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_第1页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_第2页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_第3页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_第4页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七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2分,共计60分)

1.(2分)2023年周口店遗址博物馆开展“小小考古学家”特色活动,邀请学生对该遗址出

土的旧石器时代人类活动的文物进行模拟发掘。这场活动中不可能出现的仿制文物是

()

2.(2分)在黄河流域的陶寺遗址中,发现了彩陶龙盘和大量的玉器,其中“龙”是红山文

化的重要元素,而出土的彩绘高领折肩尊、折腹尊、盒等陶器还具有良渚文化的因素。

这表明()

A.手工技艺高超领先世界

B.中华文明起源多元一体

C.阶级分化明显国家形成

D.农耕文明发达经济繁荣

3.(2分)山西运城自古以来就有“黄帝正妃嫖祖养蚕堞丝”的传说。1926年,在运城下辖

的夏县西阴村遗址,考古学家李济发掘出半枚炭化的蚕茧,传说()

A.依赖历史文献的印证B.蕴含一定的历史价值

C.奠定考古研究的基础D.真实再现了客观历史

4.(2分)有关夏、商、周三代的史实叙述正确的是()

A.夏桀--创立夏朝B.商纣--迁都与殷

C.周武王--建立西周D.周幽王--国人暴动

5.(2分)有学者指出:“周王和周公建国,立七十一,姬姓五十三,是家天下政治的再一

步成长和扩大。”这说明分封制的主要作用是()

A.巩固了西周疆土B.确立了等级制度

C.实现了富国强兵D.促进了民族交融

6.(2分)《殷商贞卜文字考》中提到,“闻河南之汤阴发现古龟甲兽骨,其上皆有刻辞”。

其后“乃恍然悟此卜辞者,然可正史家之违失”。这反映出,甲骨文()

A.所记载的内容十分丰富

B.是我国已知最早的文字

C.可以用于考证商朝历史

D.已具备汉字的基本结构

7.(2分)下面是考古发掘的战国时期部分墓葬信息表。它反映出当时()

墓葬名称墓主身份墓道数面积(itf)

金村大墓周天子1148.6

固围村魏国墓地魏王2756

胡庄韩王陵韩王2954

邯郸赵王陵赵王21600

A.墓葬规制严整B.等级制度消亡

C.贵族阶层开始没落D.周王室衰微

8.(2分)学习历史必须分清哪些是史实,哪些是观点。下列表述中属于观点的是()

A.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将国都从镐京东迁洛邑

B.春秋时期,各国争霸战争促进了民族交融

C.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

D.战国初年,晋国被韩、赵、魏三家大夫瓜分

9.(2分)如图所示古代水利工程建造所体现的“中国智慧”是()

mfiAMi-SsWuue

s.瞳I水》庆内工

I.内江心,外辽建演・

第二次建沙,♦大建沙■可

a

送在王1B1冲:胃

上开口•自访掠制内现进

ESI节*信用。

都江堰示廉图

A.因地制宜选址恰当B.控流发电造福千秋

C.沟通水系防止水害D.成都平原成为沃野

10.(2分)我国古代一位思想家说:“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音声相和,前后相

随()

A.老子B.孔子C.韩非子D.孙武

11.(2分)在陕西西安章台出土的秦朝地方官府向朝廷上奏文书时用的封泥(在捆绑简牍

的绳端处封上粘土,上盖印章),其中有许多“上郡”“代郡”等郡名和“蓝田”“下邦”

等县名。而《秦律》明确规定,地方有事奏请()

A.诸侯受命管理土地和人民

B.中央与地方组成政治联盟

C.地方政府直接听命于朝廷

D.修筑了贯通全国的道路

12.(2分)《史记》记载:“秦钱半两,重为其文。”近年来各地出土的“半两”钱数量多且

形制、重量、厚度基本一致。据此可知()

A.秦始皇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理

B.“半两”钱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政府铸币

C.秦始皇统一全国度量衡制度

D.“半两”钱作为秦朝法定货币在全国流通

13.(2分)汉武帝多次派人前往说服西南诸国归属西汉,使其接受了朝廷的管辖。此后,

汉族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工具不断传到西南地区,使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得到了

较快的发展。材料说明汉武帝()

A.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B.不断加强中外的交流

C.加强了对西域的管理D.强化了中央集权制度

14.(2分)文景之治、光武中兴局面出现的共同原因是()

①兵皆罢归家

②统治者鼓励农业的发展

③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

④减轻刑罚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④D.②③④

15.(2分)汉代诗人辛延年写道:“胡姬年十五,春日当结。长裾连理带,广袖合欢襦。头

上蓝田玉(古罗马)珠。”该诗可以佐证当时()

A.中外经济文化交流B.海上丝绸之路开通

C.边界榷场贸易兴旺D.都市生活繁华多彩

16.(2分)历史学习强调“论从史出,史论结合”。下面表格列出的史实能够证明()

时期史实

西汉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管辖西域36国

东汉东汉明帝时,派班超出使西域,班超长期留守西域

A.新疆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领土

B.西藏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领土

C.东汉时西域开始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D.汉武帝时就对西域进行了有效管辖

17.(2分)丝绸之路的开通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下面史实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

①西汉中叶,汉武帝遣使远航,到达锡兰(今斯里兰卡)

②东汉明帝时,西域的僧人运载佛经到洛阳

③东汉、魏、晋时期,北方少数民族不断内迁

④南北朝时期,我国的茶叶陆续传入南亚、中亚和西亚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8.(2分)如图史实与图示中①相对应的是()

A.确立分封制B.创立中央集权制度

C.张骞通西域D.蔡伦改进造纸工艺

19.(2分)马小虎利用暑假时间阅读《史记》,他在书中不可能读到的是()

20.(2分)在参观过程中,小明看到了许多古代生产工具,其中属于汉代播种工具的是()

21.(2分)史书记载,东汉末年洛阳已是一片瓦砾,到曹魏后期已恢复了往日繁华都市的

面貌,443万余口,已有大幅度增长。这说明()

A.官渡之战为曹操崛起奠定基础

B.赤壁之战后曹操无力统一南方

C.公元229年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D.曹魏局部统一促进了社会发展

22.(2分)西晋在我国历史上是一个短命的王朝,究其“短命”的原因,不包括下列的()

A.统治阶级非常腐朽,皇帝昏庸无能

B.“八王之乱”耗竭了西晋的国力

C.晋惠帝是一个暴君,实行暴政

D.内迁的少数民族反抗西晋的民族压迫,民族矛盾尖锐

23.(2分)以下示意图反映出()

乳II1

袁绍

列西晋

曹操备

袁术

刘表

孙策

A.东汉末年军阀割据B.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C.魏晋时期政权并立D.统一趋势不断加强

24.(2分)如图所示文物发现于甘肃嘉峪关,反映了魏晋以来北方内迁民族()

牧马困(软4■黑笈若图)物牛图(魏音《葬壁色)

A.生活习俗转变B.思想观念转变

C.饮食爱好转变D,生产方式转变

25.(2分)东晋东誉初年,江南粮荒严重,但南北劳动人民两支生产大军,使江南农业发

展迈进一大步,这表明江南农业发展得益于()

A.自然环境优越B.生产工具改进

C.高产作物引进D.农民辛勤劳动

26.(2分)东晋南朝时期,除了大小城市中列肆贩卖、摆摊设点的正规“市”之外,还有

农民临时集市的“草市”,与周边民族进行贸易的“互市”等,星罗棋布()

A.商业贸易活动的频繁B.长期分裂局面的结束

C.市突破了时间的限制D.重农抑商政策的废除

27.(2分)魏主下诏:“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三十已下见在朝廷之人,如语音仍

旧,当加降黜。”《资治通鉴》这段记载,反映的是()

A.汉文帝以德化民B.汉武帝独尊儒术

C.光武帝释放奴婢D.孝文帝改用汉语

28.(2分)某班开展历史研究性学习,探寻“孝文帝迁都的缘由”。第2组同学按任务搜集

了以下信息:3世纪初中国又进入一个寒冷期,《齐民要术》记载;《晋书》记载的异常霜

降的出现较以往更频繁,平城地区也屡受灾荒。据此判断()

A.政治因素B.文化因素C.军事因素D.环境因素

29.(2分)晋代士人崇尚洒脱清远的精神气度,以王羲之为代表的晋人书法,以阴柔为基

调;鲜卑族民风彪悍、崇尚武力,北魏书体苍劲厚重()

A.体现经济发展程度B.融入崇文尚德内涵

C.凝练民族地域特性D.保持强劲发展态势

30.(2分)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历朝历代的历史事件及措施都促进了统一的多

民族国家的发展。请将如图反映的内容与相应的历史史实连接,正确的一组是()

①丝绸之路②北魏陶俑③城濮之战

a.政治动荡

b.经济交流

c.民族交融

A.①一c②一a③一bB.①一a②一b③一c

C.①一b②一c③一aD.①一c②一b③一a

二、非选择题(共3题,共40分)

31.(14分)某校历史社团开展“历史•研学”主题项目化学习。

①墨子纪念馆

墨子纪念馆位于山东省滕州市龙泉广场的西南角,建于1993年,规模宏大

②孔广博物馆

孔子博物馆是为了纪念孔子,传承弘扬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建设的

一座省级专门性现代化博物馆,于2019年9月6日正式开放,曲阜城中轴线南端。

【活动二】社团学生依次对孔子博物馆《大哉孔子展》的六个展厅“孔子的时代、孔子

的一生、孔子的智慧、孔子与中华文明、孔子与世界文明、永远的孔子”进行了参观研

学,拍照留存资料:

孔f的时代-时代困局

展厅简介:周王室东迁后,天子威望骤降,诸侯争霸,诸侯国内世卿、大夫摄政擅权,

礼崩乐坏,民生维艰。这场翻天覆地的时代变动,也激发了思想者们积极的思考。面对

时代的困局

请回答:

(1)社团学生按照两位思想家生活时代顺序考察纪念馆,顺序应为。(写序号)请写出

孔子的核心思想及其弟子辑录孔子思想的著作。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参照示例,写出孔子博物馆对孔子的解说。

示例:①墨子姓墨,名翟,春秋战国之际思想家、教育家、军事家、科学家、社会活动

家(今山东滕州市)人,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他主张“兼爱”“非攻”,提出要选贤能的

人治理国家,提倡节俭。

(2)根据第一展厅的简介,指出孔子的时代困局。

32.(14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绵延不断、屹立于

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

材料一:

西汉・域图

材料二:秦统一天下后,有大臣上奏分封子弟功臣镇守疆土,但是秦始皇以“天下共苦

战斗不休,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求其宁息,岂不难哉”的理由否决了提议。继而采纳

了李斯实行郡县制的建议,郡置守、尉、监”。

材料三: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力量对比。

材料四:秦汉时期的中央统治者,为了有效地维系“大一统”,都对统治思想进行了选择,

整齐全国上下的思想。……(秦汉以后)即使是在分裂割据的年代里

——黄朴民《“大一统”之梦》

请回答:

(1)秦汉时期匈奴威胁北方边境,请写出秦或汉代反击匈奴的一位著名将领。

(2)根据材料二,说明秦始皇否决分封制的理由。

(3)结合材料三及所学,概括西汉初期中央政府面临的问题,并指出汉武帝解决该问题

所采取的措施。结合所学

(4)结合所学知识,根据材料信息任选角度拟出一个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

确,价值观正确。

33.(12分)人口的迁徙为古代中国社会的发展注入了活力,民族交融与中外交流都极大地

丰富了中华文明。

材料一: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稀),饭稻羹鱼

----《史记》

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覆衣天下。

——《宋书》

材料二:

时间从东汉末年到西晋

概况氐族、羌族:由西向东迁入陕西关中

匈奴族、羯族:由北向南迁入山西一带

鲜卑族:由北向南迁入辽宁、陕西及河套地区

结果北方陷入了十六国的混战时期

材料四:

1995年10月,中日学术考察队在新

疆和田地区民丰县尼雅遗址发现了

一件汉代蜀地织锦护臂,收藏于新

疆博物馆。该织锦呈圆角长方形,

宽12.5厘米,边上用白绢镶边,织

有八个篆体汉字:“五星出东方利中

国“五星出东方利中国”八字出

自西汉史学家司马迁的《史记•天官

书》“五星分天之中,积于东方;积

于西方,外国用(兵)

——《西域研究》1996年第3期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概括江南地区前后变化的具体原因。

(2)结合所学,概括材料二所反映的社会现象,并指出其积极意义。

(3)请补全材料三中①、②、③处的内容。

(4)结合所学,指出材料四中文物能够传递出的历史信息。

(5)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如何促进今天我国经济发展谈谈你的认识。

2023-2024学年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七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2分,共计60分)

1.(2分)2023年周口店遗址博物馆开展“小小考古学家”特色活动,邀请学生对该遗址出

土的旧石器时代人类活动的文物进行模拟发掘。这场活动中不可能出现的仿制文物是

【分析】本题考查旧石器时代的原始居民的生活,识记旧石器时代的原始居民的生活相

关知识。

【解答】A.周口店遗址发现了头盖化石,排除A。

B.旧石器时代人类普遍适用打制石器时代,排除Bo

C.属于旧石器时代的山顶洞人生活于周口店,会钻孔技术,排除C。

D.骨耙是生活于新石器时代的河姆渡人的生产工具,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i本题考查基础知识的掌握状况,熟记旧石器时代的原始居民的生活相关知识。

2.(2分)在黄河流域的陶寺遗址中,发现了彩陶龙盘和大量的玉器,其中“龙”是红山文

化的重要元素,而出土的彩绘高领折肩尊、折腹尊、盒等陶器还具有良渚文化的因素。

这表明()

A.手工技艺高超领先世界

B.中华文明起源多元一体

C.阶级分化明显国家形成

D.农耕文明发达经济繁荣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华文明起源的特点,需要考生掌握中华文明在起源上具有多元

一体特点的含义。

【解答】根据材料可知,黄河中游山西陶寺遗址的遗物带有辽河流域红山文化、长江流

域良渚文化等跨地域遗址的文化特征,中华文明呈现多元一体的特征;材料未将中国手

工技艺与世界其它地区进行对比,排除A项、私有制产生,排除C项,农耕文明并不发

达,排除D项。

故选:Bo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中华文明起源的特点,考查学生的材料分析能力以及调用所学知

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2分)山西运城自古以来就有“黄帝正妃嫖祖养蚕缄丝”的传说。1926年,在运城下辖

的夏县西阴村遗址,考古学家李济发掘出半枚炭化的蚕茧,传说()

A.依赖历史文献的印证B.蕴含•定的历史价值

C.奠定考古研究的基础D.真实再现了客观历史

【分析】本题考查炎帝和黄帝,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依据材料“1926年,在运城下辖的夏县西阴村遗址,2019年以来考古工作者在

该遗址又发现了6枚新石器时代的石制和陶制蚕蛹”可知,后在该地考古发掘出蚕茧和

蚕蛹。故B正确,排除,无法奠定考古研究的基础,排除CD。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炎帝和黄帝,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题干材料说

明传说蕴含一定的历史价值。

4.(2分)有关夏、商、周三代的史实叙述正确的是()

A.夏桀--创立夏朝B.商纣--迁都与殷

C.周武王--建立西周D.周幽王--国人暴动

【分析】本题考查西周的建立的相关知识,把握夏、商、周三代的史实。

【解答】依据所学可知,禹创立夏朝;周武王建立西周。由此分析ABD不合题意。

故选:Co

【点评】注意把握夏商周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灭亡时间及亡国君。归纳夏商周灭

亡的共同原因。

5.(2分)有学者指出:“周王和周公建国,立七十一,姬姓五十三,是家天下政治的再一

步成长和扩大。”这说明分封制的主要作用是()

A.巩固了西周疆土B.确立了等级制度

C.实现了富国强兵D.促进了民族交融

【分析】本题考查西周的分封制,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据题干“周王和周公建国,立七十一,以同姓为枝干,这说明分封制的主要作

用是巩固了西周疆土,巩固疆土。故A符合题意,不是确立了等级制度、促进了民族交

融。

故选:Ao

【点评】本题考查西周的分封制,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题干材料

说明分封制的主要作用是巩固了西周疆土。

6.(2分)《殷商贞卜文字考》中提到,“闻河南之汤阴发现古龟甲兽骨,其上皆有刻辞”。

其后“乃恍然悟此卜辞者,然可正史家之违失”。这反映出,甲骨文()

A.所记载的内容十分丰富

B.是我国已知最早的文字

C.可以用于考证商朝历史

D.已具备汉字的基本结构

【分析】本题考查甲骨文,知道甲骨文可以用于考证商朝历史。

【解答】《殷商贞卜文字考》中提到,“闻河南之汤阴发现古龟甲兽骨。其后”乃恍然悟

此卜辞者。其文字虽简略。这反映出甲骨文可以用于考证商朝历史,涉及祭祀、农牧业、

刑法、天文历法等。

故选:Co

【点评】本题考查甲骨文,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7.(2分)下面是考古发掘的战国时期部分墓葬信息表。它反映出当时()

墓葬名称墓主身份墓道数面积(itf)

金村大墓周天子1148.6

固围村魏国墓地魏王2756

胡庄韩王陵韩王2954

邯郸赵王陵赵王21600

A.墓葬规制严整B.等级制度消亡

C.贵族阶层开始没落D.周王室衰微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战国时期的时代特点,理解周王室势力衰微的表现等知识。

【解答】墓葬规制严整,不符合材料叙述的主旨;等级制度消亡的说法过于绝对;材料

信息体现的是诸侯势力超过周王,排除C项,战国时期诸侯墓葬标准超过了周王的标准,

这说明战国时期周王室衰微,D项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周王室势力

衰微的表现。

8.(2分)学习历史必须分清哪些是史实,哪些是观点。下列表述中属于观点的是()

A.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将国都从镐京东迁洛邑

B.春秋时期,各国争霸战争促进了民族交融

C.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

D.战国初年,晋国被韩、赵、魏三家大夫瓜分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什么是史实,什么是观点的相关史实。注意掌握区别史实和观点

的方法。

【解答】史实指的是历史的真实情况,观点是分析历史事实的看法和状态,反映的是历

史的真实情况,排除,属于观点。

故选:Bo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什么是史实,

什么是观点的相关史实。

9.(2分)如图所示古代水利工程建造所体现的“中国智慧”是()

皿诰#<工丁丁缥视

常,郴也水分喝内江•外

工,rtHM"外工迪洪・

Q欠建沙。・大建沙■(可

达M*«

送々壬—3曲―

上开口♦自谢5制内访8

丁一,E时节,两3作用,

都江堰示厦图

A.因地制宜选址恰当B.控流发电造福千秋

C.沟通水系防止水害D.成都平原成为沃野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都江堰的史实,都江堰建成之后,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

“天府之国”。

【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主持修建了大型防

洪灌溉工程都江堰,工程选址科学;工程设计巧妙;工程综合性强;工程影响深远。A

符合题意。

故选:Ao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的能力,注意掌握都江堰修建的时期、位置、人物

及其作用。

10.(2分)我国古代一位思想家说:“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音声相和,前后相

随()

A.老子B.孔子C.韩非子D.孙武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的思想主张,考查学生阅读史料、获取信息

的能力。

【解答】材料中的“有无、难易、高下,都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即:一切事物都有

对立面。

故选:Ao

【点评】春秋战国时期各个学派的代表人物及主张是考查的重点,也是掌握的难点。

11.(2分)在陕西西安章台出土的秦朝地方官府向朝廷上奏文书时用的封泥(在捆绑简牍

的绳端处封上粘土,上盖印章),其中有许多“上郡”“代郡”等郡名和“蓝田”“下邦”

等县名。而《秦律》明确规定,地方有事奏请()

A.诸侯受命管理土地和人民

B.中央与地方组成政治联盟

C.地方政府直接听命于朝廷

D.修筑了贯通全国的道路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秦朝的统治,解答本题需正确解读材料。

【解答】题干所给材料中“在陕西西安章台出土的秦朝地方官府向朝廷上奏文书时用的

封泥(在捆绑简牍的绳端处封上粘土,上盖印章)……而《秦律》明确规定,须采用文

书形式,秦朝实行郡县制。县以下又设乡、里。这样;这说明地方政府直接听命于朝廷;

秦朝废除分封制;秦朝时期实行郡县制,故“中央与地方组成政治联盟”表述错误;修

筑了贯通全国的道路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故选:Co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秦朝的统治。

12.(2分)《史记》记载:“秦钱半两,重为其文。”近年来各地出土的“半两”钱数量多且

形制、重量、厚度基本一致。据此可知()

A.秦始皇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理

B.“半两”钱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政府铸币

C.秦始皇统一全国度量衡制度

D.“半两”钱作为秦朝法定货币在全国流通

【分析】本题考查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史记》记载:“秦钱半两,重为其文、重量。据此可知“半两”钱作为秦朝法

定货币在全国流通,以秦国的圆形方孔半两钱作为统一货币。D项正确;

材料未体现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理,排除A项;

B项说法错误,排除B项;

材料是秦始皇统一货币,不是统一度量衡制度。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

基础知识。

13.(2分)汉武帝多次派人前往说服西南诸国归属西汉,使其接受了朝廷的管辖。此后,

汉族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工具不断传到西南地区,使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得到了

较快的发展。材料说明汉武帝()

A.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B.不断加强中外的交流

C.加强了对西域的管理D.强化了中央集权制度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汉武帝的大一统措施,解题的关键是根据材料得出答案。

【解答】根据材料汉武帝多次派人前往说服西南诸国归属西汉,使其接受了朝廷的管辖,

汉族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工具不断传到西南地区,使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得到了

较快的发展,其目的是巩固汉朝的统治。使汉朝的统治更加巩固。D符合题意、中外的

交流和对西域的管理。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汉武帝的大一统措施,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14.(2分)文景之治、光武中兴局面出现的共同原因是()

①兵皆罢归家

②统治者鼓励农业的发展

③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

④减轻刑罚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④D.②③④

【分析】本题考查文景之治和光武中兴。“文景之治”、“光武中兴”局面出现的主要原因

是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减轻或废除刑罚。

【解答】根据所学,西汉初年统治者吸取秦亡教训、兵役和赋税负担。文帝和景帝奖励

努力耕作的农民劝诫百官关心农桑,提倡节俭,重视“以德化民”,减轻或废除刑罚,任

用清廉官吏;轻徭薄赋;减轻或废除刑罚。;①③不是共同原因。

故选:Co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文景之治”

和“光武中兴”的相关史实。

15.(2分)汉代诗人辛延年写道:“胡姬年十五,春日当炉。长裾连理带,广袖合欢襦。头

上蓝田玉(古罗马)珠。”该诗可以佐证当时()

A.中外经济文化交流B.海上丝绸之路开通

C.边界榷场贸易兴旺D.都市生活繁华多彩

【分析】本题考查了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需要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解答】A.根据材料“胡姬年十五,春日当炉,广袖合欢襦,耳后大秦(古罗马)珠,

她戴着著名的蓝田所产的美玉做首饰,反映出当时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B.材料未涉及海上丝绸之路的内容,故B项错误;

C.榷场贸易,指的是宋、辽、金,故C项错误;

D.材料只体现了卖酒的场景,无法得出都市生活繁华多彩。

故选:Ao

【点评】本题以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为切入点,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

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16.(2分)历史学习强调“论从史出,史论结合”。下面表格列出的史实能够证明()

时期史实

西汉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管辖西域36国

东汉东汉明帝时,派班超出使西域,班超长期留守西域

A.新疆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领土

B.西藏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领土

C.东汉时西域开始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D.汉武帝时就对西域进行了有效管辖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西域都护的设置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根据材料“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派班超出使西域,经

营西域30多年”,中国古代就已经对新疆地区进行经营管理。A项正确,排除B项,排

除C项,排除D项。

故选:Ao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西域都护的设置等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17.(2分)丝绸之路的开通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下面史实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

①西汉中叶,汉武帝遣使远航,到达锡兰(今斯里兰卡)

②东汉明帝时,西域的僧人运载佛经到洛阳

③东汉、魏、晋时期,北方少数民族不断内迁

④南北朝时期,我国的茶叶陆续传入南亚、中亚和西亚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中国古代丝绸之路的相关知识,重点掌握丝绸之路的作用。

【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丝绸之路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丝绸之路的

开辟;西汉中叶,到达锡兰(今斯里兰卡),西域的僧人运载佛经到洛阳,我国的茶叶陆

续传入南亚,这些史实都能说明这一观点的,B项正确、魏、晋时期,故③属于民族间

交流交融;排除含有③的ACD项。

故选:Bo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中国古代丝绸之路的相关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18.(2分)如图史实与图示中①相对应的是()

A.确立分封制B.创立中央集权制度

C.张骞通西域D.蔡伦改进造纸工艺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中国古代朝代的更替与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注意题干图示的

正确识读。

【解答】根据图示可知,秦朝之后是西汉,然后是三国,故①处的朝代为东汉,宦官蔡

伦总结前人经验,这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西周确立分封制;秦朝创立中

央集权制度;西汉汉武帝时,排除C。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中国古代朝

代的更替与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

【分析】根据材料,结合《史记》的内容推断出答案。

【解答】依所学可知,《史记》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陈胜,属于

《史记》记载范围,排除ABC项,所以在书中不可能读到的是班超。

故选:D。

【点评】本题为逆向选择题,考查了司马迁与《史记》的考点。考查了学生对历史基础

知识的熟练掌握。

【分析】本题考查两汉经济的发展,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楼车是汉代出现的播种工具,以人或畜为动力,可将开沟、掩土三道工序一次

完成;翻车是三国时期魏国马钧改进的灌溉工具;曲辕犁是唐朝发明的耕作农具;中国

汉代出现了纺车,排除D。

故选:Bo

【点评】解答本题要正确理解题意,明确考查了两汉经济的发展,在此基础上,结合分

析各个选项,选出正确答案。

21.(2分)史书记载,东汉末年洛阳已是一片瓦砾,到曹魏后期已恢复了往日繁华都市的

面貌,443万余口,已有大幅度增长。这说明()

A.官渡之战为曹操崛起奠定基础

B.赤壁之战后曹操无力统一南方

C.公元229年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D.曹魏局部统一促进了社会发展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三国鼎立以及经济发展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官渡之战中曹操获胜,曹操势力逐渐崛起,其子曹丕开创的,排除AB项,题

干意在强调局部统一的积极影响;根据材料“东汉末年洛阳已是一片瓦砾,曹魏政权重

视农业生产,促进了人口的增长和北方社会经济的发展,D项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三国鼎立以

及经济发展等知识。

22.(2分)西晋在我国历史上是一个短命的王朝,究其“短命”的原因,不包括下列的()

A.统治阶级非常腐朽,皇帝昏庸无能

B.“八王之乱”耗竭了西晋的国力

C.晋惠帝是一个暴君,实行暴政

D.内迁的少数民族反抗西晋的民族压迫,民族矛盾尖锐

【分析】本题考查了西晋。西晋统一后,统治集团迅速腐朽。316年匈奴人的一支武装灭

亡了西晋。

【解答】西晋在我国历史上是一个短命的王朝,究其“短命”的原因,实行暴政,统治

集团迅速腐朽,无力治理国家,皇族内部爆发了“八王之乱”,西晋从此衰落。

故选:Co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晋惠帝智力低下,无

力治理国家。

23.(2分)以下示意图反映出()

A.东汉末年军阀割据B.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C.魏晋时期政权并立D.统一趋势不断加强

【分析】本题以示意图为切入点,考查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相关知识点。

【解答】分析图片可知,220年曹操的儿子曹丕废掉汉献帝,国号魏,它主要控制北方地

区,刘备在成都称帝,史称蜀。222年,国号吴,主要控制东南地区,司马炎(晋武帝)

建立西晋。280年,统一了全国,D符合题意,不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三国两晋南北

朝时期统一的相关史实。

24.(2分)如图所示文物发现于甘肃嘉峪关,反映了魏晋以来北方内迁民族()

牧马困(魏青!■发唠包)拚牛图(魏音M■葬曳昌)

A.生活习俗转变B.思想观念转变

C.饮食爱好转变D.生产方式转变

【分析】本题考查北方民族大交融,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据题干图片可知,图片生动反映了当时少数民族学习汉族,说明少数民族开始

由游牧生活转变为农耕生活。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北方民族大交融,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

知识。

25.(2分)东晋东誉初年,江南粮荒严重,但南北劳动人民两支生产大军,使江南农业发

展迈进一大步,这表明江南农业发展得益于()

A.自然环境优越B.生产工具改进

C.高产作物引进D.农民辛勤劳动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东晋时期南方经济的发展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正确识读题干

材料。

【解答】根据题干“东晋初年,江南粮荒严重,用无比坚韧的力量战胜了自然,题干材

料重点强调了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是南北劳动人民两支生产大军的辛勤劳动;自然环境

优越,但题干材料没有涉及;东晋时期江南地区经济发展与高产作物引进不符。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东晋时期南

方经济的发展等知识。

26.(2分)东晋南朝时期,除了大小城市中列肆贩卖、摆摊设点的正规“市”之外,还有

农民临时集市的“草市”,与周边民族进行贸易的“互市”等,星罗棋布()

A.商业贸易活动的频繁B.长期分裂局面的结束

C.市突破了时间的限制D.重农抑商政策的废除

【分析】本题考查两晋南北朝的更替。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根据材料“东晋南朝时期,除了大小城市中列肆贩卖,还有农民临时集市的‘草

市',与周边民族进行贸易的‘互市’等,遍布各地,这反映当时商业贸易活动的频繁,

这体现出南方商品经济兴盛;东晋南朝时期的时代特点是政权并立与民族交融,排除B

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重农抑商政策的废除,排除D项。

故选:Ao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东晋和南朝

时期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27.(2分)魏主下诏:“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三十已下见在朝廷之人,如语音仍

旧,当加降黜。”《资治通鉴》这段记载,反映的是()

A.汉文帝以德化民B.汉武帝独尊儒术

C.光武帝释放奴婢D.孝文帝改用汉语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相关知识,重点掌握孝文帝改革的措施以及

影响。

【解答】根据材料“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如语音仍旧,当加降黜”结合所学知识

可知,立志用文治移风易俗,进一步推行汉化措施,禁用鲜卑语等内容;题干中的“魏

主”为北魏孝文帝、汉武帝和光武帝不符。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北魏孝文帝

改革的相关知识。

28.(2分)某班开展历史研究性学习,探寻“孝文帝迁都的缘由”。第2组同学按任务搜集

了以下信息:3世纪初中国又进入一个寒冷期,《齐民要术》记载;《晋书》记载的异常霜

降的出现较以往更频繁,平城地区也屡受灾荒。据此判断()

A.政治因素B.文化因素C.军事因素D.环境因素

【分析】本题考查北魏孝文帝改革。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意义。

【解答】根据材料"3世纪初中国又进入一个寒冷期,《齐民要术》记载;《晋书》记载的

异常霜降的出现较以往更频繁,反映的是天气因素对都城的影响,D项正确,排除A项,

排除BC项。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相关内容,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归纳和综合运

用历史史实的能力。

29.(2分)晋代士人崇尚洒脱清远的精神气度,以王羲之为代表的晋人书法,以阴柔为基

调;鲜卑族民风彪悍、崇尚武力,北魏书体苍劲厚重()

A.体现经济发展程度B.融入崇文尚德内涵

C.凝练民族地域特性D.保持强劲发展态势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魏晋南北朝的书法艺术,要求学生提取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

作出回答。

【解答】由题干“晋代士人崇尚洒脱清远的精神气度,以王羲之为代表的晋人书法,柔

中带刚、崇尚武力,粗犷雄浑,反映了南北地区的书法创作风格迥异、地域,表明书法

艺术凝练民族地域特性;题干不能说明书法艺术体现经济发展程度;题干不能表明书法

艺术融入崇文尚德内涵;题干体现的不是书法强劲发展态势。

故选:Co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魏晋南北朝的书法艺术,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

解决问题的能力。

30.(2分)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历朝历代的历史事件及措施都促进了统一的多

民族国家的发展。请将如图反映的内容与相应的历史史实连接,正确的一组是()

①丝绸之路②北魏陶俑③城濮之战

a.政治动荡

b.经济交流

c.民族交融

A.①一c②一a③一bB.①一a②一b③一c

C.①一b②一c③一aD.①一c②一b③一a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丝绸之路的开辟、北魏孝文帝改革、春秋时期的诸侯争霸战争

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开辟于西汉汉武帝时期的丝绸之路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

流的桥梁;北魏是少数民族鲜卑族建立的政权,体现了民族间的交融;城濮之战发生在

春秋时期的晋国和楚国之间,与a.政治动荡相符,ABD搭配错误。

故选:Co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丝绸之路的开辟、

北魏孝文帝改革、春秋时期的诸侯争霸战争等知识。

二、非选择题(共3题,共40分)

31.(14分)某校历史社团开展“历史•研学”主题项目化学习。

①墨子纪念馆

墨子纪念馆位于山东省滕州市龙泉广场的西南角,建于1993年,规模宏大

②孔f博物馆

孔子博物馆是为了纪念孔子,传承弘扬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建设的

一座省级专门性现代化博物馆,于2019年9月6日正式开放,曲阜城中轴线南端。

【活动二】社团学生依次对孔子博物馆《大哉孔子展》的六个展厅“孔子的时代、孔子

的一生、孔子的智慧、孔子与中华文明、孔子与世界文明、永远的孔子”进行了参观研

学,拍照留存资料:

孔子的时代一时代困局

展厅简介:周王室东迁后,天子威望骤降,诸侯争霸,诸侯国内世卿、大夫摄政擅权,

礼崩乐坏,民生维艰。这场翻天覆地的时代变动,也激发了思想者们积极的思考。面对

时代的困局

请回答:

(1)社团学生按照两位思想家生活时代顺序考察纪念馆,顺序应为。(写序号)请写出

孔子的核心思想及其弟子辑录孔子思想的著作。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参照示例,写出孔子博物馆对孔子的解说。

示例:①墨子姓墨,名翟,春秋战国之际思想家、教育家、军事家、科学家、社会活动

家(今山东滕州市)人,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他主张“兼爱”“非攻”,提出要选贤能的

人治理国家,提倡节俭。

(2)根据第一展厅的简介,指出孔子的时代困局。

【分析】本题考查老子和孔子、百家争鸣等相关史实,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1)社团学生按照两位思想家生活时代顺序考察纪念馆,顺序应为②①,孔子

生活在春秋时期,他提出“仁者爱人”。孔子的思想后来由其弟子整理成《论语》一书,

孔子是春秋后期鲁国人、大教育家。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即要有爱心和同情心,主

张以德治国,体察民意,认为统治者只有实行德政,社会才会稳定,打破了贵族和王室

垄断教育的局面,招收不同出身的学生,促进了教育在民间的发展,注重道德教育和文

化知识教育,提出了一系列教学原则和方法,对传承中国古代文化经典和学术思想作出

巨大贡献。

(2)根据“周王室东迁后,天子威望骤降,干戈不息”得出天子威望骤降,干戈不息、

大夫摄政擅权、大夫摄政擅权,社会动荡。

故答案为:

(1)②①;“仁”;孔子是春秋后期鲁国人、大教育家。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即要

有爱心和同情心,主张以德治国,体察民意,认为统治者只有实行德政,社会才会稳定,

打破了贵族和王室垄断教育的局面,招收不同出身的学生,促进了教育在民间的发展,

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提出了一系列教学原则和方法,对传承中国古代文化经

典和学术思想作出巨大贡献。

(2)天子威望骤降,诸侯争霸;诸侯国内世卿,礼崩乐坏,民生维艰。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老子和孔子、百家

争鸣等相关史实。

32.(14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绵延不断、屹立于

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

材料一:

材料二:秦统一天下后,有大臣上奏分封子弟功臣镇守疆土,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