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话里和童话外的严文井_第1页
童话里和童话外的严文井_第2页
童话里和童话外的严文井_第3页
童话里和童话外的严文井_第4页
童话里和童话外的严文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童话里和童话外的严文井以下是对原文的润色改写:2005年7月20日,对中国儿童文学界来说,是一个悲痛的日子。凌晨4时30分,著名儿童文学作家严文井辞世。他辞世前的最后时刻是寂寞的,而他留下的这片童话王国,依旧笼罩在寂寞之中。严文井的文学创作始于上世纪20年代,成名于30年代。在长达七十多年的文学生涯中,他的成就多方面卓越。他曾创作过诗歌、精湛隽永的散文、有影响力的小说和文学评论,在现当代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不仅是成就卓越的"成人文学"作家、文学评论家、编辑出版家,更是一位杰出的儿童文学大家。在儿童文学方面,他最为突出的贡献在于童话创作。严文井原名"严文锦",这是父亲给他起的名字。在一篇自传中,他风趣地描述了自己的出生地:父亲是职业不稳定的自由职业者,所以他不知道自己究竟是在武昌的哪个街巷出生的。不过,他主要是在武昌长大,因此将自己视为湖北武昌人。严文井18岁时,以"青蔓"的笔名在《武汉日报》上首次发表作品(散文)。1934年毕业于湖北省立高中,次年到北平图书馆工作,并开始以现在的名字发表作品。1938年到延安,入抗日军政大学;1939年起在鲁迅艺术学院文学系任教。1939年,上海良友公司出版了他的第一本散文集《山寺暮》。此后,他先后担任过《东北日报》副总编辑兼副刊部主任,中共中央宣传部文艺处副处长,中国作家协会党组副书记、书记处书记,《人民文学》副主编和主编,作家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总编辑,亚非作家委员会中国委员会副主席,全国儿童艺术委员会副主任等职务。40年代至"文革"前,严文井创作了大量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包括《南南和胡子伯伯》、《丁丁的一次奇怪旅行》、《蚯蚓和蜜蜂的故事》、《三只骄傲的小猫》等童话作品,以及《印度,我们永远不会忘记您》等旅游散文。进入新时期后,他又创作了《南风的话》、《气球、瓷瓶和手绢》、《不泄气的猫姑娘》等寓言作品,并整理和修改了延安时期的三篇童话《大雁和鸭子》、《皇帝说的话》和《希望和奴隶们》。严文井是1941年他26岁的时候开始创作童话的,同年由桂林美学出版社出版了童话集《南南同胡子伯伯》,“从此以后我就断不了和童话的关系了.在漫长的岁月中,每隔一定时候,总有一两个好心人来督促我,‘再写一篇童话吧!’于是,断断续续我就写到了现在,这实在是原先所没有想到的”.(严文井:《我是怎样开始为孩子们编故事的》)严文井并无“高等学历”,却能当“鲁艺”文学系的教师;并非文学“科班”出身,却能成为一位文学大家,靠的是他从小不懈刻苦的阅读、学习.他是“自学成才”的卓越典范.从小学三年级开始,他就接连阅读了一系列中国文学名著.十岁时,识字还不多,他就“硬着头皮一口气读完了《西游记》”;接着读了《三国演义》、《水浒传》和《七侠五义》;后来又读了《镜花缘》、《红楼梦》、《老残游记》、《儒林外史》、《聊斋志异》、《封神演义》等等.“后来,一个表兄送给我一本英文的《阿丽丝漫游奇境记》,当时我还只能看看树种的插图,插图中所描绘的奇异生活对我是生疏的,但是令我感到美而有趣”.(严文井:《我是怎样开始为孩子们编故事的》)“年岁又大了一些”后,他读了《伊索寓言》、《天方夜谭》和一些外国童话,最触动他的心灵的是安徒生.也正是安徒生童话那种奇妙丰富的幻想和浓郁强烈的诗意,深深吸引了严文井,激起他对童话这种特殊文学样式的思考,深切感到“这是多么奇妙的一种文学形式啊,它竟能表达出那么多美和崇高的东西”.可以说,正是安徒生,使严文井日后和童话结下了不解之缘.父母生养了八个儿子,严文井排行老大.他经常给弟弟们和邻居的小孩们讲故事,用他的话来说,这些故事都是他即兴“信口诌”出来的.他说他曾给他的小“听众”编讲过一个名叫小淘气的男孩的故事,“这个小男孩喜欢胡闹,专门恶作剧,老实说,是一个调皮捣蛋的孩子.然而他却成了一个英雄人物,引起了听众们的欢笑.于是,隔不了几天,大家又要求讲那个小淘气;没办法,我只好又信口编了起来.这个无头无尾的《小淘气》就成了我口头发表的一个长篇连载”.(严文井:《我是怎样开始为孩子们编故事的》)广泛的文学阅读,这是成才的必要艺术准备;给弟弟们和邻居孩子编讲故事,这对少年严文井想像力的拓展和文学创作必需的虚构能力的逐步提升,无疑是一种很好的锻炼和促进.严文井第一次创作童话,是他到延安两年之后的1940年,那时他已经有过相当的创作实践的磨炼了,例如1939年一年,他就除写了一些散文外,还写了四篇短篇小说和一部长篇小说《一个人的烦恼》(1940年出版).他在回忆在延安始写童话的动因和初衷时说,“延安的物质生活虽然艰苦,但是精神生活愉快,人和人的关系是友好的、平等的,互相间不需要什么戒备、猜疑,一个共同理想把人们变得亲如兄弟,推动人们天天向上.我感到了从所未有的温暖和幸福.一些同志们和我时常交谈各自在来到延安以前的历程.文末也谈到了自己的童年和少年时代,从过去的孩子们、现在的孩子们联想到未来的孩子们.文末相信未来的孩子们肯定要比我们童年、少年时代幸福;文末现在的斗争和工作正式为着未来的孩子们,并对此感到自豪.我并不真正懂得中国的革命,然而却朦胧地感觉到中国正在经历着一场巨大变化,相信将来一切都会变得好起来.什么都可以变,什么都要变,许多想也想不到的奇异事情将要发生.于是我想到了童话,并且用这个形式记下了我的一些朦胧而幼稚的幻想和爱憎(不可避免地还反映出我的一些感伤情绪).我一口气一连写了九篇.”(严文井:《我是怎样开始为孩子们编故事的》)他说的九篇童话,除第九篇因来不及交稿(一说在行军途中丢失)未能入集外,其余的都收在1941年出版的童话集《南南同胡子伯伯》中.严文井创作三阶段严文井的童话(含寓言)创作,大体分三个阶段,即:一、上世纪40年代;二、50年代;三、70―80年代.40年代的作品有十篇,即:《南南和胡子伯伯》、《风机》、《胆小的青蛙》、《小松鼠》、《四季的风》、《红嘴鸦和小鹿》、《大雁和鸭子》、《皇帝说的话》、《希望和奴隶们》(以上均为1941―1942年间所写)和《丁丁的一次奇怪旅行》(1949).50年代的作品也有十篇,即:《蚯蚓和蜜蜂的故事》(1950)、《小花公鸡(1952)、《三只骄傲的小猫》(1954)、《小溪流的歌》(1955)、《三只蚊子和一个阴影》、《大卡车上的几粒尘土》、《尘土的“独立思考”》、《会摇尾巴的狼》、《向日葵和石头》(以上均写于1957年)和《“下次开船”港》(1958).70―80年代的作品有十四篇,即:《习惯》(1977)、《回声的结局》(1977)、《浓烟和烟囱》(1977)、《歌孩》(1977)、《沼泽里的故事》(1977)、《南风的话》(1978)、《气球、瓷瓶和手绢》(1978)、《不泄气的猫姑娘》(1979)、《春夏秋冬》(1979)、《浮云》(1979)、《飞蛾和台灯》(1979)、《“歪脑袋”木头桩》(1981)、《一个晚上的故事》(1981)和《小红公鸡为什么不害怕了?》.严文井的全部童话作品,都收在了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5月出版的《严文井童话寓言集》中.严文井说过:“童话中所用的语言,要适合少年儿童,要让少年儿童看得懂.写给孩子们的作品,特别是童话,语言要明了、准确,但又要活泼、生动,有儿童特点.”“童话虽然很多都是用散文写作的,而我却想把它算作一种诗体,一种奉献给儿童的特殊的诗体.”他认为,好的童话都是一些“无画的画帖”,“或是一些没有诗的形式的诗篇”,“我的基调是从人生观、世界观上考虑的更多一些.这也是我的一点肤浅的哲学思考”.这些都是严文井对童话创作的要求,也是他的艺术主张,他自己就是这样身体力行努力实践的.饶富儿童情趣的、经过严格提炼的纯正文学语言,具有浓郁的诗情诗意,饱含深刻的哲理内蕴,这正是严文井童话的重要思想特色和艺术风格.从早年的《南南和胡子伯伯》到50年代的《小溪流的歌》、《“下次开船”港》,再到70年代末的《浮云》和创作于1981年的《“歪脑袋”木头桩》(这篇作品可能是严文井的童话封笔之作,在此之后,由于身体健康等原因,他再也没有写过童话),这些思想特色和艺术风格可以说是一以贯之的.《小溪流的歌》是严文井的一篇短篇童话名作,曾被广泛用作语文课本的课文,写的是一条快活的小溪流,从山上流下来,克服种种困难,永不停息地前进着,在前进中小溪流变成了小河,又慢慢变成大江、大海.这实际上是一首赞美新中国少年儿童的动人的歌.作家以小溪流象征孩子,满怀激情地赞美他们不畏崎岖曲折,勇敢而又乐观的积极进取精神.整篇作品充满诗情画意:“太阳出来了,太阳向着他微笑.月亮出来了,月亮也向着他微笑.在他清亮的眼睛里,世界上所有的东西都像他自己一样新鲜,快乐.”“小溪流一边奔流,一边玩耍.他一会儿拍拍岸边五颜六色的石卵,一会儿摸摸沙地上才伸出脑袋来的小草.他一会儿让那些飘浮着的小树打个转儿,一会儿挠挠那些追赶他的小蝌蚪的痒痒.小树叶不害怕,轻轻转了两个圈儿,就又往前漂.小蝌蚪可有些怕痒,就赶快向岸边游;长了小腿的蝌蚪还学青蛙妈妈慌张地蹬开了腿.”轻快而富有节奏感的语言,浓浓的儿童情趣和诗的意境,以及通篇作品里自始至终激荡着的一种蓬勃活力和进取精神,构成了这篇童话的特殊魅力.笔者曾将这篇童话编入《儿童散文诗》一书(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1985年1月出版),并为此专门致信严文井,信中说:“我觉得无论从哪方面来看,《小溪流的歌》具有诗的基本素质,也就是说,它本质上是一首诗,一首甚富哲理色彩又有深邃意境的诗.自然,它是没有分行的,用散文形式写的诗,因此它是地地道道的散文诗.……是否可以这样说,《小溪流的歌》是散文诗体童话,是散文诗和童话的有机结合;既是散文诗,又是童话.”中篇童话《“下次开船”港》,是被公认为代表严文井童话最高成就的一部重要童话,曾被译成英、俄、捷、日、朝等多种文字,同张天翼的《宝葫芦的秘密》一样具有广泛的影响.作品写的是一个叫唐小西的小学生从没有时间观念到珍惜时间的过程.唐小西老是“玩儿不够”,做功课老要拖到“下次”,硬是把时间小人儿给气跑了.灰老鼠乘机将唐小西引进洋铁人等统治的永远到不了“下次”的“下次开船港”.这里没有时间,一切都静止不动.直到唐小西在现实的教育下认识到时间的意义后,港口才得以苏醒.唐小西又联合了橡皮狗等,在老面人的帮助下,战胜了洋铁人等坏蛋,救出了被他们禁闭的布娃娃.孩子们乘上“这次”就开的帆船,离开码头回到了妈妈身边.这部作品幻想丰富,又富有哲理旨趣,其主题是赞扬正确的生活态度,说明时间的可贵.作品塑造的各种童话人物性格特征,如纸板公鸡的刚愎自用、故作清高,直肠子蛇的口是心非,洋铁人和白瓷人的醉生梦死、飞扬跋扈,以及竹子兄弟和老面人的敢于在紧要关头挺身而出、牺牲自己,唐小西的天真纯洁、勇敢善良等.通过这些不同性格和品质的人物的活动及其相互比较,作品形象的为小读者指明了健康成长的正确方向.这部作品虽然是作家幻想艺术的结晶,却有浓厚的生活气息,不仅形象生动多彩,而且具有发人深省的哲理内蕴,是我国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最优秀的童话之一.童话之外严文井严文井对于儿童文学的贡献,不仅在童话创作上,也在理论研究和评论上.除谈自己作品的“创作谈”一类文字外,还先后发表过《对童话写作的探讨――给冉哲彦同志的三封信》1953、1954、1955、《泛论童话》(1959)、《〈1954―1955儿童文学选〉序言》(1956)、《童话的题材很多》(1978)、《〈儿童文学短篇小说选〉序》(1978)和《儿童文学写作浅谈》(1978)等论文.由于作者自身创作实践经验之泉的浸润,这些文章毫无一些论文常有的那种枯涩感,文字平易而富亲和力,将儿童文学创作的本质及其艺术规律,阐述得十分深刻精辟,极富启示性和指导意义.“读他的理论,好像和他坐在一起聊天,感到亲切.他从来不用那种板着脸指指责责、居高临下、气势逼人的语言.读他的理论,也是一种享受.”洪汛涛:《童话学》)严文井的短论《关于寓言的寓言》(1981),原是为寓言老作家金江一本寓言集撰写的序言.文中关于寓言的如下精彩话语,笔者曾一再援引:“寓言是一个魔袋,袋子很小,却能从里面取出很多东西来,甚至能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