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考点专项训练:宋明理学和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_第1页
高考历史考点专项训练:宋明理学和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_第2页
高考历史考点专项训练:宋明理学和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_第3页
高考历史考点专项训练:宋明理学和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_第4页
高考历史考点专项训练:宋明理学和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宋明理学和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1.历史学家陈寅恪先生曾说:“佛教经典云:‘佛为一大因缘出现于世。’中国自秦以后,迄于今日,其思想演化之历程,至繁至久,要之,只为一大事因缘,即新儒学之产生及其传衍而已。”下列各项中符合陈寅恪所说的“新儒学”的是()A.建构起天人一统的系统模式B.构造起人伦核心的儒学体系C.形成了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D.为汉唐大一统奠定思想基础2.欧阳修留意到地方政府中的腐败风气、“枉直乖错”;张载在本乡“以礼化俗”;吕大钧兄弟在蓝田建立“乡约”;范仲淹创立“义庄”等等。这些举措体现了儒家传统思想所追求的()A.通过道德自觉建立和谐的人间秩序B.通过克服私欲、回复良知成为圣贤C.进行内心反省达到志向人格的建树D.留意气节以理统情凸显人性的庄重3.朱熹指出:“‘用人之仁,去其贪。’盖人之性易得偏。仁缘何贪?盖仁善底(的)人便有好便宜底意思。今之廉介者,便多是那刚硬底人。”朱熹认为“贪”的根源是()A.社会经济的发展 B.政治制度的缺失C.社会风气的影响 D.人性的困难微妙4.清史专家黄爱平指出:“明末清初,是中国社会发展变更的重要历史时期,也是传统学术发展演化的重要转折阶段……在天地翻覆的磨难中,中国传统学术(儒家思想)完成了由宋明时期的思辨哲学向清代传统经学的转变。”对出现这种“转变”理解不正确的是()A.这种转变表现为理学向经世致用思想转变B.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是这种转变的根源C.明清学术思想的发展受政治环境变更的影响D.明清儒学冲破了宋明理学的弊端5.“……此古圣王崇本抑末之道。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这段材料所蕴含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是()A.战国时代,法家崛起批判儒家“重农”思想B.隋唐时期,统治政策开明重视发展农工商业C.两宋时期,商税成为政府财政收入重要来源D.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和缓慢发展6.宋人杨简任富阳主簿,断了一场卖扇子的官司。事办完后问陆九渊:“何为本心?”陆说:“适闻断扇讼,是者知其为是,非者知其为非,此即本心。”杨说:“止如斯耶?”陆大声说:“更何有也!”杨顿悟。据材料陆九渊认为()A.实践是获得真相的重要手段B.天理人伦存于人们的本心之中C.读书明理是做人的基本准则D.万物各有其理而万理终归为一7.李贽说:“商贾亦何可鄙之有?挟数万之资,经风涛之险,受辱于官吏,忍诟于市易,辛勤万状,所挟者重,所得者末。”明代蒲州商人王文显训诫其子说:“夫商与士异术而同心,故善商者,处财货之场而修高超之行,是故虽利而不污。”上述主见()A.发展了中国传统的民本思想B.奠定了“工商立国”的思想基础C.体现了当时社会的主流思想D.确定了商人追逐利益的精神8.顾炎武在《日知录》中提出:“文之不行绝于天地间者,曰明道也,纪政事也,察民隐也,乐道人之善也,若此者,有益于天下,有益于将来。”上述材料反映出顾炎武()①反对理学空谈心性的弊端②提倡崇实致用的学术风气③胸怀天下的文化自觉④主权在民的政治诉求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9.“治天下者既轻其赋敛矣,而民间之习俗未去,蛊惑不除,奢侈不革,则民仍不行使富也。”由此可见,黄宗羲主见()A.工商皆本 B.整顿吏治、惩治腐败C.治贫与治愚相结合 D.减轻人民负担10.有学者认为:“明清之际……一些思想家以前所未有的犀利笔锋对以往正统宋明理学做出了总结性批判,从儒学内部渐渐发展出一个脱离程朱理学樊篱的、异质的新思想系统。”材料所说的“异质”()A.体现了新兴市民阶层的诉求B.没有突破先秦儒家思想的范畴C.是封建社会晚期“西学东渐”的产物D.对当时中国的社会转型影响巨大11.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说:“理即是气之理,理不先而气不后。”他还说:“礼虽纯为天理之节文,而必寓于人欲以见……故终不离人而别有天,终不离欲而别有理也。”王夫之对“理”的阐述()①承袭了朱熹的天理观②体现了朴实唯物精神③宣扬了经世致用观念④具有特性解放的色调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②④12.下列话语与“弘扬人文精神,构建和谐社会”这一主题最不相符的是()A.“君子和而不同” B.“君子忧道不忧贫”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D.“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未有天地之先,终归是先有此理。……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而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天理流行,触处皆是:暑往寒来,川流山峙,父子有亲,君臣有义之类,无非这理。……天理,只是仁、义、礼、智之总名,仁、义、礼、智便是天理之件数。——《朱子语类》材料二先生(王阳明)游南镇,一友指岩中花树问曰:“天外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先生云:“尔未看此花时,此花与尔心同归于寂。尔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尔的心外。”如此知一切可见不行见的事物,都在心中,便知心量之广阔无边,放之则弥六合,退之则藏于密。——《传习录》材料三国家有两种实力,一种是以经济和军事力气为基础的“硬实力”,另一种是通过其文化和意识形态为吸引力的“软实力”。硬的经济和军事实力的增长会提高自信念、自负感,以及更加信任与其他民族相比,自己的软实力更优越,并大大增加该文化和意识形态对其他民族的吸引力……20世纪80年头中国政府起先提倡对儒家思想的宣扬,党的领导人宣称它是中国文化的“主流”。李光耀把儒家思想看做是新加坡胜利的缘由,并主动地向世界的其他地方宣扬儒家思想的价值观。——塞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1)依据材料一,概括朱熹的主要观点,并分析其主动影响。(2)依据材料二,概括王阳明(王守仁)的主要观点,并分析其时代价值。(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学问,谈谈你对“软实力”的相识。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自朱熹评注的儒家经典成为文职人员考试的依据以后,理学成为直到19世纪末叶以前帝国正式的正统观念,其结果是为不断增长的社会僵化供应了其所以存在的一个学术性理由。虽然这一理由从根本上有助于独特而历史久远的中国文明的持续,但其代价却是形成了压制外界全部独创性和新观念、显得荒谬可笑的因循守旧。——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李贽的悲观不仅属于个人,也属于他所生活的时代。传统的政治已经凝固,类似西欧宗教改革或者文艺复兴的新生命无法在这样的环境中孕育。社会环境把个人理智上的自由压缩在微小的限度之内……只能长为灌木,不能形成丛林。——黄仁宇《万历十五年》(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学问,概括朱熹的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并分析“理学成为19世纪末叶以前帝国正式的正统观念”的缘由。(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学问,指出李贽的思想跟文艺复兴在“个人理智上的自由”方面有何相像之处?二者在促进社会制度进步方面起的作用有何不同?(3)依据材料二和所学学问,说明为什么明清时期“个人理智上的自由……只能长为灌木,不能形成丛林”?

参考答案1、解析:选B陈寅恪所说的“新儒学”是指佛教传入中国后的理学思想。理学把伦理道德视为理,从而构建起以人伦为核心的儒学体系,故选B项。解析:选D无论是“以礼化俗”还是“乡约”,均侧重于通过外在的约束,而非内在的道德自觉,故A项错误;材料未提及私欲、良知等问题,故B项错误;材料未强调内心反省、志向人格,故C项错误;“以礼化俗”及“乡约”均强调用普遍的规则(理)来约束人,“义庄”则体现了人性关怀,故D项正确。2、解析:选D题干中的信息与社会经济、政治制度、社会风气无关,故A、B、C三项错误;题干中提到的“仁善”是人性的一种表现,故D项正确。3、解析:选D明清儒学没有彻底冲破宋明理学的弊端,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4、解析:选D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并缓慢发展,学问分子中有一部分人看到了这一变更并进而在思想文化领域为之鼓吹,产生了“工商皆本”的主见,故D项正确。5、解析:选B有关“实践”的观点是顾炎武的观点,故A项错误;天理人伦存于人的本心之中,符合陆九渊的心学思想,故B项正确;陆九渊认为穷理不必向外探求,只需反省内心就可明理,读书明理体现的是向外探求,故C项错误;陆九渊认为心是宇宙万物的本原,故D项错误。6、解析:选D材料中没有体现民本思想,故A项错误;“工商立国”的思想基础说法错误,故B项错误;当时社会的主流思想仍旧是农业思想,不是商业,故C项错误;明清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李贽等学问分子对商业和商人的看法有了变更,认为商人通过辛苦劳动赚取钱财,商人与士异业而同途,均属崇高之业,故D项正确。7、解析:选A“曰明道也,纪政事也,察民隐也,乐道人之善也”表明反对空谈,故①正确;提倡崇实致用,故②正确;“有益于天下”,故③正确;顾炎武锋芒所向是“私天下”的君主专制,但还不具有近代的“民权”意识,“主权在民”是近代启蒙思想,故④错误。A项符合题意。8、解析:选C本题要精确提取材料有效信息:黄宗羲的主要意思是必需除去民间的陋习恶俗、蛊惑、奢侈等不良行为,否则“不行使富也”,据此可选C项。9、解析:选A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市民阶层的诉求是进步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B项不能体现“异质”,C项说法不正确,D项夸大了明末清初进步思想的影响。10、解析:选D王夫之“气”为世界本原,与朱熹天理观的哲学基础不同,故①错误;“气为理之先”强调“气”的第一性,具有唯物精神,故②正确;材料没有说明其主见的好用性,故③错误;材料说明天理必需依据人欲,故④正确。11、解析:选B君子忧道,道指代宋明理学中的“理”,理在社会生活中表现为三纲五常,强调等级,主见灭人欲,不利于社会和谐,故B项正确。A、C、D三项均有利于社会的和谐,故解除。12、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结合材料一分层归纳即可,从“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可得出“理”是万物的本原,从“天理流行,触处皆是”可以得出“理”是构成万事万物的本体存在,从“总名”“件数”得出伦理纲常是“理”的详细化;其次小问应结合理学的积极影响依据所学学问进行学问迁移。第(2)问第一小问,要结合材料二,材料突出反映王阳明心外无物、强调人的主观感受的观点,简要归纳即可;其次小问,应结合所学学问回答,可从心学的影响角度进行回答。第(3)问,可分三步谈相识:第一步,从材料三中概括观点,即“软实力就是通过国家文化和意识形态而产生的吸引力,它具有很强的优越性”;其次步,结合所学论证观点;第三步,深化主题,谈看法。13、答案:(1)观点:“理”是万物的本原;“理”是构成万事万物的本体存在;人世间的伦理纲常是“理”的详细化。影响:有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理学建立的思想人格的理论与观念,对于中华民族留意气节、留意道德、留意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观点:人是世界的主体,人所生活的世界离不开人的主观感受。价值:修补了理学僵化所造成的问题,推动了儒学的发展;充分确定人的主体意识和主观能动性,成为晚明人文思潮的哲学基础。(3)观点:“软实力”是指除经济军事之外、以传统文化为吸引力的一种文化力气,这一力气在当今世界更具有优越性。缘由:儒家思想的现实价值能提升民族自信念,有利于“软实力”提升;在现代化发展的进程中须要用“软实力”提升国家的影响力。相识:把儒家思想作为提升文化“软实力”的内在动力,吸取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将其转化为时代精神。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结合材料一信息逐层进行概括即可;其次小问,要留意结合所学学问,从理学出现的时代背景与其作用等角度分析总结。第(2)问第一小问,可通过对二者思想内涵的对比中归纳得出;其次小问,应从它们各自的社会影响中分析得出。第(3)问,首先应明白设问的含义,即李贽的思想不能广泛传播,其次再分析缘由,即结合明朝后期的政治、经济、思想状况进行阐述。答案:(1)影响:理学成为读书谋官的工具和官方正统学说,对维护专制主义政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