局面(
)A.标志着学术下移已经完成 B.有利于推动文化的发展C.不利于学术文化走向繁荣 D.助推诸侯争霸战争兴起15.战国后期,“舍短取长,则可以通万方之略”成为各家学说努力的共同方向,学术思想的发展逐渐呈现出交融、趋同的态势。这一趋势(
)A.加剧了百家争鸣的斗争程度 B.与历史发展趋势相呼应C.有利于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 D.阻碍了学术争论的进程16.战国时期,孟子认为:“杨氏(杨朱,战国初期道家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为我,是无君也;墨氏兼爱,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韩非子指出:“孔墨之后,儒分为八,墨离为三,取舍相反不同,而皆自谓真孔、墨。”这反映出当时(
)A.正统思想的竞流并逐 B.各学派最高权威被质疑C.自由争鸣的世风盛行 D.士人的入仕途径多样化17.春秋战国时期,鲁国尚儒学,是儒学的发展基地;齐地学术较为庞杂,阴阳五行学、道家之学、儒学都相当发达;楚地道学与辞赋最具特色;三晋以法家与游说之士为盛;秦地主要接受三晋学术。这反映出当时(
)A.文化发展具有地域性与差异性 B.地理位置决定文化发展走向C.诸子百家追求相同的社会理想 D.儒学已经成为主流意识形态18.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古典哲学的兴起与初步发展时期,以孔子、老子、墨子、韩非子等为代表的思想家,推动形成了四大哲学体系,使当时呈现出百家争鸣的文化繁荣局面。这四大哲学体系(
)A.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B.促成了法家思想的兴起C.推动了地主阶级的产生 D.反映了时代剧变的特征19.商鞅主张“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得到秦孝公赞同,孟子主张仁政被各国摒弃。这反映出(
)A.主张统治者爱惜民力的思想深入人心B.研究自然界客观规律的学派已经消失C.主张统治者重用贤能的思想成为主流D.适应统治者争霸需要的主张得到推崇20.老子提出“治大国,若烹小鲜”;孟子强调“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墨子则倡导“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司马谈评价诸子虽“言之异路”,但他们“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途”。这表明,先秦诸子百家都(
)A.具有一定关注现实社会的志向 B.重视道德品质的作用C.具有强烈批判黑暗现实的精神 D.强调政治改革的意义二、材料分析题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在春秋、战国统一分裂一再统一的总趋势推动之下,社会变革异常激烈。而这场伟大变革的时代转折点又在春秋战国之际,站在这个转折点上,看春秋是经济萧条、政治颓败的冷清社会,看战国则是经济飞跃、政治革新的一派繁荣景象。在私学中,著名的教师几乎都是思想家,他们不拘泥于传统,自由发表对各种自然和社会现象的不同观点,从而形成了儒、墨、道、法、阴阳、名、纵横、杂各种学派。——摘编自晃福林主编《中国古代史(上)》材料二
平王东迁后,周室仅有洛阳周围数百里之地,相当于一个小国。西周有诸侯定期向王室述职纳贡的制度,而春秋时诸侯国不再遵守。春秋初,有100多个大小不等的诸侯国,诸侯国内部争夺以及相互之间的争夺空前激化。游牧族乘机侵扰,今山西、河北、河南、山东境内诸国都受到威胁。到春秋末已逐渐出现七强并立,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承认赵、魏、韩三家为诸侯,公元前386年周安王承认齐田和为诸侯,七国并立局面正式形成,这对宗法传统破坏比较彻底。——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先秦卷)》(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领域的表现。(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面临春秋战国这场“社会变革”,儒家、法家提出的治国观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漫画中国通史故事》材料二
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促使阶级关系出现新变化,旧的贵族等级体系开始瓦解,新兴的士阶层崛起……各国统治者出于争霸需要,礼贤下士,争相招揽人才。——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上)》材料三
社会大动荡、大变革催生了一场历时三百多年之久的跨世纪大辩论,……这场大辩论,留下了那么多宝贵的思想文化遗产让我们受益至今。——摘编自易中天《先秦诸子文化》(1)依据材料一,判断漫画所反映的历史现象。(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该历史现象出现的背景。(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这一“跨世纪大辩论”的影响。3.【先秦诸子思想】材料一
孔子认为对人类、人性,生命的终极关怀和爱护,是至上的道德原则,亦是最高的政治目标。不仅仅要有血缘之爱、孝悌之德。还应该拥有“忠恕之道”,同时经过“礼”的外在社会规范的雕琢实现“立德”以塑人的积极追求。“不愤不启。不排不发”是孔子道德教育思想中的至理名言。孔子认为“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学思结合才能明德立行。孔子主张人自身的内省.并不断进行行为的检查、调控、修正及完善,如曾子所言及的“吾日三省吾身”,使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出处与道德准则相符合,同时做到“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以此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摘编自刘泽君《孔子德育思想初探】材料二
春秋战国时期,鲁国尚儒学,是儒学的发展基地;齐地学术较为庞杂,阴阳五行学、道家之学、儒学都相当发达,楚地道学与辞赋最具特色:三晋以法家与游说之士为盛;秦地主要接受三晋学术。但以各地所出文化人才而论。则以关东的齐鲁三晋郑卫周等地最为兴盛。——摘自邹逸麟《中国历史地理概述》(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孔子德育思想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概括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学术文化发展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历史影响。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春秋时期,奴隶制度逐渐瓦解,新兴的地主阶级逐渐兴起,随之而来的是诸侯国之间的争霸与兼并战争,到战国时期,这一现象愈演愈烈。各诸侯国为了富国强兵,需要有识之士为国家的发展出谋划策,于是这些知识分子有了发挥才干的历史舞台。他们大多自成一家,有自己的精髓思想,帮助列国进行改革。周朝以前,学在官府是理所当然的,春秋战国时期,士族阶层的兴起打破了这一局面,各地出现了私学,许多知识分子有了学习的环境和氛围,各流派的思想得以传播,他们广收门徒,著书立说,百家争鸣逐渐产生并发展。——摘编自谭苏《论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材料二
在治国方略上,孔子主张“为政以德”,认为道德和礼教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孟子把孔子的德治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孟子认为,统治者实行仁政,可以得到人民的衷心拥护;推行虐政,将会失去民心,被人民推翻。韩非子认为王权是法律的来源,是君主权力的一部分。道家主张无为,信奉“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认为无为是治国的最高境界。到了封建社会,王朝初期多与民休息,实行无为而治,经济有所恢复后实行积极有为的儒家治国,同时制定法律,规范民众行为。——摘编自钱崇涛《百家争鸣万流归宗——略论如何正确对待中国古代治国思想(一)》(1)根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出现的背景。(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百家争鸣的认识。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东周前半期称为春秋,公元前475年以后即战国时期。东迁后的周王室仅能控制洛邑周围几百里的土地,诸侯定期纳贡的制度也已无法保证。春秋时期的社会状况较西周发生了很大变化。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动,同样也表现在学术文化领域。各国君主出于政治需要,对各家学派基本上能采取较为公允的态度,由此形成了“百家争鸣”局面。——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材料二
陆玉林曾探讨“先秦学术的主题”,其结论是“诸子学术实有共同之主题,即重建现实政治、社会、道德与思想的秩序”。陆玉林还分析其原因有二:一是外在客观原因,礼乐崩坏之际,秩序重建是当务之急;二是内在主观原因,知识阶层自觉承担历史使命。笔者认为,“儒道墨法”社会思想具有共同的出发点和价值目标,也可以说终极关怀,那就是重建有序社会,救民于乱世,不同的仅仅是实现目标的途径和手段。——摘编自王兴周《重建社会秩序的先秦思想》(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背景。(2)据材料二,指出春秋战国时期诸子学术的共同主题及先秦学术出现共同主题的原因。(3)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百家争鸣的意义。参考答案:一、1.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百家争鸣促进了当时中国思想领域的交流与发展,是社会大变革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A项正确;墨家代表小生产者的利益,排除B项;孔子主张恢复西周等级森严的礼乐制度,但礼乐制与中央集权思想无关,排除C项;在人性观上,荀子认为人性恶,孟子认为人性善,排除D项。故选A项。2.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可知,诸子百家都是为了求“治国、平天下”之道,即各流派是为了解决当时社会失序问题,希望重新构建有序、稳定的社会秩序,蕴含服务社会的理想,C项正确;实现人生价值与题干中“治国、平天下”无关,排除A项;题干强调的是同一性而非互补性,排除B项;诸子百家代表不同阶层利益,本质不同,且材料强调他们都是为了求“治国、平天下”之道,与方法的一致性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3.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据本题材料“至东周之世,九流并起,而臻于极盛。秦汉儒、道、法三家之学,及魏晋时之玄学,合儒道两家,并不过衍其绪余”可知,秦汉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思想文化都来自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结合所学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基础,C项正确;材料不仅提到儒家思想,还提到法家、道家等思想,排除A项;秦朝思想就已经统一,汉代独尊儒术,思想大一统,战国至魏晋思想统一的趋势形成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汉武帝后儒家思想是文化主流,而不是三教合一,排除D项。故选C项。4.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先秦(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先秦诸子的著作包括儒家、墨家、法家等都在引用《尚书》来论证自己的学说,而《尚书》是传统文化的记载,这说明诸子思想根植传统文化,C项正确;先秦诸子九部著作共同引用一本书的内容,并没有说他们之间“相互依存”,排除A项;汉武帝以后儒家学说成为中国古代主流思想,排除B项;《尚书》是中国古代最早的文献之一,但不能说明《尚书》的记载就真实可信,排除D项。故选C项。5.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春秋战国时期与汉朝(中国)。据材料可知,汉朝时期,将农家列为九流之一,认为其“播百谷,劝耕桑,以足衣食”,体现了对农业的重视,据此可判断,古代中国的以民为本思想历史悠久,D项正确;材料描述的是农家列为九流之一的原因,没有体现思想的解放,也无法判断农家学派是否关注民生问题,排除AB项;材料中没有描述对比信息,无法判断重农思想在汉代是否最为盛行,排除C项。故选D项。6.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材料,班固认为诸子百家的主张虽然不同,但就像水与火,相互对立也彼此相通,如果能够修习六经中的方法,参考诸子百家的言论,舍弃短处取用长处,那就能通晓天下一切的道术了。也即班固认为诸子百家的思想各有其价值,应该兼采众长,结合起来使用,D项正确;班固主张“观此九家之言,舍短取长”,也即肯定“百家”思想的治国价值而非批评,排除A项;根据材料“方今……若能修六艺之术,而观此九家之言,舍短取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百家”思想各有特点与主张,“思想趋向统一”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B项;班固是东汉史学家、文学家,代表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不是“奴隶主立场”,排除C项。故选D项。7.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先秦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吕氏春秋》,此书以儒家学说为主干,以道家理论为基础,熔诸子百家学说于一炉,材料反映的三代时期暴君不守仁爱思想,不听贤人谏言,所以说明仁爱思想渊源流长,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史官对国君的谏言,没有反映史官的地位,排除A项;以图法治国的确立是近代行为,排除C项;分封制是西周时期,夏商时期没有反映出来,排除D项。故选B项。8.B【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时空是春秋战国时期。根据材料“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之官;道家者流,盖出于史官;阴阳家者流;盖出于羲和之官……合其要归,亦六经之支与流裔”可知,《汉书艺文志》认为诸子百家源于周王室官员,属于儒家六经的分支,体现了构建大一统学术主张的意图,B项正确;汉初的黄老思想顺应了休养生息的需求,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批判罢黜百家的相关信息,排除C项;这一历史叙述并不是客观地记录历史事实,排除D项。故选B项。9.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战国时期(中国)。据材料中的“汇集成一股强大力量,促进了君主专制主义制度的完善和强化”可知,战国时期,诸子百家提出的社会治理思想对君主专制主义制度的发展、完善起了推动作用,可见诸子思想产生的政治影响较为深远,C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法家思想的主导地位,排除A项;“汇集成一股强大力量”不等于诸子思想融合,排除B项;“百家争鸣”的实际结果不可能促进政治走向民主,排除D项。故选C项。10.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目的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材料“他们为中华文化进行了精神奠基,所达到的高度让人叹为观止”“后代再杰出的思想家,往往也只是他们的追随者或别离者而已”强调的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对后世影响深远,难以超越,是中国学术文化的丰碑,C项正确;春秋战国是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同商周时期成就的对比,排除B项;不可能超越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故选C项。11.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型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战国时期。根据材料“虽贫以贱,而信有道,可以驭众、治政、临事、长官……故兴善人,必熟问其行,焉观其貌,焉听其辞。”可知其主张,举贤否认血缘与出身的因素,提倡不偏富贵与不避贫贱的公平原则,有能则举之,善用人才,这体现了官僚政治的特点,D项正确;材料无法得出宗法分封制度崩溃的相关结论,排除A项;材料信息与墨家的“尚贤”思想相符,未涉及儒道思想理念,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私学兴起对解放思想的作用,排除C项。故选D项。12.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根据“士阶层的价值取向堕入了追求王权认同的陷阱之中”可知,春秋战国时期士阶层追求王权的认同,即追求功利,由此说明当时诸子百家功利意识强烈,A项正确;追求王权的认同并不代表含有专制色彩,排除B项;不同学派政治理想不同,有的主张法治,有的主张礼治,排除C项;诸子百家并不全是主张社会改良,亦有追求社会复古,排除D项。故选A项。13.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春秋战国(中国)。根据材料“先秦时代的学术,是注重于矫正社会的病态的,所谓‘拨乱世,反之正’,实不仅儒家,而为各家通有的思想。”结合所学可知,春秋战国是大变革时期,社会动荡,战乱频繁,材料中的“拨乱世,反之正”是春秋战国时期众多思想家的共同愿望,意味着当时知识分子希望恢复社会秩序,C项正确;本题主旨为“百家争鸣”,“个人身心健康”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项;“人与自然和谐”是道家的思想特点,不是诸子百家关注的共同点,排除B项;“人生价值实现”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D项。故选C项。14.B【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朝(中国)。根据题干信息“其客观者九家而已。皆起于王道既微,诸侯力政······以此驰说,取合诸侯。”,结合所学,春秋战国时期,周天子失去了“天下共主”的地位,各诸侯之间战争频繁,此时,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表达自己的政治观点,这有利于推动文化的发展,B项正确;“学术下移已经完成”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A项;“百家争鸣”的局面有利于学术文化走向繁荣,“不利于学术文化走向繁荣”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助推诸侯争霸战争兴起”夸大了“百家争鸣”的作用,排除D项。故选B项。15.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战国后期(中国)。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百家之学在互相诘难、批驳中彼此吸收、融合,在很多问题上逐步形成了共识,学术思想的发展呈现出趋同的态势,这与当时诸侯列国通过兼并战争逐渐走向统一的趋势是一致的,B项正确;材料反映了百家之学在互相诘难、批驳中彼此吸收、融合,不会加剧百家争鸣的斗争程度,排除A项;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是在汉朝,且材料并未涉及儒学的地位,排除C项;学术思想的交融和趋同并不会阻碍其发展,反而更有利于其繁荣,排除D项。故选B项。16.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战国时期(中国)。材料中孟子认为杨朱的兼爱思想是禽兽思想,韩非子认为孔墨思想不同,但都认为自己的思想是正确的,这说明当时思想领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孟子和韩非子对各派思想的评价,没有体现各派思想的地位,排除A项;材料涉及战国时期某些学派代表人物对其他学派思想的质疑,不能得出各学派最高权威被质疑,排除B项;材料不涉及入仕途径问题,而且战国时期入仕途径除了世袭制以外,主要是军功爵制,入仕途径多样化的说法不符史实,排除D项。故选C项。17.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可知,齐鲁地区儒学较为发达,楚地道学与词赋最有特色,秦地主要接受的是三晋学说,这强调的是不同地区学术文化是不一样的,说明发展具有地域性与差异性,A项正确。地理位置影响文化发展走向,而不是决定,排除B项;诸子百家追求不同的社会理想,排除C项;汉武帝后儒学成为主流意识形态,排除D项。故选A项。18.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春秋战国时期。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春秋战国时期,面对礼崩乐坏、社会动荡的形势,各个学派就各种问题提出了自己的主张,这反映了时代剧变的特征,D项正确;这四大哲学体系并非都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排除A项;“法家思想的兴起”与材料没有必然联系,排除B项;地主阶级的产生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结果,而且孔子、老子、墨子并不代表封建新兴阶层地主阶级的利益,排除C项。故选D项。19.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先秦(中国)。根据材料“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并结合所学可知,商鞅主张治理国家没有一成不变的办法,想要国家繁荣发展就不能仿效旧的法度,倡导变法图强适应争霸战争需要,得到推崇,孟子主张仁政不能满足现实需要,被摒弃,D项正确;儒家思想主张爱惜民力,但是未受到重视,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研究自然界规律的学派,排除B项;尚贤思想是墨家主张,材料未体现,排除C项。故选D项。20.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国。根据“治大国”、“达则兼善天下”、“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等信息可知,诸子的主张中都体现了对于家国天下的关注,而且他们的主张“同归而殊途”,说明他们都具有一定关注现实社会的志向,A项正确;诸子百家是关注社会现实,并不是在重视道德品质的作用,排除B项;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诸子都关注现实的主张,没有体现对黑暗现实的批判,排除C项;道家、儒家、墨家都关注现实,但不一定都强调政治改革,排除D项。故选A项。二、1.(1)表现:政治领域,诸侯纷争,分封制、宗法制遭到破坏;经济领域,井田制遭到破坏,封建经济不断发展;思想文化活跃,官学没落,私学兴起,出现百家争鸣局面。(2)观点:儒家,“仁政”法家,以法治国。影响:秦朝依据法家思想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汉武帝尊崇儒术,确立了儒学独尊地位。【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表现: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政治上的表现是诸侯纷争,分封制、宗法制遭到破坏;经济上表现为井田制遭到破坏,封建经济不断发展;思想文化上表现为思想文化活跃,官学没落,私学兴起,出现百家争鸣局面。(2)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观点: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儒家提出了“仁政”的治国观点,法家提出了以法治国的观点。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朝依据法家思想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汉武帝尊崇儒术,确立了儒学独尊地位。2.(1)历史现象:百家争鸣(有错别字不得分)。(2)背景:经济上:铁犁牛耕的推广(生产力的发展)。文化上:学术下移(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和学术自由。政治上:周王室衰微,礼崩乐坏。阶级关系上:新兴地主阶级和士阶层的崛起,以及各国的变法运动,统治者礼贤下士政策的推行。(写出任3点)(3)影响: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新兴地主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奠定思想理论基础;成为后世中华思想文化的源头活水,影响深远。(答出任意两点,写出3点)【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国。据材料一“爱、法、军事”“各学派各抒己见,互相争辩”可得出是百家争鸣。(2)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国。据材料二“社会经济的发展”并结合所学可得出经济上,铁犁牛耕的推广(生产力的发展);结合所学,孔子创办私学等知识可得出文化上,学术下移(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和学术自由;据材料二“旧的贵族等级体系开始瓦解”并结合所学可得出政治上,周王室衰微,礼崩乐坏;据材料二“新兴的士阶层崛起”并结合所学可得出阶级关系上,新兴地主阶级和士阶层的崛起;据材料二“各国统治者出于争霸需要,礼贤下士,争相招揽人才”并结合所学可得出各国的变法运动,统治者礼贤下士政策的推行。(3)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国。据材料三“世纪大辩论”并结合所学可得出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以及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结合所学“使民有恒产的小农经济主张”“重农抑商的主张”等知识可得出,为新兴地主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奠定思想理论基础;据材料三“留下了那么多宝贵的思想文化遗产让我们受益至今”并结合所学可得出成为后世中华思想文化的源头活水,影响深远。3.(1)特点:德育为教育的根本;学思结合;要时常进行自省,不断完善自我。(任答二点(2)特点:具有多样性和差异性。(或诸子百家争鸣)影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成为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先河;奠定了中国文化发展的地域风格;有利于中国思想文化宽容开放和“兼容并包”为中国古代治国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任答三点)【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一“还应该拥有‘忠恕之道’,同时经过‘礼’的外在社会规范的雕琢实现‘立德’以塑人的积极追求”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孔子强调德育为教育的根本;根据材料二“ 孔子认为‘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学思结合才能明德立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强调学思结合;根据材料一“同时做到‘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以此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孔子主张要时常进行自省,不断完善自我。综合以上,可知孔子德育思想的特点。(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国。第一小问主要特点,根据材料二“春秋战国时期,鲁国尚儒学,是儒学的发展基地;齐地学术较为庞杂,阴阳五行学、道家之学、儒学都相当发达,楚地道学与辞赋最具特色:三晋以法家与游说之士为盛;秦地主要接受三晋学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学术发展具有多样性和差异性。第二小问历史影响,根据材料二“鲁国尚儒学,是儒学的发展基地”、“齐地学术较为庞杂,阴阳五行学、道家之学、儒学都相当发达,楚地道学与辞赋最具特色”、“三晋以法家与游说之士为盛;秦地主要接受三晋学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至2031年中国细气泡曝气盘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至2031年中国EPE热风复合增厚机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对夹式中线蝶阀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二零二五年度企事业单位行政设施采购合同范本3篇
- 2025版电力设备监造与运行维护服务协议3篇
- 二零二五年度社会保险投资管理合同范本3篇
- 二零二五年度教育培训机构教务管理人员派遣协议3篇
- 二零二五年度汽车销售渠道建设合同模板3篇
- 二零二五年度个人之间健康养生借款合同标准文本2篇
- 二零二五年度无息借款协议范本发布2篇
- (完整版)高考英语词汇3500词(精校版)
- 我的家乡琼海
- 皮肤恶性黑色素瘤-疾病研究白皮书
- 从心理学看现代家庭教育课件
- C语言程序设计PPT(第7版)高职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头颈外科临床诊疗指南2021版
- 大国重器北斗系统
- 网球运动知识教育PPT模板
- 防火墙漏洞扫描基础知识
- 运动技能学习PPT
- 软件风险分析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