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级林业技术专业三年制人才培养方案_第1页
2019级林业技术专业三年制人才培养方案_第2页
2019级林业技术专业三年制人才培养方案_第3页
2019级林业技术专业三年制人才培养方案_第4页
2019级林业技术专业三年制人才培养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级林业技术专业

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及代码

专业名称:林业技术

专业代码:510201

二、入学要求及学制

三年制,招收应届高中毕业生。

三、职业面向

表1林业技术专业职业岗位分析表

所属专所属专对应职业资格

主要职业类别主要岗位类别

业大类业类行业证书或技

(代码)(或技术领域)

(代码)(代码)(代码)能等级证

林木种苗工书举例

(5-02-01-00)

造林更新工

(5-02-02-00)

护林员

(5-02-03-01)

森林抚育工

1.苗木生产工程师

(5-02-03-02)

2.造林工程师

林木采伐工

3.林业规划设计师

农林牧渔林业类林业(5-02-04-01)林业有害生

4.森林资产评估师

(51)(5102)(02)森林培育工程技术物防治员

5.森林资源监测工

人员(2-02-20-02)

程师

森林采伐和运输工

6.林业生态工程师

程技术人员

(2-02-20-08)

林业资源调查与监

测工程技术人员

(2-02-20-10)

森林资源评估专业

人员(2-06-06-03)

1

四、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科学

文化水平,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创新意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较强

的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掌握林业技术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面向林业

生产和生态建设行业,能够从事林木种苗生产、森林资源管理和保护、林业信息

技术、林业生态工程施工与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五、培养规格

林业技术专业毕业生应具备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专业核心能力、基本素

质详见表2、表3、表4所示。

表2林业技术专业知识结构

一级知识名称二级知识名称三级知识名称备注

体育锻炼基本知识篮球、羽毛球、武术、乒乓球等

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

政治理论基本知识

基本知识论体系概论、国防教育

英语基本知识林业、地理信息系统常用英语、常用植物拉丁名

计算机应用基本知识计算机基础、WORD、EXCEL等

森林植物植物生理、植物解剖、植物分类、植物形态

专业基础知识

森林环境森林气象知识、林业土壤知识,森林生态知识

罗盘仪测量、GPS测量、全站仪测量、地形图的应用、伐

森林调查技术

倒木、立木材积测定、林分调查因子测定知识

种实采收及调制、播种苗培育、扦插苗培育、容器苗培育、

林木种苗生产技术

嫁接苗培育、组培苗培育、苗圃规划设计

林地经济植物栽培山野菜栽培技术、中草药栽培技术、食用菌栽培技术

污染源评价、大气环境质量评价、水环境质量评价、土壤

生态环境质量评价

专业知识环境质量评价、噪声评价

种子生产技术标准、苗木培育技术标准、森林营造技术标

森林培育

准、森林经营技术标准、森林培育技术标准

经济林栽培榛子、核桃、板栗、大枣、山杏,大扁杏和沙棘栽培技术

地理信息系统森林调查数据处理及图面材料处理知识

森林病虫害防治技术森林病虫害防治技术知识,森林防火知识

2

荒漠化治理、水土保持林建设技术、水源涵养林建设技术、

沿海防护林建设技术,退耕还林政策,天然林保护、农田

林业生态工程

防护林、湿地保护条例、防风固沙林、碳汇与保护、野生

动植物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

森林区划方法、森林资源调查技术方法及标准,森林资源

森林资源管理实物标准、森林资源信息管理、森林经营方案编制技术标

林业政策法规林业法律、林业法规、林业规章制度、林业政策

写作知识语言表达、应用文写作知识

社会学知识集体荣誉和社会责任感

综合素质知识

人际关系学知识人际交往、协作和沟通的知识

身心健康知识情绪情感控制和心理健康知识,科学锻炼身体方法

表3林业技术专业能力结构

一级能力名称二级能力名称备注

体育锻炼方面的技能

基本能力英文的阅读及翻译能力

计算机操作及专业软件应用能力

树木分类与识别能力

森林环境调查能力

林业机械使用与维护能力

单项职业技能

生态环境治理评价能力

林业政策法规应用能力

林地经济植物栽培能力

测绘仪器使用与维护能力

林木种子生产能力

林木育苗能力

森林营造能力

职业森林经营能力

核心职业技能

能力森林资源调查与监测能力

森林保护能力

营造林工程施工与管理能力

地理信息系统应用能力

林业规划设计能力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

技术创新能力

项目开发能力

综合能力

沟通、协调与协作能力

公关能力

可持续发展能力

3

表4林业技术专业素质结构

一级素质名称三级素质名称备注

政治与政策的认知

社会责任感

思想道德素质

言行的自我约束与自觉规范

职业道德

身体健康状况

身心素质心理调适力

情绪、情感控制

知识行为意识

文化素质法律意识

语言规范表达

熟知专业理论

掌握专业特长技能

职业素质

利用现代手段处理专业信息

了解专业发展动态

创新意识

创业意识

创新创业素质

自我意识与主动精神

参与与实干精神

沟通协调

管理素质

组织管理

六、教学进程总体安排

表52019级三年制总学程时间表

第一学年第二学年第三学年

序号内容周数

一二暑假三四暑假五寒假六

1理论教学

109161917191820

周2实践教学

数3十一放假3111

安4军训22

排5劳育课11

6考试511111

7寒暑假3175757

8总计151272527252720

全学程151周,其中寒暑假31周,考试5周,军训2周,劳育课1周,“十、

一”放假3周,教学周共109周。

4

学时计划:教学周中,跟岗实习18周,顶岗实习、毕业设计与答辩20周,

其周学时按20学时计算;教学实习周按28学时计算,林场实习周按30学时计

算;总学时2773学时。

学分计划:跟岗实习、顶岗实习、毕业设计与答辩每周1学分;认知实习每

周2学分;大学生健康讲座(16学时)1学分;形势与政策教育(16学时)1

学分,国防教育4学分,劳育课2学分,其余基础能力必修课程学分按16学时

计1学分,专业核心课程学分统计按14学时计1学分,选修课程学分按18学时

计1学分计算。

学生修满159学分,方可毕业。学分由课内学分与课外学分两部分组成,其

中课内学分分为必修课程学分及选修课程学分;课外学分包括创新创业学分、综

合素质学分及互认学分。课外学分认定方式及替换程序依据《学分制管理制度》

规定执行。

鼓励学生自愿考取国家相关行业特有技术工种等级证书,根据证书级别给予

相应的学分奖励,即获得(高级)证书,奖励1学分;获得(中级)证书,奖励

0.5学分。

本专业开设了43门课程,其中,基础能力学习领域11门,单项职业技能

学习领域15门(核心课程6门),综合职业能力学习领域3门,拓展学习领域

14门,所有课程的学分、学时、理论及实训安排详见林业技术专业三年制教学

计划表。

表6林业技术专业三年制教学学时统计表

课程类别学分总学时讲课学时实训学时占总学时比率

基础能力学习领域2853936317620%

单项职业技能学习领域76117655861843%

综合职业能力学习领域38760076027%

拓展学习领

合计157274511911554100%

理论教学时数∶实践教学时数4.3:5.7

5

表72019级林业技术专业三年制教学计划表

学习领域周数第一学年第二学年第三学年

周学时数

总理论实践

类序学ⅠⅡⅢⅣⅤ寒Ⅵ

课程代码课程名称学教学教学暑暑

别号分

时时数时数16/211/8假12/511/8假1820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37000010024.0645684

理论体系概论

33500001001英语3.048483

43500001002计算机应用基础2.033333

基3600001001

5体育3.0545422

础3600001002

能63500001003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2.032323

力3500001004

7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2.038221622学时6学时

学3500001005

习1000001001

8国防教育4.014836112[2]18学时18学时

领1000001002

域3700001003

9形势与政策1.016168学时8学时

3700001004

102300001001生态文明教育1.526101626学时

3500001006

11创新创业教育2.032161616学时16学时

3500001007

小计28539363176139

6

2300103001

1森林植物6.510848603[2]

2300103011

2300103012

2森林环境5.59464304(1)

2300103002

32300104006*森林调查技术6.59333603[2]

42300104001*林木种苗生产技术6.08484[3]

52300103004林业法规与执法实务2.544444

62300103005生态环境质量评价2.036363

72300104002*森林营造技术7.09636603[2]

82300104003*森林经营技术7.09636603[2]

92300103006经济林栽培技术4.57648284[1]

102300103007地理信息系统3.048484

112300104004*森林病虫害防治技术6.08888[3]

122300103008森林防火4.06333303[1]

132300103009林业生态工程技术2.544444

142300104005*森林资源管理7.010444604[2]

林地经济植物栽培

1523001030106.010244584[2]

(含食用菌栽培)

小计7611765586187717150000

合12300106001跟岗实习18.0360360[18]

业22300106002顶岗实习15.0300300

力[20]

学32300106003毕业设计与答辩5.0100100

领小计38.0760760

7

合计1422475921155420161715

3500002001

1大学生艺术鉴赏4.0646432学时32学时

3500002002

2350000200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323232学时

33500002004大学生交际礼仪与养成训练2.0323232学时

43500002005积极心理学2.0323232学时

53500002006应用文写作(语文)2.0323232学时

拓63500002007大学生健康讲座2.0323232学时

展73500002008大学生安全教育2.0323232学时

学3500002009

8专升本考试辅导课程5.0969648学时48学时

习3500002010

领92300105001青年营养与健康2.0323232学时

域102300105002环境概论2.0323232学时

112300105003辽宁古树名木资源保护2.0323232学时

122300105004城市森林2.0323232学时

132300105005自然保护区管理2.0323232学时

三维地形图制作与应用创新

1423001050062.0323232学时

创业教育

小计33.0384384拓展学习领域课程至少修满15学分

课外学分认定依据《学分制管理制度》规定执行

总计157学分

8

注:(1)考试课用下划线标出;核心课程在课名前加*;学习周数用“(周数)”标注;集中

上课用“[周数]”标注。

(2)校内实训学时含现场教学学时数。

(3)学分总计=合计学分+拓展学习领域课程至少达到学分。

表8林业技术专业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课程一览表

序号创新创业教育内容专业课程名称学时/总学时

三维地形图制作与应用

使用,利用制作三维地形图学时

1ArcgisArcgis创新创业教育32/32

市场热销苗木的培育方法、销售途径和苗木

林木种苗生产技术学时

2质量评价方法8/84

市场热销经济林品种的栽培方法、销售途径

经济林栽培技术学时

3和质量评价方法8/76

市场热销林地经济植物栽培方法、销售途径

林地经济植物栽培学时

4和质量评价方法8/102

5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外业调查森林调查技术8/93学时

6林业法律咨询林业法规与执法实务8/44学时

7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咨询与服务生态环境质量评价8/36学时

8林地资源数字化档案建立地理信息系统8/48学时

9森林病虫害技术咨询与服务*森林病虫害防治技术8/88学时

10林业生态工程技术咨询与服务林业生态工程技术8/44学时

11森林经营作业设计森林经营技术30/96学时

七、毕业要求

所修课程的成绩合格,应修满必修课程142学分,选修课程15学分,劳育

课2学分,总计应修满159学分,方可毕业。培养适用社会发展需要,能够在林

业生产和生态建设等专业领域,从事林木种苗生产、森林资源管理和保护、林业

信息技术、林业生态工程施工与管理等工作,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工匠精神、

较强的就业创业能力,掌握林业技术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

才。

9

八、课程设置及要求

(一)公共基础课程

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中宣部、教育部规定的大学生的必修课之一,是各专业的公共基础

课,也是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渠道与阵地。本课程是一门融

思想性、政治性、科学性、理论性、实践性于一体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内容

主要针对大学生成长过程中面临的思想道德和法律问题,开展马克思主义的世界

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治观教育,引导大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

治素养,成长为自觉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课程总学时48学时,学分为3学分,在第一学期开设。考核方式采取闭卷统一

考试,同时注重过程考核。

2.《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简介

本课程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主题,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主线,以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重点。通过学习使学生系统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

果,提高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

正确的政治立场;认清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才能救中国

和发展中国。本课程为必修课,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核心课程,《毛泽

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总学时64学时,4学分。理论

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其中实践教学占1学分,8学时。考核方式为闭卷统一

考试。

3.《英语》课程简介

本课程教学以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为目标,旨在培养学生掌握必要

的、实用的英语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提高综合素质,使学生具有良好的社会责

任感、创新精神和合作精神。教学主要内容有英语语言基础知识、英语学习策略

和跨文化交际,包括CampusLife、Seeingtheworld、Diet&Health、Preparing

forcareer和Resultsshow几个方面。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听说读写的技能,

10

学会用英语进行日常会话和处理涉外业务。

4.《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高职高专职业院校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是全院各专业必修的公共

基础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计算机相关基本知识;学会Word、

Excel、PowerPoint等办公软件的使用方法;学会文稿制作与编辑、数据的计算

与统计。该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分析

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学生可以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进行办

公自动化操作员的技能鉴定认证考试。

5.《体育》课程简介

《体育》是我校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是全校各专业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

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了解课程发展现状,理解体育运动特点,掌握体育基本

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技能,熟悉体育竞赛组织与裁判法,掌握体育锻炼的科学

方法,培养学生体育运动能力与终身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

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基础。

6.《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简介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了

解心理健康基础知识,了解自我、发展自我,提高自我心理调适能力等三部分。

该课程旨在使学生明确心理健康的标准及意义,增强自我心理保健和心理危机预

防意识,掌握并应用心理健康知识,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义和利、群和己、成和败、

得和失,培育学生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本课程总体情况

和师资队伍建设情况完全符合《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8年

7月,中共教育部党组印发)文件要求。

7.《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简介

《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是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课程内容主要包

括建立生涯与职业意识,职业发展规划,提高就业能力,求职过程指导,职业适

应与发展等五部分。该课程既强调职业在人生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又关注学生的

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通过激发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自主意识,树立正确的就

11

业观,促使大学生理性地规划自身未来的发展,并努力在学习过程中自觉地提高

就业能力和生涯管理能力。

8.《国防教育》课程简介

《国防教育》课程是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按照教育部中央军委国防动员

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文件相关要求,本课程分为理论课

程、实践课程、在线学习以及社会调查四部分。通过课程的开展,让学生了解掌

握军事基础知识和基本军事技能,增强国防观念、国家安全意识和忧患危机意识,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提高学生综合国防素质。理论课学习内容包

括中国国防、国家安全、军事思想、现代战争,信息化装备。军事技能学习内容

包括共同条令教育与训练、射击与战术训练、防卫技能与战时防护训练,战备基

础与应用训练。

9.《形势与政策》课程简介

《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必修的公共基

础课程。本课程主旨是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国际国内形势,特别是我国进入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以来的现代化建设形势,针对学生的思想实际进行马克思主义

形势观、政策观教育。通过课程的开展,教育和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四情”(即

世情、国情、党情、民情),正确理解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激发爱国热情和

提高社会主义觉悟。本课程是对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在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着重要使命。

10.《生态文明教育》课程简介

《生态文明教育》课程为我校开设的特色公共必修课程。本课程的设立是以

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部署以及相关精神、

党的十九大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的新理念新要求为理论依据,本课程主旨为倡导

环保行为,普及绿色低碳为内容,全方位地开展生态文明教育。通过课程的开展,

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生态文明的基本内涵、理解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自觉树立

生态环保意识、人和自然和谐共处理念,把学生培养成为绿色社会、低碳生活、

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的宣传者、倡导者和实践者。

12

11.《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简介

《创新创业教育》是以培养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与创新能力、激发学生创

新创业动力为主旨的一门通识课程。本课程主要介绍创新知识,围绕创新、创新

思维等内容,引导学生逐步了解创新的基础知识,同时兼顾创业知识。本课程既

注重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分析、又注重解决问题的能力;既拓宽了学生的创新创业

视野,又提升了其创新创业兴趣;既强化了其创新思维、又提升了其创业技能。

(二)专业(技能)课程

1.《森林植物》课程简介

《森林植物》是高等职业院校林业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通过本

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植物分类的基本知识及辽宁常见的森林植物的科、属、

种特征,熟悉植物细胞、组织的构造和主要功能、植物的形态术语、各种环境因

素对植物代谢生理的影响;能识别辽宁常见树种和草本植物,借助工具书能鉴别

植物,熟悉植物分类检索表的编制和使用方法,学会植物标本的采集及制作方法。

本课程总学时108学时,6.5学分。分两个学期进行教学,第一学期在学校进行

教学,考核方式采用考查形式,考核成绩以五级分制记;第二学期教学在林场进

行,考核方式以考试形式进行,考核成绩以百分制记。

2.《森林环境》课程简介

《森林环境》课程是高职林业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通过本课程学

习和实践,使学生具备森林环境因子调查的专项能力,领会植物生长发育与外界

环境相统一的生物学原理,并能够根据环境调查结果和植物与环境之间关系原理,

正确分析、评价森林环境,为林业种苗生产、森林营造、森林经营和森林病虫害

防治等生产活动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本课程总学时94学时,5.5学分。理论

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理论教学在第一学期进行,考核方式采用闭卷考核进行,

考核成绩以百分制记;实践教学在第二学期进行,考核方式以考查形式进行,考

核成绩以五级分制记。

3.《林业法规与执法实务》课程简介

13

《林业法规与执法实务》是高职教育林业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通过本

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明确林业行政执法、林业行政许可、林权林地法律制度的相

关条例,相关制度,法的表现形式、地位、效力等基础理论知识,并在此基础上,

培养学生具备森林培育、森林保护、森林采伐利用、野生动物保护等方面的行政

执法能力,能够准确应用林政法规知识处理林业生产上突发的违法违规事件,并

依法给予相应林业行政处罚的执行能力,明确林业行政诉讼和税收的主要程序和

实训流程。

4.《生态环境质量评价》课程简介

《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是高职教育林业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通过本课

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当前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及产生的主要原因;掌握生态环

境质量评价方法并能够评价出神态环境质量所处的状态;理解林业建设对改善生

态环境质量起到至关重要作用。本课程主要讲授的内容有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类型、

评价标准;污染源调查与评价;大气、地表水、噪声环境质量评价。为了保证教

学质量需要建立独立的生态环境质量检测实训室,并能够完成大气、水体主要污

染物的测定;与此同时,要求学生能够根据检测结果运用正确的评价方法评价出

环境质量的等级。

5.《经济林栽培技术》课程简介

《经济林栽培技术》是林业技术专业的专业课程,是面向森林经营技术中经

济林、果树管理经营等技术岗位的技术性、实践性、职业性较强的专业课程。通

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从事经济林、果树经营管理的能力。能根进行经济林

园地科学区划设计,正确地进行道路、灌排水、房屋系统、小区树木栽植等方面

施工和监督指导,科学地进行土壤改良、施肥、灌水,正确地进行不同树种、品

种、树龄、树势的冬剪、生长季修剪,能根据经济林开花结果习性,采取适当的

措施提高结果率和果实产量、品质,有效地病虫害防治。

6.《地理信息系统》课程简介

《地理信息系统》是高职林业技术专业的专业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

学生在掌握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具备空间数据的采集与处理、空

14

间数据库的管理、空间查询与分析、林业专题地图的制作与输出的能力,为辽宁

乃至全国的数字林业发挥重要的作用。

7.《森林防火》课程简介

《森林防火》是林业技术专业的专业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同学们在

掌握森林防火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具备森林防火宣传、森林火灾的监测与预报、

森林火灾扑救、森林火灾灾后调查和森林火灾扑救预案的制作的能力。进而为辽

宁培养具有森林防火基础知识,具备森林防火宣传、森林火险等级预报、森林火

险监测、森林火灾扑救、森林火灾灾后调查、档案管理能力等的森林保护技术人

员。

8.《林业生态工程技术》课程简介

《林业生态工程》课程是高职林业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通过对本课程

的学习,可使学生能够胜任林业行业有关生态工程技术与管理等方面的相关工作。

其主要任务是通过课程的教学,首先使学生了解国家重点林业生态工程项目的发

展概况,能进行省级重点林业生态工程项目的管理,其次使学生能根据林业生态

环境调查与评价的结果做出简单的小型林业生态工程项目的规划、设计,最后,

使学生掌握自然保护区的巡护与管理方法。

9.《林地经济植物栽培》课程简介

《林地经济植物栽培》课程是林业技术专业的专业课程,是在分析林权制度

改革后的林业行业特点及学生就业现状基础上,面向“三林”,服务地方经济的

重要课程。该课程是面向森林经营技术人员等技术岗位的技术性、实践性、职业

性较强的专业课程。培养学生从事中药材、山野菜林地经济植物开发利用、管理

和林蛙的养殖、管理的能力。

15

(三)专业核心课程

表9-1《林木种苗生产技术》核心课程主要内容

课程名称林木种苗生产技术

实施学期第Ⅱ学期总学时84学时

1知识目标

1.1具有种子生产基本知识。

1.2具有种子品质测定基础知识。

1.3具有播种、扦插、嫁接常规育苗知识。

1.4熟悉容器育苗和组培育苗等工厂化育苗知识。

1.5熟悉种苗生产技术规程。

1.6具有苗圃规划设计基本知识。

2技能目标

2.1能识别辽宁地区主要造林树种的种实30种。

教学目标

2.2能够根据GB7908-1999《林木种子质量分级》对常见树种种子质量进行测定。

2.3能根据GB/T6001-1985《林木育苗技术规程》培育北方常用造林树种的苗木。

2.4能进行苗圃规划设计。

2.5能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种子品质检验创新创业项目。

3素质目标

3.1能适应苗圃生产艰苦的工作环境,具有吃苦耐劳精神。

3.2具有团队合作意识,在完成种苗生产工作任务中能起到核心和骨干作用。

3.3具有责任心和荣誉感,能够认真地对待每一项工作任务。

3.4勇于探索育苗新技术,具有创新、创业意识。

1林木种实识别2林木种子品质检验创新创业项目

3播种苗培育技术4容器苗培育技术

5扦插苗培育技术6嫁接苗培育技术

教学内容7组培苗培育技术8林木种子采收及调制

9播种苗生产10容器苗生产

11扦插苗生产12嫁接苗生产

13组培苗生产14苗圃规划设计

教学重点:种实识别;种子净度、生活力、千粒重的测定;播种苗、嫁接苗、扦

教学重点插苗培育及苗期管理。

与难点教学难点:种子生产;种子净度、生活力、千粒重测定的结果计算;种子处理;

提高扦插成活率的方法;嫁接技术;苗圃规划设计。

教学组织情景导入→下达任务→制作计划→任务实施→工作评价→自我学习

教学手段

教学做一体化

和方法

教学资料教材、项目工作任务单、项目实施方案

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过程考核采用单人操作方式;结果考核采用卷面笔

考核要求

答方式。

16

表9-2《森林营造技术》心课程主要内容

课程名称森林营造技术

实施学期第Ⅲ学期总学时96学时

1知识目标

1.1掌握森林营造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术措施。

1.2掌握造林施工和幼林抚育管理的方法和技术。

1.3掌握作业设计的基本方法。

1.4掌握主要林种的营造林技术。

1.5掌握本地区造林技术规程。

2能力目标

2.1会造林作业设计。

2.2会组织、安排、指导造林作业施工。

2.3会幼林抚育管理。

2.4会造林检查验收。

教学目标

2.5会造林投资概算。

2.6会生态公益林与商品林的营造林技术设计和指导施工。

3素质目标

3.1具有自主学习能力。

3.2具有查阅资料,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能力。

3.3具有分析和解决造林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

3.4具备可持续发展和再就业能力。

3.5具备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就业观。

3.6具有较强的敬业精神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3.7具有严格执行生产技术规范的科学态度。

3.8具有计划组织、与人沟通、交流和团队协作能力。

1.造林作业设计

2.造林施工及造林检查验收

教学内容

3.不同林种营造技术

4.北方地区主要树种营造技术

教学重点重点:各种常用造林树种的营造技术、造林检查验收方法。

与难点难点:造林地区划。

教学组织情景导入→下达任务→制作计划→任务实施→工作评价→自我学习

教学手段

教学做一体化

和方法

教学资料教材、项目工作任务单、项目实施方案、实训指导

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过程考核采用单人操作方式;结果考核采用卷

考核要求

面笔答方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