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分层作业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_第1页
第15课+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分层作业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_第2页
第15课+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分层作业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_第3页
第15课+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分层作业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_第4页
第15课+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分层作业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统编版历史必修下册15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A级基础达标练1.“布尔什维主义和布尔什维克党的产生,标志着与西欧社会民主党根本不同的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出现。”“新型”主要是指其()A.以实现无产阶级专政为目标B.以暴力革命为斗争手段C.积极推动国际工人运动发展D.以列宁为首的坚强领导2.某历史著作的某一章节含有“外省的‘电报革命’”“打倒10个资本家部长”“工农临时政府的成立”“自上而下的政权”“签订和约,退出战争”等目录。据此判断该章节的主题是()A.法国大革命 B.亚洲的觉醒C.法国巴黎公社起义 D.俄国十月革命3.“二月革命后,临时政府仍未解决革命之初提出的‘和平、土地、面包’等迫切问题”。这表明()A.需要推翻封建王朝统治B.立即退出一战的紧迫性C.必须解决农民土地问题D.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性4.下图立足于战争与革命的视角审视1917年发生在俄国的系列革命。从中可推知()A.战争是历史演进的决定因素B.革命是变革社会的唯一途径C.反战是俄国革命的核心课题D.民心是统治兴亡的重要基础5.应当说我们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是一种功劳。但同样必须知道这个功劳的真正限度。“战时共产主义”是战争和经济破坏迫使我们实行的。这表明“战时共产主义”()A.用余粮收集制代替固定的粮食税B.是一种适应战时需要的特殊政策C.利用市场商品货币关系扩大生产D.导致战后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6.“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回到国家资本主义的阵地上去,从‘强攻’转为‘围攻’……如果我们不能实行退却,即把任务限制在较容易完成的范围内,那我们就有灭亡的危险。”苏俄为此采取了()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C.计划经济体制 D.“新经济体制”7.1921年,俄共(布)通过决议,规定租让给资本家经营的企业,承租人必须从国外引进现代化的机器设备,必须从国外招聘一定数量的技术人员。1927—1928年,苏联通过租让方式引进的国外先进的机器设备价值达1700万卢布。这说明当时苏俄(联)()A.建立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B.承认资本主义私有制的优势C.致力于推动生产方式现代化D.努力缓和同西方国家的矛盾8.右图所示是1926—1940年苏联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年均增长率对比情况。据此可得出的结论是,这一时期的苏联()A.农业生产方式急需变革B.工业化建设已独立完成C.城乡经济差距不断拉大D.侧重于国防工业的建设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实现国有化是列宁的根本想法,这就决定了在国家工业政策方面,是工业生产的军工化和国家经济的军事化,是随之而来的国民经济发展的“战时共产主义”性质。在粮食和农业领域的国有化中,余粮征集制的实质就是一场对“富农”的斗争,一种广义上的对俄国农村农民的战争。意识形态“国有化”是个精神问题,它涉及人们的信仰、传统、习俗、道德、文化等诸多方面的统一和集中。在“战时共产主义”时期形成了不砸烂旧传统、旧文化,就不能建设新传统、新文化,不砸烂旧基础,就无法建设新的高楼大厦的思想和行动。——摘编自闻一著《俄罗斯通史》材料二在斯大林的发展思路中,五年计划是通过指令性计划贯彻其建立高度集中的国民经济管理体制的意图。经过第一个五年计划,苏联基本上形成了非市场取向的、以指令性计划为操作工具、以中央部门垂直管理为主要形式,建立在国家所有制基础上、高度集权的统制型经济。如果说,这种被简称为“计划经济”的特殊经济体制在一定时段和一定条件下也能取得某些突出的成就,那么,这种体制模式的缺陷也是明显的。——摘编自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第三编)》(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列宁时期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基本内容。(6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列宁时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斯大林时期“苏联模式”的共同作用。(8分)B级能力提升练10.1899年,列宁在《我们的当前任务》中提出,当前最迫切的任务是“把团结俄国一切社会民主党人的事业放在牢固的基础上。实现这种团结,为这种团结创造适当的形式,彻底摆脱狭隘的地方的分散性”。列宁认为“当前最迫切的任务”是()A.组建革命的坚强领导核心B.推翻罗曼诺夫王朝统治C.改变俄国落后的经济状况D.向社会主义革命过渡11.二月革命后,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继续进行战争,不能为俄国人提供足够的食物,拒绝进行土地改革。最后,这些政策使得在工人和农民中产生一种共识,即他们的问题只能由苏维埃来解决。这说明,当时的俄国()A.列宁主义开始成为工人革命的指导思想B.逐步具备了社会主义革命的群众基础C.需要进一步深化资产阶级民主革命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造成民众生活艰难12.1923年俄共(布)十二大指出,“有些农户按照残酷的高利贷条件出借农具、种子和牲畜,或通过承租土地与贸易、制造和出售私酒等办法来扩大自己的力量,从而成为富农”。这反映了苏联()A.政策调整下农村社会结构的变化B.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已确立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抑制市场活力D.新经济政策对农业的影响力有限13.1928年,美国特津市的卡思公司接受了为苏联建设一个价值为4000万美元的拖拉机厂的合同。1936年苏联的一个文件统计,1932年在苏联重工业部门工作的外国专家约有6800人。这说明()A.新经济政策具有顽强活力B.经济危机成为苏联发展的机遇C.苏联重视引进西方技术D.经济体制改革激发了科技创新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材料一俄国是一个有370年沙皇专制统治传统的国家,没有建立起资产阶级议会制度,没有民主共和国的传统。文盲占总人数的80%,群众中有一种十分浓厚的、落后的小农思想,骨子里有着很深厚的尊君意识,这股庞大的力量足以营造起一个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斯大林模式的形成与当时的国际环境有着直接关系。苏联进行一国社会主义建设时,处于世界资本主义包围之中,不得不用特殊的方式发展自己、壮大自己。——摘编自孙利国《新世纪以来中国对“斯大林模式”研究综述》材料二不少学者认为,坚毅、刚强和政治敏感反映了斯大林个人品性的一个方面;而粗暴任性、强烈的权力欲,冷酷无情、崇尚暴力,主观片面、妒贤嫉能和孤僻,是反映斯大林个人品性的另一个方面。斯大林是苏联历史上一个十分重要的人物,也是十分复杂的人物,因此,他的个人品性对斯大林体制模式形成所产生的影响也表现在很多方面。——摘自陆南泉《斯大林模式究竟是怎样形成的》以上材料包含了斯大林模式形成的诸多因素。请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的因素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证结合,论证充分,表达清晰)(13分)参考答案A[根据材料“布尔什维主义和布尔什维克党的产生,标志着与西欧社会民主党根本不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型”主要是指其代表无产阶级根本利益,以实现无产阶级专政为目标,而西欧社会民主党主张议会斗争,故选A项;“以暴力革命为斗争手段”是布尔什维克党与西欧社会民主党的相同之处,排除B项;“积极推动国际工人运动发展”是布尔什维克党与西欧社会民主党的相同之处,排除C项;“以列宁为首的坚强领导”是二者的不同之处,但不是根本区别,排除D项。]D[由“打倒10个资本家部长”“工农临时政府的成立”“签订和约,退出战争”等信息可得,这个章节的主题是俄国十月革命,故选D项;法国大革命并不是建立“工农临时政府”,排除A项;亚洲的觉醒并没有“打倒10个资本家部长”和“退出战争”等内容,排除B项;法国巴黎公社起义并没有“外省的‘电报革命’”“打倒10个资本家部长”等内容,排除C项。]D[据材料内容可知,其反映了俄国二月革命后,临时政府的政治措施的局限性,也没有消除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更没有解决农民问题,这为十月革命的爆发提供了条件,阐明了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性,故选D项;二月革命推翻了俄国封建王朝,排除A项;据“未解决革命之初提出的‘和平、土地、面包’等迫切问题”可知,其并未阻止俄国继续参加一战,排除B项;“必须解决农民土地问题”只是“和平、土地”等迫切问题的一方面,是对材料的片面解读,排除C项。]D[根据图片信息,可知沙皇俄国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持续参加一战违背了人民渴望和平的意愿,进而激化了社会矛盾,导致革命发生,故选D项;生产力的发展是历史演进的决定性因素,排除A项;革命和改革都是社会变革的主要途径,排除B项;反对战争只是俄国爆发革命的客观条件之一,排除C项。]B[材料“战争和经济破坏迫使我们实行的”表明当时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有一定的特殊背景,故选B项;新经济政策实行固定的粮食税,排除A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排除市场商品货币关系,排除C项;材料主要论述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的原因,没有提及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施的结果,排除D项。]B[据材料“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回到国家资本主义的阵地上去”并结合所学可知,这一政策是指苏俄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转向新经济政策,故选B项;据所学,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导致苏联出现了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排除A项;据所学,计划经济体制是在苏联时建立的,不属于苏俄时期,排除C项;据所学,“新经济体制”是苏联和东欧一些国家在20世纪60年代实行经济改革后建立的,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C[据材料“苏联通过租让方式引进的国外先进的机器设备”可知当时苏俄(联)通过租让的形式积极引进外国先进的技术设备和技术人员,促进本国生产方式的现代化,故选C项;1936年苏联宪法的颁布标志着苏联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排除A项;租让制是在坚持公有制为主导的前提下进行的,并未改变所有制的性质,排除B项;租让制只是苏联恢复国民经济的战略调整,并不涉及国家对外关系的变化,排除D项。]C[由1926—1940年苏联农、轻、重的年均增长率对比情况图可知,重工业和轻工业的年均增长率都保持较高的水平,但是农业的年均增长率则极低,工业属于城市的主要产业,而农业属于农村的主要产业,由此可以得出城乡经济差距不断拉大,故选C项;这一时期农村增长率低的主要原因是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低,主要不是生产方式的问题,排除A项;题干中的图示反映的是农、轻、重的年均增长率,不能反映工业化是否独立完成,排除B项;虽然重工业的年均增长率最高,但是轻工业的年均增长率也比较高,所以不能据此得出侧重于国防工业建设的结论,排除D项。][解析](1)据材料一“实现国有化是列宁的根本想法,这就决定了在国家工业政策方面,是工业生产的军工化和国家经济的军事化,是随之而来的国民经济发展的‘战时共产主义’性质”可知工业领域,实行工业国有化;据材料一“余粮征集制”可知农业领域,实行余粮征集制;据材料一“意识形态‘国有化’是个精神问题”可知思想领域,建立意识形态“国有化”。(2)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分析,据材料一“实现国有化是列宁的根本想法,这就决定了在国家工业政策方面,是工业生产的军工化和国家经济的军事化”和材料二“五年计划是通过指令性计划贯彻其建立高度集中的国民经济管理体制的意图”可知集中全国力量实现了经济目标;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探索;巩固了苏俄(联)政权;据材料一“余粮征集制的实质就是一场对‘富农’的斗争,一种广义上的对俄国农村农民的战争。意识形态‘国有化’是个精神问题,它涉及人们的信仰、传统、习俗、道德、文化等诸多方面的统一和集中”和材料二“苏联基本上形成了非市场取向的、以指令性计划为操作工具、以中央部门垂直管理为主要形式,建立在国家所有制基础上、高度集权的统制型经济”可知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损害农民利益;不利于农业发展;致使国内消费水平相对较低。[答案](1)基本内容:工业领域,实行工业国有化;农业领域,实行余粮征集制;思想领域,建立意识形态“国有化”。(6分,言之成理即可)(2)作用:集中全国力量实现了经济目标;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探索;巩固了苏俄(联)政权。(4分,答出2点积极作用)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损害农民利益;不利于农业发展;致使国内消费水平相对较低。(4分,答出2点局限性)A[“彻底摆脱狭隘的地方的分散性”说明要在全国进行统一的领导,组建坚强的领导核心,故选A项;推翻罗曼诺夫王朝统治的是1917年的二月革命,排除B项;材料内容没有涉及改变俄国落后的经济状况问题,排除C项;提出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是1917年的《四月提纲》,排除D项。]B[二月革命后,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继续战争,无法解决民众最迫切的和平和面包问题,据材料“这些政策使得在工人和农民中产生一种共识,即他们的问题只能由苏维埃来解决”表明民众对苏维埃充满了期待,可知当时的俄国逐步具备了社会主义革命的群众基础,故选B项;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上,列宁主义开始成为工人革命的指导思想,排除A项;当时的俄国应当进行的是社会主义革命,排除C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在十月革命后实行的,排除D项。]A[1923年苏联实行的是新经济政策,在这一政策下,有些农户靠出借农具、种子和牲畜,或者通过承租土地与贸易、制造和出售私酒等办法,最终使自己成为富农,这反映了政策调整使得农村社会结构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故选A项;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确立于1936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B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21年已经被废除,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C项;题干提到在新经济政策的实行过程中,有些农户通过不同的途径成为了富农,且农业领域里出现了“高利贷条件出借农具、种子和牲畜”、“承租土地与贸易、制造和出售私酒”等现象,所以新经济政策对农业的影响还是比较大的,排除D项。]C[据材料分析可知,1928年苏联引进外国公司建设拖拉机厂,1932年苏联重工业部门引进外国专家,这说明苏联重视引进西方技术和人才,故选C项;结合所学,新经济政策在1928年已基本被取消,排除A项;结合所学,经济危机时间是1929—1933年,材料中1928年引进外国公司建立拖拉机厂,并非是经济危机给苏联经济发展带来的契机,排除B项;科技创新表现为科技理论或科技成果的创新,材料强调的是苏联重视引进西方技术与人才,排除D项。][解析]这一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考查考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题干的两则材料从历史、现实、国际环境以及斯大林个人等不同的角度分析了斯大林模式形成的因素,首先,考生要提取出信息归纳出这些因素,然后选取其中的两个或者多个角度,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例如,历史传统和现实政治经济状况需要斯大林模式;斯大林模式的形成与社会现实和斯大林个人性格密切相关;斯大林模式的形成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等等。然后,需要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对所拟定的论题进行阐释,注意要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最后,总结陈词,将所阐释的内容进行归纳概括、写出结论即可。[答案]示例一:历史传统和现实政治经济状况需要斯大林模式从历史方面来讲,俄国落后于西方国家且缺乏民主传统,从而使高度集中的模式成为可能。从现实政治经济状况来看,在当时的国际社会上,苏联处于资本主义世界的包围之下,国际环境不利于苏联和平发展社会主义,所以苏联国内社会生活的主题是备战与高速工业化。在经济上,斯大林模式的高速工业化,集中全国的物力、财力搞国防重工业的做法,对于备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政治上,处于备战的需要,其高度集权的性质越发被推向高峰;在文化意识形态上,战争的威慑激发出全面的危机意识,政治干预学术的做法也就不断升级,乃至形成高度集中的文化意识形态领导机制。示例二:斯大林模式的形成与社会现实和斯大林个人性格密切相关从现实政治经济状况来看,在当时的国际社会上,苏联处于资本主义世界的包围之下,国际环境不利于苏联和平地发展社会主义,所以苏联国内社会生活的主题是备战与高速工业化;在经济上,斯大林模式的高速工业化,集中全国的物力、财力搞国防重工业的做法,对于备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政治上,处于备战的需要,其高度集权的性质越发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