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明市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普通高中期末质量检测
高三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先秦诸子的共生观念,始终在群体共生的维度中思考人类的各种问题。整体性体现在中
国思想从来没有脱离整体来思考个体,个体永远是整体之中的个体,整体与个体是一种共生
关系。支配一服从的秩序结构之存在合理性,在于维护群体整体利益以及个体利益的和谐。
在此视野之中,个体与群体或个体与国家,不再是一种西方式的对立关系,而是一种共生关
系。
在先秦诸子的共生观念中,统治者负有利民富民的义务。唯有利民富民,让天下百姓安
居乐业,统治才真正具有正当性。这是共生智慧最为核心的地方。“以政裕民”,出自《荀
子•富国》,强调统治者的责任和义务,执政者必须为天下百姓营造一个可以获得安居乐业
生活的社会环境。所以《荀子•君道》说:“故有社稷者而不能爱民,不能利民,而求民之
亲爱己,不可得也。”如果执政者不能给百姓带去好处,百姓如何认同和拥护执政者的统治?
这是最简单也是最颠扑不破的政治道理。先秦诸子其实都强调执政者必须给老百姓创造生存
和发展的社会条件和社会环境。
作为“天下人”中的具体一员,其生存与发展的权利能否得到落实,其所处的政治环境
是否公平、稳定与和谐,最为关键。先秦诸子普遍相信精英政治或贤能政治,并不相信单个
个体具有参与政治治理的眼光和能力,但是强调执政者必须通过各种渠道倾听并切实重视天
下百姓的声音和诉求。
先秦诸子的共生智慧认为,百姓认可和拥护统治者的背后有一个“先予后取”的政治道
理。先给予才能获得拥护和支持。人类情感世界中蕴含着一种心理对应机制:人们对于给自
己“爱”与“利”的人,通常都会感恩并予以回报,以对等的方式来回应对方。《墨子•兼
爱》说:“夫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恶人者,人必从而恶之;害
人者,人必从而害之。”《礼记•曲礼上》也阐述了“贵德”与“施报”两种德性:“太上
贵德,其次务施报。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人有礼则安,无
礼则危。”太上贵德,不求回报,相当于“圣”之无条件奉献;其次务施报,礼尚往来,则
是一种相互性的人类情感。《孟子•离娄下》也表达了类似相互性的转换机制:“仁者爱人,
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人类皆有追求安全、物质利益及更好生
活的自然心理,若统治者能有效满足百姓过美好生活的愿望,百姓就会发自内心地认同和拥
护统治者。支配与服从的和谐秩序就此达成,整个社会就会呈现一派安居乐业的景象。
先秦诸子的共生智慧强调取予之道应该适度。统治者如果违背了“先予后取”,超出了
取的限度,就会激发出一种洪荒之力。老子警告统治者,不要影响百姓安居乐业的生活,不
要压榨百姓。激发了百姓的群体反抗力量,只能说明统治者采取了愚蠢的高压政治及贪得无
厌的剥削策略。这也是孟子荀子提倡“汤武革命”之缘由。聪明的统治者都会尽量给老百姓
带去利益,带去好处,尽量不去触碰天下人的洪荒之力。唯其如此,才最符合统治阶级的长
久利益。
(节选自宋洪兵《浅议先秦诸子的共生智慧》)
材料二:
文明城市创建,最重要的是为市民营造更美好的生活空间。
“童乐fun”儿童托育空间、老年日照中心关爱空间、“邻里会客厅”共享生活空间……
四川省成都市东三环路R29c社区商业中心,除具备一般社区空间应有的功能外,还设置
24小时自助办证中心、24小时健身空间等全时服务功能。
“家门口就是政务服务中心,非常方便!”家住附近小区的杨女士不到15分钟就办理
好了社保业务。“城市公共服务质量,关乎民生,连接民心。15分钟步行生活圈不仅节约
了生活成本,更是极大地提高了市民生活品质。”她说。
生活处处有文明。各地不断创新治理方式,下“绣花功夫”解决治理“最后一公里”问
题,为老百姓绣出了一幅实实在在的美好生活图景。
在江西省萍乡市,安源区探索在各社区、小区全面设立“红管家”,“红管家”队伍由
社区两委班子成员、社区工作者、物业公司、共驻共建单位、小区在职党员等力量组成,是
党组织领导下多元参与的协商议事平台。“每天都能看到‘红管家’的身影,他们一旦发现
私搭乱建、邻里矛盾等问题,会第一时间协调处理。”荷塘社区居民张玲英说。
满城“红管家”,服务“百事通”。如今的安源,一出门就能瞧见“红管家”,一有困
难就找“红管家”,百姓安全感、幸福感满满。
(节选自张文骁、龚亮《以人为本惠民持之以恒实践》)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中国思想中,整体和个体之间乃是共生关系,两者的联系极为密切;但整体为主,个
体为次,个体尤其不能离开整体。
B.共生智慧中“先予后取”的政治道理,是英明的统治者都应遵照去做的,那些只取不予的
统治者,极容易引发人民反抗。
C.孟子和墨子在爱他人这个方面有非常相近的思想,都认为施予爱才会得到爱,这符合人
类情感世界中的心理对应机制。
D.真正的文明城市一定会为市民营造美好的生活空间,杨女士不到15分钟就办理好了社
保业务的事例,就是这一点的明证。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先秦诸子普遍认为统治者治国的目的就是富民利民,不然其统治没有正当性。
B.荀子、孟子都生活在先秦,引用他们的话论证先秦诸子的共生智慧,恰切有力。
C,安源区设立“红管家”,提升人民幸福感,这是政府营造美好生活空间的举措。
试卷第2页,共18页
D.两则材料虽然形式有别,但思想相通,都含着以民为本的思想,有惠民的观念。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A.法者,天下之至道也……君臣上下贵贱皆从法,此谓为大治。(管子)
B.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C.岁虽凶败水旱,使百姓无冻馁之患,则是圣君贤相之事也。(荀子)
D.凡天下祸篡怨恨,可使毋起者,以相爱生也,是以仁者誉之。(墨子)
4.两则材料在表达方式上有怎样的不同?请简要说明。
5.请依据上述材料的观点,对下面文段的内容进行评析。
(秦始皇)欲攻匈奴,暴兵露师十有余年,死者不可胜数。百姓靡敝,孤寡老弱不能相
养,道死者相望,盖天下始叛也。
(汉•主父偃《谏伐匈奴书》)
【答案】1.A2.A3.C4.①材料一是典型的论述类文本,表达方式以议论为主,通
过引用论证、举例论证等论证方法,论述了先秦诸子的共生智慧。
②材料二是通讯,表达方式以记叙为主,兼有议论、抒情,主要叙述了四川省成都市和江西
省萍乡市的便民服务之事。
5.①文段内容:秦始皇好大喜功,穷兵赎武,奴役天下百姓,使他们生活艰难,死伤无
数。
②评析:秦始皇的做法与先秦诸子的共生观念相悖。他不是以政裕民,而是以政虐民,只取
不予,超出了取的限度,破坏了百姓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和环境,不能满足百姓过美好生活的
愿望,自然而然就遭到天下人的唾弃,引起人民的反抗。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
A.“但整体为主,个体为次”于文无据。依据原文“整体性体现在中国思想从来没有脱离整体
来思考个体,个体永远是整体之中的个体,整体与个体是一种共生关系。支配一服从的秩序
结构之存在合理性,在于维护群体整体利益以及个体利益的和谐。在此视野之中,个体与群
体或个体与国家,不再是一种西方式的对立关系,而是一种共生关系”,可知在整体与个体
的关系中没有论述主次的问题。
故选Ao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A.“先秦诸子普遍认为统治者治国的目的就是富民利民”错误。依据原文“在先秦诸子的共生
观念中,统治者负有利民富民的义务。唯有利民富民,让天下百姓安居乐业,统治才真正具
有正当性”“先秦诸子其实都强调执政者必须给老百姓创造生存和发展的社会条件和社会环
境”,可知诸子认为的是统治者有创造条件让百姓安居富民的义务,但富民利民不是统治者
治国的目的。
故选Ao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材料一的观点是:先秦诸子认为整体与个体是一种共生关系,在这共生观念中,统治者负有
利民富民的义务。
A.强调的是法令及守法的重要性。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
B.强调的是推己及人。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
C.说的是君主要让百姓有好的生活,体现了共生智慧。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
D.强调的是人们要相爱。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
故选C。
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体特征和表现手法的能力。
依据材料一“先秦诸子的共生观念,始终在群体共生的维度中思考人类的各种问题”“先秦诸
子其实都强调执政者必须给老百姓创造生存和发展的社会条件和社会环境”等内容表明材料
一是典型的论述类文本,表达方式以议论为主;
“以政裕民”“故有社稷者而不能爱民,不能利民,而求民之亲爱己,不可得也”“夫爱人者,
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恶人者,人必从而恶之;害人者,人必从而害之”,
运用引用论证,论述了先秦诸子的共生智慧;
“《墨子兼爱》说……”“《礼记•曲礼上》也阐述了……”“《孟子・离娄下》也表达了”等举例
论证的论证方法,论述了先秦诸子的共生智慧;
依据材料二“,童乐fim,儿童托育空间、老年日照中心关爱空间、‘邻里会客厅,共享生活空
间……四川省成都市东三环路R29c社区商业中心,除具备一般社区空间应有的功能外,还
设置24小时自助办证中心、24小时健身空间等全时服务功能”“生活处处有文明。各地不断
创新治理方式,……为老百姓绣出了一幅实实在在的美好生活图景”“在江西省萍乡市,安源
区探索在各社区、小区全面设立……”等内容是通讯报道,表达方式以记叙为主,兼有议论、
抒情,主要叙述了四川省成都市和江西省萍乡市的便民服务之事。
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运用文中信息的能力。
首先对文段的内容进行大概的描述,即“暴兵露师十有余年”说明秦始皇好大喜功,穷兵薮武;
“死者不可胜数。百姓靡敝,孤寡老弱不能相养,道死者相望”说明他奴役天下百姓,使他们
生活艰难,死伤无数;“盖天下始叛也”最后遭到天下人的唾弃,引起人民的反抗。
结合材料一的相关内容“在先秦诸子的共生观念中,统治者负有利民富民的义务。唯有利民
富民,让天下百姓安居乐业,统治才真正具有正当性。这是共生智慧最为核心的地方”“先秦
诸子的共生智慧认为,百姓认可和拥护统治者的背后有一个‘先予后取’的政治道理。先给予
才能获得拥护和支持”“聪明的统治者都会尽量给老百姓带去利益,带去好处,尽量不去触碰
天下人的洪荒之力。唯其如此,才最符合统治阶级的长久利益”分析秦始皇的做法与先秦诸
子的共生观念相悖。他不是以政裕民,而是以政虐民,只取不予,超出了取的限度,破坏了
百姓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和环境,不能满足百姓过美好生活的愿望,自然而然就遭到天下人的
试卷第4页,共18页
唾弃,引起人民的反抗。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周转
阿城
余阴市,人口百万余,数箭方围,算得西南省份中准重镇。日夜吃喝,便有不可入口的
东西弃之如山;又兴各式生产,便有不能成材的脚料聚之如山;另,海内外新式消费,多多
少少渗入进来,人们惊喜之余,又添斑驳垃圾。如此,余阴市日积垃圾多达百吨。
余阴多山,山皆为石。石难生树,草亦稀少。所幸余阴于万端纷绪中,独清除垃圾最力,
务使穷而不脏。
更所幸,距余阴三十里处,有一奇异景观:万山之中,数山围出一个石桶所在,深达百
丈,阔有十里。穷山无水,更兼喀斯特地质,蓄不成水库,却如海滨深港,可泊万吨垃圾。
于是这里便日日有垃圾运来。
天还未亮,余阴市街上便发出一阵巨响,几十辆翻斗卡车按顺序出发,浩浩荡荡。自从
市里运垃圾的车换成这种进口的矿山型翻斗车,许多市民便不用再拨自家的闹钟定点起床。
车队撼天动地的驶过,轮底带起杂物,市民们也起身了。有刷牙洗脸的,有抖擞精神去练拳
的,有提篮置办饮食的,余阴市如人初醒时的揉脸搔痒,慢慢活动起来。儿童们不愿起,被
大人们呵斥为懒虫,终于爬起,便有三五小儿咿咿呀呀唱道:
大卡车,真漂亮
震得我家屋梁响
跑到城外倒垃圾
换回钱买新衣裳
卡车们逢弯拐弯,遇坡爬坡,高低左右,档换了无数次,油门松了又紧,紧了又松,方
向盘作风车使,沿途鸡飞狗跳。山民们在车的灯影里闪到路旁,被尘土裹了数十分钟,咳嗽
几下,又上路去赶早集。
车近山口,天已大亮。雾气浮动,正是要升不升的时候,卡车们慢慢轰着油门,终于沿
山边排成一行,将屁股朝了大坑。天地间忽然静了下来。
一道金光,拽起一轮太阳。那太阳恰在一个山口之间,于是霎时又有无数金光,穿透晨
雾,纷纷射到卡车们这一边来。卡车上的橘黄漆如点燃一般,耀得人眼花。卡车们通体一热,
又发出一声巨响,几十个翻斗缓缓翘起,终于到了45度,山中的鸟儿有预感,“呀”的一
声,飞起数百只,烟一般升到半空中。
似隐隐的闷雷,百吨垃圾缓缓移动了,越来越快,越来越快,一出车斗,便瀑布般直泻
下去。沿途有山石阻挡,垃圾也如水花一样溅开,将余阴市的部分秘密分解。阳光挑动着垃
圾,沿山竟是黄金铺就,闪闪烁烁,万般色彩。更有烟尘翻腾回转,紫红青粉,成山中霞气。
翻斗们行过注目礼,缓缓复原。卡车们移动了。
翻斗们复原时,又发出一片响声。这响声才是这万山中的信号,刹那间,又一层瀑布流
下去,随之,呐喊声起。
原来沿山有千多人候在一起,单等垃圾倒完,于是背了背篓,手执二爪耙,拥着欢乐,
俯冲下山。鸟儿们却迟了一步,待也俯冲下去,早被人们轰起,又烟一样升高,再俯冲下去,
又被轰起,终于散乱。
司机们听见下边的喧哗,便都笑着,骂着,又是逢弯转弯,遇坡爬坡,方向盘风车一样
使,浩浩荡荡,一路回余阴市去了。
坑底的人们,细细地将垃圾分类,又快快地将所需垃圾丢入背篓。日上一竿,山坡又露
出土质,只余斑斑驳驳的汗水残渣,由鸟儿们收拾。人们早已上到坡顶公路,小做休息。
太阳暖洋洋的,照在人们的身上,背篓中的垃圾也轻轻舒展,作出响音与人语混成一片。
人们中有人拿出新奇垃圾向其他人介绍着,推测着那本来的用途,想象着原是何种的享受,
织成见识,众人也都点头肯定了下来。偶有争吵时,往往是年轻人做仲裁,因为老人们不懂
的新事物太多太多。又偶有人捡得撕碎的情书,拼起来读,常常没有结尾,大约是有情人的
不成功之作,那成功之作,大约是在遥远的余阴市中的某个角落里小心地收着。休息之地,
又成市场,人们互相推荐或换下不需或所需的垃圾,于是分类就更加清楚。但是最值钱的金
属残件是每人保留所得的,并不交换的。
山中终于燥热起来,山石也开始晃眼起来,于是人们纷纷肩起背篓,开始沿卡车们来的
路走去。万山之中,蜿蜒着人流。余阴市的废品收购站现在并不忙,大家知道这时候垃圾尚
在路上,要到下午垃圾才会进城,那时倒要费些精力。
垃圾们是最有福的,来去都不必自己赶路操心,尤其是这回去,像老爷一样坐着轿子,
而且不寂寞,因为人们一路有歌。
万山之中,都在听那歌。此地山民,掘着垃圾,极其快乐,路毕竟长,于是用了各种噪
音,咿咿呀呀地唱起来:
太阳东边升
太阳西边落
好着哩
石头热我脚
爬过山窝窝
高着哩
柴火翻山找
水要回家喝
难着哩
挖个金蛋蛋
回家叫老婆
试卷第6页,共18页
快着哩
口阡口里口里
I4,、、、,、、、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标题“周转”的部分含义是垃圾被卡车从城里拉到山里,又被人们捡回来,分好类,
沿着漫长的山路背回城里。
B.小说开头突出描写了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城市里的生产和生活垃圾日渐增多的现象,
为下文写垃圾的处理做了铺垫。
C.“独清除垃圾最力,务使穷而不脏”表现了余阴虽然经济贫困,但对垃圾的处理措施好,
很有力度。
D.本文不同于其他的小说,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也没有独立突出的人物形象,主要是写
人们和垃圾的关系。
7.关于小说最后两段的叙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垃圾们是最有福的”一段,作者以沉重的笔调写人不如物的悲剧,让读者印象深刻。
B.垃圾污染山民居住的环境,但人们“据着垃圾,极其快乐”,人与物构成了一种荒诞的关
系。
C.歌词的内容通俗简洁,节奏感强,表现了山民生活十分穷苦的状态,表现力强。
D.小说以山中人的歌声结尾,和前文城中的三五小儿的咿咿呀呀的唱词遥相呼应。
8.结合小说的内容分析本文的语言特点。
9.阿城小说《棋王》的主人公王一生说“不做俗人,哪来这般乐趣”。请结合小说内容分析
这句话的含意。
【答案】6.C7.A8.①有文言色彩,简约质朴,多短句。如“余阴多山,山皆为石。
石难生树,草亦稀少”。②散句之外使用整句。如“童谣”和“山歌”的运用,使小说音韵和谐。
③多用修辞。如“飞起数百只,烟一般升到半空中”运用了比喻手法,“背篓中的垃圾也轻轻
舒展,作出响音与人语混成一片”运用了拟人手法。9.(1)对于垃圾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
余阴城里人和山民们都没有意识到,他们都是“俗人”。
(2)①城里人把垃圾车造成的噪声污染当成闹钟,孩子们还唱起快乐的“童谣”。②山里人
对垃圾造成的环境污染视而不见,反而把捡垃圾当作致富的手段,唱起山歌表达快乐。
【解析】6.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
C.“但对垃圾的处理措施好,很有力度”错,根据原文第八、九段的内容可知,城里的垃圾虽
然没有了,但污染了山里的环境,所以这里是对这种垃圾处理方法的讽刺。
故选C。
7.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小说情节的能力。
A.“作者以沉重的笔调写人不如物的悲剧”错,根据原文“垃圾们是最有福的,来去都不必自
己赶路操心,尤其是这回去,像老爷一样坐着轿子,而且不寂寞,因为人们一路有歌”可知,
作者说“垃圾们是最有福的”“像老爷一样坐着轿子”是用幽默调侃的手法反讽,突出强调人不
如物,而非含蓄深沉,也谈不上是悲剧。
故选Ao
8.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语言特点的能力。
“余阴多山,山皆为石。石难生树,草亦稀少万山之中,数山围出一个石桶所在,深达百
丈,阔有十里。穷山无水,更兼喀斯特地质,蓄不成水库,却如海滨深港,可泊”等语言多
为短句,有文言色彩,简约质朴,富有表现力。
散句之外使用整句。如“逢弯拐弯,遇坡爬坡,高低左右”等,读来朗朗上口,有节奏感;“童
谣”和“山歌”的运用,使小说音韵和谐,富有韵味。
多用修辞。如“飞起数百只,烟一般升到半空中”运用了比喻手法,生动写出倒垃圾时的场景;
“细细地将垃圾分类,又快快地……只余斑斑驳驳的汗水”运用叠词,描写人们捡垃圾时的状
态;“垃圾们是最有福的,来去都不必自己赶路操心,尤其是这回去,像老爷一样坐着轿子,
而且不寂寞”“背篓中的垃圾也轻轻舒展,作出响音与人语混成一片”运用了拟人手法,生动
表现垃圾的“幸福生活”。
9.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点句子含义的能力。
“不做俗人,哪来这般乐趣”。小说中的人们都是俗人,他们淹没于世俗生活中,就没有了见
识和眼光,没有意识到对于垃圾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余阴城里人和山民们都没有,他们都
是“俗人”,他们因此而快乐。
“自从市里运垃圾的车换成这种进口的矿山型翻斗车,许多市民便不用再拨自家的闹钟定点
起床”“便有三五小儿咿咿呀呀唱道:大卡车,真漂亮……”,城里人把垃圾车造成的噪声污
染当成闹钟,孩子们还唱起快乐的“童谣”。
“原来沿山有千多人候在一起,单等垃圾倒完,于是背了背篓,手执二爪耙,拥着欢乐,俯
冲下山……万山之中,都在听那歌。此地山民,据着垃圾,极其快乐,路毕竟长,于是用了
各种噪音,咿咿呀呀地唱起来:太阳东边升……”,山里人对垃圾造成的环境污染视而不见,
反而把捡垃圾当作致富的手段,唱起山歌表达快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青州居民范小山,贩笔为业,彳了,未归。四月间,妻贺氏独居,夜为盗所杀。是夜微雨,
泥中遗诗扇一柄,乃王晟之赠吴蜚卿者。晟,不知何人;吴,益都之素封①,与范因?,平
日颇有佻达之行,故事堂共信之。郡县拘质,坚不伏,惨被械梏,诬以成案;驳解往复,历
十余官,更无异议。吴亦自分必死,嘱其妻罄竭所有,以济茕独。阴赂监者使市鸩。夜梦狸
人告二日.于勿无曩旦外边曲目工里边言矣再至又言必图丕果死未几,周元亮先生分守是通,
录囚至吴,若有所思。因问:“吴某杀人,有何确据?”范以扇对。先生熟视扇,便问:“王
晟何人?”并云不知。又将爰书②细阅一过,立命脱其死械,自监移之仓。范力争之。怒目:
试卷第8页,共18页
“尔欲妄杀一人便了却耶?抑将得仇人而甘心耶?”众疑先生私吴,俱莫敢言。先生标朱签,
立拘南郭某肆主人。主人惧,莫知所以。至则问日:“肆壁有东莞李秀诗,何时题耶?”答
云:“旧岁提学按临,有日照二三秀才,饮醉留题,不知所居勺?。”遂遣役至日照,坐拘
李秀。
数日,秀至。怒目:“既作秀才,奈何谋杀人?”秀顿首错愕,曰:“无之!”先生掷
扇下,令其自视,目:“明系尔作,何诡托王晟?”秀审视日:“诗真某作,字实非某书。”
日:“既知汝诗,当即汝友。谁书者?”秀日:“迹似沂州王佐。”乃遣役关拘王佐。佐供:
“此益都铁商张成索某书者,云晟其表兄也。”先生目:“盗在此矣。”执成至,一讯遂伏。
先是,成窥贺美,欲挑之,恐不谐。念托于吴,必人所共信,故伪为吴扇,执而往。谐则自
认,不谐则嫁名于吴,而实不期至于杀也。逾垣入,逼妇。妇因独居,常以刀自卫。既觉,
捉成衣,操刀而起。成惧,夺其刀。妇为挽,令不得脱,且号。成益窘,遂杀之,委扇而去。
三年冤狱,一朝而雪,无不诵神明者。吴始悟“里边吉”乃“周”字也。然终莫解其故。后
邑绅乘间请之。笑曰:“此最易知。细阅爰书,贺被杀在四月上旬;是夜阴雨,天气犹寒,
扇乃不急之物,岂有忙迫之时,反携此以增累者,其嫁祸可知。向避雨南郭,见题壁诗与差
@头之作,口角相类,故妄度李生,果因是而得真盗。”闻者叹服。
异史氏日:“词赋文章,华国之具也,而先生以承天下士,称孙阳④焉。而不谓相士之
道,移于折狱。易曰:'知几其神。'先生有之矣。”
(选自蒲松龄《聊斋志异•诗献》,有删改)
[注]①素封:指无官位的富裕之家。②爰书:记录囚犯供辞的法律文书。③第:扇子。④孙
阳:即伯乐。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念托于吴/必人所共信故/伪为吴扇/执而往/谐则自认/不谐则嫁名于吴/而实不期至于杀也
B.念托于吴/必人所共信故/伪为吴扇执/而往谐则自认/不谐则嫁名于吴/而实不期至于杀也
C.念托于吴/必人所共信/故伪为吴扇/执而往/谐则自认/不谐则嫁名于吴/而实不期至于杀也
D.念托于吴/必人所共信/故伪为吴扇执/而往谐则自认/不谐则嫁名于吴/而实不期至于杀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行贾,即经商,这里是到外地经商。《琵琶行》中琵琶女“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中
的“贾人”,即是“行贾之人”。
B.同里,即同乡。里,古代地方行政组织,引申为街坊、家乡,与下文加点的“里党”、“何
里,,的“里,,同意。
C.道,古代行政区划名。《永遇乐凉口北固亭怀古》中“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中的,,路,,字,也是古代行政区划名。
D.相,这里是“观察”之意,即周元亮通过诗词歌赋来观察天下人。《离骚》(节选)中“悔相
道之不察兮”中的“相”字,含义与此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吴蜚卿平常为人轻佻,因此被张成选中作为嫁祸目标。他被拘捕后在酷刑之下冤屈定案,
周元亮重审此案,才使他得以洗雪冤屈。
B.这桩案件的证物只有一柄诗扇,扇子上虽然写的是王晟赠给吴蜚卿的,但实际上诗是由
日照秀才李秀所作,由沂州人王佐所书。
C.周元亮看到扇子上的诗作,感觉与之前在南郭酒肆见过的题壁诗口气很像,于是以诗作
者李秀为线索顺藤摸瓜,最终将真凶缉拿归案。
D.铁商张成聪明反被聪明误,他事前为杀害贺氏作了精心谋划,利用诗扇嫁祸给吴蜚卿,
最终却又因为诗扇暴露了形迹。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吴亦自分必死,嘱其妻罄竭所有,以济茕独。
(2)此益都铁商张成索某书者,云晟其表兄也。
14.异史氏引用《易》中“知几其神”之语来赞美周元亮善于察觉事物细微之处的特点,请结
合原文具体分析。
【答案】10.C11.D12.D13.(1)吴蜚卿也认为自己一定会死,叮嘱他的妻子拿
出所有财产,来救济孤苦之人。
(2)词赋文章,是为国家增光溢彩的工具,而周先生却用来观察天下人,称得上伯乐
啊。14.①周元亮阅读文书时因为雨天出现诗扇就察觉出案子可能是嫁祸;②他看到扇子
上的题诗,联想起曾经在南郭酒肆见过的题壁诗口气类似,就意识到可能与李秀有关,然后
顺藤摸瓜找出凶手。可见他善于发觉事物微小之处。
【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想到假称吴蜚卿,人们必定都会相信的,所以他就假作了一把吴蜚卿的扇子,拿着前
往。若事情很顺利就把自己的名字告诉贺氏,倘若不顺利,就嫁祸于吴蜚卿,实际上本意并
不想杀死贺氏。
“所以他就假作了一把吴蜚卿的扇子”“故”指因此,所以,是后一句的关联词。故排除AB;
“谐则自认,不谐则嫁名于吴”两种情况对比,故应在“谐”之前断句。排除D。故选C。
11.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化常识的能力。
A.“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句意:年纪大了,姿色衰退,就嫁给商人为妇。
C.“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句意:我回到南方已经有四十三年了,看着中原仍然
记得扬州一带烽火连天的战乱场景。
D.“含义与此不同”错误,这里“相”都是“观察”之意。“悔相道之不察兮”句意:(走了弯路)后
悔对人生道路的选择缺少明察。
故选D。
试卷第10页,共18页
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D.“他事前为杀害贺氏作了精心谋戈『错误,据原文张成认罪所言“谐则自认,不谐则嫁名于
吴,而实不期至于杀也”,可见他并非想杀害贺氏。
故选D。
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分”,认为、料想;“罄竭”,竭尽、拿出所有;“济”,救助。
(2)(2)判断句1分,“相”(1分),观察;句意通顺2分。
14.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根据“贺被杀在四月上旬;是夜阴雨,天气犹寒,扇乃不急之物,岂有忙迫之时,反携此以
增累者,其嫁祸可知”可知,周元亮阅读文书时因为雨天出现诗扇就察觉出案子可能是嫁祸;
根据“向避雨南郭,见题壁诗与第头之作,口角相类,故妄度李生,果因是而得真盗”可知,
他看到扇子上的题诗,联想起曾经在南郭酒肆见过的题壁诗口气类似,就意识到可能与李秀
有关,然后顺藤摸瓜找出凶手。
可见他善于发觉事物微小之处。
参考译文:
范小山,是青州府人,以贩卖毛笔为生,在外经商没有回来。四月间,他的妻子贺氏独
居家中,夜间被盗贼杀死。这天夜里,细雨;蒙;蒙,泥中遗留下了一把题诗的扇子,是王晟赠
送给吴蜚卿的。王晟,不知是什么人;吴蜚卿,是益都城里殷实之家,与范小山同乡。吴蜚
卿平日为人很轻浮放荡,所以同乡人都相信人是他杀的。县衙拘留他审问,(他)坚决不承
认;悲惨地遭受严刑拷打之后冤屈定了案。这个案子送到府里;府里又转到县里,经历了十
多个判官的手,无一人提出异议。吴蜚卿认为自己一定会死,便嘱咐他的妻子拿出所有财产,
来救济那些孤苦的人。吴蜚卿暗地里买通了监守的人,让他买来毒酒(想自杀)。夜间梦到
神人告诉他说:“你不要死,往日是‘外边凶',眼下是'里边吉'啊!”再睡觉,又梦见
这些话,于是,他就没有自杀。没有多久,周元亮被分派守卫这个地方,当他读到囚犯吴蜚
卿的案子时,感到这起案件审理有疏失。于是就问:“吴蜚卿杀人,有什么确凿的证据?”
范小山用扇子来回答。周道台仔细看了看那把扇子,问:“王晟是什么人?”都回答说不知
道。周先生又把审讯时的记录取出来看了一遍,立刻命令除掉吴蜚卿的死牢刑具,将他从重
犯的内监解到关押轻犯人的外仓。范小山力争说不妥,周道台愤怒地说:“你想胡乱杀一个
人就了事呢,还是想得到真正的仇人才甘心呢?”大家怀疑周道台偏心吴蜚卿,都不敢追问。
周道台掷下一支红色的签子,立刻拘捕南部某店的主人。店主人恐惧,不知原因。拘捕到以
后,周道台就问:“你酒肆的墙壁上有东苑李秀的诗,什么时候题的?”回答说:“去年提
学大人来青州府考试时,有日照的两三个秀才,喝醉后留下来的题诗,但不知他们住在哪里。
于是周道台便派衙役到日照,拘捕李秀才。
数日后,李秀被押解到。周道台生气地问:“你既然身为秀才,为什么谋杀人呢?”李
秀才跪下叩头,不知所措地说:“没有这回事。”周道台把扇子掷到他的面前,让他自己看,
说:“这分明是你作的诗,为什么假称王晟?”李秀仔细看过后说:“诗真是我作的,但字
并不是我写的。”周道台问:“既然知道你的诗,那人当然是你的朋友了,那么这是谁写的?”
李秀说:“这字迹好像是沂州府王佐。”周先生又立即派遣差役拘捕王佐。王佐被押到公堂,
周道台像怒问李秀的情形一样呵斥他。王佐招供说:“这是益都城铁商张诚要求我写的,(他)
说王晟是他的表兄。”周道台说:“盗贼就在这里啊。”把张诚捕来,一审他就全部招认伏
罪了。之前,张诚见到贺氏很美丽,想去勾引她,担心她不答应。想到假称吴蜚卿,人们必
定都会相信的,故假装题一把吴蜚卿的扇子,拿着前往。若事情很顺利就把自己的名字告诉
贺氏,倘若不顺利,就嫁祸于吴蜚卿,实际上本意并不想杀死贺氏。那天张诚翻墙进去,强
追贺氏。贺氏因为独自居住,平日常将把刀放在自己的身边,以防万一。她觉察到有恶人,
就捉住张诚的衣服,手拿着刀起来。张诚害怕了,夺过刀来,但贺用力拉住他的衣服,使张
诚无法逃脱,关且大声地呼叫。张诚更加困窘无法,就杀掉了她,丢掉扇子逃跑了。就这样,
三年的冤案,一朝被昭雪,人们无不称赏周道台断案如神。吴蜚卿这时方悟神人所说“里边
吉”就是“周”字啊。但是,始终不解周道台如此断案的原因。后来,一位乡绅乘机向周元
亮请问这件事。周元亮笑着说:“这案很容易看破。我细细翻阅这个案子的审讯记录,贺氏
被杀死是在四月上旬。这天夜里阴雨绵绵,天气还有寒意,扇子是不急需之物,哪里有在匆
匆急迫的时候,反而携带这多来增添累赘呢?凶手想嫁祸别人是可以看出的。以前,我在城
南避雨,见到墙壁上题诗与扇子上的题诗,口气完全相同。所以,胡乱猜测李秀,结果,因
此抓住了真正的杀人犯。”听到的人无不赞叹佩服。
异史氏说:“词赋文章,是为国家增光溢彩的工具,而周先生却用来观察天下人,称得
上伯乐啊。而没想到观察士人的方法,又移作审案之用了。《易经》说:'知道事物发生变
化的隐微的因素,那是多么神奇呀。'周先生具有这种智慧呀。”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致酒行
李贺
零落栖迟一杯酒,主人奉觞客长寿。
主父①西游困不归,家人折断门前柳。
吾闻马周②昔作新丰客,天荒地老无人识。
空将笺上两行书,直犯龙颜请恩泽。
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声天下白。
少年心事当拿云,谁念幽寒坐呜呃。
【注】①主父:《汉书》载:“主父偃西入关见卫将军,卫将军数言上,上不省。资用乏,留
久,诸侯宾客多厌之。”②马周:《旧唐书》载,马周投宿新丰被旅店主人轻视,后至长安做
中郎将常何的门客。贞观五年,他代何条陈多事皆合上意,后被授监察御史。
试卷第12页,共18页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本诗一二句总写劝酒场面,客人对酒兴怀,主人举杯劝酒。寥寥数语,奠定了全诗感伤
不平的基调。
B.“主父”两句与“吾闻”两句,使用典故。前者从对面落笔,通过家人望眼欲穿突出久羁异
乡之苦,后者则采用夸张表现困守的狼狈。
C.“空将”两句中的“空”,与“隔叶黄鹏空好音”之“空”相同,写出了诗人对马周那种凭借几
行文字就得到皇帝恩泽的行为不屑一顾。
D.“我有”两句写出了诗人心情的变化。虽然灵魂无所归依却仍旧执着不改,对个人志向能
够受到皇帝赏识充满希望。
16.这是一篇劝酒歌,李白也写过一篇劝酒歌——《将进酒》,在歌中诗人都寄寓了怀才不
遇的痛苦但又有不同。请对比两篇劝酒歌的最后两句分析其情感的不同。
【答案】15.C16.《致酒行》最后两句通过雄鸡高唱迎来天明之景,表达诗人不再一蹶
不振的豪情壮志,积极进取的凌云壮志。
《将进酒》中最后两句“呼儿”“与尔”,诗人口气甚大,显示出李白不拘形迹的豪迈性格。“万
古愁”与开篇之“悲”照应,显示出李白在狂放乐观掩盖下的对自己韶华已逝、怀才不遇的悲
愤与愁苦。
【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
C.“与,隔叶黄鹏空好音,之,空,相同”说法错误,含义不同,这里的“空”是只是的意思,句意:
只凭纸上几行字;“隔叶黄鹏空好音”的“空”是空自、空有的意思,句意:隔着花叶传来黄鹏
的啼唠,也只是空有好音。“写出了诗人对马周那种凭借几行文字就得到皇帝恩泽的行为不
屑一顾”说法错误,作者说马周只凭“两行书”即得皇帝赏识,言外之意似乎是:政治出路不
只是有一种途径,“囊锥”终有出头之日,科场受阻也不能悲观。并不是对马周行为的不屑一
顾。
故选C。
16.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情感的能力。
《致酒行》中诗人运用象征手法,以“雄鸡一声天下白”写主人的开导生出奇效,使他的心胸
豁然开朗。这“雄鸡一声”是一鸣惊人,而“天下白”的景象更是光明璀璨。这一景象激起了诗
人的豪情,于是末二句写道:“少年正该壮志凌云,怎能一蹶不振!老是唉声叹气,那是谁
也不会来怜惜你的。”
“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的意思是:即便千金散尽,也当不惜拿出名贵宝物
——“五花马”和“千金裘”来换取美酒,图个一醉方休。这结尾之妙,不仅在于“呼儿“与尔”,
口气甚大。须知诗人不过是被友招饮的客人,此刻他却高踞一席,气使颐指,提议典裘当马,
几令人不知谁是“主人”。快人快语,非不拘形迹的豪迈知交断不能出此。情犹未己,诗已告
终,突然又迸出一句“与尔同销万古愁”,与开篇之“悲”关合,而“万古愁”的含义更其深沉,
既在悲叹美好的时光的消逝,也有自己怀才不遇、壮志未酬的愤懑。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毕业前夕,临别赠言,老师郑重地写下《离骚》中的
“,",勉励同学们要内外兼修、不断提升自
我。
(2)“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所以文艺创作者只有扎根人民,创作才能获得如苏轼《赤
壁赋》中所说的“,”的源泉。
(3)“沧海”经常出现在唐宋诗文中,和其他意象组合成一个意境,或展现宽阔胸襟,或寄托忧
思情怀,或抒发离情别绪等,如“,
【答案】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沧海月明珠有
泪/寄蜉蟾于天地蓝田日暖玉生烟/渺沧海之一粟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如“纷吾”“禁”“竭”“沧”“蜉蟒”“渺”“粟”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古代多数人,尤其是做官的和知识分子既有名又有字。名为实,是社会上个人的特称;
字往往是名的解释和补充,①。所以字又称“表字”。名与字可以意义相近,如
诸葛亮字孔明,“明”与“亮”都有光线充足之意;②一,如吕蒙字子明,“蒙”为不明。古人常
自称其名以表示谦称,称人之字以表示对人尊称,名字连称亦是对人尊称。《疏》云:“始生
三月而始加名,故云幼名,年二十有为父之道,朋友等类不可复呼其名、故冠而加字。由
此可知,③,供长辈呼唤。男子到了二十岁行冠礼,取字。女子长大后也要离开
母家而许嫁,未许嫁的叫“未字”,亦可叫“待字”,故有“待字闺中”之说。十五岁许嫁时,举
行笄礼,也要取字,供朋友呼噢:。
18.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
过10个字。
19.通过对古人名和字的分析,可以得出哪些结论?请结合上文作简要概括,三个句子构成
整句,每句不超过12个字。
【答案】18.①是与名相表里的
②名与字也可意义相反
③名是幼时起的19.称用上有谦尊之别,意义上有密切关联,礼制上有取用规限。
【分析】18.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试卷第14页,共18页
第一空,根据上句“字往往是名的解释和补充”,及后文“所以字又称‘表字'”,说明“名”与“字”
是有关联的,且有“表”“里”的关联。据此填写“是与名相表里的”;
第二空,前面举例说明的是“名与字可以意义相近”,而后面举例“如吕蒙字子明,‘蒙‘为不明”
说明的“名”与“字,,意义相反,据此填写“名与字也可意义相反”;
第三空,前面说“始生三月而始加名,故云幼名”,可见名是幼时起的,据此填写“名是幼时
起的
注意字数的限制。
19.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概括要点的能力。
这段文字的前两段是关于“名”和“字”的意义关联的,据“字往往是名的解释和补充“,“名”与
“字”可以意义相近或相反,可知“名”与“字”意义上有密切关联。第三、四段是介绍“名”与“字”
起的时间,供谁呼唤、谁不能呼唤等,可见“名”与“字”称用上有谦尊之别,礼制上有取用规
限。
然后再用整句对结论进行整合。注意整句的特点,排列在一起、一对或一组结构相同或相似,
故可整合为:称用上有谦尊之别,意义上有密切关联,礼制上有取用规限。
注意字数的限制。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商务部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电商平台“618”促销活动期间,国产品牌销售额占比
超过70%。首钢园区内,前往非遗文化体验基地、陶瓷艺术馆的人们①。顺座国家.
发展、民族复兴的要求和时代里羡潮流的发展,住观传统与现代及机触食、一“中国置造”与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基因“无缝对接”的“国潮”是中国传统文化品牌与新时代潮流文化
交融的严-物-。…
近年来,围绕“国潮”打造的优秀文艺节目也不断涌现,依靠三维、5G+AR等现代科
技将传统文化与未来想象相结合,通过幽默诙谐的创作手法,“唤醒”历史文物,让“橱窗
中的历史”走向“可参与、可体验、可互动的历史”,演绎出与年轻群体个性特征相契合的
IP,尽可能地贴近我们现实生活,使之变得②。
清华大学文化创意研究院教授胡铉表示:“‘国潮’不仅是国货之潮,也是国力之潮,
更是国运之潮。”其彰显的不仅是年轻人对国潮消费品的认可,更是涵养在骨子里的那份文
化自信。当前许多“老字号”③,主动去满足年轻人的个性化消费需求,让老品牌焕
发新活力。“老”与“新”的结合让传统文化与国货品牌实现了融合创新,既助力传统文化
与现实生活,筑就出无限生机与新的活力,也做到了品牌自身的革新重生。
20.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1.请将文中划波浪线的部分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
改变原意。
22.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但不
得改变原意。
【答案】20.①络绎不绝;②触手可及;③推陈出新21.“国潮”是中国传统文化品牌与
新时代潮流文化交融的产物。它顺应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的要求,顺应时代审美潮流的发展,
体现传统与现代有机融合,体现“中国智造”与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基因“无缝对
接”。22.“老”与“新”的结合让传统文化与国货品牌实现了融合创新,既做到了品牌自身
的革新重生,也助力传统文化与现实生活,创造出无限生机与新的活力。
【解析】20.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①处,语境是说前往非遗文化体验基地、陶瓷艺术馆的人们连续不断,可用“络绎不绝”。络
绎不绝:前后相连、连续不断的样子。形容行人、车马、船只等来往频繁,连续不断。
②处,语境形容优秀文艺节目贴近现实生活,可用“触手可及”。触手可及:指近在手边,一
伸手就可以接触到。形容距离极近。
③处,语境指“老字号”让老品牌焕发新活力,革新重生,可用“推陈出新推陈出新:去掉
旧事物的糟粕,吸取其精华,使它以新的面目出现。
21.本题考查学生变换句式的能力。
首先提取句子主干部分,单独成句:“国潮”是中国传统文化品牌与新时代潮流文化交融的产
物。
然后把“国潮”的定语提取出来,拆分为几个分句:
在“顺应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的要求”前加上主语“它”;
在“时代审美潮流的发展”前加上谓语“顺应”;
“体现传统与现代有机融合”单独成句;
在,,,中国智造,与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基因,无缝对接,,,前加上谓语,,体现,,。
最后按照逻辑梳理句序即可。
22.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画线句语病有:
一是搭配不当,“筑就出无限生机与新的活力”动宾不搭配,把“筑就”改为“创造”;
二是语序不当,"既……也……”所关联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骨创伤的诊断与外科治疗
- 犊牛肺炎并发症及护理
- 糖尿病性神经病变
- 通信实验室安全教育
- 2.3.1 物质的量单位-摩尔 课件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 2.1.1+共价键++课件高二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 智慧酒店规划设计方案
- 美术老师述职报告
- 物联网工程知识点
- 水源污染应急处置
- 年产15万吨发酵豆粕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危货运输消防知识培训课件
- 幼儿园公开课:大班语言《相反国》课件(优化版)
- VSD护理完整版本
- 中小学劳动教育在跨学科融合中的作用探究
- 宫腔镜手术知情同意书
-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单元真题拔高卷 第6单元《比的认识》(A4 原卷)
- 如何提高中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
- 江西省丰城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12月)数学试题(含答案)
- 上海市房地产买卖合同范本
- 2023年教师招聘考试考前必背简答题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