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中考物理一轮复习:八年级上、下册知识点汇编_第1页
人教版中考物理一轮复习:八年级上、下册知识点汇编_第2页
人教版中考物理一轮复习:八年级上、下册知识点汇编_第3页
人教版中考物理一轮复习:八年级上、下册知识点汇编_第4页
人教版中考物理一轮复习:八年级上、下册知识点汇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中考物理一轮复习:八年级上、下册知识点考点汇编

八年级上册

知识点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基本单位:(m,国际基本单位)。

2.换算:1nm=μm=mm=Cm=dm=m=km。

【方法点拨】①在长度单位间的进率关系中,米、分米、厘米、毫米间进率是,千米、米、毫米、

微米、纳米间进率是。②进行单位换算时要注意,换算的是单位而不是数字。

【例1]在下面的空格中填上长度的单位。

(1)教室高约3;(2)一名初中生身高约165;

(3)课桌的高度约8;(4)一支铅笔的长度约2。

【变式】5×10l0μm=m=nm;0.72km=m=dm<>

3.刻度尺的使用:①根据对测量结果的要求选择的测量工具。②使用前要观察刻度尺的、、

零刻度线是否。③使用时:刻度尺与被测长度(放正)、。④读数:视线与尺面(正

对刻度线),估读到的下一位。⑤记录的结果包括(准确值+估读值)和o

【例2】图中用(厚)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正确的是()

【变式】如图所示,读数时视线正确的是(选填"A”或"B”),刻度尺A注Ma

的分度值是,物体的读数为cm。

4.时间的基本单位:____(s,国际基本单位)。^∖

5.换算:Ih=min=s;IS=ms=吟中叩叩呷而恤F

6.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

与错误的差别:错误避免,误差______避免(填可以或不可以),但可以o

减小误差的方法:①多次测量求。②选用仪器。③改进测量。

【例3】“一张纸折叠103次后厚度将超过宇宙边界”这一视频标题引发了小兰的思考。为测量某参考书中一

张纸的厚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分度值是Imm的刻度尺能直接测量出一张纸的厚度

B.此实验中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就不会有误差了

C.参考书共200页,测出整本书总厚度记为L,然后再用总厚度L除以纸的页数200,则可得出一张纸

的厚度I=-L

200

D.测量厚度时∙,可以使用零刻度线磨损的刻度尺

【例4】如图所示,为了测量铁丝的直径,将铁丝紧密的缠绕在圆铅笔上,共缠n圈,读出n圈铁丝的宽度

L,铁丝的直径是______;如果测量时缠绕的不紧密将会使测量结果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

变’φ≡≡⅛>

<--------d-------►

【例5】某次计时,机械停表指针如图所示,则此时停表读数为O为减小测量误差,通常采用的方

法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若用毫米刻度尺测量物理课本的长度四次读数分别为25.98cm、26.00cm、28.03cm、

26.02cm,26.02cm,则该课本的长度应为cm。

【例6】下列实验用到多次测量取平均值以减小误差的是()

A.为测量一张纸的厚度,可测出一沓同样纸的厚度除以张数

B.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实验时,多次改变入射角的大小

C.用刻度尺测量物理课本的长度时,进行多次测量

D.探究单摆周期与摆长的关系时.,多次改变摆线长度

知识点二、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物体随时间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参照物:描述的物体运动时,被选作的物体。(假定静止,实际可以动)

3.物体静止和运动的判断方法:首先确定,研究对象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有变化则是的,无变

化则是的。

【特别注意】①描述同一物体运动,选不同的参照物,结论可能;②通常选地面或地面上不动的物

体为参照物,但不能选择研究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③说到“相对于谁运动”,这个“谁”就是;④相

对静止条件1大小相同,运动相同。

4.运动是的,静止是的。

【例1】下列实例中不是机械运动的是()

A.铁路上飞驰的列车B.爱因斯坦在思考问题

C.飞机在蓝天翱翔D.枯叶飘落

【例2】照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这是诗人李白的诗,从物

理学角度看,说舟中人是静止的,所选择的参照物是()

A.轻舟B.河岸C.游动的人D.岸上的人

【例3】南北朝傅翕有绝句:“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人从桥上过,桥流水不流。”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步行骑水牛”中骑在牛背上的人相对牛是运动的

B.“桥流水不流”中水不流是以桥为参照物

C.“桥流水不流”中桥在流动是以流水为参照物

D.“人从桥上过”中人的运动是以流水为参照物

【例4】“水涨船高”这个成语中,“船高”是指船升高了,这一运动是以为参照物:若以为

参照物,则船是静止的(均选填“地面”或“水面”)。这说明运动和静止的性。

知识点三、运动的快慢

1.如图所示,在比较游泳运动员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中:甲图是用相同的比较谁在前面;乙图是用

相同的比较所用的时间。在物理学中用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这种方法与图的方

法相同。

2.速度:。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的物理量,速度越大,运动越快。

3.公式:(注意:物理上一般不用除号);变形公式:

4.单位:(国际主单位),O换算:ImzS=km/h;IkmZh=m/s«

5.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大小的运动(任何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

6.变速直线运动:速度的直线运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都)o

7.公式:(平均速度,粗略描述运动的快慢)。

【方法点拨】求平均速度的方法:首先明确求哪段或哪段的平均速度,再找出对应的总时

间或总路程,最后用廿=:计算。中途耽误的时间必须算在内(如:龟兔赛跑)。

[例1]如图所示的图像中,描述的是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例2】一个物体正在做匀速直线运动,关于V=旦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t

A.该物体通过的路程越长,速度就越大

B.该物体每秒内通过的路程不一定相等

C.该物体的速度与S成正比,与t成反比

D.该物体的速度与s、t无关,但S与t成正比

【例3】甲、乙两物体从同一地点同时向相同方向做直线运动,其S-t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

A.两物体在15s末相遇,且O〜15s内通过的路程甲比乙大

B.两物体在15~20s内都做匀速运动,且V甲<vz.

C.两物体在0〜IOS内都做匀速运动,且V甲>VA

D.两物体在20s末相遇,且0〜20s内通过的路程相等

【例4】如图所示,记录了--辆小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情况,该小汽车做的是(选填“匀速”

或“变速”)直线运动,以驾驶员为参照物,小汽车是(选填“运动”或“静止”)的。

0Imin2min3min4min

0600m1350m2250m3240m

知识点四、测量平均速度

1.实验原理:。

2.实验器材:斜面、木块、小车、、、金属片。

3.实验步骤:①搭好斜面。斜面应保持较(填“大”或“小”)的坡度,目的:(减少

测量时间的误差)。②测V¥:分别测出全程路程Sl和时间t”上半段的路程S2和时间t2,填入表格,并

算出V平。

【特别注意】①实验中用斜面的目的:。②使用金属片的目的:。

【例1】如图是小华在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时,拍摄小球从A点沿直线运动到F点的频闪照片,每隔0.2s

闪拍一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BCDEF

RwnIIIHIl叩nι∣nι型则型ι]ιn∣WW叩叩平叩叩叩叩训叩叩叩叩叩Wnl

Ocm12345678910111213

A.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ICmB.小球从A点运动到F点的时间为1.2s

C.小球在DF段做匀速直线运动D.小球从C点运动到E点的平均速度为0.15m∕s

【例2】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

(1)实验中,斜面应选择较坡度,这样设计是为了实验中减小测量时造成的误差(选

填“路程”或“时间”)o

(2)图中的电子表分别表示小车在斜面顶端,中点和底端不同时刻,则小车通过斜面下半段路程的平

均速度是m/s;

(3)小车从斜面顶端到底端时,做(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

(4)测量小车通过斜面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时,(选填"能”或"不能”)将小车从中点释放,

是o

【例3】当今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如图甲所示。

一辆汽车由静止开始驶入大桥,假设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乙所示,经15s行驶0.3km后开始做匀速直

线运动,求在这30s整个过程中,汽车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知识点五、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声音的产生: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___;振动停止,发声也_______»

2.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真空____传声。

3.声速:15°C的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是。一般情况下,声音在中传播速度最大,中其

次,中最小;同种介质中,温度越高,声速越一o

【例1】有一根铺设在开阔地面上长17米的已供水的铁质水管,甲同学用小铁棒在水管的一端敲一下,乙

同学在水管的另一端贴近管壁,可听到()(已知声音的响度足够让乙同学听到,声音的频率也在乙同

学的听觉频率范围内,声音在铁、水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依次为5200M∕S,1500〃?/S和340w∕s,人耳能

分清前后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要大于0.1s)

A.一次敲击声B.两次敲击声C.三次敲击声D.无法确定

【例2】抗日战争时期,歌曲《黄河大合唱》为抗战发出怒吼,为大众谱出呼声歌中唱到:“风在吼,马

在叫,黄河在咆哮”,这里面涉及到的声源分别是—、―、―。

【例3】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实验中:

(1)石头落入水中,产生的水波向四周传播: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激起水波向四周传播。通过水波来研

究声波,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是—;(选填序号)∏

A.科学推理法亡法EUlC

:蓝量法£⅛f∖

D.转换法

甲乙

(2)如图甲所示,用竖直悬挂的乒乓球接触发声的音叉

时,乒乓球会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乒乓球在实验中起到的作用是;

(3)敲击图乙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会把乒乓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

知识点六、声音的特性

I.频率:频率是用来描述物体的物理量;物理学中把物体每秒振动的次数叫频率,其国际单位

是,符号—,人的听觉频率范围在O

2.音调、响度和音色的比较:

特性定义决定因素波形图

声音的高低,俗称声音的“粗”与频率有关,频率越高,[∖/\/

音调

或“细”音调越____IVV]EffiR

与振幅和距离声源的距.----------

声音的强弱,俗称音量的“大”离有关,振幅越大,响度hΛ/

响度

或“小”越距声源越近,响度I77

越_度____nɪ

与发声体的材料、结构、\/'

声音的品质,也叫音质或音

音色

品,用于区分发声体的依据发声方式等有关UW

3.音调:发声体越短、越细、越紧、越薄、越轻时,振动也越—,频率越—音调也就越—、

【例1】我们处在声音的世界中,声音无处不在。如图是甲、乙、丙、丁四个物体发出的声音在示波器上显

甲乙丙丁

A.甲、乙音调不同B.乙、丙响度不同

C.丙、丁音色不同D.甲、乙、丙音调和响度都不相同

【例2】医生用听诊器听病人的心、肺发出的的声音进行诊病。听诊器能()

A.改变发声体振动的振幅,使声音的频率变高

B.改变发声体振动的振幅,使声音的音调变高

C.减少声音的分散,使传入人耳的声音响度增大

D.缩短医生与声源的距离,使传入人耳的声音的音调变高

知识点七、声的利用

1.超声和次声:人们把频率高于的声音叫超声波,把频率低于的声音叫次声波,人的听

觉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超出这个范围,人无法感知,但有些动物却能感知到。如狗的听觉频率范

围是15Hz〜50000Hz,大象能感受到自然界许多变化发生的次声波。

2.声波可以传递:如:雷声预示着大雨;B超和声呐;如利用次声波预报破坏性较大的地震、海啸、

台风等。

3.声波可以传递:超声波可以传递能量,可以用来除去污垢、打碎结石等;爆炸声震碎玻璃等。

【例1】关于声的利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中医诊病通过“望、闻、问、切”四个途径,其中“闻”是利用声音获得信息

B.超声波可以用于精密仪器的清洗,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C.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是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

D.9月5日泸定6.8级地震,国家地震局是根据次声波来获取地震的信息

【例2】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发展,超声波已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下列事例中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的是

()

A.超声波清洗器B.B超

C.预测地震D.超声波碎结石

【例3】如图所示,长度为20Om的火车在笔直的轨道上匀速行驶,在从山崖驶向大桥的过程中,火车头距

离桥头30Om处鸣笛,鸣笛IOs后,火车头到达桥头,此时车头的司机听到来自山崖的回声,空气中的声速

为34Om/s。求:

(1)火车的速度;

(2)听到鸣笛回声时,火车车头到山崖的距离;

(3)若车头上桥后30s车尾离开大桥,大桥的长度。

知识点八、噪声的危害与控制

1.噪声:从物理学的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发出的声音;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妨碍人

们正常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是噪声。乐音与噪声的区别

是乐音是有规则的振动,噪声是无规则振动。

乐音波形图噪声波形图

2.噪声的等级和危害:人们用分贝来划分声音强弱的等级,其符号dB,为保证正常的休息,声音不能超

过。为保证正常的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为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

3.噪声的控制:从三个方面入手,即在,在,在。

【例1】疫情防控期间,在学校组织的线上学习中,有许多与声现象有关的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不看画面只根据音色,就知道是哪位熟悉的老师在讲课

B.老师讲课的声音是通过声带振动发声的

C.调节手机音量是为了改变声音的响度

D.同学们在上课时听到的声音都是乐音

【例2】有一闹钟正在响铃,将闹钟用泡沫塑料包裹起来,响铃声音减弱,这是因为()

A.在发声处减弱噪声

B.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C.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D.为了使闹钟的使用寿命延长

知识点九、温度

1、温度:用来表示物体的物理量;

2、摄氏温度:

(1)温度常用的单位是,用符号“”表示;

(2)摄氏温度的规定:把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温度规定为0℃、______的温度规定

0

为100℃;然后把0℃和100℃之间分成等份,每一等份代表Co

(3)摄氏温度的读法:如“5℃”读作“”;“一20℃”读作“”或

二r

a,,三30

[例1]如右图]所示,体温计的示数为__________0Co(蒯喇I删中川愠脚:惭腓)1A.ς0-20

如右图2所示,温度计的示数为℃。)口5363738PK

O

知识点十、温度计

⅛10

1、温度计的原理:液体的(注意字的写法)。

2、生活中的温度:人体的正常体温_______、人感觉舒适的环境温度、热水澡的温

度。

3、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1)使用前:观察______和

(2)使用时:

①放:温度计的玻璃泡—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或

②等: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③读: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O

(3)如果仰视读出的数,俯视读出的数(填“偏大”或“偏小”)。

知识点H^一、体温计

1、特点:测量范围为;分度值为;体温计读数时离开人体。

2、体温计的特殊构成:玻璃泡和直的玻璃管之间有极细的、弯的细管(缩口);

3、分类及比较

分类实验用温度计寒暑表体温计

用途测物体温度测室温测体温

量程-20°C-110oC-30oC-50°C~35℃―42°C~

分度值

—1℃—

所用液体水银煤油(红)酒精(红)

特殊构造/玻璃泡上方有一

使用方法使用时不能甩,测物体时不能离开物体读数使用前甩可离开人体读数

知识点十二、熔化和凝固

1、熔化:

A.定义:物体从.变成叫熔化。

B.熔点:晶体.的温度。

C.熔化的条件:①.②

晶体物质:非晶体物质:

熔化图象:熔化图象:

熔化特点:熔化特点:

2、凝固:

A.定义:物质变成叫凝固。

B.凝固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同种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

C.凝固的条件:①.②

晶体凝固图象:非晶体凝固图象:

・凝固特点:

【例2】如图为某晶体的熔化、凝固曲线则各线段物态:

(1)AB段物体为态,热、温度;

(2)B点为—,物体温度达到熔点(48C),开始;

(3)BC段物体为——态,热、温度—

(4)C点为,温度仍为48C,物体刚好完毕;

(5)CD段物体为态,热、温度;

(6)DE段物体为态,热、温度

(7)E点为_____,物体温度达到凝固点(48C),开始

(8)EF段物体为态,热、温度—

(9)F点为,温度为48C,完毕;

(Io)FH段物体为态,热、温度

【例3】中央电视二台“真假实验室”探究发现,刚从冰箱冷冻室拿出的冰棍贴紧舌头,舌头会

被粘在冰棍上如图所示。这时舌头上的水发生了某种物态变化。与其对应的图象

是,出现此现象的原因是舌头上的水遇到比较冷的冰棍形成的,此过程

中要热。

【例4】下表为几种物质熔点,根据表中数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几种物质的熔点/C(标准大气压下)

物质熔点物质熔点物质熔点

纯铁1535铝660固态水银-38.8

铜1083铅328固态酒精-117

金1064冰0

A.表中所有物质均为晶体B.铁锅可以用来熔化铜

C.-38.8C的水银一定为液态D.测量-50。的气温要用酒精温度计

知识点十三、汽化和液化

1、汽化:物质从—变为叫汽化。

Γ定义:液体在'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发生的汽化现象。

U影响因素:a.;b.;c.O

作用:蒸发吸热,具有作用。

’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和同时发生的汽化现象。

沸沸点:O

腾沸腾条件:a.;b.

,沸点与气压的关系:气压减小时液体的沸点,气压增大时液体的沸点。

2、液化:物质从变为叫叫液化。

c方法:a_;b.o

取好处:体积缩小便于运输。

I作用:液化—热

【例5】盛一盆水,在盆里放两块高出水面的砖头,砖头上搁一只比盆小一点的篮子。篮子里

有剩饭、剩菜,再把一个纱布袋罩在篮子上,并使袋口的边缘浸入水里,如图所示,这

就做成了一个简易冰箱。把它放在通风的地方,即使经过一天时间里面的饭菜也不会变

质。下列对有关简易冰箱问题讨论中,正确的是()

A.纱布的作用是可以隔热

B.纱布上的水蒸发时会吸热,就可以使食物的温度较低

C.这种简易冰箱跟电冰箱一样都消耗能量

D.吃冰棒解热与此简易冰箱的工作原理是相同的

【例6】小明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观察水的沸腾

(1)组装器材时,应先固定图甲中的(选填"A”或"B”):

(2)安装好实验器材后,为缩短实验时间,小明在烧杯中倒入热水,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

示,此时温度计的示数为℃;

(3)在水温升高到90°C后,小明每隔Imin观察1次温度计的示数,记录在表中,直至水

沸腾,如此持续8min后停止读数;

时间∕min012345678

温度/℃9092949698999999

①在第7min小明忘记记录数据,此时的水温应为℃;

②小明观察到:沸腾时水中气泡的情形为图丙中图(选填"C"或"D”);

③请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在图丁所示的坐标系中画出水沸腾前后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4)实验中小明发现撤掉酒精灯后杯内水还在沸腾,原因是J

(5)水沸腾时温度不足]00℃可能是i

【例7】小明同学几乎每天都要乘公交车上学,善于观察的他发现,无论盛夏还是严冬,在装

有空调的公交车玻璃窗上,常常有小水珠附着在上面。那么夏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

的o冬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o(均选填“内表面”或“外表面”)

知识点十四、升华和凝华

1、升华:物质从直接变为叫升华,升华—热;

(樟脑球变小;严冬,冰冻的衣服变干;人工降雨中干冰)

2、凝华:物质从____直接变为叫凝华,凝华_热;

(雪的形成;北方冬天窗户玻璃上的冰花)

【例8】在探究物态变化的实验中,如图所示:同学们采用了两种不同的方法:一是用酒精灯

直接给装有固态碘颗粒的“碘锤''加热,二是用酒精灯加热烧杯中的热水,再用热水利用

“水浴法”给装有固态碘颗粒的“碘锤”加热。(碘的熔点是113∙5°C,碘的沸点是184.4°C,

水的沸点是IOO)

(1)为了探究固态碘是否由固体直接变成气体,在实验中要

仔细观察,观察的要点是在给碘锤加热的过程中观察碘锤

内。你认为为了使固态碘直接变成气

态碘蒸气,应该选择两套装置中的o(选填“甲”或"乙”)

(2)为了进一步探究此类现象,小明在烧杯中放入适量的温

水,然后放入一小块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此时观察到水中有大量气泡产生,同时水面

有大量白雾,则观察到水中大量的气泡是由形成的,水面上大量的白

雾是由______________形成的。

知识点十五、云、霜、露、雾、雨、雪、雹、“白气”

I、雾/霜:温度高于0℃时,水蒸气______成小水滴成为露;附在尘埃上形成雾;温度低于OC

时,水蒸气成霜;

2、云/雨:水蒸气上升到高空,与冷空气相遇成小水滴,就形成云,大水滴就是雨;

3、雪/雹:云层中还有大量的小冰晶是由水蒸气而成雪,小冰晶下落可成雨,小

水滴再遇0℃以下的冷空气流时,成雹;

4、“白气”:是水蒸气遇冷而成的。

【例9】我国的诗词中包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下列诗句中的物态变化属于汽化现象的是()

A.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B.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C.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D.云开雾散旭风暖,园中种下牡丹花

知识点十六、三态六变图

A.甲图:空气中水蒸气遇冷的冰棒液化变成“白气”向下落

B.乙图:将装酒精的塑料袋口扎紧后放入热水中发生的是酒精的汽化现象

C.丙图:清晨,蜻蜓和植物上的露珠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吸热后形成的

D.丁图:水蒸气在寒冷的玻璃上凝华形成冰花

知识点十七、光的直线传播

1.光源:的物体叫做光源。

2.光线:为了描述光的传播情况,通常用一条表示光的径迹和方向,这样的直线叫做光线。

3.光的直线传播条件:光在___________中是沿直线传播的。能说明光沿直线传播的现象有影子的形成、

日(月)食、小孔成像等。

4.光速: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传播速度为气体中传播速度液体中传播速度固体中传

播速度,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为m/So

5.小孔成像:小孔成像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而成的的实像,像的大小与的距

离有关。

【例1】下列物体中不属于光源的是(

A.明亮的水面B.燃放的烟花C.发光的水母D.燃烧的篝火

【例2】物理科创小组制作了一个长方体

光学元件盒,外观如图乙,上方右侧开

有一正方形大口,并贴上一张半透明薄

纸片ABCD,左侧开有一圆形小孔,其

余部分密封完好。小睿将一个点燃的蜡

烛正立竖直放在小孔正前方,如图甲所

示,可以在半透明薄纸片上观察到烛焰

的像。他对这个“小孔”光学盒的内部结

构产生了极大的兴趣,科创小组的同学告诉他,益中只刊1次小您比时平卸猊。十足,小督升阻分析:

(1)半透明薄纸片上的像是(选填“实”或“虚”)像;

(2)请你帮助小睿在图丙中的虚线框中画出平面镜的大致位置和放置方向;

(3)小睿在半透明薄纸片ABCD上看到烛焰的像是怎样的?请在图丁四个图中选出你认为正确的图

像:;

(4)要使半透明薄纸片上的像变大,小睿想到了以下一些方案,你认为可行的是D(选填"A”、“B”、

“C”或"D”)o

①将F光源移向小孔②将小孔的大小增大③将光学元件盒缩短④将光学元件盒加高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知识点十八、光的反射

1.光的反射:光射到某种物质的表面时有一部分光会发生反射,这种现象叫光的反射。

2.光的反射定律

(1)内容:①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三线共面;②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

——两线分居;③等于—两角相等。

(2)图示:

(3)理解:①光的反射现象中,一条入射光线只有一条对应的反射光线。②当光线垂直入射时,入射角等

于,反射角也等于c③入射角增大,反射角。④在光的反射中,光路是的。

3.两种反射现象对比

______反射______反射

射到物面为平整光滑反射面上的平行射到物面为凹凸不平的反射面上的平

特点

光反射后仍然平行行光反射后向着不同的方向传播

^≡Γ反射面平整光滑反射面凹凸不平

光路图⅞

能否成像可成虚像不能成像

漫反射能使我们从不同的方向看到物

应用平静的水面、平面镜、反光的黑板

相同点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______光的反射定律

4.在做“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的实验中注意:

(I)纸板在实验中的作用:①显示光的;②验证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

显示反射角随入射角的变化。

(2)实验中将纸板折转一定的角度,是为了探究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及法线是否在。

(3)本实验,做多次实验的目的是分析数据并归纳得出结论,使实验结论更具有o

【例1】在“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中,如图甲所示,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E,F是两块粘接起来的

硬纸板,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且可绕ON转动。

(1)实验中的硬纸板的表面应尽量(选填“粗糙”、“光滑”),并且纸板应________(选填

“竖直”“垂直”、“平行”)放置。

(2)实验时,若测得入射光线与镜面夹角为35。,则反射角度数为:若入射光线偏离法线,则反

射角将(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实验中,若纸板没有竖直立在平面镜上,而是与镜面有一倾角,如图乙所示,则在纸板上

看到反射光线(选填“能”或“不能”),那么此时的反射光线。

A.在纸板前方B.被纸板挡住C.仍在纸板上呈现D.无法确定

【例2】如图,一束光与镜面成20。角入射,以垂直纸面的直线为轴绕O点转动平面镜,使反射光线跟入射

光线恰好垂直,则镜面应()

~777777777∕Zv7777∕77777∕∕777777777777777^

A.顺时针转动20。B.顺时针转动25。

C.逆时针转动20。D.逆时针转动25。

【例3】由于光在电影屏幕上发生,所以人们能从不同方向看到屏幕上的像,小明想用一块平

面镜使与水平面成30°角的太阳光竖直射入井中(如图所示),则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

知识点十九、平面镜成像

1.原理:如图所示,光源S向四处发光,一些光经平面镜反射后进入了人的眼睛,引起视觉,我们感到光

好像是从图中S'处射来的,S就是S在平面镜中虚像。

2.规律:由平面镜成像原理图可知:反射光线、入射点和虚像点在同一直线上。这一规律经常用来进行相

关的作图。

3.实像与虚像对比

实像虚像

形成会聚反射光线(或折射光线)反向延长线会聚

承接能用光屏用光屏森一

画法用实线表示用虚线表示

观察可以用眼睛观察,可以用相机拍摄

4.平面镜成像特点

(1)像和物体。(2)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到镜面的o(3)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

面______o(4)成_像。

5.注意:①平面镜成像时,物体和像关于平面镜成轴对称图形。②当我们靠近平面镜时,会感觉到自己在

平面镜中的像越来越大,这是由于这一过程中像的—变大的缘故,实际上像的大小发生变化。

6.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注意:

(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原因:玻璃板既能反射光、又能透过光,这样既可以成像,又可以透过玻璃板

看到另一侧的蜡烛,便于确定。

(2)用两支完全相同蜡烛的原因:方便比较像和物体的关系。

(3)让未点燃的蜡烛与虚像完全重合的原因:用未点燃的蜡烛替代虚像。(法)

(4)未点燃的蜡烛不能与虚像完全重合的原因:玻璃板与桌面未«

(5)用烛焰作为研究对象的原因:烛焰明亮,成像清晰,易于观察,便于确定O

(6)在暗室中进行实验的原因:环境较暗,像相对就明亮些,便于确定。

(7)在虚像处放置光屏的原因:判断成像的虚实。

(8)方格纸(或直尺)的用途:更好的比较像和虚像的到平面镜的。

(9)观察到玻璃板另一侧有两个距离很近的虚像的原因:玻璃板前后两个面各成了一个像。

(10)用薄玻璃板进行实验的原因:蜡烛通过玻璃板前后两个面成的像距离近,看起来几乎是一个像。

(11)多次重复实验的目的:避免实验偶然性,发现普遍。

【例1】如图为玩具鸟在平面镜中的成像示意图,下列能改变玩具鸟成像位置的是()

A.竖直上移玩具鸟B.竖直下移平面镜

C.眼睛靠近平面镜D.像与镜间放一小木板

【例2】如图所示,同学们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所用的实验器材有带底座的玻璃板、白纸、

笔、火柴、光屏、刻度尺、两支外形相同的蜡烛A和B。

(1)实验中选择平板玻璃而不选择平面镜,主要是为了便于。

(2)为了使实验效果更明显,应选择(选填“厚”或“薄”)的平板玻璃,在较(选填“暗”

或“亮”)的环境下进行实验。

(3)实验中选取两个相同的蜡烛A、B,是为了比较像和物的关系。

(4)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拿(选填"点燃”或"未点燃”)的蜡烛B竖直在玻璃板后面移

动,人眼一直应该在蜡烛(A/B)这一侧观察,直至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

(5)在物理实验中,为了减小误差或寻找普遍规律,经常需要多次测量。下列实验中多次测量的目的与本

实验多次测量的目的相同的是(选填字母符号)。

A.“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时,多次改变入射角度,进行测量

B.“用刻度尺测长度”时,需要多次测量被测物体的长度

【例311.75m高的小明从距平面镜5m处走到距平面镜2m处,他在镜中像的大小及像和人之间的距离,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像大小不变,像和人之间的距离为4m

B∙像逐渐变大,像和人之间的距离为4m

C.像逐渐变小,像和人之间的距离为6m

D.像高1.75m,像和人之间的距离为2m

知识点二十、光的折射

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的现象叫做光的折射现象。

2.光的折射规律

(1)内容:①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三线共面;②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

两线分居;③当光线由空气斜射入水中时.,入射角折射角;入射角增大,折射角;当光线垂

直入射时,光的传播方向;④发生光的折射时,光路是的。

(2)图4:

3.光的折射现象:池底变浅。

(1)原理:从池底A点发出的光线在水面处发生折射,折射角入射角,眼睛逆着折射光线看去,感

觉光是从A,点射来的,A,点就是A点的变—(填“高”或“低”)的虚像。

(2)规律:在折射成像现象中,折射光线、入射点和像点在同一直线上,这一规律经常用来进行相关的作

图。

【例1】如图所示,一支固定好的激光笔向空水槽底部固定点O打出一束激光。向水槽内加水使水面上升

至A点的过程中,水槽底部光斑将()

A.始终在原地不动B.先向左移,再向右移,最后静止

C.一直向左移D.一直向右移

【例2】如图所示,光在玻璃和空气的界面CD,同时发生了反射和折射,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入射角为40度,左边是空气B.入射角为50度,右边是空气

C.折射角为70度,左边是玻璃D.折射角为20度,右边是玻璃

【例3】某同学在做探究光的折射特点实验,如图是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的光路,实验中发现,折射光线、

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