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七年级历史期中测试【试卷】(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七年级历史期中测试【试卷】(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七年级历史期中测试【试卷】(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七年级历史期中测试【试卷】(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七年级历史期中测试【试卷】(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1*2-11页共=SECTIONPAGES2*24页◎第=PAGE1*22页共=SECTIONPAGES2*24页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七年级历史期中考试卷(开卷考试)考试范围:第1-10课;考试时间:5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选择题)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一、选择题1.隋文帝是隋朝的开国皇帝,被美国《时代》周刊称为政治家,一生用兵如神的军事家,一位举世无双、无与伦比的战略家。下列关于隋文帝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581年建立隋朝 B.灭陈,统一全国C.修运河,确立科举制 D.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加强中央集权2.隋朝从开皇之治的天下兴盛到大业年间的社会动乱,仅仅经历了37年。透视历史,隋朝由顶峰迅速滑落到深渊的根本原因是(

)A.隋朝的残暴统治 B.藩镇割据 C.外族入侵 D.农民起义的打击3.唐太宗说:“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说明唐太宗(

)A.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 B.认识到认识到崇尚节俭的重要性C.认识到虚心纳谏的好处 D.认识到重视人才的必要性4.“功以才成,业由才广”,这句话道出了人才对于事业兴旺发达的重要性。武则天统治时期,采取的重视人才的措施是()A.打击贵族官僚 B.创立殿试制度C.重视发展生产 D.倡导开土拓荒5.唐朝诗坛气象万千,名家辈出。下列诗句中具有豪迈奔放浪漫主义情怀的诗句是(

)A.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B.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C.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D.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6.学了隋唐史后,四位同学作了主题演讲。你认为能准确概括这段历史的基本特征的是(

)A.文明初露曙光 B.分裂走向统一C.繁荣与开放 D.封建国家陷入困境7.唐朝的对外开放不仅影响到亚洲文明的发展,而且促进了西方乃至世界文明的进步。唐朝“开放”的表现包括(

)①日本派遣唐使来华②玄奘西游天竺③鉴真东渡日本④甘英出使大秦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8.抗击新冠疫情期间,日本汉语水平考试HSK事务局支援湖北高校物资上写着一句话:“山川异域,风月同天”,意思是虽然远在异国他乡,但能为国外人们的受难而感同身受,施以援手。历史上也有一位僧人,听说日本的相国曾经造袈裟布施给中华大德,袈裟的边缘也绣着同一句话,并认为日本与佛法有缘,因此前往日本传播佛法。这一位僧人是(

)A.玄奘 B.鉴真 C.遣唐使 D.班禅9.关键词检索是历史学习中的重要方法。某同学在历史学习中搜索了下列关键词:“起义军、攻入长安、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据此判断,该同学学习的是(

)A.后梁政权的建立 B.黄巢起义C.唐朝的灭亡 D.藩镇割据局面的形成10.唐代前期,各地负责监察的刺史其日常工作要向尚书省汇报,但到了唐代中后期则变成刺史要向当道节度使请示汇报。这一变化反映了(

)A.皇权强化导致尚书省的地位下降 B.刺史权力膨胀引起中央政府警惕C.藩镇势力的发展削弱了中央集权 D.中央利用分权策略加强地方控制11.下列属于北宋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有(

)①设置通判,分知州权力

②分化事权,削弱相权③设转运使,集地方财赋

④设军机处,强化皇权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12.宋初“始置诸州通判”,“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指知州等地方官)通签书施行”。据此,通判的作用是(

)A.超越知州的权力 B.收归地方财赋于中央C.分散知州的权力 D.防止宰相的权力过大13.辽宋夏金时期,契丹族创制了契丹文字,党项族创制了西夏文字,女真族创制了女真文字。材料说明这些少数民族(

)A.排斥汉族的先进文化 B.摒弃本民族优秀传统C.注重本民族文化建设 D.开始向西方国家学习14.南宋《契丹国志》中记载太祖(耶律阿保机)曰:“我为王九年,得汉人多。请帅种落居古汉城,与汉人守之,自为一部。……其后,太祖击灭七部,复并为一。”这一段文字记述说明(

)A.汉族人帮契丹灭宋 B.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C.契丹族被汉族同化 D.汉族与契丹族共同戍边15.《射雕英雄传》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全真七子之一的丘处机为两个未出世的孩子取名郭靖和杨康,并各赠一剑。丘处机此举是让孩子们勿忘国耻,“国耻”是指(

)A.金灭北宋 B.辽灭北宋 C.蒙古灭北宋 D.蒙古灭南宋16.在与金军的交战中,北宋的军队常常是不战而败,金军进攻到黄河岸边时,防守黄河的宋军望风而逃,没有受到任何抵抗,对此金军的将领感叹道“南朝可谓无人矣,若有一二千人守河,吾辈岂能渡哉!这段材料反映了宋朝(

)A.金军骁勇 B.军事的无能 C.防守松懈 D.辽军善战17.赋税制度的变化反映出时代的变化。宋代土地税的征收对象包括地主,也包括自耕农和半自耕农,以资代役纳入税收规范,新增了一些税种,如“域郭之赋”、过税(商品流通税)、住税(商品交易税)、力胜钱(水路流通税)等。这些变化反映出宋代(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崇文抑武的风气C.人身控制的减弱 D.理学思想的强化18.《全唐文》中共计出现的22条“罢市”记载中,有21条表示是因重要人物逝世,百姓悲痛,仅1条与经济利益有关。北宋时期,因经济利益受损而罢市的记载在史书中屡见不鲜。这反映出唐宋之际(

)A.市民阶层逐渐形成 B.拜金逐利之风盛行C.重农抑商政策强化 D.专制统治达到顶峰19.“起朔漠,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遂下江南,而天下为一”,此史料记载的是(

)A.蒙古族的兴起和完成统一的过程 B.满洲的兴起和清兵入关C.女真族的兴起和宋金对峙 D.党项族的兴起和宋夏和约20.下列关于隋朝和元朝相同之处表述正确的是(

)①都结束分裂,完成统一

②都是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后建立的政权③都进行了制度的创新

④都城建在长安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第II卷(非选择题)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二、综合题21.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唐太宗非常反对历史上某些“贵中华,贱夷狄”的陈腐观念,他开明地认为:“夷狄亦人,其情与中夏不殊。”他把“抚九夷以仁”当作“君之体”,宣称“我今天下主,无问中国及四夷,皆养活之。”——《从唐代边塞诗看唐代的民族政策》材料二

宋、辽双方订立“澶渊之盟”。宋与辽的边界开设“榷场”,宋辽互市……终宋仁宗、宋英宗之世,契丹固守盟好,互市不绝。——《宋王朝边疆民族政策的创新及其历史地位》材料三

历代王朝与周边民族的关系,其中的一种关系是:历代王朝设立行政机构对周边民族进行直接管理,并将少数民族的优秀分子吸收到国家各级管理机构中来。——《怎样看待历代王朝和周边民族的关系》材料四

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太宗采取的民族政策。请举一例史实对该政策加以说明。(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辽开放“榷场”的作用。(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一例元朝的史实说明历代王朝设立行政机构对周边民族进行直接管理。(4)根据材料四,当今应树立怎样的民族观念。22.物久则废,法久则弊,改革创新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精神财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制度创新】材料一(隋朝)统一全国后,对门第世家独霸政府的现象进行改革,改用考试的方法,向平民阶层选拔新进官员。凡考试及格的知识分子,不问什么门第,一律委任官职……——柏扬《中国人史纲》(1)依据材料一,隋朝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的皇帝是谁?隋炀帝时,什么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度的正式确立?唐朝时期,什么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武则天创立了什么制度?材料二宋朝注重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科举制。宋代科举扩大了录取范围,名额也成倍增加,只要登科一般都授予官职,逐渐形成庞大的文官集团。(2)依据材料二回答,宋朝的国策是什么?【技术创新】材料三见下图(3)农具的创新极大地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请写出材料四中出现的两种新农具。2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1)唐朝经济繁荣,农业生产工具有很大改进。依据材料一,分别写出图A和图B所代表的当时便于灌溉和耕作的生产工具的名称。材料二

时间地域比例北方人口南方人口742年(唐)3042万人2036万人3:21080年(宋)956万人2368万人2:5材料三

宋朝时,长江流域和太湖流域一代成为丰饶的粮仓,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或“苏常熟,天下足”的谚语。(2)结合所学知识,请写出材料二中如图所代表的纸币的名称。如表的内容说明了什么?(3)材料二、三反映了这一时期的什么经济现象?24.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要求。材料一: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西汉《史记》材料二: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棉布帛之饶,覆衣天下。——南朝《宋书》材料三: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江苏)又为东南根本,语曰:“苏湖熟,天下足。”——南宋《陆游集》请回答:(1)比较材料一、二,请说出我国江南地区从西汉到南朝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阅读材料三,你能得到什么信息?反映我国古代经济发展出现了什么重大变化?(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从材料一到材料三这种变化的原因(至少两点)25.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玄宗前期,土地开辟,高山绝壑,耒耜亦满。米斗才十三文,绢一匹二百一十文。酒馔丰溢,店肆林立,以供商旅。远适数千里,不持寸刀。——杜佑《通典》材料二

玄宗少历民间,身经迍难,故即位之初,知人疾苦,躬亲庶政,加之姚崇、宋璟、苏颋、卢怀慎等守正之辅,孜孜献纳,故治致平。——《旧唐书》材料三

贞观、显庆年间,唐朝曾三次派使者出访印度。除了官方的使节往来外,民间自发的商贸、文化交流活动也极为繁盛。唐政府鼓励各国商人到中国贸易,允许他们长期居住。李勉做广州刺史时,广州每年来华的外国商人,至少也在80万人以上。——《中国文化通史》隋唐五代卷(1)材料一描述的是哪一盛世景象?从材料二可以看出出现这一盛世景象的原因有哪些(写出两条即可)?(2)依据材料三,概括唐朝对外交往的基本态度。当时为中印两国文化交流作出突出贡献的使者是谁?(3)依据上述材料,概括唐朝的时代特征。答案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22页参考答案:1.C【详解】依据所学可知,修运河,确立科举制与隋炀帝有关,C项错误,符合题意,选择C项;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夺取政权,建立隋朝,年号开皇,杨坚就是隋文帝。589年,隋朝灭掉了南方的陈朝,结束了南北朝时期分裂割据局面,使南北重归统一,隋统一后,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三项都是正确的,不符合题意,排除ABD项。故选C项。2.A【详解】结合所学可知,隋炀帝好大喜功,不恤民力,他在位期间营建了一系列重大工程,屡次发动战争,致使民不聊生,社会矛盾激化,隋炀帝的残暴统治,使人民忍无可忍,终于导致大规模的农民起义,随即迅速蔓延到全国,在起义军的打击下,隋朝的统治面临瓦解,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叛军杀死,盛极一时的隋朝随之灭亡,A项正确;藩镇割据是唐代安史之乱后出现的中央集权削弱、藩镇强大、相互争战的局面,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B项,隋朝末年并未出现外族趁虚而入的局面,排除C项;农民起义是隋朝灭亡的导火索,根本原因是隋朝的残暴统治,排除D项。故选A项。3.A【详解】根据材料“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可知,唐太宗把统治者比作船,老百姓比作水,水既能让船安稳地航行,也能将船推翻吞没,沉于水中。说明了唐太宗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崇尚节俭、虚心纳谏、重视人才”的内容,排除BCD项。故选A项。4.B【详解】依据题干“武则天统治时期,采取的重视人才的措施”,结合课本所学可知,武则天统治时期,重视人才,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亲自面试考生,不拘一格选拔人才,扩大了统治基础,B项正确;打击敌对的官僚贵族属于政治措施,重视发展生产,倡导开土拓荒属于经济措施,都不是重视人才方面的措施,排除ACD;故选B项。5.C【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诗坛气象万千,名家辈出,李白的诗飘逸洒脱,充满想象力和感染力,具有浓郁的浪漫情怀,李白因此享有“诗仙”的美誉,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就体现了豪迈奔放浪漫主义情怀,C项正确;A项是杜甫的诗,其描述了国都沦丧、城池沦陷、乱草遍地、林木苍苍的情景,反映了诗人遭遇安史之乱的凄凉心,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是李商隐的诗,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D项是王维的诗,是对自然景观的描述,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6.C【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隋唐时期,在国家统一、经济繁荣的基础上,尤其唐朝统治者推行开明、兼容、开放的政策,为文化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氛围,出现了全面辉煌的景象,多彩多姿的中华文化不仅继承和发扬了中华传统文化,对世界文明史的发展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因此能准确概括这段历史的基本特征的是:繁荣与开放,C项正确;夏商周是中华文明初露曙光的朝代,排除A项;分裂走向统一指秦朝结束春秋战国分裂局面、隋朝结束魏晋南北朝分裂局面,排除B项;封建国家陷入困境是在进入明清之后,不符合隋唐时期的社会背景,排除D项。故选C项。7.A【详解】依据所学可知,唐玄宗时高僧鉴真应日本僧人邀请,东渡日本,至第六次才成功,他在日本十年,辛勤不懈传播唐朝文化,唐太宗前期,玄奘西游天竺,他在天竺遍访有名的佛教寺院,成为著名的佛学大师,唐太宗后期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他专心翻译佛经,还以亲身经历见闻由弟子写成《大唐西域记》,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日本多次派“遣唐使”来华,①②③符合题意;甘英出使大秦是在东汉时期,④不符合题意。所以A项正确,排除BCD项。故选A项。8.B【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唐玄宗时,鉴真东渡日本,传播佛法,传播中国的先进文化,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卓越贡献,B正确;玄奘为中印文化交流做出了贡献,排除A项;遣唐使日本为了学习中国文化,先后向唐朝派出的学者和僧人的统称,排除C项;班禅是对佛学知识渊博的高僧的尊称,是藏传佛教格鲁派中最重要的活佛转世系统之一,排除D项。故选B项。9.B【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末年爆发了大规模的起义。起义军在黄巢的领导下,攻入长安,建立政权,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原为将领的朱温与其他藩镇联合镇压了黄巢起义,B项正确;907年,朱温废掉了唐朝的皇帝,建立了后梁政权,标志着唐朝灭亡,排除AC;藩镇割据局面的形成是在安史之乱后,排除D项。故选B项。10.C【详解】根据材料“唐代前期,各地负责监察的刺史其日常工作要向尚书省汇报,但到了唐代中后期则变成刺史要向当道节度使请示汇报。”分析可知,材料体现的是唐朝时期刺史汇报对象由尚书省转为地方节度使,这说明藩镇势力膨胀,威胁了中央集权,C项正确;尚书省的地位下降不符合材料信息,排除A项;材料末涉及刺史权力的膨胀,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地方权力的膨胀,与“加强地方控制”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11.A【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北宋建立后,吸取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教训,大力加强集权,措施包括设置通判,分知州权力;分化事权,削弱相权;设转运使,集地方财赋,①②③符合题意,A项正确;设军机处是在清朝,④不符合题意,排除包含④的BCD项。故选A项。12.C【详解】根据“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指知州等地方长官)通签书施行”可知,通判的作用是“与守臣(指知州等地方长官)通签书施行”即分散知州的权力,C项正确;超越知州的权力与材料所属不符,排除A项;材料并未体现收归地方财赋于中央、防止宰相的权力过大等内容,排除BD项。故选C项。13.C【详解】根据“辽宋夏金时期,契丹族创制了契丹文字,党项族创制了西夏文字,女真族创制了女真文字”可看出,少数民族通过创建文字,加强对本民族文化建设,C项正确;材料没体现对汉文化的排斥,排除A项;这些民族创建文字都是建立在本民族特色的基础上,没有摒弃本民族优秀传统,排除B项;当时没有学习西方,排除C项。故选C项。14.B【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太祖击灭七部,复并为一。”指的是耶律阿保机消灭其他部族,完成契丹族的统一,B项正确;题干没有体现“契丹灭宋”,且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题干没有涉及契丹族被汉族同化的信息,排除C项;“请帅种落居古汉城,与汉人守之”不是汉族与契丹族共同戍边,排除D项。故选B项。15.A【详解】根据题干材料中的“取名郭靖和杨康”,结合所学可知,两人的名字连起来就是靖康,“国耻”指的是1127年金灭北宋的靖康耻,A项正确;北宋是金灭的,既不是辽也不是蒙古,排除BC两项;蒙古灭南宋的时间是1276年,与靖康耻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16.B【详解】根据题干材料“金军进攻到黄河岸边时,防守黄河的宋军望风而逃,没有受到任何抵抗,对此金军的将领感叹道‘南朝可谓无人矣,若有一二千人守河,吾辈岂能渡哉!’”可知,宋朝在军事上的软弱无能,B项正确;金军骁勇,不是题干强调的主旨,排除A项;防手松懈,不是题干强调的重点,排除C项;辽守善战,无法从题干中得出,排除D项。故选B项。17.A【详解】根据材料中宋代赋税制度中增加的新的税种中如过税、住税和力胜钱均与商业贸易繁荣有关,反映出宋代商品经济发展,A项正确;重文抑武的风气使得宋朝的文化得到发展,与税收关系不大,排除B项;人身控制的减弱与赋税制度中增加税种没有直接的关系,排除C项;理学思想的强化主要是使封建思想强化,与税收无直接关系,排除D项。故选A项。18.A【详解】根据材料“《全唐文》中共计出现22条罢市记载……北宋时期……罢市的记载在史书中屡见不鲜”,说明市民阶层正在形成,通过“罢市”来表达自己的诉求,A项正确;材料的主旨是“罢市”,尤其唐代“仅1条与经济利益有关”,不能体现逐利盛行,排除B项;材料不能体现唐宋政府的态度,未涉及重农抑商政策,排除C项;政治上的专制统治达到顶峰无关和军机处的设置有关,排除D项。故选A项。19.A【详解】蒙古民族兴起于漠北草原,“并西域”指成吉思汗和窝阔台的西征,“平西夏”指蒙古破灭西夏,“灭女真”指蒙古破蔡州,灭金之战,“遂下江南,而天下为一”指元1279年灭南宋,完成国家统一,A项正确;1227年西夏灭亡,1234年金朝灭亡,1279年南宋灭亡,1636年建立清,排除B项;C项不符合“灭女真”,排除C项;党项族建立西夏,不符合“平西夏”,排除D项。故选A项。20.B【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589年,隋朝结束了北朝的政权并立局面,完成全国统一,1279年,元朝结束了辽宋夏金的政权并立局面,完成全国统一;隋朝和元朝都结束了政权并立局面,完成全国统一;隋朝修建了大运河,元朝修建了会通河和通惠河,隋朝和元朝都修建了大运河,都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隋朝创制了三省六部制,元朝创制了行省制度;隋朝和元朝都进行了制度的创新,加强了中央集权。因此,①③④是隋朝和元朝的相同之处,B项正确;隋朝是汉族建立的政权,不是少数民族建立的,元朝是少数民族建立的,据此可排除所有含②的ACD三个选项。故选B项。21.(1)政策:开明的民族政策。史实说明:唐蕃和亲,促进吐蕃经济社会发展和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唐玄宗封渤海国首领为渤海郡王,唐玄宗封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唐玄宗封南诏首领为云南王,唐王朝与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关系密切;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唐朝加强对西域的管理;唐太宗被少数民族尊奉为各族的“天可汗”(2)作用:辽宋之间保持着和平局面;促进宋辽经济的交流。(任答一点)(3)史实说明:设置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这是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设置北庭都元帅府管理西域的军政事务,加强对西域的管辖;设立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由宣政院直接统辖,中央政府对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辖。(4)民族团结进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任答一点)【详解】(1)根据材料一的内容“他开明地认为:’夷狄亦人,其情与中夏不殊。’他把‘抚九夷以仁’当作‘君之体’,宣称‘我今天下主,无问中国及四夷,皆养活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时期采取了开明的民族政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采取的民族政策的史实有:唐太宗时期,将文成公主嫁给吐蕃的松赞干布,唐蕃和亲,促进吐蕃经济社会发展和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唐玄宗时期封渤海国首领为渤海郡王,封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封南诏首领为云南王,唐王朝与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关系密切;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唐朝加强对西域的管理;唐太宗被少数民族尊奉为各族的“天可汗”等。(2)根据材料二“宋与辽的边界开设‘榷场’,宋辽互市……终宋仁宗、宋英宗之世,契丹固守盟好,互市不绝。”可知,宋辽开放“榷场”有利于边境地区的安宁,促进宋辽经济的交流发展。(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时期设置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这是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设置北庭都元帅府管理西域的军政事务,加强对西域的管辖;设立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由宣政院直接统辖,中央政府对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辖。(4)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如:民族团结进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22.(1)隋文帝进士科进士科殿试(2)重文轻武政策(3)曲辕犁筒车【详解】(1)皇帝: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朝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的皇帝是隋文帝;标志: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炀帝始建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的形成;科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时期的科举制主要分为进士科和明经科,其中进士科最重要;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武则天时期创立武举制度。(2)国策:根据材料“宋朝注重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科举制”和所学知识可知,宋朝时期的国策是重文轻武。(3)农具:材料中的新农具依次是曲辕犁和筒车。23.(1)A:筒车;B:曲辕犁;(2)交子;南方人口增加并超过北方。(3)经济重心南移【详解】(1)根据材料可知,图A中的灌溉工具是唐朝发明的筒车;图B中的耕地工具是唐朝时期发明的曲辕犁。(2)第一小文,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图片展示的纸币铜版拓片与北宋时期在四川地区出现的纸币交子有关。第二小问,根据表格可知,从唐朝到北宋,我国南北方人口变化呈现的趋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