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木渎镇发展战略_第1页
苏州市木渎镇发展战略_第2页
苏州市木渎镇发展战略_第3页
苏州市木渎镇发展战略_第4页
苏州市木渎镇发展战略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木渎镇发展战略1.1社会经济发展路径从春秋末年的山乡小市,唐代的“鱼米之乡”到现在在吴中区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的工业型小城镇,从解放前寥寥无几的工业布局到目前两大工业园区发展并举的状态,木渎镇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逐步从一个以农业为主的乡镇,发展成为集工业、商贸、文化、教育、旅游、交通为一体的城镇。2005年,木渎镇被列为第二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揭开了古镇旅游发展的又一新的篇章,《木渎历史文化名镇保护与整治规划》以及《苏州市吴中区木渎镇整治规划》等规划的颁布充分体现了近年来木渎镇政府对古镇文化的保护与发展的重视。2007年《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中又将木渎镇的主镇区纳入苏州市中心城区。在2009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木渎镇作为苏州西南部商贸中心、旅游集散中心地位逐步确立,融入苏州中心城区的速度明显加快。表1.1木渎镇社会经济发展历程时代经济发展情况春秋末期经济发展还未起步秦代经济有所发展唐代苏州水稻高产地区宋代苏州城以西各乡镇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并出现了家庭手工业经济。明代家庭手工业与手工业作坊并存的经济体系清代形成经济区域民国前期投资工商业,商业繁荣,手工业得到发展解放前商业比重大,工业寥寥无几70年代在城镇东郊建立工业开发区,一大批县属企业发展起来80年代镇属工业发展,工业总产值突飞猛进,由消费性集镇发展成为生产性集镇90年代1992年筹建新区2000年后建立金枫,金桥工业园,工业集聚化发展。注:数据来源《木渎镇志》表1.21990年以后木渎镇三产结构的变动情况统计一产二产三产19909.1169.9120.9819917.8371.8820.2919925.1269.1525.7319933.5169.8726.6219944.5266.3429.1419954.5665.7230.2319964.1764.9330.89----------------20022.2759.3438.3920030.4859.4140.1020040.4458.1141.4520050.7157.5241.7520060.2759.9841.7420070.3856.7942.8320080.3051.0048.70注:数据来源《木渎镇志》《吴中区统计年鉴》纵观历年来木渎镇的产业发展路径,从1991年开始,木渎镇第二产业生产总值在地区生产总值中所占份额开始下降,而第三产业所占份额逐渐增长。进入21世纪以来,全镇经济始终保持较快增长。2008年全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3.8亿元,增长15.56%;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1680美元,增长14.25%;第三产业增加值31亿元,增长31.36%,三产结构为0.3:51.48:48.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2亿元。木渎镇的已从90年代的二产主导逐渐转化成为二三产业双轮驱动的态势。按照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课题“中国工业化、信息化和工业现代化的关系研究”的阶段性成果《中国地区工业化进程的综合评价和特征分析》中的衡量工业化的指标,可以判断出木渎镇处于工业化实现阶段的中后期。在新的发展背景以及发展条件下,对比相关古镇发展的道路,木渎镇必然面临着多种城镇发展的道路选择的可能,而如何在这些可能的发展模式中选择一个最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既成为木渎镇本次规划所面临的关键问题。1.2社会经济发展现状1.2.1农村经济发展不平衡,耕地主要集中于藏书片区(特色农业)本次规划范围共包括9个行政村(天平村、灵岩村、西跨塘村、姑苏村、金山村、尧峰村、五峰村、善人桥村、天池村),10个社区居委会(香溪社区、同春居委会、翠坊社区、胥江社区、下塘社区、白塔社区、花苑社区、藏书社区、穹窿社区、接驾社区)。近年来由于村庄合并,2007年木渎镇靠近镇区的姑苏、灵岩、金山、尧峰、西跨塘、天平这6个村改设为社区,原名不变。木渎镇现状仅有五峰村、善人桥村和天池村这3个村。考虑到发展的对比性研究,将这些新建社区也纳入镇域研究范围。三产从业结构0.5:24.4:75.142.0:33.4:24.60.0:56.2:43.81.2.2经济发展总量较高,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2007年末木渎镇国内生产总值为40.3亿元,占全区国内生产总值5.6%左右,GDP总量排全区第二位。图1.6木渎镇国内生产总值(2004—2008)图1.7木渎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图1.8吴中区2007年各镇、区生产总值木渎镇作为苏州的边缘城镇,发展基础较好,城镇化水平较高,受到苏州市苏州工业园区发展经验以及新区招商引资所带来的机遇,木渎镇也逐步走向了产业快速转型与升级的阶段,在提优第二产业的目标引导下,提出了调优全镇10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内企业的,对现有的企业进行全面的排查的策略。另外大力发展商贸业,建立四大商圈以及四大市场,通过产业载体的集群建设由南向北、由东到西串联整个镇区,打通与苏州高新区的联系,为城镇的转型发展创造了有力的条件。表1.9历年来吴中区各镇三产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200120022003200420052006度假区4041.843.346.645.4346.28长桥38.84041.341.241.9749.57甪直38.2038.1038.4038.5038.3539.18车坊37.538.137.359.159.6759.28郭巷41.642.541.545.846.2747.33藏书41.941.840.23940.0340.79木渎37.4038.4040.1041.5041.7741.47胥口43.539.627.82525.4624.54横泾43.44241.63636.2837.02浦庄37.13332.239.435.1240.38渡村36.936.836.43639.6441.89东山40.740.7403938.8639.93光福38.738.739.439.338.0638.01西山40.442.644.350.852.0752.94注:数据来源《吴中区统计年鉴》(村)社区“退二进三”项目推进速度迅速,以金枫路为轴心的创新创意产业街区逐渐形成,科技创业产业园区大量发展,其中包括吴中(木渎)科技创业园,金枫高新产业创业园等。1.2.3外来人口比重较大,居住、教育等服务配套设施欠缺(1)外来人口规模大,流动性强从人口分布来看,木渎镇人口仅次于吴中区中心城区排名第二,并且从2001年以来,木渎镇也是外来人口增长最多的地区,从镇域及镇区外来人口总人数及外来人口占常住人口的比重来看,木渎镇的在吴中区各镇及街道中都高于中心城区处于领先地位。外来人口总数2007年23万人,比中心城区多7万人,镇域外来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接近90%,镇区达到62.3%。外来人口占常住人口的高比重成为木渎镇的重要特点之一。随着本镇经济的快速发展,更受苏州市经济快速发展大环境的影响,外来人员逐年增多,他们来自全国各地,以江苏苏北地区居多,所占比例是:27%,安徽占17%,河南占14.3%,山东占10%,四川6%,其他省份占25%。图1.10吴中区分镇(街道)外来人口横向比较(2007年)(2)外来人口导致木渎镇私房出租业的迅速发展外来人员绝大部分居住在私房出租户内,2007年共登记私房出租户7472户。房屋租赁所得成为木渎镇户籍人口年均收入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苏州新加坡工业园区、高新区的企业,没有建设员工生活区,将大量员工的生活问题推向社会,致使西跨塘村、金山村、天平村的私房居住人员80%来自新加坡工业园区、高新区的企业的员工,这也是产生木渎镇许多社会问题的主要根源。西跨塘金山天平姑苏尧峰灵岩香溪翠坊花苑白塔同春胥江下塘116911101019878589540309308542234334256184表1.11各村(社区)私房出租户(7472户)(3)外来人口子女教育问题难以解决通过对木渎镇大量企业以及居住在集宿区的外来人口的调查发现,子女教育问题已经成为外来人口关注的重点,一方面木渎镇本镇学校教育机构容量有限,另一方面外来人口的子女上学还受到很多规定的限制。1.2.4古镇保护缺乏特色,旅游发展实力较弱1998年起,木渎先后投资2亿元对古镇历史文化进行充分挖掘和保护,修复了严家花园、虹饮山房、古松园、榜眼府第、灵岩山馆等明清私家园林,整治了山塘老街、中市街、南街、西街及古河道。为了统筹木渎古镇旅游业发展,成立了木渎旅游发展实业公司。2000年起,每年举办“木渎旅游节”等各项旅游节庆活动。但与其他江南古镇相比,旅游业在木渎镇的发展中并不占据重要的位置,旅游业对城镇GDP的贡献率,以及对城镇人口的就业等等带动作用都不大,而且木渎镇的旅游收入一直处于比较低的水平,旅游人次较少。表1.12吴中区旅游业统计表地区旅游人次(万人次)比例(%)旅游收入(亿元)比例(%)香山94.3910.424.936.58光福122.813.567.459.94金庭173.219.139.1612.22木渎75.478.330.120.16甪直130.214.380.130.17东山70.37.7668.01其他239.2626.4247.1662.93合计905.6210074.94100通过部分水乡古镇的形象定位可以看出,木渎古镇特色和定位不明确,目前以“游遍环太湖,吃住在木渎”为口号,但是该定位缺乏对木渎自身的文化内涵的挖掘。木渎的历史已经有2500年,漫长的历史演化在木渎留下了丰富的文化积淀,但是我们看到,这些古文化保护和开发的不多,特别是明清以前的历史文化,很大程度上被忽视了。与国内其他古镇相比,知名度明显不足,旅游市场也缺乏有效的宣传手段。1.2.5小结综合木渎镇的现状,对木渎镇目前面临的几大关键问题进行梳理:(1)区域融合,空间重组木渎镇处在区域空间结构调整的背景下,不管是融入苏州主城区还是与苏州高新区的互动发展,都需要木渎镇对自己的发展模式进行重新思考,明确未来发展的定位,与区域发展相协调统一。当前木渎镇面临着严重的空间资源紧缺的状态,这就要求木渎镇要通过调整空间用地结构及不同用地的分配比例为未来城镇转型创造条件。(2)品牌塑造,产业转型几大江南古镇产品同质化明显,区位相邻,特征类似,大都是重复性的“小桥、流水、人家”的氛围,很难形成差异化的突破。木渎镇作为后来居上的历史文化古镇,一方面受到其他古镇发展的竞争,但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木渎镇通过对其发展路径的总结,为本镇的发展寻找出路,挖掘文化优势,塑造个性品牌,打造城镇特色。另外木渎镇经历了从传统农业经济到商品经济,再到近代外贸经济,到现在现代市场以及产业体系的构建三次转型。从其产业结构历年的比例也可发现,木渎镇正从以工业为主的小城镇转化为二三产共同驱动的模式。面临目前产业空间发展的限制,考虑到城镇竞争力的提升、功能的演化以及现有支柱产业发展的提升空间,木渎镇的产业正朝着高科技化、创新化的趋势发展,对原有产品的提升与新型产品的创新对发挥古镇品牌优势极其重要。(3)古镇保护,旧镇更新在木渎镇2009年的政府工作计划中提出保增长,抓发展等目标后,古镇的经济发展被提到了更高的地位,对古镇的一系列开发必然会带来诸如商业化、现代化、城市化、工业化的巨大冲击,大量房地产的开发、大型购物商场的建设危机着古镇的原生景观环境,古镇传统逐渐丧失。因此处理好古镇保护与发展的关系非常关键。另外,木渎镇作为历史文化古镇、大规模的工业园区以及高密度的村庄联合体,其产业结构的提升、经济水平和收入水平的提高与城镇化水平脱节,旧镇区的更新是其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也是化解各种矛盾不可回避的出路所在。(4)人口统筹,社会和谐木渎镇的外来人口众多,外来人口的涌入虽然对古镇的经济发展贡献极大,但其所带来的各种社会问题也不容忽视,由于房屋租赁缺乏管制、配套教育设施不足所造成的城镇安全、卫生环境的下降对城镇发展造成了重大影响。外来人口比例过高以及流动性过大都不利于城镇的长久发展与和谐建设,因此如何处理好外来人口的居住、就业、教育等问题对未来城镇的社会发展至关重要。2.总结2.1强调品牌效应,打造城镇特色2.2产业链的形成,各产业间的融合2.3旅游业转型与相关产业链的延伸2.4注重生态与环境,发展特色农业3社会经济发展的多情景分析3.1影响因素从区域发展政策以及基础设施的建设,从木渎镇自身发展环境的改变我们不禁发现木渎镇正面临着发展背景与条件的巨大变化,城镇未来的发展模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以木渎镇为代表的一系列古镇都需要对未来的发展模式进行审慎的思考,从多种发展模式中选择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从产业转型来讲,城市产业结构是城市内产业部门的组合方式和地区生产要素的宏观聚集状态,同时也是决定城市经济功能和城市性质的内在因素。对于木渎镇现状二三产业各分天下的状况,一方面考虑从传统工业模式向新型工业模式的转变以及对传统制造业的升级,另一方面考虑从以工业为主向以工业与服务业并重乃至以服务业为主的产业模式转变。这就无可避免地要求木渎镇必须在发展理念、发展模式、经济结构等方面积极地探求新的路径,以适应新的需求和发展趋势。从城镇功能定位来看也需要考虑从到现有功能的转型与提升,新型功能的拓展以及新功能的创新。另外从城镇远期发展模式来看,也要考虑到城镇各种发展模式的可能性,如生态化城镇,商贸型城镇等。4.2多路径分析3.2.1二三产3业双轮驱动的都市化小城镇工业化的快速发展成就了木渎镇在吴中区中的经济地位,但木渎镇的工业发展也面临着严峻的问题,一方面制造业核心竞争力较弱传统工业比重依然较大,部分产业资源环境消耗高、劳动生产率和自主创新率偏低,个别产业研发没技术、营销无品牌,市场竞争力低。另一方面服务业发展不充分、不成熟。从服务业内部结构来看,生产性服务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加快制造业、服务业的创新、升级,实现经济结构调整、优化,是木渎镇发展面临的紧迫任务。在木渎镇融入苏州市区的发展背景之下,面对高新区产业转型的宏观背景,木渎镇受到巨大的区域发展拉动及影响。在产业演进的过程中,既要注重循序渐进,促进制造业向高端延伸,促进与之密切相关的生产性服务业规模化、专业化;又要注重高端突破,在现代金融、信息咨询、科技研发等领域形成后发优势。通过“双轮驱动”战略,全面提升木渎镇产业发展层次和水平,打造二三产业双轮驱动的都市化小城镇。3.2.2以旅游业为主导的生态宜居小城镇拥有着独一无二的山水资源,在环太湖休闲度假区以及苏州西南角城市公园的战略地位逐渐提升的情况下,作为苏州市与太湖生态廊道的重要门户,木渎镇发展旅游业的潜力巨大。围绕生态旅游小城镇,休闲宜居木渎的总体目标,在深入挖掘与整合包括文化、交通、区位等资源与优势,打造具有木渎个性的旅游名品、度假休闲精品的同时,全方位增强木渎镇的生态环境恢复与生活设施网络铺设力度。建立以旅游业伟主导的生态旅游宜居小城镇。3.2.3以城郊购物等功能为主导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