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二轮:专题六: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经济方面2】-2024届高考统编版历史大二轮通史整合与训练_第1页
大二轮:专题六: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经济方面2】-2024届高考统编版历史大二轮通史整合与训练_第2页
大二轮:专题六: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经济方面2】-2024届高考统编版历史大二轮通史整合与训练_第3页
大二轮:专题六: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经济方面2】-2024届高考统编版历史大二轮通史整合与训练_第4页
大二轮:专题六: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经济方面2】-2024届高考统编版历史大二轮通史整合与训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试卷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33页试卷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33页大二轮:专题六: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经济方面2】经济方面习题2考试范围:纲要上选必二;考试时间:75分钟;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基础点1近代中国工业化的起步相关习题1-11题洋务运动1-8题1.经李鸿章批准,轮船招商局的创办章程第一条赫然写道:“(中国)轮船之有商局,犹外国之有公司也。”晚清官员盛宣怀指出轮船招商局“实系已成之公司,从前称公局者,即系公司之谓也”。材料说明,轮船招商局的创办(

)A.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B.以实现中国自强求富为直接目的C.适应了实业救国的需求 D.阻止了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渗透2.光绪七年,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当时有人说:“自长江轮船畅行,平时江船生意大半为其所夺。所用水手,大抵皆广东宁波上海之人,而非湖广、江、皖平日操舟之辈”。这表明(

)A.洋务运动制约民族工业发展 B.民族资本主义冲击传统航运C.劳动力素养应适应科技发展 D.招商局改变了地域经济格局3.1885年,盛宣怀改组轮船招商局,颁布“用人十条”,取消了招商局内部事务由众商会议协商的条款,规定招商局督办由北洋大臣专派,招商局人事任命、重大公事,皆需向北洋大臣请示。轮船招商局的这一改组(

)A.增强了洋务派的影响力 B.使官股所占比例占据主导C.使企业得效率大大降低 D.加速了官督商办体制确立4.李鸿章统帅淮军于1862年年初到达上海,与西人接触后,自感“竟如李陵、王崎之人匈奴”,极力避免淮军与“外国人掺杂”,但不及一年,他就不禁叹服西方练兵制器“实非中国所能及”。李鸿章的这一转变(

)A.增强了士人阶层的开放意识 B.反映了传统观念的根深蒂固C.适应了西学东渐的时代潮流 D.表明近代国防转型异常艰难5.1876年至1881年间,轮船招商局以招股形式先后成立仁和、济和保险招商公司,增开了新加坡、旧金山等处的保险业务。《申报》曾发表评论:“向设保险公司者,惟西人独善其事。今华人倡设此举,想华商无有不为之庆喜者。”这反映出(

)A.民用企业担负起自强使命 B.民族金融业走向近代化C.民族航运业得到发展壮大 D.社会各界支持近代企业6.曾有参股洋务民用企业的商人这样说道:“若云官办,则实招商股,若云商办,则有总办、帮办、提调名目。商民虽经入股,不啻途人,即岁终分红,亦无非仰人鼻息。”此商人意在(

)A.说明洋务民用工业的性质 B.强调产权变革的必要C.分析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 D.宣泄参股商人的不满7.19世纪末,张之洞在《劝学篇·序》中说:“三纲为中国神圣相传之圣教,礼政之原本,人禽之大防”;在《劝学篇·外篇》中则引用一些儒家的经典,说《易经》即有“穷则变,变通尽利,变通趣时,损益之道与时偕行”的思想内容。这反映出张之洞(

)A.突破中体西用思想 B.以托古改制挽救清朝统治C.救亡思想新旧杂陈 D.已认识到中国落后的根源8.有学者认为,洋务派同改良派的“变”根本区别在于:前者只布新而不除旧,后者布新同时除旧。但是,比之布新,除旧更难。因为它会打破大大小小的旧饭碗,从而把代表私人利益的仇神招来。当它与历史的惰性合流之后,又会成为护旧的力量。该学者旨在说明当时(

)A.守旧势力根深蒂固 B.社会思想新旧杂陈C.除旧革新已成定势 D.中体西用观念仍需更新基础点2近代中国工业化的起步相关习题1-11题民族工业初步发展9-11题9.1889年,商办上海鸿安轮胎公司创立时,大量股份为轮船招商局的买办所有。1894年,商办上海华新纺织新局的发起者和入股者大多是洋务企业上海机器织布局的参与者和股东。上述现象反映出当时(

)A.近代民族工业发展迅速 B.股份制成为近代企业主要经营模式C.国内资本市场竞争激烈 D.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受益于洋务运动10.16世纪,钟表通过澳门传入中国。清末,张謇在《政闻录》中曾特别强调:“最可宝贵者莫如时,愿国人均奋起力求时间上之经济。”新学制规定学堂授课需要定时,一些政府机构在实行星期休息制度的同时,也开始实行工作定时制度。这反映了近代(

)A.计时工具的巨大影响 B.社会生活的变化C.实业救国思想的兴起 D.时间观念的普及11.根据下图的信息,可以概括出的主题是(

)A.清廷近代化的努力成效显著 B.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C.官僚资本控制国家经济命脉 D.汉族官僚地位得到迅速上升基础点2商业与城市相关习题12-16题近代商业贸易12-13题12.下表为1850—1914年中国国民收入统计表(单位:19364年币值:亿元)据此可知,该时期的中国(

)年份农业工矿交通业服务业国民收入总计1850181.64181.64188799.8714.4929.07143.431914128.0124.8034.72187.53A.近代工业发展成就显著 B.产业结构未有明显改变C.民族资本发展停滞不前 D.经济发展环境相对稳定13.由如表数据可知(

)中国近代茶叶种植面积和茶农户数统计(1837年,1894年)1837年1894年产量(万市亩)260.5468.17种植面积(万亩)521936.36茶农户数(万户)130.25234.09茶农人口(万人)651.351170.45A.茶业在世界市场占据优势 B.茶业生产仍是传统模式C.茶业生产专业化程度提高 D.自然经济形态逐渐解体基础点2商业与城市相关习题12-16题近代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成就14-16题14.中国内地第一支消防队是意大利人在天津租界组织的。1902年,清政府在天津成立南段巡警总局后,租界消防队移交清政府管理。其后,清政府在北京和各省会城市组建了消防警察队,均由当地警察厅、局直接管辖。由此可见,中国近代消防队(

)A.成为中国警察部队的源头 B.推动了城市治理近代化C.适应了近代城乡发展需要 D.主导了社会治安的管理15.19世纪中期以来,中国许多城市逐渐形成给排水管网,新式马路、铁路、轨道交通、电线等各类近代设施成为城市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这表明近代中国(

)A.城市基础设施已完备 B.社会生活文明化趋势明显C.城市化进程发展迅速 D.城市发展与西方城市无异16.19世纪40年代以后,上海地区的农民多从传统的棉稻种植转向蔬菜种植,每年六七熟,获利较多,洋葱、马铃薯、“欧洲种”花菜等种植者日多,蔬菜在当地种植结构中占据重要地位。这种转变(

)A.得益于稻粮产量的迅速提升 B.实现了传统产业向近代转型C.满足了民族工业的市场需求 D.反映了上海近代城市化特点基础点3交通与医疗相关习题17-21题交通17-18题17.下表为中国近代部分铁路修筑信息一览表,表中轨距的差异体现出(

)名称修筑时间(年)路段全长(公里)轨距(毫米)中东铁路1897—1903满洲里—哈尔滨—绥芬河,南至大连24001524胶济铁路1899—1904青岛—济南3951435道清铁路1902—1907道口—焦作1541435滇越铁路1903—1910昆明—河口4681000安奉铁路1904—1905丹东—沈阳302762津浦铁路1908—1912天津—南京10131485A.近代中国铁路技术的落后 B.不同地区地质条件的特点C.列强在华争夺铁路修筑权 D.列强工业革命进程的差异18.19世纪中后期,铁路被引入中国。然而沪杭甬、京沪及北宁三路与平汉、陇海、正太铁路以及胶济铁路的修建标准却是不一样的,这导致中国运用的机车来源国家多,制造厂家多,车型种类多,被戏称为“万国机车博物馆”。影响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近代铁路修筑技术落后 B.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C.政府试图平衡多方势力 D.地域差异及军阀割据的结果基础点3交通与医疗相关习题17-21题医疗19-21题19.清末,北京地区新成立的警察机构开始采用宣传疫病知识和推广种痘的方式对抗疫病。到民国时期,京师警察厅建立起一套以京师传染病医院为核心的疫病防治制度,应对突发性疫病。这反映了当时(

)A.公共卫生体系完备 B.疫病传播形势较严峻C.民众防疫观念加强 D.政府重视疫病的防治20.下图是1906年《时事画报》登载的题为《何不讲求卫生》的舞狮图,图中按语为:“迎神舞狮之所,祓除不祥,此乡愚为,为有识者所哂。西人谓时疫由于地方不洁、华人不讲究卫生所致,殆近理哉。”该画的创作寓意是(

A.唤醒国人救亡图存意识 B.提高群众公共卫生水平C.弘扬中国传统民俗文化 D.破除迷信提倡文明新风21.1873年《申报》的一篇文章写道:“自中西通商以后,凡泰西诸国医士接踵而至,药材齐聚而至,如上海一区,西医设立医馆已有数处……无论中西富贵贫贱之人,均可就医于各馆。”对材料解读合理的是,当时(

)A.西医受到国人普遍认可 B.西医传入有时空差异性C.东学西渐趋势日益加强 D.民众逐渐接受西医观念第II卷(非选择题)二、材料分析题综合点1近代以来城市化进程本题特色:考察选必修二近代城市化的一道比较基础的习题,古今中外对比,可以给学生提供课上知识的补充,综合性比较高。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曼彻斯特是海洋时代的产物,它本身并非海滨所在,丰富的煤炭资源让它获得了显要地位。1789年首台蒸汽机在曼彻斯特城内安装,于是商业中心曼彻斯特表现出强烈的集聚效应,纺织厂、骨粉厂、煤气厂、印刷厂、制革厂等相伴而至。作为支柱产业的棉纺织业,所用大量原棉来自遥远的美洲、亚洲和非洲,其棉织品既供内销,更重外贸。曼彻斯特为周围的工业城镇提供了优良的商业服务,成为兰开夏工业区的磁场。曼彻斯特市中心是商业、仓库和办公设施所在地。四周紧挨着河谷的连片的厂房和工人“背靠背式”“大杂院”式的住宅,被淹没在烟雾之中。中产阶级的商人和厂主则纷纷外迁郊区。——摘编自《城市空间发展模式与经济发展——以近代上海与曼彻斯特为例》材料二

租界成为近代上海城市的发端,其设立之初因“风俗习惯等种种不同”,致使“华洋分居”成为既定的制度。1853年小刀会攻陷上海县城,大批华人涌入租界,形成“华洋杂居”格局。面对租界的一再扩张,上海民族资本家在20世纪的头十年中积极兴修马路,开办工厂,形成闸北工业区;民国成立后,于1912年拆除了老县城的城墙,使南市、租界、闸北连成一片,以外滩和南京路为贸易中心,外围则是工厂区和工人住宅区,中间还有富人的花园洋房。上海作为国际性都市,还把西方的城市文明传入中华大地。——摘编自艾萍《近代上海城市化特征初探》(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推动近代英国曼彻斯特城兴起的主要因素。(2)根据材料二,指出近代上海在城市空间布局上与曼彻斯特的不同。(3)根据上述材料,简析近代工业城市兴起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三、论述题综合点2洋务运动本题特色:考察选纲要上的一道比较基础的习题,古今对比,关于中体西用思想的考察,可以给学生提供课上知识的补充,综合性比较高。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年份人物言论1839年林则徐我中原数万里版图,百产丰盈,并不借资外夷……(封关绝市)各国生计从此休矣1843年魏源广东互市二百年,始则奇技淫巧受之;继则邪教毒烟受之;独于行军利器则不一师其长技,是但肯受害不肯受益也1878年李璠(湖广道御史)泰西各国,谓商务之盛衰关乎国运,故君民同心,利之所在,全力赴之始而海滨……彼之侵人国也,既辟土而又生财,故大学士曾国藩谓商鞅以耕战,泰西以商战诚为确论1898年康有为国尚农则守旧日愚,国尚工则日新日智,乃理之相寻,视其所导而已。……夫今已入工业之世界矣,已为日新尚智之宇宙矣,而吾国尚以其农国守旧愚民之治与之竞,不亦颠乎?1903年陈天华革命之目的,排内也,非排外也。……今日内地之暴动,往往不免排外的性质……今日急务,在就自然的暴动,而加以改良使之进化……为秩序之革命——摘编自何振东《近代中国对外关系的几个发展阶段》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至少提取两个人物的言论信息,自拟一个论题,并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综合点1近代城市化本题特色:考察选必修的一道比较基础的习题,以图片的形式,考察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有效提取信息的能力,综合性比较高。2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上海胜景洋场跑马图》上图是清末苏州桃花坞年画名店陈同盛画店出品的风俗年画。从图片中提取信息并结含近代史有关知识,提出一个明确的看法并进行阐述。(要求:看法合理,史论结合,逻辑清楚)综合点3交通变化本题特色:考察选必修的一道比较基础的习题,关于古今中外交通变化,以地图的形式,考察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有效提取信息的能力,综合性比较高。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图1

隋朝大运河--《中外历史纲要上》图册P27图2中欧班列线路图--《中外历史纲要上》图册P125观察两幅图片,提取关联信息,自拟一个题目,并结合相关史实,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要求: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答案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22页答案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22页参考答案:1.A【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目的题,时空是洋务运动时期。根据材料可知,轮船招商局作为近代企业实行公司简度,具有一定的示范作用,这有利于推动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A项正确;轮船招商局属于洋务运动后期的民用工业,以求富为口号而不是自强,排除B项;实业救国是在民族资本家的推动下,于19世纪末开始兴起的一种思潮,排除C项;轮船招商局并不能阻止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渗透,排除D项。故选A项。2.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所用水手,大抵皆广东宁波上海之人,而非湖广、江、皖平日操舟之辈”可知,当时长江航运业所用选手为广东、浙江、上海等沿海地区的人,而非平时本身就会操纵传统船只的劳动者,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由于沿海地区更早接触近代工业,故该地的水手更能适应机械轮船的需要,C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轮船招商局的创办正是在洋务运动的措施之一,故洋务运动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排除A项;轮船招商局是洋务企业而非民族资本主义,排除B项;据材料“所用水手,大抵皆广东宁波上海之人,而非湖广、江、皖平日操舟之辈”可知,其强调的是所用水手的来源地,而非地域经济格局,排除D项。故选C项。3.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材料所示为轮船招商局改革的相关情况,改革后的招商局“督办由北洋大臣专派”“招商局人事任命、重大公事,皆需向北洋大臣请示”,这都说明招商局在改革后政府强化了对其的控制,这加速了官督商办体制的确立,D项正确;仅根据轮船招商局的改组不足以说明洋务派影响力的增强,排除A项;题干没有涉及企业的股份占有信息,无法得出官股所占比例占据主导,排除B项;政府强化对轮船招商局的控制并不意味着企业效率的高低,排除C项。故选D项。4.C【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李鸿章由最初对西方的鄙夷后来变为对西方练兵制器表示叹服,由此看出其主张学习西方的长技,结合时间“1862年”,可以看出,这种思想主张顺应了当时西学东渐的历史潮流,C项正确;材料仅陈述了李鸿章的个人转变,没有涉及其思想的转变对他人的影响,排除A项;“根深蒂固”更多强调其思想保守、顽固,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材料无法得出“近代国防转型异常艰难”的结论,排除D项。故选C项。5.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轮船招商局以招股形式先后成立仁和、济和保险招商公司”“向设保险公司者,惟西人独善其事。今华人倡设此举,想华商无有不为之庆喜者。”可知,洋务运动时期,轮船招商局通过发行股票的方式组建了保险招商公司,这属于股份制企业的类型,体现了国人逐步探索近代化的经营方式,B项正确;洋务派创办的军事企业担负着自强的使命,排除A项;材料并未强调轮船招商局在近代民族航运业方面的发展情况,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社会各界对发展近代企业的态度,选项表述有误,排除D项。故选B项。6.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目的题。时空是:近代中国。该商人认为洋务派创办的官督商办的民用企业股权性质不清,商民即使入股也是仰人鼻息,由此可知他意在强调产权变革的必要性,B项正确;材料中商人是为了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而非单纯说明洋务民用企业的性质,排除A项;该商人发言时,洋务运动正在进行中,尚未失败,排除C项;宣泄不满不是根本和主要目的,排除D项。故选B项。7.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三纲为中国神圣相传之圣教,礼政之原本,人禽之大防”“穷则变,变通尽利,变通趣时,损益之道与时偕行”可知,19世纪末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和洋务运动的破产,张之洞在坚持中体西用思想的基础上注重引用儒家经典作为变法的理论依据,这说明当时其救亡思想新旧杂陈,C项正确;材料表明张之洞仍然坚持中体西用的思想,排除A项;托古改制是维新派的思想主张,排除B项;据材料可知,张之洞仍然坚持中体西用,还没有认识到中国落后的根源,排除D项。故选C项。8.D【详解】根据材料“洋务派同改良派的‘变’根本区别在于:前者只布新而不除旧,后者布新同时除旧。但是,比之布新,除旧更难。因为它会打破大大小小的旧饭碗,从而把代表私人利益的仇神招来。当它与历史的惰性合流之后,又会成为护旧的力量。”可知,该学者认为,洋务派与维新派的布新更难,容易将“仇神”招来,与历史的惰性合流之后,又会成为护旧的力量,所以在向西方学习上要避免出现以上情况,减少学习西方的压力,中体西用的观念要不断的更新,D项正确;守旧势力根深蒂固,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项;社会思想新旧杂陈,在材料中没有体现社会思想问题,排除B项;除旧革新已成定势,与该学者主旨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9.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洋务运动时期(中国)。据材料“1894年,商办上海华新纺织新局的发起者和入股者大多是洋务企业上海机器织布局的参与者和股东”可知,商办的上海华新纺织新局的发起者和入股者大多是洋务企业上海机器织布局的参与者和股东,说明民族资本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受到洋务运动的影响,D项正确;材料说明的是洋务运动对民族资本发展的影响,并不能得出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状况,排除A项;仅从材料,无法得出近代企业的主要模式,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洋务运动对民族资本发展的影响,并未提及国内资本市场的竞争状况,排除C项。故选D项。10.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据本题材料“新学制规定学堂授课需要定时,一些政府机构在实行星期休息制度的同时,也开始实行工作定时制度。”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学校、政府、工厂都重视时间,都有了学习工作的时间规定,这就推动了社会生活的近代化,B项正确;钟表16世纪就传入中国,但是并未对社会产生大的影响,改变人们观念的是新的生产生活方式,排除A项;材料只是涉及张謇对时间的认识和呼吁,并未对实业救国思想是否兴起展开详细论述,排除C项;中国的近代化很不均衡,时间观念也是一样,通过张謇的呼吁“愿”,材料的“一些”政府机构可以看出,未能实现普及,排除D项。故选B项。11.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洋务运动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上海江南制造总局、汉阳铁厂、福州船政局”等信息并结合所学,这是洋务运动时期,洋务运动创办了一批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第一步,这反映了清政府近代化的努力成效显著,A项正确;甲午战后,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B项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官僚资本控制国家经济命脉发生于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排除C项;虽然洋务企业有汉族官僚创办的,但汉族官僚地位迅速上升主要是出于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需要,排除D项。故选A项。12.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时空是1850—1914年(中国)。据表格信息可得出主要结论:1850—1914年,中国国民收入构成中,仍是以农业收入为主要来源,说明产业结构未发生明显变化,B项正确;从表格中,可以看出近代工业有所发展,但并不是“显著”,排除A项;工矿交通业和服务业都有所发展,并不是停滞不前,排除C项;鸦片战争之后,我国经济发展环境并不稳定,排除D项。故选B项。13.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时空是近代(中国)。据表格信息可得出主要结论:近代中国茶叶种植面积、产量、茶农户数以及茶农人口,都呈现出增长的趋势,结合近代中国的知识,可知近代中国与世界市场的联系更加紧密,茶叶的商品化趋势加强,对传统的自然经济形成一定的冲击,D项正确;没有同其他国家进行对比,无法得出茶业在世界市场占据优势,排除A项;材料仅介绍茶业的信息,并不能得出茶业的生产模式,排除B项;仅从表格,无法得出茶业生产的具体特点,排除C项。故选D项。14.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据材料“1902年,清政府在天津成立南段巡警总局后,租界消防队移交清政府管理。其后,清政府在北京和各省会城市组建了消防警察队,均由当地警察厅、局直接管辖”,因消防队的组建属于近代城市治理的重要内容,说明消防队在北京和各省会城市的组建推动了城市治理的现代化,B项正确;材料呈现的是中国近代消防队的发展,而不是中国警察部队的发展,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城市消防队的发展,没有涉及农村,不体现乡村发展的需要,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社会治安管理,排除D项。故选B项。15.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依据题干“中国很多城市逐渐形成给排水管网,新式马路、铁路、轨道交通、电线等各类近代设施成为城市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和所学知识,可知近代交通、通讯工具传入中国城市,这种变化体现了近代工业文明影响了中国城市化或者社会生活的变化,反映了社会生活文明化趋势明显,B项正确;近代中国城市基础设施有所发展,但达不到“完备”的程度,排除A项;城市化主要体现在城市人口的增加或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增加,材料没有涉及,排除C项;近代中国城市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整体来看,相对落后于西方,排除D项。故选B项。16.D【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是本质题、原因题、影响题。时空是:19世纪40年代(中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上海被开放为通商口岸后,外商云集,推动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因此符合外国人口味的蔬菜(洋葱、马铃薯、“欧洲种”花菜等)的种植规模日益扩大,D项正确;蔬菜种植的扩大主要是为了满足城市需求,与稻粮产量增加无关,排除A项;仅凭上海一地,蔬菜生产一个方面的情况不能断定产业转型已经实现,排除B项;材料中的蔬菜种植主要供给上海市民,与满足民族工业需求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17.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晚清铁路建设路轨修建标准不统一,不能有效整合全国铁路资源,这是因为晚清铁路多为西方列强主持修筑,多分布在列强的势力范围内,方便其对中国的资本输出和分而治之,C项正确;材料涉及的铁路主要是列强修筑的,近代铁路修筑技术也并不会导致轨距存在差异,排除A项;地质条件相同的地区轨距也有较大差距,排除B项;列强工业革命进程的差异只能解释各国综合实力的差别,不能解释具体的轨距的不同,排除D项。故选C项。18.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中后期中国。根据材料可知,近代中国铁路修筑标准不一,机车来源多样,这主要是因为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很多列强想在中国修筑铁路,出口机车,我国国力的赢若,迫不得已接受了多国的列车,B项正确;近代中国铁路修筑技术落后,但这不是导致铁路修筑标准不一的主要原因,排除A项;政府试图平衡多方势力,这不是导致铁路修筑标准不一的主要原因,排除C项;地域差异及军阀割据的结果,这不是导致铁路修筑标准不一的主要原因,排除D项。故选B项。19.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民国时期的中国。材料表明清末的政府设立机构应对疫病工作,并且到了民国时期政府还建立了一套疫病防治制度,来应对突发疫病,这都能体现政府重视疫病的防治,D项正确;警察机构加强疫病防治宣传等工作,不能说明当时公共卫生体系完备,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当时疫病传播形势,排除B项;政府加强疫病防治工作,没有反映民众防疫观念加强,排除C项。故选D项。20.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目的题。时空是:1906年中国。舞狮图中按语大意是:中国人有迎神舞狮来祛除疫病的传统,这是封建迷信,被有学识的人所讥笑,西方人认为疫病产生是由于环境污秽和中国人不卫生,这种说法是有道理的。可见该画的创作寓意是破除迷信,提倡讲卫生、讲科学的文明新风,D项正确;画报内容意在提倡讲究卫生、讲科学,与“唤醒救亡图存意识”关系不大,排除A项;画报内容除了提倡讲卫生以外,还主张破除迷信、科学防疫,“提高群众公共卫生水平”不能完整概括其创作寓意,排除B项;画报主张摒弃迎神舞狮来祛除疫病的迷信做法,而非弘扬舞狮等传统民俗文化,排除C项。故选D项。21.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73年(中国)。根据材料信息可知,1873年,无论富贵贫贱之人,都可以去西医馆医治,这反映了当时民众已逐步接受西医,当时中国民众的西医观念逐步形成,D项正确;“国人普遍认可”说法绝对,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西医传入中国的时空差异性,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西医传入中国,体现的是西学东渐,而不是东学西渐,排除C项。故选D项。22.(1)丰富的煤炭资源;蒸汽机的使用;曼彻斯特作为商业中心所发挥的集聚效应;棉纺织业发达,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周边工业城镇聚集;殖民扩张提供大量原料和市场。(2)从华洋分居到华洋杂居;居民区、租界和工业区连成一片;等级分化明显。(3)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促进城市经济发展;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转型;造成环境污染和贫富差距。【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英国。根据材料“曼彻斯特是海洋时代的产物,它本身并非海滨所在,丰富的煤炭资源让它获得了显要地位”可知,丰富的煤炭资源;根据材料“1789年首台蒸汽机在曼彻斯特城内安装”可知,蒸汽机的使用;根据材料“于是商业中心曼彻斯特表现出强烈的集聚效应,纺织厂、骨粉厂、煤气厂、印刷厂、制革厂等相伴而至”可知,曼彻斯特作为商业中心所发挥的集聚效应;根据材料“作为支柱产业的棉纺织业,所用大量原棉来自遥远的美洲、亚洲和非洲,其棉织品既供内销,更重外贸。曼彻斯特为周围的工业城镇提供了优良的商业服务,成为兰开夏工业区的磁场”可知,棉纺织业发达,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周边工业城镇聚集;殖民扩张提供大量原料和市场。(2)本题是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中国上海和英国。根据材料“租界成为近代上海城市的发端,其设立之初因‘风俗习惯等种种不同’,致使‘华洋分居’成为既定的制度。1853年小刀会攻陷上海县城,大批华人涌入租界,形成‘华洋杂居’格局”可知,从华洋分居到华洋杂居;根据材料“面对租界的一再扩张,上海民族资本家在20世纪的头十年中积极兴修马路,开办工厂,形成闸北工业区;民国成立后,于1912年拆除了老县城的城墙,使南市、租界、闸北连成一片,以外滩和南京路为贸易中心,外围则是工厂区和工人住宅区,中间还有富人的花园洋房”可知,居民区、租界和工业区连成一片;等级分化明显。(3)本题是背景类(或特点类、对比类、影响类、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上述材料,可从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促进城市经济发展;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转型;造成环境污染和贫富差距等方面分析。23.答案:示例1论题:鸦片战争后,近代天朝上国观念受到冲击。论述:鸦片战争前,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只开放广州一口为通商口岸,外商来华贸易受到较多限制。从思想根源来说,这是受到天朝上国观念的影响。鸦片战争前,林则徐虽然具有一定的开眼看世界的意识,但仍然主张通过封关闭市来阻止外国对华侵略,可见,天朝上国观念的影响十分深刻。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开放通商口岸。天朝上国思想也逐渐受到挑战。魏源撰写《海国图志》,阐发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学习外国的技术。徐继舍撰成《瀛寰志略》一书,系统介绍了世界各国的情况。总之,这些仁人志士开眼看世界,初步提出了向西方学习以求自强的主张,使天朝上国观念受到冲击,中国思想界的近代化开始启动。示例2论题:从商战到以工立国体现了近代先进中国人对国家出路的探索。论述:19世纪60年代,外国资本主义在通过战争方式侵略中国的同时,还通过商品输出,压迫中国传统经济,进行经济侵略。地主阶级洋务派,为了挽救清朝的统治危机,掀起了洋务新政。他们创办了一批官办军事企业,开始了早期现代化的尝试。李璠从西方国家崛起的历史中,认识到中国应该大力发展商业,与西方各国开展商战。洋务派创办的民用工业,如上海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等确实起到了一定的商战作用,有利于抵制西方的经济侵略,保护中国的利权。甲午战争的失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甲午战争后,绝大多数欧美国家通过第二次工业革命实现了工业化,世界进入了“工业世界”。资产阶级维新派康有为认为中国也应该“尚工”,发展工业以强国,体现了他挽救民族危亡的考虑,体现了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总之,先进中国人对早期现代化的探索,体现了他们的家国情怀。【详解】本题是选择观点说明题,时空是近代以来的中国。根据材料“我中原数万里版舆,百产丰盈,并不借资外爽”“独于行军利器则不师其长技,是但肯受害而不肯受益也”联系鸦片战争前后思想界的状况,可拟定论题“鸦片战争后,近代天朝上国观念受到冲击”,然后联系林则徐、魏源等人的思想开展讨论。鸦片战争前,闭关锁国受到天朝上国观念的影响,虽然林则徐虽然具有一定的开眼看世界的意识,但仍然主张封关绝市,可见天朝上国观念的影响十分深刻;鸦片战争后,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