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河西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_第1页
天津市河西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_第2页
天津市河西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_第3页
天津市河西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_第4页
天津市河西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天津市河西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

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18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看护(kdn)着落(zhuo)粗叩(guang)酝眼(niang)

B.抖墩(sou)贮蓄(zhu)援捻(cuo)臬巢(guo)

C.瘫源(huan)等叨(ru)史:求(yang)高邂(miao)

D.造访(fang)端庄(duan)章回(lin)屋阳(yan)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字音。

B.臬巢(gu6)----ke;

C.絮叨(ru)----xu;

D.屋檐(ydn.)----yan;

故选Ao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侍弄感慨热忱咄咄逼人

B.诀别徘徊蝉蜕小心翼翼

C.憔悴分歧拼凑花团锦簇

D.急燥干涩企盼翻来复去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字形。

D.急燥一一急躁,翻来复去一一翻来覆去。

故选Do

3.下列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合适的一项是()

薄薄的雪,是不行的;总须积雪盖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久已无处觅食的时候才好。扫

开一块雪,()出地面,用一枝短棒()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枇谷,棒上()

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

()住了。

A.露挑捆牵罩B.显支系拉扣

C.露支系牵罩D.显挑捆拉扣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词语辨析。

第一空:露,显现出来;显,表现;露出。“露”表示从覆盖在地面上的雪中显现出地面,

而“显”则表示将隐藏的东西完全展现出来。在这个句子中,作者想要表达的是通过扫开雪,

让地面从雪的覆盖下显露出来,因此使用“露”更为恰当;

第二空:支,表示支撑、支持;挑,扁担等两头挂着东西,用肩担着,表示用棍子或竹竿等

工具挑起或挑动某物。在这个句子中,作者想要表达的是用短棒支撑或抬起竹筛,因此使用

“支”更为恰当;

第三空:系,表示打结、拴住;捆,则表示将东西扎成一束或包扎起来。在这个句子中,作

者想要表达的是把长绳拴在短棒上,因此使用“系”更为恰当;

第四空:牵,表示引导或带领;拉,用力使朝自己所在的方向或跟着自己移动。在这个句子

中,作者想要表达的是人先牵着绳,等待鸟雀下来啄食,因此使用“牵”更为恰当;

第五空:罩,表示用一个罩子或覆盖物把东西罩住;扣,表示把衣物或物品扣在某个地方。

在这个句子中,作者想要表达的是当鸟雀走到竹筛底下时,将绳子一拉,用竹筛把鸟雀罩住,

因此使用“罩”更为恰当;

故选Co

4.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共20篇。

B.《世说新语》是南朝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

C.《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作者是唐代诗人李白,号香山居士。

D.《天净沙•秋思》作者是元代戏曲家、散曲家马致远,“天净沙”是曲牌名。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综合。

C.李白号青莲居士,选项表述错误;

故选Co

5.下列选项中修辞判断不E项的一项是()

A.风把地上的黄叶吹起来,我们拍手叫道:“一群黄蝴蝶飞起来了!”(这句话运用了拟

人、夸张修辞)

B.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这句话运

用了比喻、排比修辞)

C.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长枝的垂柳还要在

水里照个影儿呢。(这句话运用了拟人修辞)

D.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胸来,有时会遇见娱蚣;还有斑螫,倘若

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地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这句话运用了拟人修辞)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修辞手法辨析。

A.“这句话运用了拟人、夸张修辞”判断有误,“一群黄蝴蝶飞起来了”把“黄叶”比作

“黄蝴蝶”,属于比喻;

故选A。

6.下列选项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美育旨在培养学生认知“美”、判断“美”、创造“美”的能力。

B.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使电子产品极其广泛地进入大众的生活。

C.“天宫课堂”激发了青少年探求科学规律、探索宇宙奥秘的热情。

D.从人脸识别到自动驾驶,人工智能在越来越多的领域发挥着作用。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病句辨析。

B.成分残缺,删去“随着”或“使”;

故选Bo

二、文言文阅读(16分)

(一)(6分)

阅读《陈太丘与友期》和《咏雪》,完成小题。

陈太丘与友朗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

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己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

与人期行,相争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

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7.下面各句加点词的解释,不E碗的一项是()

A.与友期行:约定B.太丘舍去:离开

C.相香而去:舍弃D.下车引之:引导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①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

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②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8.下列对文中画线的两句话的翻译,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①句译为:与儿子和女儿讲论文章的义理。

第②句译为:不像柳絮乘风而起。

B.第①句译为:与家中的小辈讲论文章的义理。

第②句译为:不如比作柳絮乘风而起。

C.第①句译为:与家中的小辈讲论文章的义理。

第②句译为:不像柳絮乘风而起。

D.第①句译为:与儿子和女儿讲论文章的义理。

第②句译为:不如比作柳絮乘风而起。

【答案】7.D8.B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字词。

D.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下车引之”句意:下车去拉元方。引:拉。

故选D。

[8题详解】

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

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

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

①句中注意重点字词“儿女(子侄辈,家中小辈),文义(文章的义理)”要理解正确;

②句中注意重点字词“未若(不如比作),因(乘,凭借)”要理解正确。

故选Bo

参考译文:

【甲】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出行,约定在中午。过了中午还没到,陈太丘不再等候就离

开了。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七岁,在门外玩耍。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

吗?"(元方)回答道:“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现在已经离开了。”朋友便生气地

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出行,却丢下别人自己走。”元方说:“您与我父亲

约在正午。您没到,这是不讲信用(的表现);对孩子骂他父亲,这是没礼貌(的表

现)。”朋友惭愧,下车去拉元方,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了大门。

【乙】谢太傅在一个寒冷的雪天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跟子侄辈们谈论文章的义理。

一会儿雪下得更急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白雪纷纷扬扬的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谢

朗说:“把盐撒在空中撒盐大体可以相比。”他哥哥的女儿(谢道镉)说:“不如比作柳絮

乘风满天飞舞。”谢太傅高兴得大笑起来。(谢道镉)就是谢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

军王凝之的妻子。

(二)(10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泥古者愚

纪的

刘羽冲,性孤僻,好讲古制。偶得古兵书,伏读经年,自谓可将十万。会有土寇,自

练乡兵与之角①,全队溃覆,几为所擒。

又得古水利书,伏读经年,自谓可使千里成沃壤,绘图列说干州官②。州官亦好事,使

试于一村。沟波甫成,水大至,顺渠灌入,人几为鱼。由是抑郁不自得,慢独步庭阶,摇

首自语曰:“古人岂欺我哉!”如星日千百遍,馋此六字。不久,发病死。

(选自《阅微草堂笔记》,有删改)

【注】①角:较量,争斗。②绘图列说干州官:绘制水利图依次向州官游说。

9.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1)几为所擒为:(2)怛独步庭阶恒:

(3)如星日千百遍是:(4)卷此六字惟:一

10.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古人岂欺我哉!

【答案】9.(1)被(2)经常(总是、常常)(3)这样(4)只(只有、只是、

唯有)

10.古人难道欺骗我!

【解析】

【9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翻译。

(1)句意:乡兵差不多被擒获。为,被;

(2)句意:他常常独自在庭院散步。恒,经常,总是,常常;

(3)句意:像这样一天就说千百遍。是,这样;

(4)句意:只说这六个字。惟,只、只有、只是、唯有。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

重点词:岂,难道;欺,欺骗;哉,语气词,表疑问或反诘,相当于“吗”,“呢”。

参考译文:

刘羽冲的性格孤僻,喜欢讲习古制。刘羽冲有一回偶然得到一部古代的兵书,伏案读了

整整一年,自己认为可以统领十万人马。这时,恰逢有土匪强盗出没,他自己训练乡兵跟土

匪强盗较量,结果全队溃败覆没,乡兵差不多被擒获。

有一次,刘羽冲又找到一部古代有关水利建设的书,伏案读了整整一年,自认为可以使

千里之地变成沃土。他绘了水利图依次向州官游说,州官也喜欢多事,就派人在一个村子试

行。沟渠才挖成,大水流到,顺着沟渠灌入村子,村民几乎都被淹死了。由于这样,他抑郁

寡欢,很不自在,他常常独自在庭院散步,摇头自言自语说:“古人难道欺骗我!"像这样

一天就说千百遍,只说这六个字。不久,他得重病死了。

三、默写(6分)

1L根据课文,将空缺的句子补充完整。

(1),闻道龙标过五溪。(《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2)秋风萧瑟,o(《观沧海》)

(3)潮平两岸阔,o(《次北固山下》)

(4)子曰:“,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5)不知何处吹芦管,o(《夜上受降城闻笛》)

(6)正是江南好风景,。(《江南逢李龟年》)

【答案】(1)杨花落尽子规啼(2)洪波涌起(3)风正一帆悬(4)学而不思则

罔(5)一夜征人尽望乡(6)落花时节又逢君

四、(14分)

课外散文阅读,完成小题。

门前荻草

谢光明

①冬日正午暖阳下,荻草脾气绵软,低伏身子,收敛了锋芒,显得温柔又安详,一心

活在自我的世界里,一副与世无争的恬静模样。

②说来话长。几年前,我在门口用石头砌成了一米多高的石墙,石墙整齐又牢固,有

一种古朴的自然意境。一开始,有一些懵懂的草木想在墙上立足,都因缺少土壤和水分,

自动离开。但有一棵带状叶片的草,不显眼地贴在石墙上,天晴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下

雨天马上就恢复滴青的鲜活生命。没人认为这棵草能在石头上长大,因此两年了我都没在

意过它。直到有一次,女儿“哇哇”地哭着跑到我面前,血从她指间一滴一滴流出来,我

才注意到它的危害。荻草在南方农村随处可见,坚硬的叶子边缘长着一排锋利的齿,据说

鲁班就是被它划破手指而发明出锯子的。我来到石墙,看见荻草扎根石缝,无法斩草除

根,就拿出剪刀,三下五除二将它剪了个精光。

③一个月后,石墙上的荻草又长出来了,而且个头比原先还大了一些。显然,荻草的

根部穿到石头缝里面去,吸收到了泥土的水分和营养。女儿吃一堑长一智,再不敢去碰

它。我还是不放心,又用剪刀将荻草剃了个光头。荻草也是非常固执地跟我较劲,青嫩的

芽片不断冒出来,稍一怠慢,就枝繁叶茂,生命力非常强大。女儿读二年级后,有一天看

见我又在用剪刀清除荻草,跑来阻止我:“爸爸,老师说这是荻草,可以拿来写字,你不

能伤害它。"然后,一字一句跟我说起“画荻教子”的故事。

④“济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刺棹穿芦荻,无语看波澜”。荻草不仅大

量入诗,它还是水牛的主要食物。我索性不再理会荻草,任其在石头缝里自生自灭。限于

空间,荻草也无法继续长高,我们双方就像达成了协议,从此相安无事。每年都能看见荻

草执着于石墙,就像一位尽职尽责的保安。有风来时,荻草就像堂吉诃德,挥舞着锯齿与

风搏斗。夏天雷雨多,它经常被风雨掘在石墙上动弹不得,让人看了忍俊不禁。

⑤后来,我们举家搬到市区。偶尔回老家,远远看见那棵熟悉的荻草,就像看到了亲

人般亲切。它还是那样尽职尽责地替我守护着这个家。它不再那么孤独,因为它脚下的石

头,已爬满了苔辞。当年种在院子里的凌霄,爬上了屋顶。老屋,藤蔓为篱花为锁,替我

守护一屋的旧时光。离开老家的时候,荻草长长的叶片在风中摇曳,好像在挥手跟我道

别,又像在大声询问我何日归来。

12.通读全文,概括“门前荻草”特点。

13.梳理文章内容,完成下表。

荻草替“我”守

门前荻草发现荻草(2)了解荻草

护家

情感(1)讨厌不理会(3)

14.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第①段中画横线的句子。

荻草脾气绵软,低伏身子,收敛了锋芒,显得温柔又安详,一心活在自我的世界里,一副

与世无争的恬静模样。

15.文章先说荻草的“危害”,后说它守护着“我”的家。这样安排有何好处?

【答案】12.①内敛低调,与世无争②生命力顽强③尽职尽责,有责任心

13.(1)忽视(没在意)(2)荻草划破女儿手指(3)亲切

14.运用拟人修辞赋予荻草人的性格,形象地写出了冬日暖阳下荻草内敛、恬静的生存状态,

体现了作者对荻草的喜爱之情。

15.运用欲题生抑的手法,将作者前后对荻草的不同认识和情感进行对“,突出默默无闻的

荻草生命力顽强和内敛低调、与世无争而又尽职尽责的美好品质,点明主旨,使文章情节曲

折。

【解析】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概括。

①根据文章第①段"冬日正午暖阳下,荻草脾气绵软,低伏身子,收敛了锋芒,显得温柔

又安详,一心活在自我的世界里,一副与世无争的恬静模样”可知,荻草内敛低调,与世

无争。

②根据文章第③段“荻草也是非常固执地跟我较劲,青嫩的芽片不断冒出来,稍一怠慢,

就枝繁叶茂,生命力非常强大”可知,荻草生命力顽强。

③根据文章第④段“每年都能看见荻草执着于石墙,就像一位尽职尽责保安”可知,荻

草尽职尽责,有责任心。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1)分析题干,填写“发现荻草”时的情感。根据文章第②段“但有一棵带状叶片的草,

不显眼地贴在石墙上,天晴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下雨天马上就恢复滴青的鲜活生命。没

人认为这棵草能在石头上长大,因此两年了我都没在意过它”可知,作者起初两年都没有

在意过荻草,忽视它。

(2)分析题干,填写那个情节令“我”讨厌荻草。根据文章第②段“直到有一次,女儿

‘哇哇’地哭着跑到我面前,血从她指间一滴一滴流出来,我才注意到它的危害。荻草在

南方农村随处可见,坚硬的叶子边缘长着一排锋利的齿,据说鲁班就是被它划破手指而发

明出锯子的。我来到石墙,看见荻草扎根石缝,无法斩草除根,就拿出剪刀,三下五除二

将它剪了个精光”可知,荻草划破了女儿的手指,“我”将它剪了个精光,由此得出

“我”讨厌荻草。

(3)填写“荻草替'我‘守护家”时的情感。根据文章第⑤段“后来,我们举家搬到市

区。偶尔回老家,远远看见那棵熟悉的荻草,就像看到了亲人般亲切。它还是那样尽职尽

责地替我守护着这个家”可知,荻草为“我”守护老家,远看见那棵的荻草,就像看到了

亲人般亲切,由此得出“我”对荻草的感情为:亲切。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句赏析。

“脾气软绵”“伏低身子”“收敛锋芒”一系列描写赋予了荻草以人的动作和情态,将荻

草人格化,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根据文章第①段"冬日正午暖阳下”并通过生动的拟

人,形象地写出了冬日暖阳下荻草内敛、恬静的生存状态,体现了作者对荻草的喜爱与赞

美。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写作手法。

根据文章第②段“直到有一次,女儿‘哇哇’地哭着跑到我面前,血从她指间一滴一滴流

出来,我才注意到它的危害。荻草在南方农村随处可见,坚硬的叶子边缘长着一排锋利的

齿,据说鲁班就是被它划破手指而发明出锯子的。我来到石墙,看见荻草扎根石缝,无法

斩草除根,就拿出剪刀,三下五除二将它剪了个精光”可知,荻草划破了女儿的手指,表

明它锋利的齿会划伤人。

根据文章第③段“荻草也是非常固执地跟我较劲,青嫩的芽片不断冒出来,稍一怠慢,就

枝繁叶茂,生命力非常强大”,“爸爸,老师说这是荻草,可以拿来写字,你不能伤害

它”,文章第⑤段“后来,我们举家搬到市区。偶尔回老家,远远看见那棵熟悉的荻草,

就像看到了亲人般亲切。它还是那样尽职尽责地替我守护着这个家”可知,后文描写了荻

草生命力顽强、可以用来写字、帮“我”守护老家,表达了对荻草的夸赞。

由此看出,本文运用欲扬先抑的手法,将作者前后对荻草的不同认识和情感进行对比,突

出默默无闻的荻草生命力和尽职尽责等美好品质,点明主旨,提高文章情节曲折性。

五、综合性学习与名著(6分)

16.填空

《朝花夕拾》是(作者)1926年所做的(体裁),收录了篇文章。

【答案】①鲁迅(或周树人)②回忆性散文(或散文)③十篇(或10篇)

【解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综合。

《朝花夕拾》创作于1926年,是鲁迅所写的唯一一部回忆性散文集,原名《旧事重提》。

此文集作为“回忆的记事”,多侧地反映了作者鲁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总共收录了十篇

文章,形象地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经过。前七篇反映他童年时代在绍兴的家庭和

私塾中的生活情景,后三篇叙述他从家乡到南京,又到日本留学,然后回国教书的经历。

揭露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种种丑恶的不合理现象,同时反映了有抱负的青年知识分子在

旧中国茫茫黑夜中,不畏艰险,寻找光明的困难历程,以及抒发了作者对往日亲友、师长

的怀念之情。

17.下面是《朝花夕拾》的荐读演讲稿的片段,请同学们从下面的篇目中选择三篇,将序号

填在对应的横线上。

亲爱的学弟学妹们:

《朝花夕拾》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我建议大家读一读。在书中,有描述作者与小

动物为友的(1);有表现他与日本结识的师友交往的(2);还有反应他家乡赛

会风俗的(3)o这些温馨的回忆里,蕴含着深沉的情感和理性的批判,令人回味无

穷。

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