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27.140
P59
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行业标准
PNB/T×××××-202×
水电工程过鱼对象游泳能力试验规范
CodeforSwimmingAbilityTestofFishesinHydropowerProjects
(征求意见稿)
(建议更名为:水电工程过鱼对象游泳能力测验规程)
202×-××-××发布202×-××-××实施
国家能源局发布
国家能源局
公告
202×年第×号
按照《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能源领域行业标准化管理办法(试
行)>及实施细则的通知》(国能局科技〔2009〕52号)的规定,经
审查,国家能源局批准《××××》等××项行业标准(见附件),其中
能源标准(NB)××项和电力标准(DL)××项。现予以发布。
附件:行业标准目录
国家能源局
202×年××月××日
附件:
行业标准目录
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代替标准采标号批准日期实施日期
…
NB/T水电工程过鱼对象202×-××-202×-××-×
×××
×××××-202×游泳能力试验规范×××
…
I
前言
根据《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关于印发2017年能源领域行业标准制(修)订计
划及英文版翻译出版计划的通知》(国能综通科技〔2017〕52号)的要求,规
范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国内水电工程过鱼对象游泳能力测验工作经
验,参考有关国内外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的主要技术内容是:基本规定、感应流速测验、临界游泳速度测验、
突进游泳速度测验、持续游泳速度测验、耐久游泳速度测验。
本规范由国家能源局负责管理,由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提出并负责日常管
理,由能源行业水电规划水库环保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地址:北京市西城
区六铺炕北小街2号,邮编:100120)。
本规范主编单位: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
本规范参编单位:三峡大学
水利部中国科学院水工程生态研究所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员:
本规范主要审查人员:
II
目次
1总则.................................................................................................................................................1
2术语.................................................................................................................................................2
3基本规定.............................................................................................................................................3
4感应流速测验.....................................................................................................................................4
4.1材料与方法.......................................................................................................................4
4.2测试...................................................................................................................................4
4.3结果与分析.......................................................................................................................5
5临界游泳速度测验.............................................................................................................................6
5.1材料与方法.......................................................................................................................6
5.2测试...................................................................................................................................6
5.3结果与分析.......................................................................................................................6
6突进游泳速度测验.............................................................................................................................8
6.1材料与方法.......................................................................................................................8
6.2测试...................................................................................................................................8
6.3结果与分析.......................................................................................................................8
7持续游泳速度测验...........................................................................................................................10
7.1材料与方法.....................................................................................................................10
7.2测试.................................................................................................................................10
7.3结果与分析.....................................................................................................................11
8耐久游泳速度测验...........................................................................................................................12
8.1材料与方法.....................................................................................................................12
8.2测试.................................................................................................................................12
8.3结果与分析........................................................................................................................13
附录A感应流速测试数据记录表.....................................................................................................14
附录B临界游泳速度测试数据记录表.............................................................................................15
附录C突进游泳速度测验数据记录表.............................................................................................16
附录D持续/耐久游泳速度测验数据记录表....................................................................................17
本规范用词说明.....................................................................................................................................18
附:条文说明.........................................................................................................................................19
III
Contents
1General
Provisions…………………1
2Terms………………2
3BasicRequirements………………3
4InductionVelocityTest…………4
4.1MaterialsandMethods…….………………4
4.2Test…….……..……………4
4.3ResultsAnalysis……….……..……………5
5CriticalSwimmingSpeedTest……………………6
5.1MaterialsandMethods…….………………6
5.2Test…….……..……………6
5.3ResultsAnalysis……….……..……………6
6BurstSwimmingSpeedTest…………….………............………8
6.1MaterialsandMethods…….………………8
6.2Test…….……..……………8
6.3ResultsAnalysis……….……..………..…8
7SustainedSwimmingSpeedTest………….………........……10
7.1Materialsand
Methods…….………………10
7.2Test…….……..…………10
7.3ResultsAnalysis……….……..…………11
8ProlongedSwimmingSpeedTest…………….…………...…………........……12
8.1MaterialsandMethods…………...……….………………12
8.2Test…….……..…………12
8.3ResultsAnalysis…….……..……………13
AppendixARecordingSheetforInductionVelocityTest……….14
AppendixBRecordingSheetforCriticalSwimmingSpeed
Test…....…………….15
AppendixCRecordingSheetforBurstSwimmingSpeedTest….16
AppendixDRecordingSheetforSustained/ProlongedSwimmingSpeed
Test…....17
ExplanationofWordinginthisCode…......................................……………18
Addition:ExplanationofProvisions…………………19
IV
1总则
1.0.1为规范水电工程过鱼对象游泳能力测验的程序、内容和方法,统一技术要求,制定本
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水电工程过鱼对象游泳能力测验。
1.0.3水电工程过鱼对象游泳能力测验应遵循安全可靠、技术可行、经济适用、方便操作的
原则,并根据水电工程特点、过鱼目标、过鱼设施类型和过鱼对象生态习性等选择适合的技
术方法。
1.0.4水电工程过鱼对象游泳能力测验,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
规定。
1
2术语
2.0.1鱼类游泳能力swimmingcapability
鱼类克服水流阻力的能力。,通常用游泳速度及其对应的最大持续时间表示,特征值
主要包括持续游泳速度、耐久游泳速度和突进游泳速度。
2.0.2感应流速inductionvelocity
感应流速又称起点流速,是指鱼类刚刚能够产生趋流反应的流速值,一般以鱼类游泳
方向的改变为指示。
2.0.3持续游泳速度sustainedswimmingspeed
也称巡游游泳速度,鱼类在特定水流条件下可以长时间逆流游泳而不至于疲劳的速度,
一般采用游泳时间超过200min的持续游泳速度阈值。
2.0.4临界游泳速度criticalswimmingspeed
持续游泳速度的最大值,通常用来反应鱼类最大有氧游泳运动能力。
2.0.5突进游泳速度burstswimmingspeed
也称为爆发游泳速度,是鱼类在短时间内能到达的最大游泳速度,通常采用20s以内
的鱼类游泳速度阈值。
2.0.6耐久游泳速度prolongedswimmingspeed
也称疲劳游泳速度,鱼类在特定水流条件下只能维持20s~200min就达到疲劳状态的游
泳速度,是介于持续游泳速度和爆发游泳速度之间的游泳速度,通常该指标为一范围值。
2.0.7全长totallength
从鱼类吻端或下颌前端到尾鳍末端的长度。
2.0.8体长bodylength
从鱼类吻端或下颌前端到尾鳍基(最末尾椎骨)的长度。
2
3基本规定
3.0.1游泳能力测验应在充分收集工程河段鱼类生物学特征、生态习性以及前期游泳能力测
试成果的基础上,制定测验方案,开展测验工作。
3.0.2游泳能力测验应包括测验个体采集、暂养、测验准备、测验、数据整理、数据分析、
报告编制、材料归档等环节。游泳能力测验宜优先测验临界游泳速度,并视现场条件按顺序
测验突进游泳速度、感应流速、持续游泳速度等指标。
3.0.3游泳能力测验应根据工程主要过鱼对象及鱼类生物学特性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种类和
规格个体作为测验对象。测验个体应为工程河段主要过鱼季节采集的健康野生个体。测验对
象应在安静避光处暂养,暂养水温、溶解氧等环境条件应与采集江段的环境条件基本一致。
3.0.4测验对象应低密度暂养,暂养密度不高于1kg/m3,暂养时间不应少于24h,测验前
24h应停止投喂。
3.0.5游泳能力测验应优先选择递增流速法在封闭式水槽中进行。具备条件时,可采用固定
流速法在明渠或原型原位观测的方式对封闭式环形水槽的测验成果进行验证。
3.0.6游泳能力测验前应根据地形、供水、供电、交通等方面的条件选择合适场地,完成测
验装置及辅助设备的安装、调试。
3.0.7测验期间应保持水温、溶解氧、光照等参数与工程河段基本一致。测验前测验对象应
在测验水槽进行短时间适应。
3.0.8游泳能力测验应对每个个体进行单独测验,测验数量不应少于30尾次,测验个体不
宜重复使用。测验过程中应记录水温、溶氧、流速、时间等参数。测验结束后,应对测验个
体麻醉后测量并逐尾记录体长、全长及体重等生物学参数。
3.0.9游泳能力测验中应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保障测验对象及测验人员的安全。测验结束后
应待测验对象体能恢复之后放归原捕获水域。当发现测验对象有受伤现象,应及时处置并待
其恢复后放归原捕获水域。
3.0.10游泳能力测验结束后,应及时整理测验成果,分析基本指标,编制测验报告,并将
原始记录、测验成果报告及时归档。
3
4感应流速测验
4.1材料与方法
4.1.1感应流速宜采用递增流速法进行单尾鱼测试,测验对象最大横截面积宜小于装置横截
面的10%,否则应进行流速修正,修正应按下式计算:
(4.1.1)
0.4TL0.25𝜋�1.5
f�0.5�+d�t
式中:——测验对象所在�截=面�修{1正+后的水流速}×度(m/s);}
f
�——水槽中没有放测验对象时的水流速度(m/s);
�
�——测试水槽截面积(m2);
t
�——测验对象全长(m);
d�—�—测验对象最大体高(m);
w——测验对象最大体宽(m)。
4.1.2测试装置宜选用封闭式环形水槽。封闭式环形水槽应根据对象的体形大小进行选用,
水槽测试区的最小长度宜大于测试对象5倍体长。
4.1.3封闭式环形水槽配套仪器设备应包括恒温器、整流栅、测试区、拦网、电机、变频器、
潜水泵和摄像装置。
4.1.4感应流速测量仪器应包括流速仪、溶氧仪、温度计。流速仪测量精度不应低于0.01m/s,
溶氧仪测量精度不应低于0.01mg/L,温度计测量精度不应低于0.1℃。测量仪器量程应满足
测验要求。
4.1.5测验前应对封闭式环形水槽进行安装、调试,保证装置水平和密封性良好。对流速仪、
溶氧仪、温度计进行校准。测试前应用流速仪对封闭式环形水槽的流速进行标定。
4.2测试
4.2.1感应流速测试应选取经过暂养的测验对象。
4.2.2感应流速测试前,应将测试个体及时转移至测试水槽低流速进行环境适应。适应过程
应符合下列规定:
1适应地点应在封闭水槽测试区。
4
2适应流速宜为0.5BL/s~1BL/s。BL/s为流速单位,BL为鱼类体长,单位为cm。
3适应时间宜为1.0h。
4.2.3测试过程应符合下列要求:
1测试前应将装置封闭且流速归零。
2封闭水槽测试最小流速应小于0.05m/s。
3流速递增幅度宜为0.01m/s。
4流速递增时间间隔宜为5s。
5当测验对象出现趋流反应时,记录该个体的绝对感应流速,并停止测试。
4.2.4测试过程应进行数据记录,感应流速测试记录表宜符合本规范附录A的有关规定。
4.3结果与分析
4.3.1测验结束后应对测验结果应采用数理统计方法进行分析。
4.3.2结果分析应采用数理统计法分析相对感应流速。相对感应流速应按下式计算:
(4.3.2)
'�i
�i=𝑇
式中:——相对感应流速(BL/s);
'
i
�——绝对感应流速(m/s);
i
�——测验对象体长(m)。
4.3.3感𝑇应流速测试结果宜采用平均值±标准差表示。
5
5临界游泳速度测验
5.1材料与方法
5.1.1临界游泳速度应使用封闭式环形水槽采用递增流速法进行测试,测验对象最大横截面
积宜小于装置横截面的10%,否则应进行流速修正,修正公式应符合本规范第4.1.1条的规
定。
5.1.2测试装置相关要求应符合本规范第4.1.2条的规定。
5.1.3封闭式环形水槽配套仪器设备要求应符合本规范第4.1.3条的规定。
5.1.4临界游泳速度测量仪器应包括流速仪、溶氧仪、温度计。相关测量仪器要求应符合本
规范第4.1.4条的规定。
5.1.5测验前相关工作要求应符合本规范第4.1.5条的规定。
5.2测试
5.2.1临界游泳速度测试应选取经过暂养的测验对象。
5.2.2临界游泳速度测试前,应将测试个体及时转移至测试水槽低流速进行环境适应。适应
过程应符合下列规定:
1适应地点应在封闭水槽测试区。
2适应流速宜为0.5BL/s~1BL/s。
3适应时间宜为1h。
5.2.3测试过程应符合下列规定:
1测试前应将水槽封闭。
2应在适应流速基础上直接递增流速开始测试。
3流速增量宜为0.5BL/s~1BL/s。
4流速递增时间间隔宜为10min~60min。
5当测验对象疲劳贴网时,应记录其在最高流速下的游泳时间以及能够完成整个时间
间隔的最大游泳速度,并停止测试。
5.2.4测试过程应进行数据记录,临界游泳速度测试记录表宜符合本规范附录B的规定。
5.3结果与分析
6
5.3.1测验结束后应计算测试个体相对临界游泳速度,测试个体相对临界游泳速度应按下式
进行计算:
(5.3.1)
'�
�crit=�max+∆�∆�
式中:——相对临界游泳速度(BL/s);
'
crit
�——测验对象能够完成持续时间的最大游泳速度(BL/s);
max
�——流速递增的时间间隔(min);∆�
t∆—�—在最高流速下游泳的时间(min);
——速度增量(BL/s)。
5.3.2测∆�验结束后宜计算绝对临界游泳速度,宜采用数理统计分析测试对象相对、绝对临界
游泳速度与鱼体形态指标之间的关系。绝对临界游泳速度应按下式计算:
.3.2)
'
critcrit
式中:——绝对临界游泳速度(�cm/s=);�×𝑇
crit
�——测验对象体长(cm)。
5.3.3临𝑇界游泳速度测试结果宜采用平均值±标准差表示。
7
6突进游泳速度测验
6.1材料与方法
6.1.1突进游泳速度应使用封闭式环形水槽采用递增流速法进行测试,测验对象最大横截面
积宜小于装置横截面的10%,否则应进行流速修正,修正公式应符合本规范第4.1.1条的规
定。
6.1.2测试装置相关要求应符合本规范第4.1.2条的规定。
6.1.3封闭式环形水槽配套仪器设备要求应符合本规范第4.1.3条的规定。
6.1.4突进游泳速度测量仪器应包括流速仪、溶氧仪、温度计。相关测量仪器要求应符合本
规范4.1.4的规定。
6.1.5测验前相关工作要求应符合本规范第4.1.5条的规定。
6.2测试
6.2.1突进游泳速度测试应选取经过暂养的测验对象。
6.2.2突进游泳速度测试前,应将测试个体及时转移至测试水槽低流速进行环境适应。适应
过程应符合下列规定:
1适应地点应在封闭水槽测试区。
2适应流速宜为0.5BL/s~1BL/s。
3适应时间宜为1h。
6.2.3测试过程应符合下列规定:
1测试前应将水槽封闭。
2应在适应流速基础上直接递增流速开始测试。
3流速增量宜为0.5BL/s~1BL/s。
4流速递增时间间隔宜为20s~60s。
5当测验对象疲劳贴网不动20s,应记录其在最高流速下的游泳时间以及能够完成整
个时间间隔的最大游泳速度,并停止测试。
6.2.4测试过程应进行数据记录,临界游泳速度测试记录表宜符合本规范附录C的规定。
6.3结果与分析
8
6.3.1测验结束后应计算突进游泳速度,测试个体相对突进游泳应按下式计算:
(6.3.1)
'�
�burst=�max+∆�∆�
式中:——相对突进游泳速度(BL/s);
'
�burs—t—测验对象能够完成持续时间的最大游泳速度(BL/s);
max
�——改变流速的时间间隔(min);∆�
t∆—�—在最高流速下游泳的时间(min);
——速度增量(BL/s)。
6.3.2测∆�试结束后宜计算绝对突进游泳速度,宜采用数理统计法分析测试对象相对、绝对突
进游泳速度与鱼体形态指标之间的关系。绝对突进游泳速度应按下式计算:
(6.3.2)
'
burst
式中:——绝对突进游泳速度(�cm/s=)�;burst×𝑇
burst
�——测验对象体长(cm)。
6.3.3突𝑇进游泳速度验证结果宜采用数理统计法与测试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6.3.4突进游泳速度测试结果宜采用平均值±标准差。
9
7持续游泳速度测验
7.1材料与方法
7.1.1持续游泳速度应使用封闭式环形水槽采用固定流速法进行测试,测验对象最大横截面
积宜小于装置横截面的10%,否则应进行流速修正,修正应符合本规范第4.1.1条的规定。
7.1.2测试装置相关要求应符合本规范第4.1.2条的规定。
7.1.3封闭式环形水槽配套仪器设备要求应符合本规范第4.1.3条的规定。
7.1.4持续游泳速度测量仪器应包括流速仪、溶氧仪、温度计。相关测量仪器要求应符合本
规范4.1.4的规定。
7.1.5测验前相关工作要求应符合本规范第4.1.5条的规定。
7.2测试
7.2.1持续游泳速度测试应选取经过暂养的测验对象。
7.2.2持续游泳速度测试过程应先适应后测试。适应过程应符合下列规定:
1适应地点应在封闭水槽测试区。
2适应流速宜为0.5BL/s~1BL/s。
3适应时间宜为1h。
7.2.3测试过程应符合下列要求:
1测试前应将水槽封闭。
2适应结束后,宜在1min内将水流速度调至设定流速,初始设定流速宜为测验对象
的平均临界游泳速度。
3当测验对象疲劳贴网或者持续游泳时间超过200min时,应记录该流速以及在该流
速下的持续游泳时间,并停止测试。
4测试过程中应根据初始流速下测验对象持续游泳时间调整下一个设定流速,直至找
到某一流速下有50%测验对象的持续游泳时间大于200min,此流速可认定为测验对象的最
大持续游泳速度,小于此速度均为持续游泳速度。
5设定流速的改变量宜为0.10m/s~0.20m/s。
7.2.4测试过程应进行数据记录,持续游泳速度测试记录表宜符合本规范附录D的有关规
10
定。
7.3结果与分析
7.3.1测验结束后应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对测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测验对象持续游泳时间与
游泳速度之间的关系。
11
8耐久游泳速度测验
8.1材料与方法
8.1.1耐久游泳速度应使用封闭式环形水槽采用固定流速法进行测试,测验对象最大横截面
积宜小于装置横截面的10%,否则应进行流速修正。修正方法应符合本规范第4.1.1条的规
定。
8.1.2测试装置相关要求应符合本规范第4.1.2条的规定。
8.1.3封闭式环形水槽配套仪器设备要求应符合本规范第4.1.3条的规定。
8.1.4耐久游泳速度测量仪器应包括流速仪、溶氧仪、温度计。相关测量仪器要求应符合本
规范第4.1.4条的规定。
8.1.5测验前相关工作要求应符合本规范第4.1.5条的规定。
8.2测试
8.2.1耐久游泳速度测试应选取经过暂养的测验对象。
8.2.2耐久游泳速度测试过程应先适应后测试。适应过程应符合下列规定:
1适应地点应在封闭水槽测试区。
2适应流速宜为0.5BL/s~1BL/s。
3适应时间宜为1h。
8.2.3测试过程应符合下列要求:
1测试前应将水槽封闭。
2适应结束后,宜在1min内将水流速度调至设定流速,初始设定流速宜为测验对象
的平均临界游泳速度。
3当测验对象疲劳贴网或者持续游泳时间超过200min时,应记录该流速以及在该流
速下的持续游泳时间,并停止测试。
4测试过程中应根据初始流速下测验对象持续游泳时间调整下一个设定流速,直至找
到某一流速范围,其中大流速下有50%测验对象的持续游泳时间大于20s,小流速下有50%
测验对象的持续游泳时间小于200min,此流速范围为测验对象的疲劳游泳速度。
5设定流速的改变量宜为0.10m/s~0.20m/s。
12
8.2.4测试过程应进行数据记录,疲劳游泳速度测试记录表宜符合本规范附录D的有关规
定。
8.3结果与分析
8.3.1测验结束后应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对测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测验对象持续游泳时间与
游泳速度之间的关系。
13
附录A感应流速测试数据记录表
表A感应流速测试数据记录表
感应流速测试记录表
采集地点样本数量(尾)
测验设备类型测验区规格(cm)
测验天气测验时间(年月日,时刻)
步长△t(s)步幅△v(m/s)
测前水温测后水温测前溶氧测后溶氧
(℃)(℃)(mg/L)(mg/L)
全长体长体重
编号鱼类名称备注
(cm)(cm)(g)(m/s)(BL'/s)
�i�i
测试人:记录人:
14
附录B临界游泳速度测试数据记录表
表B临界游泳速度测试数据记录表
临界游泳速度测试记录表
采集地点样本数量(尾)
测验设备类型测验区规格(cm)
测验天气测验时间(年月日,时刻)
设计步长△t(s)设计步幅△U(BL/s)
测前水温测后水温测前溶氧测后溶氧
(℃)(℃)(mg/L)(mg/L)
全长体长体重t
编号鱼类名称备注
(cm)(cm)(g)(s)(BL/s)
�max
测试人:记录人:
15
附录C突进游泳速度测验数据记录表
表C突进游泳速度测试数据记录表
突击游泳速度测试记录表
采集地点样本数量(尾)
测验设备类型测验区规格(cm)
测验天气测验时间(年月日,时刻)
设计步长△t(s)设计步幅△v(BL/s)
测前水温测后水温测前溶氧测后溶氧
(℃)(℃)(mg/L)(mg/L)
全长体长体重t
编号鱼类名称备注
(cm)(cm)(g)(s)(BL/s)
�max
测试人:记录人:
16
附录D持续/耐久游泳速度测验数据记录表
表D持续/耐久游泳速度测验数据记录表
持续/耐久游泳速度测验记录表
采集地点样本数量(尾)
测验设备类型测验区规格
测验天气测验时间(年月日,时刻)
测前水温测后水温测前溶氧测后溶氧
(℃)(℃)(mg/L)(mg/L)
全长体长体重设定流速持续游泳
编号鱼类名称备注
(cm)(cm)(g)(m/s)时间(s)
测试人:记录人:
17
本规范用词说明
1为便于在执行本规范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均应这样做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用词,采用“可”。
2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的写法为:“应符合……的规定”或“应
按……执行”。
18
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行业标准
水电工程过鱼对象游泳能力试验规范
NB/T×××××—202×
条文说明
制定说明
《水电工程过鱼对象游泳能力试验规范》NB/T×××××-202×,经国家能源局
202×年××月××日以第×号公告批准发布。
本规范制定过程中,编制组在广泛调查、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了水电工
程过鱼对象游泳能力测验的实践经验,吸收了近年来水电工程过鱼对象游泳能力
测验方面所取得的科技成果,并征求了有关设计和科研单位的意见。
为便于广大设计、施工、科研、学校等单位有关人员在使用本规范时能正确
理解和执行条文规定,《水电工程过鱼对象游泳能力试验规范》编制组按章、节、
条顺序编制了本规范的条文说明,对条文规定的目的、依据以及执行中需注意的
有关事项进行了说明。但是,本条文说明不具备与规范正文同等的法律效力,仅
供使用者作为理解和把握规范规定的参考。
20
目次
1总则........................................................................................................................22
3基本规定................................................................................................................24
4感应流速测验........................................................................................................25
5临界游泳速度测验................................................................................................27
6突进游泳速度测验................................................................................................29
7持续游泳速度测验................................................................................................30
8耐久游泳速度测验................................................................................................31
21
1总则
1.0.1为减少拦河工程对河流鱼类自然迁徙的影响,《水电工程过鱼设施设计规范》NB/T
35054-2015提出了采用鱼道、仿自然通道、鱼闸和集运鱼系统等方式辅助鱼类通过拦河工
程。过鱼设施设计中,首先需要保证上溯个体尽快发现并进入过鱼设施,因此流速不能超过
鱼类的爆发游泳速度;在鱼道和仿自然通道中堰顶、孔口或竖缝等断面的最大水流速度,也
不应大于过鱼对象的爆发游泳速度。在鱼道或仿自然通道设计中,由于过鱼对象消耗自身体
能通过鱼道,因此还应考虑鱼类的持续游泳能力和恢复能力,保证顺利通过鱼道而不至于因
为体力耗尽造成繁殖失败或被捕食。因此,鱼类游泳能力是设计过鱼设施吸引流速、设计流
速等关键指标的重要依据。为规范水电工程过鱼对象游泳能力测验的程序、内容和方法,统
一技术要求,制定《水电工程过鱼对象游泳能力测验规程》。鱼类游泳行为通常划分为爆发
游动、持续游动与疲劳游动,分别反映鱼类无氧代谢、有氧代谢和混合代谢的运动状态。其
中,通常采用临界游泳速度作为鱼类最大有氧代谢时的游泳速度,即最大持续游泳速度,作
为鱼类游泳能力的评价指标。鱼类游泳能力指标在过鱼设施设计中的应用另行规定。
1.0.3不同类型的过鱼设施的设计过程中,均应测定临界游泳速度(最大持续游泳速度)与
最小爆发游泳速度,鱼道或仿自然通道设计中还应测定过鱼对象力竭运动后的恢复时间。在
条件可行时,可以采用大型明渠对鱼类游泳能力测试。受现场条件限制,无法采用大型明渠
进行测试时,应采用有压水槽进行鱼类游泳能力测试。部分具有吸盘或者攀爬习性的鱼类,
需要采取特殊方式使测验对象保持在水体中进行测试。
采用有压水槽进行临界游泳速度(最大持续游泳速度)测试是目前应用作为广泛的一种
测试方法,其实质是获得指征鱼类最大有氧运动能力的指标,其他指标可以在该指标的基础
上进一步推算。目前采用有压水槽递增流速法进行临界游泳速度测试也存在一些其他的意见。
部分学者认为在有压水槽中测试对象被迫进行游动,获得的实际指标低于鱼类在开放水槽中
自发游动时的真实游泳指标。部分学者认为测试段的长度对测定的临界游泳速度有影响,在
测试段长度低于测试个体体长十倍时,测试个体可能由于步态转换失败的原因提前停止游动,
因而导致测试结果低于实际游泳能力;采用递增流速法时,每个流速梯度的流速增量与持续
时间也会对最终的测试结果产生影响。Peake(2008)比较了自发游动与被迫游动条件下临
界游泳速度与最大泳姿转换游泳速度的异同,指出最大泳姿转换游泳速度具有更明确的表征,
更容易判定,在自发游动与被迫游动中均能获得一致的结果,应该是将来鱼类游泳能力测试
的更合适方法。
一般情况下,各种形式游泳的鱼类均可采用有压水槽中的递增流速法获得最大持续游泳
22
速度,但是测试鳗鲡形式种类的游泳速度时,应注意避免鱼体和水底的接触。
23
3基本规定
3.0.1鱼类游泳能力测验过程中,测验不同指标需要设定不同的起始流速、流速增量和持续
时间。因此,充分收集工程河段鱼类生物学特征、生态习性以及前期游泳能力测试成果,有
利于过鱼对象的确定与测验对象的选择。在涉及鱼类种类较多时,可以根据不同种类的生态
类群,在各生态类群中选取代表性种类进行测验;在工程河段已经开展了较多过鱼对象游泳
能力测试工作时,可以仅对相关参数进行验证。
3.0.3鱼类游泳能力测验结果受许多外部环境因子和内部生理状况的影响。在主要过鱼季节
采集的测验个体可以避免测验过程鱼类季节性生理变化的影响,提高测验结果的有效性,工
程河段采集的个体可以避免不同经纬度、不同海拔、不同流速等环境因子对测验个体的影响,
健康野生个体则可以避免驯养个体和病弱个体对测验结果的影响,提高测验结果应用的有效
性。
3.0.4暂养主要为避免捕捞、运输等过程中测验个体应激反应对测验结果的影响,低密度暂
养是为了避免高密度暂养应激反应对测验结果的影响,测验前停食是为了避免摄食与消化对
测验结果的影响。
3.0.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珠宝首饰行业法律法规与合规管理考核试卷
- 常用办公软件课程培训
- 体育锻炼与心率课件
- 门诊部护理及治疗规范
- 小儿腹泻护理与健康指导
- 2025技术机密成果转让合同专业版
- 高职院校继续教育工作汇报
- 2025买卖合同买卖终止协议
- 2025年至2026年无线通信租赁合同范本
- 2025届河南省天一大联考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诊断A卷历史试题(含答案)
- 2024年5月广东省公务员考试公安联考结构化面试真题试题试卷答案解析
- 2025-2030中国医疗领域的射频识别设备(RFID)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T-GXAS 421-2022 成人急性中毒洗胃操作技术规范
- 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安装验收表
- 高中生物《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教案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 120急救网络医院建设标准
- MAM860螺杆式空压机控制器
- 研究思路图模板
- BowTie模型简介与应用
- 中国风武术太极拳主题PPT模板
- 苏州园林的艺术特色之拙政园讲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