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江苏省启东市吕四中学高三下第一次测试生物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4届江苏省启东市吕四中学高三下第一次测试生物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4届江苏省启东市吕四中学高三下第一次测试生物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4届江苏省启东市吕四中学高三下第一次测试生物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4届江苏省启东市吕四中学高三下第一次测试生物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江苏省启东市吕四中学高三下第一次测试生物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千岛湖中的主要鱼类及食性如下:银鱼主要以浮游动物为食;鲢鱼和鳙鱼主要以藻类和浮游动物为食;鲤、鲴和华鳊为食碎屑鱼类;鳡鱼等为凶猛的肉食性鱼类。研究人员于2000年在千岛湖实施保水渔业,即大规模放养人们日常食用的鲢鱼和鳙鱼,并且大力捕杀鳡鱼。调查1999、2000年主要鱼类的生物积累量(单位面积中生物的总量)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A.银鱼生物积累量大幅度下降,可能是由于实施保水渔业加剧了银鱼与鲢、鳙之间的竞争B.食碎屑鱼类的增长有利于千岛湖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水质的净化作用C.实施保水渔业,定期适度捕捞鲢、鳙,可增加经济效益D.大量放养的鲢、鳙增加了第一和第二营养级的生物积累量,减少了能量损失2.绿叶杨的部分体细胞基因突变引起芽变,芽变长出的枝条经无性繁殖后选育出红叶杨。红叶杨叶肉细胞的叶绿体中类囊体减少,液泡中花青素量增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与绿叶杨相比,红叶杨的光合速率较慢B.红叶杨基因突变的位点可用光学显微镜观察识别C.红叶杨的选育说明发生在体细胞中的变异可以遗传给子代D.红叶杨的叶肉细胞可用于观察质壁分离与质壁分离复原3.2019年,澳大利亚的山火肆虐,过火面积大,对人类和森林生态系统带来危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过火地区上的所有植物构成一个群落B.过火地区的群落演替过程中优势物种被替代主要是植物之间竞争的结果C.森林能提供木材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D.火灾过后的森林发生的演替类型是初生演替4.为研究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对西黄松老龄(未砍伐50〜250年)和幼龄(砍伐后22年)生态系统的有机碳库及年碳收支进行测定,结果见下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西黄生态系统碳量生产者活生物量(g/m2)死有机质(g/m2)土壤有机碳(g/m2)净初级生产力*(g/m2·年)异养呼吸**(g/m2·年)老龄1273025605330470440幼龄146032404310360390*净初级生产力:生产者光合作用固定总碳的速率减去自身呼吸作用消耗碳的速率。**异养呼吸:消费者和分解者的呼吸作用。A.西黄松群落被砍伐后,可逐渐形成自然幼龄群落,体现了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B.幼龄西黄松群落每平方米有360克碳用于生产者当年的生长、发育、繁殖,储存在生产者活生物量中C.西黄松幼龄群落中每克生产者活生物量的净初级生产力小于老龄群落D.根据年碳收支分析,幼龄西黄松群落不能降低大气碳总量5.同侧屈反射涉及的反射弧结构如图所示,效应器为肌肉。假设在该反射弧中放置了甲、乙两个灵敏电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反射属于最简单的反射B.结构a为反射弧中的感受器C.在b处给予适宜电刺激,将观察到电表甲、乙的指针偏转情况不同D.反射过程中兴奋在d上的传导是双向的,I和Ⅱ处的传递是单向的6.下图是物质进出细胞的运输方式示意图,以下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吞噬细胞对病原体的摄取和处理与a过程有关B.胰岛素通过a过程进入靶细胞发挥作用C.浆细胞产生的抗体经b过程分泌到细胞外D.经b过程出细胞的物质不一定都是大分子物质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9分)根据微生物分离和培养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室中常用的凝固剂是____________(2)在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过程中,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是____________,因此需要对培养基和培养皿进行___________处理。(3)在纯化微生物的过程中,进行平板划线时,划线结束后仍然要灼烧接种环,目的是___________。若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进行接种,在涂布平板时,滴加到培养基表面的菌悬液的量一般不超过1.1mL,其原因是____________。(4)甲、乙两同学在接种完成后,先将平板倒置,然后再放入培养箱中培养,倒置培养的目的是___________。(5)若要从土壤中分离纤维素分解菌,常用刚果红(CR)染色法进行筛选。培养基中纤维素分解菌菌落周围出现透明圈的原因是____________。8.(10分)胡萝卜素和花青素都是植物体内重要的色素。请回答有关问题:(1)胡萝卜素具有易溶于__________的特点,是_________(填“挥发性”或“非挥发性”)物质。(2)现有乙醇和乙酸乙酯两种溶剂,应选用其中的__________作为胡萝卜素的萃取剂,不选用另外一种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花青素是构成很多植物花瓣和果实颜色的主要色素之一,花青素主要存在于_________(填细胞器名称)中。(4)花青素的提取工艺如下:实验原料加75%酒精添加金属离子研磨组织匀浆水浴保温搅拌70分钟.离心上清液→测花青素提取率①75%酒精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从食品安全角度考虑,则对金属离子的要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兴趣小组分别对水浴温度、某金属离子的添加浓度进行了探究实验。结果显示,水浴温度在69~71℃范围内,提取率提高;某金属离子的添加浓度在0.1~0.3g/L范围内,提取率较高。他们认为要达到最高提取率,还必须对水浴温度和某金属离子的添加浓度进行进一步优化,并确定以此为探究课题。请拟定该课题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10分)2019年武汉病毒性肺炎病例被发现,其病原体是一种新型冠状病毒,2020年2月11日该病毒被世界卫生组织命名COVIO-19。完成下列有关问题:(1)新型冠状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必须在________内增殖。(2)新型冠状病毒入侵人体过程中,病毒表面的S蛋白首先与人体细胞膜上ACEⅡ蛋白结合,这体现细胞膜的________功能,之后该病毒入侵人体细胞。已知新型冠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进入宿主细胞后,首先翻译出RNA聚合酶,这一过程需要的物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答3种)。(3)新型冠状病毒入侵细胞后,T细胞增殖分化形成________________,与被病毒入侵的宿主细胞密切接触,使这些细胞裂解死亡;在肺炎康复者的血清中存在________,能与新型冠状病毒的抗原特异性结合。10.(10分)思考回答下列生物技术问题:(1)泡菜发酵过程中起作用的主要菌种是__________,泡菜水表面的白膜是________,而苹果酒表面的白膜是____________。(2)在微生物实验中,灭菌与消毒的主要区别体现在灭菌______(至少答两点)。一般来说,生物学实验中,实验操作者的双手、用于组培的植物组织、用于研究呼吸强度的种子,需要进行______处理;微生物接种操作、灭菌的培养基倒平板都要在_____附近进行,这是为了防止外来杂菌污染。(3)测定培养液中活菌数,用稀释涂布平板法。通过菌落计数并计算后常发现,稀释倍数高的组别的计算结果往往大于稀释倍数低的组别,导致这种结果的原因最可能是_______。(4)加酶洗衣粉是含有酶制剂的洗衣粉,除碱性脂肪酶外,常用的酶制剂还有_______等。11.(15分)果蝇是科研人员经常利用的遗传实验材料,其灰身和黑身、刚毛和截毛各为一对相对性状,分别由等位基因A、a和D、d控制。某科研小组用一对灰身刚毛果蝇进行了多次杂交实验,F1的雄性表现型为灰身刚毛:灰身截毛:黑身刚毛:黑身截毛=3:3:1:1,雌性个体表现为灰身刚毛:灰身截毛:黑身刚毛:黑身截毛=3:0:1:0。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果蝇控制灰身和黑身的等位基因位于____________(填“常”或“X”)染色体上。(2)F1果蝇中,截毛基因的基因频率为____________(用分数表示)。(3)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仅位于X染色体上,红眼(R)对白眼(r)为显性。研究发现,眼色基因可能会因染色体片段缺失而丢失(记为Xc);若果蝇两条性染色体上都无眼色基因,则其无法存活。在一次用纯合红眼雌果蝇(XRXR)与白眼雄果蝇(XrY)杂交的实验中,子代中出现了一只白眼雌果蝇。欲用一次杂交实验判断这只白眼雌果蝇出现的原因,请简要写出实验方案的主要思路:____________。实验现象与结论:①若子代果蝇出现____________,则是环境条件改变导致的;②若子代果蝇出现____________,则是染色体片段缺失导致的;③若子代果蝇出现____________,则是基因突变导致的。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D【解析】

本题考查了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相关知识。由题干可知千岛湖的生产者主要是藻类,初级消费者是浮游动物、鲢鱼和鳙鱼,次级消费者是银鱼、鲢鱼和鳙鱼,最高级消费者是鳡鱼,鲤、鲴和华鳊为食碎屑鱼类;是该生态系统的分解者的一部分,结合题干所给的柱状图,对所给选项进行逐项分析解答。【详解】由题干可知银鱼、鲢鱼和鳙鱼在以浮游动物为食物中它们是竞争关系,由于人们大规模放养人们日常食用的鲢鱼和鳙鱼,加剧了银鱼与鲢、鳙之间的竞争,结果使得银鱼生物积累量大幅度下降,A正确;食碎屑鱼类是该生态系统分解者的一部分,分解者能够把有机物还原成无机物,促进了千岛湖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水质的净化作用,B正确;由图可知,大规模放养人们日常食用的鲢鱼和鳙鱼,并且大力捕杀鳡鱼,提高了鲢鱼和鳙鱼的产量,定期适度捕捞鲢、鳙,可增加经济效益,C正确;大量放养的鲢、鳙增加了第二和第三营养级的生物积累量,D错误。【点睛】从题干中梳理出相关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并在此基础上正确理解生态系统各成分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解题的关键。2、B【解析】

1、光学显微镜下能观察到的结构有:细胞壁、叶绿体、大液泡和经染色的细胞核和线粒体;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不能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但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染色体数目变异)可以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

2、发生质壁分离的条件:有大液泡、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详解】A、由于红叶杨叶肉细胞的叶绿体中类囊体减少,光反应减慢,光合速率减慢,A正确;B、基因突变是DNA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引起基因结构改变,用光学显微镜无法观察识别,B错误;C、红叶杨是部分体细胞基因突变引起芽变,后经无性繁殖产生子代,说明体细胞中的基因突变可以遗传给子代,C正确;D、红叶杨的液泡中花青素增加,使液泡具有一定的颜色,可用来观察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D正确。故选B。【点睛】注意发生在体细胞中的突变可以通过无性繁殖遗传给后代。3、B【解析】

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详解】A、一定自然区域内相互间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所有生物称为群落,过火地区上的所有植物不能构成一个群落,A错误;B、演替过程中优势物种被替代主要是植物之间竞争的结果,B正确;C、森林提供木材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C错误;D、火灾后的森林因为保留土壤条件,或者保留了植物种子和其他繁殖体,所以是次生演替,D错误。故选B。4、C【解析】

表格表示的是对西黄松老龄(未砍伐50~250年)和幼龄(砍伐后22年)生态系统的有机碳库及年碳收支进行测定的结果,其中生产者活生物量老龄远远大于幼龄,其他的四个指标差距较小。【详解】A、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包括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西黄松群落被砍伐后,可逐渐形成自然幼龄群落,体现了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A正确;B、已知净初级生产力指的是生产者光合作用固定总碳的速率减去自身呼吸作用消耗碳的速率,因此表格数据显示,幼龄西黄松群落每平方米有360克碳用于生产者当年的生长、发育、繁殖,储存在生产者活生物量中,B正确;C、根据表格数据分析可知,西黄松幼龄群落中每克生产者活生物量的净初级生产力大于老龄群落,C错误;D、根据年碳收支分析,幼龄西黄松群落不能降低大气碳总量,D正确。故选C。5、C【解析】

分析题图:a为效应器,b为传出神经,c为神经中枢,d有神经节为传入神经,e为感受器。Ⅰ为轴突,Ⅱ为树突或胞体。【详解】A、该反射是三元反射弧,不是最简单的反射弧,A错误;B、根据神经节或神经中枢中的突触结构,可以判断兴奋的传递方向是从e→a,故a为效应器,B错误;C、在b处给予适宜电刺激,电表甲会发生两次相反方向的偏转,兴奋无法逆向传递到c和d,电表乙不偏转,C正确;D、反射过程中,从感受器开始兴奋,兴奋的传导和传递都是单向的,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兴奋的传递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6、B【解析】a、b图分别表示胞吞和胞吐。吞噬细胞对病原体的摄取和处理与胞吞有关,A项正确;胰岛素不进入靶细胞,而是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细胞表面的特异性受体,进而引起靶细胞发生相应的生理变化,B项错误;浆细胞产生的抗体是分泌蛋白,抗体通过胞吐分泌到细胞外,C项正确;一般情况下,经胞吐分泌出细胞的物质是大分子物质,但也有例外,如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的过程也是胞吐,D项正确。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琼脂防止外来杂菌的入侵灭菌及时杀死接种环上残留的菌种,避免污染环境和感染实验操作者避免培养基表面的菌液出现积液,导致菌体堆积,影响分离效果避免培养基被污染和防止培养基水分过快挥发刚果红能与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当纤维素被纤维素分解菌产生的纤维素酶分解后,刚果红—纤维素红色复合物就无法形成,因而会出现以纤维素分解菌菌落为中心的透明圈【解析】

1.筛选纤维素分解菌需要使用以纤维素为唯一碳源的选择培养基。刚果红和纤维素结合能形成红色复合物,纤维素分解菌可以产生纤维素酶而分解纤维素使菌落周围出现透明圈,所以可以用刚果红培养基鉴别纤维素分解菌。2.微生物常见的接种的方法:①平板划线法:将已经熔化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制成平板,接种,划线,在恒温箱里培养。在线的开始部分,微生物往往连在一起生长,随着线的延伸,菌数逐渐减少,最后可能形成单个菌落。②稀释涂布平板法:将待分离的菌液经过大量稀释后,均匀涂布在培养皿表面,经培养后可形成单个菌落。【详解】(1)实验室中常用的凝固剂是琼脂。(2)在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过程中,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是防止外来杂菌入侵,因此需要对培养基和培养皿进行灭菌处理。(3)进行平板划线时,在划线结束后,由于接种环上残留部分菌种,所以要灼烧接种环,及时杀死接种环上残留的菌种,以避免污染环境和感染实验操作者。若用稀释涂布平板进行接种,为避免养基表面的菌液会出现积液,导致菌体堆积,影响分离效果,应注意在涂布平板时,滴加到培养基表面的菌悬液量不宜过多,一般不超过1.1mL。(4)接种完的平板倒置培养的目的是避免培养基被污染和防止培养基水分过快挥发。(5)刚果红能与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当纤维素被纤维素分解菌产生的纤维素酶分解后,刚果红—纤维素红色复合物就无法形成,因而会出现以纤维素分解菌菌落为中心的透明圈。【点睛】本题考查微生物的培养和分离,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8、有机溶剂非挥发性乙酸乙酯萃取胡萝卜素的有机溶剂应不与水混溶,而乙醇为水溶性有机溶剂液泡作为花青素的提取液(溶解提取花青素)金属离子要对人无害(或有益)探究水浴温度和某金属离子添加浓度对花青素提取率的影响【解析】

提取植物中的有效成分的基本方法有三种:蒸馏、压榨法和萃取。蒸馏是利用水蒸气将挥发性较强的芳香油携带出来,适用于提取挥发性强的芳香油;压榨法,是通过机械加压,压榨出果皮中的芳香油,适用于易焦糊原料的提取;萃取适用范围广,要求原料的颗粒要尽可能细小,能充分浸泡在有机溶液中,不同的原料应用不同的方法来提取。【详解】(1)胡萝卜素是橘黄色结晶,化学性质比较稳定,易溶于有机溶剂,是非挥发性的物质。(2)萃取胡萝卜素的有机溶剂应不与水混溶,而乙醇为水溶性有机溶剂,故应选用乙酸乙酯作为胡萝卜素的萃取剂。(3)决定花瓣和果实颜色的花青素存在于液泡中。(4)①色素溶于有机溶剂中,75%的酒精的作用是溶解提取花青素,花青素的提取,需加75%酒精、金属离子研磨,从食品安全角度考虑,则对酒精和金属离子的要求分别是酒精要是食用酒精、金属离子要对人无害或有益。②兴趣小组分别对水浴温度、某金属离子的添加浓度进行了探究实验。可见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水浴温度和某金属离子添加浓度对花青素提取率的影响。【点睛】本题考查的是色素的提取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9、活细胞(或宿主细胞)信息交流新型冠状病毒的+RNA、氨基酸、ATP、酶、tRNA、rRNA效应T细胞抗体【解析】

1、人体免疫系统的三大防线:

(1)第一道:皮肤、粘膜的屏障作用及皮肤、黏膜的分泌物(泪液、唾液)的杀灭作用。

(2)第二道: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及体液中杀菌物质的杀灭作用。

(3)第三道: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物质共同组成的免疫系统。

2、新冠病毒不具有独立代谢能力,必须在活细胞内增殖,当侵染人呼吸道上皮细胞时,会经过吸附、穿入、脱壳、生物合成和成熟释放等几个阶段。【详解】(1)病毒营寄生生活,不能独立代谢,必须在活细胞(或宿主细胞)内增殖。(2)新型冠状病毒表面的S蛋白能与人体细胞膜上ACEⅡ白结合,是通过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翻译合成RNA聚合酶的过程就是新型冠状病毒的+RNA与核糖体结合,tRNA将氨基酸搬运至核糖体发生脱水缩合,该过程需要酶和ATP,核糖体由rRNA和蛋白质构成,rRNA也参与翻译过程。(3)T细胞在接受抗原的刺激后,通过增殖分化形成效应T细胞,效应T细胞可以与被抗原入侵的宿主细胞密切接触,使这些细胞裂解死亡,病原体失去了寄生的基础,因而能被吞噬、消灭;在肺炎康复者的血清中存在的抗体能与新型冠状病毒的抗原特异性结合。【点睛】本题以新冠病毒的社会热点考查免疫调节在维持内环境稳态中的作用,对于免疫过程的理解和归纳总结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0、乳酸菌大量繁殖的产膜酵母大量繁殖的醋酸杆菌①用强烈的理化因素

②杀死物体表面或内部的全部微生物

③包括芽孢和孢子消毒酒精灯火焰多个细菌连在一起形成一个菌落碱性蛋白酶、淀粉酶、纤维素酶【解析】

1、泡菜的制作所使用的微生物是乳酸菌,代谢类型是异养厌氧型,在无氧条件下乳酸菌能够将蔬菜中的葡萄糖氧化为乳酸。泡菜的制作流程是:选择原料、配置盐水、调味装坛、密封发酵。2、微生物常见的接种的方法①平板划线法:将已经熔化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制成平板,接种,划线,在恒温箱里培养。在线的开始部分,微生物往往连在一起生长,随着线的延伸,菌数逐渐减少,最后可能形成单个菌落。②稀释涂布平板法:将待分离的菌液经过大量稀释后,均匀涂布在培养皿表面,经培养后可形成单个菌落。【详解】(1)泡菜的制作所使用的微生物是乳酸菌,代谢类型是异养厌氧型,在无氧条件下乳酸菌能够将蔬菜中的葡萄糖氧化为乳酸。泡菜水表面的白膜是大量繁殖的产膜酵母,而苹果酒表面的白膜是大量繁殖的醋酸杆菌。(2)消毒是指使用较为温和的物理或化学方法杀死物体表面或内部的部分微生物(不包芽孢和孢子),灭菌与消毒的主要区别体现在灭菌是用强烈的理化因素,杀死物体表面或内部的全部微生物,包括芽孢和孢子。一般来说,实验操作者的双手、用于组培的植物组织、用于研究呼吸强度的种子,需要进行较温和的消毒处理;微生物接种操作、灭菌的培养基倒平板都要在酒精灯火焰附近进行,这是为了防止外来杂菌污染。(3)用稀释涂布平板法通过菌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