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黑龙江省大庆市林甸县一中高二下
学期期中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材料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魏晋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重大变化时期。战国秦汉的繁盛城市和商品经济相
对萎缩,东汉以来的庄园经济日益巩固,大量个体小农和工商奴隶经由不同渠
道,变为束缚在领主土地上、人身依附极强的农奴。与这种标准的自然经济相
适应,分裂割据、各自为政、世代相沿、等级森严的门阀士族阶级占据舞台中
心。社会变迁在意识形态和文化心理上的表现,是占据统治地位的两汉经学的
崩溃。炀琐迂腐,既无学术效用又无理论价值的谶纬和经术,在时代动乱和农
民革命的冲击下垮台。代之而兴的是门阀士族阶级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这种意识形态领域的新思潮就是人的觉醒。它成为了从两汉时代脱身出来的
一种历史前进的音响。在人的活动和观念完全屈从于神学目的论和谶纬宿命论
支配控制下的两汉时代,是不可能有这种觉醒的。但这种觉醒却是通由曲折复
杂的途径而出发、前进和实现的。文艺和审美心理比起其他领域,反映得更为
敏感、直接和清晰一些。
如《古诗十九首》,无论从形式到内容都开一代先声。它们在对日常时世、人
事、名利、享乐等咏叹中,直抒胸臆,深发感喟。在这种感叹抒发中突出的是
性命短促、人生无常的悲伤。“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人生寄一世,
奄忽若飙尘”……这些“古诗”与友情、离别、相思、怀乡、行役、命运、劝慰
等结合糅杂在一起,使这种生命短促、人生坎坷、欢乐少有、悲伤长多的感喟,
愈显沉郁和悲凉。这种对生死存亡的重视、哀伤,对人生短促的感慨、喟叹,
成为整个时代的典型音调。可见这个问题在当时社会心理和意识形态上具有重
要的位置,是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的一个核心部分。
这个核心便是在怀疑论哲学思潮下对人生的执著。在表面看来颓废、悲观、
消极的感叹中,深藏着对人生、生命、命运、生活的强烈欲求和留恋。而它们
正是在对原来占据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从经术到宿命,从鬼神迷信到道德
节操的怀疑和否定基础上产生出来的。
正是对外在权威的怀疑和否定,才有内在人格的觉醒和追求。也就是说,以
前所宣传和相信的那套伦理道德、鬼神迷信、谶纬宿命、炀琐经术等规范、标
准、价值,都是虚假的或值得怀疑的,它们并不可信或并无价值。只有人必然
要死才是真的,只有短促的人生中总充满那么多生离死别哀伤不幸才是真的。
既然如此,那为什么不抓紧生活,尽情享受呢?为什么不珍重自己珍重生命呢?
表面看来似乎是无耻地在贪图享乐、腐败堕落,其实正相反,它是在当时特定
历史条件下深刻地表现了对人生、生活的极力追求。
(摘编自李泽厚《美的历程》)
材料二:
“文学的自觉”绝不是孤立的现象,它是以“人的觉醒”为先导的。没有对
人的自身价值的认识和肯定,没有尊重人的个性人格观念的形成,不可能有文
学自觉时代的到来。李泽厚先生在《美的历程》中,首次提出魏晋是一个“人
的觉醒”的时代,并把它与“文学的自觉”联系起来加以研究。
我们知道,在文学走向自觉的过程中,最早出现的是文学创作的自觉。
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们很难说《诗经》、楚辞和汉乐府不是自觉创作的
结果,它们最初的产生可能都是自觉行为。但由于它们不同程度地对经史、音
乐,对社会、政治乃至强权表现出较大的依附性,而且关键是创作者不是有意
进行文学创作,因为在他们的观念中尚无文学的概念,所以他们的创作不能算
是真正意义上的文学创作,自然也就谈不上“文学的自觉”。不过应承认,由
于《诗经》、楚辞、汉乐府从它们所属的音乐体系中脱胎出来后,就只以文字形
式流传。这为人们的文学创作提供了典范,自然成为人们表现生活、抒发情感、
描绘自然、记述事件的模仿对象。《古诗十九首》就是人们仿照两汉民间乐府进
行创作的尝试。虽然我们至今仍无法确认它们的作者,但它们与《诗经》、楚辞、
汉乐府有着较大差别。它们不依附于经史,不依附于政治和强权,也不再是只
作为音乐的附属品而存在。
应该承认,早在先秦人们就看到了“情”与“文”的某种特殊关系。但先秦
两汉在肯定“发乎情”之后又特别强调“止乎礼义”的重要,他们用儒家的政
治、道德原则去规范、限制诗歌感情的表达。魏晋以后则不然,陆机所说的
“诗缘情”的“情”则未加任何限制,凡属于人类的七情六欲无不囊括其中。
钟噪更是遍举了人世间形形色色之情,甚至把女子“扬蛾入宠,再盼倾国”的
得意之情亦涵盖在内。由此可见,先秦两汉与魏晋虽然都讲情,但本质上不可
同日而语。
总之,由对个体生命的重新审视而激发的人的觉醒,使得魏晋文学创作显示
出强烈的主体性色彩。人们从不太重视情到以情为重,从带有枷锁的情到不拘
一格的人类的真情;从表现社会的集体的情,到抒发个人的独特的情。这标志
着文学观念的转变,这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质的飞跃。魏晋文学在中国文学史
上之所以独放异彩,是与文士们对“情”的观念态度分不开的,更直白地说是
“情”解放的结果。
(摘编自胡红梅、胡晓林《魏晋“人的觉醒”与“文学的自觉”》)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随着战国秦汉社会变迁,门阀士族阶级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推动了两汉谶纬
和经术土崩瓦解。
B.魏晋文学对人的觉醒这一意识形态的内在追求,是与对旧传统旧观念的怀
疑否定相关联的。
C.对人的自身价值的认识和肯定,尊重人的个性人格观念的形成,是“文学
的自觉”的先导。
D.汉乐府不再作为音乐的附属品,而以文字形式流传,成为《古诗十九首》
模仿的创作范本。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由于“情”与“文”的关系,文艺领域对新思潮的反映比其他领域更为敏
感、直接和清晰。
B.李白在《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中秉烛夜游的行为,可以视为对魏晋文人
追求的意趣的承袭。
C.《诗经》、楚辞和汉乐府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文学创作,因为当时还没有进入
文学创作的时代。
D.由于受到政治、道德原则的规范、限制,同样是言“情”,先秦两汉文学
不如魏晋文学那样真切。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不能支持文中魏晋文学创作追求的相关论述的一
项是()
A.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借叙欢聚之乐发出“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的感慨。
B.陶渊明以《归园田居》和《归去来兮辞》等文学作品,体现其对精神自由
的追求。
C.出自《古诗十九首》的《涉江采芙蓉》写男子远游怀乡,体现出独特的审
美情趣。
D.《杨氏之子》一文教导人们要随机应变,用智慧和勇气解决问题,富有哲思
妙趣。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思路。
5.“人的觉醒”对“文学的自觉”有怎样的作用?请结合两则材料简要说明。
二、现代文阅读(文学类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深巷里的老墙
梁衡
在婺源农村小住几天。徽式民居总是窄窄的巷子,高高的墙,房与房的距离
又近,一出门,迎面就是一堵墙,一走路,人就夹行在两墙中间。每天出出进
进,这墙就是一页读不完的书。
当地传统的砌墙方法是薄豉立砌、横搭、中空、填土,再外涂白灰。这样既
节省材料又可保温,而且土在墙中,寓田于墙。新墙在刚落成之时洁白如纸,
就是我们常看到的白墙黛瓦的徽式格调。当初,一位泥瓦匠完成一座新房或一
堵新墙时,断没有想到他却为大自然提供了一张作画的温床。
岁月之笔是这样作画的。先用细雨在墙上一遍一遍地刷洗,再用湿雾一层一
层地泅染,白墙上就显出纵横交错的线条和大大小小的斑点。论层次,这里有
美术课上讲的黑、白、灰的过渡;论形状,则云海波涛、春风杨柳、山石嶙峋,
胜过一本《芥子园画谱》。我儿子是学画的,他说国画里所讲的线条、皴法、留
白,西画里讲的光影、色调、透视,在这墙上都可以找到,就是课堂上没有讲
过的这里也有。人工艺术在自然面前是这样渺小,他自从住到这里就再也没敢
画过一笔画。正是“眼前有景画不得,神来之笔在上头”。
但大自然并不满足于平面的艺术。风雨如刀,岁月如锥。白墙这里被铲去一
块皮,那里被刻出一道沟,有时还被随意抽去一块砖,甚至推倒半堵墙。然后,
再借来四面八方的种子,乘着风和雨,漫天摇落在墙头。那些绿色的生命便悄
无声息地栖身到豉缝里、墙皮间、红土中,甚至就借着一丝湿气黏附在光洁的
墙面上。它们才是真正的“蜘蛛侠”,缘墙而走,无处不在,无缝不生。村里
古祠堂有一面大院墙,上面就爬满了积年生的薜荔果,果可生吃亦可做成凉粉。
这是一面既能看又能吃的墙。
你随意漫步吧,土墙、石墙、砖墙、篱笆墙,满墙上都草解人情,花惹人爱。
只要你有耐心,任选一墙,就可以面壁一两个小时,像是在美术馆里看画展。
不,比画展更好看。这是一面面实实在在的生态墙、文化墙。你想,无数个鲜
活的生命自愿齐集到这面老墙上,跻身砖石,扎根红土,探身招手,与人共舞,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景?更可贵的是这些鲜活的花草并不欺侮无言的老墙,在
完成最后的布局后,还没有忘记露出一方红砖、突显一块青石或留下一段粉墙,
仿佛提醒着你,这不是一般的纸上图画。
一天,我偶然与儿子说起这几日读墙的感觉,他说:“你不知道咱们这房子
的西边有一面老墙,每当夕阳晚照时,那种历史的沧桑感让人心里发颤。我修
这房子时专门为它开了一扇西窗,为了能最佳取景,还不厌其烦地改窗框、配
窗帘。但突然有一天西边冒出了一座新房,壁立眼前,挡了个严严实实。”
第二天,我就去寻访这堵老墙。原来它曾是一座三层楼高的民居,已三面坍
塌,唯留下一个楼的直角兀立在窄巷之上。直角往南的一面墙还比较完整,袒
露着豉块横竖相砌的纹路和白色的灰缝,甚至你都能感觉到还有一位砖瓦匠正
在工作。而靠北的那段已经塌得只剩下一条棱线,清晰她露出墙的筋骨结构,
只见碎砖破瓦如瀑布一样倾泻下来,犬牙交错的豉块间露出当年填充的红土,
唯有那个高高的楼角还十分完整,在蓝天的背景下划出一个标准的直角图形。
楼角上方白云来去,一只孤雁在天际盘旋,风在轻轻地打着口哨。这时晚霞烧
红了天边,风雨楼台,残阳如血。我一时惊呆了,如果要给眼前的这幅画起个
名字,就叫岁月。我知道严田这个村子是有来头的,历史上曾出了二十七位进
士。你看脚下的石板路与河边的洗衣石,路上一低头就是一块废弃的古碑,村
口一棵宋代的老樟树七八个人才能合抱。岳飞曾在这一带驻军,与悲壮的《满
江红》不同,他在这里留下了一首轻松愉快的小诗《花桥》:“上下街连五里遥,
青帘酒肆接花桥。十年征战风光别,满地羊羊草色娇。”当年的羊羊草色,现
在依旧点染在寻常百姓家的墙头上。
在走回家的路上,我有意绕来绕去多走了几条巷子。为的是再多读几段老墙。
有一座土墙矮房,早已被主人遗弃,劣筑的红土墙面上夹杂着石块草根。而一
坡青瓦斜披而下,瓦上长满嫩绿的厚厚的苔葬。苔葬这东西很有意思,不管是
老砖、旧瓦、朽木、断墙,都一律公平地给穿上鲜亮的绿装。现在这绿苔青瓦
的屋檐压得很低,直遮住了老土墙的额头,而墙脚正绽放着一束灿烂的花。
我想,自从人类走出山洞发明了垒墙盖房,墙就与人长相厮守,从此墙上就
烙下了人的体温、音容和身影。可惜近年来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已是弃了泥
土,别了砖瓦,不见了柴墙篱笆。难得这深巷里还为我们保存了些有温度的老
墙,保存了前人的眼泪和笑脸。我眺望深深的街巷,谁解这老墙里的密码?谁
又能读得懂这幅风雨斑斑却又四季变换的青绿山水画?
(摘自2021年9月9日《人民日报》大地副刊,有删节)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泥瓦匠“断没有想到他却为大自然提供了一张作画的温床”,说明他们在
砌墙之初并未想到墙在风雨的侵蚀下,会产生艺术美。
B.在作者看来,美需要发现,如夕阳晚照中的老墙就美得让人心颤;同时,
美也需要保护,如立在窗前的新房就破坏了老墙之美。
C.作者说儿子“自从住到这里就再也没敢画过一笔画”,从侧面表现了大自
然墙体绘画的神妙,也反映出儿子对大自然的敬畏。
D.结尾处“弃了泥土,别了砖瓦,不见了柴墙篱笆”,写出了作者对“老
墙”逝去的无奈,为深巷里保存了些有温度的老墙而欣喜。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写徽式民居巷窄、墙高、房近而造成出入不便,欲扬先抑,增加了散
文的叙述层次。
B.作者善用比拟,以“风雨如刀,岁月如锥”写出了对墙的“雕琢”,让墙
具有立体的美感。
C.文章前半部分聚焦对墙进行细部刻画,后半部分对墙进行整体描述,不枝
不蔓,详略相宜。
D.作者选取“青瓦”“绿苔”“灿烂的花”等物象,让被人遗弃的土墙也具
有了独特的美感。
8.作者开篇认为“这墙就是一页读不完的书”,请结合文本,概括“墙”的内
涵。
9.文章结尾处,将老墙置于历史与现实的大背景中,在对比之中抒发感慨,蕴
含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结合全文,简要回答。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永州司马柳宗元为柳州则朱,朗州司马刘禹锡为播州刺史。宗元日:“播
州非人所居,而梦得亲在堂,万无母子俱往理。”欲请于朝,愿以柳易播。会
中丞裴度亦为禹锡言曰:“禹锡诚有罪,然母老,与其子为死别,良可伤!”
上曰:“为人子尤当自谨,勿贻亲忧,此则禹锡重可责也。”度曰:“陛下方
侍太后,恐禹锡在所宜矜。”上良久,乃日:“朕所言,以责为人子者耳,然
不欲伤其亲心。”退,谓左右曰:“裴度爱我终切。”明日,改禹锡连州刺史。
宗元善为文,尝作《梓人传》,以为:“柠勺不执斧斤刀锯之技,专以寻引‘、
规矩、绳墨度群木之材,视栋宇之制,相高深、圆方、短长之宜,指麾众工,
各趋其事,不胜任者退之。大厦既成,则独名其功,黄将三倍。亦犹相天
下者立纲纪整法度择天下之士使称其职居天下之人使安其业能者进之不能者退
工万国既理,而谈者独称伊、傅、周、召圆其百执事之勤劳不得纪焉。或者不
知体要,炫能矜名,亲小劳,侵众官,听听2于府庭,而遗其大者远者,是不知
相道者也。”又作《种树郭橐驼传》曰:“橐驼之所种,无不生且茂者。或问
之,对日:‘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凡木之性,其根欲舒,其土欲故,既植
之,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蔚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全而性得矣。它
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
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日爱之,
其实害之;虽日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为政亦然。吾居乡见长人者,
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之。旦暮吏来,聚民而令之,促其耕获,督其蚕
织,吾小人辍饕飨以劳吏之不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邪!凡病且怠,职
此故也。’”此其文之有理者也。
(选自《资治通鉴•唐纪•唐纪五十五》)
【注】①寻引:长尺。②伊、傅、周、召:指古时的宰相伊尹、傅说、周公、
召公。③听听:争辩的样子。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亦犹相天下者/立纲纪/整法度/择天下之士使称其职居/天下之人使安其业/能
者进之/不能者退之/
B.亦犹相天下者/立纲纪/整法度择天下之士/使称其职/居天下之人使安其业/能
者进之/不能者退之/
C.亦犹相天下者/立纲纪/整法度/择天下之士使称其职/居天下之人使安其业/能
者进之/不能者退之/
D.亦犹相天下者/立纲纪/整法度择天下之士/使称其职居/天下之人使安其业/能
者进之/不能者退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刺史,古代官名,是一郡或一州的最高行政长官,刺史相当于现在的省长
或者市长。
B.梓人,泛指木工、建筑工匠、刻版工人等,而文中的“梓人”具有统筹调
度的能力。
C.受禄,文中是“接受酬金、接受俸禄”之意,“无功不受禄”中的“受
禄”也指此意。
D.蜜飨,常有“做饭、熟食、馈食及宴饮之礼”的意思,其中,蜜指晚餐,
飨指早餐。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柳宗元很能为他人着想。刘禹锡被任命播州刺史,播州地理位置偏僻且刘
母年迈,柳宗元主动提出让自己去播州,最终成功说服皇上。
B.柳宗元行文能引喻作譬。他创作的《梓人传》《种树郭橐驼传》等文章,极
富哲理意味,把自己的人生感慨和政治见解寄寓于故事之中。
C.柳宗元对治术颇有见地。柳宗元认为宰相应识大体顾大局,没有必要亲身
去做细微的劳务,承担百官责任,而应擅长谋划、知人善用。
D.柳宗元认为繁政扰民。他在《种树郭橐驼传》中揭露了苛政繁令对百姓的
侵害,提出为政要务本、清静,不要政令频出、扰民妨民。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朕所言,以责为人子者耳,然不欲伤其亲心。
(2)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为政亦然。
14.清张伯行云:“子厚之体物精矣,取喻当矣。”请结合柳宗元的《梓人传》,
谈谈你对“取喻当矣”的理解。
四、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题少陵画像
陆游
长安落叶纷可扫,九陌北风吹马倒。
杜公四十不成名,袖里空余三赋草
车声马声喧客枕,三百青铜市楼饮。
杯残炙冷正悲辛2,仗内斗鸡催赐锦。
【注】①三赋草,《三大礼赋》文稿,唐代制度,天子亲享太清宫、太庙,合祭
天地于南郊,叫做“三大礼”,杜甫有《进三大礼赋表》,玄宗十分欣赏。
②“杯残”句,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眼前长安深秋北风呼啸、落叶纷纷的景象,引发了诗人对杜甫的怀想。
B.杜甫虽有才华,却未得朝廷重用,在不惑之年仍然籍籍无名且穷困潦倒。
C.被喧闹的车马声惊醒,杜甫只能带着仅有的三百文钱去酒店喝酒浇愁。
D.本诗与杜甫的《蜀相》一样,在缅怀先贤中,都寄寓了诗人自身的情怀。
16.《载酒园诗话》评价本诗“叙三百年前事,声容如见,亦令人忽忽难堪”。
请结合诗歌,谈谈你对此的理解。
五、情景默写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陈情表》中,作者李密向晋武帝上表陈述了自己的家庭情况,其中起
到总起和概括作用的句子是“,
(2)古人常用鸥鸟、渔夫表隐居之意,黄庭坚《登快阁》中借类似意象表达归
隐之意的句子是“,"=
(3)“酒”是古代诗歌中的常见意象,诗人常借酒抒怀,如鲍照在《拟行路难
(其四)》中“”、杜甫在《客至》中感慨“"o
六、语言文字运用I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长江是中国最大的河流,也是中华大地的一条文学之河!从楚辞汉赋到唐诗
宋词,一条文学长河贯通下来,如同一江丰盈的碧水蜿蜒而来。她还是一条具
有永不衰竭的航运能力的黄金水道,因一水之便,一代代诗人和作家行走于江
水之上,以诗词和华章沿途点亮这道大江,让它放射出①的奇光异彩。
屈原自沉汨罗江刚过一百年的某日,江边渡口走来一位②的青年书生.
向摆渡老者打听当年屈原怀石投水的位置。老者告诉他,有的说屈原是在下游
河滩走进激流的,有的说他就在这个渡口旁边的一块岩石上纵身跳进深水的。
于是,那位青年登上岩石,大喊了两声“先生”,接下来向着江水默立良久,
最后揖谢老人缓缓离去。
“先生”之前不加姓氏是一种特别崇敬的称呼。摇船老人不知道来人是谁,
但历史知道,他就是贾谊。他是在被贬谪为长沙王太傅之后,于赴任的路上特
意赶到汨罗江畔的。他和屈原一样③,并且都具有高洁的品格和远大的
人生抱负,这次凭吊之后他写了《吊屈原赋》,堪称屈原最早的“铁粉”。
浩浩的江水流淌着的是不朽的动人故事和传说、光亮的诗词和散文、绵绵
不绝的中华文脉。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9.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几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城市公园绿地建设工程合同范本(含植物养护服务)
- 2024至2030年本安安全栅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2024年跨境债务重组协议范例大全版B版
- 2025至2031年中国防爆马达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年度消防设备安装施工与消防安全协助合同3篇
- 2025至2031年中国红色双头枕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至2031年中国小型布椅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二零二五年度体育公司股东赛事运营合作协议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化妆品包装设计及印刷合同3篇
- 航空器制造及维修服务合同
- 煤层应力状态及煤与瓦斯突出防治研究
- 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基础知识练习题带答案
- 诊所聘用医生合作协议书
- 抖音认证承诺函
- 药物分离纯化-药物分离纯化技术的作用
- 《精益生产培训》课件
- GB/T 3518-2023鳞片石墨
- 22G101三维立体彩色图集
- MQL4命令中文详解手册
- 水平井施工方案及措施
- 资产评估常用数据与参数手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