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湖北省咸宁二中学中考语文对点突破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1页
2024届湖北省咸宁二中学中考语文对点突破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2页
2024届湖北省咸宁二中学中考语文对点突破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3页
2024届湖北省咸宁二中学中考语文对点突破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4页
2024届湖北省咸宁二中学中考语文对点突破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湖北省咸宁二中学中考语文对点突破模拟试卷

请考生注意:

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

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

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

一、积累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炫耀(yao)遗憾(han)僧序渐进(x<in)越俎代庖(zii)

B.嶙峋(1m)袅娜(na)断壁残埠(h6ng)面面相觑(q&)

C.发髻(ji)混消(xiao)蔗然成风(w3i)吹毛求淞3)

D.睥昵(n。睿智(rui)分摩抗礼(ting)熙来攘往(传ng)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当你心情烦闷时,可以通过听音乐、写日记、野外散步等方式进行辩解。

B.一滴水,带着风犀,经历了漫长的等待与徘徊,终于来到丽江。

C.九十岁高龄的歌唱家郭兰英始终保持着普通人的姿态,为中国歌唱事业的发展巧草裹片。

D.对上级的指令、单位的规定阳奉阴厚,这样的人最终没有好结果。

3.对下面这首诗歌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西塞山®下作

韦庄

西塞山前水似蓝,乱云如架满澄潭。

孤峰②渐映温城北,片月斜生梦泽南。

爨③动晚烟烹紫蕨,露和香蒂摘黄柑。

他年却棹扁舟去,终傍芦花结一庵。

(注)①西塞山:三国时东吴江防边塞,历代诗人多有趣咏。②孤峰,指渔城北的庐山。③爨(cuan):烧火做饭。

A.诗人行至西塞山这个东吴江防边塞,前望江水,历史往事等引起丰富的联想,但诗人并没有借西塞山势发盛衰荣

辱的感叹。

B.颈联化实为虚,把西塞山一带异时生长成熟的植物作艺术的归纳,使得描绘的景物更加富有艺术魅力和生活情趣。

C.尾联,表现了诗人对西塞山的爱恋,他把芦花化作宁静恬适的生活伴侣,期望有一天独棹扁舟而来,依傍芦荻结

庵而居。

D.这首诗写诗人舟行至西塞山下时所见所感,前两联暗示诗人的行迹,第三联写出对此地烹紫薇、摘黄柑的乡间生

活的赞美。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唱着毕业的骊歌,回眸初中生活的阴晴雨雪,七彩校园里回响着我们青春的誓言和浓浓的师生情谊。

B.中国不仅有发展“一带一路”这一宏大倡议的决心,也有实现这一美好蓝图的能力。

C.据业内专家估算,仅在我国,未来5年内大数据人才缺口就将超过130万人以上。

D.由于电影《摔跤吧,爸爸》以真情动人,使它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深受广大观众赞誉。

5.古诗文默写根据课本,下列古诗文歌写正确的两项是()

A.料峭春风吹酒醒,山头斜照却相迎。

B.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嫦娥:被白发,欺人奈何。

C.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鹊春深锁二乔。

D.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E.塞下秋来风景异,四面边声连角起,衡阳燕去无留意。

F.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根据课本,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六题只选四题作答)

①莫听穿林打叶声,.(苏轼《定风波》)

②人生自古谁无死,(文天祥《过零丁洋》)

③晴空一鹤排云上,(刘禹锡《秋词》)

④,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⑤.,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袋,千骑卷平冈。(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⑥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采葵持作羹。《十五从军征》)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入最恰当的古

诗词名句。

古代爱国诗人常常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寄托于词作之中,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

赋壮词以寄之之》中的①“两句,让我们看到他建功立业,报效君王的雄心壮志;

文天祥《过零丁洋》中的②“”两句让我们体会到个人前途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的

深刻道理。

6.阅读《水浒传》部分目录,完成下列小题。

第二十三回横海郡柴进留宾武松打虎_____

第二十八回武松威镇_____施恩义夺快活林

第二十九回施恩重霸孟州道武松醉打蒋门神

第三十回施恩三入死囚牢武松大闹_____

第三十一回张都监血溅鸳鸯楼武行者夜走—

第三十二回武行者醉打孔亮锦毛虎义释宋江

(1)目录中划横线处依次填入的地名,正确的一项是()

A.景阳冈安平寨飞云浦娱蚣岭

B.安平寨飞云浦娱蚣岭景阳冈

C.飞云浦娱蚣岭景阳冈安平寨

D.娱蚣岭景阳冈安平寨飞云浦

(2)清代文学评论家金圣叹说:“《水浒》写所述,述一百八人,人有其性情,人有其气质,人有其形状,人有其声

口。”请结合有关武松的同目,简要评述武松与其他梁山好汉的不同之处。

二、阅读

7.文言文阅读。

谢生应鸾,客其叔文涛先生临淄县署,继为费县令借司笔札。一日,坐轿拜客,书片纸付下役李升唤舆伺侯。及

出视,乃骡车也。生怒叱之。李曰:“适奉明谕,止言备舆,未言备轿。”生日:“汝真钝汉,舆即是轿。因轿字不典,

故通称舆字。"李笑曰:"昔淮南王《谏击闽越书》,曾有,舆轿逾岭,一语,何言不典?”生愕然曰:“不意若辈中有此通

品。”遂解骡乘之,令李步随于后,曰:“汝既腹有书笥,亦知此间武城之事乎?”曰:“此小人桑梓之地,何得不知?”

生日:“《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澹台灭明①,武城人。,而记曾子所居武城,独别之曰南,是鲁当日有两武城矣!然

乎?否耶?”李曰:“俗传澹台灭明所居为费县之武城,而曾子之南武城在今之嘉祥县。此说谬妄。”生曰:“汝何所见

而云然?”李曰:“《春秋》昭公二十三年:,武城人……取郑师,获短弱地。'哀公八年:吴师……伐武城,克之。'《孟

子》载:'曾子居武城,有越寇。'夫与郝接壤,而当吴越之路,即今费县之武城也。《齐乘》亦谓,子游弦歌旧邑②,在

费西、滕东两县之间。,而从无两武城之说。”生曰:“果尔,则《史记》所载,何独有南武城之名?”李曰:“以鄙见揣

之,定襄有武城,清河有武城。此云南者,别于两地而言。如《平原君传》中,封于东武城,,亦其例也。”生大叹赏。

归述于费令,亦奇之。除其役,拔充礼书。不一年,致千金产,称里中富户。

后文涛先生修《临淄县志》,招生去。生以李可备顾问,挈之俱往。而所谈临淄旧典,皆属淄川县事。生怪问之。

李日:“小人箧中秘书,只有淄川,并无临淄。”生大疑,急索秘册以观。盖《说铃》两本,破碎不全,仅《山东考

古录》十余页,及《闽小记》四五页。而当日舆轿之论,武城之考,偶然于数页中道着耳!生乃叹日:“文人命运所

到,享重名而邀厚福,皆此类也。”其叔闻之亦大笑赏以资斧遣之回费。

铎曰:“俭腹子挟芝麻《通鉴》③,翩翩然置身台省④,亦趁着十年好运耳!”

(取材于沈起凤《谐铎•骡后谈书》)

昔有一僧人,与一士子同宿夜航船。士子高谈阔论,僧畏慑,拳足而寝。僧人听其语有破绽,乃曰:“请问相公,

澹台灭明是一个人、两个人?”士子日:,是两个人。,僧曰:“这等尧舜是一个人、两个人?”士子曰:“自然是一

个人!”僧乃笑曰:“这等说起来,且待小僧伸伸脚。”

(节选自张岱《夜航船〈序〉》)

(注)①澹台灭明:复姓澹台,名灭明,与后文的曾子、子游同为孔子弟子。②旧邑:指武城。子游曾任武城令,并

发现澹台灭明是当地的人才。③俭腹子:腹中空空的人。芝麻《通鉴》:吴地人好食芝麻茶点,有商家用残缺的《通鉴》

包装茶点,一位多次买过这种茶点的人从包装纸上学了点零碎知识,到处卖弄时被识破,其人被戏称为,芝麻通鉴工

④台省:唐代朝廷诸省的并称,后泛指显官要职。

1.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其叔闻之亦大笑赏以资斧遣之回费。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0

A.及出视,乃骡车也僧乃笑曰

B.令李步随于后别于两地而言

C.即今费县之武城也而当日舆轿之论

D.享重名晅邀厚福僧畏慑,拳足血寝

3.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归述于费令,亦奇之。

4.李升与士子的故事有相似之处,但作者们借以表达的意图却有所不同,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说明其不同之处。

8.文言文阅读。

谢生应鸾,客其叔文涛先生临淄县署,继为费县令借司笔札。一日,坐轿拜客,书片纸付下役李升唤舆伺侯。及

出视,乃骡车也。生怒叱之。李曰:“适奉明谕,止言备舆,未言备轿。”生曰:“汝真钝汉,舆即是轿。因轿字不典,

故通称舆字。"李笑曰:“昔淮南王《谏击闽越书》,曾有,舆轿逾岭,一语,何言不典?”生愕然曰:“不意若辈中有此通

品。”遂解骡乘之,令李步随于后,曰:“汝既腹有书笥,亦知此间武城之事乎?”曰:“此小人桑梓之地,何得不知?”

生曰:“《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澹台灭明①,武城人。'而记曾子所居武城,独别之曰南,是鲁当日有两武城矣!然

乎?否耶?”李日:“俗传澹台灭明所居为费县之武城,而曾子之南武城在今之嘉祥县。此说谬妄。”生日:“汝何所见

而云然?”李日:“《春秋》昭公二十三年:,武城人……取都师,获^弱地。,哀公八年:吴师……伐武城,克之。,《孟

子》载:,曾子居武城,有越寇。'夫与郝接壤,而当吴越之路,即今费县之武城也。《齐乘》亦谓,子游弦歌旧邑②,在

费西、滕东两县之间。'而从无两武城之说。”生日:“果尔,则《史记》所载,何独有南武城之名?”李曰:“以鄙见揣

之,定襄有武城,清河有武城。此云南者,别于两地而言。如《平原君传》中,封于东武城,,亦其例也。”生大叹赏。

归述于费令,亦奇之。除其役,拔充礼书。不一年,致千金产,称里中富户。

后文涛先生修《临淄县志》,招生去。生以李可备顾问,挈之俱往。而所谈临淄旧典,皆属淄川县事。生怪问之。

李日:“小人筐中秘书,只有淄川,并无临淄。”生大疑,急索秘册以观。盖《说铃》两本,破碎不全,仅《山东考

古录》十余页,及《闵小记》四五页。而当日舆轿之论,武城之考,偶然于数页中道着耳!生乃叹目:“文人命运所

到,享重名而邀厚福,皆此类也。”其叔闻之亦大笑赏以资斧遣之回费。

铎曰:“俭腹子挟芝麻《通鉴》③,翩翩然置身台省④,亦趁着十年好运耳!”

昔有一僧人,与一士子同宿夜航船。士子高谈阔论,僧畏慑,拳足而寝。僧人听其语有破绽,乃日:“请问相公,澹

台灭明是一个人、两个人?”士子日:,是两个人。,僧曰:“这等尧舜是一个人、两个人?”士子曰:“自然是一个

人!”僧乃笑曰:“这等说起来,且待小僧伸伸脚。”①澹台灭明:复姓澹台,名灭明,与后文的曾子、子游同为孔

子弟子。②旧邑:指武城。子游曾任武城令,并发现澹台灭明是当地的人才。③俭腹子:腹中空空的人。芝麻《通鉴》:

吴地人好食芝麻茶点,有商家用残缺的《通鉴》包装茶点,一位多次买过这种茶点的人从包装纸上学了点零碎知识,

到处卖弄时被识破,其人被戏称为,芝麻通鉴二④台省:唐代朝廷诸省的并称,后泛指显官要职。

1.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其叔闻之亦大笑赏以资斧遣之回费。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0

A.及出视,乃骡车也僧乃笑曰

B.令李步随于后别于两地而言

C.即今费县之武城也而当日舆轿々论

D.享重名而邀厚福僧畏慑,拳足画寝

3.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归述于费令,亦奇之。

4.李升与士子的故事有相似之处,但作者们借以表达的意图却有所不同,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说明其不同之处。

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一)桃花源记(节选)

陶渊明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级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

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量,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威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

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

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①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展②易答之

2.翻译下面的句子。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3.用自己的语言简要描述这两段文字所展现的图景。

10.文学作品阅读

戴花的祖父

萧红

后园中有一棵玫瑰。一到五月就开花的。一直开到六月。花朵和酱油碟那么大。开得很茂盛,满树都是,因为花

香,招来了很多的蜂子,嗡嗡地在玫瑰树那儿闹着。

别的一切都玩厌了的时候,我就想起来去摘玫瑰花,摘了一大堆把草帽脱下来用帽兜子盛着。摘完了可又不知道

做什么了。忽然异想天开,这花若给祖父戴起来该多好看。

祖父蹲在地上拔草,我就给他戴花。祖父只知道我是在捉弄他的帽子,而不知道我到底是在干什么。我把他的草

帽给他插了一圈的花,红彤彤的二三十朵.我一边插着一边笑,当我听到祖父说:

“今年春天雨水大,咱们这棵玫瑰开得这么香。二里路也怕闻得到的。”

就把我笑得哆嗦起来,我几乎没有支持的能力再插上去。等我插完了,祖父还是安然的不晓得。他还照样地拔着

珑上的草。我跑得很远的站着,我不敢往祖父那边看,一看就想笑,所以我借机进屋去找一点吃的来,还没有等我回

到园中,祖父也进屋来了。

*泣(1):耳“我”狗7.共五处,这一处一出心仪,伟/地芍出我“总作剧”后内心的得

那满头红彤彤的花朵,•-进来祖母就看见了。她看见什么也没说,就大笑了起来,父亲母亲也笑了起来,而以我

笑得最厉害,我在炕上打着滚笑。

*泣(2):6果说片“我”的更是**支彩.耳祖圣和父业.则£一2若述.国为・

祖父把帽子摘下来一看,原来那玫瑰的香并不是因为今年春天雨水大的缘故,而是那花就顶在他的头上。

他把帽子放下,笑了十多分钟还停不住,过一会儿一想起来,又笑了。

批注(3):

祖父刚有点忘记了,我就在旁边提着说:

“爷爷……今年春天雨水大呀……”

一提起,祖父的笑就来了。于是我也在炕上打起滚来。

就这样一天一天的,祖父,后园,我,这三样是一样也不可缺少的了。

(节选自《呼兰河传》)

菜花

孙犁

①每年春天,去年冬季贮存下来的大白菜,都近于干枯了,做饭时,常常只用上面的一些嫩叶,根部一大块就放

置在那里。一过清明节,有些菜头就会鼓胀起来,俗话叫做菜怀胎。慢慢把菜帮剥掉,里面就露出一株连在菜根上的

嫩黄菜花,顶上已经布满像一堆小米粒的花蕊。把根部铲平,放在水盆里,安置在书案上,是我书房中的一种开春景

观。

②菜花,亭亭玉立,明丽自然,淡雅清净。它没有香味,因此也就没有什么异味。色彩单调,因此也就没有斑驳。

平常得很,就是这种黄色。但普天之下,除去菜花,再也见不到这种黄色了。

③今年春天,因为忙于搬家,整理书籍,没有闲情栽种一株白菜花。去年冬季,小外孙给我抱来了一个大旱萝卜,

家乡叫做灯笼红。鲜红可爱,本来想把它雕刻成花篮,撒上小麦种,贮水倒挂,像童年时常做的那样。也因为杂事缠

身,胡乱把它埋在一个花盆里了。一开春,它竟一枝独秀,拔出很高的茎子,开了很多的花,还招来不少蜜蜂儿。

④这也是一种菜花。它的花,白中略带一点紫色,给人一种清冷的感觉。它的根茎俱在,营养不缺,适于放在院

中。正当花开得繁盛之时,被邻家的小孩,揪得七零八落。花的神韵,人的欣赏之情,差不多完全丧失了。

⑤今年春天风大,清明前后,接连几天,刮得天昏地暗,厨房里的光线,尤其不好。有一天,天晴朗了,我发现

桌案下面,堆放着蔬菜的地方,有一株白菜花。它不是从菜心那里长出,而是从横放的菜根部长出,像一根老木头长

出的直立的新枝。有些花蕾已经开放,耀眼地光明。我高兴极了,把菜帮菜根修了修,放在水盂里。

⑥我的案头,又有一株菜花了。这是天赐之物。

⑦家乡有句歌谣:十里菜花香。在童年,我见到的菜花,不是一株两株,也不是一亩二亩,是一望无边的。春阳

照拂,春风吹动,蜂群轰鸣,一片金黄。那不是白菜花,是油菜花。花色同白菜花是一样的。

⑧一九四六年春天,我从延安回到家乡。经过八年抗日战争,父亲已经很见衰老。见我回来了,他当然很高兴,

但也很少和我交谈。有一天,他从地里回来,忽然给我说了一句待对的联语:丁香花,百头,千头,万头。他说完了,

也没有叫我去对,只是笑了笑。父亲做了一辈子生意,晚年退休在家,战事期间,照顾一家大小,艰险备尝。对于自

己一生挣来的家产,爱护备至,一点也不愿意耗损。那天,是看见地里的油菜长得好,心里高兴,才对我讲起对联的。

我没有想到这些,对这幅对联,如何对法,也没有兴趣,就只是听着,没有说什么。当时是应该趁老人高兴,和他多

谈几句的。没等油菜结籽,父亲就因为劳动后受寒,得病逝世了。临终,告诉我,把一处闲宅院卖给叔父家,好办理

丧事。

⑨现在,我已衰暮,久居城市,故园如梦。面对一株菜花,忽然想起很多往事。往事又像菜花的色味,淡远虚无,

不可捉摸,只能引起惘怅。

⑩人的一生,无疑是个大题目。有不少人,竭尽全力,想把它撰写成一篇宏伟的文章。我只能把它写成一篇小文

章,一篇像案头菜花一样的散文。菜花也是生命,凡是生命,都可以成为文章的题目。

(选自《孙犁散文》)

1.在朗读《戴花的祖父》时,小文和小涵分别发表了自己的观点。请根据你的理解完成对话。

小文:我认为朗读划线句“别的一切都玩厌了的时候”,“厌”字要重读。

小涵:是的,这样可以把“我”贪玩的样子生动地体现出来。不过,我觉得“别的”这个词也要重读。因为:()

2.批注是以简洁的语言对文章进行评论和注释。请把《戴花的祖父》一文中批注(2)和批注(3)补充完整。

3.在大卫主编的《给孩子读的美文》中,收录的《菜花》一文是删掉了第③段的。你赞同编者的做法吗?请说出你的

理由。

4.阅读《菜花》第⑥段,说说菜花后来为什么在我眼里又成了“天赐之物”。

5.《菜花》第⑩段划线句中,“宏伟的文章”指的是怎样的人生?你认为《呼兰河传》中祖父写出的是“宏伟的文章”

还是“小文章”?请结合《呼兰河传》相关情节简要分析。

11.阅读下面的文章后,完成下列小题

丝绸之路能更名吗?

①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首次提出“丝绸之路”这个概念,因为他通过考查,认为当时路上运输的主要货物

是丝绸。尽管西域考古挖掘出一些丝织品,但这只说明“丝绸之路”确实运送过丝绸,而不能说明运送的主要物品是

丝绸。今天“丝绸之路”大名鼎鼎,也是西北旅游的黄金招牌,但仔细想来,这个名称只是一个西方人站在西方的立

场和角度提出来的。一条路的货物流向应是双向的,从东向西运送的是丝绸,那么从西向东运什么?

②社科院考古所的巫新华先生和同事们所进行的“玉石之路”考查,不仅回答了这个问题,而且使这个问题更进

一步地深化。如果说“丝绸之路”从东向西运送的是丝绸,那么大量的事实证明,从西向东运送的重要货物是玉石。

历来的考古发掘中,都会发现大量的玉器。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中出土了750多件玉器,其中一部分玉经鉴定是来自

新疆的和田玉。这说明至少在商代“玉石之路”就运行了。殷商以后,新疆的和田玉开始源源不断地进入中原,形成

一个又一个用玉、赏玉的高潮。

③更为奇特的是,魏晋南北朝时服药成风,玉的功用竟然在饰品、礼器、艺术品之外,又添一项:口服。当时服

用的药主要是用玉屑制成的“玉石散”。著名思想家,药学家葛洪说:“玉亦仙药,但难得……当得璞玉,乃可用也,

得于'于阅'(古时于阑下辖和田县)白玉尤善。”可见,一般的玉勉强可用,如果能服用“和田玉”,那就相当今

天服用“脑黄金”了。唐宋元明清,新疆和田玉一直是中原最受欢迎的紧俏商品,甚至一直到今天,如果你到北京的

民间文物市场潘家园去看看,就会发现新建和田玉仍然紧俏如初。至此,可以认为“丝绸之路”似乎叫做“丝玉之路”

更为贴切。

④无独有偶,与西北“丝绸之路”相对应的是蜿蜒在我国西南横断山区和青藏高原的“茶马古道”。“茶马古道”

这名称是一个年轻的中国学者李旭和他的5个朋友首先提出来的。李旭解释说:茶是古道上运输的主要物品,马是运

输的主要工具,因此谓之为“茶马古道”。有意思的是,还有一篇讲茶马古道的文章,作者是一位藏族学者格勒,但

他对“茶马古道”的解释是“茶马互市”。“茶马互市”是指从宋朝开始,朝廷在四川等省设茶马司,专门负责用茶

叶与少数民族交换马匹,因此“茶马古道”是茶与马互换的通道。这种解释与李旭等的解释有些差别,这种差别也许

双方都没有意识到。然而正是这种无意识的差别,蕴含有深层的文化内涵。“茶马古道”四个字在李旭等汉族学者脑

海里唤起的画面是,大山褶皱中艰难跋涉的马帮和马背上的茶叶,而在藏族学者格勒眼前推出的却是高原草地上纵横

驰骋的骏马和以马易茶的场景。

1.简要分析本文标题的特点和作用。_

2.第③段划线句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3.联系全文内容,谈谈你对第②段“社科院考古所的巫新华先生和同事们所进行的‘玉石之路’考查,不仅回答了这

个问题,而且使这个问题更进一步地深化。”一句的理解。

三、应用

12.春节期间,央视综合频道继续推出大型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节目播出后收获如潮好评。现在班上开展“教材

经典咏流传”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

①(合适下联我来选)本次活动拟用一副对联来渲染气氛,现已确定好上联,请你从下面选项中,选出最合适的下联。

上联:笛音飘声声传情下联:选项

A.丝竹韵悠悠绵长B.鼓点响阵阵送暖

C.琴音起首首入梦D.琵琶响嘈嘈切切

②(经典教材我推荐)老师让同学们推荐适合传唱的教材经典(诗、词、文皆可)向节目组推送。请从课本上的经典

作品中选出自己喜欢的一首在微信朋友圈分享,并仿照示例写出推荐理由(用上一种修辞,30字左右)。

示例:《峨嵋山月歌》如半轮明月,和江水一起流动,伴朋友远行。

③(经典故事我牢记)五千年的文明史,中华民族走过了艰难曲折的道路,古代神话故事如女婿补天、羿射九日、精

卫填海、等等,都反映了先民们战胜自然的决心和气概。(从教材中选故事)

④(经典歌曲大家唱)李娟是班上出了名的“麦霸”,在“班级经典咏流传”活动中她连续唱了五首歌,还意犹末尽。

作为主持人,你想让更多的同学参与演唱,你该怎么对李娟说呢?

四、综合性学习与写作

13.阅读材料,按要求写作。

出发是一种行动,背起行囊走遍四方;出发是一种期盼,踌躇满志把路踩在脚下;出发是一种心态,历经风雨依

然向着阳光……有时,出发是为了探寻;有时,出发是为了到达;有时,出发只为出发……无论如何,出发总是成长。

请你以“出发”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字数不少于600字;③不涉及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参考答案

一、积累

1、A

【解题分析】

A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B袅娜(nu6),断壁残垣(yu£n)。C吹毛求疵(⑴。D睥睨(ni)。

2、C

【解题分析】

A.排解:在句中指排遣。使用正确;

B.夙愿:指一向怀着的愿望。使用正确;

C.马革裹尸:多指军人战死沙场。语境中形容歌唱家为中国歌唱事业的发展,对象不对,可用“鞠躬尽瘁”;

D.阳奉阴违:表面上遵从,暗地里不执行。使用正确;

故选C。

3、B

【解题分析】

B项“化实为虚”说法错误,这里是由实景转入虚景,属“由实入虚”的手法。

4、B

【解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病句的辨析。A.搭配不当,去掉”和浓浓的师生情谊”;B.正确;C.语意重复,“超过”与“以上”

去掉一个;D.缺少主语,去掉“由于”或“使”。故选B。

5、(1)DF(2)①何妨吟啸且徐行②留取丹心照汗青③便引诗情到碧霄④瀚海阑干百丈冰⑤老

夫聊发少年狂⑥舂谷持作饭(3)①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②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

浮沉雨打萍。

【解题分析】

此题考查的是名句的默写。

(1)中A项应为“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B项是“把酒问姮娥”。C项应为“铜雀”。D项正确。E

项应为“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F项正确。故正确的应为DF。

(2)此题需要注意“妨”、“汗青”、“瀚海”、“舂”的书写。

(3)此题属于理解型默写,注意抓关键词“建功立业,报效君王”,“个人前途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

6、(1)A(2)与其他梁山好汉不同,武松是个下层侠义之士,崇尚的是义,有仇必复,有恩必报。从为兄报仇开始,

武松斗杀西门庆,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除恶娱蚣岭,一步步走向反抗的道路,是下层英雄好汉中

最富有血性和传奇色彩的人物。

【解题分析】

(1)根据阅读积累回答即可。第二十三回:横海郡柴进留宾,武松打虎景阳冈;第二十八回:武松威镇安平寨,施恩

义夺快活林;第二十九回:施恩重霸孟州道,武松醉打蒋门神;第三十回:施恩三入死囚牢,武松大闹飞云浦;第三

十一回:张都监血溅鸳鸯楼,武行者夜走娱蚣岭;第三十二回:武行者醉打孔亮,锦毛虎义释宋江。故选A。

(2)本题考查的是结合情节分析人物性格的能力。一定要熟悉文学名著的主要故事情节和代表人物,了解人物心理和

性格,能够概括作者的写作目的和名著的主要内容。武松是个下层侠义之士,崇尚的是义,有仇必复,有恩必报。为

兄报仇,武松斗杀西门庆之后被流放孟州。在孟州,为报恩,武松醉打蒋门神,帮助施恩夺回了“快活林”酒店。却

因为蒋门神勾结官府以及张团练的暗算,被迫大开杀戒,血溅鸳鸯楼,被迫逃亡,由此看清官府的真面目,后归依梁

山。他是下层英雄好汉中最富有血性和传奇色彩的人物。

二、阅读

7、1.其叔闻之/亦大笑/赏以资斧/遣之回费

2.C

3.(谢生)回(到费县)后向费县县令叙述了(这件事),县令也认为(李升)不同寻常。

4.①从《骡后谈书》的“俭腹子挟芝麻《通鉴》,翩然置身台省,亦趁着十年好运耳”可看出作者借李升的故事表达

了对有些人没有真本事、靠运气得到高位的现象的批判。

②从“僧乃笑曰"看,这里的“笑”是嘲笑的意思,结合文中士人的言谈,可以看出张岱借士人的故事表达了对那些

不懂装懂的人的嘲讽。

【解题分析】

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文言文断句的前提是对文意的领会。首先通读全文,了解文意,依据语境断句。可借助

标志性词语断开比较明显的地方,分清谓语动词的界限,注意对称句式,常见虚词的位置及词性,也可借助文段的一

些特征巧妙断句,比如借助句式,借助对话词"曰”、“云”等。本句是一个主谓句,要注意连续谓语动词“大

笑”“赏”“遣”,另外虚词“亦”应用于句首,所以应在“亦”“赏”和“遣”前断开。

2.本题考查辨析文言虚词的能力。文言虚词是文言文学习的基本内容,要特别注意重点虚词的用法。作答本题时,首

先要把握“乃”“于”“之”“而”四个虚词的基本用法,然后结合语境来分析。

A.乃:竟然/于是,就

B.于:在/与,跟

C.之:的/的

D.而:表示并列关系/表示修饰关系

3.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

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

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此句中重点的词

有:

归,回去;述,叙述;令,县令;亦,也;奇,以……为奇,认为……不同寻常。

4.本题考查对文章主旨的把握。作者一般在文章最后点明主旨。第一篇,最后一段“俭腹子挟芝麻《通鉴》,翩然置

身台省,亦趁着十年好运耳”,结合文中人物对此事的感叹“文人命运所到,享重名而邀厚福,皆此类也”可知,作

者表现的是对那些没有真本事、靠运气得到高位的人和现象的批判;第二篇,最后的“僧乃笑曰”与上文“僧畏慑,

拳足而寝”形成鲜明对比,“僧”的嘲笑其实也是表明了作者的态度,即借士人的故事来嘲讽那些不懂装懂的人。

参考译文:

谢应鸾,在他叔叔文涛先生任职的临淄县署做幕僚。后来又被费县县令借用担任管理文书的工作。一天,谢生要坐轿

访客,写了一张纸条交给下役李升,让他备舆伺候。等谢生出门一看,发现竟然是一辆骡车。谢生大怒,斥责李升。

李升说:“刚才奉您的指示,只是说备‘舆',没有说备‘轿'。"谢生说:“你真是个蠢夫,‘舆'就是'轿'。

因为‘轿'字没有典故出处,所以通称为'舆'。"李升笑着说:“昔日淮南王《谏击闽越书》中就有‘舆轿逾岭'

一句,怎么能说没有典故出处呢?”谢生愕然,说:“没想到你们这类人中竟然有这样学问渊博的人。”于是谢生(命

人)把骡子解下来,自己骑在骡子上,让李升在后面步行跟从,说:“你既然腹有诗书,也知道费县这里关于武城的

事吗?”李升说:“这里是我的家乡,怎么能不知道?”谢生问到:”《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中记载,澹台灭明是武

城人,而记载曾子居住的武城时,却叫‘南武城'以区别,这是说鲁国当时有两个武城啊!是不是这样呢?”李升回

答:“一般都认为澹台灭明所住的是费县的武城,而曾子所住的‘南武城'在现在的嘉祥县。这种说法是错的。”谢

生问:“你根据什么这样说呢?”李升回答:“《春秋》记载,昭公二十三年:'武城人……消灭那师,并将短弱地

占为己有。'哀公八年:'吴国军队……攻打下了武城。'《孟子》中记载:曾子住在武城的时候,有越人入侵。因

此,和那国接壤,并且正处在通往吴越的道路上的,就是现在费县的武城啊。《齐乘》也说'子游担任武城邑令,武城

在费西、滕东两县之间。'从来就没有两个武城的说法。”谢生说:“如果真是这样,那么《史记》记载的为何独有

个‘南武城'这个名字呢?”李升回答:“以我浅见揣度,是因为定襄有武城,清河有武城,(这两个武城都在曾子所

住的武城的北边)。所以《史记》里说‘南武城‘,是为了与这两个武城区分而说的。如《平原君传》中'封于东武城',

也是这种情况。”谢生听后大为叹赏。回(到费县)后向费县县令叙述了(这件事),(县令)也认为(李升)不同寻

常,免除了李升的差役,提拔为礼仪文书。不到一年,李升的家产就增至千金,成为邻里间的富户。

后来文涛先生编修《临淄县志》,招谢生前去。谢生认为李升可以充当顾问,于是带他一同前往。然而李升谈及的临淄

旧事,都是(临淄下辖的)淄川县的事情。谢生奇怪,问李升缘故。李升说:“小人书箱中私藏之书,只有关于淄川

的内容,并没有关于临淄的内容。”谢生十分疑惑,急忙要李升私藏的书来看。原来是两本《说铃》,破碎不全,只有

十多页《山东考古录》(注:《山东考古录》是《说铃》中一卷的卷名),另外还有四五页《闽小记》。当时李升与谢生

所谈到的舆轿之论和关于两座武城的考证,都恰巧是在这几页书中谈到的!谢生于是感叹道:“那些凭借运气享受了

重名厚禄的文人,都是属于这一类的。”文涛先生听了,也大笑,赏给李升一些盘缠,让他回到费县去。

《谐铎》论曰:“那些腹中空空无学问的人凭借着残缺支离的《通鉴》,轻而易举地置身朝廷高位,也不过就是借着十

年好运气罢了。”

过去,有一个僧人,和一个读书人一同住宿在夜航船上。读书人的高谈阔论,(使)僧人既敬畏又害怕,缩着脚睡了。

僧人听他的话中有疏漏的地方,于是就说:“请问你,澹台灭明是一个人,还是两个人?”读书人说:“是两个人。”

僧人又问:“这样的话,尧舜是一个人还是两个人?”读书人答:“当然是一个人了。”僧人笑了笑说道:“这样说

起来的话,还是让小僧伸伸脚吧。”

8、1.其叔闻之/亦大笑/赏以资斧/遣之回费

2.C

3.(谢生)回(到费县)后向费县县令叙述了(这件事),县令也认为(李升)不同寻常。

4.①从《骡后谈书》的“俭腹子挟芝麻《通鉴》,翩然置身台省,亦趁着十年好运耳”可看出作者借李升的故事表达

了对有些人没有真本事、靠运气得到高位的现象的批判。

②从“僧乃笑曰"看,这里的“笑”是嘲笑的意思,结合文中士人的言谈,可以看出张岱借土人的故事表达了对那些

不懂装懂的人的嘲讽。

【解题分析】

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文言文断句的前提是对文意的领会。首先通读全文,了解文意,依据语境断句。可借助

标志性词语断开比较明显的地方,分清谓语动词的界限,注意对称句式,常见虚词的位置及词性,也可借助文段的一

些特征巧妙断句,比如借助句式,借助对话词"曰”、“云”等。本句是一个主谓句,要注意连续谓语动词“大

笑,,“赏”“遣”,另外虚词,,亦”应用于句首,所以应在“亦”“赏”和“遣”前断开。

2.本题考查辨析文言虚词的能力。文言虚词是文言文学习的基本内容,要特别注意重点虚词的用法。作答本题时,首

先要把握“乃”“于”“之”“而”四个虚词的基本用法,然后结合语境来分析。

A.乃:竟然/于是,就

B.于:在/与,跟

C.之:的/的

D.而:表示并列关系/表示修饰关系

3.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

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

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此句中重点的词

有:

归,回去;述,叙述;令,县令;亦,也;奇,以……为奇,认为……不同寻常。

4.本题考查对文章主旨的把握。作者一般在文章最后点明主旨。第一篇,最后一段“俭腹子挟芝麻《通鉴》,翩然置

身台省,亦趁着十年好运耳”,结合文中人物对此事的感叹“文人命运所到,享重名而邀厚福,皆此类也”可知,作

者表现的是对那些没有真本事、靠运气得到高位的人和现象的批判;第二篇,最后的“僧乃笑日”与上文“僧畏慑,

拳足而寝”形成鲜明对比,“僧”的嘲笑其实也是表明了作者的态度,即借士人的故事来嘲讽那些不懂装懂的人。

参考译文:

谢应鸾,在他叔叔文涛先生任职的临淄县署做幕僚。后来又被费县县令借用担任管理文书的工作。一天,谢生要坐轿

访客,写了一张纸条交给下役李升,让他备舆伺候。等谢生出门一看,发现竟然是一辆骡车。谢生大怒,斥责李升。

李升说:“刚才奉您的指示,只是说备‘舆',没有说备‘轿‘。"谢生说:"你真是个蠢夫,'舆'就是'轿'。

因为‘轿'字没有典故出处,所以通称为‘舆'。"李升笑着说:“昔日淮南王《谏击闽越书》中就有‘舆轿逾岭'

一句,怎么能说没有典故出处呢?”谢生愕然,说:“没想到你们这类人中竟然有这样学问渊博的人。”于是谢生(命

人)把骡子解下来,自己骑在骡子上,让李升在后面步行跟从,说:“你既然腹有诗书,也知道费县这里关于武城的

事吗?”李升说:“这里是我的家乡,怎么能不知道?”谢生问到:“《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中记载,澹台灭明是武

城人,而记载曾子居住的武城时,却叫‘南武城'以区别,这是说鲁国当时有两个武城啊!是不是这样呢?”李升回

答:“一般都认为澹台灭明所住的是费县的武城,而曾子所住的‘南武城'在现在的嘉祥县。这种说法是错的。”谢

生问:“你根据什么这样说呢?”李升回答:“《春秋》记载,昭公二十三年:'武城人……消灭郑师,并将短弱地

占为己有。'哀公八年:'吴国军队……攻打下了武城。'《孟子》中记载:曾子住在武城的时候,有越人入侵。因

此,和郑国接壤,并且正处在通往吴越的道路上的,就是现在费县的武城啊。《齐乘》也说'子游担任武城邑令,武城

在费西、滕东两县之间。'从来就没有两个武城的说法。”谢生说:“如果真是这样,那么《史记》记载的为何独有

个‘南武城'这个名字呢?”李升回答:“以我浅见揣度,是因为定襄有武城,清河有武城,(这两个武城都在曾子所

住的武城的北边)。所以《史记》里说‘南武城',是为了与这两个武城区分而说的。如《平原君传》中'封于东武城',

也是这种情况。”谢生听后大为叹赏。回(到费县)后向费县县令叙述了(这件事),(县令)也认为(李升)不同寻

常,免除了李升的差役,提拔为礼仪文书。不到一年,李升的家产就增至千金,成为邻里间的富户。

后来文涛先生编修《临淄县志》,招谢生前去。谢生认为李升可以充当顾问,于是带他一同前往。然而李升谈及的临淄

旧事,都是(临淄下辖的)淄川县的事情。谢生奇怪,问李升缘故。李升说:“小人书箱中私藏之书,只有关于淄川

的内容,并没有关于临淄的内容。”谢生十分疑惑,急忙要李升私藏的书来看。原来是两本《说铃》,破碎不全,只有

十多页《山东考古录》(注:《山东考古录》是《说铃》中一卷的卷名),另外还有四五页《闽小记》。当时李升与谢生

所谈到的舆轿之论和关于两座武城的考证,都恰巧是在这几页书中谈到的!谢生于是感叹道:“那些凭借运气享受了

重名厚禄的文人,都是属于这一类的。”文涛先生听了,也大笑,赏给李升一些盘缠,让他回到费县去。

《谐铎》论曰:“那些腹中空空无学问的人凭借着残缺支离的《通鉴》,轻而易举地置身朝廷高位,也不过就是借着十

年好运气罢了。”

过去,有一个僧人,和一个读书人一同住宿在夜航船上。读书人的高谈阔论,(使)僧人既敬畏又害怕,缩着脚睡了。

僧人听他的话中有疏漏的地方,于是就说:“请问你,澹台灭明是一个人,还是两个人?”读书人说:“是两个人。”

僧人又问:“这样的话,尧舜是一个人还是两个人?”读书人答:“当然是一个人了。”僧人笑了笑说道:“这样说

起来的话,还是让小僧伸伸脚吧。”

9>1.①类②详细

2.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可以互相听见鸡鸣狗叫的声音。

3.这两段文字向人们展现了一幅幽美宁静的田园风光图画,那里的人民风淳朴、热情好客、和谐幸福,是一个与世隔绝

的地方。

【解题分析】

1.考查文言实词。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

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此题的两个字都是古今异义词,如“属”:类。所以千万不要

以今释古。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

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

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阡陌”:田间小路。“交通”:交错相通。“相闻":互相听见声音。

3.题干要求描述这两段文字所展现的图景。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

息来梳理内容,找出相关语句,概括即可。根据“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

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可知文章展现了风景优美、和谐安宁、自得其乐、民风淳朴、

自给自足的图景。围绕“没有剥削压迫,没有战乱,人民生活富足安定”回答即可。

【题目点拨】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这就

要求我们,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翻译时,

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如果直译后语意不畅,还

应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使句意尽量达到完美。

译文:

桃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源头,渔人发现了一座小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隐隐约约的好像有点光亮。(渔人)便

舍弃了船,从洞口进去。最初,山洞很狭窄,只容一个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了。(呈现在渔人眼

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有桑树、竹林这类的植物。田间

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吠的声音此起彼伏。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的人们,男女的穿着打扮和外面的人都一样。

老人和小孩,都怡然并自得其乐。

(村里的人)看见了渔人,感到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儿来的。(渔人)把自己知道的事都详细的一一作了回答。村中

人就邀请渔人到自己家里去,摆了酒、杀了鸡做饭来款待他。村子里的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他们

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世人隔绝的地方,不再从这里出去,所以

跟桃花源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这里的人)问如今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两朝了。

渔人把自己所知道的事一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听完,他们都感叹惋惜。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邀请到自己家中,拿

出酒菜来款待他。渔人逗留了几天后,向村里人告辞。村里的人告诉他:“(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桃花源外的人说

啊。”

10、1.这里强调原先玩过的其他一切都引不起她的兴趣,引出下文摘花的兴趣。

2.(1)批注(2):在这一章中我和祖父是叙事的重点,祖母和父母亲并不是主要人物。(2)批注(3):通过细节描写

(动作、神态描写)写出了祖父知道我恶作剧后的开心,写出了祖父的和蔼、淳朴、好脾气以及对“我”的疼爱。

3.不赞同:因“父亲”平凡的生活和菜花的象征意义相似,所以不能删。赞同:因为全文围绕“菜花”写,本段内容

与菜花关系并不密切,删去更简洁,并不影响行文衔接。

4.“天赐之物”本指上天赐予的礼物,文中菜花被我胡乱埋在花盆里又被揪得七零八落,令人惋惜。但今年春天又意

外发现一株白菜花,平凡而又美丽,让我喜出望外,在我看来就是天赐之物。

5.“宏伟的文章”指的是干大事业、波澜壮阔的人生。《呼兰河传》的祖父是写“小文章”的人。第一层:祖父没有

做出什么大的事业,只是过自己的小日子。第二层:祖父没有做出什么大的事业,他在家里也做不了主,他是家里面

唯一一个关心萧红的人。他总是在后园无所事事。第三层:祖父身处呼兰河,无法获得外界信息,无法“知晓”家国

天下。即使在家也不掌管经济权,只是自得其乐地过着小日子,他能做的只是成为萧红的保护伞。(当所有的人说12

岁的小团圆媳妇是妖精的时候,他却说她是个好孩子。)他永远都默默的,没有惊天动地的大事业。

【解题分析】

1.情景补写。注意上文“不过,我觉得'别的'这个词也要重读”一句,所补写的语句要解释“要重读”的原因。这

需要读懂文章中的相关情节,特别是下文。“别的”一词强调以前玩过的其他一切都引不起她的兴趣,由此引出下文

摘花的兴趣。根据以上分析补写即可。

2.考查批注的能力。要求把《戴花的祖父》一文中批注(2)和批注(3)补充完整。注意(2)所批注的内容应该是

“写'我’的笑是浓墨重彩,写祖母和父母,则是一笔带过”的原因。这需要结合这一章的叙事重点和主要人物来解

释。读懂文章内容把握中心是作答的关键。而(3)的批注是对“他把帽子放下,笑了十多分钟还停不住,过一会儿一

想起来,又笑了”这句话的欣赏。如可从描写方法的角度分析作答。答作用要答出描写方法对展现人物性格和表达人

物情感的意义。

3.此题是一道开放题,针对是否可以删掉第③段的这种做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自的观点定然不会相同,有赞同

的,也有否定的,但是无论哪种见解,都要围绕文章的内容说出相应的理由。如答赞同,可从全文围绕“菜花”写,

而本段内容与菜花关系并不密切的角度作答。如答不赞同,可从文中“父亲”平凡的生活和菜花的象征意义相似的角

度作答。

4.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在我眼里又成了“天赐之物”的原因可分析第4段“正当花开得繁盛之时,被邻家的小孩,

揪得七零八落。花的神韵,人的欣赏之情,差不多完全丧失了”,第5段“有一天,天晴朗了,我发现桌案下面,堆

放着蔬菜的地方,有一株白菜花。它不是从菜心那里长出,而是从横放的菜根部长出,像一根老木头长出的直立的新

枝。有些花蕾已经开放,耀眼地光明。我高兴极了”等句,即可整理出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