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鲁教版新教材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同步练习-第一节 碳排放与环境安全_第1页
2023鲁教版新教材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同步练习-第一节 碳排放与环境安全_第2页
2023鲁教版新教材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同步练习-第一节 碳排放与环境安全_第3页
2023鲁教版新教材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同步练习-第一节 碳排放与环境安全_第4页
2023鲁教版新教材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同步练习-第一节 碳排放与环境安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生态环境与国家安全

第一节碳排放与环境安全

基础过关练

题组一自然界的碳循环与温室效应

下图为某年世界部分国家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和人均排放量图(注:圆形大小表示的是各国二

氧化碳排放总量的大小)。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1.下列关于二氧化碳排放,叙述正确的是()

A.我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大是经济发展速度过快造成的

B.印度城市人口比重过高,汽车数量过多,造成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大

C.美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大的原因主要是能源消耗量大

D.俄罗斯与日本二氧化碳排放总量接近的原因相同

2.二氧化碳排放过多会加剧气候变暖的原因有()

①大气吸收太阳辐射增强

②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增强

③大气反射地面辐射增强

④大气逆辐射增强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2022北京延庆质检)下图是"环境中煤和其他化石燃料的形成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

下面两题。

生成和储存在沉积

岩中的化石燃料co、排放

卜)2排放

采集和燃烧化石燃料

3.下列关于化石燃料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天然气是森林被掩埋在地下形成的

B.煤炭多在近海,埋藏浅,易开发

C.在沉积岩层中呈均匀、连续分布

D.大规模使用可能改变全球碳循环

4.可以采取的固碳措施有

①增加植树造林面积

②减少化石能源的消费量

③将二氧化碳封存到海洋

④建立碳交易市场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5.图中全球平均气温的变化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大体上呈)

A.正相关

B.负相关

C.先正相关、再负相关

D.先负相关、再正相关

6.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的最主要原因是

A.发展中国家二氧化碳排放量大幅度增加

B.美国退出《京都议定书》

C.石油价格上扬,导致各国大量使用燃烧值低的煤炭

D.大量森林遭到破坏和高耗能工业的飞速发展

题组二碳排放对环境的影响

(2021福建宁德期末)下图为北冰洋年海冰范围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示

意图。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海冰范围(XIo%m2)二氧化碳浓度(PPm)

7.据图推断,二氧化碳浓度变化与海冰范围变化呈)

A.正相关B.负相关

C.反比D.正比

8.据图推断,海冰范围变化带来的直接影响是

A.臭氧层空洞扩大

B.酸雨危害加重

C.地震灾害增多

D.海岸侵蚀加强

(2020江苏如皋中学调研)全球气候变暖对作物分布和产量、区域能耗都有一定影响。下

图为我国局部地区居住建筑单位面积采暖降温年耗电总量变化距平百分率分布图

(1986—2005年)。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15,-10]

(-10,-5]

(-5.0|

10.5)

∣5,IO)

9.当前全球气候变暖的现象对区域农业的影响有

①我国香蕉、菠萝等作物种植范围北扩

②中纬度地区农业受益,世界粮食总产量上升

③巴西主要糖料作物大幅度增产

④植物病虫害暴发率提高,病虫害范围扩大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10.当前全球气候变化对区域能源消耗、工业生产的影响是()

A我国居住建筑单位面积采暖降温年耗电总量均降低

B.北美五大湖区域居民单位面积采暖降温年耗电总量明显增加

C.节水节能技术、耐高温耐干旱作物的培育技术市场扩大

D.所有工业活动都将承受越来越大的政策性压力和税收负担

题组三碳减排中的国际合作

2005年2月16日,旨在要求相关签约成员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国际性条约《京都议定书》

正式生效。《京都议定书》是1997年在日本京都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大会上通过的。该议定书

规定,在2008—2012年,发达国家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要在1990年的基础上平均削减5.2%,然

而美国政府于2001年3月28日宣布退出《京都议定书》。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11.《京都议定书》要解决的问题是()

A.臭氧层破坏问题

B.氯氟煌等人造化学物质的排放问题

C.酸雨问题

D.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问题

12.发达国家率先承担先减限排、多减限排的义务,技术能力差、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发展中国

家暂时没有减排的强制要求,这说明()

A.环境问题是地区性问题

B.国际环保合作必须遵循共同的责任

C.地球上二氧化碳的增多主要是由已完成工业化的发达国家造成的

D.目前,发展中国家是世界上非可再生资源的主要消费者和重要污染源

13.美国政府放弃实施《京都议定书》说明()

A.美国坚持单边主义外交政策

B.温室气体对美国影响不大

C.经济发达国家的减排义务不大

D.《京都议定书》具有法律约束力,但是对违反者缺乏有效的制裁手段

碳中和是指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排放的二氧化碳总量,通过二氧化碳消除手段,抵消掉这

部分碳排放,达到“净零排放"的目的。我国政府提出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据此完

成下题。

14.我国要实现碳中和,最大的限制性条件是()

A.高耗能产业发展迅速

B.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较高

C.生活水平提高,消费升级

D.城市化加快,内需扩大

15.(2022江西南昌模拟悯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我国宣布,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即2030年起二氧化碳排放总量逐步下降。为降低

单位GDP碳排放量,国家积极实施技术创新、能源变革和经济调整三大减排战略。下图是我国

2020至2025年碳排放量变化统计图(含预测)。

(1)推测2020至2025年我国碳排放总量上升的原因。

(2)分别说明三大减排战略对降低单位GDP碳排放量的积极意义。

能力提升练

题组一自然界的碳循环与温室效应

(2021山东淄博质检)自然环境中的物质处于不断的循环运动中,下图中的序号代表碳循环

的过程。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大气中的Co

汽车

ɪr/

1ΦQ

动植物遗体和排出物

1.图中

A.①开采的矿产来自岩石圈,对水圈无影响

B.②排放的气体是破坏臭氧层的主要物质

C.③可降低温室气体浓度,减弱温室效应

D.煤和石油需要在变质或者重熔再生作用下形成

2.若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则

A.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减弱

B.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增强

C.石灰岩广布地区的喀斯特作用变缓

D.亚寒带针叶林向较低纬度地区扩展

题组二碳排放对环境的影响

下图为南极长城站1986—2019年平均气温及线性变化趋势图。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平均气温/七

3.1986—2019年长城站的气温变化特点是)

A.持续升高

B.最高年均温出现在2018年

C.波动上升

D.2019年平均气温比1986年高0.6℃

4.图示气温变化给全球带来的影响最不可能是()

A.使全球各地降水减少

B.扩大某些疫病的流行区域

C.使高山冰川普遍退缩

D.改变原有生态系统

反照率指对某表面而言,总的反射辐射通量与入射辐射通量之比,地表反照率是反映地表对

太阳短波辐射反射特性的物理参量。下图为1980—2012年格陵兰地区7月地表反照率距平

曲线图。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5.”格陵兰地区反照率变化”出现明显的波动下降趋势,其形成原因主要是)

A.全球气候变暖B.全球气候变冷

C.冰J11融化减缓D.冰川面积扩大

6.分析"格陵兰地区反照率变化"可知,该气候变化对西伯利亚地区的影响是()

A.可以大面积种植热带作物

B.森林带分布范围向北扩展

C.高山上林带上限位置下降

D.北部海岸线发生海退现象

7.在过去三十多年里,北极(9月)存在时间超过四年的海冰面积发生了很大变化。北京某校地理

研学小组查阅资料,获取了北极(9月)存在时间超过四年的海冰面积变化数据(下表)。读表,回答

下列问题。

年份19841989199419992004200920142019

百万

平方2.112.251.902.101.350.650.450.08

千米

(1)绘制折线图,展示北极(9月)存在时间超过四年的海冰面积变化趋势。

(2)简述该变化对北极地区地理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

(3)列举减缓该现象应采取的主要措施。

(2021山东新高考质量测评联考)下图显示1870年以来人类累计碳排放与全球升温幅度

的关系,可作为确定未来减缓气候变化行为的依据。图中阴影区域为根据不同模式计算的全球

二氧化碳累计排放量对应的升温幅度范围。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5-

4-----------------------------------------------------

⅛3-----------------------------------------------------

遑2-----------------------------------------------------

1-----------------------------------------------------

OI___I______,______.___.___l___I____>

卢戌b底般或酸旌®

二氧化碳累计排放量/10%

8.结合上图,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累计排放量越大,升温幅度一定越大

B.累计排放2万亿吨时,温度可以升高2℃

C.累计排放3万亿吨的升温幅度一定大于1万亿吨的升温幅度

D.累计排放2万亿吨的升温幅度一定小于4万亿吨的升温幅度

9.能有效降低升温幅度的措施有()

①农田开垦

②征收碳税

③采用低碳排放策略

④增加碳汇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题组三碳减排

国际贸易中隐含的碳排放量归属问题是国际气候谈判的核心议题之一。如图为2015年部

分国家进出口含铁商品中隐含的碳排放量的统计图。据此回答下面两题。

Z

•中国

Z

.5

.0

..50

SL

s

πL

≡.5一•日本•德国

•韩国

O.-•俄罗斯•美国

•英国

•墨西哥

0

0.51.01.52.02.5

进口量/亿吨

10.上图表明()

A.美国进口含铁商品中隐含碳排放量小于出口

B.日本进出口含铁商品中隐含的碳排放量大致相等

C.韩国进口含铁商品中隐含碳排放量大于出口

D.部分国家通过含铁商品贸易向我国转移了碳排放

IL有效降低我国钢铁行业碳排放量的可行措施包括()

A.缩减钢铁行业就业人员

B.减少使用钢铁产品

C.压减淘汰落后钢铁产能

D.减少含铁商品进口

(2022广东茂名一模)2020年9月22日,我国政府在联合国大会上宣布,二氧化碳排放力争

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碳中和指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

产业调整等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下图为2060年碳中和情景下的我国能源消费

构成与净二氧化碳排放量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亿吨标准煤)

(百万吨二氧化碳)

80

16000

702028年净三氧化碳排放达峰

14000

60氢能

非化石能漱、•••.12000

50

IOO(M)

408(X)O

306000

2()4000

1()2(X)0

00

2019202520302035204020502060

……净二氧化碳排放或

12.实现碳中和的核心问题在于()

A.收集封存B.减少排放

C.植树造林D.能源结构调整

13.要实现碳达峰及碳中和的目标,我国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以氢能逐渐取代煤炭等化石能源

B.打造中西部地区非化石能源基地

C.发展清洁能源,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

D.整治环境问题,加大对废弃物的处理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碳交易是为应对气候变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而采用的市场机制。若控排企业碳排放量超

出配额,则需要在碳交易市场购买碳配额。自2011年起,我国先后在北京、上海、湖北、福建

等7个省市建立碳交易试点,总共纳入企业2000余家。2017年底,我国正式启动全国碳市场建

设。下图示意2013—2017年我国碳配额现货交易情况统计。

OI__1=1-----------------------------------------------------------------------------------------------------In

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2017年

口交易总量——交易额

Q)据图描述我国碳配额现货交易总量的变化特点。

(2)为碳排放较多企业应对碳排放市场交易机制提出合理化措施。

答案与分层梯度式解析

基础过关练

1.C2.D3.D4.C5.A6.D7.B8.D

9.D10.C11.D12.C13.D14.B

1.C我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大是人口数量多造成的;读图可知,印度城市化水平为30%左右,其城市人口比重较低;

俄罗斯发展重工业消耗的能源多,排放的二氧化碳多,日本民用和办公场所消耗的能源较多,因此俄罗斯与日本二氧

化碳排放总量接近的原因不相同;美国经济发达,能源消耗量大,消耗的化石能源多,所以美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大。

2.D近地而大气的主要热源是地面辐射,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可以吸收地面辐射,所以二氧化碳排放过

多,会使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增强,气温升高;同时,大气逆辐射增强,大气的保温作用也在增强,由此加剧全球气候

变暖。

特别提示

引起近现代全球气温升高的主要温室气体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大气中的微量成分,自然状况下,其浓度相

对稳定。但是人类活动向大气中排放大量二氧化碳,使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不断增加,而且增加速度呈加快的趋

势。而二氧化碳能够吸收地面长波辐射,使近地面大气气温升高。

3.D煤炭是森林被掩埋在地下形成的化石燃料;天然气是古生物遗骸长期沉积在地下,经慢慢转化及变质裂解而

产生的气态碳氢化合物,动植物都可形成,A错误;煤炭多分布在陆地,B错误;化石燃料在沉积岩层中是不均匀、不连

续分布的,C错误;化石燃料多是生物的遗骸转化而来的,是固定在地层中的碳,大规模使用化石燃料会将固定在地

层中的碳释放到大气中,从而改变全球碳循环,D正确。

4.C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可以采取的固碳措施有增加植树造林面积,让树木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吸收并储存

在体内,可以起到固碳的作用,①正确;减少化石能源的消费量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是减排的措施,不是固碳的

措施,②错误;将二氧化碳封存到海洋中,可以起到固碳的作用,③正确;建立碳交易市场是为促进温室气体减排,减少

二氧化碳排放所采用的市场机制,是减排措施,④错误。故选C。

易错提示

实现“碳中和”的措施主要包括固碳措施和减碳措施。植树造林、碳捕集、碳封存等措施属于固碳措施,节

能减排是减碳措施。

5.A读图可知,图中全球平均气温的变化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大体上呈正相关。

6.D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的最主要原因是大量森林遭到破坏和高耗能工业的飞速发

展,D正确。大气中二氧化碳的主要来源是发达国家的工业化,A错误。美国退出《京都议定书》不是大气中二氧

化碳浓度升高的最主要原因,B错误。虽然石油价格上扬,但世界能源消费结构仍然以石油为主,煤炭消费量相对增

长不大,C错误。

特别提示

人为因素对气候的影响是复杂的。其影响主要是通过以下三条途径实现的:一是改变下垫面的性质;二是改变

大气中的某些气体(二氧化碳等)浓度;三是人为释放热量。为了掌握气候变化的规律和进行气候预测,必须明确人为

因素在气候变化中的作用。

7.B据图可知,总体上二氧化碳浓度越高,海冰范围越小,故二氧化碳浓度变化与海冰范围变化呈负相关。

8.D海冰范围变小,说明海冰融化,将导致海平面上升,海岸侵蚀加强。

9.D全球气候变暖,我国热带、亚热带作物种植范围北扩,①正确。全球气候变暖会使农业生产的稳定性受到一定

的影响,可能会使世界粮食总产量下降,②错误。全球气候变暖意味着全球气温日较差可能会变小,糖料作物可能由

于糖分积累不足而减产,③错误。全球气候变暖会造成喜热生物的活跃,植物病虫害暴发率提高,病虫害范围扩大,④

正确。故选D。

10.C图示地区中,大部分地区居住建筑单位面积采暖降温年耗电总量降低,但局部地区居住建筑单位面积采暧降

温年耗电总量有所上升,A错;仅根据图示及材料信息,无法判断北美五大湖区域居民单位面积采暖降温年耗电总量

变化,B错;全球气候变暖使得节水节能技术、耐高温耐干旱作物的培育技术市场扩大,C对;全球气候变暧,并非所有

工业活动都将承受越来越大的政策性压力和税收负担,D错。

11.D根据材料可知,《京都议定书》主要要求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所以其要解决的问题是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

排放问题,故选Do

12.C地球上二氧化碳的增多主要是由己完成工业化的发达国家造成的,因此发达国家率先承担先减限排、多减

限排的义务,技术能力差、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发展中国家暂时没有减排的强制要求,故选Co

13.D美国政府退出《京都议定书》说明《京都议定书》具有法律约束力,但是对违反者缺乏有效的制裁手段,故

选D。

14.B我国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较高,排放的二氧化碳较多,所以要实现碳中和,最大的限制性

条件是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较高,B正确;高耗能产业使用清洁能源可以减少碳排放,A错误;生活水平提高,消费升级,

城市化加快,内需扩大等不一定增加二氧化碳的排放,C、D错误。

15.答案(1)经济规模扩大,化石燃料消耗增加。

(2)技术创新: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能源变革:降低化石燃料消费比重;经济调整:降低高耗能产业比重(提高高新技术

产业比重)。

解析(1)读图可知,2020年至2025年单位GDP碳排放量下降,单位GDP能耗降低,但碳排放总量仍在上升,因此

原因是经济规模扩大,化石燃料消耗增加。(2)根据材料“国家积极实施技术创新、能源变革和经济调整三大减排

战略”可知,通过技术创新,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通过能源变革,积极开

发新能源,调整能源消费结构,降低化石燃料消费比重,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通过经济调整,降低高耗能产业比重,提

高高新技术产业比重,调整产业结构,降低能源消耗,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能力提升练

1.C2.B3.C4.A5.A6.B8.C9.D

10.D11.C12.D13.B

1.C海底石油也是来自岩石圈的,但其开采对水圈有影响;②排放的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而破坏臭氧层的主要物

质是氯氟煌等人造化学物质;绿色植物可通过光合作用大量吸收二氧化碳,从而降低温室气体浓度,减弱温室效应;

煤和石油需要经漫长的地质年代,由富含有机质的沉积物在高温和高压作用下转变而成,而非在重熔再生作用下形

成。

2.B若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则会加剧全球气候变暧,使亚寒带针叶林向较高纬度地区扩展,但不会减弱太阳

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大气对地面辐射吸收增强;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会加快石灰岩

广布地区的喀斯特作用。

3.C由图可知,1986—2019年南极长城站的气温变化特点是波动上升;最高年均温出现在1989年,为-0.7°C左

右;2019年平均气温约为-L8°C,1986年平均气温约为-3.3°C,故2019年平均气温比1986年高约1.5℃。

4.A图示气温变化是波动上升,气温上升导致全球陆地降水量发生了显著变化,北半球中高纬度和热带地区降水

量有增加趋势,亚热带地区降水量有减少趋势,并不会使全球各地降水都减少,故选A。

5.A冰面的反照率较裸地高,“格陵兰地区反照率变化”出现明显的波动下降趋势,说明格陵兰地区的冰川面积

在缩小,裸地面积在增大,其形成原因主要是全球气候变暖,冰川融化加剧。

6.B“格陵兰地区反照率变化”显示出的气候变化为全球气候变暖,全球气候变暖会导致西伯利亚地区气温升高,

但西伯利亚仍是温带气候和寒带气候,不能种植热带作物,A错;随着热量条件改善,西伯利亚地区森林带分布范围

会向北扩展,B对;气温升高,西伯利亚地区高山上林带上限位置上升,C错;气温升高,两极及高山冰川融化加剧,全球

海平面上升,西伯利亚地区北部海岸线将向陆地推进,发生海进现象,D错。

7.答案⑴

面积(百万平方千米)

(2)破坏北极熊等动物栖息地;北极航道航运价值提升;影响洋流;加剧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陆地面积变小;等。

(3)加强国际合作;调整能源消费结构,使用清洁能源;调整产业结构,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绿色出行;等。(从国际合作、

政府、个人三个层面作答)

解析(1)横坐标为时间,纵坐标为存在时间超过四年的海冰面积。据表可知北极(9月)存在时间超过四年的海冰面

积波动下降,1999年以后迅速下降,根据表中数据绘制即可。(2)冰川面积减少,会导致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低地;

破坏北极熊等动物栖息地,北极地区生物多样性会减少;随海冰减少,北极通航条件改善,航道航运价值提升;影响洋

流的温度;北极冰川减少,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增强,进一步加剧全球变暖;等。(3)该现象是由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

加,温室效应加剧引起的,故应采取措施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可从国际合作、政府、个人三个层面作答。加强

国际合作,控制二氧化碳排放量;调整能源消费结构,使用清洁能源,提高太阳能、风能、水能等的比重;调整产业结构,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个人层面,倡导绿色消费、绿色出行,减少浪费;等。

8.C据图和材料可知,同样的二氧化碳累计排放量,对应的升温幅度不同;同一升温幅度,二氧化碳累计排放量不同。

由此可以判断A、B、D项错误,C项正确。

9.D据材料可知,升温幅度与二氧化碳累计排放量呈正相关。征收碳税,可以倒逼企业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②正

确;采用低碳排放策略,可以降低升温幅度,③正确;增加碳汇,可以减少二氧化碳数量,④正确;而农田开垦,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