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赤壁赋》导学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1页
高中语文《赤壁赋》导学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2页
高中语文《赤壁赋》导学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3页
高中语文《赤壁赋》导学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4页
高中语文《赤壁赋》导学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赤壁赋

课前预习

一、作家作品

苏轼简介见《念奴娇•赤壁怀古》。

二、课文背景

1079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得罪以来,深自闭塞,扁舟草履,放浪山

水间,与樵渔杂处,往往为醉人所推骂,辄自喜渐不为人识。平生亲友,无一字见及,

有书与之亦不答,自幸庶几免矣。"(《答李端叔书》)这是其被贬生活的真实写照。黄州是

长江中游滨江的一个风光美好的城邑,附近有赤鼻矶,误传是三国时孙权、刘备联兵破

曹操的赤壁。苏轼在黄州期间,经常来赤鼻矶头游览眺望,或泛舟江中。1082年秋冬,

苏轼先后两次舟游长江,与友人在月夜泛舟赤鼻矶下,面对美好的自然景物,联想起历

史上的风云人物,随即写下了《赤壁赋》《后赤壁赋》,抒发了内心的无限感慨。

三、常识积累

1.赋

赋是古代文学中的一种重要文体,是介于诗、文之间的边缘文体,更近于诗体。从

汉至唐初这段时期,赋近于诗而远于文。

赋的特点:①语句上以四、六字句为主,句式错落有致并追求骈偶;②语音上要求

声律谐协;③文辞上讲究藻饰和用典:④内容上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

赋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最早出现于诸子散文中,叫‘'短赋";以屈原为代表的“骚体”

是诗向赋的过渡,叫‘'骚赋";汉代正式确立了赋的体例,称为“辞赋”,骈偶和藻饰是这一时

期的特点;魏晋以后,日益向骈对方向发展,叫作“骈赋”;唐代又由骈体转入律体,叫“律赋

”:宋代以散文形式写赋,称为“文赋”,这一时期的赋不讲究骈偶、音律,句式参差,押韵

也比较自由,风格清新流畅,《赤壁赋》就是这种文体的典型之作。

2.既望

在古籍文献中,对一个月中某些特殊的日子有特定的名称。农历每月的十六称“既望”,

“既”表示达到的状态,“望”即“望日”,指农历每月十五。而每月第一日叫“朔”,最后一天

叫“晦”。

3.斗牛

斗牛即斗宿和牛宿,为星宿名。星宿是古代天文学术语,一宿通常包含一颗或者多

颗恒星,而古人将满天星宿划为四大星野,并将其与青龙(苍龙)、朱雀、白虎、玄武相

配,称为四象(即东、南、西、北四方的守护神),而春秋时又将四象细分成了二十八宿。

东方青龙七宿角、亢、氐(di)、房、心(别称“商”)、尾、箕(ji)

北方玄武七宿斗(d6u)、牛、女、虚、危、室、壁

西方白虎七宿奎、娄(16u)、胃、昴(*0)、毕、靖(zi)、参(sh€n)

南方朱雀七宿井、鬼、柳、星、张、翼、轸(zh^n)

4.蜉螳

一种小飞虫,夏秋之交生在水边,生存期很短,古人说它朝生暮死,常用来比喻人生

促或生命渺小。

四、语言积累

1.通假字

(1)举酒属客()

⑵浩浩乎如日虚御风()

(3)山川相缪()

⑷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2.古今异义

⑴望美△兮天一方

古义:

今义:美貌的女子。

⑵凌万顷之汇修

古义:

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失意的样子。

(3)自雷横江,水光接天

古义:

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

3.一词多义

用蝉(_______________)

囊抬天一方(_________________)

⑴望江室贵戚多怨里者...............)

先搬掣尊(_________________)

名「厚族(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InWfct(________________)(2)晚

歌日:(________________)

mw叱(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展予作文以t眨(................................)

⑶属卜良田美池桑竹那(.................)

WMgH:"(______________J>

唇引螟(________________)

神情与苏、黄不屈(________________)

174

纵-(______________.„)

⑷如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天时不如地利(.................、

可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_______________)

正襟危坐则问客日(.............)

侣触迹友麋^(.............……)

逝者如斯,财未尝往也(...............

自其不变者项观之(..................)

4.词类活用

⑴歌窈窕之章()

⑵下江陵()

⑶顺流而参()

⑷浮礁于江渚之上()

(5)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⑹四望夏口,奉望武昌()

(7)倡鱼虾而衣麋鹿()

(8)号幽壑之潜蛟()

⑼这孤舟之蔑妇()

(10)正襟危坐()

5.文言句式

(1)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2)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3)月出于东山之上()

(4)相与枕藉乎舟中()

(5)凌万顷之茫然()

(6)客有吹洞箫者()

(7)渺渺兮予怀()

(8)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9)何为其然也()

(10)而又何羡乎()

(11)而今安在哉()

问题探究

1在这篇赋中,贯串全文的线索是什么?

答:

2文章第三段中作者是用什么手法来写“客之悲”的?结合原文具体分

析。答:

3针对客所发出的人生悲叹,苏子是如何劝说客的?这体现了苏轼怎样的人生态度

?答:

4文章以酒后“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的景象作结,这样写有何好处?

答:

5文章呈现的美是多方面的,请你就语言方面来简单谈谈本文之美。

答:

『针对练笔」

请借鉴本课中一问一答的方式,写一段对话,阐释某一哲理或表达某一见解。对话

的人不必局限于“主客”之间,200字左右。

答:

42

赤壁赋

语言积累

1、舞⑴同“嘱”,劝请⑵同“凭”,乘⑶同“缭”,峻雕⑷同“己”,停止

2、答案(1)指所思慕的人。(2)旷远的样子。(3)白茫茫的水汽。

3、答案(1)名词,农历每月十五日动词,眺望、向远处看动词,埋怨、怨恨、责怪名词,名望、

声望形容词,有名望的(2)动词,吟诵动词,唱名词,歌词名词,声调和节拍

(3)动词,同“嘱”,这里指劝请动词,同“嘱”,嘱托名词,类别、种类名词,部下、部属动词,连

接动词,类似(4)动词,往、到动词,如同动词,及、比得上(5)连词,表转折连词,表修饰

连词,表承接连词,表并列连词,表转折连词,表修饰

4、答案(1)名词作动词,吟诵(2)名词作动词,攻占(3)名词作动词,向东进军(4)名词作动词,捕鱼

砍柴(5)名词作状语,向南(6)名词作状语,向西;向东(7)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伴侣;以……为

朋友(8)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起舞(9)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哭泣(10)形容词用作动词,整

5,答案(1)判断句,语气词“也”表判断(2)状语后置句,“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即“于赤壁之下泛舟

游"(3)状语后置句,“出于东山之上”即“于东山之上出"(4)状语后置句、省略句,“相与枕藉乎舟中

”即“(大家)乎舟中相与枕藉”(5)定语后置句,“万顷之茫然”即“茫然万顷”(6)定语后置句,“客有吹

洞箫者”即“有吹洞箫者客”(7)主谓倒装句,"渺渺兮予怀”即“予怀渺渺兮”⑻被动句,“于”表被动

⑼宾语前置句,‘'何为"即“为何”(10)宾语前置句,“何羡”即“羡何”(11)宾语前置句,“安在”即

“在安”

问题探究

1、答案本文以作者与客人的感情变化为线索贯串全文,即(主)“于是饮酒乐甚”——(客)“其声呜呜然”

—(主)“苏子愀然”一(客)“托遗响于悲风”一(主)“又何羡乎”一(客)“喜而笑”,也就是由乐而

悲、由悲而喜。课文一开头便表现了一个诗情画意的境界,主客秋夜荡舟,把酒诵诗,如此良辰美景,

作者油然而生飘飘欲仙之喜。接下来饮酒放歌的欢乐中伴入了悲凉的箫声。箫声起,悲意生。哀怨、爱慕、

哭泣、倾诉,渲染了箫声的悲凉,主客触景生情,由欢乐转入悲哀。紧接着写客人感慨人生短暂无常的

悲观情绪。作者在此借主客问答的形式抚今追昔,畅述对天地人生的感触。最后以明月江水作比,完成

了由悲转喜的过渡,主客开怀畅饮,兴尽入睡。

2、答案对比。

(1)用古(“一世之雄")与今(“而今安在")的历史对比写悲。

(2)用人生短暂(“寄蜉蟒”“哀吾生”)与自然无穷(“天地”“长江之无穷”)的对比写悲。(3)

用理想(“挟飞仙”“抱明月”)与现实(“不可骤得”)的对比写悲。

3,答案(1)苏子从两个角度来劝说客:①从“变与不变”的角度,从变的角度说,虽然人生短暂,但

天地宇宙也是瞬息万变的,就如水和月亮一样,江水日夜不停地流,月从缺到盈不断地变化;从不变的角

度,作为个体的人,生命是短促的,但人参与了整个人类的生命活动,而作为整个人类,又同宇宙一样

是永恒存在的。②从“取与不取”的角度,大自然是个无穷的宝藏,可以作为人们的精神寄托,应该摒

弃(不取)蜗角虚名,而取无穷的自然万物(“明月”“清风”)为“吾”所享用。作者认为,应该忘怀得失,顺其

自然,从中得到乐趣。

(2)这体现了苏轼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

4、答案(1)手法:①呼应开头,如“舟中”呼应“泛舟”,“东方之既白”呼应“月出于东山之上”,使文章

的结构更加完整。②反衬,用“杯盘狼籍”的杂乱来反衬作者内心世界的舒适、宁静。这时的喝酒已不是

为了借酒消愁,而是因为精神得到了“自由”和“解放”以后的轻松愉悦。

(2)情感:作者极写游赏之乐,进入忘怀得失、超然物外的境界,表达了作者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

5、答案(1)骄散相间形成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