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诵读《登岳阳楼》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1页
古诗词诵读《登岳阳楼》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2页
古诗词诵读《登岳阳楼》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3页
古诗词诵读《登岳阳楼》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4页
古诗词诵读《登岳阳楼》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南有三大名楼: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而其中素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盛誉的岳阳楼,以其雄伟的气势和巍峨壮丽的风采,古往今来吸引了许多文人墨客登楼抒怀。孟浩然望洞庭,描绘出“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的雄伟景观;范仲淹登高楼,抒发“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伟大抱负。岳阳楼黄鹤楼滕王阁登岳阳楼杜甫学习目标1.把握诗歌意象,品味诗歌的意境。2.反复诵读、炼字品句,缘景明情。3.体会杜甫诗歌的意境和创作风格。走近杜甫

杜甫(公元712--770),汉族,字子美,世称杜少陵、杜工部、杜拾遗等自号少陵野老,生于河南巩县,远祖为晋代功名显赫的杜预,乃祖为初唐诗人杜审言,乃父杜闲。我国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并称“大李杜”,人称“诗圣”。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代表作品:“三吏”------《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诗歌的主要思想:1、反映民生疾苦,表现对人民的同情。2、忧国忧民,表现出深挚的爱国情感。3、揭露统治阶级的荒淫腐朽,表现强烈的憎恶之情。4、歌咏自然景物,抒写亲友之间的深厚情谊。春

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唐代宗大历三年(768年)冬,杜甫离开夔州(今重庆奉节)沿江由江陵、公安一路漂泊到岳阳,此诗是诗人登上神往已久的岳阳楼而望故乡,触景感怀之作。时年五十七岁,距生命的终结仅仅两年,患肺病及风痹病,左臂偏枯,右耳已聋,靠饮药维持生命,贫病交加,再加上北归无望,全家人寄居在一只小船上。面对烟波浩渺、壮阔无垠的洞庭湖,诗人会有怎样的感想呢?登岳阳楼【唐】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诵读登岳阳楼释义【唐】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坼分裂。乾坤指日月。戎马战马,代指战争。关山北北方边境。凭轩倚窗。涕泗眼泪鼻涕。登岳阳楼释义【唐】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早就听闻洞庭湖水的波澜壮阔,如今有幸登上湖边的岳阳楼。浩瀚的湖水把吴楚两地撕裂,似乎日月星辰都漂浮在水中。亲朋好友们音信全无,我年老多病,乘孤舟四处漂流。北方边关战事又起,我倚着栏杆远望泪流满面。品读诗歌首联: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诗人青年时代当值“开元盛世”,到处都是歌舞升平的景象,诗人既闻洞庭之名,必有向往之意,可惜未能一游;如今,祖国山河残破,而诗人也到了暮年,且历尽人生坎坷,却有幸登楼,怎能不百感交集呢?首联交代登楼缘由。“昔闻”,慕名已久、向往之久。“今上”,夙愿得偿,幸事一件。

“昔”与“今”之间,是一段漫长的时间距离,天在变,地在变,国在变,人也在变。“昔闻”“今上”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首联---虚实交错,今昔对照,扩大时空领域。抒发早年抱负至今未能实现之情。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一“坼”一“浮”,把洞庭湖的气象描绘得壮阔而又生动。“坼”字,诗人写得有力,仿佛洞庭水把吴、楚两地的广袤区域冲开、分裂,显示出洞庭湖的磅礴气势。“浮”字,具有十分鲜明的动态感,洞庭湖几乎包容了整个天地万物,并且主宰着它们的沉浮,日月星辰都随着湖水的波动而飘荡起落,一派壮阔的图景展现形在读者眼前。已尽大观,后来诗人,何处措手。——明王嗣奭——宋刘辰翁(别号须溪)气压百代,为五言雄浑之绝。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描写洞庭湖的千古绝唱

能够与之比美的,只有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诗中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老病”:时年五十七岁,距生命的终结仅两年,身体衰弱不堪——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已聋,靠饮药维持生命。“有孤舟”,飘流湖湘,以舟为家,前途茫茫,何处安身?面对洞庭湖的汪洋浩淼,更加重了身世的孤危感。

“无一字”,得不到精神和物质方面的任何援助。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从个人推及到国家,近十年的安史之乱,给国家和人民造成巨大的损失。此后,外族侵扰,藩镇割据,民不聊生,怎不令诗人牵肠挂肚?这涕泪之中,有对亲戚朋友的眷念,有年老孤独的悲伤,有对国家前途的忧虑,也有无以报国的

自悼。尾联抒发登楼所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尾联意境又转到宽阔,写诗人凭栏远眺,遥想北方边境,战乱未平,国家艰危,不禁老泪纵横。自己的孤寂与辽阔雄壮的洞庭景色形成鲜明的对比,愈益显出自己的痛苦之情,抒发了诗人漂泊天涯、怀才不遇、伤时忧国的思想感情。尾联抒发登楼所感。孤舟虽小却装着整个天下。衰老多病的躯体中,仍然跳动着—颗忧国忧民的赤诚之心。江山之壮阔与诗人胸襟之悲壮,互为表里,故虽悲伤却不消沉,虽沉郁却不压抑。远离家人、亲人消息音信全无—②孤独之感年老多病穷苦漂泊无依昔、今—①世事变迁、人世沧桑之感—④飘零之感—③落魄困顿之感悲个人国家⑤家国破碎之痛家国破碎,战乱频繁

尾联这份泪水中包含着什么感情?诗人是如何抒发情感的?(手法)①直抒胸臆②借事抒情③借景抒情(以景衬情——以乐景写哀情)④反衬——用宏阔之景反衬个人悲情,使情感悲伤而不消沉,沉郁而不压抑

名为“登岳阳楼”,却不局限于写“岳阳楼”与“洞庭水”。摒弃了眼前景物的精微刻画,从大处着笔,吐纳天地。

其身世之悲,家国之忧,浩浩茫茫,与洞庭水势融合无间,形成沉雄悲壮、博大深远的意境。

老杜品格,穷而愈坚,悲而能壮,在自怨身世之中,仍保持傲岸的气魄与阔大的胸襟。

以阔壮之景寓悲凉之怀的抒情境界。全诗总结全诗四联,首联扣住“登”字,着眼洞庭风光的特色“水”。写出了年轻有抱负时向往洞庭湖,而今年老多病时才得以一观的感叹。为下文的写景、抒情拉开了序幕。颔联极写洞庭湖水的浩瀚无际,创造了一个无限广阔、气魄宏大的境界,并暗含着对国家时局的担忧。全诗总结颈联则借助湖上孤舟,写出了自身遭遇和处境的孤苦,寄托着诗人对不能报效国家和人民的痛苦和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