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分层作业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_第1页
第14课+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分层作业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_第2页
第14课+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分层作业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_第3页
第14课+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分层作业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_第4页
第14课+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分层作业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统编版历史必修下册14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A级基础达标练1.漫画是时代印记的鲜明镜像。下图为英国画家于1912年10月创作的政治漫画,此漫画反映的时代状况是()A.工业革命激化了列强矛盾B.新的世界性战争难以避免C.巴尔干半岛自然资源丰富D.英国主导的世界秩序崩溃2.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欧洲,每个事件都倾向于发展成两个阵营之间实力的较量。一个特定的民族事件,如奥匈帝国弗朗西斯·费迪南大公的遇刺,已经无法由当事方在自身范围内解决。据此可推断,当时()A.集团对抗助推了一战的爆发B.欧洲各国关注世界和平发展C.帝国主义各国实力对比悬殊D.帝国主义与殖民地矛盾激化3.一战期间,英国对信鸽实行管控与保护并重的政策。从参战到1916年,英国一直暂停赛鸽活动。之后英国恢复了赛鸽训练和一定限制下的比赛,其主要考虑是军中信鸽的来源或许会因赛鸽活动的禁止而受到影响。这反映出英国()A.广泛动员参与一战B.信鸽是军事通信的主要手段C.民主权利受到限制D.技术创新速度因战争而减缓4.在法国南部,有一个华工墓地,墓碑上大都有“勇往直前”“鞠躬尽瘁”“虽死犹生”“流芳百世”等字样,默默记录着华工在一战中的牺牲。中国“以工代兵”站在协约国一方参战()A.有利于战后中国收回山东主权B.改变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C.促使华工精神享誉于国际社会D.动摇了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5.1914年10月,美国总统威尔逊秘密答应银行向协约国提供信用贷款的要求。1915年8月,他批准向协约国发行庞大公债。但从1914年8月至1917年4月,美国输出到德国的资本仅占美国输出资本总额的2%。这表明一战期间()A.美国的外交政策具有倾向性B.欧洲经济命脉逐渐被美国控制C.美国重视维护自由贸易秩序D.美德两国在非洲殖民矛盾尖锐6.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战胜国建立了一种制度,即通过国际联盟对战败国的海外殖民地进行再分割和统治,其目的是谋求国际化地解决殖民地统治问题。据此判断,这种制度是()A.分区占领 B.机会均等C.委任统治 D.大国一致7.1919年,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参加了巴黎和会条约审议工作,他认为这是人类文明史上由一群残忍的胜利者做出的最邪恶的事情,实属自我毁灭行为。这一认识的依据是该条约()A.导致了新兴民族国家独立B.对战败国的惩罚过于苛刻C.维护了欧洲的和平与发展D.使欧洲丧失世界优势地位8.1922年,华盛顿会议签订的《九国公约》第四款规定,各缔约国“不得因中国状况,乘机营谋特别权利,而减少友邦人民之权利,并不得奖许有害友邦安全之举动”。该条款签署的目的是()A.废止德、奥在华租界和侵略特权B.纠正巴黎和会对中国主权的侵犯C.维护“门户开放”“机会均等”原则D.取消日本在中国山东攫取的各项特权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1919年1月,战胜国在巴黎凡尔赛宫召开和会,处理一战的遗留问题,德国等战败国未被允许参会。5月,《凡尔赛条约》草案传到德国后,全国上下群情激奋,柏林等地举行了抗议示威;艾伯特总统、谢德曼总理等人,都以激烈的词句抨击和约。但是,鉴于战败国的处境,德国还是同意接受大部分条款,同时提出加入国际联盟、公正调查战争责任及修改和约等要求。战胜国出于私利,拒绝德国的所有要求,还限其在5天内必须做出答复,否则将诉诸武力。6月,德国政府最终被迫签署和约。——摘编自郑寅达《德国史》材料二一战中,军人死亡上1000万,战争耗费近3600亿美元,无数城镇化为废墟。战后,不同国家、不同阶级和阶层,就如何处理战争与和平问题,从各自不同的利益和立场出发,提出了各种新的理论、方针和政策。沙皇俄国、德意志帝国和奥匈帝国土崩瓦解,第一个社会主义共和国诞生。英、法在战争中消耗了大量财富,美国则从债务国一跃成为债权国,并取代英国成为世界金融剥削的中心。由于战争,列强在一定程度上放松了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控制,战后初期,相继爆发了中国的五四运动、埃及的独立运动等。——摘编自卢文璞《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世界现代历史进程的深远影响》(1)根据材料一,概括德国针对巴黎和会与《凡尔赛条约》的诉求,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战胜国对德国的处置方式。(8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历史影响。(6分)B级能力提升练10.下列图文资料可以用来解释()A.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源B.各国经济结构变动的表现C.民族独立运动高涨的原因D.世界多极化趋势初见端倪11.1914年9月,时任印度国民大会党主席巴苏提出:“在目前英国的危急存亡之秋,要与英国同舟共济。一个巨大机会已经来临,就是印度要借机要求在帝国内的平等地位,并证明它值得拥有这一平等地位。”由此可见,巴苏主张印度参加一战的主要目的是()A.争取民族自治与自由B.捍卫英国殖民霸主地位C.争夺殖民地和世界霸权D.抗击共同的敌人法西斯12.1918年,《西方的没落》一书指出,西欧文化虽然生机尚存,但毫无疑问已经走向没落。该书问世不久即引起各国,尤其是西欧国家学者的关注和研究。该书引发关注主要缘于()A.十月革命开辟了历史新纪元B.世界大战激发西欧社会忧患意识C.西欧资本主义经济陷入衰退D.出版自由受到西方各国法律保护13.巴黎和会的开幕日是1919年1月18日,这天正是普鲁士王国成立纪念日,也是普法战争后德意志帝国宣告成立的纪念日,而签订《凡尔赛条约》的凡尔赛宫镜厅又是德国威廉一世皇帝即位的场所。这反映出巴黎和会()A.确立了战后国际政治新秩序B.带有浓厚的复仇色彩C.有效促进了法德两国和解D.是强权主宰的分赃会议14.某学习小组围绕一战搜集了以下资料,并展开研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3分)材料一德国的商贩和英国的行商……在地球上每个角落里都彼此竞争。无数小冲突成为大战的借口,总有一天世界上会发生这种大战……——1897年英国杂志《星期六评论》材料二欧洲列强军费军备情况表国家德奥意英法俄1904—1914年军费增长比例31%27%40%16%21%25%1914年常备军人数(万人)75.475.4——76.7近150——摘编自王绳祖《国际关系史》材料三如果意大利未有直接挑衅行为而受法国进攻,不论其理由为何,其他两缔约国必须以它们的全部军队给予被攻击的一方以援助。如果德国未有直接挑衅行为而遭受法国侵略,意大利也担负同样的义务。——1882年德、奥、意三国“同盟条约”材料四法国不干涉英国在埃及的行动,英国承认法国在摩洛哥有维护安宁和协助改革的权力。——1904年英法协约划定波斯(今伊朗)东南部为英国势力范围,北部为俄国势力范围,两者之间的地区为中立地带,对英俄两国平等开放;俄国承认阿富汗在自己的势力范围之外,并承允英国代管阿富汗的外交。——1907年俄英协定(1)材料一、二为研究一战的起源问题提供了哪些视角?(2分)(2)材料三、四能否说明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争斗有所缓解?为什么?(5分)(3)你认为还可以补充哪些新的视角研究一战的起源问题?(至少两个)(2分)(4)在研究历史事件原因时,应该遵循什么原则?(4分)参考答案B[根据材料“1912年10月”、“巴尔干麻烦”和“奥匈帝国、沙俄、英、法、德”的信息判断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的“巴尔干火药桶”,故选B项;据所学列强之间是关于殖民地的矛盾,是殖民扩展带来的,而不是工业革命,排除A项;巴尔干半岛主要是地理位置重要,而不是自然资源丰富,排除C项;英国主导的世界秩序崩溃是在二战以后,排除D项。]A[据材料“一个特定的民族事件,如奥匈帝国弗朗西斯·费迪南大公的遇刺,已经无法由当事方在自身范围内解决”,可知欧洲形成两大军事集团,萨拉热窝事件成为一战爆发的导火线,故选A项;当时欧洲各国激烈争夺殖民地,并不关注世界和平发展,排除B项;帝国主义各国实力需要各国工业发展情况对比,排除C项;材料强调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激烈,并不是帝国主义与殖民地的矛盾,排除D项。]A[根据材料“其主要考虑是军中信鸽的来源或许会因赛鸽活动的禁止而受到影响”,可知英国在一战时期对信鸽的保护和禁赛政策主要目的是为了保障军中信鸽来源的稳定,反映了英国政府在动员一切力量参与战争,优先保障军事战争的需要,故选A项;一战时期现代化的通讯手段已经广泛使用,排除B项;对信鸽的管控和禁赛主要服务于军事战争的需要,不属于民主权利的范畴,排除C项;战争的客观需要会加剧军备竞赛,客观上促进技术创新,排除D项。]A[据材料“中国‘以工代兵’站在协约国一方参战”并结合所学可知,这一做法使得中国成为一战战胜国,有利于战后中国收回作为战败国的德国对我山东主权的占领,故选A项;据所学,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不会因中国的加入而改变,排除B项;材料主旨是中国参与一战的影响,没有涉及华工精神对世界的影响,排除C项;据所学,动摇了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是一战的影响,而非中国加入战争的影响,排除D项。]A[材料体现出美国对协约国的秘密与公开支持的程度远大于对同盟国的支持,故A项正确;B项内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材料体现了美国对外经济交往的倾向性,而非美国重视维护自由贸易秩序,排除C项;D项内容与史实不符,排除。]C[材料“通过国际联盟对战败国的海外殖民地进行再分割和统治”所指的就是一战后委任统治制度的主要内容,故选C项;分区占领是二战后对德国和柏林的统治办法,排除A项;机会均等是美国在《九国公约》中提出对中国“门户开放,机会均等”原则,约束日本在中国为所欲为的扩张,不是分割统治,排除B项;大国一致原则是联合国安理会的一项表决原则,即任何常任理事国都有一票否决权,发生在二战后,排除D项。]B[据材料“一群残忍的胜利者做出的最邪恶的事情,实属自我毁灭行为”可知,该条约对战败国德国的惩罚过于苛刻,种下了复仇的种子,加剧了德国民族复仇情绪,为二战埋下了伏笔,故选B项;A项是积极影响,而材料强调消极影响,排除;C项内容与“实属自我毁灭行为”不符,排除;二战使欧洲丧失世界优势地位,排除D项。]C[各缔约国“不得因中国状况,乘机营谋特别权利,而减少友邦人民之权利,并不得奖许有害友邦安全之举动”的规定,实际上是列强为了维护“门户开放”和“机会均等”的原则,这使得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结束,中国又回到了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宰割的局面,故选C项;题干中的规定实际上是为了维护“门户开放”和“机会均等”的原则,1917年北洋政府已经废止了德、奥在华租界和侵略特权,这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A项;华盛顿会议确实是在会外纠正巴黎和会对中国主权的侵犯,但那是中日之间的关系,与《九国公约》的规定不符,排除B项;取消日本在中国山东攫取的各项特权是在华盛顿会议期间,由英美从中斡旋达成的结果,与《九国公约》的规定不符,排除D项。][解析](1)第一小问诉求,据材料一“柏林等地举行了抗议示威;艾伯特总统、谢德曼总理等人,都以激烈的词句抨击和约”可知拒绝承认全部战争责任;据材料一“同时提出加入国际联盟、公正调查战争责任及修改和约等要求”可知要求修改和约(减轻对德国的处罚);加入国际联盟,建立平等的外交关系。第二小问评析,据材料一“战胜国出于私利,拒绝德国的所有要求”可知处理方式体现了帝国主义强权政治的特征;据材料一“全国上下群情激奋”可知为法西斯主义或极端民族主义抬头埋下隐患;据材料一“德国政府最终被迫签署和约”可知为新的国际冲突埋下祸根。(2)据材料二“一战中,军人死亡上1000万,战争耗费近3600亿美元,无数城镇化为废墟”可知一战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灾难;据材料二“战后,不同国家、不同阶级和阶层,就如何处理战争与和平问题,从各自不同的利益和立场出发,提出了各种新的理论、方针和政策”可知改变了人们的观念,反对战争,要求和平的运动高涨;据材料二“英、法在战争中消耗了大量财富,美国则从债务国一跃成为债权国,并取代英国成为世界金融剥削的中心”可知削弱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力量,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受到挑战;据材料二“列强在一定程度上放松了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控制,战后初期,相继爆发了中国的五四运动、埃及的独立运动等”可知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或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答案](1)诉求:拒绝承认全部战争责任;要求修改和约(减轻对德国的处罚);加入国际联盟,建立平等的外交关系。(4分)评析:处理方式体现了帝国主义强权政治的特征;为法西斯主义或极端民族主义抬头埋下隐患;为新的国际冲突埋下祸根。(4分)(2)影响:一战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灾难;改变了人们的观念,反对战争,要求和平的运动高涨;削弱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力量;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受到挑战;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或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6分)A[由第一幅图可得出英、法、德三国在世界工业生产中的比重由高到低依次是德、英、法,而由第二幅图可得出三国殖民地面积大小依次为英、法、德,所以可以说明一战前欧洲三国政治、经济发展存在不平衡,这就可以解释一战爆发的根源,故选A项;题干只能看出三国工业生产在世界中的比重,但并不能说明其经济结构的变动,排除B项;题干中的三个国家不属于殖民地或者半殖民地国家,所以没法得出民族独立运动的相关信息,排除C项;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在20世纪60、70年代,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D项。]A[据材料“一个巨大机会已经来临,就是印度要借机要求在帝国内的平等地位,并证明它值得拥有这一平等地位”,可知印度希望参加一战提高国际地位,获得自治与自由,故选A项;巴苏是印度人,不希望英国殖民霸主地位巩固,排除B项;印度当时沦为了殖民地,不具有争夺殖民地的实力,排除C项;反法西斯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排除D项。]B[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战给欧洲发达的物质文明带来了巨大的损失,给人们的心灵造成巨大创伤,使人们对战争展开了深刻的反思,甚至对西欧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忧虑,故选B项;十月革命开辟了历史新纪元,站在世界历史发展的角度属于积极意义,不符合材料的感情基调,排除A项;一战结束后西欧经济逐渐迎来新的发展高峰,而且材料中的“没落”主要体现的是人们对战争的反思,排除C项;西方国家尊重出版自由只是人们研究当时西欧文化的客观条件,不属于主要原因,排除D项。]B[据材料“巴黎和会的开幕日是1919年1月18日,这天正是普鲁士王国成立纪念日,也是普法战争后德意志帝国宣告成立的纪念日,而签订《凡尔赛条约》的凡尔赛宫镜厅又是德国威廉一世皇帝即位的场所”,可知法国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对巴黎和会开幕的时间、《凡尔赛条约》签订的地点选择上与德国的重大节日、侵略法国的地点吻合,带有明显的复仇色彩,故选B项;“确立了战后国际政治新秩序”属于巴黎和会的结果,而材料属于巴黎和会的时间、地点,排除A项;巴黎和会在一定程度上激化了法德矛盾,排除C项;“是强权主宰的分赃会议”属于巴黎和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