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永州市南六县2024届高三联考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1页
湖南省永州市南六县2024届高三联考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2页
湖南省永州市南六县2024届高三联考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3页
湖南省永州市南六县2024届高三联考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4页
湖南省永州市南六县2024届高三联考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南省永州市南六县2024届高三联考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请将选择题答案写在答题卷内或者学校提供的机读卡上。每题选出答案后,学校考生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2.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卷上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材料一:在数千年的中国思想发展史中,我们几乎看不到从根本上把客观世界当作镜子来反观自己、发现自己、认识自己的努力,而总是看见把人的内心当作平静的湖水,认为真正的本心是“虚静”“无事”“空”。中国人更多地用镜子来比喻人心而不是外界对象,镜子的作用不是用来认识自我,而是用来反映世界、“玄览”万物、呈现宇宙本体的,即是说,镜子(人心)本身是看不见的,在镜子里看见的都是外界事物;人们从镜中反映的外界事物得知镜子的存在,但却不能把握那独立于一切外界事物的镜子实体的形象。进入现代,我们热烈地讨论“自由”“人性”和“独立人格”,但看上去轰轰烈烈的时代思潮如果不涉及“人之镜”的根本颠倒,终将只是过眼烟云。所谓根本的颠倒是指:不再仅仅把人心看作被动而平静地反映外界的“明镜”,而是要能动地从外部世界中去获得自我的“确证”。伟大的哲学家柏拉图通过“洞喻”,以理性贯通人性和对象世界,认为人只要运用他的“理性之光”反观自身,对自己的固有本性加以“回忆”(洞中囚徒回转头,发现了真实事物),就能触及并把握客观的世界本体。从这里产生了西方哲学源远流长的“反思”学说。“反思”(reflexion),也就是反映、反射,它与中国古代“吾日三省吾身”的那种反省不同,不是直接检查自己干净的心地上沾染了哪些灰尘,而是从对象上回过头来思索自己的本性。中国传统的反省是以人的“心性”为出发点的,人心被假定为已知的、人人相同的、平静一色的,但这恰好使人心本身成了视觉上的一个“盲点”。西方的反思则是从对象出发的,人心被看作有待于认知的,这就使得人不断地从外面转回头,不是为了“返本归原”,而是要对人性、人心做步步深入的探索。这种从外向内不断深入的过程表明,人先要认识对象,然后才能认识自己,才能对自己的心性有真正的“自我意识”。这样形成的自我意识,就会不再只是孟子所说的“反身而诚,乐莫大焉”,而是要从旁边来看看这个“自己”或“我”的真实内涵,从而客观地认识和把握这个“我”的丰富的可能性,这才能使自己的人格立体化。我们中国人通常认为,自我反省是属于伦理道德和“天地良心”方面的事。一个人做错了事,我们叫他“好好反省一下”,殊不知,真正的反思正是对自己内心是否本来就“干净”、对社会习俗是否本来就合理的一种怀疑和探求。一个人,光是强调自己做事的动机是好的,主观道德上是高尚的,或像孟夫子所说的“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哪怕干下了多么残酷的事,也觉得自己“光明磊落”,这种人很难说有什么自我意识。因为他缺乏一面外部的镜子,一心以为对象就是他心里反映出来的那个样子——只要他心里没有“私心”。“宇宙即是我心”,这是闭着眼睛就可以断言的梦话。(摘编自邓晓芒《镜子的故事》,有删改)材料二:关公的形象显出某种性格上的抽象性,是更适合于概念化、“脸谱化”的。人们喜爱关公,除了外表上的美和英勇无敌外,更多的是对他所体现的仁义道德的敬重。至于关公的内心世界,特别是他的复杂的思想感情,人们倒是不太关心。尽管他的思想感情理应是《三国演义》中最复杂、最值得大书特书的,但在书中却恰好总是以白描手法一笔带过。相反,阿喀琉斯(希腊神话中的英雄)的形象则是重彩浓墨、精雕细刻,诗人荷马对这些细节如此感兴趣,几乎可说是沉溺于其中而津津乐道。他写竞技赛车,写饮宴,写山羊背和肥嫩的小猪腿的烧烤过程,写营帐里垫席的颜色、衾被的柔软。光是写阿喀琉斯的盾牌就花了整整一页篇幅;上面描绘着大地、海洋、日月星辰;一座城池在举行婚礼,还有一座城池正在进行攻防战;有和平的田野,耕者与耕牛,起伏的麦浪和葡萄园;有伴着音乐的跳舞者,蜿蜒的河流,以及牧牛和猎狮的场面……而这一切,最终都是为了突现出人物的完整性格,烘托出与性格相适合的强烈气氛。关公和阿喀琉斯的形象之所以会有这样明显的区别,正说明中国人和古代希腊人对于“人”的概念是完全不同的。如果作家把人心看作客观世界的镜子,那么他在描绘一个人物形象时,必然会把这个人的内心世界看作不动、不变或“以不变应万变”的,也必然对各种细节尽量加以简化、抽象化、白描化,以免模糊了镜子本身的单纯明彻;反之,如果外部世界是人心的镜子,那就可以放手对各种各样色彩丰富的外部细节加以有声有色、细致入微的描写,并坚信这些描绘最终都是对人心的描绘,且只有尽可能生动而毫不遗漏地表现出这些细节,人心才会完整地呈现出其多方面、多层次的立体形象。这就是为什么关公的形象可以用“忠、义、仁、勇”几个抽象的道德概念概括无余,他的童年、他的教育、他的内心世界,都是你不熟悉而且也不必知道的;阿喀琉斯的形象却是一言难尽,尽管他一半是“神的儿子”,又是王子,他却比曾经“逃难江湖”的关云长更接近凡人、更真实、更具有鲜明的“性格”。(摘编自邓晓芒《品格与性格:关云长与阿喀琉斯的比较》)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西方哲学中的“反思”学说,源于柏拉图著名“洞喻”理论中对理性之光的阐释,认为人应通过客观对象审视本心。B.在作者看来,“反身而诚,乐莫大焉”与“吾日三省吾身”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自我反思,不能真正地认识自我本性。C.《三国演义》没有描绘关公的内心世界,而是极力地表现其忠义仁勇等传统道德,关公的形象被概念化、“脸谱化”。D.关公和阿喀琉斯,都是中西方文学作品中受人喜爱的英雄形象,前者像道德楷模,后者则更像现实生活中的平凡人。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强调“人之镜”的根本颠倒,并不是否定中国传统思想中的认知思维,而是启示人们在更深层面增强自我认识。B.探究外界对象需要具有主动性,但中国人常把人心当作镜子,抹杀了认识自我的能动性,所以中国人往往迷失自我。C.不反省自己内心是否本来干净,却单纯认为外部世界是自己反映出来的样子,就有可能做了错事反而认为是高尚的。D.诗人荷马通过对丰富多彩的外部世界进行精雕细琢、浓墨重彩地描绘,多方面多层次地烘托了阿喀琉斯的英雄形象。3.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外部世界是人心的镜子”这一观点的一项是()A.马克思认为,人到世间来没有携带镜子,人通过劳动生产才能在他的产品上体现他的真正本质。B.《百合花》中的小战士不是“高大全”形象,而是在典型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有性格弱点的人物。C.《祝福》中祥林嫂惨死在祝福声中,作者通过复杂的社会关系暴露人性弱点,揭示悲剧性根源。D.《复活》通过描写聂赫留朵夫解救玛丝洛娃时内心的痛苦挣扎,呈现其从忏悔走向复活的心路。4.两则材料均出自当代哲学家邓晓芒的著作《人之镜——中西文学形象的人格结构》,请简要说明这两则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5.李斯作《谏逐客书》,针对秦王驱逐客卿的政令发表意见,意在劝说君王收回成命。文章暗合了材料的观点,请简要说明。【答案】1.C2.B3.D4.两则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是观点和材料的关系:①材料一从中西方对人的不同认知中,提出了以客观世界为镜才能更好地认识自我的观点;②材料二则运用具体事例进行论证,通过借助丰富多彩的客观世界塑造的阿喀琉斯形象比关公形象更丰满,印证了材料一的观点。5.①援引秦国逐渐壮大的客观历史,引导秦王意识到客卿的重要,暗合材料“以客观对象为镜”的观点;②分析秦王尽享当下外来珠宝美人却排斥外来人才的矛盾,引导秦王反思驱逐客卿的错误,切合材料“理性地反观自身心性”的观点;③揭示驱逐客卿对于秦国未来发展和秦王壮志实现的危害,引导秦王认识到重用客卿方能成就一统天下的霸业,契合材料“贯通人性与对象世界方能真正把握客观世界”的观点。【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C.“《三国演义》没有描绘关公的内心世界”错。原文是“尽管他的思想感情理应是《三国演义》中最复杂、最值得大书特书的,但在书中却恰好总是以白描手法一笔带过”,“一笔带过”说明描写了关公的内心世界,只是比较简单。故选C。【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B.“抹杀了认识自我能动性”说法绝对化。原文“人们从镜中反映的外界事物得知镜子的存在,但却不能把握那独立于一切外界事物的镜子实体的形象”,但不能就此认为完全抹杀了认知自我的能动性。故选B。【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D.“描写聂赫留朵夫解救玛丝洛娃时内心的痛苦挣扎,呈现其从忏悔走向复活的心路”,没有体现从“外部视角”反观自我,不能作论据支撑“外部世界是人心的镜子”这一观点。故选D。【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两则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是观点和材料的关系:①材料一对比了中西方的不同认知,“中国传统的反省是以人的‘心性’为出发点的,人心被假定为已知的、人人相同的、平静一色的,但这恰好使人心本身成了视觉上的一个‘盲点’。西方的反思则是从对象出发的,人心被看作有待于认知的,这就使得人不断地从外面转回头,不是为了‘返本归原’,而是要对人性、人心做步步深入的探索”,从中西方对人的不同认知中,认识到“这种从外向内不断深入的过程表明,人先要认识对象,然后才能认识自己,才能对自己的心性有真正的‘自我意识’”“因为他缺乏一面外部的镜子,一心以为对象就是他心里反映出来的那个样子”,从而提出了以客观世界为镜才能更好地认识自我的观点;②材料二则运用具体事例进行论证,先说中国的关公“显出某种性格上的抽象性,是更适合于概念化、‘脸谱化’的”,再说“相反,阿喀琉斯(希腊神话中的英雄)的形象则是重彩浓墨、精雕细刻”,分析了有这样区别的原因“如果作家把人心看作客观世界的镜子,那么他在描绘一个人物形象时,必然会把这个人的内心世界看作不动、不变或‘以不变应万变’的……反之,如果外部世界是人心的镜子,那就可以放手对各种各样色彩丰富的外部细节加以有声有色、细致入微的描写”,并指出“只有尽可能生动而毫不遗漏地表现出这些细节,人心才会完整地呈现出其多方面、多层次的立体形象”,通过借助丰富多彩的客观世界塑造的阿喀琉斯形象比关公形象更丰满,印证了材料一的观点。【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①材料一认为,应该以客观对象为“镜子”,“人先要认识对象,然后才能认识自己”。《谏逐客书》叙述秦国自秦穆公以来皆以客致强的历史,说明秦国若无客助则未必强大的道理,这是援引秦国逐渐壮大的客观历史,引导秦王意识到客卿的重要,暗合材料“以客观对象为镜”的观点;②材料一“西方反思则是从对象出发的,人心被看作有待于认知的,这就使得人不断地从外面转回头,不是为了‘返本归原’,而是要对人性、人心做步步深入的探索”“真正的反思正是对自己内心是否本来就‘干净’、对社会习俗是否本来就合理的一种怀疑和探求”。《谏逐客书》列举各种女乐珠玉虽非秦地所产却被喜爱的事实作比,分析秦王尽享当下外来珠宝美人却排斥外来人才的矛盾,说明秦王不应重物而轻人,引导秦王反思驱逐客卿的错误,切合材料“理性地反观自身心性”的观点;③材料一“伟大的哲学家柏拉图通过‘洞喻’,以理性贯通人性和对象世界,认为人只要运用他的‘理性之光’反观自身,对自己的固有本性加以‘回忆’(洞中囚徒回转头,发现了真实事物),就能触及并把握客观的世界本体”。《谏逐客书》指出“逐客”的严重危害,有利于敌国而不利于秦国,并进一步说明逐客关系到秦国的安危,把“宝物”跟“逐客”联系起来照应上文说明事理相悖,损己而利敌,进而说明国家必将危亡,以使秦王权衡轻重收回成命。这样揭示驱逐客卿对于秦国未来发展和秦王壮志实现的危害,引导秦王认识到重用客卿方能成就一统天下的霸业,契合材料“贯通人性与对象世界方能真正把握客观世界”的观点。(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战袍(节选)【注】何骑鳌乌云一早便沉沉地压在山顶,午时终于大雨倾盆。①山中五月干旱,难得来了这么一场暴雨。父亲头戴斗笠身披蓑衣提了锄头冲出家门。母亲说你们哥儿几个好好在家待着,一会儿雨停了我跟你爸要去抢施背包肥。雨还未停,母亲就打着伞背着碳酸氢铵往山腰芭谷地去了。何小成猫了身,躲过哥哥们的目光蹿出后门,从一家又一家的屋檐下溜出村子,去稻田缺口处逮鱼。何小成出了村,才知雨实在太大,风又有些猛刮,躲在竹林边的岩石下不敢动弹,痴想那些缺口处冲下来的鱼儿,②要乖乖地待水凼里,别跟着漫开的水去了稻田里哦!透过雨幕,山沟景色朦胧。禾苗与树木在风雨中吹淋的动态,越发显得对岸人家的房屋木讷,一动不动地静穆而呆傻,像二公公坐在保管室的门槛上闲得没事就打瞌睡。往菜园下面的干田看,父亲正忙着刨土捅沟,截住那些高处的水流去往田里,仿佛做着连环画上“三国归晋”一样的事情。头戴斗笠,身披蓑衣,父亲做完收归流水的工作,双手撑着锄头,望望水流,望望一田中似乎立马便郁郁葱葱起来的稻苗,又望望天。斗笠扇动,蓑衣做出鹰翅羽翼的状态,像战袍。何小成看得发呆,似乎连环画又被打开了,父亲手中的锄头,可是那方天画戟?丈八长矛?青龙偃月刀?父亲就缺一匹怒马。如果这时候有一匹马在狂风暴雨中哒哒而来,一骗腿,大喝一声“呀呔”,定能鏖战个天昏地暗。第二天早晨醒来,何小成爬到屋后的山坡上,仔细打量起自己的村庄:田垄里禾苗青葱,瓦房上炊烟袅袅,鸡犬的啼唱伴着轻风蝉鸣,晨岚在山麓飘荡,朝霞在枝头的露珠里色彩斑斓,树重影,雾重光……四面青山把一幅柔美的田园包裹在盆地里,像婴儿酣睡在母爱充盈的摇篮。东山大鹏巍峨矗立,犹如父亲壮实的身板;南山关龙呈揽抱之势,像母亲的臂弯;西山猫儿清奇峻茂,婆婆说日落的方位是猫儿在日夜守护村庄。最让人激动的是北山马龙,因为它神似一匹战马,又显见两峰如鞍,哪个少年不想跨上战马出发?何小成时常都在关注父亲的那件蓑衣。蓑衣太像连环画上的战袍了。但“战袍”在秋收过后漏水了,何小成比父母还暗暗着急。秋气已至,半夜,突然狂风骤雨,自留地下面的干田里码着二哥与三哥利用星期天放假制成的土砖,大约已经有两三千坯了。制土砖的木匣子是父亲闲在家时做的。做好砖匣子后父亲再没有空,天天早出晚归去给十里八乡的人家修建新房打造家具。那些人家一俟田地到户都硬起腰杆来了,争先恐后上马建筑工程,气势仿佛要修一座地主庄园似的。他们又都说父亲的手艺精湛得很,候着轮子都要等到何家户的掌墨师去,自家要造新房的计划便在实施的迟滞中一再搁置。大哥上高中,二哥上初三,三哥上初一,一个个笋子探了头一样,一蹿就长成了竹竿。一家八口人挤在不足30平方米的老屋,楼上还劈了半间给婆婆住。二哥三哥不知怎么商量起来的,硬要母亲答应他们负责制土砖,秋后就能用麦草烧一窑青砖出来。于是周末一放了假,两人就扛了锄头挑着水桶,劈整一番干田挖泥泡水,又牵了水牛来踩泥,何小成一伙还在上村小的小伙伴也踊跃得很,跟在水牛屁股后兜兜转转地赤着小脚板踩泥。砖泥发酵好了,归拢后盖上薄膜密封保存,下一个周日,砖匣子便被正式摆上了战场。牛犊儿有的是蛮力,把一团泥举过头顶“嘿”一声摔,“叭!”拉三两下钢丝切割线,“嘣!”砖匣的木楔子一打开,两块土砖坯便成型了。③听二哥三哥数数,头一个周日两人就制出了八百坯亮油油的土砖。狂风骤雨好像是在第四个周日的夜半三更下的,二哥三哥累了一天像两头长了膘的肥猪酣睡不醒。父亲嚷要下大雨了赶快去盖砖。天空电闪雷鸣,屋内鼾声如雷。跟着父亲跑出屋来的只有母亲和何小成。母亲边跑边把一件剪成雨衣的尿素口袋往身上套,又忙着拿麻绳拴在腰上。何小成翻起身滚下床就忙抓了一顶草帽在手跟着跑,知道风大戴不住,懒得扣到头上,只是望着一身蓑衣飞扬大步流星的父亲,莽起劲追撵。砖坯才盖了一半,雨便像谁站在高空往下倒水似的来了。都说“风是雨的脚,风住雨就落”,这次它俩却不守信用了,齐上阵,各忙各。一道道薄膜铺展,一捆捆稻草搭成屋檐,一块块石头土块压顶压脚……庆幸只有少数砖坯“伤亡”,通力合作似乎是战胜一切来犯之敌的法宝。但是“敌军”又一次反扑,偷袭来临的时候蓑衣扇起翅膀,父亲一边去按住那些想飞上天的薄膜,一边果断发令为那些遭雨打的砖块加固阵脚。又是好一番鏖战,阵线似乎固若金汤了。“快,快去竹林里躲雨!”父亲大手一挥,不由分说把母亲与何小成赶进竹林里。父亲站在田坎上还要盯防一番。风吹起蓑衣的翅膀,像一只硕大的夜鸟在并不太暗的夜色田园上低回飞翔。回到家里时风雨都已经停了,但雷声没停,在老屋的床上山响。父亲对母亲说,蓑衣漏水厉害了,空了想办法补一下。蓑衣是棕树皮串扎麻线做成的,整个村庄就只有明娃子家地边长有一棵棕树,还长得特别慢,边长边蜕皮。母亲从明娃子家回来,说等两天去圈地山岩上割点儿蓑草来代替。蓑草也是可以做蓑衣的,但不耐用,与棕树皮比较起来那是天壤之别。④蓑草怎么可以补在棕树皮做的蓑衣上呢?那不行!(有删改)【注】小说的故事背景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国农村启动了第三次土地改革一分田到户,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开头写暴雨降临,何父迫不及待冲出家门,何母前去施肥,何小成溜去稻田缺口处逮鱼,三个人物一出场就显现了各自的特点。B.小说写何小成逮鱼贪玩、雨中漫想,和辛弃疾《清平乐·村居》中写“小儿”“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在用意上异曲同工。C.村庄环境自然和谐、恬淡优美,地势上位于盆地,四面环山,其中东山巍峨,南山慈祥,西山清峻,北山最让何小成激动倾心。D.小说插叙何小成两个哥哥决定自己制土砖的缘由,展现了在田地到户这一特殊时代背景下村民们积极生产,追求幸福生活的时代风貌。7.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山中干旱时节雨水稀缺,句子①中“难得”一词蕴含着暴雨到来之后人们的喜悦之情,与前文副词“终于”所表达的情感一致。B.句子②是对何小成的心理描写,是何小成对鱼儿的痴想,叠词“乖乖地”和句末语气“哦”的使用符合儿童天真可爱的口吻。C.句子③用哥哥们视角进行叙述,两位哥哥制砖干劲儿十足,一天便制成八百坯砖,与前文“大约已经有两三千坯了”相照应。D.句子④自问自答反映人物心理,反问句本无需回答,作者却用感叹句来回答,表现出何小成对棕树皮做的蓑衣的珍视。8.第四段中,对雨中对岸房屋及父亲的描写富于童趣,请结合文本简要赏析。9.同为描绘团结紧张、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文中冒雨救砖的场面与《插秧歌》所使用的手法高度类似,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插秧歌宋·杨万里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答案】6.B7.C8.①用语天真活泼,颇有童趣。“二公公”“连环画”,是儿童的视角和口吻。②想象力丰富,有趣味性。把雨中静态的房屋想象为“木讷”“静穆而呆傻”“打瞌睡”的二公公,赋予房屋情感和神态;把雨中劳作的父亲想象成连环画中披着战袍拿着武器的英雄。9.①聚焦动作描写。骤雨即将来临,父亲边“嚷”边“跑”,母亲“跑”“套”“拿”“拴”,何小成“滚”“抓”“跑”“追撵”,写出了救砖的危急情势;《插秧歌》中“抛”“接”“拔”“插”,写出了一家人紧张忙碌的插秧场面。②妙用比喻。文中用“‘敌军’又一次反扑”“阵线似乎固若金汤”来形容雨势和盖砖结果,和《插秧歌》中“笠是兜鍪蓑是甲”的比喻具有相似性。③人物语言生动,形象鲜明。何父“快,快去竹林里躲雨!”这一语句简洁有力,可见其慈爱形象;《插秧歌》农人夫妇对答,可见其勤事生产的农家形象。【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的能力。B.“在用意上异曲同工”错误。小说写何小成,是要表现生活的磨炼以及少年的逐渐成长;《清平乐·村居》写小儿顽皮可爱,是词人要借以表现乡间生活的祥和美好。故选B。【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的能力。C.“用哥哥们的视角进行叙述”错误。本句依然是从何小成的视角来叙述的。故选C。【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环境、人物描写作用的能力。由“禾苗与树木在风雨中吹淋的动态,越发显得对岸人家的房屋木讷,一动不动地静穆而呆傻,像二公公坐在保管室的门槛上闲得没事就打瞌睡”“父亲正忙着刨土捅沟,截住那些高处的水流去往田里,仿佛做着连环画上‘三国归晋’一样的事情”可知,此处是以何小成的视角来叙述的,“二公公”“连环画”,符合儿童的视角和口吻,用语天真活泼,颇有童趣。由“禾苗与树木在风雨中吹淋的动态,越发显得对岸人家的房屋木讷,一动不动地静穆而呆傻,像二公公坐在保管室的门槛上闲得没事就打瞌睡”可知,小孩子的想象力丰富,把雨中静态的房屋想象为“木讷”“静穆而呆傻”“打瞌睡”的二公公,赋予房屋情感和神态;“父亲手中的锄头,可是那方天画戟?丈八长矛?青龙偃月刀?父亲就缺一匹怒马”,把雨中劳作的父亲想象成连环画中披着战袍拿着武器的英雄,颇具趣味。【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比较分析文章表现手法的能力。聚焦动作描写。由“狂风骤雨好像是在第四个周日的夜半三更下的,二哥三哥累了一天像两头长了膘的肥猪酣睡不醒。父亲嚷要下大雨了赶快去盖砖。天空电闪雷鸣,屋内鼾声如雷。跟着父亲跑出屋来的只有母亲和何小成。母亲边跑边把一件剪成雨衣的尿素口袋往身上套,又忙着拿麻绳拴在腰上。何小成翻起身滚下床就忙抓了一顶草帽在手跟着跑,知道风大戴不住,懒得扣到头上,只是望着一身蓑衣飞扬大步流星的父亲,莽起劲追撵”可知,在骤雨即将来临时,父亲边“嚷”边“跑”,母亲“跑”“套”“拿”“拴”,何小成“滚”“抓”“跑”“追撵”,写出了救砖的危急情势;《插秧歌》中“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抛”“接”“拔”“插”的动作,写出了一家人紧张忙碌的插秧场面。妙用比喻。“但是‘敌军’又一次反扑,偷袭来临的时候蓑衣扇起翅膀,父亲一边去按住那些想飞上天的薄膜,一边果断发令为那些遭雨打的砖块加固阵脚。又是好一番鏖战,阵线似乎固若金汤了”,“‘敌军’又一次反扑”“阵线似乎固若金汤”,把“骤雨”比作“敌军”,把“盖砖结果”比作“阵线”,以比喻的修辞手法形容雨势和盖砖结果;“笠是兜鍪蓑是甲”,把“笠”比作“兜鍪”,把“蓑”比作“甲”,二者的比喻具有相似性。人物语言生动,形象鲜明。“快,快去竹林里躲雨!”骤雨中盖砖之后,父亲以简洁有力的语言,催促母亲与何小成进竹林躲雨,可见其慈爱形象;《插秧歌》中“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是农人夫妇对答,“您瞧这稻苗还不栽稳,再说这块田还没插完,您把饭放这儿,我们呆会儿就吃,您得赶紧回去照看好那帮鸡鸭鹅们,它们要来到田里,可就糟了”,可见其勤事生产的农家形象。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尔朱荣字天宝,北秀容人也。世为部落酋帅,父新兴,太和中继为酋长。曾行马群,见一白蛇,头有两角,咒之,求畜牧蕃息。自是牛羊驼马日觉滋盛色别为群谷量之。朝廷每有征讨,辄献私马,兼备资粮,助裨军用。孝文嘉之。明帝时,以年老,启求传爵于荣。荣洁白美容貌,幼而神机明决。及长,好射猎,每设围誓众,便为军阵之法,号令严肃,众莫敢犯。太宰元天穆从容言荣勋业,宜调政养人。荣便攘肘谓天穆曰:“推奉天子者,此是人臣常节。顷来受国大宠,未能混一海内,何宜今日便言勋也?如闻朝士犹自宽纵,今秋欲共兄戒勒士马,校猎嵩原,令贪污朝贵,入围搏虎。萧衍若降,乞万户侯;如其不降,径度数千骑,便往缚取。待六合宁一,八表无尘,然后共兄奉天子巡四方,观风俗,布政教,如此乃可称勋耳。”及见四方无事,用遣人奏曰:“参军许周劝臣取九锡①,臣恶其此言,已发遣令去。”荣时望得殊礼,故以意讽朝廷。帝实不欲与之,因称其忠。荣见帝年长明悟,为众所归,欲移自近,皆使由己。荣虽威名大振,而举止轻脱,曾欲出猎,有人诉之,披陈不已,发怒,即射杀之。曾见沙弥重骑一马,荣即令相触,力穷不复能动,遂使傍人以头相击,死而后已。(节选自《北史·尔朱荣传》)材料二:即论者谓有治人无治法,吾以谓有治法而后有治人。自非法之法②桎梏天下人之手足,即有能治之人,终不胜其牵挽嫌疑之顾盼;有所设施,亦就其分之所得,安于苟简,而不能有度外之功名。使先王之法而在,莫不有法外之意存乎其间。其人是也,则可以无不行之意;其人非也,亦不至深刻罗网,反害天下。故曰有治法而后有治人。(节选自黄宗羲《原法》)【注】①九锡:中国古代皇帝赐给诸侯、大臣有殊勋者的九种礼器,代表最高礼遇。②非法之法:立一家之法,法越严密,天下的动乱就越多,这就是所谓的非法之法。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自是A牛羊B驼马C日觉滋盛D色E别为群F谷G量之。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蕃,指繁殖,与《种树郭橐驼传》“非有能早而蕃之也”中“蕃”的词义不同。B.朝,指“使……朝见”,与《齐桓晋文之事》“朝秦楚”中“朝”的用法相同。C.陈,指陈述、述说,前文“启求传爵于荣”中的“启”也指陈述,两者词义相同。D.设施,文中作动词,指施行,与现在所说的“防洪设施”中的“设施”意思不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尔朱荣世代担任部落酋长,其父常献私马和资财粮草给朝廷,帮助解决军队费用问题,皇帝很是赞赏。B.尔朱荣聪敏果断,有出色的指挥才能,每次围猎时都按照军队布阵的方式,号令严明,众人不敢冒犯。C.尔朱荣位高权重,备受尊崇,曾经与元天穆一道护卫天子去巡视各地,观察风土人情,推广政令教化。D.尔朱荣借参军许周之口表达自己渴望得到九锡之赐的想法,但皇帝不想给他特殊待遇,因此赞他忠诚。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顷来受国大宠,未能混一海内,何宜今日便言勋也?(2)荣见帝年长明悟,为众所归,欲移自近,皆使由己。14.试用黄宗羲的“有治法而后有治人”的观点评价尔朱荣对待沙弥的行为。【答案】10.ADF11.B12.C13.(1)近年承蒙国家给我极大的荣誉、地位,但还没有能统一天下,今天怎么就能谈得上有功勋业绩呢?(2)尔朱荣见到皇帝已经长大,聪明机智,被众人称赞,就打算靠近他,使他一举一动都能由自己控制。14.①在黄宗羲看来,“法治”优于“人治”。

②尔朱荣对待沙弥的行为十分残暴,完全是率性而为,草菅人命。

③这种行为之所以存在,其本质在于“权大于法”。【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此后,部落中的牛羊驼马等牲畜,一天比一天多,以至于后来把他们按颜色专门分类,每群都以山谷作为计量单位。“自是”时间状语,单独成句,起强调作用,所以A处断句;“牛羊驼马”作主语,“滋盛”作谓语,主谓结构单独成句,所以D处断句;“群”作“为”的宾语,宾语后断句,所以F处断句。故选ADF。【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现象的理解能力。A.正确。繁殖;/多。句意:希望保佑牲畜不断繁衍生息。/也没有能耐使树木结果早而且多。B.错误。用法不同。“使……朝见”错,应该是名词,朝廷;/使动用法,使……朝见。句意:让那些贪赃枉法、行为不端的朝中贵人们。/使秦国楚国来朝拜。C.正确。句意:啰唆起来说个没完。/请求把爵位传给尔朱荣。D.正确。动词,施行;/名词,为满足某种需要而成立的建筑、系统等。句意:即使有所作为。故选B。【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C.“曾经与元天穆一道护卫天子去巡视各地,观察风土人情,推广政令教化”错误。由原文“太宰元天穆从容言荣勋业,宜调政养人。荣便攘肘谓天穆曰:‘待六合宁一,八表无尘,然后共兄奉天子巡四方,观风俗,布政教,如此乃可称勋耳’”可知,尔朱荣说的是等到天下已经统一、四方没有战乱,然后再和老兄一同护卫着天子巡视各地,观察风土人情,推广政令教化。可见是将来的事,还没有发生。故选C。【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顷来”,近年;“混一”,统一;“海内”,天下。(2)“明悟”,聪明机智;“为众所归”,被动句,“为……所”表被动;“归”,称赞。【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进行评价探究的能力。由原文“即论者谓有治人无治法,吾以谓有治法而后有治人”可知,在黄宗羲看来,“法治”优于“人治”。由原文“曾见沙弥重骑一马,荣即令相触,力穷不复能动,遂使傍人以头相击,死而后已”可知,尔朱荣对待沙弥的行为十分残暴,完全是率性而为,草菅人命。由原文“使先王之法而在,莫不有法外之意存乎其间。其人是也,则可以无不行之意;其人非也,亦不至深刻罗网,反害天下。故曰有治法而后有治人”可知,这种行为之所以存在,其本质在于“权大于法”。参考译文:材料一:尔朱荣,字天宝,北秀容人。他世代担任部落酋长,尔朱新兴是尔朱荣的父亲,在太和年间继任酋长。他曾经巡视马群,遇见一条头上长着两只脚的白蛇,便向它祈祷,希望保佑牲畜不断繁衍生息。此后,部落中的牛羊驼马等牲畜,一天比一天多,以至于后来把他们按颜色专门分类,每群都以山谷作为计量单位。北魏朝廷每遇到对外战事,尔朱新兴就献上自己的私有马匹,并兼备资财粮草,帮助解决军队的费用,孝文帝因此对他十分欣赏。孝明帝时,尔朱新兴因为年老,请求把爵位传给尔朱荣。尔朱荣长相俊美,皮肤白皙,小时候就神情机警,聪明果断。当他长大后,特别喜欢射箭打猎,他每次设置围猎都与众人宣誓,然后就演练作战时的军阵程式,号令严明,没有人敢冒犯。太宰元天穆态度悠闲地对尔朱荣说,你已立下不世的勋业,应该安定下来料理朝政,调养身体。尔朱荣挽起胳膊对元天穆说:“我之所以推立天子,这是当臣子应有的节操。近年承蒙国家给我极大的荣誉、地位,但还没有能统一天下,今天怎么就能谈得上有功勋业绩呢?前不久又听说朝中官员仍然行为放纵,不加检点,因此今年秋天打算和老兄一起检阅军队,到嵩山周围的原野上进行围猎演习,让那些贪赃枉法、行为不端的朝中贵人们,都到围猎的圈子里面徒手捉拿老虎。梁朝皇帝萧衍如果投降,就替他讨一个万户侯的爵位;要是不投降,就直接差遣几千骑兵,过江把他抓回来。等到天下已经统一、四方没有战乱,然后再和老兄一同护卫着天子巡视各地,观察风土人情,推广政令教化。像这样才能算有功勋。”他看到天下平安无事,就派遣人上奏说:“参军许周劝我向陛下要九锡之赐,我讨厌这种言论,已经发布命令打发他走了。”尔朱荣当时很期待得到特殊的待遇,所以用那样的话来暗示朝廷。皇帝其实不想给他特殊待遇,于是就称赞他的忠诚不二。尔朱荣见到皇帝已经长大,聪明机智,被众人称赞,就打算靠近他,使他一举一动都能由自己控制。尔朱荣虽然威名远扬,但他举止轻浮,有一次正打算出去打猎,有一个人前来陈述事情,啰唆起来说个没完。尔朱荣大发脾气,立即就把他射杀了。他曾经看见两个和尚同骑一匹马,他就马上把他们叫过来,让他们用头相顶角力。两个人力气用完后不再动弹,于是又让旁边的人抓着他们的头互相碰撞,一直把他们撞死才算完事。(节选自《北史·尔朱荣传》)材料二:有人认为有能够治理好天下的人,而不存在能够治理好天下的法。我认为存在能够治理好天下的法之后才有能够治理好天下的人。自从非法之法束缚了天下人的手脚,即便有善于治理天下的人,也终究摆脱不了它所带来的牵制嫌疑而左右观望,即使有所作为,也不过谨守本分,安于草率简略,不能建立非法之法束缚之外的事业。如果先王之法依然存在,就不会有非法之法的意念存在于治理天下之人的心中。这样一来,如果这个人有才能,就可以做到心想事成;如果这个人水平低下,也不至于实行严刑酷法,苛刻至极,反而危害天下。所以说,先有能够治理好天下的法,然后才会出现能够治理好天下的人。(节选自黄宗羲《原法》)(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各题。水调歌头·盟鸥辛弃疾带湖吾甚爱,千丈翠奁开。先生杖屦无事,一日走千回。凡我同盟鸥鹭,今日既盟之后,来往莫相猜。白鹤在何处,尝试与偕来。破青萍,排翠藻,立苍苔。窥鱼笑汝痴计,不解举吾杯。废沼荒丘畴昔,明月清风此夜,人世几欢哀。东岸绿阴少,杨柳更须栽。[注]此词写于作者被主和派弹劾落职闲居带湖之初。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人闲居无事,陶醉于带湖美景,想与鸥鹭结为好友,并嘱托它可带白鹤一起前来。B.题目交代了事件,上阕“凡我同盟鸥鹭”和“今日既盟之后”两处都照应了题目。C.本诗运用了比喻、夸张、拟人、排比等大量修辞手法,增强了诗歌语言的生动性。D.本诗与黄庭坚《登快阁》中“此心吾与白鸥盟”的原因相同,都蕴含着归隐的主题。16.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哪些感情请简要分析。【答案】15.D16.①此词表面是写优游之趣,闲适之情,作者表示要与鸥鹭为友,寄情于山水,他想到带湖的今昔,感慨人世间的悲欢和变迁;②实际上是在忧虑国事,叹惜自己的远大志向不能实现,包含了抑郁和悲愤的思想感情。【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D.“……原因相同”错误。本诗作者表示要与鸥鹭为友,寄情于山水,实际上是在忧虑国事,叹惜自己的远大志向不能实现。黄庭坚《登快阁》的结尾,借万里归船和与白鸥结盟来表达归隐之情。故选D。【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带湖是我最爱的地方啊,放眼千丈宽阔的湖水,宛如打开翠绿色的镜匣一样,一片晶莹清澈。我闲居无事,手扶竹杖,脚穿麻鞋,徜徉湖畔,一日里竟然千百次绕湖徘徊。鸥鸟啊,你既和我缔结盟好之后,就应常来常往,不要再相疑猜。还有那白鹤在什么地方呢?请你也邀请它一起来。表现了作者优游之趣,闲适之情,作者表示要与鸥鹭为友,寄情于山水。作者一片赤诚,欲与鸥鸟结盟为友,然而鸥鸟是“破青萍、排翠藻,立苍苔”:它们立于水边苍苔之上,时而拨动浮萍,时而排开绿藻,对词人的美意不理不睬。看来,鸥鸟亦并非词人知己,并不懂得词人离开官场之后此时的情怀,所以他怅然发出了“不解举吾怀”之叹。盟友纵在身旁,孤寂之心依旧,无人能释分毫。可见,词人所举之杯,根本不能为永结盟好作贺,只能浇胸中块垒罢了。虽然人们常说“举杯浇愁愁更愁”,但词人并没有被愁所压倒。“废沼荒丘畴昔,明月清风此夜”,他从自己新居的今昔变化中,似乎悟出了社会沧桑和个人沉浮的哲理——“人世几欢哀”,他想到带湖的今昔,感慨人世间的悲欢和变迁。天地之大,知己难寻;孑然一身,情何以堪!虽有带湖美景,但纵是盟鸥,也不解己意,作者心绪可知了。可见,这首词表面是写优游之趣,闲适之情;分明是抒被迫隐居、不能用世的落寞之叹,孤愤之慨,包含了抑郁和悲愤的思想感情。(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中指出,大凡读书人要争的,特别在于名和实是否相符,后提出一个双方均认可的道理“________,________”。(2)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中,词人“________”的胸怀与洞庭月下“________”的气象交融,体现了超越世俗荣辱得失的高洁人格。(3)爱华和同学趁放假一起去看画展,在他们看到一幅有山有水有树的画作时,爱华不由地吟诵起唐宋诗词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答案】①.名实已明②.而天下之理得矣③.肝肺皆冰雪④.表里俱澄澈⑤.枯松倒挂倚绝壁⑥.飞湍瀑流争喧豗(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已”“矣”“肺”“俱”“澈”“湍”“豗”“殷”“栗”。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走进玉澜堂的院落里,眼前A,那几棵大海棠树,开满了密密层层的淡红的花,这繁花从树枝开到树梢,不留一点空隙,阳光下就像几座喷花的飞泉……春光,就会这样地饱满,这样地烂漫,这样地泼辣,这样地华侈,它把一冬天蕴藏的精神、力量,都尽情地挥霍出来了!我们在花下B,引起一群要出门的孩子,又围聚过来了,他们抬头看看花,又看看我们。我拉住一个额前披着短发的男孩子。笑问:“你说这海棠花好看不好看?”他忸怩地笑着说:“好看。”我又笑问:“怎么好法?”当他说不出来低头玩着纽扣的时候,一个在他后面的女孩子笑着说:“就是开得旺嘛!”于是他们就像过了关似的,笑着推着跑出门外去了。对,就是开得旺!只要管理得好,给它适时地浇水施肥,花也和儿童一样,在春天的感召下,欢畅活泼地,以旺盛的生命力,舒展出新鲜美丽的四肢,使出C,这时候,自己感到快乐,别人看着也快乐。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A______B______C______19.下列句子中“过了关”与文中加点的“过了关”,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小明在游戏里成功过了关,进入了下一关。B.人生难免遇困难,努力过了关,必有新天地。C.海关人员仔细检查后,才让他过了关。D.经过长时间的复习,他终于在考试中过了关。2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如果写成“春光就会饱满,烂漫,泼辣,华侈”,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答案】18.①.豁然开朗②.流连忘返③.浑身解数19.B20.原句反复使用“这样地”,对下文“尽情地挥霍”进行铺排渲染,突出强调了春光的形象、情态与精神力量,语气昂扬,具有抒情性;“春光”之后使用逗号停顿,使得节奏舒缓,并强调主体,改句语气平淡,意味不浓。【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A.语境是形容当走进玉澜堂院落时,视野一下子变得开阔,眼前景象令人心旷神怡,同时,也与后文描述的海棠树繁花盛开的景象形成呼应,应用“豁然开朗”。豁然开朗:指一下子出现了开阔明亮的境界。也形容一下子明白了某种道理,心情十分舒畅。B.语境是形容我们在花下欣赏得十分入迷,久久不愿离去,与后文描述孩子们被吸引过来的情景形成呼应,应用“流连忘返”。流连忘返:指因留恋美好的景物或事物而舍不得离去。C.语境是形容花朵在春天的感召下,竭尽全力地展现出自己的美丽和生命力,与前文的“欢畅活泼地,以旺盛的生命力,舒展出新鲜美丽的四肢”相呼应,共同描绘出花朵盛开时的壮观景象,应用“浑身解数”。浑身解数:指一个人使出全身所有的本领或技术手段。【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不同语境下同一词语的不同意义和用法的能力。在原文“于是他们就像过了关似的,笑着推着跑出门外去了”中,“过了关”并不是字面意义上的过关,而是用来比喻孩子们在回答关于海棠花的问题后,仿佛完成了一项任务或克服了某种困难,从而轻松愉快地跑出门外。这里的“过了关”是比喻性的用法,表示度过了一个难关或克服了某种挑战。A.“过了关”是游戏中的实际进程,表示小明完成了游戏的一个阶段,进入了下一个阶段。这是“过了关”字面意义的用法,与原文中的比喻用法不同。B.“过了关”与原文中的“过了关”都比喻克服困难。C.“过了关”是指通过海关检查,与原文的比喻意义不符。D.“过了关”表示考试及格或达到某个标准,虽然有一定的比喻性(即考试被比作一道道关卡),但主要还是表示实际的考试结果,与原文中的比喻用法不完全相同。故选B。【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原句“这样地饱满,这样地烂漫,这样地泼辣,这样地华侈”,反复使用“这样地……”,对下文“尽情地挥霍”进行铺排渲染,突出强调了春光的形象饱满,情态烂漫、泼辣,华侈的精神力量,语气昂扬,具有抒情性;“春光”单独成句,起强调作用,使得节奏舒缓,改句“春光就会饱满,烂漫,泼辣,华侈”,“春光”之后没有使用逗号停顿,语气平淡,意味不浓,主体得不到强调。(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咖啡和奶茶被誉为续命神器。不仅因为它们迷人的香气和味道让许多人沉醉,更因为它们蕴含的强大力量——咖啡因。咖啡因十分狡猾,会借助其与腺苷相似的分子结构,悄然侵入腺苷受体,以一种竞争性的方式,①,从而唤醒我们沉睡的神经,赋予我们无尽的活力。②?——当腺苷与受体结合,我们的睡意就会被增强。这下子就明白了吧,当咖啡因抢了腺苷的戏码,腺苷不能跟它的受体结合,就不能增强我们的睡意。这就是为什么中等剂量的咖啡因就能让我们感觉到神清气爽、疲劳消除。不过,咖啡因“抢戏”,③。咖啡因并不能改善长期睡眠不足引起的学习工作表现力下降;它只能在当下一刻让你精神矍铄。如果咖啡因摄入的时间太晚,比如你下班后非得来一杯为你晚上的追剧/游戏续命,那就会影响睡眠质量,甚至引发焦虑。当摄入咖啡因形成习惯,你可能会产生依赖性;一旦停用,有可能出现戒断症状,包括头痛、疲劳、警觉性及敏感性降低、情绪低落等等。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22.“抢戏”原指在戏剧或电影等表演艺术中,某个角色或演员不恰当地吸引过多的注意,从而影响了整体的表演效果。文中说咖啡因“抢戏”,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答案】21.①阻断腺苷与其受体结合②腺苷有什么用呢③其实是有利有弊22.“抢戏”一词在此使用了拟人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咖啡因与腺苷受体相结合的复杂的生物化学过程,同时巧妙地写出了咖啡因作用的双面性,增强了文本的可读性和吸引力。【解析】【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一空,根据下文“当腺苷与受体结合,我们的睡意就会被增强”和后句“从而唤醒我们沉睡的神经,赋予我们无尽的活力”等信息,可知此处是说咖啡因通过阻断腺苷与其受体结合,就能减轻或消除人的睡意,故可补写“阻断腺苷与其受体结合”。第二空,此处是个问句,根据前句“当腺苷与受体结合,我们的睡意就会被增强……当咖啡因抢了腺苷的戏码,腺苷不能跟它的受体结合,就不能增强我们的睡意”,可知此处是说腺苷的作用,故可补写“腺苷有什么用呢”。第三空,该空的后面内容介绍了咖啡因的利处——能在当下一刻让你精神矍铄;也介绍了咖啡因的弊处——如果咖啡因摄入的时间太晚——那就会影响睡眠质量,甚至引发焦虑。当摄入咖啡因形成习惯,你可能会产生依赖性;一旦停用,有可能出现戒断症状,包括头痛、疲劳、警觉性及敏感性降低、情绪低落等等,由此可知此处是指出了咖啡因的利弊,故可补写“其实是有利有弊”。【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第三段介绍了咖啡因的利弊,主要介绍的是它的弊处。根据题干对“抢戏”内涵的解释可知,“咖啡因‘抢戏’”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结合第二段中“咖啡因……会借助其与腺苷相似的分子结构,悄然侵入腺苷受体,以一种竞争性的方式,阻断腺苷与其受体结合,从而唤醒我们沉睡的神经,赋予我们无尽的活力”可知,“抢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咖啡因与腺苷受体相结合的复杂的生物化学过程;同时,结合“当咖啡因抢了腺苷的戏码,腺苷不能跟它的受体结合,就不能增强我们的睡意”可知,“抢戏”一词也写出了咖啡因作用的双面性,增强了文本的可读性和吸引力。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①人类从未停止过模仿,人模仿动物发明了飞机、潜水艇、雷达等先进的机械设备,人模仿人却也有邯郸学步、东施效颦的笑话,而今出现的AI机器人可以说是在用机器模仿人。②近日,北京一所小学的一位语文老师发现,班上一位经常“咬笔头”的学生写出了一篇出色的作文。然而,让老师没想到的是,这篇作文原来是他借助AI改写鲁迅文章而成的。③机器的思考是编程形成的,而人类的思考靠的是自主意识。——艾伦·图灵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模仿为基创新为魂在人类文明长河中,模仿与创新始终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两大动力。诚如达·芬奇所言:“最初的模仿,是走向创新的第一步。”然而,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特别是人工智能的崛起,我们愈发意识到,单纯的模仿已无法满足时代的需求,唯有创新才能引领我们走向更加辉煌的未来。模仿,乃初学之径,起步之基。王羲之曾临池学书,摹古帖之精妙,终成书法大家;毕加索初涉画坛,摹绘大师之作,终创立体派之新风。这两位艺术巨匠通过模仿,汲取了前人的智慧与精华,然后结合自己的理解与创意,逐步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然而,模仿虽为入门之途,却非终极目标。若一味停留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