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单元检测试卷 高一下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_第1页
第一单元+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单元检测试卷 高一下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_第2页
第一单元+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单元检测试卷 高一下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_第3页
第一单元+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单元检测试卷 高一下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_第4页
第一单元+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单元检测试卷 高一下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单元检测试卷(一)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2023·日照高一期中)有学者在《文明史纲》中指出:“文明首先是一个地域范围,要有一定的地域空间,因此包括气候、动植物种类、农牧业、衣食住行方式……第三,文明也就是经济,每个社会,每种文明,都有它自己经济的、技术的、生物的和人口的情况,物质的和生物的状况常常决定着文明的命运。”由此可知()A.气候变化是文明产生的根本原因B.农业畜牧业的发展是文明的前提C.古代早期文明呈现出单一性特点D.早期各地区的文明都是农耕文明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可得出农业畜牧业的发展是文明的前提的结论,B项正确;气候变化不是决定性的因素,只是影响因素之一,排除A项;材料强调文明产生的原因,而不是反映文明发展的特征,且“单一性”说法错误,排除C项;早期文明也有海洋文明,如古希腊,排除D项。2.有人将全世界最古老的文字排列座次(如图)。下列对此解读正确的是,这些文字()第一把交椅第二把交椅第三把交椅楔形文字古埃及圣书字甲骨文A.得到了不断改进和完善B.具有较强的象形表意性C.显示出大河文明的辉煌D.适应了商业发展的需要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古巴比伦、古埃及和古代中国都属于大河文明,图中古老的文字显示出大河文明的辉煌,C项正确;材料中三种文字并无继承发展的关系,因此无法说明得到改进和完善,排除A项;楔形文字表意,但不具有较强的象形特征,排除B项;材料中的文字适应了农业发展的需要,排除D项。3.(2023·南平高一月考)泥土、制笔用的芦苇在古代西亚的沼泽地区随处可见,因此泥板在很长时期内是两河流域最重要的书写材料;莎草是尼罗河三角洲遍地可见的植物,压制成页非常简单。这说明()A.文字产生受制于书写材料的类型B.书写材料的选择与自然环境相关C.尼罗河流域先民最早发明造纸术D.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影响范围广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代居民就地取材,制作书写材料,说明书写材料的选择与自然环境相关,B项正确;材料并未介绍文字产生与书写材料的关系,排除A项;最先发明造纸术的是中国人,并非尼罗河流域的先民,排除C项;D项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排除。4.研究发现,在苏美尔城市国家中,王似乎还不是唯一和绝对的统治者,在他的身边有长老会和人民大会。在有些城市国家,长老会的权力比较大,材料现象出现的历史因素是()A.在早期国家阶段还深受原始民主制的影响B.苏美尔城市,国家规模较小C.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D.苏美尔城市国家实行民主制答案A解析注意材料问的是历史因素,A项符合题意;B、C两项是材料现象出现的条件;D项从材料中无法看出,故B、C、D三项错误。5.(2023·沧州高一阶段练习)《汉谟拉比法典》规定:如果打破房子的墙壁,强行进入住宅偷窃,偷窃者必须在那个洞前处以死刑和埋葬;如果有人开挖沟渠以浇灌田地,不小心淹没了邻居的田,则他将赔偿邻居小麦作为损失。这些规定表明该法典()A.强调对阶级间矛盾的调和B.注重对私有财产的保护C.遵循同态复仇的法律原则D.维护了全体民众的利益答案B解析材料中《汉谟拉比法典》的规定都体现了对私有财产的保护,B项正确;材料中并没有强调对贵族和平民、奴隶和奴隶主矛盾的调和,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体现同态复仇的惩罚措施,排除C项;《汉谟拉比法典》作为奴隶社会的法律,维护了奴隶主阶级的利益,排除D项。6.(2023·张掖高一阶段练习)一座公元前2900年前后的古埃及墓葬里,记载了墓主梅腾曾被“陛下”任命为:食品仓库的首席书吏和财产监督,克索伊斯州初级法官,王家亚麻的监督,田地首长,南部柏尔克达州首长,德普州州尹,宫廷首长等职务。这反映出当时古埃及()A.已初步实现了国家的统一B.形成原始状态的官僚系统C.存在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D.法老集政权与神权于一身答案B解析据材料可知,古埃及已有一系列的官职,体现了形成原始的官僚系统,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国家统一,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强调各官职之间存在等级差别,排除C项;材料中没有体现法老的权力,排除D项。7.在进入印度之前,雅利安人分为军事贵族、僧侣和普通牧民三类群体。征服印度后,那些被征服的印度原住民和沦为奴隶的人被视为最低贱的等级。随着奴隶制的发展和社会分化,等级的差别逐渐以种姓制度的形式被确立下来。这反映出印度的种姓制度()A.形成受历史和现实的双重影响B.巩固了印度的奴隶制度C.对印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D.起源于印欧人的大迁徙答案A解析据材料可知,印度的种姓制度是由于奴隶制经济的发展和外族入侵带来的变化而形成的,说明其受到了历史和现实的双重影响,A项正确;材料并未提及种姓制度对奴隶制度的影响,排除B项;据材料无法看出种姓制度对印度发展的影响,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种姓制度所受到的双重影响,不能得出起源于印欧人的大迁徙的结论,排除D项。8.(2023·南阳高一阶段练习)下表为公元前5-前4世纪雅典授予外邦人公民权法令统计表。时间公民权授予法令(例)其中与商人放贷者有关的法令(例)前476-前41571前414-前3556718前354-前3066629此表反映了这一时期雅典城邦()A.公民群体内部的分化严重B.资金与土地间的流动加强C.对外战争规模进一步扩大D.重商主义政策的加速推进答案B解析依据题干表格及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5-前4世纪雅典授予外邦人公民权法令中与商人放贷者有关的法令呈上升趋势,这说明雅典城邦资金与土地间的流动加强,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授予外邦人公民权法令增多,与本地公民内部分化无关,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对外战争,排除C项;重商主义政策在表格中没有体现,排除D项。9.早期希腊的历史就是一部迁徙和移民史。移居海外的古希腊人出于防卫的需要,通常是筑城而居形成城邦。在此过程中,城邦不断分裂扩张,第一代殖民城市成为母邦,以其为基础,再形成无数子邦。下列关于古希腊城邦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小国寡民,往往以一个城市为中心B.信仰相同,语言风俗习惯基本一致C.上下统属,逐渐形成君主专制政体D.文化中心,富含民主意识科学精神答案C解析古希腊多数城邦实行民主政治,不是上下统属的君主专制政体,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古希腊城邦往往以一个城市为中心,包括周围的一些村落,故A项不符合题意;古希腊城邦信仰相同,语言风俗习惯基本一致,故B项不符合题意;古希腊城邦是文化中心,富含民主意识科学精神,故D项不符合题意。10.公元前8世纪,亚述帝国对外扩张时,每占领一个地区,便要索取大量的铁,之后发展到自己开采并冶炼铁矿。这一做法()A.保证了亚述军队的先进性B.促使亚述帝国进入农耕时代C.首次实现了两河流域的统一D.使亚述帝国纵横驰骋两千年答案A解析亚述帝国是武力扩张的国家,要想扩张便要建立强大的军队,这就需要有先进的军事装备,因此亚述帝国索取大量的铁,并自己冶炼铁矿,其目的是用铁制的武器和盔甲武装军队,保持军队的先进性,故A项正确。11.据历史文献记载,波斯帝国建立了以波斯波利斯-苏萨之间的主干道为核心、覆盖帝国全境的御道网络。其中,呼罗珊大道成为波斯帝国与中亚、南亚交通的主干道,它与穿越美索不达米亚前往叙利亚的传统亚述商路联结,构成了陆上丝绸之路西段的主干道。这表明波斯帝国的道路建设()A.继承了亚历山大帝国的遗产B.便利了东西方之间的交流C.服务于对外军事征服的需要D.开辟了亚非之间的新商路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构成了陆上丝绸之路西段的主干道”可知,波斯帝国道路沟通中亚、南亚以及沟通陆上丝绸之路西段,有利于东西交流,B项正确;亚历山大帝国建立在波斯帝国灭亡后,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军事征服的相关信息,排除C项;材料内容与非洲无关,排除D项。12.如图为公元前3世纪中叶建立在今阿富汗一带的巴克特里亚王国的金币。金币一面为塞琉古王国安条克二世的头像,另一面为正猛掷雷电的古希腊宙斯神像。该金币可用于说明()A.亚历山大东征对文化的影响B.希腊文化中心的东移C.希腊政治制度在中亚的移植D.东西方贸易的繁荣程度答案A解析公元前3世纪中叶,巴克特里亚王国的金币上铸有古希腊宙斯神像,体现出巴克特里亚王国受到了希腊文化的影响,A项正确;据材料不能判断希腊文化中心的东移,排除B项;材料没有提及政治制度,排除C项;材料不能体现东西方之间的贸易状况,排除D项。13.(2023·唐山高一期中)一般认为,从公元前27年至公元235年,地中海地区出现了所谓的“罗马繁荣”。从屋大维(罗马帝国的建立者)开始,授予行省居民公民权成为罗马帝国的一项政策。由此推断罗马帝国繁荣的主要依据是()A.罗马法律制度完善B.罗马统治基础扩大C.帝国控制人口增多D.帝国版图不断扩张答案B解析材料说明“罗马繁荣”出现时,屋大维采取了授予行省公民权的措施,这有利于获得更多人对统治者的支持,统治基础得以扩大,B项正确;材料并没有体现罗马法律制度的完善和帝国版图不断扩张与“罗马繁荣”之间的关系,排除A、D项;只强调人口增多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项。14.(2023·哈尔滨高一阶段练习)如图为古印度犍陀罗艺术(又称希腊式佛教艺术)的典型代表,佛像面容呈椭圆形,眉目端庄,鼻梁高而长,头发呈波形并有顶髻,身披希腊式大褂。这体现了古代()A.民族的交融 B.文化的冲突C.雕像的精美 D.文明的交流答案D解析根据“身披希腊式大褂”可得出古代印度的文明受到古希腊文明的影响,反映出文明间的交流,D项正确;材料没有提及民族关系的变化,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文化融合,而不是文化冲突,排除B项;雕像的精美不是材料主旨,排除C项。15.(2023·日照高一期中)腓尼基字母文字共有22个字母,在向外传播的过程中不断地发展演化。公元前9世纪,希腊人根据腓尼基字母表增加了元音字母。希腊字母又传给罗马人,形成拉丁字母。在腓尼基字母表上还分化出阿拉马字母,由此产生了阿拉伯字母。这表明()A.腓尼基字母是文字的起源B.腓尼基文化水平世界领先C.字母文字有利于学习使用D.欧亚文明的交流源远流长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腓尼基字母文字在向外传播的过程中,演化为希腊字母、拉丁字母和阿拉伯字母,腓尼基文字在欧亚传播交流发展,说明欧亚文明的交流源远流长,D项正确;材料无法说明腓尼基字母是文字的起源,排除A项;材料强调文字的演化过程,没有对文明水平进行比较,排除B项;材料并未把字母文字与其他文字进行比较,排除C项。二、非选择题(共25分)16.(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在从公元前3200年到公元前2350年差不多1000年的时间里,苏美尔人建立了一个又一个城邦……这些城邦也支配着美索不达米亚的公共事务。苏美尔城邦的政府会组织建造大型的公共设施。宫殿、神庙和抵御外敌的高墙出现在苏美尔的城市中,全部工作都由吉尔伽美什这样的领袖来组织和协调完成。神话中就曾提到吉尔伽美什在乌鲁克建造城墙和神庙的事迹……比建筑物更为重要的是灌溉系统,它支撑着农业生产与城市社会。随着人口的增加,苏美尔人扩大了蓄水池和水渠的灌溉网络。材料二下图为古埃及一位祭司的墓室壁画。这位祭司大约生活在公元前15世纪,壁画描绘了埃及南部的农民犁地并播种的情形。——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1)根据材料一,概括两河流域早期文明的政治特征。(4分)(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在两河流域早期文明中“比建筑物更为重要的是灌溉系统”?(4分)(3)比较材料一、二,说明两河流域的早期文明与古埃及文明的共同特征。(4分)答案(1)政治特征:城邦政治盛行;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国家机器;政府承担管理公共事务的职能。(2)理解:农业是各个城邦赖以生存的支柱,灌溉系统的修建能够为农业生产提供可靠的保障。(3)共同特征:神庙、祭司等与宗教事务相关的机构或人物在社会生活中具有重要意义;都重视农业生产的发展,都拥有特色的农业生产技术。17.(2023·临沂高一期中)(13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文明的碰撞与交融历史上的诸文明并不是封闭的体系,它本身在不断地变动,同时各文明之间也在不断地交流……文明的交流,使各文明创造的成果在短期内即为人类共享,而不必再去重新发明,因此使人类文明前进的步伐大大加快,这是使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原因。文明的交流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它时常要遇到各种阻碍、挫折、冲突,当然也有和平交往,这也就是文明发展进程有时不能快捷,反而延缓的重要原因。根据材料并结合古代历史知识,对该主题“文明的碰撞与交融”加以阐释。(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