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2023【3篇】_第1页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2023【3篇】_第2页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2023【3篇】_第3页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2023【3篇】_第4页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2023【3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最新2023【精选3篇】人教版六班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最新2023【精选3篇】一

教学内容:

教材第15~16页的例4和第16页的试一试、练一练,完成练习三第1~3题。

教学目标:

1.结合详细情境,了解圆柱体积(包括容积)的含义,进一步理解体积和容积的含义。

2.经受类比猜想验证说明的探究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的进程,把握圆柱体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圆柱的体积,并会解决一些简洁的实际问题。

3.引导同学探究和解决问题,渗透、体验学问间相互转化的思想方法。

重点难点:

把握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资源:

PPT课件圆柱等分模型

教学过程:

一、联系旧知,设疑激趣,导入新课。

1.呈现例4中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的直观图。

2.提问:这几种立体的体积你都会求吗?你会求其中哪些立体的体积?

启发:大家想不想知道圆柱的体积怎样计算?猜想一下:圆柱体积的大小与什么有关?怎么算?

3.引入:我们的猜想对不对呢?今日我们就一起来探究一下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教学例4

1.观看比较

引导同学观看例4的三个立体,提问

⑴这三个立体的底面积和高都相等,它们的体积有什么关系?

⑵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肯定相等吗?为什么?

⑶圆柱的体积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可能相等吗?为什么?

2.试验操作

⑴谈话:大家都认为圆柱的体积与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可能是相等的,而且都等于底面积乘高。那用什么方法验证呢?让同学在小组中说说自己的想法。

提示:圆的面积公式是怎么推导出来的?我们能不能将圆柱转化成长方体呢?

⑵提出要求:你能想方法把圆柱转化成长方体吗?各小组说出自己的想法,有条件的拿出课前预备好的圆柱,操作一下。

⑶争论沟通:假如把圆柱的底面平均分成16份,切开后能否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

操作教具,让同学观看。

引导想像:假如把底面平均分的份数越来越多,结果会怎么样?

演示一组动画(将圆柱底面等分成32份、64等份、128等份)课件演示使同学清晰地熟悉到:拼成的立体会越来越接近长方体。

3.推出公式

⑴提问:拼成的长方体与原来的圆柱有什么关系?

指出:长方体的体积与圆柱的体积相等;长方体的底面积等于圆的底面积;长方体的高等于圆柱的高。

⑵想一想:怎样求圆柱的体积?为什么?

依据同学的回答小结并板书圆柱的体积公式

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⑶引导用字母公式表示圆柱的体积公式:V=sh

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用字母表示计算公式V=sh

三、分层练习,发散思维,教学试一试

⑴让同学列式解答后沟通算法。

⑵争论:知道什么条件就肯定能算出圆柱的体积了?分别怎么算?

(s和h,r和h,d和h,c和h)

四、巩固拓展练习

1.做练一练第1题。

⑴说一说:这两个圆柱中都是已知什么?能算出圆柱的体积吗?

⑵各自练习,并指名板演。

⑶对比板演,说说计算过程。

2.做练一练第2题。

已知底面周长和高,该怎么求它的体积呢?引导同学依据底面周长求出底面积。

五、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六、作业

练习三第1~3题。

人教版六班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最新2023【精选3篇】二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同学学习了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表面积后,在充分理解了圆柱的熟悉的基础上开展的.教材中选用了很多来自现实生活中的问题,通过同学想象和动手操作,使同学进一步理解圆柱的侧面绽开是一个长方形或一个正方形,底面是两个圆的基础上,把握圆柱的表面积的求法,获得求“圆柱体表面积”的算法。

学情分析

由于每个同学的学习水平有差异,在学习中可能会消失部分同学不知道圆柱侧面转化成学过的平面图形;或是有的同学已经知道怎么求圆柱的侧面积,但不能结合操作清楚地表述圆柱侧面积计算方法的推导过程。老师可以引导同学在上节课的基础上学习本节课,让同学通过动手操作,小组争论得出圆柱的表面积的求法,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目标

学问目标:理解圆柱体表面积的含义及求法。力量目标:通过小组合作、独立操作推导并把握求圆柱的表面积的方法,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目标:体验胜利的收获,体会小组合作探究胜利过程的喜悦。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老师引导,动手操作得出求圆柱表面积的方法。

难点:计算方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圆柱由几个面组成?上下两个面是什么?侧面绽开是什么图形?

2、圆面积怎样求?

3、长方形的面积呢?

二、创设情境,引起爱好:

出示一顶厨师帽,让同学观看,做着肯定帽需要多少布料?用我们以前学的学问能解决吗?老师借机引出课题并板书课题《圆柱表面积的求法》

三、自主探究,发觉问题。

1、分组,争论:

(1)、动手将圆柱的侧面沿着高剪开。(你发觉了什么?)

圆柱的侧面剪开发觉侧面是一个长方形(正方形),

侧面积=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地面周长×高。

重点感受:圆柱体侧面假如沿着高绽开是一个长方形。(这里要强调沿着高剪)这个长方形与圆柱体的哪个面有什么关系?(长方形的长是圆柱体底面周长、长方形的宽是圆柱体的高)

(2)、复习引导:(用旧解新)

上下两个圆的面积怎样求?(假如已知底面半径就能求出底面积)

(3)、小结:小组争论,将公式延长。

圆柱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2

=Ch+2πr2

=πdh+2πr2

2、学问的运用:(回到情景创设)

(1)、出示例题:

例2:假如一顶厨师的帽子,高28厘米,帽顶半径10厘米,做一顶帽子至少需要多少面料?(用进一法结果保留正是整十平方厘米)

(2)、独立试做:

(3)、集体讲评。

(4)、讲解进一法。

3.巩固练习:

四、课堂总结:

这一节课重点学习了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及运用。

人教版六班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最新2023【精选3篇】三

教学内容:

比较正数和负数的大小。

教学目的:

1、借助数轴初步学会比较正数、0和负数之间的大小。

2、初步体会数轴上数的挨次,完成对数的结构的初步构建。

教学重、难点:

负数与负数的比较。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读数,指出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

-85.6+0.9-+0-82

2、假如+20%表示增加20%,那么-6%表示。

二、新授:

(一)教学例3:

1、怎样在数轴上表示数?(1、2、3、4、5、6、7)

2、出示例3:

(1)提问你能在一条直线上表示他们运动后的状况吗?

(2)让同学确定好起点(原点)、方向和单位长度。同学画完沟通。

(3)老师在黑板上话好直线,在相应的点上用小图片代表大树和同学,在问怎样用数表示这些同学和大树的相对位置关系?(让同学把直线上的点和正负数对应起来。

(4)同学回答,老师在相应点的下方标出对应的数,再让同学说说直线上其他几个点代表的数,让同学对数轴上的点表示的正负数形成相对完整的熟悉。

(5)总结:我们可以像这样在直线上表示出正数、0和负数,像这样的直线我们叫数轴。

(6)引导同学观看:

A、从0起往右依次是?从0起往左依次是?你发觉什么规律?

B、在数轴上除了可以表示整数外,还可以表示分数和小数。请同学在数轴上分别找到1.5和-1.5对应的点。假如从起点分别到1.5和-1.5处,应如何运动?

(7)练习:做一做的第1、2题。

(二)教学例4:

1、出示将来一周的天气状况,让同学把将来一周每天的最低气温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并比较他们的大小。

2、同学沟通比较的方法。

3、通过小精灵的话,引出利用数轴比较数的大小规定:在数轴上,从左到右的挨次就是数从小到大的挨次。

4、再让同学进行比较,利用同学的详细比较来说明“-8在-6的左边,所以-8〈-6”

5、再通过让另一同学比较“8〉6,但是-8〈-6”,使同学初步体会两负数比较大小时,肯定值大的负数反而小。

6、总结:负数比0小,全部的负数都在0的左边,也就是负数都比0小,而正数比0大,负数比正数小。

7、练习:做一做第3题。

三、巩固练习

1、练习一第4、5题。

2、练习一第6题。

3、某日傍晚,黄山的气温由上午的零上2摄氏度下降了7摄氏度,这天傍晚黄山的气温是摄氏度。

四、全课总结

(1)在数轴上,从左到右的挨次就是数从小到大的挨次。

(2)负数比0小,正数比0大,负数比正数小。

其次课教学反思:

很多老师认为“负数”这个单元的内容很简洁,不需要花过多精力同学就能基本能把握。可假如深化钻研教材,其实会发觉还有不少值得挖掘的内容可以向同学补充介绍。

例3——两个不同层面的拓展:

1、在数轴上表示数要求的拓展。

数轴除了可以表示整数,还可以表示小数和分数。教材例3只表示出正、负整数,最终一个自然段要求同学表示出—1.5。建议此处老师补充要求同学表示出“+1.5”的位置,由于这样便于对比发觉两个数离原点的距离相等,只不过分别在0的左右两端,渗透+1.5和—1.5肯定值相等。

同时,还应补充在数轴上表示分数,如—1/3、—3/2等,提升同学数形结合力量,为例4的教学打下夯实的基础。

2、渗透负数加减法

教材中所呈现的数轴可以充分加以应用,如可补充提问:在“—2”位置的同学假如接着向西走1米,将会到达数轴什么位置?假如是向东走1米呢?假如他从“—2”的位置要走到“—4”,应当如何运动?假如他想从“—2”的位置到达“+3”,又该如何运动?其实,这些问题就是解决—2—1;2+1;—4—(—2);3—(—2)等于几,这样的设计对于同学学校进一步学习代数学问是极为有利的。

例4——薄书读厚、厚书读薄。

薄书读厚——负数大小比较的三种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