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讲第1课时+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高三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一轮复习_第1页
第41讲第1课时+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高三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一轮复习_第2页
第41讲第1课时+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高三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一轮复习_第3页
第41讲第1课时+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高三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一轮复习_第4页
第41讲第1课时+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高三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一轮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四单元政治制度时空坐标线索1: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内容及发展演变的趋势:中枢权力机构经历了秦朝的三公九卿、西汉时期的中朝、隋唐的三省六部、元朝的中书省等变化;明朝废除丞相、设置内阁,清朝设置了军机处。地方行政体制经历了从分封制到郡县制再到行省制的发展变化,在这一过程中,地方最高一级的行政机构变动较大。总的趋势是皇权和中央集权不断加强,相权和地方权力不断被削弱。主干线索线索2:西方民主政治建立的历程:(1)雅典民主制为后世民主制的建立起到了借鉴的作用;古罗马则是由共和制发展到帝制。(2)近代西方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力量不断增强,近代代议制政治制度相继在西方国家建立,但是因为各国国情不同代议制的特点也不相同。线索3: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历程: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创立了共和制,但是革命果实最终落入袁世凯手中,共和制名存实亡;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实行独裁统治;中国共产党在领导革命的过程中进行的根据地民主政治建设,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民主政治建设积累了经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等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制度逐步确立并发展完善。中共十八大和中共十九大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行了新的部署,中国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线索4:中国历史上的变法与改革:古代历史上商鞅变法、孝文帝改革、王安石变法和张居正改革成为具有代表性的变法与改革;近代清政府为了学习西方进行了戊戌变法和清末新政,力求挽救统治危机;新中国成立后,进行了土地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等,中国进入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第41讲中国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第1课时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目标定位

课程标准素养考向了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在秦朝建立前后的巨大变化;通过宰相制度和地方行政层级管理的变化,认识自秦起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演变线索1.掌握先秦到秦朝政治体制的发展历程,从“历史解释”角度认识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的历史进步性2.掌握古代宰相制度的演变历程,从“史料实证”角度认识我国古代中央行政体制变迁的基本规律3.掌握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层级管理的变化,从“家国情怀”角度认识分封制、郡县制、行省制、督抚制对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与巩固的深远影响主干梳理

一、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1.夏(1)建立:约公元前2070年,___建立。(2)政治:以_________打破禅让制传统。2.商(1)实行内外服制。(2)商朝已有较系统的国家机构和分掌内外服各类事务的官吏。禹世袭制3.西周(1)内容①周天子把王畿以外的地区分封给____________、异姓功臣或_________,在各地建立诸侯国。诸侯和卿大夫继续分封,形成贵族等级分封序列。②周天子和各级贵族都实行__________________。(2)特征①分封制与________相配合,政治权力分配与__________相结合。②君主的权力不是绝对的,它受原始民主传统的制约。③国人也可以通过舆论来影响朝政。同姓贵族旧贵族嫡长子继承制宗法制血缘关系〔概念阐释〕家国同构:“家”是小“国”,“国”是大“家”。“家国同构”体现了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的融合。这种借助血缘人伦关系来治理国家的政治模式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之一。[特别提示]西周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的关系(1)权力分配:分封制,政治生活等级化——天下归周。(2)权力继承:宗法制,家族生活政治化——天下归宗。(3)权力认同:礼乐制,等级观念生活化——天下归心。1.背景(1)春秋时期,西周贵族等级分封制开始解体。(2)战国时期,为适应社会变化的需要,各国在政治上都进行了重大变革,君主权力加强。(3)秦的统一结束了长期战争的混乱局面。二、秦朝的政治制度[拓展]西周贵族等级分封制解体的原因(1)经济:生产力发展(即铁犁牛耕出现),井田制瓦解。(2)政治:诸侯国势力逐渐膨胀,周王室衰微。(3)各国进行改革或变法。(4)根源在于制度本身的局限性。2.内容(1)皇帝制:这是秦朝政治制度的核心。一切______、______、法律事务的决定权都在皇帝手中。(2)三公九卿制①三公是指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各司其职。②三公之下是分掌国家各种政务和皇室事务的卿,泛称“______”。③三公九卿共同组成中央政府。国家重大事务往往由公卿进行廷议,最后由______裁断。政治军事九卿皇帝(3)郡县制①秦朝地方行政机构分为郡和县两级。②郡是地方最高行政机构,置郡守、郡丞和郡尉,另设监御史掌监察。③郡下设县或道,郡县主要官吏都由中央直接任命。〔概念阐释〕官僚政治西周宗法分封制下“官”以贵族血统世袭,秦以后的“官”则是皇帝任免,俸禄来自国家税收,形成了完善的官僚政治体系。官僚制度有严格的职务分工,职权分明,有职则有权,离职则无权,当官实际上成为一种职业,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产物。官僚政治体系还包括管理官僚、选拔官僚的制度,官僚履行职责、执行政务的制度。(4)文书制度:秦朝各级官僚机构以文书推行行政管理。〔概念阐释〕文书制度秦朝在统一文字的基础上,进而提出了文书档案制度的改革。“以文书御天下”是对文书作用的最好概括。秦朝制定出了一套系统化的尊君抑臣的文书制度,其对文书的名称、体式及文书档案管理制度都有详细的规定。这种方式极大地提高了皇帝的专断权力,加强了秦朝档案事业的发展,也为其后朝代档案工作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并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思考:与先秦政治制度相比,秦朝政治制度发生哪些重大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变化?提示:(1)变化:由天下共主到君主专制,皇帝独制天下;由地方分权到中央集权,中央对地方控制加强;由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皇帝直接任免官员治理天下。(2)原因:国家统一,疆域扩大;吸取分封制导致诸侯争霸,分裂割据的教训;封建经济的发展和地主阶级力量壮大;法家思想理论的指导。1.中央行政制度(1)汉①汉承秦制,中央行政制度仍是三公九卿制。②汉武帝为了加强集权,设立______,从而使____________的权力大大削弱。③西汉晚期,中朝______的权力逐渐增大。④东汉时期,刘秀将_________确立为新的行政中枢。中朝外朝丞相尚书尚书台三、两汉至明清时期政治制度的演变(2)隋唐:三省六部制①内容:三省是由皇帝直接掌控的中枢。_________是决策机构,_________是审议封驳朝廷政令的机构,_________是执行机构,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②特点:三省六部制体系完整,职责分明,相互制约。③意义:标志着中央行政制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3)宋:设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履行宰相的职权,设_________掌管军政,______掌握财政大权,分割宰相的权力,形成二府三司制。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枢密院三司(4)元:实行_________总理全国政务的中枢制度。(5)明①明太祖废除中书省和宰相,绵延1000多年的______制度终结。②废宰相后设立______,内阁成为事实上的行政中枢。中书省宰相内阁〔图解历史〕三省六部制的演变[拓展]中国古代丞相制与内阁制比较丞相和内阁职责都是辅佐皇帝处理政务。但丞相是百官之首,统领百官,参与决策,对皇权具有制约作用;内阁是皇帝的内侍机构,仅备皇帝顾问,不直接统领六部,没有法定决策权,对皇权无制约力,是皇权强化的产物。(6)清:雍正帝设立军机处,逐渐成为掌管处理全国军政事务的中枢。[特别提示]内阁与军机处虽参与决策,但并无决策权,只是皇帝的咨询机构。内阁、军机处均是皇帝利用亲信集团强化君权的机构。皇帝的决策具有个人独断和随意性特点。2.地方行政制度(1)汉①沿袭秦的郡、县二级制,还包括王国和侯国。②到东汉晚期,原来的监察区“___”变为一级行政机构,形成州、郡、县三级制。(2)魏晋南北朝主要是___、郡、县三级制。州州(3)隋唐①隋朝实行州、县二级制,唐朝沿用。②唐把全国划分为10道,后增至______道,作为中央派出的监察机构。后来道变成州、县以上的一级行政实体。唐中期以后设_________统兵征战,后形成藩镇割据势力。(4)宋:初期为州(府、军、监)和县二级,后来又形成路、州(府)、___三级制。(5)元:实行“______”制度,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变化,形成省、路、府、州、县多级行政制度。15节度使县行省(6)明清①明初废除行中书省,其权力由____________、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分割行使。后来,朝廷向各省派出巡抚、巡按,逐渐总揽一省之权。②清朝时,巡抚成为一省长官。③明清时期形成省、___、县三级行政制度。布政使司府考点探究

主题探究从“史料实证”方面认识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史料一]东汉中平五年,州由监察体制转变为行政区实体,历经三国、两晋、南北朝直至隋代,长达四百余年,州一直为我国最高一级行政区划单位……唐朝初年,“道”仅是一种监察区划,至唐玄宗时,才发展为行政区划,成为凌驾于州县之上的地方最高一级行政单位,从而使唐代地方行政体制由州、县两级制转变为道、州、县三级制。宋代沿袭唐制,仅将“道”改名为“路”。——摘编自王俊《中国古代地名》[问题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州和道作为地方行政区划的相同点。[提示]相同点:都由监察体制转变为行政区实体;最初都是最高一级地方行政区划,后地位下降。[史料二]元朝行省的划界原则,一改前代以山川形便为主的做法,明确以犬牙交错为主导,目的是从根本上消除行省赖以自重的自然地理之险、区域经济之利、一方民众之心,这在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史上具有转折意义。行省制度的创行是我国地方行政体制的重大变革。省的名称一直沿用到当代。元代以前各朝代的地方行政体制,无论是两级制还是三级制,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中央与地方行政区之间空当过大的缺陷。而元代行省既是一级地方行政机构,本身又具有中央派出机构的特点,有效地弥补了这一空当,使全国的行政体制基本上做到了上下结合、浑然一体。——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问题2]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元代行省制度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提示]特点:行省划分遵循犬牙交错的原则,形成以北制南的军事控制局面;行省兼具地方行政机构与中央派出机构的双重性质;行省行使权力受中央节制;中央设置机构,加强对行省的监察;省官互迁。影响: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统治,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特别是对调整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史料三]自元代开始,我国地方行政区划进入省制时代,历经元、明、清,直至当今。元代实行省、路、府(州)、县四级,一级政区是行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摘编自梁励《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沿革述论》[问题3]根据上述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演变的特征。[提示]特征:地方行政区划的设置始终处于动态的变化之中;地方最高一级行政区划变化最大,地方行政区划中最稳定的单位是县;越早设置的行政区划单位随着时代的发展有地位越低的发展趋势;地方行政区划层级不断变化。[问题4]根据上述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不断演变的原因。[提示]原因:(1)经济社会发展,地区(南方)开发,人口增多。(2)国家疆域的扩展。(3)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强化的需要。(4)吸取前朝的经验教训等。[拓展]1.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的演变趋势(1)逐渐由二级区划演变为三级区划。(2)地方行政区划面积逐渐变小,数目逐渐增多;南方行政区划数目逐渐增多。(3)最高行政区划(行省)的边界设置,山川形势和犬牙交错原则并行。(4)最高行政区划往往由吏治监察区和军务督理区转变而来,地方最高行政长官往往由中央官转变而来。(5)地方权力越来越小,中央集权逐渐加强。(6)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设置不同于汉族的行政制度进行管辖。2.古代地方政治制度演变的影响(1)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发展和完善,在征发赋役、兵役,征收田赋和租税,以及管理地方的治安秩序方面发挥了良好的作用。(2)地方行政制度的改革和完善,保证了多民族封建国家的统一和封建经济的发展。(3)中央集权过度强化,造成了地方官对中央和君主的绝对依赖;地方没有相应自主权,也难以发挥管理的实效。典例研析

1.(2024·赤峰)在商代王城遗址中,以宗庙为中心的祭祀空间和以宫殿为中心的行政空间均分布于城市的中心。而西周王城的祭祀空间和行政空间呈现疏离状态,且前者无论在空间上还是在体量上都处于从属地位。这反映出西周时期(

)A.民本理念影响城市建设

B.高度集中的王权已出现C.神权淡出政治体系之外

D.国家治理理念出现变化D[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相对于商朝来说,西周王城的祭祀空间与行政空间呈现疏离状态,且前者从属于后者,这说明与祭祀相关的神权色彩淡化,国家治理对神权的依赖减弱,即国家治理理念出现变化,D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民本理念,排除A项;西周时期王权尚未实现高度集中,排除B项;政治的神权色彩虽然淡化,但并未完全消失,排除C项。2.(2024·长春)秦统一后对地方制度作了调整,初设36个郡,后增至40余郡。从西汉建立到西汉末年,郡级政区总数增加到103个,共统辖1587个县级政区,平均每个郡管理15个县。这一变化(

)A.减轻了国家财政的负担

B.反映了中央集权的加强C.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D.根源于君主专制的强化B[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从秦到汉增加了郡级行政区划,这是为了更好地管理地方,反映了中央集权的强化,B项正确;材料与国家财政负担无关,排除A项;增加郡级政区并不一定对经济发展有影响,排除C项;君主专制指的是皇权与相权的关系,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3.(2024·苏州)唐朝节度使在京之日,须参与朝廷举行的各种朝会。《通典·宾礼二》记载了唐德宗时规定的文武百官朝谒班序:“节度使、观察使、都团练、都防御使,并大都督大都护持节兼者,即入班,在正官之次。”这反映唐朝(

)A.统治策略礼法结合B.中央利用礼仪显示权威C.中央集权日益加强D.地方藩镇权力日趋膨胀B[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唐朝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其中,节度使在京之日,须参与朝廷举行的各种朝会,这是唐朝中央利用礼仪显示权威的一种方式。通过这种方式,中央政府可以向地方官员传达政策、法令等信息,同时也可以观察地方官员的表现,以便对其进行评价和调整,B项正确;本题不是探讨礼法在统治策略中的地位,没有探讨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趋势,排除A、C两项;根据《通典·宾礼二》的记载,唐朝时期地方官员(如节度使、观察使等)在朝会上的地位较低,这说明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控制力度较大,而非地方藩镇权力日趋膨胀,排除D项。4.宋神宗元丰年间对职官制度进行了一次重要改革,三省、六部、诸寺监行政体系职权回归,改变了北宋初年三省职司尽归政事堂,六部诸寺监尽为闲职,官、职、差遣交杂的局面。这一改革有助于(

)A.加强中央集权

B.提高决策效率C.加强宰相权力

D.规范政务运作D[解析]

由材料可知,元丰改制只是中央权力的重新分配,未涉及地方权力的调整,故A项不合题意,排除;三省六部制有助于决策的科学化,但对提高决策效率作用不大,故B项错误;“北宋初年三省职司尽归政事堂”所以掌控政事堂的宰相权力很大,元丰改制后宰相权力分散三省,未能体现宰相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