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千年梦圆在今朝》类文阅读学问点:阅读时能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试着解决一、课内阅读(一)(2022春·四年级单元测试)阅读文段,完成练习。在预备放射人造卫星的同时,中国科学家满怀期望地开始了载人航天技术的探究。1992年9月21日,党中央决定实施载人航天工程,一百一十多个单位直接承担了研制、建设和放射任务。经过宽敞科技人员、工人和解放军官兵十余年的不懈努力,2003年10月15日早晨9时,在酒泉卫星放射中心,随着一声震耳欲聋的巨响,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飞船被送上太空。火箭宛如一条巨龙,划出一道绚丽的曲线,瞬间便消逝在了苍穹之中。10月16日早晨6时23分,飞船在环绕地球十四圈后胜利返回着陆场。航天员杨利伟在即将登机返回北京的时候,用三句话概括了他的太空旅行:“飞船飞行正常。我自我感觉良好。我为祖国感到傲慢。”1.文段中加点的“一百一十多个”“十余年”说明______________。2.画“____”的句子把__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__,从中可以感受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对杨利伟的“三句话”理解错误的是(
)A.从中能感受到他为祖国的强大而感到自豪。B.说明“神舟五号”飞船是很安全、很稳定的,也说明我国的航天工作人员的水平很高。C.杨利伟想要借这三句话告诫自己,也告诫中国的航天人不要傲慢,要连续努力。4.假如你在现场亲眼见证了“神舟五号”的放射,你最想对谁说什么?5.中国在航天领域不断取得新成就,这在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广泛关注,甚至有外媒预报中国载人登陆月球指日可待。对于这一现象,你有什么看法或感受?
【答案】1.参与研制、建设和放射任务的单位及工作人员多,花费时间长
2.火箭
巨龙
人们无比自豪、无比傲慢的心情
3.C
4.我最想对宇航员杨利伟说:“祖国为你而傲慢!肯定要平安回来呀!”
5.自力更生的中国人不但再一次用自己的汗水和努力赢得了世界的尊重,同时也向世界证明:中国这条巨龙真正腾飞起来了。【解析】1.考查对重点词语的理解。文中的加点词语“一百一十多个”“十余年”这两个具体数字说明参与研制、建设和放射任务的单位及工作人员多,花费时间长。2.考查对重点句子的理解。文中的画线句子“火箭宛如一条蜿蜒的巨龙,划过一道绚丽的曲线,瞬间便消逝在了苍穹之中。”是一个比方句,作者在句子中把“火箭”比作“巨龙”,从这个句子中可以感受到人们无比自豪、无比傲慢的心情。3.考查对语段内容的理解。文中宇航员杨利伟概括了他二十一小时的太空旅行所说的三句话:飞船飞行正常。我自我感觉良好。我为祖国傲慢。这三句话是他跨越时空隧道的三句话,不仅向国人,更向全世界证明:中国是自强不息的民族,中国是智慧的国家。正是成千上万人的不懈努力、团结合作、悄悄奉献,才换来了这个美丽的辉煌成就,圆了中华民族千年的飞天梦。表现出杨利伟为祖国傲慢和自豪的心情。因此,本题中的A.从中能感受到他为祖国的强大而感到自豪。理解正确。B.说明“神舟五号”飞船是很安全、很稳定的,也说明我国的航天工作人员的水平很高。理解正确。C.杨利伟想要借这三句话告诫自己,也告诫中国的航天人不要傲慢,要连续努力。理解不正确。因为,就应当为我国航天技术的飞速进展而感到傲慢和自豪才对。4.考查语言表达的能力和对语段内容的深刻理解。文中的这几句话“2003年10月15日早晨9时,在酒泉卫星放射中心,随着一声震耳欲聋的巨响,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飞船被送上太空。火箭宛如一条蜿蜒的巨龙,划过一道绚丽的曲线,瞬间便消逝在了苍穹之中。10月16日6时23分,飞船在环绕地球十四圈后胜利返回着陆场。”写出了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飞船的胜利放射。假如当时我在放射现场,亲眼见证了“神舟五号”的放射,我最想对宇航员杨利伟说:“祖国为你而傲慢!肯定要平安回来呀!”5.考查对学问的拓展。中国在航天领域不断取得新成就,这在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广泛关注,甚至有外媒预报中国载人登陆月球指日可待。对于这一现象,我的感受是:自力更生的中国人不但再一次用自己的汗水和努力赢得了世界的尊重,同时也向世界证明:中国这条巨龙真正腾飞起来了。
(二)(2020春·四年级课时练习)课内阅读。在预备放射人造卫星的同时,中国科学家满怀期望地开始了载人航天技术的探究。1992年9月21日,党中央决定实施载人航天工程,一百一十多个单位直接承担了研制、建设和放射任务。经过宽敞科技人员、工人和解放军官兵十余年的不懈努力,2003年10月15日早晨9时,在酒泉卫星放射中心,随着一声震耳欲聋的巨响,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飞船被送上太空。火箭宛如一条蜿蜒的巨龙,划过一道绚丽的曲线,瞬间便消逝在了苍穹之中。10月16日6时23分,飞船在环绕地球十四圈后胜利返回着陆场。航天员杨利伟在即将登机返回北京的时候,用三句话概括了他二十一小时的太空旅行:“飞船飞行正常。我自我感觉良好。我为祖国傲慢。”6.本段话的第一句是一个____句,在全段中起着____的作用。7.选段最终,杨利伟说的三句话,虽然简短,但充分表达了中国人民________的心情,以及扬眉吐气的民族自豪感。8.说说你对“一百一十多个单位直接承担”“十余年的不懈努力”两个数字的理解。【答案】6.过渡
承上启下
7.喜悦、兴奋
8.从这两个庞大的数字当中,我知道了这项工程是格外简单的,参与人员格外多,耗时长。二、类文阅读(一)(2022春·四年级单元测试)课外阅读。超级环,将来的超级快车①你肯定在动画片中看到过这样的镜头:人类搭乘类似太空舱一类的交通工具,穿梭在高空中的管道里,高速往来于不同的城市之间;你也肯定在电视上看到过架设在大地山川上的高铁,子弹头动车飞一般地在“半空”中穿梭。超级环正是受此启发设计出来的。②2013年8月12日,美国科技巨头、民营航天公司创始人艾伦・莫斯克公布了一项名为“超级环”"的超音速高架轨道运输系统设计方案。它采用架设在两个城市间的特制钢铁管道作为轨道,座舱悬浮在管道中,依靠太阳能供应动力,在管道内高速运行。莫斯克预言,假如一切进展顺利,有望在将来7~10年迎来第一批乘客。③
目前使用的常规交通工具最快的就是飞机了,一般波音客机的时速在800~1200公里,超过1220公里(音速)就会很危险一那可是战斗机才能达到的速度。然而,超级环的速度可以达到每小时800英里,约合1287公里。这个速度远远超过了一般民航飞机的速度,达到了超音速,堪比超音速战斗机的水平。以这样的速度,我们可以计算一下,从洛杉矶到旧全山大约643公里的路程,乘坐“超级环”只要30分钟就能到达了,比最先进的波音客机还缩短了一半的时间。④有人担忧,超级环如此高速,人坐在里面会不会消灭头举目昡的情况。其实,超级环是建立在一系列高科技的基础上,高速运行的原理也是极为简单的。但其中一个最重要的缘由是,密封管道内空气淡薄、气压很低,减小了空气阻力。设计人员也会告诉你;你确定不会产生坐过山车的感觉。乘坐超级环就像坐飞机样,(
)舒适安全,(
)还可以使用个人专用的消遣系统。(
)超级环有着私家车的舒适度、飞机的速度和高铁的乘坐感受。⑤超级环的“列车”是一个犹如胶囊的密封舱,每个密封舱独立运行。一个密封舱可以搭乘28名旅客,平均两分钟就可以发出一班“胶囊车”,在高峰时段,还可以缩短为30秒一班。如此算来,这个超级环系统每小时可以运送840名旅客。设计者称,相比加利福尼亚洲计划设计修建的高铁,超级环更加安全快速;专为搭乘人员设计的座舱将花费60亿美元,这只是修建同样里程高铁系统所需费用的1/10。因此,乘坐超级环的价格也会格外廉价,从洛杉矶到旧金山的单程票价只需20美元,约合123元人民币。这个价格也远比我们国内的动车廉价多了。⑥唯一不便利的是,乘坐超级环时,每位乘客只能携带两个包,而且总重量不能超过50公斤。这看起来犹如很不便利,但是已经比我国铁路部门规定的40公斤重多了。9.请在文中的第④段中的括号里填入合适的关联词语。10.文章是按________(逻辑挨次
时间挨次)写的。11.选文的开头为什么描写动画片中人类搭乘类似太空舱的镜头?12.选文第③自然段画“”的部分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选文第③自然段中的加点字“约”是否能去掉?为什么?14.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④⑤自然段说明的内容。第④自然段:
第⑤自然段:【答案】9.不仅
而且
所以
10.逻辑挨次
11.引出说明对象,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12.列数字、作比较。形象的说明了乘坐超级环的速度快。
13.不能去掉。“约”表示不确定,去掉就变成了确定,体现了说明文的准确性。
14.说明乘坐超级环具有安全、舒适的特点。
说明超级环运输高效、成本低、票价廉价的特点。【解析】9.本题考查关联词。第一个分句和第二个分句之间是递进关系,用关联词“不仅……而且……”,第一个分句和第二个分句与第三个分句又构成因果关系,用关联词“所以”。10.本题考查说明挨次。本文是按超级环的内部联系进行说明,属于逻辑挨次。11.本题考查文章开头的作用。文章的开头通常有以下几个作用:①点明主旨,统领全文②吸引读者,兴趣③为下文埋下伏笔。④写出环境,渲染气氛。12.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和作用。划线句子的“800~1200公里、1200公里”等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这个速度远远超过了一般民航飞机的速度,达到了超音速,堪比超音速战斗机的水平。”这是作比较的说明方法,都是为了说明“超级环”的速度很快。13.本题考查关键词的作用。从说明文准确性和严谨性的角度作答即可。14.本题考查概括段落的能力。解答此题时要先回到原文中找段落的中心句。再结合前文加以总结概括。(二)(2021春·全国·四年级专项练习)阅读短文。稀土无处不在,你知道它为何被称为“工业味精”吗?作为不可再生的稀缺战略性资源,稀土早已走进人们的生活,小到手机、陶瓷颜料,大到航空航天、军事工业,到处都有稀土的身影。那么稀土到底是什么?为什么稀土会被称为“工业味精”呢?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什么是稀土。许多人认为稀土是一种“特殊 的土”,这种观念是错误的。稀土是化学元素周期表中镧系元素和钪、钇共十七种金属元素的总称。自然界中有250种稀土矿,人们习惯把它们分为轻稀土与重稀土两种类型。轻稀土包括镧、铈等,重稀土包括钆、铽、镝等。稀土在自然界中大部分以稀土矿形式存在,需要通过简单的冶炼提取过程才能被我们使用。
介绍了这么多种类,相信大家对稀土种类的广泛性有了肯定认识,那么它们都有什么作用呢?这要从稀土“工业味精”的称号说起。稀土由于卓越的光电磁物理特性,能和许多材料组成许多种不同的新型材料,被广泛运用在各行各业中。犹如味精给菜肴提鲜的作用一般,稀土也为许多产品提高了质量和性能。在军事方面,稀土大幅度提高了铝合金、镁合金、钛合金的战术性能;在冶金工业方面,稀土可以改善钢的加工性能,还可以改善合金的物理化学性能;在石油化工工业方面,稀土制成的分子筛催化剂代替了硅酸铝催化剂;在玻璃陶瓷方面,稀土对超导陶瓷、压电陶瓷、导电陶瓷等领域贡献丰富;在农业方面,稀土元素可以提高植物的叶绿素含量,增加光合作用,促进植物生长发育。这样用途多样的稀土,成了各国争相研究的对象。值得庆贺的是,我国是稀土大国,占据了全球70%以上的重稀土资源。不过,虽然我国是稀土大国,在早年间也是“稀土弱国”,之前稀土分别提纯核心技术始终被牢牢把握在世界少数国家手中,我们还要高价从其手中购买深加工的稀土产品。值得关注的是,中科院海西研究院厦门稀土材料研究所孙晓琦团队,设计制备了新型苯氧羧酸类萃取剂,该型萃取剂可以定量萃取低浓度稀土,与稀土形成固体萃合物,并可以反复萃取和循环使用。基于该类萃取剂,结合溶剂萃取法和化学沉淀法的优势,开发出了全新的萃取一沉淀法工艺,使我国在稀土采选分别技术上保持全球领先地位。15.什么是稀土?下列选项中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A.是“特殊 的土” B.类型分为轻稀土与重稀土C.是不可再生资源 D.以稀土矿形式存在于自然界16.画“______”的句子中“全球70%以上”说明了(
)A.稀土用途多样 B.世界稀土资源分布均匀C.我国稀土资源丰富 D.生活中稀土“无处不在”17.稀土为什么被称为“工业味精”?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能为餐桌菜肴提鲜 B.能提高一些产品的质量和性能C.能独立制成新型工业材料 D.对玻璃领域贡献丰富18.我国能摘掉“稀土弱国”的帽子是因为(
)A.稀土分别提纯核心技术把握在少数国家手中B.我国占据了全球70%以上的重稀土资源C.我国花高价向先进国家购买深加工的稀土产品D.孙晓琦团队设计开发出全新稀土萃取沉淀工艺19.有人认为,假如中国禁止对美国出口稀土,将对美国工业造成严峻影响。你同意这种说法吗?结合短文说明理由。【答案】
15.A
16.C
17.B
18.D
19.我同意这种说法。
理由:①我国占据了全球70%以上的重稀土资源,禁止对美出口,可能会影响美国稀土的来源;②稀土是“工业味精”,用途多样,对工业生产格外重要,禁止稀土出口美国,可能会对美国工业造成严峻影响。【解析】15.本题考查课文内容理解。原文中指出许多人认为稀土是一种“特殊 的土”,这种观念是错误的。16.本题考查课文内容理解。从文章第六自然段可知我国是稀土大国,占全球70%说明我国稀土资源丰富。17.本题考查课文内容理解。从第五自然段可知稀土并不是真的味精,而是犹如味精给菜肴提鲜的作用一般,稀土也为许多产品提高了质量和性能。18.本题考查课文内容理解。文段最终提到是中科院海西研究院厦门稀土材料研究所孙晓琦团队开发出了全新的萃取一沉淀法工艺,才使我国在稀土采选分别技术上保持全球领先地位。19.本题考查观点态度。从中国稀土资源丰富等角度回答,答案不唯一,言之有理即可。(三)(2021春·湖北省直辖县级单位·四年级统考期中)阅读短文。“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让世界远离饥饿①“我梦见我们种的水稻,长得跟高粱一样高,穗子像扫把那么长,颗粒像花生米那么大,我和助手们就坐在稻穗下面乘凉……”这个禾下乘凉梦,袁隆平做了两次。而作为“杂交水稻之父”,关于水稻的梦,他一做就是50多年。②1960年,他在早稻常规品种试验田里,发觉一株与众不同的水稻植株。第二年春天,他把这株变异株的种子播到试验田里,结果得到地地道道的“自然 杂交稻”。他想:既然自然界客观存在着自然 杂交稻,我们假如培育出人工杂交稻来,便能提高水稻产量。③在1964年、1965年水稻开花的季节,袁隆平和助手们每天头顶烈日,脚踩烂泥,低头弯腰,终于在稻田里找到6株自然 雄性不育植株。随后他和助手们花了整整6年时间,先后用了1000多个品种,做了3000多个试验,仍没能培育胜利。1970年,两名助手在海南找到了野生稻雄性不育株。袁隆平确认后,将这株宝贵的野生稻命名为“野败”。1972年,袁隆平和助手将“野败”与栽培稻杂交转育胜利的杂交水稻,经过改进品种组合,反复研究,在第三年达到亩产505千克,比常规水稻增产30%。
④从“三系法”到“两系法”再到超级稻,他的脚步从来没有停止过。2000年,超级杂交水稻亩产700千克目标实现;2004年,800千克目标实现;2005年,超级稻亩产达到900千克;2014年实现亩产1000千克。2019年9月,袁隆平笑着告诉记者:“现在我们正在向(亩产)1200千克攻关。”⑤目前中国杂交水稻已在世界上数十个国家和地区进行研究和推广,种植面积达到700万公顷。杂交水稻不仅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而且对世界削减饥饿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从亚洲到美洲,再到非洲、欧洲,增产优势明显的杂交水稻被冠以“东方魔稻”“巨人稻”“瀑布稻”等美称,甚至将之与中国古代四大创造相媲美。⑥“挽救饥饿奖”、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粮食安全保障奖”、“世界粮食奖”、入选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等多个世界奖项和荣誉,就是对袁隆平为全人类作出宏大贡献的确定。20.第①段中“关于水稻的梦,他一做就是50多年”是指袁隆平()A.一觉睡了格外久 B.坚持研究水稻50多年C.梦想始终没实现 D.50多年常常梦见水稻21.关于袁隆平获得的奖项和荣誉,列举有误的一项是()A.挽救饥饿奖 B.世界粮食安全保障奖C.世界粮食奖 D.法国科学院外籍院士22.第③段中列出“6年时间”“1000多个品种”“3000多个试验”三组数据的目的是说明()A.试验条件恶劣 B.试验方法错误C.试验过程艰辛 D.试验结果喜人23.“山外青山楼外楼,自然探秘永无休。胜利易使人沉醉,莫把百尺当终点。”这是袁隆平的自作诗,文中最能体现这种精神的段落是()A.第②段 B.第③段 C.第④段 D.第⑤段24.有人认为:袁隆平是中国的傲慢,题目“让世界远离饥饿”改为“让祖国远离饥饿”更贴切。你同意吗?请结合短文说明理由。25.读了本文,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请把它写下来,并说说解决的途径。【答案】20.B
21.D
22.C
23.C
24.不同意。
理由:①杂交水稻的研究和推广已惠及世界上数十个国家和地区;②杂交水稻不仅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而且对世界削减饥饿作出了卓越的贡献;③袁隆平为世界粮食安全供应了保障。
25.为什么袁隆平在研究中不断取得新突破、制造新颖迹?
我的解决途径是联系上文描写袁隆平的水稻梦和艰辛执着的研究过程的语句来理解。【解析】20.本题考查句子理解能力。关于水稻的梦,他一做就是50多年并不是指50年始终做梦,而是指袁隆平坚持研究水稻50年。2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文章最终一自然段指出。袁隆平获得的奖项和荣誉有“挽救饥饿奖”、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粮食安全保障奖”、“世界粮食奖”。22.本题考查说明方法的作用。“6年时间”“1000多个品种”“3000多个试验”可以看出研究时间之长,品种和试验次数之多,体现了研究过程的艰辛和不易。23.本题考查体会思想感情。“山外青山楼外楼,自然探秘永无休。胜利易使人沉醉,莫把百尺当终点。”意思是科学探究是永无止境的,你制服了一山,别人比你更高更强,所以不能傲慢,不能沉醉于自己的胜利,必需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第④段指出袁隆平从“三系法”到“两系法”再到超级稻,他的脚步从来没有停止过。符合诗句精神。24.本题考查观点态度。从袁隆平对世界的贡献等角度回答,答案不唯一,言之有理即可。25.本题考查拓展延长。言之有理即可。(四)(2022春·四年级单元测试)阅读短文,完成练习。晕——大自然的天气预报图①碧蓝的天空,(铺
捕)过来一层蚕丝般的云幕,不一会儿,太阳四周现出一道彩色光环。它宛如彩虹,但没有彩虹鲜亮;虹的颜色排列是内紫外红,而它的光环刚好相反,是外紫内红。这就是“晕”,俗称“风圈”。②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对“晕”进行了观察和记载(zǎi
zài)。早在甲骨文中,已有“晕”字消灭。到了西周,“晕”便正式作为天象被记录下来。而欧洲直到1630年才有关于“晕”的具体记载,比我国晚了一千多年。③人们虽然很早就留意到了这种美丽的光象,但对它的成因做出科学的解释,则是近一二百年的事。1666年,牛顿做了一个很简洁但对后来科学进展影响很大的试验。他让一束阳光透过三棱镜,结果消灭红、橙、黄、绿、蓝、靛、紫的七颜色条。这使人类第一次认识到,阳光原来是由七种不同颜色的光组成的,当它们通过三棱(léng
líng)镜时,由于波长、折射角不同,才显示了各自的本色。这一发觉给“晕”的科学解释打下了基础。④研究表明,那白如蚕丝的云幕,其高度都在距地面5000米以上,是由六方柱体状的小冰晶组成的。假如把六方柱体不相邻的边延长,实际上就是三棱柱体。所以,六方柱体状的冰晶就像三棱镜一样,能把阳光分成七颜色条。当许多小冰晶被阳光照射后,各色光按肯定角度折射出来,便形成了绚丽多彩的晕。⑤人们对“晕”的兴趣,不单因为它有斑(澜
斓)的颜色,还由于它是天气变化的一种前兆。据统计,我国新疆阿勒泰地区1980年中就曾消灭过1052次“晕”,而“晕”后两天内消灭风、雨等显著天气变化的占80%。⑥不过,也不是全部的“晕”都是风雨之兆。气象工作者经过长期观察发觉:当“晕”的持续时间在1小时以内(俗称“短晕”)时,将来的12小时~36小时内会消灭风或雨;当“晕”的持续时间在5小时以上(俗称“长晕”)时,则不会有风雨天气消灭。⑦晕是大自然的天气预报图,我们了解并利用它来观测风云,可以更好地安排工作和生活。26.用“○”在文中括号里圈出合适的字和加点字的正确读音。27.第③自然段中的“这一发觉”指的是什么?(
)A.人们很早就留意到了这种美丽的光象。 B.对晕的成因做出科学解释的试验。C.阳光是由七种不同颜色的光组成的。 D.折射角不同,它们才显出各自的本色。28.依据第④自然段的内容,用一句话概括晕是怎样形成的:29.第⑤自然段举我国新疆阿勒泰地区的例子,是为了说明();第⑥自然段对晕进行分类,说明()。A.人们对晕有深厚的兴趣
B.晕是天气变化的一种前兆C.晕可以分为“短晕”和“长晕”
D.并不是全部的晕都是风雨之兆30.本文是依次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方面来说明晕的。(填序号)①追溯历史
②解说概念
③解释成因
④说明作用31.你能理解文中画“_____”的句子吗?请在右边的六棱柱上画一画。提示:假如不理解,可以向数学老师请教哦!【答案】26.铺
zǎi
léng
斓
27.C
28.晕是阳光经过云层中冰晶的折射而形成的。
29.
B
D
30.
②
①
③
④
31.【解析】26.本题形近字和多音字的把握。选择形近字,首先要认清字形,找出每组字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读准字音,理解词语意思,把握音形义才能正确作答。多音字读音不同,义不同,组成的词语也不同,解答此题,要求学生首先要读准词语,然后依据汉字选择正确的音节即可。载是一个多音字,两个读音分别是zǎi和zài。zǎi:①年:一年半~。②刊登:登~。zài:①装载:~客。②运输工具所装的东西:卸~。③布满(道路):风雪~途。④姓。⑤又;且:~歌~舞。棱是个多音字,有三个读音,分别是léng、lēng和líng。léng:①物体上不同方向的两个平面连接的部分:见~见角。②物体上条状的突起部分:瓦~。lēng:①见〖刺棱〗②líng:穆棱(Mùlíng),地名,在黑龙江。27.本题考查代词指代内容的理解及辨析能力。依据前后文的内容来看,“这一发觉”指代的就是前一句“阳光原来是由七种不同颜色的光组成的,当它们通过三棱镜时,由于波长、折射角不同,才显示了各自的本色”。28.本题考查段落内容的理解与能力。可抓住段落的末句来推断,“当许多兆亿小冰晶被阳光照射后,各色光按肯定角度折射出来,便形成了绚丽多彩的晕环。”,可见主要介绍了晕是阳光经过云层中冰晶的折射而形成的。29.考查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结合第⑤自然段首句“人们对‘晕’的兴趣,不单因为它有斑斓的颜色,而且由于它是天气变化的一种前兆。”可知,后面段举我国新疆阿勒泰地区的例子,是为了说明晕是天气变化的一种前兆。第⑥段除了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外还用了分类别。具体准确地说明了不是全部的“晕”都是风雨之兆。
30.本题考查说明内容的理解与辨析能力。本文第一段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引出本文的说明对象,介绍了什么是晕。第二三四段介绍了人们对这种现象的记载和解释。第五六段介绍了晕在天气预报方面的作用。由此可见分别介绍了晕的概念,晕的历史记载、成因,以及其主要作用。31.本题考查图形和文字的转换能力。依据画线句子提示将六方柱体不相邻的边延长作图,最终形成平面三棱柱体。此题为跨学科试题,与数学相结合,是一道创新题。(五)(2021秋·四年级课时练习)阅读短文,回答问题。雕塑一般的姿态“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是司马迁的名言。自然,人在弥留之际留给这个世界的最终一个姿态,越细品,越意味深长。最让人感慨万千的,我认为是化学家卜拉克的姿态。卜拉克是因心脏病猝发突然去世的,死时手中端着满满一杯牛奶。令人惊异的是,那杯子端得极其平稳,里面的牛奶居然一滴也不曾泼洒出来——他就这么稳稳当当地坐着,从从容容,一如雕塑。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这位化学家有个超越凡人的“确定一丝不苟”的“好习惯”——做化学试验时,总是把盛放化学药剂的器皿端得平衡至极。于是,他的死有了一个堪称天下第一的姿态。最让人惊心动魄的,则是母爱的姿态。那是在大兴安岭火灾现场,当人们扑灭大火后,突然惊呆了,因为他们发觉:一位母亲虽然已被大火活活烧死,但她却镇静地保持着一个极稳妥的姿态——紧紧地蜷曲着上肢!果然,她被烧死了,怀抱中的孩子依旧活着。显然,正是因为她义无反顾地坚持着这个姿态,才硬是在熊熊烈火中护住了她的孩子!面对着这个最能象征母爱的雕塑般的姿态,消防队员潸然泪下。再试想,人在弥留之际的姿态尚且如此引人关注,何况日常生活中活生生的人!是的,人总是有姿态。正所谓“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全部的姿态都昭示着人的状态和人的境界。那么你呢?你的姿态是直立如松,还是颓然如泥?这,你想过吗?32.先给带点字注音,再解释词语意思。猝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潸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颓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昭示()_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防控期间免疫规划先进事迹(10篇)
- 医用产品购销协议(35篇)
- 食堂管理整改报告(3篇)
- 建筑工程一切保险条款(35篇)
- 文明校园创建的工作总结
- 计划生育药具工作计划
- DB12 3005-2017 建筑类涂料与胶粘剂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含量限值标准
- 江苏省淮安市(2024年-2025年小学五年级语文)统编版综合练习(上学期)试卷及答案
- 湖南省怀化市(2024年-2025年小学五年级语文)统编版专题练习(下学期)试卷及答案
- 2024年汽车内外饰件项目投资申请报告代可行性研究报告
- 社会工作方法 个案工作 个案所需表格
- 小学生家长会课件
- 2024届中国一汽全球校园招聘高频500题难、易错点模拟试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4新教材高中政治 第二单元 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 第三课 我国的经济发展 3.1 坚持新发展理念教学设计 部编版必修2
- 2024至2030年中国大米市场调查及发展趋势研究报告
- 3.1列代数式表示数量关系(第2课时 列代数式) 课件 2024-2025学年七年级数学上册 (人教版2024)
- 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隐患排查技术指南第4部分:医药制造业
- 变压器二手买卖合同范本2024年
- 期刊编辑的学术期刊编辑规范考核试卷
- 个人不再信访承诺书
- 2024年山西航空产业集团限公司校园招聘(高频重点提升专题训练)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