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语文教考衔接之课内小说及戏剧篇目知识梳理_第1页
2024年高考语文教考衔接之课内小说及戏剧篇目知识梳理_第2页
2024年高考语文教考衔接之课内小说及戏剧篇目知识梳理_第3页
2024年高考语文教考衔接之课内小说及戏剧篇目知识梳理_第4页
2024年高考语文教考衔接之课内小说及戏剧篇目知识梳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语文教考衔接之部编版教材小说篇目知识梳理《必修上》第一单元【单元导读】本单元的五首诗歌和两篇小说创作于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是对青春的吟唱。作者或感时忧国、抒发情怀,或感悟人生、思考未来,让我们体验到各具特色的文学表达,点燃澎湃的青春激情。学习本单元,可从“青春的价值”角度思考作品的意蕴,并结合自己的体验,敞开心扉,追寻理想,拥抱未来。要理解诗歌运用意象抒发感情的手法,把握小说叙事和抒情的特点,体会诗歌和小说的独特魅力;学习从语言、形象、情感等不同角度欣赏作品,获得审美体验;尝试写作诗歌。【学习提示】《百合花》所讲的故事发生在解放战争时期。小说写部队发起总攻之前,小通讯员和“我”到包扎所向一个刚过门三天的新媳妇借被子以及此后发生的故事,表现了战火中的青春美和人性美。阅读时注意那些感人的细节描写,如新媳妇发现重伤的是小通讯员,于是一针一针缝补他衣服上的破洞,后来又将自己新婚时的被子盖在了小通讯员的遗体上。想一想这篇战争题材的小说为何格外让人心动,重点把握小说对人物形象的刻画,体会革命战争年代特有的崇高情操。《哦,香雪》写的是改革开放之初火车的开通给边远山村带来的新鲜事儿。小说没有激烈的冲突和曲折的故事,只是捕捉了几个小的生活场景,细致入微地描绘了香雪等几位姑娘的心理变化与情感波澜,折射出山村生活的新变化。“香雪们”青春的纯真和质朴,让人感受到生命的美好。阅读时注意欣赏小说清新的笔调,以及洋溢在淡雅文字中的诗情画意。【单元学习任务】《百合花》写的是战争年代一名革命军人的牺西牲,《哦,香雪》写的是改革开放初期山村少女对现代生活的向往。两篇小说的时代背景不同,表现的青春情怀却都是那样感人。阅读时要联系特定的历史背景来理解作品的内涵,结合自己的阅读感受欣赏小说的描写艺术。从两篇小说中各选择一两个感人的片段,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分析典型的细节描写,并作简要点评。【文本分析】《百合花》《哦,香雪》是两篇短篇小说。可以设计小说阅读和欣赏的任务。与前两课比起来,一种是诗歌,一种是小说,一种以抒情为主,一种以叙事为主,文体间的差别比较大,它们的表达功能和表现手法也不一样,这方面要引导学生从文体到表现手法进行不同层面的学习和体悟。要引导学生关注这两篇小说的风格,它们的故事性都不太强,甚至有些像散文,根据这一点可以引导学生关注小说风格的多样性。单篇作品的教学不是不可以,但首先要落实任务群的教学目标。要合理安排,注意提高教学效率。要把学生的自主学习放在重要的位置,通过任务引领、专题学习来达成《百合花》《百合花》是茹志鹃创作的短篇小说,首发于《延河》1958年第3期。小说以解放战争中淮海战役为背景,描写的是1946年的中秋之夜,在部队发起总攻之前,小通讯员送文工团的女战士“我”到前沿包扎所,和他们到包扎所后向一个刚过门三天的新媳妇借被子的小故事,表现了战争年代崇高纯洁的人际关系,歌颂了人性美和人情美。《百合花》作为一篇独具风格和特色的小说,其成功主要体现在作家在表现革命战争、军民关系这类庄严主题时,突破了当时流行的条条框框,显现出清新俊逸的风格,令人耳目一新。此外,小说在表现手法方面还有几个特点:第一,小说选材讲究。作品将战火纷飞的战斗场面设为背景,将通讯员壮烈牺牲的情景通过担架员的叙述从侧面表现出来,就连通讯员第一次向新媳妇借被碰壁的冲突也没有作正面描写,从这些方面都可以看出作者取材是非常讲究的。第二,构思巧妙。作品以新媳妇“那条枣红底色上撒满百合花的被子”作为贯穿全文的线索,以纯洁的百合花象征人物的美好心灵,使小说中的人物联系起来,从而构成一个完整的艺术整体,从一个特定的角度揭示解放战争胜利的基础和力量源泉,以小见大,意味深长。第三,心理刻画细腻。作者通过细致而有层次的心理活动来刻画人物,例如作品中的“我”对通讯员随着认识的加深,心理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从刚刚接触时的生气,到对他奇怪的保持距离的做法而“发生了兴趣”,再到对小同乡的“亲热”,甚至是“从心底上爱上了这个傻乎乎的小同乡”,一直到最后,对牺牲了的通讯员充满崇敬……小说就是这样通过“我”一系列心理变化,由远而近、由表及里、由淡而浓地刻画和凸现了通讯员动人的形象。第四,细节描写生动。善于运用典型的细节描写也是这篇小说的特点,如通讯员枪筒中插的树枝和野花,他衣肩上的破洞,给“我”开饭的两个馒头,以及那条百合花被子等细节都在作品中重复出现,前后呼应,这些描写不仅渲染烘托出情境气氛,而且极生动地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点,使作品极富感染力。独特的女性视角是小说的一个重要特点。这个主要是通过“我”这个人物形象来实现的。虽然,作品主要写的是小通讯员和新媳妇之间的圣洁感情,但是,“我”却是小通讯员和新媳妇之间不可缺少的穿针引线的人物,是故事的叙述人和情节发展的重要推动者。因此,“我”不仅是作品采用“第一人称”方式的承担者,而且也是作品中的一个艺术形象。“我”与小通讯员去前沿包扎所的路上,主动找他搭话,主动认老乡,甚至带着挑衅性地问他娶媳妇了没有言行,表现出一种战争年代革命队伍中的女同志特有的“泼辣”,是一个具有着强烈性别意识的人物。作品不仅通过“我”带有女性特征的细微观察,使小通讯员和新媳妇的形象跃然纸上,而且,通过富于浪漫气质的想象,使作品充满抒情的色彩。比如,“我”想象的小通讯员在家乡天目山拖毛竹时的情景:“我朝他宽宽的两肩望了一下,立即在我眼前出现了一片绿雾似的竹海,海中间,一条窄窄的石级山道,盘旋而上。一个肩膀宽宽的小伙,肩上垫了一块老蓝布,扛了几枝青竹,竹梢长长的拖在他后面,刮打得石级哗哗作响。”语言不多,却充满诗情画意。这是一篇风格特别的作品,在中国当代小说特别是短篇小说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它虽然是写战争的,但与当时许多战争题材的作品风格不一样,这种不一样既是内容上的,又是主题上的,也是人物刻画和艺术手法上的。所以,发表后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可以让学生了解小说的多种风格,了解同一题材的不同写法,了解战争题材的别样表现方式。战争固然有正面交战、残酷血腥的一面,但是,不管怎样,有人,就有人性,就有情感,美好依然存在,正义战争的目的,恰恰是为了保护人的生命,保护美好和平的生活,保护人类美好纯洁的情感。茹志鹃在那个年代能思考并表现这一点非常不容易,她的小说是战争小说的突破。同时,这篇小说并不以情节取胜,特别是作为一篇战争题材的作品,这一点尤其突出,这种散文化、抒情化的写法对后来的小说也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哦,香雪》

《哦,香雪》作品主要描写了香雪的一段小小的历险经历:她在那停车一分钟的间隙里,毅然踏进了火车,用积攒的四十个鸡蛋,换来了一个向往已久的带磁铁的泡沫塑料铅笔盒。为此,她甘愿被父母责怪,而且一个人摸黑走了三十里的山路,这对一个平时说话不多,胆子又小的山村少女来说,需要极大的勇气。作者还有意交代了香雪这一举动的心理动力,那就是对山外文明的向往,对改变山村封闭落后、摆脱贫穷的迫切心情,还有山里姑娘的自爱自尊。

《哦,香雪》塑造了“香雪”这一至纯、至至真、至善、至美而又自尊、上进的乡村女孩形象。她身上具有未经世俗污染的清纯之美、健康之之美。她有着洁白的肤色(“要论白,叫他们和咱香雪比比。咱们香雪,天生一副好皮子”),她有一双“洁如水晶的眼睛”,还有“洁净得仿佛一分钟前才诞生的面孔”,以及“柔软得宛若红缎子似的嘴唇”。但是作者把主要笔墨放在描写她的美好心灵上。我们从香雪对火车上的顾客“那么信任地瞧着”的眼神中,从她不会和旅客讨价还价中,从当一群女孩彼此嘲弄、取笑时,香雪始终保持着善意的沉默中,从她用四十个鸡蛋与矿冶学院的女生交换一个铅笔盒的“交易”中,感受到了她的善良和纯美。香雪的理想代表着穷乡僻壤的山民要摆脱贫困和封闭的渴望,香雪的性格代表着那个时期进步青年的纯真、善良、追求上进的性格。小说运用了象征的手法。小说中的那个铅笔盒,经作家的精心点染,不仅是一个实物,也是一种象征,是文化和知识的象征,是一种心愿、一种追求、一种自尊的象征。当它远离香雪时,香雪是迷惘的、懵懂的;当它为香雪所有时,香雪精神充实,前途光明。这个铅笔盒是她要求摆脱小山沟封闭落后生活的一种企盼,是对现代文明的一种渴求。小说中的那个“钢筋铁骨的巨龙”火车,震醒了沉睡千年的台儿沟和它的山民们,火车象征着一种不可抗拒的生产力,一种从原始落后走向现代文明的推动力,一种物质享用和精神满足的诱惑力。小说注重细腻、逼真的心理描写,尤其是小说结尾处的那段心理描写既丰满了香雪这一人物形象,又对叙述高潮的来临起到了推动的作用。这篇小说与《百合花》有着相近的风格,那就是不以情节取胜,没有什么激烈的矛盾冲突,有散文化的味道。将两篇作品放在一起学习,可以加深学生对这一风格的理解和体验。在教学中,教师可视情况对这一创作风格进行适当的介绍,如现代文学史上的废名、沈从文、孙犁,当代文学史上的汪曾祺等。这些作家的小说抒情性强,语言优美,重视民俗风情的描写,注意营造氛围,不太执着于作品的冲突和戏剧性,叙述上具有散文的自由性的特点。通过对这一风格的小说的学习,可以让学生体会小说艺术风格的多样性。《必修下》第二单元(戏剧)【单元导读】本单元所选三篇戏剧作品,通过剧中人物的悲情遭遇,表现了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剧作家对社会现实的理解,寄托着他们对人生的深切关怀。阅读这些作品,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理解社会人生。学习本单元,通过阅读鉴赏、编排演出等活动深入理解戏剧作品,把握其悲剧意蕴,激发心中的良知与悲悯情怀。要初步认识传统戏曲和现代戏剧的基本特征;欣赏剧作家设计冲突、安排情节、塑造人物的艺术手法,体会戏剧语言的动作性和个性化;还要理解悲剧作品的风格特征,欣赏作者的独特艺术创造。【学习提示】曹禺认为“写戏主要是写‘人’”(《看话剧〈丹心谱〉》)。《雷雨》在刻画人物时避免了脸谱化和扁平化,用多个细节充分地展现人物性格、心理的复杂性,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阅读本文时要抓住人物关系,初步理解人物性格。最好能阅读全剧,更全面地理解剧中人物。可以围绕“周朴园对侍萍的怀念中到底有几分真情”“鲁侍萍是坚强还是软弱”等问题进行探讨,深入把握《雷雨》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选段中的“周朴园与鲁侍萍相认”“鲁大海与周朴园冲突”是两段充分展现人物内心世界的“重场戏”,阅读时要注意作者如何设置尖锐复杂的冲突,以展开情节、刻画人物、揭示主题。《雷雨》的台词一直为人称道,要深入体会台词对揭示人物内心活动、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戏剧中的人物语言常常有“言外之意”,也就是潜台词,阅读时要细加揣摩。【单元学习任务】阅读剧本,能让我们初步领略戏剧的感染力;登上舞台,亲身体验,则能让我们深入戏剧天地,感受其中的无穷魅力。从本单元的《雷雨》选段和《哈姆莱特》选段中任选其一,参考以下步骤,在班上组织演出。1.深入研读剧本。要牢牢抓住戏剧冲突这一中心,多层次深入理解剧本的丰富意蕴为排演打好基础。(1)剧情是如何展开的?发生了哪些戏剧冲突?其中哪些是主要的冲突?如何理解这些冲突?(2)剧本中出现了哪些人物?他们的身份、处境、性格特点和心理活动是怎样的?彼此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3)剧情发生的特定环境是怎样的?有什么样的社会历史背景?(阅读小说也一样)2.集体讨论,形成演出本。演出本又叫“台本”,是经过处理,补充适当内容后作为演出依据的剧本。补充细节时要特别注意那些意蕴丰富、充分表现人物性格和内心活动的关键台词或关键动作,悉心体会戏剧情境和人物性格,揣摩最合适的语气、语调,设计最适宜的表演方式。例如,《雷雨》中“你是萍,一凭,一凭什么打我的儿子”和“我是你的-你打的这个人的妈”这两句台词,蕴含着强烈而又复杂的情绪,要考虑怎样说才最合适。原剧本对于舞台布置、服装设计、灯光安排等方面,往往并没有详细的规定,也需要在演出本中加以补充。通过全班讨论,仔细推敲,初步形成演出本。3.进行排演,准备演出。进入排演阶段后,投入剧情,化身为剧中人物,也许就会发现许多在阅读剧本时没有发现或没有充分考虑的问题。例如,按照剧情,哈姆莱特登台念“生存还是毁灭”这段台词时,奥菲利娅一直待在舞台上装作正在读书。这段台词很长,要考虑当哈姆莱特独白的时候,奥菲利娅究竟应该如何表演,才能最恰当地表现出两人之间的微妙关系。诸如此类看似细枝末节、对实际演出却十分重要的问题,往往只有通过反复排演才能找到最适宜的处理方式。在排演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表现人物之间的互动,借此“演”出人物的性格和相互关系。中国传统戏曲有着悠久的历史,形成了多姿多彩的艺术风格。本单元的《窦娥冤》就是古代戏曲的代表作品之一。学习中你尔体会到戏曲的独特魅力了吗?不妨查阅资料,大致了解宋元以来传统戏曲的情况,读一读《西厢记》《琵琶记》《牡丹亭》《桃花扇》等不同时代戏曲的经典选段,进一步了解中国传统戏曲。还可以观看一些戏曲演出片段,欣赏演员们的表演。在阅读、观看的基础上,从故事情节、角色安排、演出形式以及剧作中渗透的民族审美心理等方面,谈谈你对传统戏曲的认识。【编写意图】在文学的各个主要体裁中,戏剧在形式上的特点是十分鲜明的。本单元教学的核心任务,就是牢牢抓住戏剧体裁的特点,以此为线索引导学生深人到这几部悲剧作品中去,领会其中的丰厚意蕴,深化对戏剧体裁的理解,从而发展欣赏戏剧作品的能力,进一步提升文学阅读的能力。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落实:1.把握戏剧冲突。“无冲突,不成戏”,戏剧冲突是戏剧的核心要素之一。戏剧塑造人物、推进情节、呈现主题,都是与戏剧冲突的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学会分析、把握戏剧冲突,体会其多方面的作用,理解冲突背后的深层原因,从对情节内容的了解上升到对思想主题的探讨,是本单元的重点任务之一。2.分析人物形象。学生通过小学、初中阶段的学习,对于分析人物形象已经有所了解。本单元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结合戏剧的特点,分析人物性格。性格是戏剧人物行动的内在依据,性格的展现又是通过戏剧行动进行的。窦娥之所以在法场发下三桩誓愿,鲁侍萍之所以撕碎周朴园递来的支票,哈姆莱特之所以假装发疯,都是以他们各自的性格为基础的,而我们也正是从这些行动中去认识他们的性格。因此,要牢牢抓住人物的行动,在戏剧情境的整体中去分析、认识人物的复杂性格。既要关注主要人物,也不应忽视次要人物;既要学会把握人物性格的主要特征,又要避免抽象化、标签化地理解人物。3.品味戏剧语言。本单元的三部作品,在语言艺术上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例如《雷雨》中周朴园的话,时而严厉,时而和缓,时而威风凛凛,时而得意扬扬,鲜明地展现出他“夫”“父”“董事长”的多重身份和多面的性格,始终推动着情节的发展。抓住个性化、动作性这两点推敲品味戏剧语言,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任务之一。4.理解戏剧的舞台性。戏剧是在特定空间中发生的表演艺术。教材以剧本的方式呈现戏剧作品,同时也鼓励学生通过观看戏剧表演、参加戏剧演出等方式,获得对戏剧表演性的直接体验。另一方面,在文本教学中,也应当引导同学关注戏剧的舞台性,把阅读和表演结合起来,互相促进。也不妨让学生通过跨体裁的比较,或不同戏剧门类之间的比较(如作为戏曲的《窦娥冤》和作为话剧的《雷雨》),感受戏剧的舞台性,深化认识。5.把握作品的文学性。伟大的作品不仅要求我们用生活去解释它,同时它也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一个解释。本单元所选的都是优秀的文学作品,既深刻反映了生活的真实,同时又是现实的提炼、升华。所谓把握作品的文学性,落实到本单元教学的具体要求,就是要深入理解艺术与现实的关系。要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和阅读体验思考作品所反映的现实,理解剧作家寄寓其中的对于社会、人生的深沉思考,同时也要充分认识戏剧作为文学作品的虚构性和艺术性,避免将艺术形象当作生活中的真实人物来评价,避免艺术欣赏的庸俗化。【戏剧知识补充】戏剧是四大文学样式之一,它与小说、诗歌、散文一样能陶冶我们的文学情操,提升我们的文学素养;但它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学样式,有自己的特点,主要有如下四点:1.戏剧冲突:戏剧冲突是构成戏剧的根本要素,“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戏剧冲突越是尖锐,戏剧性也就越强。不管是多幕剧,还是独幕剧,戏剧冲突都有一个完整的发展过程。这种发展过程与小说的情节相同,也可借用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来说明。2.戏剧语言:戏剧里有两种语言:一是舞台说明,包括人物、时间、地点、布景的说明,动作、表情、声调的说明,幕起、幕落的说明;二是人物语言,戏剧上称为台词,包括对白、独白、旁白等。戏剧语言是塑造艺术形象的重要手段,我们探究艺术形象,主要从分析戏剧语言入手。3.戏剧人物:戏剧中的一切因素,都集中在人物身上;一出戏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人物能否在舞台上站立起来。这就要求人物形象必须具有典型性——个性和共性的统一,只有这样,人物才能栩栩如生。我们阅读戏剧文学,就是要透过剧情,欣赏这种既具有独特个性又具有社会共性的角色。4.戏剧主题:任何一部戏剧作品,都要表现一定的生活内容,阐明一定的思想意向,这种通过描绘社会生活、塑造艺术形象而体现出来的中心思想,就是戏剧的主题。对戏剧主题的感悟、分析鉴赏,和小说、散文、诗歌一样。【文本分析】《窦娥冤》1.内容梗概:《感天动地窦娥冤》(简称《窦娥冤》)是元代戏曲家关汉卿创作的杂剧,全剧四折一楔子,写弱小寡妇窦娥与婆婆相依为命,在无赖陷害、昏官毒打下,屈打成招,成为杀人凶手,被判斩首示众。临刑前,满腔悲愤的窦娥许下三桩誓愿:血溅白练,六月飞雪,大旱三年。果然,窦娥冤屈感天动地,三桩誓愿一一实现。后窦娥的父亲窦天章新任两淮提刑肃政廉访使,窦娥托梦与父亲,最终得以申冤昭雪。2.人物形象:这出戏展示了下层人民任人宰割,有苦无处诉的悲惨处境,控诉了贪官草菅人命的黑暗现实,生动刻画出窦娥这个女性形象。窦娥不甘屈辱、不畏强暴,善良又质朴,对亲人细致体贴,是封建社会中一个安分守己的普通妇女,但她又不是一个任人宰割,逆来顺受的弱女子,她身上有着反抗恶霸的勇气和力量,既有封建思想的烙印,也有反抗性格的影子,具有既认命又不认命的矛盾性格。3.艺术手法:《窦娥冤》运用丰富的想象和大胆的夸张,设计了三桩誓愿的超现实情节,运用了浪漫主义手法,显示正义抗争的强大力量,寄托了作者鲜明的爱憎,反映了人民伸张正义、惩治邪恶的愿望也反衬出社会的黑暗。这是全剧刻画主人公形象最着力的一笔,是作品艺术性的集中体现,使悲剧气氛更浓烈,人物形象更突出,故事情节更生动,主题思想更深刻,既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又充满奇异的浪漫色彩,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窦娥冤》作者“在精练中求丰富”,“把高度集中和充分刻画统一起来,在情节剪裁和布局上表现出独特的匠心”(马美信)。例如,赛卢医在《窦娥冤》中三次登场,第一次在第一折开头,他图财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