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二中高二年级上册开学检测语文试题 (解析版)_第1页
2023-2024学年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二中高二年级上册开学检测语文试题 (解析版)_第2页
2023-2024学年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二中高二年级上册开学检测语文试题 (解析版)_第3页
2023-2024学年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二中高二年级上册开学检测语文试题 (解析版)_第4页
2023-2024学年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二中高二年级上册开学检测语文试题 (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叙州区二中2023年秋期高二开学考试

语文试题

本试卷共8页,23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社会心态作为社会存在的公众意识反映,在重大社会变革背景下发生演化,并呈现出整体性、大众性

等特征。理性看待社会变革下公众心态的不同方面,并予以合理调适,是以健康社会心态涵养现代化精神

力量的题中应有之义。

现代社会中,自然秩序为理性新秩序所取代,人的创造性和主体性不断放大,却也带来了一系列现代

性困境。在“远方的世界”里,全球气候变暖、冰川融化、恶劣自然灾害等成为伴随人类改造自然活动过

程中出现的严重后果。在个体精神层面,个人主义的转向又给人带来孤独感和漂泊感。伴随互联网时代电

子文化影响的持续深入,当代社会人际关系对技术严重依赖,加深了虚拟世界里的群体性孤独。另外,在

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人口从农村进入城市,通过便利的交通工具流动到陌生的地方工作和

生活。这使得他们中的一部分成为悬停在城乡之间的“蜂鸟”,挤压在快节奏、超负荷的现代生活中。《“长

三角”青年民生民意》调查显示,约70%的新市民、大学毕业生与青年人在租房居住,一线城市则更加普

遍,这种社会和个体的经济压力,已经使青年群体消费行为趋于守成。

社会的变迁导致了人类心理内部的转化,现代性焦虑成为日常生活的常态和一种普遍的社会心态。“内

卷”“躺平”或者较早流行的“佛系青年”,揭示出社会变化下的公众心态的不同类型:努力自我投资提

高竞争力、主动降欲寻求躲避竞争出口或者合理宣泄在顺从中迂回反抗等。这些网络热词以符号化的话语

编码流行和传播,用戏谑化的方式映射了社会情绪和公众心理,直观呈现了在现代社会压力下,外在现实

之困和内在个体困境的矛盾冲突。

网络信息“放大镜”的信任危机时有闪现。新闻作为客观世界的现实建构,现实社会中越来越多的不

确定事件是新闻报道必须面对的客观现实,也是新闻报道传播与沟通的重要内容。一方面,不确定事件有

时具有突发性、重要性和危害性特征,容易受到社会高度关注,具有无法忽视的新闻价值和社会影响力。

尤其是在当下的信息环境中,一些自媒体为了吸引眼球,对信息真伪的不加甄别更增加了传播影响的不确

定性。另一方面,新媒介技术赋权,人们拥有了更为自由地表达途径和表达空间,网络传播中信息流通速

度空前加快,传播的匿名化与高自由度,进一步扩大了公众意见表达的可能。一条热点新闻评论区内,时

有以激进观点引导整个话题的态度倾向,群体暗示的传播机制不断诱导激进盲从的社会心态,容易导致非

常态集合行为,助推社会谣言扩散和负面情绪发酵。

由于有的地方政府与民众之间缺乏有效互动以及信息透明化机制还有待完善,民众对政府存在认知偏

差。在涉及不确定事件或热点问题时,政府即使持续发布真实信息,仍然受到群众质疑。

(摘自《时代重大变革中公众心态调适的国家策略》)

材料二:

从整体来看,当代青年的社会心态整体上阳光乐观,积极向上,对国家发展充满希望,对个人生活充

满信心。但与此同时,当前青年心态也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需要引起重视。

愿意拼搏奋斗,但要知道“努力的意义”。当代青年具有奋斗精神,对自己的未来有着美好的规划,

也愿意为之付出努力。但在“奋斗”和“内卷”的区别上,部分青年认为:“有意义的努力是奋斗,没有

意义的努力是内卷。”进而他们将“有意义”界定为:能看到自己在工作链条中的角色,能找到自己在工

作链条中的价值。人们通过工作,感觉到自己被需要,体会到劳动的价值,工作给人们提供了一个“确证

自我”的机会。从这个意义上讲,工作的内在价值必须超越生存目的,指向人之为人的本质实现。

认同主流价值,但也关注“个体的表达”。近年来,教育公平、动物保护、环境保护、劳动救济等议

题成为一些网络新生代积极推动的权利主张。青年人对某些权利的强调,正是现代社会中个体独立意识和

权利意识彰显的体现,是青年追求个性、渴望自由的情感表达。在个人与社会的相互作用中,一些青年对

某些权利的“在意”,反映出社会转型期社会心态的转变。

成就预期较高,但易伴生“相对剥夺感”。青年时期处于人生的爬坡过坎阶段,在“明天会更好”“一

代更比一代强”的家庭和社会期待之下,他们面临着超越父辈获得更好生活的压力,对自己未来社会地位

的预期持续上升,且预期上升的速度较快。我国经济在经历了几十年的快速增长后开始逐渐放缓,特别是

受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的影响,经济下行压力逐渐传导到个人的就业和收入,使得青年感受到生活的

困难与艰辛。叠加国际局势变化带来的不确定性,部分青年感到忧虑。尽管在经济下行压力下产生某些悲

观情绪是人之常情,但有的青年将人生中的“不如意”归结为时代红利的减少,甚至认为时代对自己“不

公平”。与上一代人相比,自己“得的少了”“没赶上好时候”,进而对当前经济形势产生极端负面心理。

(摘自《当前青年社会心态的新特点和引导策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社会心态是社会存在的公众意识反映,有着整体性、大众性等特征,需要得到人们的重视和理性看待。

B.当下,人们深受互联网的影响,但也加深了虚拟世界里的群体性孤独。

C.虽然当代青年的社会心态整体上看是阳光乐观、积极向上的,但我们仍要重视其心态呈现的一些新特点。

D.青年人对某些权利的强调彰显了个体独立意识和权利意识,但只是追求个性的情感表达,我们没必要太

在意。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些网络热词揭示出社会变化下的公众心态的不同类型,体现了外在现实之困和内在个体困境的矛盾冲

突。

B.不确定事件有时具有突发性、重要性和危害性特征,具有无法忽视的新闻价值和社会影响力,媒体报道

时应严谨。

C.只要及时删去热点新闻评论区内以激进观点引导整个话题方向的言论,就可有效防止社会谣言扩散和负

面情绪发酵。

D.青年人对自己未来社会地位的预期持续上升,但经济下行的压力使他们感受到生活的困难与艰辛,甚至

让有些人产生某些悲观情绪。

3.下列选项,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A.很多高学历青年远离家乡,去一线城市打拼,一个人租房住,经常感到孤独、焦虑。

B.某市政府陆续将全区51处核酸采样亭改造成“暖心小屋”,免费向户外劳动者提供饮用水、水果等服

务。

C.有的年轻人不管对方对他做了什么,采取什么样的态度,都不做任何的反应或者反抗,表示顺从。

D.个别地方政府不能在第一时间公开相关信息或处理结果,导致舆情沸腾。

4.关于社会心态,材料一和材料二论述的侧重点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5.针对当前青年社会心态的新特点,我们应该制定出怎样的引导策略?请结合材料二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1.D2.C3.B

4.①材料一立足于现代性困境、现代性焦虑、网络信息下的信任危机等,从宏观层面着重阐述重大社会变

革下公众心态的整体特征及存在的问题;

②材料二分析了当前青年心态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从青年群体层面,揭示了当前青年群体心态存在的问

题。

5.示例:

①加强青年心态的分析研判。及时准确了解青年心态的真实情况,加强青年心态的分析监测。

②分类开展青年思想引领。提振青年对于社会发展的信心和国家主人翁的身份意识;促进青年共建共享发

展成果,针对不同的青年群体,要摸准需求痛点,分层分类开展高效精准服务。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D.“没必要太在意”无中生有,依据材料二“青年人对某些权利的强调,正是现代社会中个体独立意识和

权利意识彰显的体现,是青年追求个性、渴望自由的情感表达。在个人与社会的相互作用中,一些青年对

某些权利的‘在意',反映出社会转型期社会心态的转变”可知,原文没有信息表明这一点。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C.“只要……就”说法武断。原文''一条热点新闻评论区内,时有以激进观点引导整个话题的态度倾向,

群体暗示的传播机制不断诱导激进盲从的社会心态,容易导致非常态集合行为,助推社会谣言扩散和负面

情绪发酵”可知,由原文无法推导出选项的内容,即使有此意思的传达,选项说法也过于武断。

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材料一的观点是:时代重大变革中公众心态也受到了很大的触动,进而引发变化,应该以合理健康的方式

去引导社会心态。

A.现象属于社会心态的变化,需要引起注意,进行合理的引导,可以作为论据支撑材料一的观点。

B.做法属于政府的便民行为,不能作为论据支撑材料一的观点。

C.做法属于“佛系青年”,揭示出社会变化下的公众心态的变化,需要引起注意,进行合理的引导,可以

作为论据支撑材料一的观点。

D.选项内容是社会心态的问题由于处理不及时或者不合适,导致的社会问题,可以作为论据支撑材料一的

观点。

故选B,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

由材料一“现代社会中,自然秩序为理性新秩序所取代,人的创造性和主体性不断放大,却也带来了一系

列现代性困境”“社会的变迁导致了人类心理内部的转化,现代性焦虑成为日常生活的常态和一种普遍的

社会心态”“网络信息‘放大镜’的信任危机时有闪现”“社会心态作为社会存在的公众意识反映,在重

大社会变革背景下发生演化,并呈现出整体性、大众性等特征。理性看待社会变革下公众心态的不同方面,

并予以合理调适,是以健康社会心态涵养现代化精神力量的题中应有之义”可知,材料一立足于现代性困

境、现代性焦虑、网络信息下的信任危机等,从宏观层面着重阐述重大社会变革下公众心态的整体特征及

存在的问题。

由材料二“从整体来看,当代青年的社会心态整体上阳光乐观,积极向上,对国家发展充满希望,对个人

生活充满信心。但与此同时,当前青年心态也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需要引起重视”“愿意拼搏奋斗,但

要知道‘努力的意义“认同主流价值,但也关注'个体的表达“成就预期较高,但易伴生'相对

剥夺感’”可知,材料二分析了当前青年心态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从青年群体层面,揭示了当前青年群

体心态存在的问题。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

由材料二“但与此同时,当前青年心态也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需要引起重视”“愿意拼搏奋斗,但要知

道’努力的意义“认同主流价值,但也关注'个体的表达“成就预期较高,但易伴生'相对剥夺

感’”可知,针对不同的心态问题,加强青年心态的分析研判。及时准确了解青年心态的真实情况,加强

青年心态的分析监测。

由材料二“当代青年具有奋斗精神,对自己的未来有着美好的规划,也愿意为之付出努力。……进而他们

将‘有意义'界定为:能看到自己在工作链条中的角色,能找到自己在工作链条中的价值”“青年人对某

些权利的强调,正是现代社会中个体独立意识和权利意识彰显的体现,是青年追求个性、渴望自由的情感

表达”“他们面临着超越父辈获得更好生活的压力,对自己未来社会地位的预期持续上升”“尽管在经济

下行压力下产生某些悲观情绪是人之常情,但有的青年将人生中的‘不如意’归结为时代红利的减少,甚

至认为时代对自己'不公平’。与上一代人相比,自己'得的少了''没赶上好时候',进而对当前经济

形势产生极端负面心理”可知,分类开展青年思想引领。提振青年对于社会发展的信心和国家主人翁的身

份意识;促进青年共建共享发展成果,针对不同的青年群体,要摸准需求痛点,分层分类开展高效精准服

务。

(二)文学类阅读一单文本(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嫁妆

契诃夫

在我的记忆深处,有这样一所很小的平房:它有三个窗子,活像一个老太婆。矮小,但偻,头上戴着

包发帽。小房子以及它的白灰墙、瓦房顶和灰泥脱落的烟囱,全都隐藏在苍翠的树林里,夹在目前房主人

的祖父和曾祖父所栽种的桑树、槐树、杨树当中。那所小房子在苍翠的树林外边是看不见的。这里从来也

没有什么人坐着马车路过,行人也稀少。

小房子的窗户从没敞开过,因为住在房子里的人不喜欢新鲜空气。小房子四周是人间天堂,树木葱茏,

栖息着快乐的鸟雀,可是小房子里面,唉!夏天又热又闷,冬天像澡堂里那样热气腾腾,有煤气味,而且

乏味,乏味得很……

我第一次访问小房子是很久以前:房主人奇卡玛索夫上校托我到那儿去探望他的妻子和女儿。请您想

象一下当时的情景:您从前堂走进大厅的时候,一个矮小虚胖、四十岁左右的女人带着恐慌和惊愕的神情

睢着您。您是“生人”,客人,“年轻人”,这就足以使得她惊愕和恐慌了。

“请问,您贵姓?”上了年纪的女人用颤抖的声音问您,而您认出她就是女主人奇卡玛索娃。您说出

您的姓名,讲明您的来意。惊愕和恐惧就换成尖细而快活的“啊”的一声喊,她的眼珠不住往上翻。不久,

整所房子都充满各种声调的、快活的“啊”。

房间里弥漫着除虫粉和新羊皮鞋的气味,皮鞋就放在我身旁的椅子上,用手巾包着。窗台上放着天竺

葵和薄纱的女人衣服。衣服上停着吃饱的苍蝇。墙上挂着某主教的油画像,镜框玻璃的一角已经破裂。主

教像旁边,是一排祖先们的肖像。桌上有一个顶针、一团线和一只没有完的袜子。地板上放着一件黑色女

上衣,潦草地缝在一块纸样上。

“我们这儿,请您原谅,凌乱得很!”奇卡玛索娃说。

不久房门开了,我看见一个又高又瘦的姑娘,十九岁左右。她走进来,行个屈膝礼,脸红了。是她那

点缀着几颗碎麻子的长鼻子红起来,然后从鼻子红到眼睛那儿,再从眼睛红到鬓角儿。

“这是我的女儿玛涅琪卡!”奇卡玛索娃用唱歌般的声音说。我对这里纸样之多表示惊讶。

母亲说:“我们总是在市集上买些衣料,然后做整整一年的针线活。我们的衣服从不交给外人去做。”

“可是谁要穿这么多的衣服呢?这儿只有你们两个人啊。”

“嗨,……难道这是现在穿的?这不是现在穿的!这是嫁妆!”

“哎呀,妈妈,您在说些什么呀?!”女儿说,脸上泛起红晕,“这位先生真会这样想了……我绝不

出嫁!绝不!”

她说着这些话,可是说到“出嫁”两个字,她的眼睛亮了。

吃晚饭的时候,我听见很响的呵欠声,有人在隔壁房间里大声打呵欠。我惊讶地瞧着房门:只有男人

才那样打呵欠呢。

“这是彼得•谢梅内奇的弟弟叶戈尔•谢梅内奇……”奇卡玛索娃发现我吃惊,就解释说,“他从去

年起就住在我们这儿。您要原谅他,他不能出来见您。他简直是个野人……见着生人就难为情……”

晚饭后,奇卡玛索娃邀我跟她一块儿到堆房里走一越。在堆房里,我看见五口大箱子和许多小箱子、

小盒子。

“这……就是嫁妆!”奇卡玛索娃对我小声说,”这些衣服都是我们自己做的。”

我看了看那些阴沉的箱子,就开始向两个殷勤好客的女主人告辞。她们要我答应日后有空再到她们家

里来。

这个诺言,一直到我初次访问过了七年以后,我才有机会履行。我走进那所小房子,又听见“啊”的

一声喊……她们认出我来了!我看见母亲长得越发胖了,头发已经花白,正在地板上爬来爬去,栽一块蓝

色衣料。女儿坐在长沙发上刺绣。这里仍旧和以前一样,不同的是主教像旁边挂着彼得•谢梅内奇的肖像,

两个女人都穿着丧服。

“我们遭到很大的不幸!”她说,“彼得•谢梅内奇……已经不在人世了。我和女儿成了孤儿寡母。

叶戈尔•谢梅肉奇拿走了玛涅琪卡的嫁妆,有两口箱子已经全拿空了!要是这种情形继续下去,那我的玛

涅琪卡的嫁妆就会一点也不剩了

一个矮小的男人身影往前堂那边溜过去,他像耗子那样窸窸窣窣地溜过去,不见了。“这人大概就是

叶戈尔•谢梅内奇吧。"我暗想。

我瞧着她们母女俩:两个人都苍老消瘦得厉害。母亲满头闪着银白的光辉。女儿憔悴,萎靡不振,看

样子,母亲似乎比女儿至多大五岁光景。

奇卡玛索娃说:“叶戈尔•谢梅内奇把我们缝的衣服统统拿走,我的玛涅琪卡就要没有嫁妆了!"

玛涅琪卡涨红脸,可是什么话也没说。“衣服我们只好重新再做,我们不是阔人!我们是孤儿寡母啊!”

去年,命运又驱使我到那所小房子去。我走进客厅,看见老太婆奇卡玛索娃。她穿一身黑衣服,戴着

丧章,坐在长沙发上做针线活。跟她并排坐着的,是个小老头。小老头看见我,就跳起来,从客厅里一溜

烟跑出去了...

“您在缝什么?"我问。

“这是女衬衫。”奇卡玛索娃小声说。

她面前桌子上放着女儿的照片,她看一眼照片,叹口气说:“要知道我成了孤魂!”那么她女儿在哪

儿呢?玛涅琪卡在哪儿呢?我没问穿着重丧服的老太婆,我不想问。不论:我在这所小房子里坐着,还是

后来我站起来告辞的时候,玛涅琪卡都没走出来见我,我既没听见她的说话声,也没听见她那轻微胆怯的

脚步声....一切都明明白白,于是我的心头感到沉重极了。

(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整所房子都充满各种声调的、快活的‘啊'"表明“我”的到来受到了奇卡玛索娃家的欢迎。

B.“衣服上停着吃饱的苍蝇”等描写显示出房子里凌乱不堪,主要是为了表现房子的女主人特别懒惰.

C.“我”第一次拜访奇卡玛索娃家时就感到压抑,特别是看到那些“阴沉的箱子”后,“我”便离开了。

D.“我”第二次拜访奇卡玛索娃家时,母女两人都苍老消瘦得厉害,表明她们的生活处境更加艰难!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以“嫁妆”为线索,将“我”三次拜访的情节串联起来,“嫁妆”又象征着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待。

B.小说在记叙“我”与奇卡玛索娃第一次见面时的情景,采用了第二人称,有利于增强读者的代入感。

C.这篇小说内容单薄,侧重描写人民的日常生活,塑造了具有典型性格的小人物,叙事平静,语言简练。

D.结尾处写奇卡玛索娃穿着重丧服、玛涅琪卡一直没有出现等细节,暗示了玛涅琪卡其实已经离开了人世,

8.小说开头两段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9.契诃夫在小说中善于运用漫画式夸张手法凸显人物特征,以变形来反映人物最典型的精神状态。清结合

小说简要分析。

【答案】6.B7.C

8.①小说开头两段详细描写了小房子周围的环境及介绍了小房子内部的情况,为后文故事的发生提供了具

体的场所。②小说开头两段的描写突出了小房子封闭,乏味的特点,烘托出居住在小房子里的人生活的贫

乏与心灵的空虚。③为下文女主人公与“我”初见时惊愕恐慌这一情节埋下伏笔。

9.①奇卡玛索娃看到“我”这个陌生人登门时,吓得声音颤抖,脸上表现出恐慌和惊愕的神情,契诃夫用

夸张的手法塑造了奇卡玛索娃惧怕陌生和新鲜事物的形象。②塑造叶戈尔•谢梅内奇的形象时,运用了幽

默、夸张的语言。如他见到“我”时“像耗子那样窸窸窣窣地溜过去”,刻画出叶戈尔•谢梅内奇逃避现

实、缺乏开创新生活的行动和能力的形象。③塑造玛涅琪卡的形象时,在神态描写中运用了漫画式的夸张

手法,如文中“然后从鼻子红到眼睛那儿,再从眼睛红到鬓角那儿”,表现了玛涅琪卡的敏感害羞。④“我”

第一次拜访时,母女俩在做嫁妆;七年后“我”再次拜访时,母女俩还在做嫁妆。甚至女儿已经去世而母

亲还在习惯性地、机械性地做嫁妆,这种夸张式的写法突出了母亲内心的苍凉和麻木。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B.”主要是为了表现房子的女主人特别懒惰”错误,作者这么写,主要是为了表现整个家庭就像一潭死水,

毫无生气。

故选B»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作品的艺术特色的能力。

C.“内容单薄”错误,小说通过自己的三次拜访,详细描写了“我”与他们一家人见面的不同场景,应该

是“内容饱满”。

故选C。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段落(环境描写)作用的能力。

内容上看,前两段主要介绍“我”记忆中的一所房子的特点,而“我”之所以记得这么清楚,是因为“我

头一次访问小房子是很久以前为办一件事而去的:房主人是契卡玛索夫上校,他托我到那儿去探望他的妻

子和女儿。那第一次访问,我记得很清楚。而且,要忘记是不可能的”。所以,小说开头两段详细描写了

小房子周围的环境及介绍了小房子内部的情况,为后文故事的发生提供了具体的场所。

“小房子的百叶窗经常关着:房子里的人不需要亮光……因为住在房子里的人不喜欢新鲜空气”可见小房

子的封闭、孤独、破旧、衰残不堪的姿态,渲染了一种宁静、孤寂的氛围。“小房子四周是人间天堂,树

木葱茏,栖息着快乐的鸟雀,可是小房子里面,唉!乏味得很……”使用对比反衬手法,用周围环境的生

机活力突出小房子的封闭、孤独、死气沉沉的状态,暗示房子主人封闭、寂寞的内心和生活状态。

正是因为小房子的闭塞,所以奇卡玛索娃看到“我”这个陌生人登门时,才会有“请您想象一下当时的情

景:您从前堂走进大厅的时候,一个矮小虚胖、四十岁左右的女人带着恐慌和惊愕的神情瞧着您”这样的

反应。所以,对房子的描写为下文女主人公与“我”初见时惊愕恐慌这一情节埋下伏笔。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人物描写手法、鉴赏作品审美特征的能力。

“漫画式夸张手法”是指作者通过夸张等手段来突出角色的某些特征而达到使读者一目了然的效果的人物

塑造手法。

本文中,人物的特征都一目了然。解答此题时,首先找出表现人物特征最突出的相关描写,然后再针对性

地判断分别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如,作者对契卡玛索娃的描写,一开始是“一个矮小虚胖、四十岁左右的女人带着恐慌和惊愕的神情瞧着

您”,后来她得知来意后“惊愕和恐惧就换成尖细而快活的‘啊’的一声喊"“这'啊'的一声喊,像回

声一样,从前堂传到大厅,从大厅传到客厅,从客厅传到厨房……连续不断,一直传到地窖里”。对普通

人来说,显然不至于此,所以,契诃夫用夸张的手法塑造了奇卡玛索娃突出其缺少社交,惧怕陌生和新鲜

事物,大惊小怪的形象。

作者在描写叶戈尔•谢梅内奇时,通过“一个矮小的男人身影往前堂那边溜过去,他头顶秃一大块,穿着

棕色上衣,脚上穿的是套鞋而不是皮靴。他像耗子那样窸窸窣窣地溜过去,不见了”“小老头看见我,就

跳起来,从客厅里一溜烟跑出去了”的描写,极力强调他一见“我”就逃的特点。对他逃跑行动的描写,

运用了幽默、夸张的语言,刻画出叶戈尔•谢梅内奇逃避现实、缺乏开创新生活的行动和能力的形象。

作者在写玛涅琪卡时,通过原文“她走进来,行个屈膝礼,脸红了。先是她那点缀着几颗碎麻子的长鼻子

红起来,然后从鼻子红到眼睛那儿,再从眼睛红到鬓角那儿”可知,作者对她的肖像、神态描写,显然运

用了一种漫画式的夸张手法,仅仅是见到一个生人,就“然后从鼻子红到眼睛那儿,再从眼睛红到鬓角那

儿”,这充分表现了玛涅琪卡的敏感害羞。

从故事的情节来看,“我”第一次拜访时,母女俩在做嫁妆,而且“在堆房里,我看见五口大箱子和许多

小箱子、小盒子”;七年后“我”再次拜访时,根据原文“我走进客厅里,看见母亲长得越发胖了,头发

已经花白,正在地板上爬来爬去,裁一块蓝色衣料。女儿坐在长沙发上刺绣。这里仍旧有纸样,仍旧有除

虫粉气味”可知,母女俩还在做嫁妆。最后,甚至女儿已经去世而母亲还在习惯性地、机械性地做嫁妆,

这从“我走进客厅,看见老太婆契卡玛索娃。她穿一身黑衣服,戴着丧章,坐在长沙发上做针线活”可看

出。这种夸张式的写法突出了母亲内心的苍凉和麻木。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文本一: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保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

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口:“毋从俱死也。”张良口:“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

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目:“为之奈何?”张良日:“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日:

“辙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日:“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

沛公默然,目:“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目:“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日:

“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口:“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目:

“孰与君少长?”良日:“长于臣。”沛公日:“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

人见沛公。沛公奉卮酒多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

许诺,谓沛公日:“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

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

王许诺。

(节选自《鸿门宴》,有删改)

文本二:

沛公之从雒阳®南出轩辕。良引兵从沛公。公欲以兵二万人击崂下军,良说日:“秦兵尚强,未可轻。

臣闻其将屠者子,贾竖易动以利。愿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为五万人具食,益为张旗帜诸山上,为疑兵,

令郦食其②持重宝啖秦将。”秦将果畔,欲连和俱西袭成阳,沛公欲听之。良目:“此独其将欲畔耳,恐士

卒不从。不从必危,不如因其解击之。”沛公乃引兵击秦军,大破之。

张良多病,未尝特将也。常为画策臣,时时从汉王。汉四年,韩信破齐而欲自立为齐王,汉王怒。张

良说汉王,汉王使良授齐王信印。汉六年正月,封功臣。高帝曰:"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

也。自择齐三万户。“良口:“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

敢当三万户。”乃封张良为留侯。高帝期,后八年卒,学为文成侯。

(选自《史记•留侯世家》,有删改)

【注】①雒阳:洛阳。②郦食其:人名。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B.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C.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D.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侯,古代爵位名,为春秋时期五等爵的第三等,比“伯”低一等。

B.为寿,祝颂之辞。向尊长敬酒或馈赠财物,以祈祝健康长寿。

C.崩,古代称帝王或王后死叫“崩”,称诸侯死叫“薨”,称大夫死叫“卒”,“卒”后为死亡的通称。

D.谥,封建时代在人死后根据其生前事迹评定褒贬给予的称号,称为谥或谥号。

12.下列对文本一、文本二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邦听到项羽要击破他时,能虚心向谋士请教,采纳建议,热情款待项伯,约为婚姻。

B.刘邦面对危情,既惊呼“为之奈何”,又将自己的错误推到别人头上,接着又低声下气地拉拢项伯,使

项伯为他所用,局势出现转机。

C.张良面对故人报信,处变不惊,从容应对;他计败崂下秦军,又说汉王授印于韩信,解除危难,为汉王

朝立下汗马功劳。

D.在文本一中,张良深知刘邦肺腑,提出见解,能够剖析利害,启发刘邦醒悟而予以采纳;在文本二中,

张良献计刘邦,利诱秦朝将领,从而没费一兵一卒,一举拿下咸阳。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2)此独其将欲畔耳,恐士卒不从。不从必危,不如因其解击之。

14.结合文本一、二,简述刘邦遇到的哪些危局在张良的帮助下得到化解?

【答案】10.B11.A12.D

13.(1)给官吏、百姓登记造册,封闭收藏财物的府库,来等待项将军。派遣官兵去把守函谷关的原因,

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入关和意外变故。

(2)这只是他们的将领想反叛罢了,恐怕士兵们不会听从。如不听从就一定会有危险,不如趁他们懈怠时

去袭击他们。

14.①危局一:受无知小人进言占领秦国,有被项羽视为敌人的危险。张良直言进谏,建议刘邦去向项羽请

罪,稳定民心,助刘邦鸿门脱险。

②危局二:面对还很强大的秦军,张良献计重金贿赂秦将,成功袭击秦军。

③危局三:韩信想自立为齐王,张良劝告刘邦授予韩信齐王王印,化解了内部分裂的危机。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当初我在下邳起兵,与陛下在留县会合,这是上天把我授给了陛下。陛下采用我的计策,幸而时常

料中,我希望封在留县就满足了,不敢接受三万户的封地。

“此天以臣授陛下”,判断句,之前断开,排除AC;

“不敢当三万户”,不敢接受的内容是“三万户”的封地,之间不断开,排除D。

故选B。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化常识的能力。

A."比'伯’低一等”错误,比“伯”高一等。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后代爵称和爵位制

度往往因时而异。

故选A。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D.“没费一兵一卒”错误,据原文“秦将果畔,欲连和俱西袭成阳,沛公欲听之。良曰:'此独其将欲畔

耳,恐士卒不从。不从必危,不如因其解击之。'沛公乃引兵击秦军,大破之”可知,张良只是献策提议

在他们懈怠时袭击他们,取得了胜利,大败秦军,并没有说到没有费一兵一卒。

故选D。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籍”,名词活用为动词,登记;“所以”,……的原因;“出入”,进入;“非常”,意外变故。

(2)“畔”,通假字,通“叛”,反叛;“因”,趁着;“解”,懈怠。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结合甲文”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

事”“良乃入,具告沛公”“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可知,受无知小人进言占领秦国,有被

项羽视为敌人的危险。张良直言进谏,建议刘邦去向项羽请罪,稳定民心,助刘邦鸿门脱险。

结合乙文“秦兵尚强,未可轻”“愿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为五万人具食,益为张旗帜诸山上,为疑兵,

令郦食其持重宝啖秦将”“此独其将欲畔耳,恐士卒不从。不从必危,不如因其解击之”可知,面对还很

强大的秦军,张良献计重金贿赂秦将,成功袭击秦军。

结合“韩信破齐而欲自立为齐王,汉王怒。张良说汉王,汉王使良授齐王信印”可知,韩信想自立为齐王,

张良劝告刘邦授予韩信齐王王印,化解了内部分裂的危机。

参考译文:

文本一:

楚军的左尹项伯,是项羽的叔父,一向同张良交好。张良这时正跟随着刘邦。项伯于是连夜骑马跑到

刘邦的军营,私下会见张良,把事情详细地告诉了他,想叫张良和他一起离开,说:“不要和他们一起死

了。”张良说:“我替韩王护送沛公入关,现在沛公遇到危急的事,逃走是不守信义的,不能不告诉他。”

于是张良进去,详细地告诉了刘邦。刘邦大惊,说:“这件事怎么力、?”张良说:“是谁给大王出这条计

策的?”刘邦说:“一个浅陋无知的小人劝我说:'守住函谷关,不要放诸侯进来,秦国的土地可以全部

占领而称王。'所以就听了他的话。”张良说:“估计大王的军队足以比得上项王的吗?”刘邦沉默了一

会儿,说:“当然比不上啊。这又将怎么办呢?”张良说:“请让我去告诉项伯,说沛公不敢背叛项王。”

刘邦说:“你怎么和项伯有交情?”张良说:“秦朝时,他和我交往,项伯杀了人,我使他活了下来;现

在事情危急,因此他特意来告知我。”刘邦说:“他和你年龄谁大谁小?”张良说:“比我大。”刘邦说:

“你替我请他进来,我要像对待兄长一样对待他。”张良出去,邀请项伯。项伯就进去见刘邦。刘邦捧上

一杯酒向项伯祝酒,和项伯约定结为儿女亲家,说:“我进入关中,一点东西都不敢据为己有,登记了官

吏、百姓,封闭了仓库,等待将军到来。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的

变故。我日夜盼望将军到来,怎么敢反叛呢?希望您全部告诉项王我不敢背叛恩德。”项伯答应了,告诉

刘邦说:“明天早晨不能不早些亲自来向项王道歉。”刘邦说:“好。”于是项伯又连夜离去,回到军营

里,把刘邦的话报告了项羽,趁机说:“沛公不先攻破关中,你怎么敢进关来呢?现在人家有了大功,却

要攻打他,这是不讲信义。不如趁此好好对待他。”项羽答应了。

文本二:

沛公从洛阳向南穿过轩辕山时,张良率兵跟随沛公。沛公打算率领两万人马去攻击晚山下的秦军,张

良劝说道:“秦军还很强大,不可轻视。我听说他们的将领是屠户的儿子,买卖人容易用利益来动摇。希

望沛公暂且留守军营,派人先出发,替五万人准备粮食,在各山头张挂很多旗帜,作为疑军,然后派郦食

其带着贵重的财宝去诱惑秦将。”秦军的将领果然反叛,打算和沛公联合一齐向西袭击咸阳,沛公想接受

他们。张良说:“这只是他们的将领想反叛罢了,恐怕士兵们不会听从。如不听从就一定会有危险,不如

趁他们懈怠时去袭击他们。”于是沛公率兵袭击秦军,大败秦军。

张良体弱多病,不曾单独领兵,经常作为谋臣,时时跟从在汉王身边。汉四年,韩信打败齐国以后想

自立为齐王,汉王非常生气。张良向汉王献计,汉王才派张良前去授予韩信齐王王印。汉六年正月,封赏

有功之臣。高帝说:“在帷帐之中运筹谋划,在千里之外决战取胜,是子房的功劳。你自己在齐地选择三

万户作为封地吧。”张良说:“当初我在下邳起兵,与陛下在留县会合,这是上天把我授给了陛下。陛下

采用我的计策,幸而时常料中,我希望封在留县就满足了,不敢接受三万户的封地。”于是封张良为留侯。

高帝驾崩,八年以后,留侯去世,谥号为文成侯。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望江南•超然台作

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古文人有登高怀远之俗,作者于超然台上登临远眺,抒发胸中情怀,词题由此而来。

B.上片以春柳在春风中的姿态一一“风细柳斜斜”,点明当时的季节特征:已春暮而未老。

C.下片写情,“休对”二句说明作者不再思念故乡,姑且点上新火来烹煮一杯刚采的新茶。

D.“诗酒趁年华”一句,表明作者超然物外的态度:忘却世俗,珍惜年华,借诗酒以自娱。

16.“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与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在写景上都体现了豪放风格,请简要赏析。

【答案】15.C16.①“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采用了比喻、拟人、夸张等手法,写出了赤

壁雄奇壮阔的景色。

②“半壕”两句诗是说诗人试着登上超然台远远眺望,看见护城河内半满的春水微微闪动,满城春花明艳,

迷蒙的细雨飘散在城中,千家万户皆看不真切。在写作手法上,此句中作者写春景,注意色彩上强烈的对

比作用,把春日里不同时空的色彩变幻,用明暗相衬的手法传神地传达出来。同时,运用夸张的手法,写

城内长满花,雨丝暗千家,展现出了一幅阔大的春花满城烟雨图。在内容上,此句描写出了满城春色的壮

美景象。“半壕春水一城花”,在句中设对,以春水、春花、将眼前图景铺排开来。最后,以“烟雨暗千

家”作结,居高临下,看烟雨笼罩着千家万户。于是,满城风光,尽收眼底。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

C.“‘休对’二句说明作者不再思念故乡”错误。“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是写作者为摆脱

思乡之苦,借煮茶来作为对故国思念之情的自我排遣,并不是不再思念故乡。

故选C

O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风格的能力。

此题首先要明确“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这句诗是如何体现豪放风格的。这句诗写出了赤壁

雄奇壮阔的景色:陡峭的山崖散乱地高插云雪,汹涌的骇浪猛烈地搏击着江岸,滔滔的江流卷起千万堆澎

湃的雪浪。诗人采用了比喻、拟人、夸张等手法。“穿”写出山崖高耸入云的动势;“惊涛拍岸”运用拟人

的手法,“拍”写出了江涛的力度,拍击江岸,澎湃有声;“卷”运用比喻和夸张的手法,写出了波涛力

量之浩大,展示了一幅阔大的雪浪图。

结合以上分析,可以从诗句的意思、写作手法、内容这三个方面作答。

在诗意方面,“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诗句意思为诗人试着登上超然台远远眺望,看见护城河内

半满的春水微微闪动,满城春花明艳,迷蒙的细雨飘散在城中,千家万户皆看不真切。

在写作手法方面,“春花”灿烂和“烟雨”迷蒙形成颜色明暗上的对比,同时,诗中写城内长满花,雨丝

暗千家,这些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的,因此是运用了夸张的手法。

在内容方面,作者以居高临下的视角看见满城春色,视野开阔,景色更显得壮美,因此更显豪迈之风。

(三)情景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曹操在《短歌行》中引用《诗经》中的诗句“,",表达对贤才的渴

念之情。

(2)杜牧《阿房宫赋》中“”勾勒出阿房宫占地广阔的特点;“”一句则

直写阿房宫楼阁数量之多。

(3)二十八星宿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经常出现在古诗文中。如苏轼《赤壁赋》中

“"一句用星宿给月亮定位,李白《蜀进难》中""一句则通过星宿的触

手可及写蜀道之高险。

【答案】①.青青子衿②.悠悠我心③.覆压三百余里④.矗不知其几千万落⑤.徘徊

于斗牛之间⑥.扪参历井仰胁息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名句名篇的能力。

考生要注意下列字词的书写:“衿”“悠悠”“覆”“矗”“徘徊”“扪”“胁”。

第II卷表达题(80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年画是中国绘画的一种,始于古代的“门神画”,也是中国农村老百姓一①一的艺术形式。各地对年画

的称谓各式各样,北京叫“画片”、“卫画",苏州叫"画张",浙江叫“花纸”,福建叫“神符”,四川

叫“斗方”,②。今天,各地对年画逐渐约定俗成地简称为“年画”。年画大多于农历新年到来时张贴。

年画画面线条单纯,色彩鲜明。传统年画多为木版水印制作,主要产地有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和山东

潍坊等;现代年画则多为机器印制。年画的题材一③—,总计画样有两千多种,堪称一部民间生活百科全

书。常见题材多含有吉祥喜庆的意义。从种类上看,年画大致可分为门神类、吉庆类、风情类、戏出类、

符像类、杂画类。其中戏出类,表现戏曲故事的年画。形式上完全照搬戏曲舞台的表演形式,背景道具跟

戏曲舞台的布景道具一样简单,以桌、椅摆法交代故事发生的不同地点和环境,人物持马鞭指代骑马,执

桨则示意乘船,如此等等,刻意减少画面背景,着重突出人物的表情和动作。年画历史悠久,早在宋代就

有相关记载;清代中期,年画尤为盛行;至今还深受人民群众喜爱。

中国民间年画几乎是中国民俗文化的图解。因为它不单承载着大量的自然和人文信息,更重要的是它

具有艺术价值。虽然年画经历了千百年的历史,但是始终呈现出相对固定的价值取向与特征。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请修改。

20.请运用上面文段中的有效信息介绍下面这幅《白蛇》年画。

【答案】18.①喜闻乐见②不一而足③包罗万象

19.示例:因为它不单具有艺术价值,更重要的是它承载着大量的自然和人文信息。年画虽然经历了千百年

的历史变迁,但是始终呈现出相对固定的价值取向与特征。

20.①这是根据戏曲《白蛇》创作的戏出年画。②形式上照搬戏曲舞台的表演形式。③画面淡化背景,突出

人物表情和动作。④青蛇想要拔剑斩许仙,许仙眼望白蛇苦苦哀求。白蛇伸手握住青蛇执剑手腕,回头看

倒在地上的许仙。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第一空,语境指年画很受百姓欢迎,可用“喜闻乐见”。喜闻乐见:意思是喜欢听,乐意看,形容很受欢

迎。

第二空,语境中各地对年画的叫法不止一种,应该是很多,可用“不一而足”。不一而足:指同类的事物

不止一个而是很多,无法列举齐全。

第三空,语境写“年画的题材”,应指内容丰富,可用“包罗万象”。包罗万象:形容内容丰富,无所不

有。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画波浪线的句子共两处语病:

一是语序不当,应该先说具有艺术价值,后才承载大量的自然和人文信息;

二是关联词位置不当,因为主语都是年画,所以关联词“虽然”应该放在年画后面。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图文转换和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的能力。

①文段“其中戏出类,表现戏曲故事的年画”,题目中的年画就是根据戏曲《白蛇》创作的戏出年画。

②文段“形式上完全照搬戏曲舞台的表演形式”,这幅年画形式上照搬戏曲舞台的表演形式,人物动作明

显带有戏剧特点。

③文段“刻意减少画面背景,着重突出人物的表情和动作”,这幅年画背景只有一座断桥,一棵树,画面

淡化背景,突出人物表情和动作。

④画面右侧是挥剑想要斩杀许仙的青蛇,倒在地上的许仙眼望白蛇苦苦哀求,而白蛇伸手握住青蛇执剑手

腕,回头看倒在地上的许仙。

(二)语言文字运用n(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了北京、天津、河北,对首都北京出现大城市病等系列问题进行了深入调

研,从而作出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

北京从集聚功能求增长转向了协同辐射谋发展,先后实施了两轮非首都功能疏解;三地也从“各说各

话”转到了协同发展的话语体系,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在规划、标准、政策、管理等四个方面逐步实现统一,

以推进①。在协同发展的过程中,北京要发挥带头作用,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把大家带起来一起欢

乐,才是②。

北京从“一城独大”转向“一核两翼”,中心城区不再“怦木年”,把雄安新区和城市副中心作为—

③来承接非首都功能疏解。同时,从谋划蓝图向重点突破转变,在交通、生态、产业和公共服务四个

领域实现了快速突破。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8个字。

22.下列选项中,加点的词语和文中“摊大饼”所用修辞手法不同的一项是()

A.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旧人。

B.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廨。

C.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南打浮。

D.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再。

【答案】21.①京津冀协同发展②最大的幸福(快乐)③北京“两翼”22.A

【解析】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一处,前面说“在规划、标准、政策、管理等四个方面逐步实现统一”,此处用动词“推进”搭配,后

面说“在协同发展的过程中“,可见语境是讲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此处可以填“京津冀协同发展”。

第二处,此处是对“把大家带起来一起欢乐”的总结,前面说“独乐乐不如众乐乐”,那么“把大家带起

来一起快乐”应该是快乐的最高境界了,即最大的快乐。

第三处,前面说“一核两翼”,然后说到“中心城区”,就是“一核”;“雄安新区和城市副中心”就是

作为“两翼”。此处应该明确讲作为北京的“两翼”。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摊大饼”为比喻修辞,把城市向周边环绕发展比喻为“摊大饼”。

A.只是类比,没有比喻,诗人以晋代王质自比,表达自己遭贬23年的感慨一一世事沧桑,人事全非,暮

年返乡恍如隔世。

B.仙人们成群结队密密如麻,把“仙人们”比作“麻”,运用比喻修辞。

C.诗人以“雨打萍”比喻自己身世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依,时起时沉。运用比喻手法将国家命运与个人

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

D.把照在花林上的月光比作一层雪霰。“皆似霰”巧妙的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点染出春江月夜中“月

照花林”的奇异景象。

故选Ao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百年前,著名教育家、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疾呼:

完全人格,首在体育。

一个完整强健人格的养成,并不源于知识的灌输,而在于感情的陶养。这种陶养就在于美育。

纯粹之美育,所以陶养吾人之感情,使有高尚纯洁之习惯。

材料二:

百年后,2021年4月25日,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

要求“开齐开足体育与健康课程,保证体育活动时间,完善体质健康管理评价考核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谈及新时代美育时强调,

“要做好美育工作,要坚持立德树人,扎根时代生活,遵循美育特

点,弘扬中华美育精神,让祖国青年一代身心都健康成长”。

“中学生成长成才论坛”要组织一次以“强健体魄,美育人生”为主题的庆祝五四青年节的演讲活动,邀

请你作为学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