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化学复习专题和中学化学学习学问点大全及化学学习重要资料内容有:中病点·错点·盲点总结,新型解读,专题复习题(附答案),解题策略,初中学学问点连接,第一轮复习支配,其次轮复习支配TOC\o"1-1"\h\z\u高考化学复习中病点·错点·盲点总结 学问点2驾驭酸式盐与正盐的相互转化其次部分:教材剖析初中课标要求:未涉及盐的分类及酸式盐的概念中学课标要求:驾驭酸式盐与正盐的相互转化建议:在中学化学第一册其次章其次节渗透酸式盐的性质第三部分:教案示例盐的分类酸式盐的性质学问目标1了解盐的分类2驾驭酸式盐的性质3以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为例,驾驭酸式盐与正盐的相互转化实力目标:总结归纳得出结论情感目标:通过比较类比,体验成功教学方法:探讨、归纳教学过程一、盐的分类正盐:NaClCaCO正盐:NaClCaCO3BaSO4Na2CO3CuSO4Ba(NO3)2……盐酸式盐:NaHCO3NaHSO4NaHSNaH2PO4Na2HPO4碱式盐:Cu2(OH)2CO3含氧酸盐:CaCO3BaSO4Ba(NO3)2NaHCO3NaHSO4……盐无氧酸盐:NaClK2SKIAgCl二、酸式盐的性质1、水中的溶解性一般来说,在相同温度下,不溶性正盐对应的酸式盐的溶解度比正盐的大,如CaCO3难溶于水,Ca(HCO3)2易溶于水。可溶液性正盐对应的酸式盐溶解度比其正盐的小,如Na2CO3的溶解性大于NaHCO3,K2CO3的溶解性大于KHCO3。2、与碱的反应酸式盐与碱均可反应,弱酸的酸式盐既能与强酸又能与强碱反应。HCO3-+OH-=CO32-+H2O;HCO3-+H+=H2O+CO2↑3、与酸的反应强酸的酸式盐与酸不发生复分解反应。尽管是盐,但可作强酸用,其水溶液具有酸的通性,如NaHSO4可与氢前的金属反应,生成氢气;可与SO32-反应,生成SO2。弱酸的酸式盐与对应的酸不反应(HPO42-例外),可与酸性比其强的酸反应,生成新酸和新盐,如NaHCO3可与HCl、H2SO3、H3PO4在水溶液中反应。4对热的稳定性一般说来,热稳定性大小依次为:可溶性正盐>不行溶正盐>酸式盐>多元酸(对同一类酸而言)。如:Na2CO3对热稳定,加热不分解。三、依据酸式盐的性质探讨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学生探讨得出结论1、水中的溶解性Na2CO3的溶解性大于NaHCO32、与碱的反应NaHCO3+NaOH=Na2CO3+H2O3、与酸的反应Na2CO3+2HCl=NaCl+H2O+CO2↑NaHCO3+HCl=NaCl+CO2↑+H2O4、对热的稳定性Na2CO3对热稳定,加热不分解,而NaHCO3受热分解四、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相互转化NaHCO3+NaOH=Na2CO3+H2ONa2CO3+CO2+H2O=2NaHCO3第四部分:练习题1.如何除去Na2CO3固体中少量的NaHCO3?如何除去碳酸氢钠溶液中少量的碳酸钠?2.往碳酸钠溶液加入下列物质,能反应但视察不到明显现象的是()A.Ca(OH)2溶液B.Na2O2固体C.盐酸D.Na2O固体3下列电离方程式中,能正确表示一种酸式盐电离的是
C.R(OH)2=R2++2OH-
4碳酸氢钠(NaHCO3是一种酸式盐)俗名小苏打,是焙制糕点所用发酵粉的主要成分。碳酸氢钠遇到盐酸发生如下反应:NaHCO3+HCl=NaCl+H2O+CO2↑下列物质中不能用作治疗胃酸(含稀盐酸)过多的药物是(
)A.烧碱
B.氢氧化铝C.小苏打D.墨鱼骨粉(含CaCO3)第九讲差量法一种简捷的计算方法第一部分:学问点讲解学问点1:理解差量计算的原理差量法是依据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的差量和造成这种差量的实质及其关系,列出比例式求解的解题方法。我们甚至把“差量”看成是化学方程式中的一种特殊产物。该差量的大小与参与反应的物质的有关量成正比。一般说来,化学反应前后凡有质量差、气体体积差、密度差、压强差等差量都可用差量法求解。学问点2:驾驭差量法的适用条件:
(1)反应不完全或有残留物。在这种状况下,差量反映了实际发生的反应,消退了未反应物质对计算的影响,使计算得以顺当进行。
(2)反应前后存在差量,且此差量易求出,这是运用差量法的前提。只有在差量易求得时,运用差量法才显得快捷,否则,应考虑用其他方法来解。
学问点3:驾驭差量法解题步骤依据化学方程式分析反应前后形成差量的缘由(即影响质量变更的因素).找出差量与已知量、未知量间的关系,然后再列比例式(对应成比例,留意:单位要一样)。求解。其次部分:教材分析和处理建议初中教材要求:不作要求中学要求:差量法作为中学化学计算的一种重要方法,要求学生必需驾驭建议:在中学化学第一册其次章<<碱金属>>部分补充并强化练习差量计算第三部分:教案差量计算学问目标:驾驭差量计算法实力目标:把握差量计算的实质情感、看法与价值观:体验差量计算的简捷性教学过程一、固体差量例1.将质量为100克的铁棒插入硫酸铜溶液中,过一会儿取出,烘干,称量,棒的质量变为100.8克。求有多少克铁参与了反应。分析:Fe+CuSO4=FeSO4+Cu5664(离开铁棒)(回到铁棒)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影响棒的质量变更的因素是参与反应的铁和生成的铜。每有56份质量的铁参与反应离开铁棒的同时,就有64份质量的铜回到铁棒上,则使棒的质量增加64-56=8(份)。现已知棒的质量增加100.8克-100克=0.8克,则可列比例求解。解:设参与反应的铁的质量为x。Fe+CuCO4=FeSO4+Cu棒的质量增加(差量)566464-56=8x100.8克-100克=56∶8=x∶0.8克答:有5.6克铁参与了反应。二、液体差量例2.用含杂质(杂质不与酸作用,也不溶于水)的铁10克与50克稀硫酸完全反应后,滤去杂质,所得液体质量为55.4克,求此铁的纯度。分析:Fe+H2SO4=FeSO4+H2↑562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影响溶液质量变更的因素是参与反应的铁和生成的氢气。每有56份质量的铁参与反应“进入”溶液中的同时,则可生成2份质量的氢气从溶液中逸出,故溶液质量增加56-2=54(份)。由题目给的差量55.4克-50克=5.4克,据此便可列比例求解。解:设此铁的纯度为x。Fe+H2SO4=FeSO4+H2↑溶液质量增加(差量)56256-2=5410x克55.4克-50克=56∶54=10x克∶5.4克答:此铁的纯度为56%。三、气体差量例3.将12克CO和CO2的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灼热的氧化铜后,得到气体的总质量为18克,求原混合气体中CO的质量分数。分析:CuO+CO=Cu+CO22844由化学方程式可知,气体质量增加的缘由是CO夺取了氧化铜中的氧元素。每28份质量的CO参与反应,可生成44份质量的CO2,使气体质量增加44-28=16(份)。现已知气体质量增加18克-12克=6克,据此便可列比例求解。解:设原混合气体中CO的质量分数为x。CuO+CO=Cu+CO2气体质量增加(差量)284444-28=1612x克18克-12克=答:原混合气体中CO的质量分数为87.5%。四、其他例4.在天平左右两边的托盘上,各放一个盛有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足量稀硫酸的烧杯,待天平平衡后,向两烧杯中分别加入铁和镁,若要使天平仍保持平衡,求所加铁和镁的质量比。分析:①因硫酸足量,故铁和镁全参与反应。Fe+H2SO4=FeSO4+H2↑Mg+H2SO4=MgSO4+H2↑②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影响天平两端质量变更的因素是加入的金属和生成的氢气。③分别加入铁和镁后,只有当天平两端增加的质量相同时,天平才可仍保持平衡。解:设所加铁与镁的质量分别为x、y(此时天平两端增加的质量均为a)。Fe+H2SO4=FeSO4+H2↑增加的质量(差量)56256-2=54xaMg+H2SO4=MgSO4+H2↑增加的质量(差量)24224-2=22ya56∶54=x∶a24∶22=y∶a答:当酸足量时,所加的铁与镁的质量比为77∶81时天平仍保持平衡。第四部分习题agNa2CO3和NaHCO3混合物加热至质量削减到bg,则混合物中NaHCO3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将44g二氧化碳气体通入装有过氧化钠的硬质玻璃管,发觉导出的气体变为38.4g,问此过程中发生了什么反应?有多少过氧化钠参与了反应?(此过程中发生了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有15.6g过氧化钠参与了反应。)在等质量的下列固体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稀硫酸(足量)至反应完毕时,溶液质量最大的是()
A.FeB.AlC.Ba(OH)2D.Na2CO3EMBEDEquation.2是试验室常用有机溶剂,取确定量EMBEDEquation.2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EMBEDEquation.2和EMBEDEquation.2,若EMBEDEquation.2在EMBEDEquation.2中完全燃烧反应生成气体混合物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A.6.72L B.13.44L C.15.68L D.22.4L解析:由于EMBEDEquation.2EMBEDEquation.2,可知EMBEDEquation.2(液)在氧气中燃烧时,反应前后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变。本题燃烧后最终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仍为EMBEDEquation.2,在标况下其体积为EMBEDEquation.2。故正确答案D。5天平两端各放一只质量相等的烧杯,内盛等体积等浓度的足量稀盐酸,将物质的量都为EMBEDEquation.2的铝和镁分别放入左盘和右盘的烧杯中,反应完毕后,在哪一盘的烧杯中加入多少克同种金属才能平衡。解析:起先反应前和反应后均要求天平平衡,实质上是要求最终增加溶液的质量相等,即可利用溶液质量增加这一实质求解。解:右盘:EMBEDEquation.2溶液质量增加EMBEDEquation.2EMBEDEquation.2 2g EMBEDEquation.2 EMBEDEquation.2 EMBEDEquation.2左盘:EMBEDEquation.2 溶液质量增加EMBEDEquation.2EMBEDEquation.2 6g EMBEDEquation.2EMBEDEquation.2 EMBEDEquation.2由于EMBEDEquation.2,放入铝的左盘要净重EMBEDEquation.2克,设在右盘应再加入镁的质量为EMBEDEquation.2右盘:EMBEDEquation.2 溶液反应增加EMBEDEquation.2EMBEDEquation.2 EMBEDEquation.2 EMBEDEquation.2EMBEDEquation.2 EMBEDEquation.2求得EMBEDEquation.2 答:应在右盘烧杯中再加EMBEDEquation.2镁才能保持平衡。第十讲元素族的学习驾驭典型进行类比记忆特殊留意对比初中化学简洁地介绍了几类物质的性质,是学习化学的入门课程,而中学化学的课程编排遵循了人们相识化学的规律以族为单位进行学习,它将为你终身学习化学奠定坚实的基础,所以中学化学的学习有确定的规律可循,驾驭了有效的学习方法将使你的学习事半功倍。下面以碱金属为例进行说明。一、教材编排的意图分析碱金属是典型的金属元素,是同学们学习的第一个金属元素族。本章共有三节内容,即钠、钠的化合物和碱金属元素。教材一起先就在复习初中金属原子的结构特征及碱的有关学问的基础上,指出碱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特征,接着通过试验来详细探讨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了解其存在、用途以及钠的重要化合物,最终归纳出碱金属元素的通性及其递变规律。整个设计充分体现了由个别到一般的相识规律,帮助学生建立起物质的结构确定性质的观点。通过本章的学习,建立起探讨元素族的科学方法,为学生今后学习探讨其他元素及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打下基础。同学们应熟识和驾驭自然族的学习方法,驾驭每一族重点代表物质的性质,其他元素的性质可以利用相像性和递变性的规律加以驾驭。二、学习方法指导1、结构确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性质确定用途,用途反映性质。突出结构、性质、用途之间的三角关系。(1)结构确定性质钠()由原子结构推想性质:最外层都只有一个电子,易失去。具有失电子实力强,还原性强的性质。(2)性质反映结构与非金属单质的反应:4Na+O2===2Na2O(切开表面变暗);2Na+O2===Na2O2(条件:点燃);2Na+Cl2===2NaCl(条件:点燃);2Na+S===Na2S(研磨,可能爆炸)与水反应:2Na+2H2O===2NaOH+H2↑(猛烈)从反应条件和猛烈程度可以充分说明金属钠的活泼性,具有强的还原性。(3)性质确定用途,用途反映性质Na为什么存放在煤油中?b、Na为什么不能用手拿?2、驾驭典型(金属钠)进行类比(碱金属中其他元素)学习物质的相像性(1)钠的物理性质:银白色,质地很软(小刀切割),热和电的良导体,密度为0.97g/cm3(比水小、比煤油大),熔点(较低)是97.81oC等。类比:碱金属中其他元素的物理性质:色:银白色金属(Cs略带金色光泽);导性:热、电的良导体;硬度:松软,有展性;熔沸点:熔点低,只有Li高于水的沸点,Cs熔点低于人体体温,是除汞之外熔点最低的金属;密度:液态石蜡<Li<煤油<Na、K<水<Cs、Rb。(注:Li保存在液态石蜡中,或封存在固态石蜡中,不能保存在煤油中。Na、K应保存在煤油中)。(2)
金属钠与非金属单质的反应:与氧气反应,与氯气反应等。类比:相像性:最外层电子都只有1个,易失去。都具有强还原性(金属性),能与O2、S、Cl2非金属单质反应。(3)金属钠与水反应:现象:钠浮在水面上(密度比水小);钠块熔化成光明的小球。(反应为放热反应,且钠的熔点低);小球四处游动,且发出嘶嘶的声音。(反应中有气体产生);滴有酚酞的水变红色。(有碱性物质产生NaOH)类比:碱金属能与水反应,且反应猛烈。3、记忆特殊留意对比学习物质的递变性和特殊性(1)留意对比学习物质的递变性:a、随核电数增加,熔点沸点渐渐降低,密度渐渐增大(钾略有反常:密度K<Na)。b、最外层电子随电子层数增加,半径增大,所受核的引力减小,失去的趋势增大,随核电荷数增加还原性(金属性)增加。与氧气、水的反应猛烈程度增加;MOH的碱性增加。(CsOH是最强的碱);碱金属对应的离子的氧化性减弱。(2)记忆特殊学习物质的特殊性a、与氧气反应:(不如钠猛烈,产物是Li2O而不是Li2O2,确定要留意对比钠的性质);(先熔化成小球,燃烧时反应猛烈,产生黄色火焰);(先熔化成小球,反应较钠猛烈,产生紫红火焰,产物是KO2而不是K2O2,);Rb、Cs遇空气就会马上燃烧,产生困难产物(超氧化物)。b、与水反应:2M+H2O===2MOH+O2↑现象:Li与水反应较慢;钾与水反应较钠猛烈。(现象:与钠作出比较不同之处是反应猛烈甚至发生爆炸);Cs、Rb遇水马上燃烧,甚至爆炸。c、焰色反应:钠(黄色)
钾(浅紫色、透过蓝色钴玻璃)“给人鱼吃,不如教人钓鱼”。学习学问不是为了记忆而是为了运用,奇妙地创设情景,让同学们进行类比,在类比中很快驾驭了典型学问。但是学习是辩证的,符合状况自然可以类比,不符合状况,盲目类比就会陷入逆境,这时确定要进行反思。在化学教学的“三性――相像性、递变性、特殊性”中“特殊性”常常是高考的命题热点,只有记忆了特殊才能在学习中从容地进行类比。总之,驾驭典型巧类比,记忆特殊显奇功,应贯穿教学的始终。附:资料1、第三节教材分析本节主要包含两个主要内容:碱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及其单质的性质、焰色反应。其中前一部分是本节的重点,也是本章的难点。
第一部分内容中,先由两张表格切入,让学生通过表中供应的数据等信息的分析,总结归纳出碱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的特点。为后面学习它们的化学性质打好基础,因为结构确定性质,通过总结结构的相同点和递变性,完全可以大胆的预料其化学性质的相像性和递变性。然后利用试验事试验证推想的正确性,这样的学习依次是对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看法的培育。教材在重点介绍了钠的有关学问之后,由个别到一般,进一步归纳出碱金属性质的相像性与递变性,以及与核外电子排布的关系,从学问基础、科学方法等方面为介绍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打基础,使将来元素周期律的引出能够做到“水到渠成”。2、第三节编写中的学法渗透=1\*GB2⑴从试验或数据中,总结规律,推论预料现象,利用试验论证采纳了化学学习中运用较多的科学方法模式,即通过试验和视察,将试验现象和数据等资料加以分析,找出规律性的学问,并依据这些规律性的学问,进一步对一些物质的性质作出推论和预料,当这些推论和预料经过多次论证后,便可将其中的正确部分上升为理论。这种科学方法模式的训练,有利于培育同学们的思维实力和自学实力。碱金属单质的主要物理性质和原子结构的特点,同学们可以以教材中的两个表格为主要依据,结合前面学过的钠的有关性质,运用对比的方法通过自学、探讨的方法驾驭这部分学问。建议从相同点和递变性两方面总结出规律。碱金属的化学性质的相像性和递变性,同学们可以结合原子结构的相像性和递变性思索,利用规律大胆推想,然后用试验加以验证。此处的教学是培育同学们思维实力的最佳时机。这样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此处的试验尤为重要。要做好钾在空气中燃烧以及钾和水反应的试验。可以事先复习钠的有关的试验现象,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析氧化剂和还原剂,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再通过讲解或者阅读,从反应发生的条件,反应的猛烈程度以及生成物等方面比较Li、Na、K、Rb、Cs与氧气反应,与水反应的不同,从而得出结论:“碱金属的金属性都很强,是强还原剂,而且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大而渐渐增加”的结论。从学问基础、科学方法等方面为介绍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打下基础。=2\*GB2⑵联系生活实际,从用途学习物质的性质碱金属元素在自然界的存在,可以结合它们的化学性质让学生自然地得出结论。此外还应涉及药品的保存,例如:钠和钾应保存在煤油里,锂保存在石蜡中。
关于焰色反应应结合生活实际:漂亮的烟火、食盐溅在火焰上呈现黄色等。确定要留意焰色反应的正确操作方法和步骤及其缘由,特殊指出钾的焰色反应应透过蓝色的钴玻璃视察,并说明缘由。应知道焰色反应可以用来检验金属元素。第十一讲溶解度计算高考中的初中学问点第一部分:学问点讲解学问点1:理解溶解度的概念在确定温度下,在100g溶剂中溶解溶质达饱和,所溶解溶质的质量称为溶解度。溶解度单位是g。若溶质是气体,则溶解度是指:在确定温度和压强下,1体积溶剂溶解溶质达饱和时,所溶解的气体的体积。(单位是:L/L)学问点2:驾驭溶解度有关计算其次部分:教材分析和处理建议初中教材要求:了解溶解度的概念中学要求:结合物质的量教学,进行有关溶解度计算建议:补充溶解度有关计算第三部分:教案学问目标:驾驭溶解度有关计算实力目标:练习,归纳,提高情感、看法与价值观:1、呈现自我2、相互探讨,学会合作教材分析:溶解度有关计算是高考必考初中学问点教学过程有关溶解度的计算溶解度计算是本讲的难点,希望同学们仔细思索、主动练习,驾驭解题的思路和方法。【指导练习】将90℃饱和氯化铵溶液680g,蒸发100g水再冷却至40℃,将析出晶体多少克?已知90℃时溶解度为71.3g,40℃时溶解度为45.8g。做练习后回答问题:学生甲:这个问题我是按两步计算的:(1)求90℃时蒸发100g水将析出多少克晶体。由90℃氯化铰的溶解度可知,100g水最多能溶71.3g氯化铵,所以在90℃蒸发100g水将析出71.3g氯化铵。(2)析出晶体后,余下508.7g饱和溶液,从90℃降温至40℃将析出晶体多少克。设508.7g饱和氯化铵溶液从90℃降温至40℃可析出晶体的质量为x,可依据比例关系解x。508.7g∶x=171.3g∶25.5gx=75.7g蒸发水100g和降温后,共析出晶体75.7g+71.3g=147g。【评价】确定学生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正确,结论也正确,然后指出有关溶解度计算的常用的一种方法:比例式法。指出:上述比例关系只适用于析出的晶体不含结晶水时的有关计算,而且要留意,若原溶液不是饱和溶液,上述比例关系不成立。【提问】上题还有没有更简便的解题方法?在学生分析和解答的基础上指出有关溶解度计算的另一种方法:守恒法,即高温下饱和液中溶质的质量=析晶后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蒸发水和降温后析出的晶体的质量。探讨后回答:可先求出680g饱和氯化铵溶液中含有水和氯化铵的质量。再求出蒸发100g水后,余下的水的质量,并求出在40℃时,余下的水最多能溶解多少克氯化铵。原有的饱和溶液中氯化铵的质量和蒸发水及降温后饱和溶液中所含溶质质量之差为析出的晶体的质量。详细方法是:(1)求90℃时,680g的饱和氯化铵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设溶剂的质量为x。依据溶解度的数据可知:在90℃时,若以100g水配制饱和氯化铵溶液,则饱和液的质量为171.3g。因此可得以下比例式:171.3g∶100g=680g∶xx=397g(水的质量)氯化铵的质量=680g-397g=283g蒸发100g水后,余下水297g,在40℃时,297g水最多能溶氯化铵的质量为y,则依据40℃时,溶解度的数据列出比例式可求出y。297g∶y=100g∶45.8g,y=136.0g析出晶体的质量应为283.0g-136.0g=147.0g。刚才你们探讨和回答都很好,说明对溶解度计算方法有了正确的思路。请思索以下问题,如何选择正确答案:【指导练习】在确定温度下,向足量的饱和碳酸钠溶液中加入1.06g无水碳酸钠,搅拌静置后,最终所得晶体的质量是[]A.等于1.06gB.等于2.86gC.大于2.86gD.大于1.06g,小于2.86g分析并回答:假如析出晶体时,无水碳酸钠只从饱和溶液吸水,生成水合碳酸钠,则生成的碳酸钠晶体的质量应等于2.86g,事实上,析出结晶水合物时,由于无水碳酸钠从饱和溶液中带出水,生成结晶水合物,使溶液中溶剂削减,溶液由饱和变成过饱和,使溶液又析出结晶水合物,重新转化成饱和溶液,因此析出的结晶水合物的质量必定大于2.86g。正确答案为C。【提问】假如析出的晶体带结晶水时,如何进行计算,可有几种解法?【指导练习】80℃时,饱和硫酸铜溶液310g,加热蒸发掉100g水,再冷却至30℃,可析出多少克胆矾?(80℃硫酸铜S=55g,30℃S=25g)探讨并回答:可有多种方法进行计算,如下:解法1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仍为饱和溶液,所以析晶之后饱和溶液中水和溶质的质量比=100∶S。设80℃310g饱和溶液中含xg水,则310g∶x=(100+55)∶100,x=200g。溶质质量为(310-200)g=110g。蒸发100g水后,设析出胆矾的质量为y,则其中含结晶水为9y/25g,无水硫酸铜为16y/25g,析晶后溶液中余下水(200-100-9y/25)g,余下溶质的质量为(110-16y/25)g。30℃时,硫酸铜的溶解度为25g,所以析出晶体后,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25∶100。所以,(200-100-9y/25)g∶(110-16y/25)g=100∶解出y=154g解法2析晶前溶质质量为110g,析出晶体质量为y。溶液中溶质质量为(110-16y/25)g,饱和溶液的质量为(310-100y)g。所以(100+25)∶25=(310-100y)g∶(110-16y/25)g解出y=154g解法3用守恒法。原溶液中溶质质量=析晶后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晶体中的溶质质量。设析出xg胆矾,其中硫酸铜的质量为16x/25,结晶水的质量为9x/25。蒸发水和冷却后,溶液中溶剂的质量为100-9x/25。依据30℃硫酸铜的溶解度可知:晶后溶质的质量:溶剂质量=25∶100,所以溶质质量=[25(100-9x/25)÷100]g。原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110g=16x/25g+[25(100-9x/25)÷100]g解出x=154g解法4设析出胆矾的质量为x余下的饱和溶液质量∶余下溶质质量=(100+S)∶S余下饱和溶液的质量为310-100-x,余下溶质为110-16x/25。(210-x)∶(110-16x/25)=125∶25解x=154g【小结】回答很好,下面我们将解题思路归纳如下:一、带结晶水合物的析晶计算的基本思路是:析出结晶水合物后的溶液仍为饱和溶液,其中溶剂与溶质的质量比=100∶S,或饱和溶液的质量与溶质质量之比=(100+S)∶S。二、不论什么类型的溶解度计算或推断题,都离不开对溶解度概念的正确理解;在对概念正确理解的基础上娴熟驾驭有关公式和解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有关溶解度计算的常用公式有:①某温度下,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饱和溶液质量)×100%=S/(100+S)×100%②某温度下,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溶剂质量=S∶100溶质质量∶饱和溶液质量=S∶100+S③确定温度下的饱和溶液蒸发一部分水,再冷却至原来的温度,将有晶体析出。析出晶体后余下的溶液仍为饱和溶液,若将析出的晶体与蒸发的水重新混合,也应得到饱和溶液。若晶体中不含结晶水,则:蒸发的水的质量∶析出的晶体的质量=100∶S若晶体中含结晶水,则由于析出含结晶水的晶体后的溶液仍为饱和溶液,所以蒸发的水和析出的结晶水与析出的晶体中的无水物混合在一起也可配成饱和溶液。所以,析出的晶体中的无水物的质量∶(结晶水的质量+蒸发水的质量)=S∶100④将饱和溶液从高温冷却至低温,由于一般来说,其溶解度降低,所以将有晶体析出,若晶体中不含结晶水,其质量可用以下2个公式来求:若用100g水在高温下配制饱和溶液,此时可得(100+S高漫)g饱和溶液。若将饱和溶液降至某温度时,析出的晶体的质量为两个温度下的溶解度之差。所以:析出晶体的质量∶饱和溶液中溶剂的质量=(S高温-S低温)∶100析出晶体的质量∶高温下饱和溶液质量=(S高温-S低温)∶(100+S高温)。上述公式应依据不同状况加以应用。解题的基本方法是比例式法或守恒法。第四部分习题一、选择题1.某结晶水合物的化学式为R·nH2O,其式量为M,在25℃时,ag晶体溶于bg水中即达饱和,形成密度为ρg/mL的溶液,下列表达式正确的是A.饱和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000a(M-18n)/M(a+b)mol/LB.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a(M-18n)/M(a+b)%C.饱和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000ρa/M(a+b)mol/LD.25℃时,R的溶解度为:a(M-18n)/(bM+18an)2.A、B两固体的溶解度都随温度上升而增大,现将80℃时A和B的饱和溶液各100g降温到20℃,A晶体析出的量比BA.80℃时A的溶解度确定小于BB.20℃时A的溶解度确定小于BC.温度对A的溶解度的影响确定比对B的溶解度的影响大D.温度对B的溶解度的影响确定比对A的溶解度的影响大3.已知t℃时,某物质的不饱和溶液ag含溶质mg。若该溶液蒸发bg水并复原到t℃时,析出溶质m1g,若原溶液蒸发cg水并复原到t℃时,则析出溶质m2g,用S表示该物质在t℃A.S=100m/(A-m)B.S=100m2C.S=100(m1-m2)/(b-c)D.S=100(m-m1)/(a-b)4.某温度下硫酸铜的溶解度是25g,若温度不变,将32g无水硫酸铜粉末放入mg水中,形成饱和溶液并有胆矾晶体析出时,则m的取值范围是[]A.18g≤m≤128gB.36g<m<180gC.18g<m<128gD.36g≤m≤128g5.在25℃时,向50g2%的氢氧化钡溶液加入氧化钡粉末5g,析出4.65g固体(设晶体不含结晶水),则氢氧化钡在该温度下的溶解度是A.3.5gB.4.0gC.5.7gD.6.7g二、非选择题6.将含有不溶性杂质的氯化钾的固体混合物放入确定量的水中充分搅拌,有以下试验数据:温度(℃)204060剩余固体质量(g)382010已知氯化钾的溶解度:温度(℃)2040506070溶解度(g)34.040.042.645.548.6试计算:(1)加入水的质量____g。(2)原固体混合物中氯化钾的质量____g。(3)使60℃时所得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应加入______g氯化钾。7.已知在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10g,氯化钾的溶解度46g。在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8g,氯化钾溶解度为30g。(1)在60℃时,100g水溶解80g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混合物,再蒸发50g水,若要在此温度下析出硝酸钾而不析出氯化钾,则在混合物中硝酸钾的质量分数应为______。(2)若60℃时,有50g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混合物溶于100g水中,降温到0℃时,若要使氯化钾析出,硝酸钾不析出,氯化钾在混合物中的质量分数应为______。(3)若60℃时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混合物是45g,溶于答案一、选择题1.B、C2.C3.C4.C.5.B二、非选择题6.(1)300g(2)136.5g(3)6.5g7.(1)KNO3≥71.25%(2)92%≥KCl≥64%(3)KCl>60%第十二讲氧化还原反应和离子反应的学习渗透复习法氧化还原反应和离子反应是我们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也是考试的热点。在刚刚进入中学学习时,接触的反应较少,很难一次性地驾驭娴熟,须要我们在后续的学习中实行“渗透复习法”逐步进行练习。同时课本学问的编排体系是一个按部就班、相互渗透的过程,例如:新教材将碱金属编排在其次章学习,一方面可巩固第一章所学的氧化还原反应和离子反应等学问,另一方面可减轻学生在中学学习初期的不适应感,这就须要我们在接触碱金属时,既要学习碱金属的学问,又要不断地与氧化还原反应和离子反应的学问进行联系。一、通过碱金属章节渗透复习氧化还原反应在学习碱金属的章节中,遇到下列反应,在记忆和学习的同时,可以推断是否是氧化还原反应,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并推断氧化剂和还原剂。1、2Na+2H2O====2NaOH+H2↑2、2Na+O2===Na2O2(条件:点燃)3、4Na+O2===2Na2O(白色)4、2Na+Cl2===2NaCl(条件:点燃)5、2Na2O2+2H2O==4NaOH+O2↑6、2Na2O2+2CO2===2Na2CO3+O2↑7、4Li+O2==Li2O(条件:点燃)8、2K+2H2O===2KOH+H2↑9、2Na+S===Na2S10、TiCl4+4Na===Ti+4NaCl(条件:高温)11、2NaHCO3===Na2CO3+H2O+CO2↑(条件:加热)12、Na2O+H2O===2NaOH
13、Na2O+2HCl===2NaCl+H2O14、Na2O+CO2===Na2CO315、Na2CO3+2HCl=H2O+CO2↑+NaCl16、NaHCO3+HCl=H2O+CO2↑+NaCl二、通过碱金属章节渗透复习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在学习碱金属的章节中,遇到下列反应在记忆和学习的同时,复习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2Na+2H2O====2NaOH+H2↑2K+2H2O===2KOH+H2↑(复习单质、气体、难电离的物质、强碱)2Na2O2+2H2O==4NaOH+O2↑Na2O+H2O===2NaOH
Na2O+2HCl===2NaCl+H2O(重点复习氧化物不能拆的学问)Na2CO3+2HCl=H2O+CO2↑+NaClNaHCO3+HCl=H2O+CO2↑+NaClNaHCO3+NaOH==Na2CO3+H2O(重点复习弱酸酸式酸根根离子的处理原则)CO32-+2H+=H2O+CO2↑ HCO3-+H+=H2O+CO2↑第十三讲质量守恒法、原子守恒法等在中学化学计算中的应用第一部分:学问点讲解学问点1理解守恒法解题的基本原理守恒法解题的基本原理: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原子间重新组合,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存在一系列守恒现象,如:质量守恒、元素守恒、电荷守恒、电子得失守恒等,利用这些守恒关系解题的方法叫做守恒法。其次部分:教材分析和处理建议初中课标未作要求中学课标守恒法解题是中学化学计算中的常用解题方法建议在中学化学计算中渗透守恒法解题第三部分教案示例守恒法解题学问目标驾驭守恒法解题实力目标识别能用守恒法解决的问题情感目标体验守恒法解题的快捷性教学方法练习归纳教学过程[引入]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原子间重新组合,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存在一系列守恒现象,如:质量守恒、元素守恒、电荷守恒、电子得失守恒等,利用这些守恒关系解题的方法叫做守恒法。质量守恒法
质量守恒就是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不变,在配制或稀释溶液的过程中,溶质的质量不变。
【例题】1500C时,碳酸铵完全分解产生气态混合物,其密度是相同条件下氢气密度的()
(A)96倍(B)48倍(C)12倍(D)32倍
【分析】(NH4)2CO3=2NH3↑+H2O↑+CO2↑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混和气体的质量等于碳酸铵的质量,从而可确定混和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24,混和气体密度与相同条件下氢气密度的比为12,所以答案为C
(二)元素守恒法
元素守恒即反应前后各元素种类不变,各元素原子个数不变,其物质的量、质量也不变。
【例题】有一在空气中放置了一段时间的KOH固体,经分析测知其含水2.8%、含K2CO337.3%取1克该样品投入25毫升2摩/升的盐酸中后,多余的盐酸用1.0摩/升KOH溶液30.8毫升恰好完全中和,蒸发中和后的溶液可得到固体()
(A)1克(B)3.725克(C)0.797克(D)2.836克
【分析】KOH、K2CO3跟盐酸反应的主要产物都是KCl,最终得到的固体物质是KCl,依据元素守恒,盐酸中含氯的量和氯化钾中含氯的量相等,所以答案为B
(三)电荷守恒法
电荷守恒即对任一电中性的体系,如化合物、混和物、溶液等,阴阳离子所带正负电荷的代数和为零,即正电荷总数和负电荷总数相等。
【例题】在Na2SO4和K2SO4的混和溶液中,假如c(Na+)=0.2摩/升,c(SO42-)=x摩/升,c(K+)=y摩/升,则x和y的关系是()
(A)x=0.5y(B)x=0.1+0.5y(C)y=2(x-0.1)(D)y=2x-0.1
【分析】可假设溶液体积为1升,那么Na+物质的量为0.2摩,SO42-物质的量为x摩,K+物质的量为y摩,依据电荷守恒可得c(Na+)+c(K+)=2c(SO42-),所以答案为BC第四部分习题1、将确定质量的碳酸钙和单质碳的混合物置于坩埚中充分灼烧,假定能将产生的气体全部收集起来,结果发觉所得气体质量恰等于原混合物质量,试求原混合物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2、在CO和CO2的混合气体中,含氧64%,将该混合气体5g通过足量的灼热的氧化铜,完全反应后,气体再全部通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中,得到的白色沉淀质量是()
A.5gB.10gC.15gD.20g3、在含钠元素6.9g的NaCl和Na2CO3的混合物中加入100g某浓度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产生4.4gCO2,试求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4、将确定量Cu与Cu(OH)2的混合物置于坩埚中充分灼烧,结果所得固体质量恰等于原混合物的质量,试求原混合物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答案1.27.3%2.C3.15.66%4.第十四讲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学问学习元素周期律的基础第一部分:学问点讲解学问点1:了解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学问氢原子的原子核有一个质子,核外有一个电子,它在核外确定距离的空间内高速运动。在含有多个电子的原子里,电子的能量并不相同。能量低的,通常在离核近的区域运动。能量高的,通常在离核远的区域运动。我们把电子在核外远近不同的运动区域叫做电子层,能量最低、离核最近的叫第一层,能量稍高、离核稍远的叫其次层,由里往外依次类推,分别叫做第三、四、五……层。由此可见,核外电子是在能量不同的电子层上运动的,也就是说: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学问点2:驾驭1—18号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的书写用圆圈表示原子核,在圆圈内用正数表示质子数(或核电荷数),用弧线表示电子层,用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电子层的电子数。其次部分:教材分析和处理建议初中教材要求:1.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2.能依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的元素。中学要求:在中学化学第一册第五章第一节中,要求学生熟识1—18号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从而顺当得出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建议:补充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学问及1—18号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的书写,使学生娴熟驾驭1—18号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以便顺当转入核外电子排布规律的学习。第三部分:教案学问目标:1.了解原子的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2.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涵义,驾驭1—18号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的书写实力目标:培育学生的视察实力和抽象思维实力。情感、看法与价值观:1、呈现自我2、相互探讨,学会合作教学重点:原子的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教学难点:1—18号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的书写教学方法:问题解决法和探讨法。教学过程:老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复习提问】构成原子的微粒有哪几种?它们是怎样构成原子的?为什么整个原子不显电性?思索并回答回忆旧学问,为接受新学问奠定基础,引发其学习爱好,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引入新课】我们已经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的,原子核的体积仅占原子体积的几千亿分这一,相对来说,原子里有很大的空间,电子就在这个空间里做高速的运动。那么,电子是怎样排布在核外空间的呢?【板书】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学问【讲解并描述】我们已经知道,氢原子的原子核有一个质子,核外有一个电子,它在核外确定距离的空间内高速运动。【设疑】在含有多个电子的原子里,全部电子是否在同一区域运动?想象探讨发言培育学生的想象实力和探究精神。【讲解并描述】在含有多个电子的原子里,电子的能量并不相同。能量低的,通常在离核近的区域运动。能量高的,通常在离核远的区域运动。我们把电子在核外远近不同的运动区域叫做电子层,能量最低、离核最近的叫第一层,能量稍高、离核稍远的叫其次层,由里往外依次类推,分别叫做第三、四、五……层。由此可见,核外电子是在能量不同的电子层上运动的,也就是说:【板书】一、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引入】如何表示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板书】二、原子结构示意图【讲解并描述】用圆圈表示原子核,在圆圈内用正数表示质子数(或核电荷数),用弧红表示电子层,用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电子层的电子数【投影】核电荷数从1到18的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探讨1.每一电子层上最多容纳的电子数是多少?探讨2.最外层电子数是多少?【板书】1.每一电子层上最多容纳电子2n22.最外层电子数不能超过8个(K层不超过2个),次外层不能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不能超过32个练习:依据视察所得结论,书写1—18号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课堂练习一1.原子核外电子是按__________、________排布的。
2.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最外电了层有_______电子(氦有______个电子)化学性质比较________,一般状况下不跟其它物质____________。3.下列微粒中,最外电子层不是稳定结构的是()
A.氖原子B.氯原子C.镁离子D.硫离子4.某元素的微粒最外电子层有8个电子,该微粒()
A.是稀有气体原子B.是阳离子C.是阴离子D.无法确定简洁记忆跟着老师画原子结构示意图视察18种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探讨并回答使学生初步了解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使学生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涵义培育学生的视察实力。培育学生的应用实力第四部分练习题填空题1.核外电子是按能量凹凸的不同排布的。能量高的,通常在离核运动。把能量最低,离核最近的叫。2C原子L层上的电子数等于次外层上的电子数、电子层数,C是3.质子数为13,核外有10个电子的微粒的符号和结构示意图是。二、选择题1.某原子的原子核外第三电子层与第一层电子数相等,则该原子的质子数为()A.20B.14C.122.某元素的核电荷数为Z,其带2个单位负电荷的阴离子的核外电子数为m,下列关系中正确的是()A.Z=mB.Z=m+2C.Z=m-23元素X的最外层有3个电子,元素Y的最外层有7个电子,由这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可能是()4原子核外的M电子层和L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的关系是A、大于B、小于C、等于D不能确定第十五讲启普发生器的构造和原理第一部分:学问点讲解学问点1:了解启普发生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启普发生器的构造和工作原理如图所示,启普发生器由三部分构成:1.球型漏斗2.容器部分3.带活塞的导管部分。以试验室制氢气为例,运用时,开启活塞,酸由球形漏斗流入容器至其与锌粒接触,反应产生氢气。关闭活塞,由于氢气压强增大,酸被压回球形漏斗,与锌粒脱离接触,反应停止。
学问点2:理解启普发生器气密性检验原理启普发生器气密性检验关闭导气管上的活塞,从球形漏斗口处加入水,当水浸没球形漏斗下端后,接着加入水,球形漏斗内外会出现液面差,视察液面,在一段时间内不发生变更,表明气密性良好。学问点3:驾驭启普发生器简易装置的设计及原理其次部分教材剖析初中课标:不做要求中学课标:对启普发生器不做要求,但要求学生驾驭由中学化学常见仪器组成的简易装置建议:作为试验教学连接内容,补充启普发生器的有关学问第三部分教案示例启普发生器学问目标1.了解启普发生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2.驾驭启普发生器简易装置的设计及原理实力目标能进行启普发生器简易装置的设计情感目标体验试验装置的设计和评价教学方法讲练结合教学过程一、展示并讲解启普发生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如图所示,启普发生器由三部分构成:1.球型漏斗,2.容器部分,3.带活塞的导管部分。以试验室制氢气为例,运用时,开启活塞,酸由球形漏斗流入容器至其与锌粒接触,反应产生氢气。关闭活塞,由于氢气压强增大,酸被压回球形漏斗,与锌粒脱离接触,反应停止。
二学生探讨:如何检验启普发生器的气密性?提示:启普发生器不能加热结论:运用液封法关闭导气管上的活塞,从球形漏斗口处加入水,当水浸没球形漏斗下端后,接着加入水,球形漏斗内外会出现液面差,视察液面,在一段时间内不发生变更,表明气密性良好。三、练习在没有现成的CO2气体发生器的状况下,请你选用下图中的部分仪器,装配成一个简易的、能随开随用、随关随停的CO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直播底薪合同范本
- 二零二四年份体育赛事组织合同
- 订购苗木合同范本
- 2024年品牌授权与许可使用合同
- 绿色建材供应链合同管理研究
- 2024年度卫星通信服务提供合同
- 第三方家教平台合同范本
- 社会责任与汽车零售
- 2024年度市场营销策划合同标的及策划方案
- 量子计算与实时系统结合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智慧树知到答案2024年浙江金融职业学院
- 七年级生物上册 2.4.2《生物体的器官、系统》教案1 (新版)新人教版
- 保洁工作手册
- JB-T 7072-2023 水轮机调速器及油压装置 系列型谱
- 网络性能监控在云计算中的作用
- 国际运尸 木质棺柩
- 人工智能基础与应用(第2版)全套教学课件
- 附件3 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综合报告(住宅参考实例 )
- 江苏省2024年中职职教高考文化统考语文答案
- MOOC 跨文化交际通识通论-扬州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正式版)SHT 3078-2024 立式圆筒形料仓工程设计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