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试卷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33页试卷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33页第二单元中古时期的世界【阶段特征】5—15世纪的中古时期,世界各区域在古代文明的基础上发展出不同的文明类型。在欧洲产生了以封君封臣制度、庄园与农奴制度和基督教神权统治为基本特征的西欧封建社会。随着西欧社会的转型,中古西欧的社会出现了许多新变化,主要表现为王权国家、基督教会和城市的兴起与发展。领先于世界的中国、印度、阿拉伯文明在这时不断向外传播,与受中国文明影响的朝鲜文明、日本文明等交相辉映,谱写了亚洲文明发展史上灿烂的一页。东非的阿克苏姆王国、西非的加纳等国、非洲南部的大津巴布韦都充分展示了古代非洲文明的成就。以玛雅文明、阿兹特克文明、印加文明为代表的古代美洲文明在世界文明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基础知识】考点1中古时期的欧洲1.封君封臣制度(1)背景:西罗马帝国灭亡前后,日耳曼人君主把征服的地区视为私产,分封给儿子和随从,形成以封君、封臣为基本特征的封建制度。(2)内容和影响构成封君封臣组成地方领主领主的家族和亲兵权利与义务授予土地,是土地事实上的占有者,享有土地上的司法、行政和经济等各种权力领取土地;效忠封君,主要义务是服兵役影响①国王或皇帝通过封君封臣制度与各级封建主联系起来,成为西欧社会的统治阶级。②封建主作为领主,在各自的领地内独立行使权力,政治上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分裂割据局面。③封君封臣制度造成西欧王权的衰落,也孕育着统一的力量。2.封建庄园构成特点领主自营地直接经营,由农奴耕种,收入归领主所有农民份地自由农份地农奴和自由农民还要向领主缴纳租税;自耕自收;要为领主服一定时间的劳役农奴分地性质中古西欧基本的农业经济组织政治领主或其管家主持的庄园法庭审理庄园内的各种案件,维护庄园的秩序3.西欧封建社会王权与教权的关系(1)教会专权①经济:拥有大量庄园和广袤土地,并向信徒征收什一税。②政治:是最大的有组织的力量,形成了从教皇到各级神职人员的等级制度。③精神:整个西欧社会的居民几乎都是基督教徒,宗教戒律严重束缚了人性的发展。(2)王权的强化王权的地位封君封臣制度造成了王权的衰弱,也孕育着统一的力量。作为国家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国王被视为最高的领主,法理上拥有高于一般封臣的权力王权的强化原因封君封臣制度使王权强化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具备可能性;城市工商业经济的发展和自治的推动表现法国从11世纪开始,法国国王逐步扩大王室领地,15世纪晚期击败各地封建主,完成国家统一,王权得到强化。(路易十四号称“太阳王”)英国自11世纪中后期后王权逐步强大西班牙和葡萄牙15世纪末,经过“收复失地运动”,民族国家西班牙和葡萄牙在伊比利亚半岛形成影响形成强大的王权,孕育统一力量,逐步走向统一;一定程度影响和促进后来的宗教改革运动;促进欧洲民族国家的逐步形成(3)彼此消长的王权与教权时间王权与教权的关系背景5至11世纪互相利用,互为依存国王依靠教会支持获得政权的合法性;教会依靠王权扩展基督教,维护教会权威11至13世纪相互斗争,教权高于王权教会权势的膨胀,王权的衰微13世纪以后相互斗争,王权上升,教权衰微13世纪末叶,商品经济发展和市民阶层的支持,王权加强4.城市自治斗争背景①10-11世纪后,西欧各地随着经济的发展兴起了众多城市。②城市位于封建主的土地上,受到封建主的控制方式通过与封建主谈判,或以金钱赎买,或武装暴动结果赢得一定程度的自治权影响经济有利于城市经济的发展文化城市兴办大学,培养人才政治以金钱和人力支持王权,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王的统一事业5.拜占庭与俄罗斯(1)拜占庭由来西罗马帝国灭亡后,东罗马帝国继续发展,因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为古希腊殖民城邦拜占庭旧址,又称拜占庭帝国鼎盛工商业发达,都城君士坦丁堡是当时欧洲最大最重要的城市,成为沟通东西方的桥梁6世纪查士丁尼在位时,先后占领北非和意大利等地。他在位期间编订的《查士丁尼法典》,使罗马法成为系统、完整的法律体系;它与同时或稍后编纂的《法学汇纂)》《法理概要)》《新法典》,合称《罗马民法大全》衰落原因连年征服战争严重消耗了自身资源;游牧部族的冲击和内部矛盾表现7世纪中后期,帝国丧失了叙利亚到北非的大片土地,仅保有小亚细亚和巴尔干半岛等地区灭亡原因奥斯曼土耳其兴起后,逐步蚕食小亚细亚和巴尔干地区表现1453年,首都君士坦丁堡被攻陷,帝国灭亡(2)罗马体系的演进①历程产生:从习惯法到成文法习惯法概念依据某种社会权威(如部落首领)确立的、具有强制性和习惯性的行为规范的总和时间公元前6世纪末——公元前5世纪中期局限有很大的仲缩性和不确定性,为保护贵族利益提供了方便成文法《十二铜表法》原因习惯法缺陷:具有随意性,容易被修改;无具体量刑标准,容易引起分歧与纠纷;多为维护统治阶级而定,易引起平民不满;量刑野蛮、残酷时间公元前5世纪中期颁布内容内容庞杂,包括民法、刑法和诉讼程序特点过去习惯法的汇编,带有落后僵化成分;明确维护私有财产权和贵族的既得利益评价地位:第一部成文法,始终是罗马的基本法;对平民:有量刑和判刑的依据,是平民的胜利,有利于平民地位的提高;对贵族:维护了贵族的既得利益。发展:从公民法到万民法项目背景适用范围特点公民法罗马公民受到法律保护,享受法律赋予的权利主要限于调整罗马公民之间的关系注重形式,程序烦琐,缺乏灵活与变通;内容不完善万民法罗马对外扩张使民族矛盾凸显;商品经济和贸易发展,政治经济活动中产生新矛盾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的一切自由民不触动原有公民法体系;简洁灵活,实用有效;注重调解贸易和财产等经济和民事纠纷C.完善:拜占庭帝国皇帝查士丁尼组织汇编《罗马民法大全》。②特点:为适应时代和形势发展的需要而演变。③作用:维系统治;影响后世。(3)俄罗斯发端发端于9世纪建立的基辅罗斯,曾是东欧最强大的国家衰落13世纪上半期,被蒙古征服复兴在反抗蒙古统治过程中,莫斯科公国逐渐兴起,16世纪初,以莫斯科公国为中心的统一国家建立帝国1547年,伊凡四世加冕为沙皇。他颁布新法典,改组中央机关,镇压大贵族,巩固和强化了中央集权。到17世纪末,俄罗斯成为地跨欧亚两洲的庞大帝国考点2中古时期的亚洲1.阿拉伯帝国和奥斯曼帝国帝国时间兴起衰落特征阿拉伯帝国622—1258年7世纪初,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622年,建立政权;8世纪中期成为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10世纪帝国一分为三;1258年被蒙古汗国所灭政教合一;都城巴格达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阿拉伯人对东西文化交流贡献巨大奥斯曼帝国1299—1922年1299年,奥斯曼一世建立帝国;1453年灭亡拜占庭帝国;16世纪后期,成为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17世纪后,帝国逐渐走向衰落;1922年被凯末尔革命推翻政教合一;首都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中心;拉制传统商路,影响了东西方商贸2.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的贡献背景继承、融合、创造:阿拉伯人继承和融合了古代埃及、西亚、希腊、罗马以及印度等地的文化遗产,创造了阿拉伯文化成就文学“悬诗”(诗歌比赛,获胜的诗歌会用金水书写在布上,悬挂在神庙的墙壁上)盛行;散文故事集《天方夜谭》在中国广为流传,西欧但丁的《神曲》、莎士比亚的《终成眷属》等都受其影响数学伊本·穆萨的《积分和方程计算法》,把代数学发展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天文学白塔尼证明了发生日环食的可能性,他的《萨比天文历表》对欧洲天文学产生很大影响,被哥白尼等人多次引用医学伊本·西那的《医典》是一部医学百科全书,传入欧洲后长期被作为医学的教科书“阿拉伯数字”阿拉伯人在传播东西方文明方面,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古印度的数字符号经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被称为“阿拉伯数字”贡献保存并传播了古代文化。对古希腊、罗马学术著作的大量翻译,弥补了西欧文化的断层。把古希腊罗马文化与西欧文艺复兴联系起来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它把东方文化,如印度的数字、稻米、棉花、食糖,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火药传入西方,丰富了欧洲人的经济文化生活,促进了欧洲社会的发展3.世界三大宗教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诞生时间公元前6世纪公元1世纪7世纪初诞生地古印度巴勒斯坦阿拉伯半岛麦加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耶稣穆罕默德主要教义众生平等、因果轮回、消极避世信仰上帝、原罪安拉是唯一真神发展公元前3世纪,孔雀帝国统一南亚,演变为世界性宗教;中国引进并对其融合传播,成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4世纪末成为罗马帝国国教;近代随殖民扩张传播到世界各地随阿拉伯帝国的扩张,扩展到整个西亚、北非及欧洲的部分地区经典三藏《圣经》《古兰经》影响对亚洲影响最大中世纪在欧洲占统治地位促进阿拉伯半岛统一4.南亚和东亚国家(1)南亚国家国家笈多帝国德里苏丹国家兴起时间4世纪初,印度人建立的复多帝国几乎征服了北印度13世纪初,突厥人在印度建立德里苏丹国地域范围恒河中下游印度河上游和恒河上中游统治状况帝国政局稳定,经济繁荣①最高统治者称苏丹,握有最高行政、立法、司法和军事权力;②地方划分为行省,总督由苏丹任命,重要职位由穆斯林担任宗教由婆罗门教演变而来的印度教逐渐成为印度的主要宗教以伊斯兰教为国教(2)日本早期发展秦汉之际,中国移民把冶铁和水稻种植技术带到日本,推动了日本社会的发展社会改革背景6-7世纪,出现严重社会危机措施646年,“大化改新”,经过约半个世纪的改革,模仿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国家幕府统治背景10世纪,中央集权体制开始瓦解;随着新土地的开垦,贵族、佛寺和神社广占土地,形成庄园;武士集团的重要性日益增强概况开始12世纪末,源赖朝在镰仓建立了自己的军事机构——幕府特点以天皇为首的朝廷只保有名义上的中央政府称号,以将军为首的幕府掌握实权;将军与武士结成主从关系武士成为将军的家臣危机17世纪建立的德川幕府面对世界变局,意图以锁国加强统治,抵制外来影响(3)朝鲜:①新罗统一:朝鲜半岛三国鼎立。7世纪末,新罗初步统一,模仿中国建立中央集权国家。②高丽王朝:10世纪初,新罗人王建建立高丽王朝。仿效中国唐朝制度进行改革,中国的儒家经典和辞章之学广为传播。③朝鲜政权:14世纪末,高丽大将李成桂自立为王,迁都汉城,改国号为朝鲜。16世纪末,中朝军民取得抗击日本侵略的胜利。考点3中古时期的非洲文明班图人区域西非文明表现①培育出了甜高梁、西瓜和棉花等重要农作物。②驯养了牛,引进了绵羊和山羊等。③掌握了冶铁技术。④到11世纪,班图人成为撒哈拉以南地区的主要居民,农、牧、冶铁技术也传播到非洲大部分地区。阿克苏姆王国概况尼罗河上游地区(今埃塞俄比亚地区);4世纪,王国进入鼎盛时期,一度成为地区强国东非沿海地区原因农业的进步、环印度洋贸易的发展、伊斯兰教的传入文明表现①产生了一系列国家,比较著名的桑给巴尔、蒙巴萨和摩加迪沙等。②广泛使用奴隶,经济上以种植瓜果蔬的园艺业为主,对外贸易发达,城市繁荣。③出口黄金、象牙和奴隶等西非马里兴起征服加纳后,马里进一步扩张文明①把塞内加尔河和尼日尔河流域纳入版图,成为西非最强大的国家。②继承并扩大了加纳的贸易,城市和文化相当繁荣。③廷巴克图成为西非重要的文化中心。桑海兴起利用马里内乱崛起,攻灭马里,确立了在西非的霸主地位文明①实行中央集权,官吏直接由国王任免。②扩大对外贸易,奴隶成为生产中的重要力量。③兴建学校,鼓励文化发展。④16世纪末,桑海因遭遇外来入侵逐渐衰落。津巴布韦区域南部非洲兴起11世纪末,班图人建立了津巴布韦国家14-15世纪,津巴布韦进入鼎盛时期,今南非的部分地区都被纳入它的统治之下文明大津巴布韦遗址考点4古代美洲的主要文明美洲文明玛雅文明阿兹特克文明印加文明兴盛期约4世纪一9世纪玛雅文明达于极盛,建立众多的城市国家16世纪初,阿兹特克人国家进入鼎盛时期,建都特诺奇蒂特兰15世纪末16世纪初,印加帝国发展到鼎盛时期,是当时最强大的印第安人国家地理范围中美洲尤卡坦半岛今墨西哥地区库斯科地区政治统治(阶级关系)氏族首领、贵族和祭司构成统治阶级,一般氏族成员成为平民①上层阶级垄断官职,掌握军队。②被征服者由原来的部落首领管理,但需向阿兹特克人缴纳贡赋①最高统治者国王拥有行政、立法和军事大权。②将全国划分为四大政区,每个政区设一个长官,由贵族充任。③政府编制了人口调查表。④帝国修建了完善的道路系统。⑤迁徙被征服地区的居民,以防止他们反抗社会经济①农业:以种植玉米为主。②手工业:制造精美的陶器。③城市建筑:精美,面积广阔,能建造用于祭祀的金字塔庙宇。①发明“浮动园地”,扩大耕地面积。②都城建于特斯科科湖中心的岛上,面积广阔,人口众多,水渠和道路纵横交错土地、矿藏和牲畜归国家所有文化①发明独特的玛雅文字。②用复杂的历法——“玛雅历”纪年。③创造20进制,知道“零”的概念①采用天然铜锻造铜器。②使用图画文字记录重要事件。③陶器、石雕、木刻和金银首饰精美。④最著名的建筑是太阳金字塔①建造了数千千米的驿道和宏大的太阳庙。②会使用麻醉剂,能进行人体解剖。③制定了太阳历和太阴历衰落16世纪西方殖民者入侵后,印第安文化毁灭殆尽【专题训练】1.1976年,英国人类学家凯思林·高夫再次回到印度某村进行调查,她发现村中虽然发生了一些变化,但村庄里变化不大。统治的种姓仍然在统治,地主都是婆罗门,自耕农多数是几个较低的非婆罗门种姓,多数雇农都是“贱民”。这体现出(
)A.印度种姓制度的影响根深蒂固 B.印度土地兼并问题依然突出C.英国人力图维护在印度的特权 D.婆罗门的社会地位逐渐提升2.11-13世纪,西欧封建主之间普遍结成封君、封臣关系,以契约的方式明确规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并有证明人共同签署有效。这种契约关系(
)A.影响了近代欧洲的民主思想 B.削弱了教会特权C.推动了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 D.强化了专制王权3.笈多帝国时期,国王扩大了赠赐土地的规模。赐地文书规定,政府放弃所赠土地的行政司法权,以及包括森林、牧场和矿藏在内的地上地下的全部资源;土地上的耕作者和手工业者同样随土地转到封地占有者的控制之下。这促进了笈多帝国(
)A.商品经济的繁荣 B.专制王权强化 C.行省制度的建立 D.封建化的进程4.阿拉伯帝国倭马亚王朝(661年-750年)积极鼓励非阿拉伯名各族人民改宗伊斯兰教,许诺他们享受阿拉伯穆斯林的同等待遇;还规定凡官方文件、宗教教用语、教育一律使用阿拉伯语。这些政策旨在(
)A.融合东西方文明成果 B.扩大帝国统治基础C.提高非阿拉伯裔地位 D.建立政教合一体制5.如图是在墨西哥塔卡米查潘遗址发现的一块磨制成砖形的蛇纹石上的符号,距今4000~2400年前,符号共有28种,形成包括62个字符的一篇“铭文”,但其含义未被破解。据此可知,这一“发现”(
)A.证明美洲文明毁于战争与天灾 B.表明美洲文明领先世界其他文明C.具有研究美洲文明的实证价值 D.反映了美洲文明产生最先进文字6.奥斯曼帝国苏莱曼时期(1494-1566),天主教在位于伊斯坦布尔、加拉塔等重要城市有十余座教堂。帝国还鼓励境内的异教徒出国学习,学成归来后被授予各自教内的重要职务,继续领导各自教派的管理与建设。这表明苏莱曼时期(
)A.天主教成为帝国的文化符号 B.宗教政策相对宽容C.致力于武力征服拜占庭帝国 D.各教派呈均势格局7.15-16世纪,欧洲若干城市发生变化。在城市中建起了大量公共建筑,这些建筑外形雄伟华丽,表达了政府对整个城市的控制;军事设施也不再仅仅是为了防御,而是具有了更多的对外作战的功能。这些变化表明(
)A.王权在逐步强化 B.工商业经济复兴C.市民意识高度发展 D.城市自治普遍实现8.12、13世纪,欧洲政府的档案(包括官员指令、财产契约、经济档案和司法记录等)数量大量增长,权力不再依靠个人忠诚来定义,权力的实施越来越少依靠力量,而是通过记载着各种声明、税务记录和皇家法令的羊皮纸来实施。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中世纪欧洲(
)A.教育事业的发展 B.自由城市的普及C.皇帝权威的衰落 D.人文主义的盛行9.在1497年《伊凡三世法典》的基础上,伊凡四世与僧俗、大贵族协商,颁布新法典。新法典取消了封邑王公的司法特权,在诉讼程序中增加了国家管理机关和司书官僚机构的比重,强化了中央司法机关的作用。此举(
)A.有利于巩固和加强中央集权 B.使伊凡四世获得了至尊的权威C.清除了封建残余势力的影响 D.排除了宗教对国家政治的影响10.日本摄政圣德太子(593-621)积极摄取大陆文化,提倡“以神道为政治之根本,用儒道提高国民道德生活,更用佛教醇化其宗教生活”,进行政治改革。由此推知,这一改革(
)A.以儒家文化为主要指导思想 B.导致日本进入到幕府统治时期C.适应了大化改新的改革需要 D.意在建立天皇制中央集权国家11.随着土壤肥力的耗尽,玛雅人不断迁移驻地。他们的城市是举行仪式的中心,而不是要塞、居住地或行政首都,城市中建立了巨大的石头建筑,这些建筑物是巨大的金字塔庙宇和公共住宅,它们完全靠石制工具制成,用雕塑加以装饰,这些雕塑被列为世界伟大的艺术之一。据此可知(
)A.玛雅城市经济功能十分突出 B.古埃及文化深刻影响玛雅文明C.玛雅人实行极端的神权统治 D.巨型建筑有利于维系社会统一12.英国都铎王朝女王伊丽莎白经常把某些有利可图的商品专卖权赐给宫廷大臣和亲信,1597年议会向女王提出抗议,无果。1601年议会再次提出抗议,并得到伦敦市民支持,女王不得不停止滥发专卖权。这表明当时的英国(
)A.议会权力高于国王权力 B.国王的权力相对比较弱小C.封建专制统治受到挑战 D.资产阶级掌握了国家权力13.封建领主的庄园是西欧封建社会的基本单元,是综合经济、政治、司法、军事和宗教功能于一体的组织。由此可知,西欧庄园(
)A.农业生产力水平较低 B.集体劳作与家庭经营并存C.催生了新的生产关系 D.具有相对独立性和封闭性14.教皇格里高利一世(540-604年)努力构建了一个以“教士、主教、圣人”为中心的基督教社会,在这个模式下,“世俗政权这头野牛,曾经用犄角顶向教会,如今正欢欢喜喜地低下它的头颅耕耘着,为布道神圣的信仰服务”。这反映出当时欧洲()A.封建体制趋于解体 B.教权逐渐走向强化C.民族民主意识薄弱 D.王在法下原则形成15.西德史学家赫伯特·格特沙尔克在其著作中曾写道:“全世界都感谢阿拉伯语在传播中世纪高度发展的阿拉伯科学知识方面所带来的媒体作用……如果没有阿拉伯语这个媒介,得到这些知识是不可想象的,或者说无论如何也不会了解得那么早。”这一观点旨在强调(
)A.阿拉帝国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 B.阿拉伯人引领了世界文化发展的潮流C.阿拉伯文化具有兼容性创新性的特点 D.阿拉伯文化对世界文化的继承和发展16.文明与交流材料一约公元前4500年,苏美尔人迁移到两河流域南部。人们从事农业生产,具有灌溉知识,使用金属工具,用削成尖头的秸秆或木棒做笔,在未干的软泥版上压刻出符号。从此时到约公元前2900年,以城市为中心的聚落逐步扩大,城市的功能不断完善。该时期的一块石碑上雕刻有一个统治者,他戴头冠,穿长褶裙,孔武有力。同时期的一枚印章上,有一个人正主持宗教仪式,手刃敌人,表明他拥有宗教和军事权力,在同时期的雕刻中还出现了奉献产品的民众。这些情况表明苏美尔地区进入了文明时代。(1)依据材料一,概括西亚地区进入文明时代的表现。中古时期阿拉伯与东西方文化交流概况领域交流内容数学8世纪印度数字传入阿拉伯,12世纪由阿拉伯传入欧洲,成为世界通用的“阿拉伯数字”科学技术8世纪中国造纸术传入阿拉伯,后经由拜占庭、埃及、摩洛哥传入欧洲,指南针、火器等在13世纪经阿拉伯传入欧洲哲学宗教7世纪以后,犹太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陆续传到中国,9世纪阿拉伯人将大量希腊著作译成了阿拉伯文,11世纪后欧洲人又将这些译本翻译成欧洲语言,推动了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医学10世纪阿拉伯人总结希腊、印度等地区的医学知识,编纂《医学集成》(2)依据材料,概括中古时期东西方文化交流与传播的特点,结合所学分析其影响。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一汉代中国人开通了中西商道“丝绸之路”;明朝郑和七下西洋,宣扬的是国威与和平,促进了不同文明的交往。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对自己的儿子亚历山大说:“我的儿子,找一个适合你的王国吧,马其顿太小了。”成年后的亚历山大将300件波斯铠甲作为给雅典娜的祭品送回雅典卫城,带着如下题字:“来自亚历山大,腓力之子和希腊人(除了斯巴达人)的奉献,从居住在亚细亚的野蛮人处夺取。”——摘编自瑞烨《血与火的战争:军事天地》等材料二
中世纪早期的城市,古代繁华都市尽遭破坏。残存的城址,只含有政治、军事和宗教意义。期间,偶尔可见贩卖食盐、刀剑和奢侈品的行商小贩,其经济意义无异于乡村,具有浓厚的自然经济性质。……10世纪前后,一大批古罗马大城市如罗马、米兰、巴黎、马赛、里昂、科隆、特里尔等相继复苏,成为西欧中世纪城市中的佼佼者。更多的工商业城市完全是新兴的。据统计,1100-1300年,英国新兴的大小城镇达140个。西欧中世纪城市的兴起和发展,对西欧封建社会产生了纷繁复杂的广泛影响。12世纪以后,西欧商品交换日益频繁,地方集市、国内市场和国际贸易区域逐步形成。各地经济联系普遍加强,为西欧一些国家从封建割据走向集权统一创造了物质前提。领主们在庄园内部弃农经商,以谋厚利,使庄园自然经济为货币经济所排挤。——摘编自晏绍祥、李隆庆《世界通史》(中世纪卷)材料三
当阿拉伯文化昌盛之时,西欧正处于文化低落的“黑暗时代”,古典文明这时已大半不为人所知,只有教会还保留着一些有关亚里士多德的知识。阿拉伯人读了大量的古典哲学、文学作品,并在学习过程中把它们翻译成为阿拉伯文,特别是翻译了许多中世纪西欧几乎无人通晓的希腊文著作,另外阿拉伯人也创造出了自己的文化,这些在后来都陆续传回西欧,使西欧的基督教文明从落后中逐渐苏醒过来。——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跨区域文明交往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归纳中古后期西欧城市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城市兴起对中古西欧的影响。(3)根据材料三、概述阿拉伯帝国在欧洲文明传承中所发挥的作用,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阿拉伯帝国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举出一例即可)。18.阅读以下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宋朝是我国古代海外贸易得到较大发展的时期。“江海求利、以资国用”是两宋时期对海外贸易的基本政策。贸易港口广泛分布于北起京东路、南至海南岛的广大区域,各区域内港口大小并存、主次分明,形成较为系统的多层次结构。在东亚、东南亚、印度及孟加拉湾沿岸、红海及非洲东海岸等地,与中国有贸易往来的国家已多达六十余个。进口商品主要是一些原材料,如香料、矿石、马匹等;而出口商品大多是制成品,如丝绸、瓷器、书画等,这表明中国在当时海外贸易中占主导地位。宋代一个海商一次贩运的货物常达十万斤以上,价值高达数十万贯。中国商人和商船取代波斯和阿拉伯等国的地位,成为中外贸易中的主导力量。为专门管理海上贸易,宋代制定了系统完备的市舶管理制度,修订了中国最早的一部市舶条法《元丰市舶条》,为后代所继承。——摘编自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材料二
10-11世纪,丝路沿线国家、地区对丝路贸易的维护有力地保障了丝路畅通。丝绸之路贸易网的兴盛带来了10~11世纪拜占庭帝国的复兴和君士坦丁堡的繁荣。君士坦丁堡经贸的活跃一方面是因为与周边地区的联系加强:另一方面主要就是凭借城市自身手工业的发达,其手工业不仅门类众多,而且技艺高超,产品远销各地。以丝绸业为例,据说当时在大马士苹,一位名医就曾炫耀自己拥有300匹拜占庭丝绸与金织锦。利奥六世在位时颁布的《官员书》作为指导各官员的条例,其内容覆盖丝绸业、金属工业、武器工业乃至建筑承包人和建筑业的专门人员。虽然这一体系限制过多显得死板僵硬,但是却为当时的一大批工匠提供了保障。——摘编自车效梅《10~11世纪的君士坦丁堡与丝路贸易》(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朝海上丝绸之路兴盛的原因,并分析其特点。(2)根据材料二,概括拜占庭帝国时期君士坦丁堡贸易繁荣的原因。(3)根据材料一、二分析丝绸之路的影响。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通过与其他政治秩序的对照,我们可以勾画一幅更加精细的帝国图景。帝国至少需经历一个崛起和衰落的周期,而且还必须已开启下一个新的周期。因此,帝国存续时间较长这一标准体现在其制度革新力和再生力上,有了这两种能力,帝国的存在便不再取决于先父(们)的超凡领袖魅力。如果一个强国没有幅员辽阔的统治疆域,是不足以被称为帝国的。相比海洋帝国,疆域跨度的标准显然更适用于陆地帝国。对于海洋帝国的权力扩张而言,远比疆土的有形控制更为重要的是,它手中可供支配的资源。与主权国家相比,在帝国权力扩张、成形过程中,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因素相互交织得更紧密。这其中,军事优势这一小因素也能对帝国的崛起与衰落产生大影响。——摘编自[德]赫尔弗里德·明克勒《帝国统治的逻辑:从古罗马到美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世界古代史的相关史实,围绕“帝国的崛起与衰落”这一主题,自选一个帝国,拟定论题,并进行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有理有据,条理清晰。)参考答案:1.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76年(英国)。材料核心信息反映20世纪70年代印度农村依然深受古代种姓制度的影响,A项正确;印度土地兼并问题依然突出,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体现英国人维护其在印度的特权,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种姓制度对印度农村的影响,婆罗门的社会地位一直很高,不存在社会地位逐渐提升,排除D项。故选A项。2.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1-13世纪(西欧)。据材料“西欧封建主之间普遍结成封君、封臣关系,以契约的方式明确约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并有证明人共同签署生效”可知,中世纪的欧洲,普遍结成封君、封臣关系,以契约的方式约定,蕴含了自由民主思想,影响了近代欧洲的民主思想,A项正确;封君封臣制度造成王权的削弱,这有利于教权加强,排除B项;材料中的契约关系并不会推动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排除C项;西欧封君封臣制度不利于王权的加强,排除D项。故选A项。3.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印度)。根据材料“国王扩大了赠赐土地的规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笈多王朝时期,国王赐给官吏、贵族、寺院的封地逐渐演变为世袭的私有领地,封建采邑制度至此形成,封地领有者往往将君主封赐的领地再分封赏赐给自己的臣属。封地的层层再分封形成等级制的附庸臣属关系,促进了笈多帝国封建化的进程,D项正确;材料与商品贸易无关,无法促进商品经济繁荣,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国王扩大了赠赐土地的规模,不能强化专制王权,排除B项;材料与地方行政制度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4.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亚洲)。根据材料“许诺他们享受阿拉伯穆斯林的同等待遇;还规定凡官方文件、宗教教用语、教育一律使用阿拉伯语”并结合所学可知,阿拉伯帝国实行政教合一,伊斯兰教信仰与阿拉伯帝国统治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材料中所使用的这些措施有利于帝国内更多的人信奉伊斯兰教,这样可以起到维护帝国统治,扩大帝国统治基础的作用,B项正确;“融合东西方文明成果”表现为将西方文化与东方文化吸收与融合,但是材料主要表现阿拉伯帝国倭马亚王朝的宗教政策,排除B项;材料主旨为“阿拉伯帝国倭马亚王朝的宗教政策”,而“提高非阿拉伯裔地位”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政教合一体制主要是政治领域的措施,但是材料主要涉及宗教与社会领域的政策,排除D项。故选B项。5.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美洲)。据材料“距今4000-2400年前,符号共有28种,形成包括62个字符的一篇‘铭文’”可知,美洲文明历史悠久,这一发现含义没有破解,但可作为一手史料研究美洲文明的发展,具有研究美洲文明的实证价值,C项正确;材料中的符号含义没有破解,不能具体研究文明毁灭的原因,排除A项;材料只涉及美洲文明的发现,没有涉及其他文明情况,不能得知美洲文明领先世界,排除B项;材料中的符号可能是文字,但不能得知其是“最先进”的文字,排除D项。故选C项。6.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494-1566(奥斯曼帝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奥斯曼帝国信仰伊斯兰教,不但允许天主教存在,还鼓励其出国学习,领导宗教管理建设,说明其宗教政策相对宽容,B项正确;奥斯曼帝国的文化符号时伊斯兰教,排除A项;致力于武力征服拜占庭帝国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项;材料只提到天主教,并未涉及其他宗教,无法说明各教派呈均势格局,排除D项。故选B项。7.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5-16世纪(欧洲)。根据材料“在城市中建起了大量公共建筑,这些建筑外形雄伟华丽,表达了政府对整个城市的控制;军事设施也不再仅仅是为了防御,而是具有了更多的对外作战的功能。”可知公共建筑的华丽、对城市控制加强、军事设施的对外作战功能加强,都是王权强化的表现,王权强化往往伴随着对城市和领土的控制和对外扩张的意愿,A项正确;材料中更多强调的是政治和军事,没有直接提到经济,且复兴说法不准确,排除B项;材料主旨是强调王权加强,市民意识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C项;城市自治普遍实行说法错误,排除D项。故选A项。8.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世纪的欧洲。根据“权力不再依靠个人忠诚来定义,权力的实施越来越少依靠力量,而是通过记载着各种声明、税务记录和皇家法令的羊皮纸来实施”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出现这种情况是中世纪欧洲教育得到发展,教育的发展使各种声明、记录、法令等能够在普通民众中得到推广和接受,从而不再单一依靠统治者的个人权威,A项正确;中世纪的欧洲,城市开始兴起,但自由城市普及的说法过于夸张,排除B项;中世纪的欧洲教会势力强大,皇帝或者国王匍匐于教权之下,权威衰落的说法有误,排除C项;12、13世纪的欧洲,教会势力强大,人文主义尚未得到盛行,排除D项。故选A项。9.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沙俄)。根据材料“新法典取消了封邑王公的司法特权,在诉讼程序中增加了国家管理机关和司书官僚机构的比重,强化了中央司法机关的作用”可知新法典强化了中央司法机关的作用,这有利于巩固和加强中央集权,A项正确;材料不涉及伊凡四世的至尊权威,排除B项;伊凡四世代表的就是封建势力,排除C项;材料显示伊凡四世与僧俗大贵族协商改革,并没有排除宗教对国家政治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A项。10.D【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目的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日本)。根据材料“以神道为政治之根本,用儒道提高国民道德生活,更用佛教醇化其宗教生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摄政圣德太子的政治改革试图以儒、佛思想补充和完善传统的神道机能,更好地为皇室中心主义服务,从而建立天皇制的中央集权国家,D项正确;改革以神道教文化为主要指导思想,不是儒家文化,排除A项;日本进入到幕府统治时期在12世纪末期,排除B项;公元646年,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开始改革,史称大化改新,排除C项。故选D项。11.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时空是:古代美洲。结合所学,玛雅人从事的是刀耕火种的农业,在两三年内便耗尽了土壤的肥力,因此,他们需要不断地迁移驻地。为了补偿补偿原始农业的不足,玛雅人用宗教信仰来维系社会稳定,在城邦中心举行宗教仪式,建立金字塔庙宇和公共住宅,彰显社会统一理念,有利于维系社会统一,D项正确;据材料“他们的城市是举行仪式的中心”并结合所学可知,玛雅城市主要是举行仪式的中心,经济功能不突出,排除A项;古代玛雅文明和古代埃及文明之间缺少直接交流,埃及金字塔是陵墓,玛雅金字塔主要用于举行各种宗教仪式,“古埃及文化深刻影响玛雅文明”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材料看不出玛雅人的神权统治“极端”,排除C项。故选D项。12.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英国)。据材料“英国都铎王朝女王伊丽莎白”“1601年议会再次提出抗议,并得到伦敦市民支持,女王不得不停止滥发专卖权”及所学知识可知,此时期英国处于君主专制时期,但议会通过斗争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女王的权力,反映了封建专制统治受到一定程度的挑战,C项正确;在《权利法案》颁布之前,国王的权力高于议会,排除A项;材料虽然反映了王权受到一定程度的挑战,但整体来看,此时期英国处于君主专制时期,国王的权力较大,排除B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时期英国的国家权力仍旧掌握在封建贵族手中,排除D项。故选C项。13.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世纪(欧洲)。根据材料“西欧封建制度的基本单元,是综合经济、政治、司法.军事和宗教功能于一体的组织”可知,当时西欧封建社会中的庄园具有相对独立性和封闭性,D项正确;“农业生产力水平较低”表现为单位面积的农作物的产量有限,但是材料主要表现西欧庄园的封闭性,排除A项;“集体劳作与家庭经营并存”是西欧庄园的经营特色,但是材料主要表现西欧庄园的社会地位与社会作用,排除B项;中世纪的“新的生产关系”指的是资本主义萌芽,其诞生于西欧商品经济发达的城市中,不是西欧庄园中,排除C项。故选D项。14.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公元540年至604年欧洲。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在教皇格里高利的努力下,世俗权力由抵触教会到服从教会,这体现出这一时期教权高于王权,教权逐渐走向强化,B项正确;根据所学,此时欧洲进入中世纪不久,封建制度处于发展时期,排除A项;材料涉及时间是中世纪初期,当时不可能出现民族民主意识,排除C项;材料不能反映国王的权利受到限制,材料反映的是教权走向强化,排除D项。故选B项。15.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阿拉伯帝国)。根据材料中史学家对阿拉伯语重要性的强调:其“在传播中世纪高度发展的阿拉伯科学知识方面所带来的媒体作用”“如果没有阿拉伯语这个媒介,得到这些知识是不可想象的”可知阿拉伯人在传承世界科技文化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D项正确;“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表现为该国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但是材料强调的是阿拉伯对科学知识的传承,排除A项;“阿拉伯人引领了世界文化发展的潮流”不符合史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天津滨海汽车工程职业学院《信号与系统B》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工业版合同范例
- 婚介会员服务合同范例
- 欠款抵车合同范例
- 人事劳动合同范例
- 养殖创业合伙合同范例
- 叠合板生产合同范例
- 建筑沙石采购合同范例
- 展会票务合同范例
- 房屋名称变更合同范例
- 《 人大个案监督制度的实证研究》范文
- 2024年安徽省高校分类考试对口招生语文试卷真题(含答案)
- 《2024年 《法学引注手册》示例》范文
- 光伏车棚施工方案
-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是(专业职业分类明细)
- 2024年检察院招录书记员考试法律基础知识及答案
- 国开2024年秋季《形势与政策》大作业答案
-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除法竖式计算题300道及答案
- 2024-2030年中国橡胶伸缩缝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分析报告
- 2021-2022学年内蒙古呼和浩特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英语试题(解析版)
- 12SG121-1 施工图结构设计总说明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