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碱离解平衡_第1页
酸碱离解平衡_第2页
酸碱离解平衡_第3页
酸碱离解平衡_第4页
酸碱离解平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1溶液浓度表示23.1.1浓度表示和计算1.溶液: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彼此以分子或离子状态均匀混合所形成的体系。2.溶剂(A)和溶质(B):如果都是液态,则把含量多的一种称为溶剂,含量少的称为溶质。气态溶液溶液按物态可分为

固态溶液

液态溶液33.溶液组成表示法:A-溶剂;B-溶质;n-物质的量mol;m-质量kg;V-体积m3(1)物质的量浓度溶质B的物质的量nB除以溶液的体积V。:单位是1m3=1000dm3=1000L【例2-1】实验室需配制0.2mol·L-1Na2CO3溶液2L,需要称取Na2CO3固体多少克?解:需要称取因体质量计算如下:=(0.20mol·L-1)×2.0L×(106g·mol-1)=42.4g3.1.1浓度表示和计算43.1.1浓度表示和计算(2)质量体积浓度溶质B的质量mB除以溶液的体积V

:单位是1L溶液中所含溶质(B)的质量。(3)质量摩尔浓度:单位是1kg溶剂(A)中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溶质B的物质的量nB除以溶剂A的质量mA(kg)

53.1.2浓度换算质量分数浓度物质的量浓度浓度是98%的浓硫酸溶质的质量是相等的【例2-2】98%浓硫酸,密度是1.84g/mL,求其物质的量浓度。解:假设浓硫酸体积为1L,则1.84g·mL-1×1000mL×98%=c(H2SO4)×1L×98.1g·mol-1浓度换算63.1.3溶液配制配制溶液时经常遇到的是固体配制溶液、液体配制溶液、同单位浓度溶液稀释和混合。【例2-3】实验室需配制1.0L浓度是0.50mol·L-1的盐酸溶液,需要用浓度是37%,密度是1.19g·mL-1的浓盐酸多少毫升?解: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或物质的量是不变的,这就是计算依据。溶液配制73.2酸碱平衡8碱(base):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是OH

的化合物。(1)酸碱电离理论酸(acid):凡是在水溶液中能够电离产生的阳离子全部都是H+的化合物。3.2.1酸碱质子理论1.酸碱的定义酸碱的定义9局限性:A、只适合于水溶液,无法说明物质在非水溶液(液氨、乙醇、苯、丙酮)等中的酸碱问题;B、把酸和碱简单地和H+和OH-的划上等号,无法说明水中一大类电解质:盐的酸碱性。Na2CO3,Na3PO4

呈碱性NH4Cl显酸性比如:气相酸碱反应:NH3+HCl

NH4Cl

3.2.1酸碱质子理论酸碱的定义10酸:反应中能给出质子(H+)的分子或离子。(即质子给予体)碱:反应中能接受质子(H+)的分子或离子。(即质子的接受体)两性物质:既能给出质子又能接受质子的分子或离子。非酸非碱物质:既不给出质子,又不接受质子的物质。K+质子酸:HCl、HAc、NH4+、HCO3-、H2PO4-、HPO42-、H2O质子碱:Cl-、Ac-、NH3

、CO32-、HCO3-、H2PO4-、H2O两性物质:H2O、H2PO4-、HPO42-、HCO3-、非酸非碱物质:注意:质子论中不存在盐的概念,它们分别是质子酸或质子碱。(2)酸碱质子理论3.2.1酸碱质子理论酸碱的定义113.2.1酸碱质子理论(共轭酸碱对)2.共轭酸碱对酸碱质子理论中的酸和碱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酸(HB)给出质子生成它的共轭碱(B-);碱(B-)接受质子生成它的共轭酸(HB)。酸

碱+质子HB

B-

+H+

共轭酸碱之间彼此只相差一个质子共轭酸碱对:

(HB/B-)

酸/碱12例:H2PO4-的共轭碱是

NH3的共轭酸是

。HPO42-NH4+

例:下列各组酸碱组分中,属于共轭酸碱对的是()A.HCN-NaCNB.H3PO4-Na2HPO4C.+NH3CH2COOH-NH2CH2COO-D.HSO4--SO42-A,DH2SO4的共轭酸碱对是:H2SO4和HSO4-;H2SO4和SO42-?3.2.1酸碱质子理论(共轭酸碱对)13酸共轭碱名称化学式化学式名称硫酸H2SO4HSO4-硫酸氢根硫酸氢根HSO4-SO42-硫酸根水合氢离子H3O+H2O水水H2OOH-氢氧根铵离子NH4+NH3氨氨NH3NH2-氨基离子从表中的共轭酸碱对可以看出:①酸和碱可以是分子也可以是离子;②有些离子在某个共轭酸碱对中是碱,但在另一个共轭酸碱对

中却是酸,它们是两性物质;3.2.1酸碱质子理论(共轭酸碱对)讨论教材P30习题第3题3.2.1酸碱质子理论(共轭酸碱对)根据酸碱质子理论,判断下列物质在水溶液中哪些是酸?哪些是碱?哪些是两性物质?写出它们的共扼酸或共扼碱。HS-,HCO3-,NH3•H2O,H2O,HAc,Na2HPO4,OH-,NH4+,HC2O4-,Ac-,H2PO4-质子酸:

共轭碱:质子碱:共轭酸:两性物质:153.酸碱反应的实质酸碱反应的实质:两个共轭酸碱对之间的质子传递反应,共轭酸碱对3.2.1酸碱质子理论(酸碱反应的实质)碱接受质子酸给出质子注意:单独的一对共轭酸碱对是不能进行酸碱反应的。若没有碱2接受质子,酸1就不能转变为它的共轭碱1。(2)

质子的传递过程,可以在水溶液、非水溶液或无溶剂等

条件下进行的。(3)质子传递反应总是向着生成更弱的酸和碱的方向进行。16酸碱质子理论不仅扩大了酸碱的范围,也扩大了酸碱反应的范围。质子酸碱反应经典酸碱反应HCl+H2OH3O++Cl-强酸在水中电离HAc+H2OH3O++Ac-弱酸在水中电离NH3+H2ONH4++OH-弱碱在水中电离HCO3-+H2OH3O++CO32-酸式盐的水解NH4++H2OH3O++NH3阳离子的水解CO32-+H2OHCO3-+OH-阴离子的水解H3O++OH-

H2O+H2O中和反应3.2.1酸碱质子理论(酸碱反应的实质)173.2.1酸碱质子理论(酸碱的强度)4.酸碱的强度质子酸(或质子碱)的强度,不能根据酸或碱本身确定其给出或接受质子的能力,必须与其他共轭酸碱对比较确定,通常是在水溶液中与水进行比较。HAc+H2OH3O++Ac-离解平衡常数NH3+H2ONH4++OH-酸或碱的相对强度,常用其在水溶液中的离解平衡常数Ka或Kb表示。18一般或值大于10时为强酸或强碱,或值小于10时为弱酸或弱碱。离解常数或越大,酸或碱的强度越大。常见弱酸及弱碱的离解平衡常数见附录二(P379)。3.2.1酸碱质子理论(酸碱的强度)19溶液的酸碱性和pH1.水的离解水是两性物质,存在如下酸碱平衡:在一定温度下,该质子转移反应达到平衡时:共轭酸碱对简写H2OH++OH-根据实验可知,在25℃时,1L纯水中仅有10-7mol水分子离解,所以H+和OH-浓度均为1.00×10-7mol/L。

水的离子积常数(简称水的离子积)202.溶液的酸碱性在任何以水为溶剂的稀溶液中都存在水的离解平衡,并且均符合的关系式。例:纯水中加入盐酸,使其浓度为0.1mol/L,求该溶液的c(OH-)。解:盐酸是强电解质,在水中完全离解,H2O

H++OH-

H+↑,使平衡←,

使H2O离解产生的H+浓度比10-7mol/L还要小,与0.1mol/L相比可忽略不计。HCl提供的c(H+)=0.1mol/L。由于

溶液的酸碱性和pH21溶液的酸碱性取决于溶液中c(H+)和c(OH-)的相对大小。酸性溶液中性溶液碱性溶液

c(H+)>

c(OH-),c(H+)>1.0×10-7mol/L

c(H+)=c(OH-),c(H+)=1.0×10-7mol/L

c(H+)<

c(OH-),c(H+)<1.0×10-7mol/L溶液的酸碱性和pH3.溶液的pH

C(H+)很小的溶液:常用pH来表示溶液的酸碱度:①pH范围:0~14pH值愈大,溶液的碱性愈强,7-14属碱性

。pH值愈小,溶液的酸性愈强,0-7属酸性。②当时,应用起来不方便,就使用实际浓度表示为好:22溶液的酸碱性和pH23溶液的酸碱性和pH24溶液pH的测定

准确值可采用酸度计测定溶液的酸碱性和pH大概值用酸碱指示剂或pH试纸(广泛和精密两种)251、强酸(强碱)溶液pH值的计算强酸: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成H+和酸根离子。硫酸、盐酸、硝酸三大酸,以及氯酸、高氯酸等。强碱: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出OH-和阳离子。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等。

强酸或强碱溶液中,①其酸碱度可直接用C(H+)或C(OH-)表示;

②当酸碱度比较小的时,也可用pH来表示。

3.2.2强酸、强碱溶液酸碱度计算

以浓度为Cmol/L的一元强酸HA为例:

当C>10-6mol/L,忽略水的解离.263.2.2强酸、强碱溶液酸碱度计算例:0.1mol/LHCl溶液,

0.1mol·dm

3NaOH溶液0.1mol/LH2SO4溶液,

一般在极稀的溶液中才会有:

理论解释:

①H+的同离子效应。②电荷效应。SO42-更容易吸引H+,平衡←。解:273.2.2强酸、强碱溶液酸碱度计算283.2.3

弱电解质的酸碱度的计算291.一元弱酸、弱碱溶液酸度(pH)的计算A.一元弱酸(HA

):①当可忽略水的质子自递产生的H+,得:②当≥500,不可忽略水的质子自递产生的H+,得:≥500,(一元弱酸、弱碱)<10KW时,≥10KW时,可用近似公式算。

可用近似公式算。

3.2.3弱电解质的酸碱度的计算30B.一元弱碱可忽略水的质子自递产生的OH-,≥500,①当得:②当≥500,不可忽略水的质子自递产生的OH-得:≥10KW时,<10KW时,可用近似公式算。

可用近似公式算。

(一元弱酸、弱碱)3.2.3弱电解质的酸碱度的计算31例:(1)计算3.0×10-2mol/LHCN溶液的pH值。解:查表得pH=5.41(2)10-4mol/LH3BO3(一元酸)溶液的pH值。

解:

因此水的质子自递产生的H+不可忽略。

(一元弱酸、弱碱)3.2.3弱电解质的酸碱度的计算32C.一元质子酸:

0.10mol/L

NH4Cl溶液的pH值。解:共轭酸碱对(HB-B-):可按一元弱酸处理。NH4+是NH3的共轭酸,3.2.3弱电解质的酸碱度的计算(一元质子酸、质子碱)33D.一元质子碱:

0.10mol/L

NaCN溶液的pH值。

解:∵∴CN-是HCN的共轭碱,可按一元弱碱处理。3.2.3弱电解质的酸碱度的计算(一元质子酸、质子碱)342.多元弱酸、弱碱溶液酸度(pH)的计算因为

,说明第二步电离比第一步困难得多。溶液中的H+主要来自第一步电离。所以可以按一元弱酸计算溶液中H+的浓度:

多元弱酸:

时:

多元弱碱:

时:

(多元弱酸、弱碱)3.2.3弱电解质的酸碱度的计算35

室温下,饱和溶液中,C(H2S)=0.1mol/L,求该溶液中[H+],[HS-],[OH-](已知H2S的Ka1=1.3×10-7,Ka2=7.1×10-15)解:(1)求[H+]计算时只考虑一级离解。可用近似公式算:(2)[HS-]=[H+]=1.14

10-4mol/L(3)

H2S[S2-]=?(多元弱酸、弱碱)3.2.3弱电解质的酸碱度的计算[S2-]=y=Ka2Ka1=1.3×10-7Ka2=7.1×10-15[S2-]=?36习题册:

二,6,(多元弱酸、弱碱)3.2.3弱电解质的酸碱度的计算37H3PO4H3PO4H2PO4-+

H+H2PO4-HPO42-

+

H+HPO42-PO43-

+

H+Ka1Ka2Ka3321aaaKKK>>(多元弱酸、弱碱)3.2.3弱电解质的酸碱度的计算383.两性物质溶液的离解平衡常见的两性物质:如NaHCO3,NaH2PO4,Na2HPO4;如NH4Ac,NH4CN;如H2NCH2COOH。A.多元酸的酸式盐:B.

弱酸弱碱盐:C.氨基酸:两性物质溶液的离解平衡3.2.3弱电解质的酸碱度的计算39

如何判别两性物质溶液的酸﹑碱性?以NaHCO3为例:如果产生H+能力>接受H+能力

(Ka>Kb):

溶液就为酸性

Ka<Kb

:溶液就为碱性已知H2CO3的产生H+接受H+3.2.3弱电解质的酸碱度的计算判别两性物质溶液的酸﹑碱性40两性物质的pH值的计算:

二元酸式盐(NaHA):

NaHCO3,NaHS,NaHSO3时::分别为H2A的第一,第二级离解常数。②

三元酸式盐:

NaH2PO4,Na2HPO4NaH2PO4溶液:

Na2HPO4溶液:

两性物质的pH值的计算3.2.3弱电解质的酸碱度的计算41例:计算0.010mol/LNaHCO3溶液的pH。已知H2CO3的解:pH

=-lg(4.9×10-9)=8.31两性物质的pH值的计算3.2.3弱电解质的酸碱度的计算42小结:一元强酸:如HCl一元强碱:如NaOH一元弱酸:如HAc一元弱碱:如NH3•H2O二元弱酸:如H2S三元弱酸:如H3PO4两性物质:如NaHCO3433.2.4缓冲溶液及配制44向弱电解质中加入具有相同离子(阳离子或阴离子)的强电解质后,使弱电解质的离解度减小的现象。1.同离子效应:3.2.4缓冲溶液及配制同离子效应应用:利用同离子效应控制溶液中某种离子的浓度和调节溶液

的pH。45具有抵抗外加少量强酸或强碱或稍加稀释,而pH基本保持不变的溶液。2.缓冲溶液:

组成:

①浓度较大的共轭酸碱对②浓度较大的强酸或强碱。(如HAc-Ac-;H2CO3-NaHCO3);弱酸及其共轭碱(如NH3·H2O-NH4+)弱碱及其共轭酸多元弱酸的酸式盐及其次级盐(NaH2PO4-Na2HPO4;

NaHCO3-Na2CO3)(1)缓冲溶液的组成及作用原理3.2.4缓冲溶液及配制缓冲溶液的组成及作用原理46作用原理:HAc-NaAc缓冲溶液同离子效应

,使溶液中存在大量HAc分子。加少量的强酸(H+):使溶液中的[H+]没有增加,pH基本不变。

加少量的强碱(OH-):

使(1)平衡→,使溶液中的[H+]没有减少,pH基本不变。(1)质子酸HAc起到了抗碱的作用。

加入水稍加稀释时:[H+]和[Ac-]同时↓,使(1)平衡→,所产生的[H+]抵消了稀释造成的[H+]的↓,pH基本不变。质子碱Ac-起到了抗酸的作用。缓冲溶液的组成及作用原理47(2)缓冲溶液pH的计算①弱酸及其共轭碱组成的缓冲溶液(HAc-NaAc)

c酸c共轭碱c共轭碱平衡②弱碱及其共轭酸组成的缓冲溶液(NH3·H2O-NH4Cl)缓冲溶液pH的计算3.2.4缓冲溶液及配制48注:①缓冲溶液本身的pH主要取决于弱酸或弱碱的离解常数

缓冲溶液的缓冲能力主要与其中的弱酸(或弱碱)及盐的

浓度以及缓冲组分浓度的比值有关。3.2.4缓冲溶液及配制缓冲溶液pH的计算缓冲溶液体系中酸、碱物质的浓度较大(一般为0.1~1mol/L),而且彼此接近。缓冲溶液的两组分的浓度比控制在0.1~10之间较为合适,超出此范围,则认为失去缓冲作用。缓冲溶液的缓冲能力一般约在或的范围内

③各种缓冲溶液只能在一定范围内发挥缓冲作用。49用50mL0.10mol/LHAc溶液和50mL0.10mol/LNaAc溶液混合,配成缓冲溶液。已知HAc的(1)求溶液的pH

解:

3.2.4缓冲溶液及配制缓冲溶液pH的计算500.25L,0.2mol/LNH4Cl

和0.5L,0.2mol/LNaOH溶液混合;解:n(NaOH)>n(NH4Cl)生成的浓度:剩余NaOH的浓度:由于NH3·H2O的电离度很小,产生的C(OH-)可忽略:3.2.4缓冲溶液及配制缓冲溶液pH的计算510.5L,0.2mol/LNH4Cl

和0.5L,0.2mol/LNaOH溶液混合;解:

n(NaOH)=n(NH4Cl),两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生成

生成的浓度:3.2.4缓冲溶液及配制缓冲溶液pH的计算520.5L,0.2mol/LNH4Cl

和0.25L,0.2mol/LNaOH溶液混合;

解:

n(NaOH)<n(NH4Cl),还有过剩的NH4Cl∴该溶液为:缓冲溶液剩余NH4Cl:3.2.4缓冲溶液及配制缓冲溶液pH的计算53(3)常见的缓冲溶液及其缓冲范围缓冲溶液的缓冲范围:一般在pH=pKa

1或pOH=pKb

1的范围内。

一些常见的酸碱缓冲体系:缓冲体系

(或)缓冲范围(pH)HAc-NaAc4.753.6~5.6NH3·H2O-NH4Cl4.75(

)8.3~10.3NaHCO3-Na2CO310.259.2~11.0KH2PO4-K2HPO47.215.9~8.0H3BO3-NaB4O79.27.2~9.2常见的缓冲溶液及其缓冲范围3.2.4缓冲溶液及配制543.2.4缓冲溶液及配制缓冲溶液的配制(4)缓冲溶液的配制①根据缓冲溶液的pH值或(pOH)要求选择合适的共轭酸碱对。

看所需pH值(或pOH)是否在(pK

1)缓冲范围内。配制弱酸性缓冲溶液:则选择

与pH

接近的弱酸及其

共轭碱;配制弱碱性缓冲溶液:则选择与pOH接近的弱碱及其

共轭酸。例1.欲配制pH=5.0的缓冲溶液因为HAc的pKa=4.75,应选择体系HAc

-NaAc体系。例2.欲配制pH=9.0的缓冲溶液,因为pOH=5.0,NH3·H2O的pKb=4.75

应选择NH3-NH4Cl体系。②选择的缓冲液不与反应物或生成物发生反应,配制药用缓冲溶液时还应考虑溶液的毒性。55【例2-10】实验室需配制5.0LpH为5.0的缓冲溶液,(1)该用何种物质配制?(2)计算各物质的用量;(3)说明配制方法。解:(1)pH=5.0的弱酸性缓冲溶液,应选用为5左右的弱酸及其共轭碱混合溶液,查询得HAc的=4.74,因此可用HAc和NaAc混合溶液配制该缓冲溶液,即可用冰醋酸或36%醋酸和醋酸钠固体配制。(2)设该缓冲溶液中HAc浓度为0.50mol·L-13.2.4缓冲溶液及配制缓冲溶液的配制56所需称取醋酸钠质量为:m(NaAc)

=

c(Ac-)V(Ac-)M(NaAc)

=

0.91×5.0×82.03=373.2(g)若用密度是1.05g·mL-1、质量分数是36%的醋酸配制,计算所需其体积V1:V1(mL)×ρ(g·mL-1)×w

=

c(mol·L-1)·V2(L)·M(g·mol-1)(3)配制过程如下:称取无水NaAc固体373.2g,加水溶解,并向该溶液中加入397mL浓度为36%的醋酸,最后加水稀释到5.0L,混匀即得到pH为5.0的缓冲溶液。3.2.4缓冲溶液及配制缓冲溶液的配制第三节沉淀溶解平衡沉淀溶解BaSO4:

难溶于水,在水中的溶解度为0.0024g/100g水。

BaSO4:

强电解质.BaSO4的溶解度很小,但是它溶在水中的部分全部电离了。沉淀溶解平衡:

在含有固体难溶强电解质的饱和溶解中,存在着未溶解固体与已溶解部分离解的离子之间的平衡。溶度积常数K---Ksp(s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