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邢台市一中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题_第1页
河北省邢台市一中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题_第2页
河北省邢台市一中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题_第3页
河北省邢台市一中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题_第4页
河北省邢台市一中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邢台一中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

高一年级语文试题

考试范围:第一单元+第三单元+《乡土中国》

命题人:白永辉一审:王乐二审:李爱芬

说明:1.本试卷共8页,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2.请将所有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27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4小题,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4题。

材料一:

乡村文化建设既是乡村建设的难点,也是乡村建设的灵魂,同时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目标的重要途径。以往

一些乡村文化建设项目之所以难以取得理想效果,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人们对乡村文化知之甚少。提高乡村文

化建设的有效性,需要清晰认识三个问题,即乡村有哪些文化,乡村文化保存在哪里,如何建设乡村文化。

乡村是文化的宝库。乡村文化总体而言可分为四大类。一是农耕文化。包括农学思想、栽培方式、耕作制

度、农业技术等,农耕文化还包括了农业哲学思想和农业美学文化。二是乡村手艺。像木艺、石艺、篮艺、刺

绣、酿造等技艺,凝结了先人的生存智慧,反映着村民们的精神信仰与心理诉求。三是乡村景观文化。乡村景

观以农业活动为基础,以大地景观为背景,由聚落景观、田园景观、社会生活景观和自然环境景观等共同构成,

集中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四是乡村节日与习俗。包括衣食住行的方式,生老病死、婚丧嫁娶的习俗,民

间信仰与禁忌等广泛内容,也包括乡村艺术和娱乐活动等。

任何文化都需要特定载体,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在乡村。以下三个方面对乡村文化建设与传承具有重要意

义。一是乡村的空间形态。乡村空间形态是乡村文化得以存在的物质载体。乡村空间由村落、民居、院落及公

共空间等构成。村落空间具有对人的心理和行为的感化、感染或教育功能。二是乡村生产方式。农业生产是传

承农业文化的重要载体,农具的使用、地方品种的延续与更新、传统栽培措施、特殊的农业制度等都存在于特

定的农业生产过程之中。显然,没有农民种养结合的农业生产方式,种养之间循环利用文化就难以存在。三是

乡村生活。村民日常生活的人生礼仪、岁时节令、民间信仰以及街谈巷议、饮食习惯等都是传统文化载体。

农耕文明所孕育的生活方式、文化传统、农政思想等,与今天所提倡的和谐、共享、低碳等理念十分契合。

在理解乡村文化内涵的基础上,乡村文化建设要特别注意遵守以下两个原则。

一是坚持农民主体原则。农民是乡村的主人,他们既是乡村文化的建设者,也是乡村文化的受益者,只有

农民最理解乡村文化与自身生产、生活的关系。因此,要尊重农民的创造,如倡导德孝文化、弘扬优秀家风、

通过村规民约移风易俗等,均是来自基层行之有效的乡村文化建设经验,值得推广和借鉴。

二是坚持保护好村落原则。丰富的农业文化以及尊老爱幼、诚实守信、邻里互助、勤俭持家等传统美德,

存在于乡村空间结构和社会结构之中,农家院落及其特定的排列方式构成的村落形态、村落公共空间,乡村的

劳动与消费方式、节日与交往习俗,以及乡村的家庭、家族、邻里、亲缘关系等,都是乡村文化得以存在和延

续的载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这正是要加强村庄风貌引导,保护传统村落,严格规范村庄撤并,不得违背

农民意愿、强迫农民上楼的重要原因。

(摘编自朱启臻《乡土文化建设是乡村振兴的灵魂》)

材料二:

我们说乡下人士气,虽则似乎带着几分藐视的意味,但这个“土”字却用得很好。土字的基本意义是指泥

土。乡下人离不了泥土,因为在乡下住,种地是最普通的谋生办法。我们不妨缩小一些范围来看,三条大河的

流域已经全是农业区。而且,据说凡是从这个农业老家里迁移到四围边她上去的子弟,也都是很忠实地守着这

直接向土里去讨生活的传统。

我记得我的老师史禄国先生也告诉过我,远在西伯利亚,中国人住下了,不管天气如何,还是要下些种子,

试试看能不能种地。——这样说来,我们的民族确是和泥土分不开的了。从土里长出过光荣的历史,自然也会

受到土的束缚,现在很有些飞不上天的样子。

农业和游牧或工业不同,它是直接取资于土地的。游牧的人可以逐水草而居,飘忽无定;做工业的人可以

择地而居,迁移无碍;而种地的人却搬不动地,长在土里的庄稼行动不得,侍候庄稼的老农也因之像是半身插

入了土里,土气是因为不流动而发生的。

(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理解乡村文化内涵的基础上,乡村文化建设要特别注意遵守坚持农民主体原则和坚持保护好村落原则。

B.乡村手艺中的木艺、石艺、簸艺、刺绣、酿造等技艺,反映了村民们的精神信仰与心理诉求。

C.乡村的空间形态不仅是乡村文化的物质载体,对人的心理和行为也承载着教育功能。

D.中国人乡土性延展极广,连远到西伯利亚的中国人也离不开土地,要在冻土里种庄稼。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乡村振兴的途径是乡村文化建设,乡村文化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弄清乡村文化的类别、内涵以及建设中应遵

循的原则。

B.如今,乡村文化建设中提倡的和谐、共享、低碳的理念,与农耕文明孕育的生活方式、文化传统、农政思

想相符。

C.我们要尊重农民的创造.保护好村落.这是乡村文化建设的基础.在此基础上.才能更好地理解乡村文化

的内涵。

D.从某个角度看,我们的民族和土地分不开,“土”是生存资本,也是一种束缚,传统的乡土生活已失去时

代价值。

3.下列行为不能完全视为建设乡村文化积极有效举措的一项是()(3分)

A.为节约土地资源,改善农民居住环境,某地大面积推进“新农村建设”,在老城、新城圈地划块,建成整

齐的单元楼。

B.某镇建设“乡村记忆馆”,就地取材,收集村民造房子剩下的红疲,并以当地黄泥墙工艺作为建筑外表皮,

门窗由木匠现场制作。

C.某乡村将原来脏乱差的农贸市场改造一新,每天清晨,这里成为村民一天生活的起点,村民们在这里自由

交易和交流。

D.刘村同宗同姓,婚嫁、寿诞、乔迁时,全村人随礼赴宴,为方便村民,村里建造了一座可同时容纳数百人

就餐的乡宴厅。

4.材料一是对乡村文化建设的思考,材料二所说的“土气”即“乡土本色”。请你以“乡村文化建设要接'土

气’”为主题,结合两则材料相关内容简要概括应该强调哪些措施。(4分)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本题共4小题,14分)

青春之歌(节选)

杨沫

①林道静像在做噩梦。上车后还没容她想,就有一大块黑布把她的两眼捆得严严的。世界突然变得漆黑而

可怕,她的心像掉在无底的深渊中停止了跳动。“匪徒们绑架青年”她听说过,国民党常用这种阴毒的手段捕

走青年。有许多人就这样一去不返。

②,,死吧——牺牲的时候到了!”下了车,她想着,被推进一个门里。潮湿、阴暗、拥挤、发着霉气的臭

味,使她立刻明白这是到了牢房。许多女犯人包围着她。“这屋里都是什么案?”林道静问。

③一个镶着金牙的胖女人,扳着指头道:“花案、赌案、烟案、抢案,外带上拐带呀,私逃呀,白面瘾客

呀!”

④林道静把拥塞着的女人一个个看了一下,觉得眼熟。忽然,父亲的姨太太,母亲凶狠的脸,淫荡的小调,

僻啪的麻将牌响许多忘了的情景和人物,此刻全在她脑际清晰地浮动起来了,她厌恶她吐了口唾沫,不愿

再想这些。第二天下午,她被担保释放。

⑤林道静雇车赶回公寓,关上门,正想查查丢了什么东西,一个西服革履的瘦长男出现了。“林小姐,受

惊了!我特来慰问。”胡梦安摘下精致的灰色呢帽.露着笑脸向道静点头鞠躬。道静盯住那精瘦的闪动着白眼

珠的黄脸,暗自想道:“他不是那个曾经买通母亲,要讨我的胡局长吗?”“林小姐不必害怕。时光真快,我

们不见已经两年多了。”胡梦安柔声说着,“你一走,林伯母急坏了:我也急……林小姐,你晓得吗?我是如

何地敬慕着你……”

⑥他眯缝着眼睛,露着惋惜的神色:“令堂大人已经去世了,令尊去了南方;至于小风小弟.我本想留下,

跟着我在北平读书,后来他愿意跟着父亲,所以也去了南方——他们大概都在南京。”道静突地打了一个冷战,

想:“他怎么会知道这些?”但她仍旧从牙齿缝里向外迸着字句:“你找我有什么事就照直说吧!那个家庭与

我毫不相干!”

⑦胡梦安不动声色,拿起了纸烟:“宪兵三团发现晚上你参加了共产党的活动,因此逮捕了你。林小姐,

你跑出家庭闯来闯去,闯到共产党的怀抱里。真想不到!真想不到!

”他连声慨叹着.“林小姐。你放心好了。不管你过去有过多少危害民国的严重问题,有我——

可以帮助你……”

⑧''我没有危害国家!我也不需要你的帮助!”道静的心里像有一颗埋藏的炸弹爆炸了,她喳着眼睛激怒

地喊道。

⑨胡梦安的笑容收敛了,拿起桌上的大皮包.掏出几张红绿纸片和几本刊物,像亮宝一样向她眼前一亮:

"这是什么?林小姐!”

⑩望着那些熟悉的纸片——

“中国共产党”几个字赫然映到她的眼里,她的《北方红旗》也落入强盗们的

手里……看见这些,她心里一阵发热。愤怒使她忘掉了怎样对付狡猾的敌人,她喊道:“传单是我的!我恨你

们!

”“林道静呵,我和你家里是老世交喽。你还是个孩子,很年轻,不懂得社会的复杂黑暗。世界能凭一点

点盲目的热情救得了吗?这腐烂透顶的社会能凭一些像你这样热情的孩子获救吗?我劝你醒一醒……蒋孝先

这小子手狠得很,昨晚上又枪毙了十五个共产党,都是蛮好的青年,花一样的年纪,其中还有三个女的。为什

么要拿自己宝贵的生命去做无谓的辆牲?”多么“诚恳”的语言,血淋淋得可怕。

⑪“卑贱的灵魂永远不能理解什么叫崇高的事业!”道静的眼睛看着窗户和门外,她冷静下来了。

⑫胡梦安见说不动,威胁着以三天为限,挟着皮包走了。

⑬道静怔怔地走回屋里,颓然坐在一把椅子上。她感到了从未有过的孤独和软弱。屋子虽然小,但却变得

这样空旷、这样冷清。看着凌乱的屋子,她忍不住伏在桌上哭了。“不要难过啦,那是个什么东西,这样欺负

人?”只见屋子里站着四五个人——有男有女,全是同院的房客,多半都是北大的学生。一霎间,道静觉得欣

慰而胆壮了。之前,她简单地只想到死,一死不是什么都完了么?现在,她不再愿意死了,她要斗争。

⑭第二天下午,来了一个瘦小而活泼的女学生。女学生热情地拉起道静的手,说:“道静,想不到在这儿

遇见你……”这正是纪念“三一八”时打阎庚的徐辉,是邻居姐妹特意请来帮助道静的。

⑮“请你说说你这次被捕的经过吧。”徐辉的眼睛忽然变得像锥子一样,锐利而明亮。接着,道静把被捕

经过和碰见胡梦安的情况,向徐辉说了一遍。徐辉侧着头,全神贯注地听着。时而摇头笑笑,时而拍拍道静的

肩膀,皱皱眉头。听完了,她道:“你的斗争勇气还不错,性格也直爽可爱。对刽子手,你干吗那么诚实?你

不该承认传单是你散的。”

⑯道静紧紧拉住徐辉的手,望着她好像两盏小灯一样精明的眼睛,红着脸说:“徐大姐,我真是傻极啦。”

(g徐辉沉思了一会,问道;“你打算怎么办?”

⑱“想逃脱。但是不知道怎么逃。”徐辉笑了。

⑩“明天傍晚在家等着,会有人把你带走。千万机密!”

⑳孤独的感觉消失了。林道静被随处都能遇到的、人类最珍贵的同情与正义的支援鼓舞着。她想:生活的

海洋,只要你浮动,你挣扎,你肯咬紧牙关,那么总不会把你沉没。她开始整理东西,幻想着即将到来的新生

活。

(有删改)

5.下列对小说节选部分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林道静在关押时回忆过去家庭生活的情节,与下文她和胡梦安抗争过程中表现出的与家庭决裂的情节相呼

应。

B.胡梦安一开始柔声细语,言谈间充满关心,实际上,他的劝说只是为了拉拢林道静,软化林道静的革命意

心士、O

C.林道静在牢房中不安,在公寓中愤怒,得到帮助后坚定,展现了一个普通女性向革命斗士转变的心路历程。

D.林道静对新生活充满“幻想”,暗示了真正美好的新生活即将到来,这是林道静参加革命初期幼稚的表现。

6.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小说按照时间线索,讲述了林道静被捕关押、和敌人交锋、与战友相遇等三个情节,它们层层推进,衔接

紧密。

B.小说描写人物既有群像描写,如庸俗市俗的囚犯、热情友爱的友人;也有个人特写,如林道静、胡梦安、

徐辉。

C.小说从多个角度对林道静进行了细致的刻画,运用了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手法,

突出了人物形象。

D.结尾部分“你浮动,你挣扎,你肯咬紧牙关……”运用排比手法,强调了林道静受到启发后,意志趋于坚

强,思想趋于成熟。

7.请简要分析林道静的性格特征。(4分)

8.小说以“青春之歌”为题,有何妙处?请简要分析。(6分)

二、古诗文阅读(32分)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陶渊明,字元亮。潺阳柴桑人也。曾祖侃,晋大司马。渊明少有高趣,博学,善用文,颖脱不群,任真自

得。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时人谓之实录。

家贫亲老,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江州刺史檀

道济往候之,偃卧瘠馁有日矣。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对日:

“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道济馈以粱肉,厚而去之。

后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俟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公田悉

令吏种秫,日:“吾常得醉于酒,足矣!”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岁终,会郡遣

督邮至,县吏请日:“应束带见之。”渊明叹日:“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季去职,赋

《归去来兮辞》。

义熙末,征著作郎,不就。江州刺史王弘欲识之,不能”也。渊明尝往庐山,弘命渊明故人庞通之赍酒具,

于半道栗里©要之。渊明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舁篮舆@,既至,欣然便共饮酌,俄顷,弘至,亦无途也。

其妻翟氏亦能安勤苦.与其同志。自以曾祖晋世宰辅,呼复屈身后代。自宋芍唐王业渐隆,不复肯仕。元

嘉四年,将复征命,会卒,时年六十三。”苫靖节先生。

(有删改)

【注】①栗里:晋代大诗人陶渊明的故乡。②舁:yu,抬。篮舆:轿子。

9.下列对原文画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

B.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

C.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余何/自苦如此

D.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

10.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三径,汉代隐士蒋诩在房前开辟的三条小径.只与羊仲、求仲来往,后以三径代称隐士居所。

B.高祖,为庙号。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起的名号,如太祖、高祖、太宗等。

C.解绶,古人通常将系有绶带的印信佩戴在身,解绶以示为官上任。

D.世号,即谥号,古代谥号分为官谥和私谥。“靖节先生”为陶渊明的私谥,是陶渊明死后,他的好友根据

其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拟定的称号。

1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博学,善展文(连缀、写)

B.道济馈以粱肉,摩而去之。(指挥)

C.联复屈身后代(以……为耻)

D.江州刺史王弘欲识之,不能致也(招致.使…来)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躬耕自资,遂抱羸疾。(4分)

(2)其妻翟氏亦能安勤苦,与其同志。(4分)

(二)诗歌鉴赏(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3-15题。

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注]

毛泽东

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千里来寻故地,旧貌变新颜。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云端。过

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

风雷动,旌旗奋,是人寰。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世

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注】1965年5月,毛泽东重上井冈山游览视察。在茨坪居住期间,了解了井冈山地区水利、公路建设

和人民生活等后,写下这首词。

13.下列对这首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首句即破空而来,气魄非凡,这种宏大气派也为展示词人的情怀做了铺垫。

B.上片结尾指出,过了黄洋界哨口,其他险要之处就不必看了,暗指过去的岁月不忍回忆。

C.上片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描写了词人重上井冈山的所见所闻所感。

D.“三十八年”两句点出了离别时间,比喻时间过得飞快,表达出抚今追昔的情感。

14.这首词押韵的字依次是()(2分)

A.山、颜、端、看、寰、间、还、攀B.志、山、地、颜、舞、水、端、看

C.山、颜、端、寰、鳖、还、事、攀D.山、颜、燕、端、看、寰、还、攀

15.这首词主要采用了哪些抒情手法?上下片分别抒发了作者哪些感情?请简要概括。(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8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处。

(1)《短歌行》中用“一”表达了曹操对贤才在乱世中无处安身的惋惜之情。

(2)在《短歌行》的\”两句中作者以周公自比.表达了作者胸怀大志,一

统天下的愿望。

(3)《归园田居(其一)》中“,内句是简笔的勾勒,以显示出主人家宅的

简朴。

(4)在《沁园春•长沙》中,作者旧地重游,引发对往昔生活的回忆的词句是“,

三、语言文字基础知识与运用(本题共12小题,31分)

17.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2分)

A.上网(quG)百期争流(g§)峥噪(zheng)浪图飞舟(4)

B.憎恨(zeng)排弃(bin)淮涌(b©ng)木讷(nd)

C.裸霞(lu)包扎(za)电讪(shan)鹿柴(zhai)

D.间歇(jian)罂下(ge)索性(su6)憎晋(wu)

18.下列词语中,全都有错别字的一组是()(2分)

A.沧茫万户侯寥廓书生义气

B.橘子州融汇贯通气慨胭心沥血

C.竟自由力挽狂澜罅隙酣畅淋漓

D.张皇通迅员发髻篷篷松松

19.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枉用相存(问候、探望)揖卓江山(评论)

B.何时可耀(拾取、摘取)中流市水(游泳)

C.山不医高(满足)殍库方遒(纵放、奔放)

D.阳吩至今(沉思吟味)越陌度,(东西方向的田间小路)

20.下列对《短歌行》中典故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出自《诗经•郑风•子衿》,原是一首女子思念男子的情诗,曹操用来表达自己

对贤才的渴求。

B.“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出自《诗经•小雅•鹿鸣》,在本诗中表现的是天子宴请

群臣的盛况。

C.“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借用《管子•形解》中的话,用比喻手法说明自己渴望多纳贤才。

D.“周公吐哺”是出自《史记•鲁周公世家》的一个典故。曹操在这里以周公自比,是说自己也有周公那样

的胸襟,一定会热切地接待贤才。

21.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采用对仗句式,连用两个比喻,表达诗人对官场的厌倦以及对田园的向往

的两句是()(2分)

A.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B.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C.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D.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22.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诗歌在形式上以行为单位,分行的主要依据是节奏,而不是内容。

B.“沁园春”是词牌名,它从形式上规定了词的字数、平仄等,与内容无关。

C.词是我国古代一种可以配乐歌唱、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又名长短句、诗余、曲子词等。

D.古人按字数把词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但无论多少字,都分为上下两阕。

23.下列选项中,名句引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同窗共读是我们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收获学识和精神的成长。

B.父母要求小孙独自安心读书,小孙反驳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C.小李同伴都很贪玩,而他勤奋读书,老师赞他“蓬生麻中,不扶而直”。

D.小孙与小李常常共同学习,相互探讨,可谓是“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5—27题。

“家”是什么?是社会最小的细胞。“国”是什么?是个体最大的()。“家国”是什么?这是只有

中国人才懂的强调修身、齐家、心怀天下的深厚情怀。家给我温暖.国给我力量——无数中华儿女带着“家国

同构”的使命意识,撑起家,建设国,在人生的漫漫奋斗中,不负韶华、不负时代。

近年来,党和国家()表彰了一大批时代楷模和功勋人物,例如陀螺及惯性导航技术专家、“七一勋

章”获得者陆元九,中国工程院院士、探月工程首任总指挥栾恩杰,中国比较文学学科奠基人、北京大学中文

系教授乐黛云等。

“今天的年轻人生活在相对()的环境里,他们中的不少人,对要不要奋斗、奋斗有价值吗、该如何

去奋斗等人生议题充满了困惑”,在笔者看来,没有谁比老人更适合谈人生。立足新起点,走好新征程,《吾

家吾国》这部纪录片积极搭建国之大家和年轻人交流的(),希望用他们鸟瞰时代的超然视线,用他们积

累一生的宝贵经脸,为晚辈答疑解惑、指点迷津,进而找到精神的信仰和未来的方向。

24.依次填入文中括号里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2分)

A.依靠庄重优秀通道B.倚仗隆重优秀平台

C.倚仗庄重优渥通道D.依靠隆重优渥平台

25.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希望为晚辈答疑解惑、指点迷津,用他们鸟瞰时代的超然视线,用他们积累一生的宝贵经验,进而找到精

神的信仰和未来的方向。

B.希望用他们鸟瞰时代的超然视角,用他们积累一生的宝贵经验,为晚辈答疑解惑、指点迷津,进而找到精

神的信仰和未来的方向。

C.希望用他们鸟瞰时代的超然视角,用他们积累一生的宝贵经验,为晚辈答疑解惑、指点迷津,进而助其找

到精神的信仰和未来的方向。

D.希望为晚辈答疑解惑、指点迷津,用他们鸟瞰时代的超然视线,用他们积累一生的宝贵经验,进而助其找

到精神的信仰和未来的方向。

26.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8—29题。

诗歌是情感的艺术,意象是理解诗歌的一把钥匙。“意”就是心中的情志,“象”就是客观的事物。

就形成意象。诗歌就会产生特有的艺术感染力。如在闻一多的《红烛》中,

诗人通过红烛这一核心意象的层层渲染和开掘,赋予了红烛丰富的内涵,寄寓了诗人深沉的感情。再如雪莱的

《致云雀》以云雀为中心组成密集的意象群,表达了诗人奔放的激情和坚定的理想。

创作诗歌时,最好不要,而要通过具体的意象,运用比俞、象征等方式来抒发心志或暗示

情感。总之,要婉转曲折地表达,才能耐咀嚼,有诗味。如下面这首小诗,借“蜡烛”来表达对奉献精神的礼

赞。

蜡烛

你注定一生与火焰为伴

时时为别人送来光明

却燃尽了你自己

27.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6分)

28.请另选一个事物,仿照文中《蜡烛》的写法和形式,写一首小诗。(3分)

四、写作(60分)

29.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青年,总喜欢充满幻想的去生活,活出诗意,活成自己期望的模样。《沁园春•长沙》中,“同学少年”

们具有昂扬向上、雄视天下的模样。《红烛》中,“蜡烛”象征着“莫问收获,但问耕耘”的奉献精神和青春

模样。《峨日朵雪峰之侧》展现了青春之时卑微却强劲的生命力。《哦,香雪》展现了当“青春”遭遇“远方

的世界”时,年轻人所迸发出的改变贫穷、落后,走出封闭的美好愿望。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青春,在青春路上,有的人因时尚而美丽,有的人因奉献而光彩,有的人因知识而动人,

有的人因自信而进步……共同构成了多姿多彩的“青春模样”。你记忆中印象最深的青春模样是怎样的?你希

望自己的青春是怎样的模样呢?

请以“这,才是青春的模样”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充实;要有生动的记叙和细节描写;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

少于800字

邢台一中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

高一语文试题答案详解

1.c【解析】c项,“乡村的空间形态……对人的心理和行为也承载着教育功能”错。材料一是说“村落空间

具有对人的心理和行为的感化、感染或教育功能”,可知是村落空间对人的心理和行为也承载着教育功能,而

不是“乡村的空间形态”。

2.B【解析】A项,“乡村振兴的途径是乡村文化建设”错,材料一说的是“乡村文化建设……是实现乡村振

兴目标的重要途径”;且后半句的“首要任务”原文并没有提及。C项,“尊重农民的创造,保护好村落,这

是乡村文化建设的基础”错。材料一说“在理解乡村文化内涵的基础上,乡村文化建设要特别注意遵守以下两

个原则。一是坚持农民主体原则。……因此,要尊重农民的创造……二是坚持保护好村落原则”,可见“尊重

农民的创造,保护好村落”是乡村文化建设的原则,理解乡村文化内涵是基础;选项逻辑不清,语序颠倒.D

项,“传统的乡土生活已失去时代价值”错。由材料二“我们的民族确是和泥土分不开的了。从土里长出过光

荣的历史,自然也会受到土的束缚,现在很有些飞不上天的样子”可知,我们的民族和土地分不开,“土”是

生存资本,也是一种束缚,但是材料中并没有说传统的乡土生活已失去时代价值。

3.A【解析】“在老城、新城圈地划块,建成整齐的单元楼”不能完全视为建设乡村文化的积极有效举措。由

材料一“乡村文化建设要特别注意遵守以下两个原则……二是坚持保护好村落原则”“这正是要加强村庄风貌

引导,保护传统村落,严格规范村庄撤并,不得违背农民意愿、强迫农民上楼的重要原因”可知,“在老城、

新城圈地划块,建成整齐的单元楼”违背了“保护好村落原则”。

4.【参考答案】①乡村文化建设应突出乡土特色,优化居住空间、景观等;②要尊重乡村内涵,传承并创新

生产、生活方式,融入农政思想;③要以农民为主体,提供农民之所需,尊重农民的创造;④要加强村庄风貌

引导,保护传统村落,严格规范村庄撤并。

5.D【解析】“这是林道静参加革命初期幼稚的表现”理解错误,依据原文当林道静听完徐辉的话之后,“孤

独的感觉消失了。林道静被随处都能遇到的、人类最珍贵的同情与正义的支援鼓舞着。她想:生活的海洋,只

要你浮动,你挣扎,你肯咬紧牙关,那么总不会把你沉没”可知,林道静对新生活充满幻想,这是林道静感受

到同志关怀,坚定革命信念的表现。

6.C【解析】“运用了外貌描写”分析错误。“‘这屋里都是什么案?‘林道静问”是语言描写,“暗自想道…”

是心理描写,“道静的眼睛看着窗户和门外”是动作描写,文章在描写林道静时没有使用外貌描写。

7.【参考答案】①敢于斗争:被捕后做好牺牲准备;在与敌人的抗争中不受蛊惑、意志坚定。②直爽可爱:

在愤怒中承认自己参与散发传单,承认仇恨;在友人面前勇于承认自己的不足,信任同志。

(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8.【参考答案】①内容上,展现了青年革命党人林道静从不成熟走向成熟的青春历程;②主题上,表达了作

者对以林道静为代表的这一青年群体的讴歌、赞美;③表达效果上,生动形象,富有文学性,给人朝气蓬勃之

感,使人感受到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9.A【解析】正确断句为:道济谓日:“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

此?”

10.C【解析】解绶,古人通常将系有绶带的印信佩戴在身,解绶以示为官上任错,解绶指辞去官职,解绶还

乡。

11.B【解析】“麾”通“挥”,甩出,扔掉的意思。

12.(1)(陶渊明)亲自耕作,种田自给,于是得了瘦弱的疾病(饿得又瘦又病)。

(得分点:躬,亲自;遂,于是、就;羸,瘦弱。句意1分)

(2)陶渊明的妻子翟氏也能安于辛勤劳苦,与陶渊明志趣相同。

(得分点:安,安于;勤苦,辛勤劳苦;同志,古今异义词,志同道合。句意1分)

【参考译文】

陶渊明,字元亮。;寻阳柴桑人。他的曾祖父陶侃,曾做过晋国的大司马。陶渊明自少时便有很高的志趣,

而且博学多才,文章写得很好,聪颖洒脱,卓尔不群,任性率真,清高自负。曾经著《五柳先生传》来形容自

己,当时看过的人都认为是他的真实写照。

因为家庭贫穷,亲人年迈,陶渊明不得不出仕做了江州祭酒。因为不能忍受官员职责约束,不久就自己解

职回家了。州尹让他做主簿,他不去上任。陶渊明亲自耕作,种田自给,于是得了瘦弱的疾病(饿得又瘦又病)。

江州刺史檀道济前去探望他,(他)僵卧在床贫困挨饿好几天了。檀道济对他说:“我听说贤人处世,天下无

道就归隐山林,有道就出来做官。如今你生在开明盛世,为什么像这样使自己受苦?”陶渊明回答:“我怎么

敢奢望成为贤人,只不过是志向达不到啊。”檀道济送给他粮食和肉,他却将食物扔出去而拒绝接受。

后来陶渊明做过镇军、建威参军。他曾自己的亲友说:“我姑且暂时去弹奏那弦歌,为将来隐居生活做准

备。可以吗?”当政者听说后,就让他去做彭泽县令。公家的田地全叫下属种林(高粱),说:“我只要常常

能醉于酒就知足了。”妻子和子女坚持请求种粳米(粮食),于是下令二顷五十亩的田地种秫,五十亩种粳米。

到了年末,恰逢州郡派遣督邮来视察,县吏请示陶渊明说:“您应该束上带子(穿正装)去拜见他。”陶渊明

长叹说:“我怎么能为了五斗米的俸禄而去向乡里小儿低头弯腰!”当天就解下官印辞去官职,写下了《归去

来兮辞》。

义熙末年,朝廷征召陶渊明为著作郎,不去就职。江州刺史王弘想结识他,却不能使他前来(指叫陶渊明

来他府上)。陶渊明曾经去庐山游玩,王弘让陶渊明的朋友庞通之准备了酒具,在半路栗里(地名)邀请他。

陶渊明的脚有病,让一个门生和二小僮抬着竹轿,到了以后,欣然和庞通之一同饮酒。过了一会儿,王弘来了,

陶渊明也没有抵触的情绪。

陶渊明的妻子翟氏也能安于勤苦的清贫生活,和陶渊明志趣相同。(陶渊明)自认为曾祖父是晋朝的宰相,

以自己降低身份为后一个朝代做官为耻辱。自从宋高祖的基业渐渐兴盛,陶渊明再不愿意做官。元嘉四年,将

要接受朝廷征聘,恰好去世了,时年六十三岁。死后世人称他为“靖节先生”。

13.B【解析】“暗指过去的岁月不忍回忆”错。黄洋界是井冈山五大哨口之一,十分险要。词人登上黄洋界,

想起当年黄洋界保卫战,对未来信心更足。“不须看”表现了对困难的蔑视,也表现了对前途的自信与乐观。

14.A【解析】山、颜、端、看、寰、间、还、攀。

15.【参考答案】这首词采用了借景抒情和直抒胸臆的抒情手法,上片抒发了作者自信、豪迈、乐观,对革命

充满了必胜的信念,下片抒发了只要有志向、敢攀登、世上就没有难事的壮志豪情。(手法2分,上下片的情

感各2分,意思对即可)

16.(1)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2)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3)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4)携来百侣重游,忆往昔峥崂岁月稠。

17.D【解析】搭lido

18.B【解析】A.沧茫一苍茫书生义气一书生意气B.橘子州一橘子洲融汇贯通一融会贯通气慨一

气概恼心沥血一呕心沥血C.竟自由一竞自由D.通迅员一通讯员篷篷松松一蓬蓬松松

19.D【解析】阡,南北方向的田间小路。

20.B【解析】“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出自《诗经•小雅•鹿鸣》,原诗表现的是天

子宴请群臣的盛况和宾主之间融洽的温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