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DB330523/T31—2019生态寺院建设规范范围本规范规定了生态寺院建设的基本要求、场所建设、法务活动、弘法宣传、投诉、监督评价管理等内容。本规范适用于生态寺院的建设工作。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10001.1公共信息图形符号第1部分:通用符号GB26386燃香类产品安全通用技术条件GB26529宗教活动场所和旅游场所燃香安全规范术语与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生态寺院ecologicalmonastery指符合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理念,能提供自然体验和佛事活动,由宗教事务管理部门依法批准的佛教活动场所。基本要求坚持“两山”理念。充分挖掘宗教文化的积极因素,参与所在地美丽乡村建设。坚持特色创建。建立符合地方实际、既有共性又有特色、实用且可操作的生态寺院建设和管理模式。坚持齐抓共管。建立以主管部门指导、相关部门协同、寺院为主体的联合共建模式。坚持绿色发展。推行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资源循环利用、节地等技术。坚持科学管理。以“文明、安全、环保、秩序”为总要求,促进宗教事务规范化管理。场所建设基本要求选址寺院建设选址应与周围的自然景观相融合协调。针对扩建、迁建、改建、重建的寺院生态化建设提升。规划寺院在选址后或重建、改扩建时应考虑整体“一次性”规划的方案论证。整体布局应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保护和利用自然地形及自然资源,减少对植被和自然地貌的改变。寺院规划应做好与城镇规划、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衔接。针对扩建、迁建、改建、重建的寺院生态化建设提升。设计应结合所在地的气候地理环境、文化习俗等因素设计寺院。应选择绿色建材,优先选择可重复利用的环保材料。建设严格按照规划设计方案进行生态寺院建设。向承建商、施工队伍和材料供应商传达可持续建设政策,尽量选择具备生态工程实施经验的承建商。建设材料宜使用适合当地自然环境的天然材料,并且保留证明建设过程符合可持续政策和环境管理要求的材料至少两年。放生池环保处理宜采用生物接触氧化法、设置沉淀收集池,种植莲藕、水草等水生植物,吸收污水里的有机质以及大量的无机盐。标识标志标识符号应符合GB/T10001.1规定的要求。应有“节约用水”、“保持台盆清洁”、“禁烟和停车标志”等提醒标识和“爱护生态环境”等生态标识。标识的安放位置应合理有序,高度适当,并且不影响寺院整体美观;确保公共指示标识的清晰明了,不得有污损影响辨识。在重要的标识处应安置太阳能照明灯,确保夜晚标识的可见度。垃圾分类建立寺院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责任制度,定期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实施情况的检查。应通过教义教规、实施奖惩措施等方式组织和引导僧众、信众开展垃圾源头分类减量工作。垃圾分类收集容器布局合理,垃圾箱应有盖并在显著位置印制垃圾分类标志,造型美观与寺院环境相协调;垃圾清扫及时,日产日清,可视范围内无明显垃圾。寺院生活产生的可生物降解的有机固体废弃物,宜因地制宜采用机器成肥、太阳能辅助堆肥和厌氧产沼发酵等方式进行生态化处理。寺院可循环使用或再生利用的废弃物品,应保持清洁,清空内容物,避免污染。体积大、整体性强或需要拆分再处理的大件垃圾,应预约再生资源回收服务单位上门收集,或投放至指定的废弃物投放点。对人体健康或生态环境造成直接危害或潜在危害的危险废物,应委托具有相应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的单位进行运输集中处理。寺院应通过宣传栏、组织活动等方式开展垃圾分类宣传,增强僧众、信众主动开展垃圾分类的意识,提高垃圾分类的准确率。环境保持场所干净整洁,按照6S(“清理、整顿、清洁、清扫、安全、素养”)要求进行定置管理。寺院园林工作要有专人负责,整洁环境,保护植被,根据场所环境特点,加强园林、绿化建设,做好周边绿化树木的养护工作。节约用水,不乱排污水,生活污水处理覆盖率达100%。寺院范围内,禁止吸烟。寺院环境绿化宜采用本地林木花草品种,兼顾生态、经济和景观效果,与当地的地形地貌相协调,植被覆盖率山区≥80%,丘陵≥50%,平原≥20%。对邻近施工的绿地表面进行覆盖;对施工范围内的树木进行围护保护;设专人监护施工车辆,不应碾压施工范围内的植被和树木。集中的污水处理方式应截污纳管收集,不得直接向河道、溪流、池塘排放;分散的处理方式宜采用化粪池和污水净化槽等小型污水净化装置,净化后的出水可进行土地处理或湿地处理、排放或利用,沉淀的污泥应定期清掏。能源使用节能材料与节能设施,并有节能措施。监控、照明系统处于适用状态,照明设施宜采用LED节能灯具;照明应使用柔和灯光,并减少光污染,宜采用分线路、分区域控制,符合日息的要求。夏季室内空调温度设置不低于26摄氏度,冬季室内空调温度设置不高于20摄氏度。提高寺院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宜符合如下要求:宜配建光伏发电、蓄电等设施,为寺院供电;宜安装太阳能热水器,为寺院提供热水;宜采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供热;应有持续电力供应,配备应急和备用照明设施,适当设施配备感应式开关。可依寺院水源条件、地形地势、经济条件,选择以下供水方式:利用地势差引入河道、山塘、水库等天然活水;配建动力供水系统,抽取池塘水或河道等地表水;既有管网自来水。食堂厨房烹调储藏设备保持卫生,通风状况良好,产生油烟的设备上部应加设附有机械排风及油烟过滤的排气装置,过滤器应便于清洗和更换。提供给僧众与外来人员使用的用品用具应当保证卫生安全,可以反复使用的用品用具应当一人一换,要求清洗、消毒、保洁;不提供一次性用品用具;鼓励自带餐具。厨余垃圾宜采用自然堆肥的方式回收利用。客房寺院来客住宿,应将身份信息报当地派出所登记备案。不在客房内吸烟、不擅自使用大功率电器,不大声喧哗影响他人休息。客人应自觉保持客房卫生,住客退房,寺院应立即安排工作人员进行打扫;无客人住宿房间,寺院应安排工作人员定期检查和打扫,保持客房卫生。客房内不提供牙刷、梳子、浴擦、剃须刀、指甲锉和鞋擦等“六小件”一次性消耗品。不在客房内供佛、燃灯、烧香。大殿、僧寮大殿、生活区等人员活动频繁的场所要保持空气流通,无异味,并定期消毒。僧寮保持环境卫生,无污染物、异味,定期打扫。厕所寺院公共厕所布局合理,服务半径≤200m。公共厕所通风和照明良好,及时清扫、消毒,通风良好,无臭味,标示规范醒目,建筑造型与环境协调。厕位、便池宜采用环保免冲式或水冲式。厕所厕位的男、女比例为4:6。厕所设专人服务,洁具洁净、无污垢、无堵塞;室内整洁,有文化气息。法务活动文明敬香宗教活动场所燃香安全应按GB26386和GB26529规定的要求。寺院应成立由各主要执事法师组成的文明敬香劝导小组。建立燃香安全管理制度,包括燃香点、存储点设置的条件、数量及规模,管理的业务流程和操作规范,检查处理的具体时间及频次等要求。宜利用布告栏、显示屏,扩大宣传,推动“文明敬香,建设生态寺院”的进行。寺院内提供免费用香以及售卖的燃香类产品有合格标志,禁止高香、大香、毒香、劣质香、成把香入寺。寺院内用香,可燃部分不超过400mm,直径不超过8mm;要用天然材料制成,不含有香精和超标的化学胶合剂;感官检测没有刺鼻气味。寺院内售卖的火烛类产品合格,禁用有毒、劣质火烛。寺院内的石蜡蜡烛(传统蜡烛)不得超过1kg;禁止胶状水晶蜡烛,宜引导利用植物酥油蜡烛。谢绝游客、香客自带各类香烛、纸质焚化品进入寺院,提倡引导每位信众游客最多燃3支香。倡导鲜花礼佛,禁止明火入殿。通常佛事佛事活动应遵守法律法规,接受宗教事务部门的行政管理,不应利用佛教进行邪教或者迷信活动等。落实佛事活动专门负责人,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建立健全日记台账。进行佛事活动时应做到整洁有序,维持佛教活动的清净庄严,保护周边环境,不焚烧大件纸制品,保持卫生清洁。佛事活动在寺院或其他经批准的场所举行,应减少对原生生态环境的破坏,佛事活动的规模、次数应当结合具体场所的环境承载力进行计划安排。庙会香期应对申请进入庙会香期占用地点范围内的商家进行核查,降低小吃、玩具等产品现场制造的环境污染。庙会香期活动时应合理安排垃圾桶数量和种类,百米之内至少安放3组可分类的垃圾桶;广贴宣传标语,引导游客、香客保护环境,不乱扔垃圾。寺院应加强与属地乡镇(街道)、政府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认真落实安全消防器材、摊点设置、饮食卫生、车辆停放、香火管制、进出通道、人员疏散区等安全工作措施。科学放生建立“放生”活动管理制度,倡导科学放生和护生,维护生态平衡。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对寺院日常法务活动等开展执法检查,防止无序放生等行为的发生。寺院组织的户外放生活动应当经过政府相关部门的批准,经过实地研究,减小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与破坏,每年不得超过二次;大型放生活动宜在合适的季节由佛教协会组织并不超过每年度1次。应明确可以“放生”或禁止“放生”动物清单,外来种、杂交种、选育种及其他不符合生态要求的物种不应列入放生清单,常见的禁止放生物种包括巴西龟、清道夫、罗非鱼、雀鳝等。弘法宣传讲经说法对外来人员的寺院情况或宗教问题解说教育活动中,应将寺院的生态环境管理理念融入进去。应挖掘佛教教义中符合生态理念的思想,利用讲经会议、宣传册等形式,形成符合本寺院实际的生态文化。在信教群众的佛教教育中,应融入生态文明的生活理念,倡导信众养成生态环保的生活习惯。生态宣传借助寺院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平台等媒体媒介,大力宣传生态节约理念,营造创建生态寺院良好氛围。利用橱窗板报对生态寺院建设进行宣传,橱窗板报设计应大方美观,充分挖掘宗教文化的积极因素,与所在地美丽乡村建设要求相结合。寺院印刷、传阅的书籍内容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大力宣传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规范管理涉及生态寺院建设宣传的相关档案文件资料。慈善服务宜定期开展尊重和爱护生命、科学放生和护生、垃圾分类的宣传教育。由信教群众组织成立生态寺院建设的宣讲队,宣讲生态环境保护。寺院教职人员或义工团队,应定期开展与生态建设相关的公益活动。社会和谐寺院应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开展正常有序的民间信仰活动,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弘扬爱国爱教精神,不妨碍社会公共秩序、生产和生活秩序,不从事各类非法活动及损害公民身心健康的活动,防范和杜绝邪教、封建迷信活动,抵制宗教极端思想和邪教渗透。寺院应发挥民间信仰在道德教化、文化传承、民间交流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形成向上、向善的道德伦理力量,弘扬社会正气,融合乡规民约,融洽乡里关系。投诉、监督评价管理投诉管理公开各岗位负责人名录,建立并完善人员匿名投诉机制。拓宽投诉监督渠道,充分利用寺院网站、微博、意见本、意见箱等,公布投诉监督电话。定期对投诉内容进行处理,将投诉信息下发至相关岗位,责令整改,至少每季度集中处理一次。监督评价管理建立来客监督制度,对来客的意见有记录、有处理、有答复。定期开展生态寺院建设工作测评,根据测评结果,持续改进。开展来客高峰段巡查工作,实行“一周一巡查”制度,对生态化建设与管理进行有效的监督。成立生态寺院评价委员会,其评价委员由有关部门推荐的代表和专家组成,专家人数5人以上,总数为奇数,代表和专家从事的行业分布宜覆盖主管部门、佛教界、生态环保、建设等领域。建立生态寺院申报与认定机制,申报单位提请申报书(样式参见附录A)交由评价委员会进行核准。生态寺院评价委员会应对申报寺院进行实地考察,并组织召开评价委员会会议对申报单位的申报材料依据绩效评价表(样式参见附录B)进行评价,投票表决并提出评价意见。
(资料性附录)
安吉县生态寺院申报表寺院名称地址挂靠单位联系方式主要生态化建设和发展方向开展的主要特色建设活动规划方案建设主体单位名称:单位投入资金:预估效益评审组意见:盖章年月日
(资料性附录)
绩效评价表一级指标二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立春宣传课件图片大全集
- 2025年高性能钼片项目合作计划书
- 2025年饲料及宠物食品项目发展计划
- 2025年角质溶解药项目发展计划
- 2025年度窗帘生产设备租赁及售后服务合同
- 2025版房产分割离婚承诺协议书
- 2025年园林景观苗木种植与园林景观工程分包合同
- 二零二五年货车驾驶员社会保障及福利保障合同
- 2025年保健食品品牌保护及侵权纠纷处理合同
- 2025版绿色建筑示范项目施工合作协议书范本
- 宗教场所开展法律知识讲座
- (完整word版)健康SF-36量表(中文版)
- CT灌注成像诊断急性脑缺血
- 模板-机房来访人员进出登记表
- DB14-T 2695-2023 目标树选择与作业技术规程
- 预制箱涵吊装施工方案百度
- 《烧(创)伤的急救复苏与麻醉管理》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
- 选择性必修下原文、翻译
- 器械不良反应报告表
- GB/T 42588-2023系统与软件工程功能规模测量NESMA方法
- 四向穿梭车立库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