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考点化学平衡(新高考专用)
一、单选题(共66分)
1.在恒温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CO(g)+N2O(g)=N式g)+CO2(g),下列能作为反应已达到
平衡状态的依据是
A•普器不再变化B.反应速率:v(COK=v(N2)正
C.容器内气体的压强不再变化D.容器内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
【答案】A
【详解】
A,反应CO(g)+N2O(g)=N2(g)+CO2(g)的平衡常数K=黯意,当箴器不再变化时,
说明嘿磊=K,说明反应达到平衡,故A选;
C(CO>C(N2。)
B.反应速率:v(CO)正=v(N2)正,不能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不能作为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
依据,故B不选;
C.反应CO(g)+N2(Xg)=N2(g)+CO2(g)是气体体积不变的反应,反应过程中容器内气体的压
强不变,当容器内气体的压强不再变化时,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故c不选;
D.反应过程中气体总质量和总体积不变,则反应过程中容器内气体的密度是定值,当容器内气
体的密度不再变化时,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故D不选;
故选Ao
2.对于可逆反应2N02(g)=N204(g),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当2V(电。4)正=v(N()2)逆时,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B.该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能自发进行,则AH<0
C.恒温恒容条件下,若混合气体的颜色保持不变,则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D.恒温恒容条件下,达平衡状态后,再充入一定量的NO2,NO2转化率将减小
【答案】D
【详解】
A.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正逆反应速率比等于系数比,所以当2V(电。。正=v(NO2)逆时,该反应
达到平衡状态,故A正确;
B.2NO2(g)N2O4(g)AS<0,该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能自发进行,说明在一定条件下△“一
TAS<0,则△”<(),故B正确;
C.恒温恒容条件下,若混合气体的颜色保持不变,说明NO2浓度不变,则该反应达到平衡状
态,故C正确;
D.2NO2(g)=N2()4(g)正反应气体系数和减小,恒温恒容条件下,达平衡状态后,再充入一定
量的NO2,相当于加压,NO2转化率将增大,故D错误;
选D。
3.中国积极推动技术创新,力争2060年达到碳中和。CO2催化还原的主要反应有:
(I)CO2(g)+H2(g)=CO(g)+H2O(g)AHx也
(II)CO2(g)+3H2(g)=CH30H(g)+H2O(g)AH2K2
反应(I)和反应(H)的IgKi〜"、lgKz〜,满足题图:
在恒温恒压条件下通入ImolCCh和3m0IH2进行反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若反应体系密度不再变化,说明反应(I)和(11)都达到了平衡状态
B.使用催化剂可能在反应体系未达平衡前使甲醇产率提高
C.反应II在高温条件下易自发进行
D.升高温度,CO2的转化率可能下降
【答案】C
【详解】
A.(I)和(II)反应前后气体总质量不变,在恒温恒压条件下,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时,容器容积
不变,容器内混合气的总物质的量不变,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I)和(II)均达到平衡状态,A
正确;
B.催化剂具有选择性,在反应体系未达平衡前使用催化剂,有利于反应H发生,使甲醇产率提
高,B正确;
C.由图可知,学曾大即T减小时,lgK2增大,则降温反应n平衡正向移动,则反应II为放热反
应,△H<0,反应正向气体分子数减小,△$<(),故该反应在低温时△H-TaSVO,有利于反应
自发进行,c错误;
D.#曾大即T减小时,lgK2增大,则降温反应H平衡正向移动,则反应H为放热反应,IgKi减
小,则降温反应I平衡逆向移动,则反应I为吸热反应,故升高温度时,反应I平衡正向移动,
反应n平衡逆向移动,如温度升高对平衡的n的影响程度更大,则co2的转化率可能下降,D正
确;
故答案为:Co
4.CO2-H2催化重整可获得CH3OH。其主要反应为
反应I:CO2(g)+3H2(g)=CH30H(g)+H2O(g)△Hi=-53.7kJ-moH
1
反应II:CO2(g)+H2(g)=CO(g)+H2O(g)△H2=+41kJmol-
若仅考虑上述反应,在5.0MPa、n始(CO2):n始(出)=1:3时,原料按一定流速通过反应器,C02
的转化率和CH30H的选择性随温度变化如图所示。CH30H的选择性
=CH30H的选择性=?1当四0X100%
'n消耗(CO?)
60看
»祖
5亚o
a素
-
生
比£O
二
金8.
0X
0O
Z
。
244248
湿度/C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C02的平衡转化率增大
B.其他条件不变,T>236℃时,曲线下降的可能原因是反应1正反应程度减弱
C.一定温度下,增大n始(C02):n始(H2)可提高CO?平衡转化率
D.研发高温高效催化剂可提高平衡时CH30H的选择性
【答案】B
【详解】
A.从图中可知,升高温度,C02的平衡转化率下降,A错误;
B.温度升高,反应工化学平衡逆向移动,反应II化学平衡正向移动,反应工减小的程度大于反
应口进行的程度,导致C02的转化率也有所下降,B正确;
C.增大n始(C02):n始(H2),CCh浓度增大,氏浓度减小,则CCh的平衡转化率减小,C错误;
D.研发高效的催化剂可提高反应速率和CH30H的选择性,且由图知,温度越高甲醇的选择性
越低,D错误;
故答案选B。
5.t℃时,向容积为2L的刚性容器中充入ImolCO?和一定量的H2发生反应;CO2(g)+2H2(g)
HCHO(g)+H2O(g),HCHO的平衡分压与起始黑怒的关系如图所示。己知:初始加入2moiH2
时,容器内混合气体的总压强为L2pkPa,&为以分压表示的平衡常数,分压=总压x物质的量分
A.e点:v正<v逆
B.随嘿增大,HCHO的平衡分压不断增大
C.a点时反应的压强平衡常数Kp.(kPa尸
D.b点时再投入ImolCO?、L5molH2,平衡时,CO2的转化率减小
【答案】C
【分析】
由图可知随着加入氢气量的增多平衡正向移动产物的分压增大,abc构成曲线上的点均为平衡
点,e点不是平衡点,依此答题。
【详解】
A.e点对应的平衡点是b点,所以此时生成物压强小于平衡压强,平衡需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所以v正〉v逆,A错误;
B.随喘增大,相当于增加氢气的浓度,平衡向右移动,生成的HCHO越来越多,平衡分压
n(CO2)
不断增大,当需>2时剩余的反应物越来越多所以HCHO的平衡分压会减小,B错误;
n(CO2)
C.根据c点加入2moi氢气,喘=2则起始加入Imol二氧化碳,由三段式分析:
n(CO2)
CO2(g)+2H2(g)=HCHO(g)+H2O(g)
开始(mol)12
c,体积不变时压强之比等于物
转化(mol)x2xxx
平衡(mol)1-x2-2xxx
质的量之比所以卷=号,x=0.5,甲醛的物质的量为0.5摩尔,分压是0.2pkPa,所以平衡状态
中二氧化碳、氢气、甲醛、水蒸气的分压分别为:0.2pkPa、0.4pkPa、0.2pkPa>0.2pkPa,,
K=P(P2p11
Prr^?m?=°-^P2(kPa)-=(kPa-),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所以a点时反应的压强
平衡常数Kp=2(kPa)-i,C正确;
D.b点时再投入ImolCO?、L5molH2,相当于对原平衡体系体积缩小一半,压强增大平衡右
移,所以平衡时,CO2的转化率增大,D错误;
故选Co
6.反应X-2Z经历两步:①X—Y;②Y—2Z。反应体系中X、Y、Z的浓度c随时间t的变化曲
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为c(Y)随t的变化曲线
B.h时,反应体系达到平衡状态
C.0〜&时,体系中X的消耗速率等于Y的生成速率
D.反应体系中始终存在:co=c(X)+c(Y)+氐(Z)
【答案】D
【分析】
由题中信息可知,反应X=2Z经历两步:①X-Y;②Y-2Z,因此,图中呈不断减小趋势的a线
为X的浓度c随时间t的变化曲线,呈不断增加趋势的线为Z的浓度c随时间t的变化曲线,先
增加后减小的线为Y的浓度c随时间t的变化曲线。
【详解】
A.由分析可知,a线为X的浓度c随时间t的变化曲线,故A错误;
B.由图可知,分别代表3种不同物质的曲线相交于力时刻,因此,t时c(X)=c(Y)=c(Z),但之后
X、Y、Z的物质的量还在变化,说明反应没有达到平衡状态,故B错误;
C.由图中信息可知,0〜L时,Y的浓度在不断增大,说明体系中Y的生成速率大于Y的消耗
速率,此时反应没有达到平衡,故X的消耗速率大于Y的生成速率,故C错误;
D.反应X-2Z经历两步:①X—Y;②Y―2Z,反应刚开始时c(X)=comol/L,
c(Z)=c(Y)=Omol/L,由反应的系数关系可知,X的消耗量等于Y的生产量,Y的消耗量等于Z生
成量的一半,则反应体系中始终存在:co=c(X)+c(Y)+ic(Z),故D正确;
故选D。
7.某温度下,恒容密闭容器内发生反应:H2(g)+L(g)=2HI(g)AH<0,该温度下,K=43o某时
刻,测得容器内H2、12、HI的浓度依次为O.Olmol/L、O.Olmol/L,0.02mol/Lo一段时间后,下列
情况与事实相符的是
A.氢气的体积分数变小B.混合气体密度变大
C.混合气体颜色变深D.容器内压强变小
【答案】A
【分析】
某时刻,测得容器内H2、12、HI的浓度依次为0.01mol/L、0.01mol/L>0.02mol/L,则(?=
号1=舟篙=4<43,即Q<K,所以平衡会正向移动。
C(H2)C(I2)0.01X0.01
【详解】
A.由分析可知,平衡正向移动,所以氢气会消耗,体积分数会减小,故A正确;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气体的质量保持不变,又该反应在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
由密度=质量/体积可知,密度保持不变,故B错误;
C.由分析可知,平衡正向移动,碘单质会转化成碘化氢,碘单质为紫黑色,所以混合气体的颜
色会变浅,故c错误;
D.根据反应方程式可知,前后气体系数之和相等,即反应前后气体的物质的量保持不变,所以
压强保持不变,故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A。
8.“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研究砥(\、CO等大气污染物的处理对建设美丽中国具有重要意
催化剂
义。己知反应2NO(g)+2CO(g)=N2(g)+2CO2(g)AH<0,该反应达到平衡后,为同时提高反
应速率和NO的转化率,可采取的措施是
A.缩小容器的体积B.改用高效催化剂
C.增加NO的浓度D.升高温度
【答案】A
【详解】
催化剂
A.反应2NO(g)+2CO(g)WN2(g)+2CO2(g)是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缩小容器的体积,压强
增大,各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都增大,平衡正向移动,同时提高反应速率和NO的转化率,故A
选;
B.改用高效催化剂可以提高反应速率,但不能改变NO的转化率,故B不选;
C.增加NO的浓度可以提高反应速率,但NO的转化率减小,故C不选;
催化剂
D.反应2NO(g)+2CO(g)=N2(g)+2CO2(g)AHcO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增大,
但平衡逆向移动,NO的转化率减小,故D不选;
故选Ao
9.正戊烷异构化为异戊烷是油品升级的一项重要技术。在合适催化剂和一定压强下,正戊烷的平
衡转化率(a)随温度变化如图所示。
燃烧热
名称熔点/℃沸点/℃
A///kJ«mol-'
正戊烷-13036-3506.1
异戊烷-159.427.8-3504.1
下列说法不氐碰的是
A.25℃,101kPa时,正戊烷异构化成异戊烷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H3cH2cH2cH2cH36=
(CH3)2CHCH2cH3⑴\H=-2.0kJ/mol
B.28~36c时,随温度升高,正戊烷的平衡转化率增大,原因是异戊烷气化离开体系,产物浓度
降低,平衡正向移动
C.36~150℃时,随温度升高,正戊烷异构化反应的平衡常数增大
D.150°C时,体系压强从100kPa升高到500kPa,正戊烷的平衡转化率基本不变
【答案】C
【详解】
A.根据表中燃烧热数值,①CH3cH2cH2cH2cH3⑴+8O2(g)=5CO2(g)+6H2O(l)AH=-3506.1kJ-mor
i,②(CH3)2CHCH2cH3⑴+8O2(g)=5CO2(g)+6H2O⑴AH=-3504.1kJ-mo-,根据盖斯定律,①-②可
得,CH3cH2cH2cH2cH3(1)=(CH3)2CHCH2cH3(1)A//=-2.0kJ-mol1,故A正确;
B.根据表中沸点数值,在28~36c时,随温度升高,异戊烷气化离开体系,产物浓度降低,导
致平衡正向移动,正戊烷的平衡转化率增大,故B正确;
C.由A项分析可知,正戊烷异构化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则平衡常数减
小,故C错误;
D.150°C时,物质均为气态,增大压强,平衡不移动,则增大压强,正戊烷的平衡转化率不
变,故D正确;
答案选C。
lO/TC时,将足量某碳酸氢盐(MHCO3)固体置于真空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MHe。3⑸=
M2CO3(S)+H2O(g)+CO2(g),该反应达到平衡时体系中气体的总浓度为c()mol•厂】。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
A.当混合气体中CO2的体积分数不变时,说明该反应达到平衡
B.向平衡体系中加入适量MHCC>3(s),c(CO2)增大
C.向平衡体系中充入适量CO2,逆反应速率增大
D.TC时,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为百
【答案】C
【详解】
A.反应中H2O和CO2按照1:1产生,则反应中CO2的体积分数一直为50%,CO2体积分数不
变无法判断化学平衡,A项不符合题意;
B.加入固体不改变物质的浓度平衡不移动,CO的浓度不发生变化,B项不符合题意;
C.充入CO2增加了产物浓度,逆反应速率增大,平衡逆向移动,C项符合题意;
D.平衡时气体总浓度为comol/L,则c(CO2)=c(H2O)=券moI/L,计算K=£x%0.25cQD项不符
合题意;
故选Co
1L室温下,某溶液初始时仅溶有M,同时发生以下两个反应:①M=X+Y;②乂=*十%。反
应①的速率可表示为%=/qc(M),反应②的速率可表示为以=k2c(M)(/q、心为速率常数)。体
系中生成物浓度(c)随时间(t)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8
7
6
5
4
3
2
1
A.0~10s内,M的平均反应速率b(M)=0.7mol-L-1-s-1
B.温度不变,反应过程中船的值不变
C.反应①的活化能比反应②的活化能大
D.温度升高,体系中甯的值减小
c(Z)
【答案】D
【详解】
A.由反应可知M的浓度变化量等于Y和Z的浓度变化量之和,0~10s内,M的平均反应速率
-1
V(M)=AC(Y)+AC(Z)_2+5_Qymo],广1.S,故A正确;
At10
B."=詈瞿=3温度不变时,空比值不变,则“恒定不变,VI与u(Y)成正比,V2与贝Z)成正
V2k2c(M)k2k2v2
比,则粤的值不变,故B正确;
V(Z)
C.由图可知相同条件下,Z的速率大于Y,可知反应②的速率大于反应①,根据反应活化能越
大反应速率越小,可知反应①的活化能比反应②的活化能大,故c正确;
D.反应的吸放热情况不确定,稳定升高平衡的移动方向不确定,因此体系中粤的值无法确定,
c(Z)
故D错误;
故选:Do
12.在恒温恒容条件下,向某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N2O5气体发生下列反应:
2N2O5(g)^4NO2(g)+O2(g)AH>0o温度T时,部分实验数据如表所示:
t/s050100150
c(N2O5)/mol-L-14.002.52.002.00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温度T时,该反应平衡常数K=64
B.150s后再充入一定量N2O5,再次达到平衡N2O5的转化率将增大
C.达平衡后升高温度,该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密度不会改变
D.其他条件不变,若将恒容改为恒压,则平衡时N2O5的转化率增大
【答案】B
【详解】
2N2O5(g)=4N02(g)+。2值)
初始(mol/L)400
A
'转化(mol/L)241
平衡(mo】/L)241
K=**=64,故A正确;
B.恒容条件下,再充入一定量N2O5,相当于加压,再次达到平衡N2O5的转化率将降低,故B
错误;
C.升高温度,混合气体的总质量、容器的体积都不变,因此气体的密度不变,故C正确;
D.该反应的正反应是气体分子数增大的反应,其他条件不变时,改为在恒压密闭容器中反应,
相当于减压,平衡正向移动,平衡时N2O5的转化率增大,故D正确;
选B。
13.在2L恒温恒容密闭容器中投入2moiSO2和ImoIOz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该反应是工业制硫
酸的反应之一、SO2和SC)3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达到平衡时,SC)3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48mol-L_1-min-1
B.10分钟时反应达到平衡,且此时SO?的平衡转化率为50%
C.容器内气体原子总数不再发生变化,能判断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D.在实际工业生产中,上述反应的反应条件是合适催化剂,加热,不需要加压
【答案】D
【详解】
A.由图可知,25min时S02的物质的量不再变化,说明反应达到平衡,达到平衡时,SO3的平均
反应速率为=0.028mol-L-1-min-1,故A错误;
12Lx25mm
B.10分钟后,SO?和SO3的物质的量还在变化,说明此时反应未达到平衡,故B错误;
C.反应过程中容器内气体原子总数是定值,当容器内气体原子总数不再发生变化,不能判断该
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c错误;
D.在实际工业生产中,SO?和。2反应生成SO3的反应条件是合适催化剂,加热,不需要加压,
故D正确;
故选D。
lATT时,含等浓度的AgN()3与Fe(NC)3)2的混合溶液中发生反应:Fe2+(aq)+
Ag+(aq)Fe3+(aq)+Ag(s)AH<0,J时刻,改变某一外界条件继续反应至时刻,溶液中
c(Ag+)和c(Fe3+)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J时刻未改变外界条件,则此时该反应:v正>丫逆
B.若t2时刻反应达到平衡,则L时刻改变的条件可能为及时移除Ag
C.若始终保持温度不变,则逆反应速率:vtl>vt2
D.0〜12s内Ag+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3/t2moi-L-1-s-1
【答案】D
【详解】
A.若L时刻未改变外界条件,则此时该反应处于平衡,"正="逆,A错误;
B.若t2时刻反应达到平衡,c(Ag+)=c(Fe2+)=0.08mol•L-1,c(Fe3+尸0.03mol•LT],此时的平衡常
数K约为4.69>1,已知:『C时,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K=l,A//<0,则耳时刻改变的条件是
降温,所以B错误;
C.G时刻到时刻,t2c(Fe3+)增加,其反应速率加快,即逆反应速率:/1<%2,C错误;
D.0〜12s内c(Fe3+)的浓度由0变为0.03moI」T,即浓度变化为0.03mol•广】,其平均反应速率
为0.03/t2moi又因为各物质的速率之比等于其化学计量数之比,所以Ag+的平均反应
速率为0.03/t2moi•LT】•s-i,D正确;
故选D。
15.恒温恒容条件下,向密闭容器中加入等物质的量的M和N,发生反应:M(g)+N(g)=
X(g)+Y(g),已知该反应的正反应速率v正;kc(M),其中速率常数满足关系Alnk=-盍(R、A为常
数,T为温度,Ea为反应的活化能)。上述反应在催化剂Catl、Cat2作用下的关系如图。下列说
法错误的是
-AlnA/(kJmor'-K1)
\^Cat2^^
Catl^y
//(K“)
A.使用催化剂Catl时反应的活化能较高
B.平衡时M和N的转化率相等
C.增大N的浓度不影响正反应速率和平衡状态
D.若改为恒容绝热容器,平衡时M的转化率一定降低
【答案】C
【详解】
A.从曲线的斜率上可以分析出使用催化剂Catl时反应的活化能较高,故A说法正确;
B.反应物的系数相等,投料相等,所以平衡时的转化率也相等,故B说法正确;
C.根据v,E=kc(M),增大N的浓度不影响正反应速率,但一定会影响平衡状态,故C说法错误;
D.若改为恒容绝热容器,无论反应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平衡时M的转化率一定降低,故
D说法正确;
答案为Co
16.TC时,在体积为2L的恒温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4moic0和4mol电0,发生反应CO(g)+
N2O(g)^CO2(g)+N2(g),测得CO(g)和C02(g)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该反应的
正、逆反应速率分别可表示为v正=k正-c(CO)-C(N2O),v逆=左逆•c(CC>2)•。(%),与二、k逆分
别为正、逆反应速率常数,只受温度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从反应开始至达到平衡时,以CO?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4mol/(L•min)
B.该反应在A、B两点的正反应速率之比为VA:VB=25:4
C.当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密度不随时间变化时,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D.TC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K=8
【答案】B
【详解】
3.2mol
A.根据化学反应速率的表达式,v(C02)=—=0.02mol/(L•min),故A错误;
80min
B.A点,CO和C02物质的量相等,均为2mol,N2O的物质的量仍为2mol,此时丫正=上正
X1XI,B点达到平衡,n(CO)=n(N2O)=0.8mol,此时v正=%正X0.4X0.4,VA:VB=25:4,故B正
确;
C.组分都是气体,因此气体总质量保持不变,容器为恒容,容器的体积不变,根据密度的定
义,混合气体的密度在任何时刻均不变,因此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故c错误;
D.达到平衡时,,n(CO)=n(N2O)=0.8mol,,n(CO2)=n(N2)=3.2mol,该温度下的平衡常数
3.23.2
故D错误;
X
2----2
答案为B。
催化剂
17.乙酸甲酯催化醇解反应方程式为:CHCOOCH(1)+CHOH(1)=CH3COOC6H13(1)
33613△
+CH30H(1),已知%]:=々(CHBCOOCHB)r(C6H13OH),笠逆=/c逆♦x(CH3co0C6HQ•
X(CH3OH),其中k正、k逆为速率常数,%为物质的量分数。己醇和乙酸甲酯按物质的量之比1:1
投料,测得348K、338K两个温度下乙酸甲酯转化率(a)随时间Q)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
法中错误的是
a/%
64
50
0
A.曲线①②中,曲线①对应的k正更大
B.升高温度,该醇解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C.a、b、c、d四点中,笠正与"逆差值最大的是b点
D.338K时,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为1
【答案】C
【分析】
根据图像可知,①曲线的反应速率最快,说明温度高,即曲线①对应温度为348K,曲线②对应
温度为338K;
【详解】
A.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k正值越大,根据分析以及图像可知,曲线①对应的k正更大,故
A说法正确;
B.由图可知,温度越高,乙酸甲酯转化率越高,反应正向进行程度变大,说明反应为吸热反
应,故升高温度,该醇解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故B说法正确;
C.k正、k逆是温度的函数,该反应为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进行,k正受温度
的影响较大,因此升高温度,k正增大程度大于k逆,即女正一k逆的值最大的是曲线①;据图像可
知,a点是反应向正方向进行,c点为平衡点,随着反应进行,也卜:逐渐减小,v逆逐渐增大,因此
四点中,发正与“逆差值最大的是a点,故C说法错误;
D.338K时,令乙酸甲酯的物质的量为Imol,C6H13OH的物质的量为Imol,则达到平衡时,消
耗乙酸甲酯、C6H13OH的物质的量均为lmolx50%=0.5mob则生成CH3coOC6H13和甲醇的物质
的量为0.5mol,长=警第=1,故D说法正确;
0.5X0.5
故选Co
18*25207溶液中存在多个平衡。本题条件下仅需考虑如下平衡:
--2
(i)Cr2O^(aq)4-H2O(1)=2HCrO式aq)K〔=3.0x10(25℃)
+-7
(ii)HCrOj(aq)UCrO^(aq)+H(aq)/f2=3.3x10(25℃)
25冤时,O.lOmol•LKzSO7溶液中3架彩随PH的变化关系如图。
下列有关占52。7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加入少量NaOH溶液,反应⑴的平衡逆向移动
B.溶液中2c(C*。狞)4-c(HCrOj)+c(CrO1-)=0.10mol/L
C.加入少量K2S2O7固体,则平衡时期“怨之等上也的比值减小
。(口2。7)
D.当pH=9.0时,溶液中HCrOl的平衡浓度约为6.0x10-4mol/L
【答案】D
【详解】
A.加入少量NaOH溶液,反应(ii)正向移动,溶液中cCHCrOD将减小,反应⑴将正向移动,A错
误;
B.O.lOmol/L&CrzO7溶液中,Cr原子的总浓度为0.20mol/L,溶液中Cr原子总浓度为
2c(Cr2O1)+c(HCrO4)+c(CrO^)=0.20mol/L,B错误;
C.K「K2=c(H+>c(;:。恋(Hg),只要温度不变,此比值就不变,C错误;
cgO打
D.当溶液的pH=9.0时,强喘>103因此可忽略溶液中Cr2。齐即
c(HCrO4)+c(CrOi-)=0.20mol/L,反应(ii)的平衡常数K2=:耳券,产)==3.3x
IO',联立两个方程可得c(HCrO[)«6.0xlOfol/L,D正确;
故选:Do
19.在3个容积均为2.0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反应H2O(g)+C(s)=CO(g)+H2(g)AH>0,
分别在一定温度下达到平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起始时物质的量/mol平衡时物质的量/mol
温度
n(C)n(CO)n(H2)
容器(T1>T2)
n(H2O)n(CO)
ITI0.61.2000.2
IITI1.21.200X
IIIT2000.60.6y
A.当温度为Ti时,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值为0.1
B.达到平衡时,容器II中H2O的转化率比容器I中的小
C.若5min后容器I中达到平衡,则H2O的平衡浓度为1.0mol/L
D.达到平衡时,容器III中CO的转化率小于66.6%
【答案】B
【分析】
【详解】
温度Ti时,容器I中平衡时n(CO)=0.2mol,
H20(g)+C(s)CO(S)+H2(g)
起始量0.600
起始量0.20.20.2
起始量0.40.20.2
C(CO)C(H)_n(CO)n(H)0.2X0.2
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值为K=22=0.05,故A错误;
C(H2O)n(H2O)-V0.4x2
B.容器n相当于容器I增加H20的量,反而使其转化率降低,所以达到平衡时,容器n中H20
的转化率比容器I中的小,故B正确;
C.5min后容器I中达到平衡,n(H2)=0.2mol,则5min内的平均反应速率:
V(出”嘿=^^=0.02mol/故C错误;
D.假设达到平衡时,容器IH中的CO的转化率为66.6%,
H20(g)+C(s)#CO(g)+H2(g)
起始量00.60.6
起始量100yyy
起始量100y0.6-y0.6-y
6mo|396mo1
则y=0.6x66.6%=0.3996,所以平衡时c(CO)=c(H2)=°--°L=0.102mol/L,
C(H2O)=:"蜉㈣=0.1998mol/L,则K=耳普=当鬻=0.052,但由于反应为吸热反
VZL0.1998
应,降低温度不利于反应正向进行,所以容器HI的平衡常数比容器I的平衡常数要小,即yV
0.3996mol,可见转化率大于66.6%,故D错误;
故选:Bo
20.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强下,将按一定比例混合的CO2和出通过装有催化剂的反应器可得到甲
烷。已知:
co2(g)+4H2(g)=CH4(g)+2H2O(g)=-165kJ-moL
1
CO2(g)+H2(g)=CO(g)+H2O(g)=+41kJ-mor
催化剂的选择是CO2甲烷化技术的核心。在两种不同催化剂作用下反应相同时间,测得温度对
C02转化率和生成C%选择性的影响如图所示。
3
—CcO
«2
芹
^
^
用于生成CH4的C02物质的量
CH4选择性=xlOO%
发生反应的C02物质的量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在260℃〜320c间,以Ce()2为催化剂,升高温度C*的产率增大
B.延长W点的反应时间,一定能提高CO2的转化率
C.选择合适的催化剂,有利于提高CO2的平衡转化率
D.高于320C后,以Ni为催化剂,随温度的升高CO2转化率上升的原因是平衡正向移动
【答案】A
【分析】
在两种不同催化剂作用下反应相同时间,化学反应速率越大、CH4选择性越高,则甲烷的产率越
品J。
【详解】
A.在260℃~320℃间,以CeO2为催化剂,升高温度CH4的选择性虽然基本不变,但CO2的转化
率在上升,所以CH4的产率上升,A说法正确;
B.W点是平衡点,延长时间不能提高CO2的转化率,B说法不正确;
C.催化剂只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不能改变CO2的平衡转化率,C说法不正确;
D.由图中信息可知,高于320C后以Ni为催化剂,CO2转化率明显低于相同温度下以CeCh为
催化剂的转化率,反应一定未达平衡,高于320℃后,随温度的升高CO2转化率上升的原因是催
化剂活性增大,反应速率加快,D说法不正确。
答案选A。
21.工业上可以利用水煤气(出、C0)合成二甲醛(CH30cH3),同时生成CO2。合成过程中,主要发
生三个反应,TC时,有关反应及相关数据如下。
-1
2H2(g)+CO(g)=CH3OH(g)=-91.8kJ-mol
-1
2cH30H(g)=CH30cH3(g)4-H2O(g)A”=-23.5kJ-mol
1
CO(g)+H2O(g)=CO2(g)+H2(g)=-41.3k).mor
保持原料气组成、压强、反应时间等因素不变,进行实验,测得co转化率随温度变化曲线如下
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rc时,水煤气合成二甲醛的热化学方程式:3H2(g)+3CO(g)=CH30cH3(g)+C()2(g)△"=
—248.4kJ•mol-1
B.TC时,增大压强、加入催化剂均可提高CO的平衡转化率
C.220℃~240℃时,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加快,CO转化率升高
D.温度高于240℃时,温度升高CO转化率降低的原因可能是平衡逆向移动
【答案】B
【详解】
A.已知:TC时,有关反应及相关数据如下
①2H2(g)+CO(g)=CH30H(g)=-91.8kJ-mol-1
-1
②2cH30H(g)=CH30cH3(g)+H2O(g)AH=-23.5kJ-mol
-1
③CO(g)+H2O(g)=CO2(g)4-H2(g)=-41.3kJ-mol
由盖斯定律可知,2x①+②+③得反应3H2(g)+3CO(g)=CH30cH3(g)+CO2(g),则其熔变为
△H=—248.4kJ-mol-1,A正确;
B.加入催化剂可以加快反应速率,但是不能改变物质的平衡转化率,B错误;
C.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加快,由图可知,20℃~240℃时,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加快,且C。转化率升
高,C正确;
D.反应均为放热反应,温度高于240C时,温度升高导致平衡逆向移动,使得CO转化率降低,
D正确;
故选B。
22.恒容密闭容器中,以硫&)与C%为原料制备CS2,Sg受热分解成气态S2,发生反应2s2(g)+
CH4(g)^CS2(g)+2H2S(g)A”。C%的平衡转化率、S2的体积分数随温度的变化曲线如图所
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0
B.温度升高,S8分解率增大,S2体积分数增大
C.向平衡体系中充入惰性气体,平衡向右移动
D.其他条件相同,S2体积分数越大,C*平衡转化率越小
【答案】B
【详解】
A.由图像可看出,温度升高,CH4的平衡转化率降低,S2的体积分数升高说明升温时,平衡
2s2(g)+CH4(g)=CS2(g)+2H2s(g)向左移动,所以正反应方向是放热的,即AH<0,选项A错
误;
B.因为S8分解成S2需要吸收热量,S8(g)^4S2(g)AH>0,所以升温时,平衡右移,S8分解率增
大,S2体积分数增大,选项B正确;
C.向恒温恒容的平衡体系中,通入惰性气体,由于与反应有关的气体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均未
变化,所以Q=K,平衡不移动,选项C错误;
D.其他条件不变时,S2体积分数增大,即c(S2)越大,则平衡向右进行的程度越大,CH4的平衡
转化率越大,选项D错误;
答案选B。
二、多选题(共3分)
23.工业上苯乙烯的生产主要采用乙苯脱氢工艺:C6H5cH2cH3(g)=C6HSCH=CH2(g)+H2(g)o
某条件下无催化剂存在时,该反应的正、逆反应速率v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
A.曲线①表示的是逆反应的v-t关系
B.七时刻体系处于平衡状态
C.反应进行到“时,Q>K(Q为浓度商)
D.催化剂存在时,火、艺都增大
【答案】BD
【详解】
A.反应为乙苯制备苯乙烯的过程,开始反应物浓度最大,生成物浓度为0,所以曲线①表示的
是正反应的v-t关系,曲线表示的是逆反应的v-t关系,故A错误;
B.t2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体系处于平衡状态,故B正确;
C.反应进行到Q时,反应正向进行,故QVK,故C错误;
D.催化剂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使反应的巧、外都增大,故D正确;
故选BDo
【点睛】
三、单选题(共27分)
24.一定条件下,1-苯基丙焕(Ph-C三C-CH3)可与HCI发生催化加成,反应如下:
反应过程中该焕煌及反应产物的占比随时间的变化如图(已知:反应I、HI为放热反应),下列说
法不耳唧的是
A.反应焙变:反应1>反应II
B.反应活化能:反应I〈反应n
C.增加HQ浓度可增加平衡时产物II和产物I的比例
D.选择相对较短的反应时间,及时分离可获得高产率的产物I
【答案】C
【详解】
A.反应I、ni为放热反应,相同物质的量的反应物,反应I放出的热量小于反应n放出的热量,
反应放出的热量越多,其焰变越小,因此反应焰变:反应I〉反应II,故A正确;
B.短时间里反应I得到的产物比反应n得到的产物多,说明反应I的速率比反应n的速率快,
速率越快,其活化能越小,则反应活化能:反应i<反应n,故B正确;
C.产物I和产物II存在可逆反应,则产物II和产物I的比值即该可逆反应的平衡常数K,由于
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所以增加HC1浓度平衡时产物II和产物I的比例不变,故C错误;
D.根据图中信息,选择相对较短的反应时间,及时分离可获得高产率的产物I,故D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C。
25.下列事实能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的是
A.%。2溶液中加入少量MnC)2固体,促进H2O2分解
B.密闭烧瓶内的NO2和N2O4的混合气体,受热后颜色加深
c.铁钉放入浓HN03中,待不再变化后,加热能产生大量红棕色气体
D.锌片与稀H2s。4反应过程中,加入少量CUSO4固体,促进小的产生
【答案】B
【详解】
A.MnCh会催化H2O2分解,与平衡移动无关,A项错误;
B.N02转化为N2O4的反应是放热反应,升温平衡逆向移动,N02浓度增大,混合气体颜色加
深,B项正确;
C.铁在浓硝酸中钝化,加热会使表面的氧化膜溶解,铁与浓硝酸反应生成大量红棕色气体,与
平衡移动无关,c项错误;
D.加入硫酸铜以后,锌置换出铜,构成原电池,从而使反应速率加快,与平衡移动无关,D项
错误;
故选B。
26.某温度下,在1L恒容密闭容器中2.0molX发生反应2X(s)=Y(g)+2Z(g),有关数据如下:
时间段/min产物Z的平均生成速率/molL1-min-1
0-20.20
0~40.15
0-60.10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lmin时,Z的浓度大于0.20mol-L-1
B.2min时,力口入0.20molZ,止匕时VF(Z)<V逆(Z)
C.3min时,Y的体积分数约为33.3%
D.5min时,X的物质的量为1.4mol
【答案】B
【详解】
A.反应开始一段时间,随着时间的延长,产物Z的平均生成速率逐渐减小,则0〜Imin内Z的
平均生成速率大于0〜2min内的,故lmin时,Z的浓度大于0.20mol♦A正确;
B.4min时生成的Z的物质的量为0.15mol•LT】•mirjTx4minxIL=0.6moL6min时生成的Z
的物质的量为O.lOmol•LT】•minix6minxIL=0.6mol,故反应在4min时已达到平衡,设达
到平衡时生了amolY,列三段式:
2X(s)=Y(g)+2Z(g)
初始量/mol2.000
转化量/mol2aa2a
平衡量/mol2.0—2aa0.6
根据2a=06,得a=0.3,则Y的平衡浓度为0.3mol•171,Z的平衡浓度为0.6mol•平衡
常数K=c2(Z)•c(Y)=0108,2min时Y的浓度为0.2mol・L-i,Z的浓度为0.4mol•加入
2
0.2molZ后Z的浓度变为0.6mo"LT,Qo=c(Z)-c(Y)=0.072<K,反应正向进行,故
v正(Z)>v逆(Z),B错误;
C.反应生成的Y与Z的物质的量之比恒等于1:2,反应体系中只有Y和Z为气体,相同条件
下,体积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黑=:故Y的体积分数始终约为33.3%,C正确;
D.由B项分析可知5min时反应处于平衡状态,此时生成Z为0.6mol,则X的转化量为
0.6mol,初始X的物质的量为2mol,剩余X的物质的量为1.4mol,D正确;
故答案选B。
27.某MOFs的多孔材料刚好可将N2O4“固定”,实现了NO2与N2O4分离并制备HN03,如图所
已知:2NO2(g)=N2O4(g)AHvO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气体温度升高后,不利于N2O4的固定
B.N2O4被固定后,平衡正移,有利于N02的去除
C.制备HN03的原理为:2N2O4+O2+2H2O4HNO3
D.每制备0.4molHNCh,转移电子数约为6.02x1022
【答案】D
【详解】
A.已知:2NO2(g)=N2O4(g)AH<0,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N2O4的浓度减小,不利于N2O4
的固定,故A错误;
B.N2O4被固定后,N2O4浓度减小,平衡正移,有利于N02的去除,故B正确;
C.被固定的四氧化二氮和氧气、水反应生成硝酸,制备HN03的原理为:
2N2O4+O2+2H2O=4HNO3,故C正确;
D.由C化学方程式可知,4HNO3~4e\每制备0.4molHNCh,转移电子数约为0.4x6.02X
1023,故D错误。
故选Do
28.关于反应。2©+&0。)=HC10(aq)+H+(aq)+Cr(aq)AH<0,达到平衡后,下列说法不无碉
的是
A.升高温度,氯水中的c(HC10)减小
B.氯水中加入少量醋酸钠固体,上述平衡正向移动,c(HCIO)增大
C.取氯水稀释,c(C1)/c(HQO)增大
D.取两份氯水,分别滴加AgN()3溶液和淀粉KI溶液,若前者有白色沉淀,后者溶液变蓝色,可
以证明上述反应存在限度
【答案】D
【详解】
A.HC1O受热易分解,升高温度,HC1O分解,平衡正向移动,c(HC10)减小,A正确;
B.氯水中加入少量醋酸钠固体,醋酸根离子和氢离子结合生成醋酸分子,氢离子浓度减小,平
衡正向移动,c(HC10)增大,B正确;
C.氯水稀释,平衡正向移动,而c(HC10)和c(C1)均减小,但HC1O本身也存在电离平衡
HC1OH++C10-,稀释促进了HC1O的电离,使c(HC10)减少更多,因此然工增大,C正确;
c(HCIO)
D.氯水中加硝酸银产生白色沉淀,证明溶液中有氯离子,氯水中加淀粉碘化钾溶液,溶液变
蓝,证明生成了碘单质,溶液中有强氧化性的物质,而氯气和次氯酸都有强氧化性,不能证明反
应物和生成物共存,即不能证明上述反应存在限度,D错误;
答案选D。
29.恒温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在某催化剂表面上发生氨的分解反应:2NH3(g)=N2(g)+3H2(g),测
得不同起始浓度(lO^mol-L1)和催化剂表面积下氨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如表所示,下列说法
不事硬的是
编号020406080
①a2.402.001.601.200.8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至2030中国男士牛仔上衣行业深度研究及发展前景投资评估分析
- 2025至2030中国生命素内衣行业市场市场占有率及投资前景评估规划报告
- 美术培训沙发课件
- 教育前沿技术与人才培养研究
- 技术趋势与商业竞争-对现有工具的分析
- 健康医疗领域中的品牌形象建设研究
- 医疗行业线上教育活动策划全解析
- 企业培训的未来-虚拟现实技术的前景与挑战
- 教育行业中的精准决策支持系统研究
- 医学教育与专业发展的动机驱动与效果衡量
- 声发射技术裂纹监测
- 宪法讲解课件
- 机械CAD-CAM技术课件
- 2025-2030年环氧丙烷产业市场深度调研及发展趋势与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2024年河南省渑池县卫生局公开招聘试题带答案
- 预防新生儿呛奶指南
- 消防课幼儿园课件
- 2025至2030中国新风系统行业市场发展分析及发展前景与投融资报告
- 烹饪刀工考试题库及答案
- 设备买卖合同作废协议书
- 警察长棍教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