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中古时期的亚洲+导学案-高一下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_第1页
第4课中古时期的亚洲+导学案-高一下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_第2页
第4课中古时期的亚洲+导学案-高一下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_第3页
第4课中古时期的亚洲+导学案-高一下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_第4页
第4课中古时期的亚洲+导学案-高一下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4课中古时期的亚洲目标任务主干内容课标要求通过了解中古时期亚洲地区的不同国家、民族、宗教和社会变化,认识这一时期亚洲文明的面貌。素养达成1.从“时空观念”角度认识阿拉伯帝国的兴起及奥斯曼崛起的历程及影响。2.从文明史观的角度认识古代日本、朝鲜与中华文明之间的交往与交流。3.理解各个不同的文明都对人类历史发展作出了自己的贡献,树立尊重世界各国、各民族传统的历史观。一、阿拉伯帝国1.建立建立政权622年,伊斯兰教创立者穆罕默德在麦地那建立政权半岛统一穆罕默德去世时,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帝国形成8世纪中期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2.统治政治最高统治者哈里发掌握政治、军事和宗教大权经济手工业和商业得到很大发展,陆上和海上贸易繁荣;都城巴格达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文化阿拉伯人吸收被征服地区的文化,阿拉伯商人和旅行家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系统认知]阿拉伯人通过扩张建立大帝国,在东西方交流中扮演重要角色,成为东西方沟通的使者。阿拉伯帝国领域内的地区都是古代东西方文化荟萃之地,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广泛吸收各地区的文化成就,造就了阿拉伯帝国文化的繁荣。二、奥斯曼帝国的兴起兴起①13世纪,奥斯曼人在小亚细亚发展起来;②1453年,攻占君士坦丁堡,灭亡拜占庭帝国;③16世纪后期,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文明表现政治①最高统治者是苏丹,既是宗教领袖,又是国家和军队的主宰,还是全国土地的最高所有者;②宗教上层和封建主是统治阶级;工商业者和农民承担各种苛捐杂税经济①15—16世纪,首都伊斯坦布尔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中心;②帝国控制了连接亚欧的商路,对过往商品征收重税,东西方贸易受到一定影响影响奥斯曼帝国扼守欧亚非三洲要冲,在地中海地区对亚欧商旅征收重税,促使西欧国家开辟新航路[系统认知]奥斯曼帝国灭亡拜占庭帝国,对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产生了影响,一度成为沟通东西方的“桥梁”。奥斯曼帝国的对外扩张,使伊斯兰教及其文化得到很大范围的传播和发展,促进了世界文化发展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伊斯兰文明的扩展引发基督教文明的“危机”,向外传播天主教就成为新航路开辟的宗教因素。三、南亚与东亚的国家1.南亚:中古时期的印度笈多帝国德里苏丹国背景公元前4世纪,孔雀帝国崛起于印度北部,一度统一南亚大部分地区。衰落后,印度再度分裂建立4世纪初,恒河中游13世纪初建立宗教印度教伊斯兰教政治统治中央①政局稳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苏丹握有最高行政、立法、司法和军事权力②国王直接控制的地区主要为恒河中下游地方大部分地区保留藩王,政令不够统一①地方划分行省,行省总督由苏丹任命;②重要职位由穆斯林担任(二)东亚1.古代日本大化改新背景①秦汉之际,中国移民带去冶铁和水稻种植技术,推动日本社会发展;②6—7世纪,日本出现严重社会危机概况646年,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开始改革,因其年号是“大化”,史称“大化改新”影响经过约半个世纪的改革,日本模仿中国(隋唐律令制度)建立了中央集权国家幕府政治背景①10世纪,日本的中央集权体制开始瓦解;②庄园经济的形成:新土地的开垦,贵族、佛寺和神社广占土地,形成庄园;③武士集团的形成,其重要性日益增强建立12世纪末,源赖朝获得了镇压叛乱、征收赋税等权力,日本进入幕府政治时期特征以天皇为首的朝廷只保有名义上的中央政府称号,以将军为首的幕府掌握实权政策17世纪建立的德川幕府面对世界变局,意图以锁国加强统治,抵御外来影响2.古代朝鲜演变①7世纪末,新罗初步统一了朝鲜半岛,模仿中国建立中央集权国家;②10世纪初,新罗人王建建立高丽王朝;③14世纪末,李成桂自立为王,迁都汉城,改国号为朝鲜社会状况①政治:仿效中国唐朝制度,在中央设三省六部,将地方划分为十道;②经济:推行土地国有;③文化教育:引入科举考试选拔官员,中国的儒家经典和辞章之学广为传播反抗日本①16世纪末,日本丰臣秀吉派大军侵略朝鲜;②朝鲜请求中国支援,明朝派军队赴朝鲜作战;③明朝大将邓子龙、朝鲜大将李舜臣在战斗中壮烈牺牲,中朝军民取得抗击日本侵略的胜利[系统认知]印度佛教影响遍及世界;中国古代儒学和政治制度影响东亚和南亚各国治国理政。日本大化改新、新罗和高丽王朝均仿效隋唐制度、文化进行改革,他们与中国共同形成了当时世界领先的中华文化圈。东亚各国在汇融中华文明的同时又保持着独立的特征和文化传统。古丝绸之路跨越欧亚大陆,将世界不同地区的不同文明连接在一起,为人类社会的和谐共生架起了沟通的“桥梁”。探究点(一)帝国崛起,政教并举——地跨欧亚非三洲大帝国的文明遗产任务驱动1.——阿拉伯帝国的政治特点[材料]阿拉伯帝国实行政教合一的专制统治,作为君主的哈里发,集立法、行政、军事等大权于一身。哈里发也是伊斯兰教的最高精神领袖,直接管理麦加与麦地那这两处圣地,具有裁决纷争的权威……在哈里发之下,设有宰相、枢密院、财政部等,宰相负责协助哈里发统管政务,枢密院掌管令状、文告之起草和颁布,财政部负责税收和支出。——摘编自孟广林《世界中世纪史》[解读]据上述材料可知,阿拉伯帝国在政治上实行政教合一的体制,哈里发既是最高行政、军事首脑,还是最高的宗教领袖。这种政教合一的独特体制,一定程度上维持了阿拉伯帝国较长时间的社会稳定,但也埋下了宗教纷争的隐患。2.——阿拉伯帝国和奥斯曼帝国的历史贡献[观点一]在地理上,阿拉伯帝国联系了东方和西方;在文化上,阿拉伯帝国在东西方之间承当了科学文化交流的桥梁……中国、印度的科学文化有很大一部分是通过阿拉伯人传入欧洲的;在历史上,阿拉伯文化对欧洲科学的发展也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阿拉伯的文化是在同时吸收了古希腊和东方文化的基础上产生的,阿拉伯科学形成的过程本身就是东西方文化的一次大融合。——摘编自张帅《阿拉伯文明的起落》[观点二]奥斯曼帝国发展的过程中,对外出口山羊毛、皮革制品和兽皮,还有地毯……矿产品也是奥斯曼帝国对外贸易的重要商品之一。铅被出口到西方和埃及;铜也被卖给热那亚人,在出口金属的同时,奥斯曼帝国也进口金属,如铁和锡,这些都是用于铸造火炮必需的金属。奥斯曼帝国位处东西文明交汇处,并掌握东西文明的陆上交通线达6个世纪之久。——摘编自宋保军《奥斯曼帝国与16世纪中期旧商路的贸易复兴》史论形成阿拉伯帝国与奥斯曼帝国的比较阿拉伯帝国奥斯曼帝国区域阿拉伯半岛小亚细亚侵略扩张先后征服叙利亚、两河流域、伊朗和北非的广大地区逐步征服小亚细亚、巴尔干和东南欧部分地区定都先为麦地那,后都城为巴格达将君士坦丁堡改名为伊斯坦布尔,定为首都续表阿拉伯帝国奥斯曼帝国建立帝国8世纪中期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16世纪后期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统治措施最高统治者哈里发掌握政治、军事和宗教大权,下设官僚机构辅助最高统治者苏丹既是宗教领袖,也是国家和军队的主宰,还是全国土地的最高所有者政治体制政教合一政教合一东西交流交流、吸收和交融的方式,具有沟通东西、承上启下的作用控制亚欧商路,对过往商旅强征苛捐杂税,破坏地中海地区原来的商业秩序和环境,阻碍了东西方文化的传播与交流迁移训练1.阿拉伯帝国在政治上经常分裂,但在文化上却建立了一个非常广阔的阿拉伯文化区。这个文化区,既有古代东方文化的韵味,又有西方文化的气质。这说明()A.阿拉伯数字是由阿拉伯人创造的B.东西方文化在阿拉伯帝国广泛交流C.阿拉伯帝国经济繁荣和国家富庶D.强大的阿拉伯帝国持续时间特别长解析:选B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阿拉伯人把中国的古代发明辗转传入西亚和欧洲等地,也给中国带来阿拉伯的天文学和医学知识,在不同文明之间搭建了文化交流的桥梁,促进了这些地区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故B项正确。2.中世纪的阿拉伯人继承和发展了古代希腊的理性传统,在实验科学、医学、化学、数学、天文等方面取得了领先于全球的成就。12世纪开始,许多希腊哲学著作的阿拉伯文译本又重新译成欧洲各种文字,给欧洲带来了向心灵解放的“大跃进”。据此可知()A.中世纪的欧洲希腊文化被神学取代B.阿拉伯文化有利于欧洲近代思想解放C.阿拉伯人是东西文化交流的桥梁D.欧亚贸易发展促进了文化交融解析:选B阿拉伯人继承了古希腊的理性传统,12世纪以后,经由阿拉伯保存的古希腊哲学著作又重新推动了欧洲文化和思想的解放,说明阿拉伯文化有利于欧洲近代的思想解放,故选B项。探究点(二)一衣带水,唇齿相依——中古时期东亚文明的交融任务驱动1.——幕府时代的日本社会结构[材料][解读]幕府统治时期,天皇是名义上的最高国家元首,将军掌握实权。在庄园制发展形势下,将军和大名为有效管理庄园经济,设置守护,一般由他们的御家人武士担任,武士成为幕府统治的基础。农工商阶层成为被统治阶级。幕府时代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2.——中日文化的交流与交融古代朝鲜文化打上了中国文化影响深刻的烙印,如提倡儒学,实行科举制,派贵族子弟到唐朝留学,培养国王所需要的各种人才;另外,中国的汉字、汉文和儒家思想早就传入朝鲜,新罗统一朝鲜后与唐朝密切交往,注重借鉴中国文化来发展本国文化……从3世纪开始,中国的汉字和汉文、儒学、律令制度逐渐向日本传播,到唐代达到高峰。正是在中国文化的影响下,奈良时代的日本出现了文化发展的高潮,模仿唐朝在中央设太学、地方设国学,日本人还利用汉字创制了本国文字,但随着假名文字的发展,日本文化逐渐摆脱对中国文化的简单模仿,由所谓的“唐风文化”转化为具有日本特点的所谓“国风文化”。——摘编自孟广林《世界中世纪史》[解读]一方面,一个国家要维护独立,实现民族振兴,必须实行对外开放,加强与世界各地各民族的交往联系,不断汲取外来先进技术和文化,才能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另一方面,在对外学习过程中,要逐步摆脱简单模仿,必须结合本国的国情进行创新;同时还要坚持保留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防止出现历史虚无主义倾向。史论形成唐文化对日本的影响政治方面参考了隋唐的均田制和租庸调制;他们仿照隋唐的官制,改革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制;参照隋唐律令,制定了《大宝律令》建筑风格日本都城的建设规模完全模仿长安,甚至街道的排列方法也几乎一样,也有“朱雀街”“东市”“西市”等名称续表语言文字8世纪以前,日本使用汉字作为表达记述的工具。留学生吉备真备和学问僧空海和尚,在日本人民利用中国汉字的标音表意基础上,创造了日文假名字母教育方面天智天皇在京都设立大学,后来学制逐渐完备,学习的内容与唐时期大体相仿文学方面唐代丰富多彩的文学,深为日本人民欣赏艺术方面唐朝的音乐、绘画、雕塑、书法、工艺美术等纷纷传入日本,日本吸取了唐朝的乐制,宫廷还请唐乐师教授音乐科学技术唐朝先进的生产技术、天文历法、医学、数学、建筑、雕版印刷等陆续传入日本生活习俗唐人所喜爱的马球、角抵等体育活动先后传入日本。茶叶于奈良时期传入日本,开始被当作药材,到平安时期已经兴起了喝茶之风迁移训练1.唐朝初年,遣唐使冒着生命危险来到中国,学习中国的文化和典章制度,对646年日本著名的“大化改新”起到了重要作用。“大化改新”使日本发生的实质性变化是()A.天皇掌握了实权B.引进了中国先进的制度C.缓和了各种矛盾,稳定了政局D.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解析:选D“大化改新”模仿隋唐制度建立起了中央集权制度,使日本迈入了封建文明的发展时代,故D项正确。2.高丽成宗时代(981—997年),某大臣主张:“华夏之制,不可不遵,然四方习俗,各随土性。其礼乐诗书之教、君臣父子之道,宜法中华;其余车马衣服制度,可因土风,不必苟同。”这反映了该官员()A.主张全盘吸收中国文化B.承认本国处于藩属地位C.注意保持主体的选择性D.主张习俗遵循自身传统解析:选C材料“其礼乐诗书之教、君臣父子之道,宜法中华;其余车马衣服制度,可因土风,不必苟同”强调的是高丽在学习中华文明的同时,需要保持自身的传统,故C项正确;材料反对全盘吸收中国文化,A项排除;材料未涉及二者之间的藩属关系,B项排除;主张习俗遵循自身传统的说法片面,D项排除。多阅读·发展学科素养(一)——历史认知更丰满奥斯曼帝国灭亡拜占庭帝国的影响(1)文艺复兴:君士坦丁堡陷落后,大量拜占庭帝国的学者逃到意大利,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发展。(2)新航路的开辟:奥斯曼帝国控制了东西方丝绸之路的咽喉,对过往商人征收重税,推动了欧洲开辟新的商路,揭开了欧洲殖民扩张的序幕。(3)欧洲社会的进步:在对抗奥斯曼帝国进攻的过程中,欧洲很多国家走上了民族国家的道路,君主专制强化。火器和火药得到广泛应用,推动欧洲进入火器时代。(4)巴尔干成为欧洲的火药桶:奥斯曼帝国征服巴尔干半岛使该地区的民族宗教成分更加复杂,逐渐演化成欧洲的火药桶。(二)——故事里面有学问《一千零一夜》的来历《一千零一夜》是阿拉伯民间故事集,又名《天方夜谭》。相传在古代印度与中国之间有一个萨桑王国,国王山鲁亚尔生性残暴,因王后行为不端,将其杀死,此后每日娶一少女,翌日清晨即杀掉再娶,以示报复。宰相的女儿山鲁佐德为拯救无辜的女子,自愿嫁给国王,用讲述故事的方法吸引国王,每夜讲到最精彩处,天刚好亮了,国王不忍心杀她并允她下一夜继续讲。她的故事一直讲了一千零一夜,国王终于被感动,与她白首偕老,后来这些故事被汇编成故事集即《一千零一夜》。《一千零一夜》被高尔基誉为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