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诗词五首》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诗歌大意,积累名句。2.品味语言,领悟意境。3.热爱优秀文化,提高审美能力。二、教学重点1.诵读诗歌并积累名句。2.理解诗歌主旨,体会诗情。三、教学难点品味语言,体味诗歌内涵。四、教学时间2课时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饮酒(其五)(一)导入新课古往今来,有人争名夺利,为在官场中爬得更高,扭曲人性,打击他人,残害亲人,如李林甫、秦桧之流。当然也有厌恶官场,辞官不做,远居田园,自食其力的人,如陶渊明。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一首小诗——《饮酒(其五)》。(二)学习新诗1.了解作者及创作背景《饮酒(其五)》选自《陶渊明集》,陶渊明,东晋人,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自称五柳先生,著名诗人。主要作品有《归去来辞》《桃花源记》《归园田居》《饮酒》等。东晋是我国历史上很黑暗、很混乱的朝代,统治者重视门阀(出身),很多品质低下,才能平庸的人占据高位,一些品德良好,才能出众的优秀人才却屈居低位。陶渊明当过十多年的地方小官,每逢上级来地方巡视的时候,他都必须前去迎接,曲尽礼节。久之,他很厌烦这种情形,有一次他终于说:“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结果他就归隐田园,并写下很多诗来表现这种生活,而且这些诗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被后人称为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2.观看课文朗读,指导朗读,学生进行跟读练习,要求读准字音与节奏,读出情感,并在反复的诵读中感知诗歌大意。参考本诗分为两层。1—4句为第一层,因为能够超脱现实纷扰,有高尚的精神境界,所以觉得所在的地方也偏僻幽静了。5—10句为第二层,欣赏美丽的自然景物,能获得无限的意趣。3.自读诗歌,探究下列问题:精品课件展示(1)如何理解“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2)如何理解“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采菊”这一动作包含着诗人怎样的志趣?(3)“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可否改为“看”“望”等字?表达效果有何不同?(4)如何理解“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品味,交流,明确。尔:这样。这几句的意思是:住在众人聚居的地方,却感觉不到车马的喧闹声,请问你怎么能够做到这样呢?这是由于精神超脱世俗,自然觉得住的地方僻静了。第一层描写的是“身居闹市,一尘不染”,其根本的原因就是“心远”,“远”的对象是什么?是远离官场,更进一步说,是远离尘俗,超凡脱俗。这四句,从感觉方面肯定了自己“心远”的正确。(2)在东边的篱笆下,诗人在采撷菊花,正在专心聚志悠闲地采摘,偶一抬头,无意间望见了悠远的南山。这两句是千古名句,刻画了诗人自己悠闲自得的形象,“采菊”这一不一般的动作,包含着诗人超脱尘世,热爱自然的情趣。周敦颐在《爱莲说》中把菊花称为“花之君子”,采菊,实际上是自我高洁的表现。(3)表达效果明显不一样。“见”是无意中看见,把人与物融为一体;而“看”或“望”是有意远观,使人和物拉开了一段距离。用“见”追求的是一种不用意而境与意融汇的完美的境界。苏东坡曾说过:“‘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采菊之次,偶然见山,初不用意而境与意会,故可喜也”。这种写法,古诗中常见,有些明明是作者自己看到的,却偏偏写成是景物自己撞上来的,变有意为无意,化有我为无我,例如王安石的《书湖阴先生壁》“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的最后两句,诗人用拟人的手法,将“一水”“两山”写成富有人情的亲切形象。弯弯的河流环绕着葱绿的农田,正象母亲用双手护着孩子一样。着一“护”字,“绕”字也显得那么多情。门前的青山见到庭院这么美丽,主人这样爱美,也争相前来为主人的庭院增色添彩,顾不得敲门就推门而入,奉献上自己的一片青翠,这也是一个典型的例子,隐主观,显客观,极力忘我。(4)这两句说的是这里边有人生的真义,想辨别出来,却忘了怎样用语言表达。“忘言”通俗地说,就是不知道用什么语言来表达,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至情言语即无声”,这里强调一个“真”字,指出辞官归隐乃是人生的真谛。4.朗读并背诵这首诗。春望(一)了解作者播放影音资源《杜甫》,了解作者,引入学习。杜甫(公元712~770),字子美,诗中自称少陵野老,后人称他杜少陵。杜甫:号称“诗圣”,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大胆地揭露了当时统治集团的腐朽,广泛而尖锐地反映出人民的苦难和社会矛盾,内容深刻。他的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朝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此,被称为“诗史”。《春望》写于“安史之乱”前期,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和对民生疾苦的关注与同情。(二)走进文本1.听读感知。播放课文朗读。师:听读古诗应该注意听什么?生:听准字音、停顿,注意句子的语气、语调。(放范读视频,学生标记。)师:你都做了哪些标记?(学生交流)2.朗读指导。师:朗读古诗的技巧包括节奏、停连、重音、语气、语调。精品课件展示节奏:五言诗的节奏一般是221式或212式。停连:依节奏停顿,依意思或者感情连贯。重音:强调的字词读得重、缓。语气、语调:依据诗歌的内容、感情。本诗是一首五言律诗,意思连贯的时候可以停顿短一些,如“山河在”。关键的词读重一些,如“破”“深”。本诗的感情基调是忧虑、感伤。3.初读感受。师:播放课文朗读。了解朗读技巧,我们再来感受一遍古诗,这一次,我们小声跟读,注意体会节奏、重音、语气、语调。(生听读)4.自读展示。师:学者周汝昌说:古诗“音乐性极强,节奏性特美,乃是世间上千种语文的唯一的一种‘诗的语文’,无与伦比!”请大家大声地、自由地朗读,用自己的声音来诠释古诗无与伦比的美吧!(学生自由读,组长组织读)师:哪位同学先展示一下?喜欢哪句就读哪句。(学生个人展示读,师生共同评价朗读。)5.理解诗意。师: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经过反复的朗读,你读懂诗歌的内容了吗?请小组交流一下,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歌的意思。有小组内理解不了的诗句吗?哪个小组来帮忙解决?(三)个性解读1.小组合作,理解诗情。师:古诗评论家钟嵘在《诗品》中提出,最好的诗应该是“干之以风力,润之以丹采”,“风力”指思想内容,“丹采”指文词形式。诗歌是抒情的,形象性很强,所有的思想内容都蕴含在形象之中,借助形象表达情感。接下来我们通过一个活动感悟《春望》之“风力”。精品课件如果你当导演,把《春望》拍成电视短片,你选择拍什么内容?选择一个画面,说说你选择的依据和理由。小组合作研究,然后展示。小组学习,教师适当指点。预设(1)我们选择拍摄国破城荒的景象,画面上突出对比,由壮丽的山河到破败不堪的都城,由繁华时长安城的春景到眼前的荒草遍地,不见一人。(这在文学上的写作手法叫“对比反衬”)(2)我们选择拍摄花泪鸟惊的一幕,依据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应该是个近景,诗人看花而流泪,听鸟而心惊,特写花上的泪珠和诗人痛苦的表情。(为什么看花会流泪,听到鸟叫会惊心?看到什么样的花会流泪?在什么情况下会惊心?这在文学上叫“寓情于景”)(3)我们选择拍摄烽火家书这一段,依据是“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用长时间的镜头展现战火纷飞、战马奔腾、战争中的废墟、流离失所的百姓,体现出“连三月”之长。特写在战火中焚毁的家信,诗人盼望得到一封家书,然而终归是失望的表情,体现家信难得。(4)我们选择拍摄白头更短的角度。具体表现诗人满头白发如冰雪,因焦虑忧愁而频频搔首,发簪在短小的发髻上摇摇欲坠。师:我们来总结一下:在同学们导演的短剧中,我们看到了城墙、荒草、废墟上的野花,战火中的家信以及诗人满头的白发。鉴赏诗歌,就是要抓住诗歌所描写的形象,在感受形象的过程中体会感情。2.小组合作,美读感悟。师:此时此刻,我们体会到了诗人的真实内心,我们和诗人的心一起跳动,关心国家,关注人民,那就让我们再一次表达对诗歌和诗人的理解。请以小组为单位设计诵读形式,展示学习成果。(生配乐、配画、轮读、唱读、演读……)雁门太守行(四)整体感知精品课件1.播放影音资源《李贺》,了解作者,引入学习。李贺(790-816),字长吉,唐代诗人。他因仕途失意,就把全部精力用在写诗上,外出时背一破锦囊,得句即写投囊中,暮归完成诗篇。27岁病死。2.播放课文朗读,范读诗歌,读准字音和节奏。3.结合注释,理解古诗内容。重点交流“金鳞”“夜紫”“易水”等词意思。参考黑云压城:比喻敌军攻城的气势。金鳞:金色鳞片。夜紫:紫色。形容战场血迹。易水:河名。战国时,荆轲(易水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4.诗歌内容:这首诗描绘了战争场景,请根据诗歌内容找出战事发生的季节、时间、地点及简要的作战经过。明确:季节——秋天。时间:向日、夜紫(傍晚)、霜重(半夜)。地点:塞上、易水。经过:黑云压城(兵临城下)、甲光向日(严阵以待)、半卷红旗(夜袭敌营)。(五)局部探究再读诗歌,自主思考,小组合作探究问题。精品课件1.除了描写战事的具体内容外,诗人还在诗中写了什么内容?明确环境——角色满天、燕脂夜紫、霜重鼓寒。感受——报君意、为君死。参考:黑云压城、甲光向日、角声满天、燕脂夜紫、半卷红旗、霜重鼓寒、报君意、为君死。2.从这里的“为君死”,你了解、体会到了什么?能从文中找到依据吗?小组探究,参考:死——体现了战争的残酷,歌颂了守边将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1)云——运用比喻,写出敌军大兵压境,随时可能牺牲。(2)城欲摧——随时城破兵败身死。(3)甲光——将士披挂上阵,准备战斗,做好献身的准备。(4)角声满天——军情紧张,战斗随时打响,暗示战争之残酷。(5)易水——用典,像荆轲刺秦王一样,不打算生还。(6)霜重鼓寒——环境描写,北地的秋夜,风疾霜浓,但将士们无所畏惧,勇往直前。(7)报君——用死来报答君王的信任和重用。(8)秋色、燕脂、夜紫——营造苍凉、悲壮的氛围,暗示战事紧张、残酷,随时可能阵亡。3.探究诗歌的写作特色。引导:战争历来是残酷的,在很多的诗词歌赋中都有对战争场景的描写,尤其是边塞诗。请同学们看看这些诗人是如何描绘战争场景的?精品课件展示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辛弃疾·《破阵子》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北朝民歌·《木兰诗》师生交流。提问:李贺在本诗中又是如何描绘战争风云的呢?(在交流的基础上,老师用红色粉笔在黑板上圈出“黑云”“金鳞”“燕脂”“夜紫”“红旗”“霜重”“黄金”“玉龙”等词。)师生交流明确:诗人以色彩斑斓的词语描绘悲壮的战争风云,构成了奇特的意境。这也是李贺诗歌的风格,务求新奇,被人称为“奇才”“鬼才”。4.指导感情朗读,当堂背诵。(六)布置作业1.背诵默写这三首诗歌。2.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所展现的画面,不少于80字。(七)板书设计饮酒(其五)陶渊明叙事—对比:引出疑问议论—设问:心境高远联想—实虚:物我合一描写—景物:返璞归真抒情—感受:得意忘言春望杜甫国破城荒凄花鸟泪惊悲忧国对比反衬烽火家书苦忧民触景生情白头更短愁雁门太守行李贺首联:紧张壮烈颔联、颈联:凝重悲壮尾联:坚定豪迈第二课时赤壁(一)导入新课播放影音资源《杜牧》,导入新课。杜牧(803—852),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自唐敬宗宝历元年至哀帝天佑四年(825—907)年,共计八十三年,文学史上一般称为晚唐时期。这个时期,宦官专权,朋党交争,大唐帝国日益衰微,江河日下,藩镇势力日益强大,杜牧死后仅二十二年便爆发了黄巢领导的农民大起义。诗人杜牧就生活在这样一个风雨飘摇的晚唐时期。他是宰相杜佑之孙。二十六岁举进士,因为秉性刚直,被人排挤,在江西等地做了十年幕僚,“促束于簿书宴游间”,很不得志。三十六岁内迁为京官,后受宰相李德裕的排挤,贬为黄州、池州等地剌史。在晚唐诗坛上,他与李商隐被合称为“后李杜”,人称“小杜”,其诗多感慨时事,抒写性情,诗风俊朗雄丽。(二)初步感知精品课件1.朗读诗歌。(1)播放课文朗读,学生听读,要求听准字音,把握古诗的诵读节奏。参考:折(zhé)戟(jǐ)(2)齐读、自由朗读。2.解题。(1)赤壁简介。赤壁,地名,东汉献帝十三年(208年)周瑜大败曹操处,现在湖北省赤壁西北长江南岸。杜牧所咏赤壁,其实是黄州(今湖北黄冈)南面的赤壁。(2)赤壁之战。发生于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十月的赤壁之战,是对三国鼎立的历史形势起着决定性作用的一次重大战役。其结果是孙、刘联军击败了曹军,而三十四岁的孙吴军统帅周瑜,乃是这次战役中的头号风云人物。(3)这是诗人杜牧对历史上兴亡成败的关键问题发表自己的议论,是一首明显带有史论特色的咏史作品。3.了解诗的内容。①词义解释折戟:指残破的兵器。折,折断。戟,古代一种兵器。销:销蚀。将:拿,取。前朝:以前的年代。东风:春风。周郎:吴国的将领周瑜。铜雀:即铜雀台。公元210年曹操建于邺城,因楼顶铸有大铜雀而得名。二乔:乔公二女,大乔嫁孙策,小乔嫁周瑜。②参照注释,疏通诗句,理解诗意。参考:一支折断了的铁戟沉没在水底沙中还没有销蚀掉,经过磨洗发现这是当年赤壁之战的遗物。那时假如不是强劲的东风帮助周瑜实行火攻,打败了曹军,东吴的美女大乔和小乔就要被掳去,关在铜雀台不得自由。(三)自主思考再读诗句,自主思考回答问题。精品课件1.诗人对历史的评价因何而发?他如何评价赤壁之战?诗歌的主旨是什么?明确:沉沙之折戟。不以成败论英雄。他认为赤壁之战的胜利,不过是借助东风而已,有很大的偶然性,否则就会有相反的结果。抒发怀才不遇的苦闷。2.“二乔”在诗歌中指代什么?这样写有什么意义?参考:“二乔”形象地代表东吴。诗人假设东吴败亡,却不写山河破碎,生灵涂炭,而写二乔被掳入魏,不仅以小见大地说明战争结局,而且极其耐人寻味。3.诗的前后两句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有什么内在联系?明确:前两句是叙事,后两句是议论。由叙事引发议论(四)合作探究小组合作,探究疑难,展示成果,师生点评。精品课件1.诗的开头为什么从一把很不起眼的折戟写起,这样写有何作用?参考:这一把折戟与古代战争有联系,很自然地引起对历史的咏叹。沙里沉埋着铁戟,点出此地曾有过战争。折戟沉沙仍未销蚀,又发出岁月流逝物存人非的感慨。凡是在历史上留下过踪迹的人物、事件,常会被无情的时光销蚀掉,也易从人们的记忆中消逝,但又常因偶然机会被人记起。正由于发现了这把铁戟,使诗人无法平静,因此他要磨洗并辨认一番,发现原来是“前朝”——三国赤壁之战时的遗物。从而为下文作铺垫。2.全诗最精彩的最后两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参考:最后两句曲折地反映出他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诗人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是因为他自己生不逢时,空有才能而不得施展。还有另一层意思: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所作为,显示出一种逼人的英气。渔家傲(一)整体感知精品课件1.作者名片。播放影音资源《李清照》,了解作者,引入学习。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历城人(今山东济南),是婉约派的代表。生活在北宋后期和南宋前期,以“靖康之变”为界分前后两期。前期生活幸福美满,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自小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靖康之变”,金兵入侵后,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地度过了晚年。南渡以前,李清照足不出户,多写闺中女儿情;南渡以后,“飘流遂与流人伍”,视野开始开阔起来。有《漱玉词》传世。2.背景追溯。这首词从内容、情调及风格上看,可能是南渡以后的作品。据《金石录后序》记载建炎四年(1130)春间,她曾在海上航行,历尽风涛之险。词中写到大海、乘船,人物有天帝及词人自己,都与这段真实的生活所得到的感受有关。但是,这首《渔家傲》与作者南渡以后的词风有所不同。它借助于梦境的描述,创造出一个幻想中的神话世界,充分反映出作者的生活热情、对自由的向往和对光明的追求。(二)探究学习精品课件整体感知。播放课文朗读《渔家傲》,认真听读,然后说说这首词的主要内容。参考:《渔家傲》通过对梦境的描述,表达了词人烦闷的心情,充分地表现了她对自由的渴望,对光明的追求。深层理解。1.小组合作:这首词分别描写了怎样的画面,营造了怎样的气氛?明确:这首词分别描写了三幅画面。上阕一开篇,便展现一幅辽阔、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设备抵押贷款协议范本
- 监理责任声明
- 弘扬专业的决心
- 个人购车贷款居间服务合同
- 计算机软件采购协议格式
- 帝尔婚庆服务合同中的保密条款
- 解除采购合同安排
- 质量保证书品质第一客户至上
- 设备采购合同范文
- 商业物业保安合作协议
- 教育学原理项贤明第九章教师与学生
- 严禁在学校组织宗教活动
- 2023-2024学年广东省湛江市赤坎区某中学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试卷及参考答案
- (完整)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口算练习题
- 北京市西城区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附解析
- 2024年云南省中考物理试题含答案
- GB/T 28569-2024电动汽车交流充电桩电能计量
- 政府采购评审专家考试题及答案
- 2024新能源光伏电站运行规程
- 屋顶气窗施工方案
- 数字化转型与年度工作目标计划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