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网络诈骗案件中个人信息安全的法律保护摘要: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伴随着信息网络的高速发展,人们在得到便捷的同时,网络诈骗案件也层出不穷。为了避免网络成为诈骗成长的土壤,防止个人信息成为不法分子进行违法犯罪的工具,本文结合现有的网络诈骗案件中个人信息安全的法律问题,进一步提出合理的应对建议以及法律保护的策略,提出只有完善相关法律保护制度,才能在保证公民在利用信息时代资源的同时维护好公民个人信息的安全。同时,本文也希望引起法律界对于网络诈骗案件中个人信息安全法律保护的重视和探讨。关键词:网络诈骗案件;个人信息;法律保护前言随着企业拥有数据量的不断增加,如果没有很好的策略解决个人信息安全的保护问题,将会对整个社会造成不良的影响。当前,对个人信息安全的保护还没有成文的法律规定,个人信息安全的法律保护已经迫在眉睫,实施各种有效措施保证个人信息的安全,这也是大数据时代所面临的巨大挑战之一。许多不法分子通过各种非法途径获取了大量的个人信息,这就为网络诈骗提供了成长的土壤。只有完善相关法律保护制度,才能在保证公民利用信息时代资源的同时维护好公民个人信息的安全,防止个人信息成为不法分子进行违法犯罪的工具。一、网络犯罪概念、特点及犯罪构成分析(一)网络犯罪的概念网络犯罪与技术密切相关,随着技术的飞速发展,在社会的应用领域也在迅速扩大,在犯罪的类型和领域不断扩大。结果,“犯罪”一词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更新。所以在迄今为止的犯罪学术研究中,网络犯罪没有统一的定义。(二)网络犯罪的特点1、作案手段智能化、隐蔽性强大部分犯罪行为都是肇事者通过狡猾和精心安排,运用专业知识和知识犯罪犯下的。犯罪分子犯下的罪行仅仅是通过输入虚假指令,篡改软件程序,犯罪时间短而不对硬件和信息载体造成任何损害,根本没有留下任何犯罪痕迹,使大多数人很难检测到内部软件的变化。另外,一些犯罪行为在一段时间之后可以起到犯罪目的的作用。如“逻辑炸弹”,犯罪人可以在破坏后的几个月甚至几年内设计刑事程序。也就是说,当行为和结果分开时,这对筛选犯罪者起到一定的作用,并使犯罪手段更加隐蔽。2、犯罪对象更加集中从中国发现的刑事案件来看,肇事者主要负责非法持有财产和故意报复。因此,目标主要集中在主要经济部门和金融,证券,电信和大型公司等单位。其中,金融证券行业尤为突出。3、调查取证困难,案件审理难度大,存在高犯罪率黑名单黑人犯罪人数相当高。据统计,99%的犯罪行为是人们无法找到的。此外,调查工作和刑事证据的收集在这些案件的可受理性方面相当困难。4、犯罪严重后果,社会危害,快速增长据国际安全专家称,犯罪社会的危害性取决于信息系统的社会作用,取决于社会分化的程度和普及程度。作用越大,犯罪在社会中的危险就越大。(三)网络犯罪的构成要件1、犯罪主体犯罪的主体是指实施危害社会的行为,依法应当承担自然人和单位的刑事责任。犯罪主题是一般主题。根据网络犯罪的具体表现形式,犯罪主体多元化。各行各业的人都可以犯网络犯罪,对社会造成的伤害没有太大的差别。一般来说,网络犯罪主体必须是具有一定专业知识水平的人员,但不能认为具有专业知识的人员是特殊主体。根据我国目前主流的刑事法界的观点,所谓主体的特殊身份,是指刑法中定义的肇事者的资格,地位或身份,它影响肇事者的刑事责任。具有特定职称的人员从事特定的业务,具有特定的法律地位,并且具有特定的个人关系通常被视为特殊主题。虽然我们国家将有专业知识的工程师颁发职称证书,颁发各级检测证书,但从网络犯罪案件来看,相当多的人级别没有证书或职称。同时,应该指出的是,现在对所谓专业人士的需求将越来越高,网络犯罪将变得越来越平常。2、犯罪的主观方面犯罪的主观包括犯罪(即犯罪的意图或犯罪的疏忽)以及犯罪的目的和动机。从犯罪的一般要素来看,任何犯罪都必须有故意或过失,如果行为人的主观意图或过失,则其行为不能构成犯罪。故意犯罪行为是当犯罪人知道他的行为会损害系统内的信息时,他希望或因各种动机而陷入这种有害后果。疏忽犯罪行为人应当能够预见可能对系统数据造成损害的后果。因为在这类犯罪中,犯罪分子在进入系统之前需要使用输入输出设备指导或使用技术手段突破系统的安全屏障,利用信息网络进行危害社会,破坏秩序的行为的网络管理。这表明犯罪主体具有明显的犯罪意图,而这种故意往往是直接的。即使为了显示他侵犯犯罪系统的能力,犯罪者也有明显的“不得侵入”等等,表现出强烈的主观意图3、犯罪的对象从犯罪客体来看,侵权犯罪是一个复杂的客体,这意味着犯罪是侵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直接客体。非法入侵系统犯罪一方面侵犯了系统所有者的权益,另一方面破坏了国家的信息管理秩序。同时,也可能危害涉及受害者体系的第三方的权益。这是犯罪理论上更加复杂的原因之一。网络中可以反映出现实世界中各种复杂的关系。就网络犯罪侵害的一般物品而言,受网络犯罪侵害的所有社会主义关系都受到刑法的保护。但是,应该指出,网络空间是由计算机之间的连接形成的虚拟空间。正是这两大支柱使国界和大陆全部消失,这使虚拟空间得以形成。计算机网络的物理形式有点类似于道路网络,所以有所谓的信息高速公路。笔者认为,网络犯罪所实施的同一种侵权行为恰恰是公共秩序,通过这种公共秩序可以共享信息。二、个人信息概述(一)个人信息的定义在现今社会中,个人信息的含义为,用于表明个人的身份特征或者个人在社会当中的进行的各项活动或者就有个人隐私意为的的种种信息。这些信息大多被电子设备所记录,也有部分被其他设备呈密集状态所记录,范围广泛,涵盖又有生活、经济等多个领域的内容。(二)网络环境下个人信息的特点在我们现在这个社会当中,人们已经互联网与我们生活的融入了。因此网络环境也就极为重要,不然信息在网络环境中往往具有以下特点:1、内容更丰富由于网络传递信息更为便捷,因此网络内的信息往往比传统信息有着更加丰富的内容,并且我国的互联网用户众多,因此也就从侧面保证了这些信息的使用者数目充足。2、跨度更广并且在我国现在的互联网背景之下,信息涵盖了更多领域,因此我们就认为个人信息的跨度更加广泛。跨度的含义在更多意义上是时效性的改变。3、可控性更差在网络平台上,一旦输入信息,进口商就很难控制信息。由于信息被记录,它存在于虚拟存储设备中,难以销毁。但是,复制和分发变得更加容易。另外,由于互联网上的不同原因,互联网用户之间种种复杂的相互关系,导致关部门对信息的控制性极低。只有政府可以在宏观上对其进行调整,但是这种调整也往往处于表面,不能实际的解决问题,并且很难从根本上消除信息的传播。三、网络诈骗产生的原因(一)网络特殊的属性推动了网络诈骗的产生怎么会存在网络欺诈的情况发生?让我们从网络的属性上进行研究,由于网络往往具有着较强的隐蔽功能,让人们就很难在互联网上进行提前预防工作。现在在互联网上传播信息相比于传统信息的传播方式来说更加便捷,这也就造成了信息的传递速度极快,且范围极广,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刑事证据的获取。以下是对抗此现象的主要手段:(1)隐藏起来:由于网络本身具有较强的隐蔽功能,对于犯罪分子有着较强的包容性。(2)快速传播:由于网络对传递信息有较好的便捷性,并且传播区域较为广泛,犯罪分子常利用这些便利条件进行欺诈行为。(二)立法上的不完善让犯罪分子钻了空子并且我国相关的法律不够完善,也是导致犯罪分子实施网络诈骗的原因之一。其常用的诈骗手段如下:1.发给用户无效信息,诱使用户提供有效信息。2.建立钓鱼网站,骗取用户的个人信息。3.用各种电子手段进行线上欺诈。4.用网络技术获取用户的个人信息。5.群发各种中奖信息,进行网络欺诈行为。(三)在物质化社会中,道德观念扭曲,网路诈骗日趋增多互联网特别适合那些感到被社会所鄙视并形成支持组织的人们,因为互联网对于许多人来说是极端主义的温床,因为志趣相投的人们可以轻松而轻松地在线沟通,而不会听到差异。这样容易使人们受到诱导而改变自己的想法,如果用户之前还没有产生自己的确定的思维,就会导致不好的结果的出现,甚至会发生大型的错误。当我们对此进行分析之后,可以明显得知,由于社会进步的中下层社会欲望,网络欺诈之所以会继续上升,由于现在我国的经济上升幅度已经超过了文化教育速度,在我国群众更多的沉溺于在物质上的追求当中,这也就间接造成了人们价值观念的扭曲,为了得到更多的利益,已经不在乎道德上的约束,也就导致人与人之间的信任越来越少,文化内涵已经被人们抛之脑后。因此我们可以在这种宏观的情况当中得出结论,出现网络欺诈的主要原因是在于我国的文化教育有所偏差。四、影响个人数据安全的因素(一)信息收集方式不合理在我国现有的社会当中,各行各业想要获取更多的利益,增强自身在市场当中的竞争力,都需要有良好的用户基础为支撑,而分析用户数据则是培养忠实用户的有效手段。因此,各行各业的企业都致力于收集用户的数据。但是由于收集数据往往是一个耗时耗成本的工作,且这些企业往往不会亲自去收集。相反,他们以一种迅速而暴力的方式收集信息。这一侵权行为导致了后面的一系列的不合法交易。同时,网络上也有很多诱导用户交出自身信息的条款。例如某些不法网站强迫用户填写自身隐私,才为用户提供服务,这些网站已将数据出售给需求者,并且销售更多,并获得更多的非法收入。(二)商品交易的信息例如,互联网用户对某项网页或者商品进行浏览时,可以根据他的浏览记录对此用户进行分析,在此以房地产网页为例,当用户频繁的点击某一网页时,系统即可根据用户浏览的商品信息以及用户的点击频率,对用户进行深层次的分析。(三)网络黑客的存在网络黑客多是指具有高超互联网技术的一群人。他们对于普通人来说往往极为遥远,但实际上他们同互联网的IT工作者性质比较类似。这些网络黑客,大量精心组织,精心策划。以反权威的信仰入侵到其他的电脑或其它电子设备系统。五、网络诈骗案件中个人信息安全的法律保护基于用户个人信息安全受到威胁的情况,笔者在下文当中对怎样将用户的个人信息保护起来进行了简要分析。(一)技术水平你是认为网络的运营商应当主动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更好的保护用户在其平台内所上传的个人信息,电商有义务及时的提醒用户个人信息是否存在风险,并且要不断的更新个人信息保护方案,确保自己的技术符合保护用户个人信息的标注。所以,技术的提高是非常有必要的,不仅可以有效促进网络安全性的增长,也可以为网络营造更好的上网环境。下面是常见的几种保护技术,:1.加密技术现如今最常见的且公认为最有效的新保护手段之一,就是数据加密。数据加密技术保证了,只有人们知道密码才可以查看加密文件。同时,有许多专门用于加密的技术,效果更好,这个方法可以使数据不会受到他人的恶意盗取。2.防火墙技术防火墙是近几年才出现的一种新型技术,主要用于保障用户的网络安全。其保障网络安全的主要办法为控制网络之间的访问次数,阻止证书不合法的网址入侵电脑,可有效保护用户的个人信息。(二)法律层面1.立法保护对于现如今,我国相关法律还没有得到完善,对于个人信息受到侵害后的具体处理办法也不够全面,因此,个人信息与个人尊严,个人隐私的概念常被人们混淆,别区分的也不够清晰,我们应当将相关的区分办法进行完善,并扩展到个人信息保护。“刑法修正案”第7条规定,获取个人信息后向他人出售或非法提供信息的国家机关,金融机构,电信机构和医疗机构将被判刑,采取不合法的手段所得到的个人信息都属于违法行为。刑法的修改是犯罪主体的范围变得更加宽广,也使犯罪行为更容易被发现,例如增加销售或非法提供个人公民信息所需的信息量是一种犯罪行为。实际上这样的惩罚办法往往无法达到预期当中的效果。正确的处理办法应当是建立相关的法律,明确法律的界限以及网络欺诈行为的定义,将个人信息受到损害后的处理办法进行明确,为公民提供更加全面的保障措施,是用户的个人信息真正得到维护。2.严格执法从被公民侵害的个人信息中扣除,涉案人员包括公务员和政府部门助理以及公司员工。要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合作,公众参与”的立体保护网络。政府部门应该重视此现象,并将维护公民的信息安全作为自身应尽的责任之一,我国的法律得以贯彻落实,制度不完善的地方及时进行调整。执法过程中,公民信息应当得到安全上的保证。在这里网络的供应商有义务保护公民的个人信息不受侵犯,部分不法运营商要求用户提供个人信息,以获取他们的运营和服务。在这种情况我们应当选择正确的处理方案,避免个人信息在网络上曝光,这不仅是对公民的保护,这是对于人权的基本的尊重。3.严格守法对于这种情况我们应该采取零容忍的态度,一经发现利用互联网将信息进行出售等行为,坚决追查到底,并追究其刑事责任,确保网络用户的个人信息是安全的状态。该法院在审理相关案件时,也要注意不能混淆其他行为的刑事案件。坚决维护公民的个人信息,坚定决心和阶段性成果。司法机关应当将法律进行贯彻落实,发挥出法律的用处,将这种行为发生频率降到最低,对不法的犯罪分子给予严厉的打击。(三)个人层面从个人层面上来讲,保护网民的个人信息,也有助于互联网环境的维护,护网络信息的安全,正如唯物辩证法所描述的,最终决定事物变化的仍然是内在因素。在这里我们列出了以下几点管理办法:首先,开发出真正的能够确保个人信息不被盗窃的安全软件,便将其适配各个互联网终端,当互联网用户同木马病毒隔离开来。其次,加强对不明网站安全证书的检查。最后,用户应当给予自己账号更复杂的保护密码,不同账号不能设置统一密码,即使自己的密码具有较强的安全性,应该注重定期更改。结论由于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民众的基本素质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个人信息的安全。在现如今我们所处的互联网时代当中,要确保个人信息是安全的,才能够保障互联网用户的自身利益,不会受到损失。在当今社会,人们对信息的需求不断增长,加上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个人信息被他人盗用和滥用。随之而来的社会保障,电信诈骗,人力搜索等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为了彻底解决互联网环境下的个人信息安全问题,我们不仅需要对网络进行净化,还需要政府投资和司法保护等多种手段。参考文献:[1]梅绍祖.个人信息保护的基础问题研究[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28.[2]赵连庆.公民个人信息安全的刑法保护——以电信网络诈骗案件频发为视角[J].学习与探索,2017,(9):80-84.[3]时延安.个人信息保护与网络诈骗治理[J].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17,(6):3-24.[4]李尧.网络诈骗案件的特点及侦查路径[J].江西警察学院学报,2015,(2):52-56.[5]陈进红.公安部:严打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N].钱江晚报,2016-12-18.[6]冯前进.浅议网络诈骗犯罪的遏制对策[J].信息网络安全,2008,(4):32-34.[7]王玥.我国网络安全立法研究综述[J].信息安全研究,2016,(9):775-780.[8]赵秉志.公民个人信息刑法保护问题研究[J].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14,(1):117-127.[9]刘雅辉,张铁赢,靳小龙,程学旗.大数据时代的个人隐私保护[J].研究与发展,2015,(5):229-247.[10]于志刚,李源粒.大数据时代数据犯罪的制裁思路[J].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信息时代网络法律体系的整体建构研究”,2012:100-120.[11]陈家林,汪雪城.网络诈骗犯罪刑事责任的评价困境与刑法调适——以100个随机案例为切入[J].政治与法律,2017,(3):60-75.[12]黄亚蕊.浅论公民个人信息的法律保护——由全国首例侵犯个人信息安全案引发的思考[J].法制与社会,2011,(3):31-32.[13]武大伟.法律视野下公民个人信息安全与刑法保护[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5,(7):140-145.[14]蒋平.我国个人信息法律保护现状及完善路径[J].公安研究,2013,(8):49-58,89.[15]薛瑞汉.网络环境下的个人信息保护:问题与对策[J].中州学刊,2013,(11):174-176.[16]卢建平,常秀娇.我国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的治理[J].法学论坛,2013,(4):25-29.[17]侯林.大数据时代我国公民个人信息安全的现状及保护对策[J].人资社科,333-334.[18]维克多•迈尔舍恩伯格、肯尼斯•库克耶.大数据时代:生活、工作与思维的大变革[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219.[19]AndyGent.Fightingfraudonmobilenetworks.ComputerFraud&Security,2017,(2):10-13.[20]Testik.Analysisofpersonalinformationsecuritybehaviorandawareness.ComputersandSecurity,2016:83-93.LegalProtectionofPersonalInformationSecurityinInternetFraudCasesAbsrtact:Inthe21stcentury,withtherapiddevelopmentofinformationnetwork,peoplegetconvenienceatthesametime,networkfraudcasesalsoemergeendlessly.Inordertoavoidt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幼儿园大组长培训
- 时尚品牌市场本地化推广方案
- 矿山企业安全生产技术比武方案
- 初中体育《排球》教学课件
- 顾客联谊会培训
- 车间操作技能培训会议记录
- 科研机构实验材料集中采购方案
- 地铁车站安全管理施工方案
- 环保空调销售与安装合同
- 2024年包厢承包经营合同范本
- 建筑工地突发事件处理预案
- 医学教程 胆囊癌诊治课件
- 山西省运城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英语试题
- 4.3《课间》 (教案)-2024-2025学年一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 【班主任工作】2024-2025学年秋季安全主题班会教育周记录
- 2024-2030年街舞培训行业市场发展分析及发展趋势前景预测报告
- 橡胶坝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评定表及填表说明
- 《2024版CSCO胰腺癌诊疗指南》更新要点 2
- +陕西省渭南市富平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摸底数学试卷
- 2023年法律职业资格《客观题卷一》真题及答案
- 公司培训工作报告6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