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教育思想对当代中学语文教学的影响_第1页
朱熹教育思想对当代中学语文教学的影响_第2页
朱熹教育思想对当代中学语文教学的影响_第3页
朱熹教育思想对当代中学语文教学的影响_第4页
朱熹教育思想对当代中学语文教学的影响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朱熹是南宋时期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也是理学的集大成者。朱熹长期从事讲学活动,精心编撰多种教材,为当时社会培养了诸多人才,对我国古代书院教育具有重大贡献。朱熹继承并发展启发式教学思想,使这一思想体系更加完善,对古今中外都产生了重大影响。朱熹十分重视读书学习,他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一套系统的方法论,形成独具特色的朱熹读书法,对当前语文阅读的教学策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朱熹继承“相观而善之谓摩”的精义,从评价内容与评价方式角度出发,形成多元化教学评价理论体系。朱熹教育思想是朱熹留给后世不可多得的宝贵遗产,其教育思想具有着跨越时空的价值。关键词:朱熹;教育思想;中学;语文教学AbstractZhuXiwasafamouseducatorandthinkerintheSouthernSongDynasty,andalsothemasterofNeo-Confucianism.ZhuXihasbeenengagedinlecturingactivitiesforalongtimeandcarefullycompiledavarietyofteachingmaterials,whichtrainedmanytalentsforthesocietyatthattimeandmadeagreatcontributiontotheacademyeducationinancientChina.ZhuXiinheritedanddevelopedtheheuristicteachingthought,whichmadethisideologicalsystemmoreperfect,andhadagreatinfluenceonbothancientandmodern,Chineseandforeign.ZhuXiattachesgreatimportancetoreadingandlearning.Inhislong-termpractice,hesummedupasystematicmethodologyandformedauniqueZhuXi'sreadingmethod,whichhasimportantguidingsignificancetothecurrentteachingstrategyofChinesereading.ZhuXiinheritsthefinemeaningof"mutualviewandgoodiscalledmotorcycle",andformsadiversifiedteachingevaluationtheorysystemfromtheperspectiveofevaluationcontentandevaluationmode.ZhuXi'seducationalthoughtisarareandpreciouslegacyleftbyZhuXitothelatergenerations,anditseducationalthoughthasthevalueofspanningtimeandspace.KeyWords:ZhuXi;Educationalthought;Middleschool;Chineseteaching辽宁理工学院毕业论文目录TOC\o"1-3"\h\u53341绪论 绪论1.1研究背景语文教育不是凭空出现的,古代教育思想中的一些真知灼见,对当代语文教学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南宋著名教育家朱熹一生心血倾注于教育,其教育思想不仅在当时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在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教师的教育观念拥有了一定的转变,但教学理念整体滞后,教学方法运用不当,忽视了语文教学的真正内涵。朱熹教育思想中的教学方法、读书六法、教学评价观等与当代中学语文教学具有较为明显的契合点。1.2研究目的和意义朱熹教育思想集古代教育思想之大成,对封建社会时期的教育及人才培养产生了深远影响,即使在当代学校框架下,其教育思想针对诸多教学问题仍具有重要的当代价值和启迪意义。学者将从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两方面进行论述:理论意义。朱熹教育思想是我国古代教育思想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他一生奉献于教育工作,其教育思想具有深远的历史影响,对后世具有积极意义。全面理解朱熹的教育思想理论体系,一定程度上可对当代中学语文教学模式进行补充。同时,对继承和发扬我国传统教育精神,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现实意义。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中学语文教学需要重新审视教学的初衷,即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此,系统深入地探寻朱熹教育思想的合理内核,汲取其思想精华,不仅可以焕发以朱熹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教育思想的内在活力,而且为当代中学语文教学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解决方案。1.3国内外研究现状通过梳理近几年有关朱熹教育思想的文献可见,国内学者主要从两方面入手:一部分学者从朱熹教育思想的时代背景、思想内容、当代价值等各个方面进行全面论述;另一部分学者则是针对朱熹教育思想中的某一方面进行研究,如朱子读书法、朱熹教学法等。根据笔者整理国内文献,发现姜晓洁在《朱熹启发式教学思想研究》这一文章中系统深入地挖掘朱熹启发式教学法的合理内核,提取其思想的精华,阐述其影响和价值REF_Ref10209\r\h[1];张婷婷在《基于朱熹教学思想的高中古代散文阅读教学研究》一文中在朱熹读书法基础上,研究探讨了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REF_Ref10376\r\h[2];王梦在《朱熹语文教育思想的当代价值研究——以初中语文教学为例》一文结合语文教学中所存在问题,集中探讨朱熹语文教育思想的当代研究价值REF_Ref10464\r\h[3]。然而,海外汉学家对朱熹思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哲学领域,而对他的教育思想的研究相对较少。1.4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本文主要通过多渠道分析整理与本课题相关的资料和文献,提炼出朱熹教育思想较为清晰明确的理论体系,探寻朱熹教学思想的当代价值,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一定方向。历史分析法。研究传统思想和文化时不能离开历史分析法的指导,针对具体历史人物的研究需要联系其生活的时代背景。本文结合特定的历史条件系统分析朱熹的教育思想,从而为当代中学语文的教学工作提供借鉴。问卷调查法。选取在校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对其进行问卷调查,且以访谈法为辅助,从而对中学语文教学拥有整体把握,分析其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本课题以朱熹教学思想为基础,对当前教学困境进行思考,寻求相应的解决策略或思路。2当代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主要问题及其成因分析2.1当代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主要问题2.1.1“填鸭式”教学问题“填鸭式”教学又被称为“满堂灌”教学,“填鸭式”指饲养员在给鸭子投喂时,直接将饲料做成长条的形状塞入鸭子胃里,使鸭子快速的长大,根本不考虑鸭子能否消化吸收。这与当前课堂上出现的灌输教学现象极为相似,教师只顾着一昧的传授知识,不顾及学生是否真正掌握,禁锢学生的思维,没有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被动学习,学习兴趣动机较低。由于课堂上部分教师只注重讲授知识,他们认为教学就是将知识最大程度的讲授给学生,却忽略了学生的接受程度,导致学生处于被动地位,部分学生跟不上教师教学进度,部分学生则从中获取不到新知识。学生逐渐缺乏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课堂情境单一化,缺少师生交流互动,学生情绪难以被调动起来,学习效率低下,甚至会产生厌学情绪。教学方式单一,限制学生思维发展。讲授式教学原本是再正常不过的教学方式,但部分教师在课堂中一昧照本宣科,只是自顾自的讲,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调查问卷中,58%的学生表示在课堂中不会主动提问,教师并不要求其提出问题,部分教师甚至不会认真对待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如果教师在授课时单一的采用讲授法进行教学,长期下来,课堂就会成为教师的“独角戏”,学生的热情逐渐降低,最终不愿意参与到课堂活动当中。在这种授课环境中,学生不愿积极主动地进行思考,只能被动地从教师讲授中获得知识。REF_Ref10996\r\h[4]学生只是机械的去学习和记忆,把所学知识当作做题的工具,很少去灵活思考。一昧灌输知识,造成学生负担过重。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经济条件提升,家长也更加注重孩子的学习。在学校中,由于课时任务紧,教师为了在有限的课堂内尽可能更多的向学生讲授知识,教学中广泛采用强化训练、超荷教学的做法,易导致学生负担过重,甚至造成学生心理压力过大,根据调查数据显示,86%的学生更喜爱师生交流互动的课堂氛围。2.1.2“不会读”教学问题 由于当前教师负担过重,背负课程、教学等多方面压力,部分教师忽视阅读教学的内涵,只注重讲授文本内容中考试重点,导致学生“不阅读”,甚至“不会读”。这对学生学习语文具有巨大阻力,不利于学生知识的积累及文学素养的提升。文本感知失衡。阅读教学中,部分教师讲授文本内容时与学生实际生活相分离,学生理解困难甚至不知所用。这一问题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教师对联系生活经验的重视程度不足;另一方面是学生对文本内容所蕴含的情感无法理解和共鸣,尤其文言文由于自身特点本就与学生之间存在着很强的距离感,若再不加以生活经验引导理解,那么学生的阅读兴趣与收获便会大打折扣。为此,教师必须重视与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充分运用自身已有生活经验与思维经验,与实际生活经验相结合,拉近与文本的距离。缺失情感渲染。新课标中明确指出“要依据学生发展需求,围绕学习任务群创设能引导学生广泛深度参与的学习情境。”REF_Ref11035\r\h[5]然而,当前阅读教学中教师仍受到教学进度与考试制度的影响,教师为完成教学既定目标或追赶教学进度往往会忽略学生的情感体验,缺失情感渲染,直接切入文本核心,使文章原本优美的意境变成冰冷的文字,学生无法与作者情感产生共鸣,没有深入理解文章主旨,所收获的知识较少,教师也逐渐失去教学热情。缺失读思引导。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往往只是让学生去读,而没有指导学生如何去读,导致学生对读的理解存在些许偏差,“熟读”在其眼中等同于机械重复的过程,仅是借助反复阅览来增强记忆,并未进行价值性思考。阅读与思考本应该相辅相成,然而,阅读教学过程中的思考环节却往往被忽视或形式化存在,学生缺少思辨意识,没有对文本内容进行思考,无法深入理解文章中心。2.1.3“不会评”教学问题语文教学评价具有导向、调控、激励作用,促进教学模式的完善和改进,提高教学质量,帮助师生共同成长。但是目前的评价模式出现偏差,教学评价俨然成为了考试的附庸,教师过于的看重书本知识,没有把非智力因素纳入评价范围,模式化较重,缺少过程性、发展性评价,使得教学评价过于单一。追求“标准”,压制学生个性化发展。教师在评价时只注重知识的考察,而语文素养是否提升、语言表达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却并没有被充分考虑,导致学生情感体验缺失,教学中教师并没有挖掘文本内容对个人情感唤醒、文学素养提升、思想道德修养等方面的作用。当前教学过于追求统一答案,如看图说话类型题目,学生符合答案标准则对,发挥想象力而与答案角度不同则错。这种考试模式下,片面追求标准答案,扼杀了许多宝贵的创新意识。流于形式,教学评价主体单一化。长期以来,语文教学评价成为只有教师参与的单向活动,学生只能作为被评价的对象,无法对教师、教学资源等方面进行评价。教学评价主体过于局限,其他的评价主体往往被忽略,这种评价模式并不利于语文教学的改进,压制学生的全面发展。“唯分数论”,评价成为考试的附庸。当前语文教学评价的主要内容就是字词段落的背诵和答题模板的使用,导致语文被学生曲解为单纯的背诵科目,甚至被部分学生所厌恶。这种成绩至上的单一性、功利性的教学评价,将学生丰富多彩的生活简化为枯燥无味的习题训练,将应充满活力的课堂压缩为简单粗暴的知识灌输。尤其是初三和高三阶段,课程压力大,教师急于完成教学任务,从而没有严格依据教学制度和教学进度要求,有规划、有条理地进行教学评价,无法保证评价的质量和效果。2.2当代中学语文教学中主要问题的成因分析2.2.1“填鸭式”教学问题成因分析教学观念较为陈旧。教师停留在教学为应试所服务的阶段,认为他们的任务就是将知识转交给学生,不注重营造多样化教学情境。为此,教师为追赶课程进度,直接将答案抛出或者跳过知识点的详解,不对学生进行启发式提问,课堂氛围欠缺,使学生逐渐丧失学习的兴趣和动机。文本研读不够深入。教师对文本的内涵缺乏深入挖掘,没有加入自己的见解,只是照搬教材内容,教学缺少深度。教师对课程标准和单元目标缺少规划与研究,导致对教学任务认知不够、教学重难点不突出。学情掌握情况较差。由于启发对象是学生,所以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对学生学习能力、学习进度具有一定要求,需要教师关注到学生之间学情的差异性,而教师常常没有关注学生学习情况的掌握,导致学生无法跟上教师节奏,易出现启发时机不当、启发效果不佳等问题。REF_Ref12240\r\h[6]2.2.2“不会读”教学问题成因分析教师备课不充分。教师在备课时,没有对文本内容进行深入思辨和感知,对文本内容理解层面较浅,无法引导学生深入感知文本内容及唤醒其情感体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帮助学生将文本内容与生活经验相联系,尤其诸如文言文、诗文部分与学生存在很大的距离感,学生则不易理解,无法与作者产生共鸣。认知层面出现偏差。即使在新课程改革大背景下,教师阅读教学观念逐渐改变,但部分教师仍将考试重点和教学任务作为研读文本的主要目的,而非其个人的兴趣驱动,认知层面出现偏差,使阅读教学具有鲜明的功利性。由此而来,教师一昧的关注应试考点,并没有注重对学生熟读与精思观念进行引导,导致学生思辨出现偏差。2.2.3“不会评”教学问题成因分析教学评价模式不完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评价方法和评价标准不准确,学生之间具有差异性,应有针对性地运用评价方法及评价标准,否则容易压制学生的思维发展、个性化发展。师生对教学评价认知缺乏,单认为教学评价是教师对学生进行的单向学习考核,导致其余教学评价主体和教学方式流于形式。教师错误理解评价理念。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点评缺少激励和指导的作用,且过于注重知识重点的考核评价,使教学评价成为考试附庸,没有对学生全面发展提出建设性的建议。尤其是初三和高三阶段,课程压力大,教师急于完成教学任务,从而没有严格依据教学制度和教学进度要求,有规划、有条理地进行教学评价,无法保证评价的质量和效果。3朱熹基本的教育思想3.1启发式教学法朱熹继承并发展了前人启发式教育思想,并结合教学经验,形成其独特的理论体系。朱熹在《论语集注》中对孔子的启发式教学思想进行注解:“愤者,心求通而未得其意,悱者,口欲开而未能之貌。启,谓开其意,开,谓达其词。物之有四隅者,举一可知其三,返者还以相证之义。复,再告也。”REF_Ref12286\r\h[7]在前人思想的基础上,朱熹加入其独到的见解,如下:明确主体地位。朱熹主张“指导者,师之功也”,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发挥辅助作用,读书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在学生遇到疑难困惑时,教师与学生共同商量、探讨,引导学生主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从中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举一反三。注意启发时机。朱熹不倡导教师讲、学生听这种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他主张教师应在学生遇到疑惑困难时,在恰当的时机启发学生如同春风化雨一般,对培养学生养成善于动脑、勤于思考的能力具有重要推动作用。适时提问激疑。正如朱熹所说:“读者无疑,需教有疑;有疑者,需无疑,方是长进。”REF_Ref12341\r\h[8]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朱熹要求教师在教学时适时激疑,帮助学生发散思维,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学会学习,掌握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善思、善问的良好学习习惯。遵循客观规律。朱熹根据不同阶段认知和发展规律的不同,形成系统的分段教学理论体系,“小学”在于“学事”,教学要求形象生动,先入为主,及早进行施教。“大学”在于“明理”,重在探究“事物之所以然”,注重引导学生自学。朱熹这一观点讲究教学要遵循学生发展身心规律,运用启发式教学法亦是如此。总之,朱熹强调以学生独立思考为主、教师引导为辅,注重培养学生养成勤于学、善于思、敏于行的良好学习习惯,并要求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引导学生。教师不仅应教授学生知识和学习方法,并且要注重培养提高学生的知识素养和道德修养等方面,促进学生全方面的发展。3.2朱子读书六法朱熹深刻意识到教育学生,需先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他认为“所谓读书者,只须理会这道理,如治家有治家道理,居官有居官道理,虽然头面不同,然只是一理”REF_Ref12381\r\h[9]于是,结合其实际经验总结出读书六法,具体内涵如下:一为循序渐进。朱熹主张“读书之法,当循序而有常。”REF_Ref12407\r\h[10]它包含三重内涵:首先,读书时应严格按照首尾篇章的顺序,切忌颠倒。朱熹这种逐步深入的过程正好符合人类的认知规律。人类认识\t"/item/%E6%9C%B1%E5%AD%90%E8%AF%BB%E4%B9%A6%E6%B3%95/_blank"客观事物同样也是要经历一个由具体到抽象,一般到特殊的过程。其次,学生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能力制定相应地读书计划,并且切实遵守该读书计划,量力而行。不单单人与人之间具有差异性,个体自身也具有发展的不平衡性。所以,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制定相应的学习计划。最后,读书要稳扎稳打,一步一步来,不可囫囵吞枣,急于求成。二为熟读精思。朱熹主张读书必须反复阅读,要求对书中内容了如指掌,不得囫囵吞枣,有些人读书后收获甚微,甚至近乎于无,就是因为在这一方面欠缺火候。熟读是精思的基础,读书必须不断的思考,才能达到“读书百变,其义自现”的效果。朱熹曾告诉学生说:“大抵观书须先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之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然熟读精思既晓得后又须疑不止如此,庶几有进”REF_Ref12446\r\h[11]熟读文章真正吸收其内容,继而精思,终有所获。熟读精思亦是知识内化的过程,只有真正将知识内化,才是学习的完整过程。三为虚心涵泳。虚心,指读书时不得先入为主、主观臆断,仔细体会书中的意思。涵泳,指读书时要反复咀嚼,细致的体会其中内容。朱熹认为读书时有所疑惑,应当以虚心的态度,切勿匆忙草率的取舍,要求客观揣摩其中的内容,深刻体会书中的内涵和乐趣。四为切己体察。朱熹竭力反对只向书本上求义理,而不应用于实践的做法。朱熹主张理论知识不可只停留在书本上、言语上,学者应将书本上的知识,贤人志士的言论,应用到实践中去,身体力行,切实体会文中的道理,进而得到自己的领悟。五为着紧用力。朱熹主张读书要有足够用的积极性,必须抓紧时间,精神抖擞,绝不泄劲。所谓着紧用力者,朱子曰:“宽着期限,紧着课程”。REF_Ref12472\r\h[12]读书应该具有紧迫感,如同船行驶在海洋里,乘风破浪,勇往直前,不可放松。因此,朱熹把读书形象地比喻为救火治病和破釜沉舟。六为居敬持志。居敬,指读书时要集中注意力,专心致志。持志,指要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宏伟的目标,遇到任何困难绝不动摇。朱熹主张只有树立明确的志向,持之以恒,学习才能有所成效,居敬持志也是其读书法的根本所在。3.3多元化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作为教学过程的有机构成部分,对整个教学活动具有极为重要的导向作用,是引领教学发展方向的旗帜。朱熹的教学评价观继承发展了“相观而善之谓摩”的精义,从评价内容与评价方式两角度进行多元化思考。评价内容方面。朱熹批评当时功利性的科举考试及专以“文词”取士的考核方式,他指出将科举制度作为评价标准会使“世之为士者,不知学之有本”,为此,朱熹主张“罢诗赋”,完善考核评价内容。朱熹认为,教学评价内容应与培养齐家治国、经世致用之才的教学目的相契合,专以“文词”取士显然不能达到这一教育目的,“罢诗赋”势在必行。然而受时代背景局限,这一教学评价主张难免被淹没在历史的长河里,但给当时教学评价注入新鲜活力。评价方式方面。朱熹从自评和互评两个角度出发,总结出丰富多样的评价方式。朱熹认为在与他人的切磋交流中,不同观点相互激烈碰撞很容易使学生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随后从交流辩论中汲取有益的知识,进而使自己的学术观点更加鲜明深刻,学术逻辑更加清晰严密,最后有助于形成更加成熟的学术思想,这种评价方式不仅最为直接有效,且更具有自我激励的作用。朱熹强调“大抵读书先且虚心考文词指意所归,然可以要其义理所在。”REF_Ref12524\r\h[13]书院教学主要内容是四书五经等儒家经典,而掌握对文本内容的鉴赏能力便是最为重要的评价依据,这种方式强调能否做到读通读懂、读出美感韵味、体悟其中精义。会讲活动时,学生相互交流文本内容,探讨辩论其中所质疑存惑的地方,师生双方也会就阅读鉴赏的方法进行论辨。为此,朱熹强调要积极接受他人的评价与建议,在不断反思中提高完善自我,这种互评的过程有助于师生间、生生间的教学相长,共同进步。综上,朱熹教学评价兼容自评与互评两种方式,在与他人论辩交流中发现自身不足,汲取有益的知识,促进自身发展,从而朝着成为经世致用之才的方向前行。4朱熹教育思想对当代中学语文教学的影响4.1“启发其智”对当代中学语文教学的影响朱熹认为教师在师生双边互动中扮演启发引导的角色,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师友之功,但能示之于始而正之于终尔。若中间三十分工夫,自用吃力去做。既有以喻之于始,又自勉之于中,又其后得人商量是正之,则所益厚矣。不尔,则亦何补于事。”REF_Ref12560\r\h[14]教师面对学生所存在的疑问,要帮助学生发散思维,领悟知识,通过自身努力消除疑问,培养学生勤,思、善疑、多问的良好学习习惯。同时,教师要考虑学生已有经验,在学生原有知识储备的基础上,启发学生思考,营造良好课堂氛围,从而引导学生获取到新的知识。教师应多元安排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发挥重要的推动作用。语文课本中部分文章理论性强,例如文言文、人文类或科普类的文章,这类文章阅读和学习相对枯燥,不易激发起学生学习兴趣。这要求教师充分研读教材内容,对文本进行相应拓展,将看似乏味的文章讲活。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等信息技术手段设置课堂情境活动,为学生播放与文本内容相关的图片、视频资料,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和兴趣,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学习。REF_Ref12593\r\h[15]如,教师在讲解《论语》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电影《孔子》,展示更为立体的时代背景和孔子形象,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内容。教师应合理设置教学活动,采用多元化教学方式。语文这门学科的学习是丰富的、趣味的,不应该是单一的、死板的,语文课堂中许多问题都具有开放性,极其有助于学生创新思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设置开放性教学问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自由表达观点,亦或是采用翻转课堂等形式,使教学形式多样化,这不仅是简单的课堂活动,更是培养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和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过程。REF_Ref12629\r\h[16]教师应针对性进行提问,启发学生进行思考。朱熹极其重视学生“生疑”到“解疑’的过程,其认为经过这一过程从而才能真正获取知识。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独立探索、创新思维,极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互动交流的兴趣。因此,教师无法全面了解学生,无法根据学生实际进度有针对性地制定差异化教学。此外,师生之间互动不足,不利于提高语文学科的教学效果。REF_Ref12662\r\h[17]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适时提问激疑,培养学生提问的能力可促进学生元认知的发展和问题意识的提升,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答案,而所设计问题不能过于简单或者过于困难,要随着课程的深入循序渐进,针对不同学生群体有针对性地设计开放性问题。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思考,发散学生思维,尊重学生答案,帮助学生举一反三,丰富学习体验,激发学生求知欲望,提升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REF_Ref12684\r\h[18]4.2“自学悟怔”对当代中学语文教学的影响阅读方法是在实际经验中不断总结并加以提炼出来的,如若没有人引导是很难自己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阅读方法。由此可见,阅读教学课堂正是教师指引学生掌握阅读方法的平台,在这种师生双边交流互动的氛围中进行文本内容的独特阅读体验。联系已有经验,引导学生感知文本。教师必须重视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充分运用自身拥有的生活经验与思维经验,拉近与文本的距离并进行感知理解,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经验对未知的文本内容进行品悟鉴赏,可以通过实地观察、情景扮演、多媒体辅助等多种方式实现文本二次焕新。渲染文学情境,唤醒学生情感体验。教师应带领学生深入体悟文章内容,有针对性对学生进行指导,给学生发表自己观点的机会,激发学生求知欲望,获得独特的阅读体验和思考感知。当前,阅读教学过程正逐渐走向动态开放、对话交流的理想状态。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学生自主阅读的重要意义,打破以课堂、教材、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把握中学生的认知特点与学习心理,在不耽误进度的同时给予学生能够充分自主阅读、讨论的时间,并且进行适当的点拨,不要使小组探究等环节形同虚设。如,设置读书讨论会,给学生机会自由交流,引导大家各抒己见,亦或是引用影视资源,创设可供学生参与的学习情境。REF_Ref12779\r\h[19]重塑熟读观念,引领个性化思考。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然而,目前学生更多是机械性反复的过程,仅是借助反复操作来增强记忆而已,并未进行更有价值的思考。为此,教师必须重塑学生这种片面观念,要重视引导学生发掘适合自身的方法来实现“熟读”过程的最优化。如,学生在阅读梳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时,可引导学生撰写阅读笔记、运用圈点勾画法等,帮助学生更加精准地掌握文本,更加深入地思考。教师要充分重视“精思”环节的设计,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锻炼学生的思辨能力,帮助学生在读书基础上进行思考,达到读思合一。如,可采用小组汇报、辩论赛、情景演绎等方式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呈现思考成果。4.3“相观而善”对当代中学语文教学的影响新课程改革倡导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价值,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青年。然而,要实现这一教育目的,不仅需要语文教学内容与方式的改革,更要对语文教学评价的理论体系进行不断的优化。教学评价不仅是检验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标准,更是指引教学发展方向的引路灯,因此构建多元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是语文教学实现优化改革的开门砖。一、评价主体多元化。语文评价旨在改善学生的语文学习状态,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教学评价实施的过程实际上是学生重构学习的过程。REF_Ref12838\r\h[20]因此,在教学评价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中心地位,注重评价主体多元化发展。1、学生自我评价。学生应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有目的、有计划地把握学习目标,理解学习内容,根据自身学习情况不断的进行调整。如,在学期开始之初,教师指导学生撰写自身学习记录表,即记录学习状况、学习进度、作业情况。在后期学习中,引导学生依据实际表现完成评价表。这样使自我评价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有助于学生及时发现问题与不足,逐步完善与提升自我。2、同伴互动评价。学生之间要善于互相学习、相互评价,从中汲取人之所长,补己之短,对学习者自身知识收获、能力培养与学习态度的端正皆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种同伴互动评价往往能够真实、客观地反映出学生的问题,且通过互动交流便于学生接受与消化。如,建立学习小组,小组之间相互学习、相互评价,共同进步。3、教师及时反馈。教师能够直观地了解学生学习状态,依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及时调整教学内容与改进教学策略。为此,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评价也是不可或缺的部分。教师要注重形成性评价,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帮助学生发现优点与不足之处,引导学生调整学习态度、学习进度、学习方法,达成预期的学习目标。4、家长配合评价。学生课后学习时间安排,只有家长才能够较为全面了解到实际情况。教师要与家长进行及时沟通和交流,有利于家长更全面深入地了解孩子,发现孩子的动态变化与成长,家校相互配合,推动学生沿着发展的方向不断前进。二、评价标准多维化。当前,伴随课程改革不断推进,“培养全面发展而又具有个性的学生”的核心理念牢牢刻印在课堂教学中。为此,教学评价的标准应该遵循着多维化原则发展。简言之,便是教学评价标准的制定既要尊重学生发展的共性,又要关注学生间的个性差异。如,在课堂教师与学生进行提问互动时,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实际情况,对学生回答结果给予学生鼓励性的反馈。REF_Ref12864\r\h[21]三、评价方式多样化。在当前语文教学中,教学评价方式虽已经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但具体教学评价过程却依旧单一化。不同的教学评价方式不仅可以检验学生学习效果,还可以帮助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整教学的进度及方法,在激励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可见,构建多元化教学评价体系的重要举措,便是组织与选择合适的教学评价方式。这要求不断优化评价模式,使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并行,注重对学生的发展性评价。如,教师可以依据学生实际情况建立成长记录表,立足于学生成长发展的全过程,对学生进行更为全面、开放、有针对性的评价,从而促使学生体验成长与进步的同时,提升自身能力。总之,教学评价的重点在于及时检验教学成效、发现教学问题、调整教学方法。最终目的在于不断促进教学过程完善,帮助师生共同发展与成长。结论朱熹吸收借鉴前人思想,加之长期实践,形成了其独具特色的教育思想体系,其教学方法、读书六法、教学评价观等思想观点在今天仍然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当前中学语文教学中仍存在诸多不足。笔者将理论与实际相联系,结合朱熹当前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填鸭式”教学问题、“不会读”教学问题、“不会评”教学问题,阐述朱熹基本的教育思想及其对这些问题的指导意义。借古可以鉴今,探索中国教育发展历史,研究古代教育思想,对于认识和解决我国当前语文教学中所存在问题,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然而,朱熹的教育思想固然值得借鉴,但不能作为解决当代语文教学问题的万能灵药。中学阶段的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亟待解决,我们必须及时地寻找解决措施,担负起语文教学的责任。这要求我们与时俱进,结合当前实际情况,去学习,去研究,去创新。参考文献姜晓洁.朱熹启发式教学思想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8.张婷婷.基于朱熹教学思想的高中古代散文阅读教学研究[D].吉林师范大学,2022.王梦.朱熹语文教育思想的当代价值研究[D].苏州大学,2018.张利.高中语文教学中多元化教学方法的应用策略[J].新课程,2022(42):142-14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M].2017年版2020年修订.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42-43.牛本锐,蒋秀碧.启发式提问在中学语文课堂中的应用[J].文学教育(上),2023(03):140-142.朱熹.《论语集注》[M].北京:商务印刷馆‚2022.158.朱熹.朱子语类[M].北京:中华书局‚1986.198.张隆华.中国古代语文教育史[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0:337.朱熹.《学规类编》[M].北京:中华书局,2010:99.童雪.语录四种[M].武汉:湖北辞书出版社‚1997.[宋]黎靖德.朱子语类[M].长沙:岳麓书社‚1997.周一贯,鲍国潮.中国古代语文教育言论读解[M].浙江:宁波出版社,2015:254.[宋]黎靖德.朱子语类[M].北京:中华书局.1986.146.刘鹏.信息化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探究[J].新课程,2022(42):164-166.姜宝贵.高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运用[C]//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国际院士联合体工作委员会.2023年创新思维与教育学科研学术探究论坛论文集(二).2023年创新思维与教育学科研学术探究论坛论文集(二),2023:2-4.郭彩华.高中语文教学中多元化教学方法的运用[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21(12):11-13.肖仙凤.基于单元化教学语文课堂提问策略[J].文理导航(上旬),2023(06):40-42.丁端.影视资源辅助高中语文教学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22.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236-237.邓正琴,叶茂,熊延东,曹俊平.教育评价改革视域下的中学语文教学评价探究[J].教育实践与研究(B),2022(02):11-17.附录调查报告根据毕业论文需要,展开了一次关于中学语文相关问题的调查问卷活动,本次活动调查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学生对语文学科的认知和看法。本次调查主要是通过填写问卷的方式完成的,并通过调查事实分析,撰写调查报告如下:一、调查背景在当前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逐渐暴露出当代语文教学工作的诸多不足之处。当前,传统的教学模式仍然主宰课堂,教师过于注重知识的教导,学生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应有尊重,没有从根本上落实教师角色、教学方式、学习模式的转变,忽视了语文教学的真正内涵。二、调查目的在学生学习的各个环节中,课堂学习是最重要的一环。此次问卷调查将从当前语文课堂出发,研究哪种语文教学方式学生接受度最高,最能受到学生的喜爱,研究学生对不同教学方式的喜爱程度和接受程度,探讨如何构建和谐、高效的激情语文课堂,为论文的研究对象提供理论依据。三、调查人汉语言文学193班王琳四、调查对象本次调查对象主要以在校中学生为主,刚迈出高中的在校大学生为辅。主要调查对象涵盖了作者个人的同学及一些在校中学生,通过问卷星的形式对这些人进行了调研。大部分被调研的人都积极地参与到此次调研活动中来。五、调查方式本次调查采取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利用网络制作调查问卷并发布,最终对被调查者进行信息搜集。利用问卷调查的优势在于,问卷可以清晰地记录需要调查的问题,并且具有较高的回收率,也可以直观地反映出调查的结果。六、调查内容本次调查内容包括15个选题,其中有12个选择题和3个简答题。选择题均为选题,有效体现了被调查者对于当前中学语文教学的看法。简答题则是自由发挥,可以看出被调查者的心理。七、调研结果及分析此次调研收录有关问卷共100份,其中有效问卷100份,回收率100%。本次调查在问卷设计上,首先对被调研者关于语文学科认识了解进行调查,其次调查他们对教师、教材及课堂的看法,最后分别调查他们对教师、教学及课堂的建议及要求,从中认识当前语文教学下学生对语文学科最为直观的态度和建议。本次问卷调查数据真实可靠,调查问卷见附件。八、数据结果分析1、学生对语文学科认知情况从调查问卷中得出的结论来看,被调研者中53%喜欢语文这门学科;19%认为语文学科太难;14%认为枯燥乏味;8%认为语文学科用处不大;6%的被调研者不喜欢语文这门学科。其中,一半的被调研者喜欢语文这门学科,其他的被调研者因不同原因对语文学科认知产生偏差。2、授课内容喜好情况被调研者中,32%喜欢课文解析;47%喜欢文学拓展;13%喜欢知识讲解;8%喜欢应试训练。由此可见,学生更为偏向课本内容的深入讲析以及文学内容方面的拓展,而不是单纯的应试训练或是一昧的知识讲解。3、语文学习中较为困难部分被调研者中,20%喜欢现代文阅读;39%喜欢文言文阅读;22%喜欢诗歌鉴赏;9%喜欢写作。文言文阅读这一选项占比是其他选项的一倍,可见,学生中大多在文言文阅读方面学习存在困难。4、对于阅读的看法和态度根据调查报告可见,41%喜欢阅读,认为可以提高素养,继承文化;20%不太喜欢阅读,只为提高成绩;16%想阅读,但没有合适时间;8%不喜欢阅读,也不想阅读;15%被调研者认为阅读方法上存在问题,希望可以提高阅读能力。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采取多样化教学方法,教授学生阅读方法,对阅读产生浓厚兴趣,逐渐爱上阅读。5、学生课堂提问情况根据调查报告可见,42%被调研者经常主动提问,教师也鼓励他们提出问题;36%被调研者很少主动提问,教师也不要求提出问题;8%被调研者上课时偶尔会提出问题,但是教师很少认真去对待;14%被调研者有时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