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知识点梳理+三年中考真题+模拟题 专题06 《曹刿论战》三年真题+模拟题(原卷版+解析)_第1页
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知识点梳理+三年中考真题+模拟题 专题06 《曹刿论战》三年真题+模拟题(原卷版+解析)_第2页
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知识点梳理+三年中考真题+模拟题 专题06 《曹刿论战》三年真题+模拟题(原卷版+解析)_第3页
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知识点梳理+三年中考真题+模拟题 专题06 《曹刿论战》三年真题+模拟题(原卷版+解析)_第4页
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知识点梳理+三年中考真题+模拟题 专题06 《曹刿论战》三年真题+模拟题(原卷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曹刿论战》三年真题+模拟题(原卷版)【2023·辽宁·中考真题】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选自《曹刿论战》)【乙】“民无常勇,亦无常怯。有气①则实②,实则勇;无气则虚,虚则怯。怯勇虚实其由甚微不可不知。勇则战,怯则北③。战而胜者,战其勇者也;战而北者,战其怯者也。怯勇无常,倏忽往来,而莫知其方,惟圣人独见其所由然。”此《吕氏春秋·决胜》篇之语,予爱而书之。(选自《容斋随笔》)【注释】①气:精气。②实:充实。③北:败北,退败。1.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

)A.公问其故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B.望其旗靡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醉翁亭记》)C.战其勇者也

其真无马邪(《马说》)D.而莫知其方

今齐地方千里(《邹忌讽齐王纳谏》)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2)此《吕氏春秋,决胜》篇之语,予爱而书之。3.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怯勇虚实其由甚微不可不知。4.【甲】文中曹刿做了哪两件事?请概括出来。5.【甲】文中表明作战中勇气变化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文中也有类似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23·湖北鄂州·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曹刿论战《左传》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乙】楚将伐齐楚将伐齐,鲁亲之,齐王患之。张丐曰:“臣请令鲁中立。”乃为齐见鲁君①。鲁君曰:“齐王惧乎?”曰:“非臣所知也,臣来吊②足下。”鲁君曰:“何吊?”曰:“君之谋过③矣。君不与④胜者而与不胜者,何故也?”鲁君曰:“子以齐、楚为孰胜哉?”对曰:“鬼且不知也。”“然则子何以吊寡人?”曰:“齐、楚之权敌也,不用有鲁与无鲁。足下岂如令众而合⑤二国之后哉!楚大胜齐,其良士选卒必殪⑥,其余兵亡⑦以待⑧天下;齐为胜,其良士选卒亦殪。而君以鲁众合战胜后,此其为德也亦大矣。”鲁君以为然,身退师。(节选自《战国策》,有删改)【注】:①鲁君:鲁国国君。②吊:悼念死者。③过:错误。④与:帮助。⑤合:联合。⑥殪(yì):死。⑦亡:没有。⑧待:防备,抵御。1.下面对句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福:赐福,保佑B.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狱:监狱C.楚将伐齐,鲁亲之,齐王患之

患:忧虑,担忧D.鲁君以为然,身退师

身:亲自2.下面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乃入见

乃为齐见鲁君B.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子以齐、楚为孰胜哉C.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君之谋过矣D.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君不与胜者而与不胜者3.下面对甲、乙两个文段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通过记叙齐鲁长勺之战的经过,表现了曹刿忠君爱国的精神和卓越的军事才能,刻画了一位出身下层而深谋远虑的谋士形象。B.乙文通过叙述张丐主动出使,劝说鲁国国君撤兵的故事,表现了他高超的外交才能。C.甲、乙两文都是关于战争题材的文章,甲文强调取信于民并运用正确的战术才能取得战争胜利,乙文则说明只有获得别国的帮助才能取胜的道理。D.甲、乙两文都运用对话描写来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塑造人物形象。甲文中主要描写曹刿与鲁庄公对话,乙文中主要描写张丐与鲁君对话。【2023·辽宁营口·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甲、乙两文,完成下面小题。【甲】曹刿论战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日:“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乙】闰月,逊将进攻汉军,诸将并曰:“攻备当在初,今乃令入五六百里,相守经七八月,其诸要害皆已固守,击之必无利矣。”逊曰:“备是猾虏,更尝事多,其军始集,思虑精专,未可干也。今住已久,不得我便,兵疲意沮,计不复生。掎①角此寇,正在今日。”乃先攻一营,不利,诸将皆曰:“空杀兵耳!”逊曰:“吾已晓破之之术。”乃敕各持一把茅,以火攻,拔之;一尔势成通率诸军同时俱攻,斩张南、冯习及胡王沙摩柯等首,破其四十馀营。汉将杜路、刘宁等穷逼请降。(选自《资治通鉴》)【注释】①掎(jǐ):牵制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1)肉食者鄙()(2)小信未孚()(3)乃敕各持一把茅()(4)以火攻,拔之()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2)兵疲意沮,计不复生。3.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一

攻4.诸将认为“攻备当在初……击之必无利矣”,陆逊却认为“掎角此寇,正在今日”,陆逊如此判断的依据是什么?(用文中原句回答)5.甲、乙两文主要通过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甲文中的曹刿和乙文中的陆逊在指挥作战方面有哪些共同点?【2023·四川广安·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甲、乙两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选自《曹刿论战》)【乙】楚庄王欲伐陈①,使人视之。使者曰:“陈不可伐也。”庄王曰:“何故?”对曰:“其城郭高,沟洫②深,蓄积多也。”宁国③曰:“陈可伐也。夫陈,小国也,而蓄积多,赋敛重也,则民怨上矣。城郭高,沟洫深,则民力罢④矣。兴兵伐之,陈可取也”。庄王听之,遂取陈焉。【注】:①陈:国名。②洫:护城河③宁国:楚国大臣。④罢:通“疲”1.请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1)虽不能察_________________

(2)夫大国,难测也_________________(3)其城郭高_________________

(4)则民怨上矣_________________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使人视之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B.夫陈,小国也,而蓄积多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C.何以战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D.兴兵伐之,陈可取也

辍耕之垄上3.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2)庄王听之,遂取陈焉。4.请阅读选文,按要求完成下面两个小题。(1)【甲】文第一自然段中曹刿认为鲁庄公凭借“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句回答)能取得战争的胜利;【乙】文中陈国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句回答)导致战争的失败。(2)鲁庄公和楚庄王最终取胜的共同原因是什么?【2023·云南中考真题】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节选自《曹刿论战》)(乙)呜呼!士不以天下之重自任,久矣。言语非不工也,政事文学非不敏且博也,然至于临大事,鲜不忘其故、失其守者,其器小也。公(乐全先生)为布衣,则颀然①已有公辅②之望。自少出仕,至老而归,未尝以言徇③物,以色假④人。虽对人主⑤,必同而后言,毁誉⑥不动,得丧若一,真孔子所谓大臣以道事君者。(节选自苏轼《乐全先生文集叙》)【注释】①颀然:高大的样子。②公辅:三公首辅。③徇:追求。④假:看待、对待。③人主:君主。⑥毁誉:毀谤和称赞。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1)又何间焉(2)小大之狱(3)政事文学非不敏且博也(4)则颀然已有公辅之望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小惠未遍,民弗从也。(2)士不以天下之重自任,久矣。3.认真阅读(甲)(乙)两文,说说曹刿与乐全身上有哪些共同品质?4.(甲)文中特别写到了曹刿和乡人的对话,这一情节在全文中的作用有哪些?请作简要分析。【2023·广东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曹刿论战》)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1)肉食者鄙(2)忠之属也(3)公将驰之(4)惧有伏焉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彼竭我盈,故克之。(乙)诸军初至石头,即欲决战,陶侃曰:“贼众方盛,难与争锋,当以岁月,智计破之。”既而屡战无功,监军部将李根请筑白石垒,侃从之。夜筑垒至晓而成闻峻军严声诸将成惧其来攻。孔坦曰:“不然。若峻攻垒,必须东北风急,令我水军不得往救;今天清静,贼必不来。所以严者,必遣军出江乘,掠京口以东矣。”已而果然。侃使庾亮以二千人守白石,峻帅步骑万余四面攻之,不克。(节选自《资治通鉴》)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诸军初至石头/至霸上及棘门军 B.贼众方盛/方七百里C.侃从之/隶而从者 D.若峻攻垒/仿佛若有光4.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夜筑垒至晓而成闻峻军严声诸将咸惧其来攻5.请根据(甲)(乙)两篇选文回答问题。(1)曹刿与陶侃在指挥作战方面有哪些共同点?(2)李根和孔坦在战事中各自发挥了什么作用?【2023·山东·枣庄中考真题】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曹刿论战》)(乙)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周亚夫军细柳》)1.下列加点的实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军士吏被甲(同“披”,穿着)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墙壁)B.肉食者鄙(浅陋。这里指目光短浅)小大之狱(指诉讼事件)C.又何间焉(参与)曩者霸上、棘门军(先前)D.使人称谢(向人致意,表示问候)衣食所安弗敢专也(独自享有)2.下列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已而之细柳军醉翁之意不在酒B.何以战不以物喜,不以己悲C.登轼而望之鸣之而不能通其意D.其乡人曰必先苦其心志3.翻译下列句子。(1)小惠未徧,民弗从也。(2)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4.下面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曹刿论战》选自编年体史书《左传》,《周亚夫军细柳》选自司马迁的纪传体史书《史记》。B.“牺牲玉帛”是古代祭祀文化中的祭品,“持节”“揖”“拜”是与古代礼仪相关的词语。C.《曹刿论战》对战争场面详加叙述,战前、战后则一笔带过,这样详略得当,重点突出。D.《周亚夫军细柳》写文帝在细柳营两次受阻,从侧面衬托了周亚夫恪尽职守、治军严明的形象。5.《周亚夫军细柳》一文,文帝称周亚夫为“真将军”,那么,从《曹刿论战》可以看出,曹刿的“真将军”体现在哪些方面?【2023·四川南充市·中考真题】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节选自《左传·庄公十年》)(乙)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①”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②”也,寡人反取病③焉。”(选自《晏子春秋·内篇》)【注释】①得无……耶:难道……吗。②熙:同“嬉”,开玩笑。③病:侮辱。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弗敢加也加:虚夸,夸大B.小信未孚孚:使信服C.忠之属也属:属于D.齐人也,坐盗。坐:因……获罪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肉食者谋之齐之习辞者也B.可以一战吾欲辱之,何以也C.战于长勺今民生长于齐不盗D.登轼而望之出淤泥而不染3.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甲文紧扣题目中的“论战”二字,详写了战前准备和战后论战,略写了战争过程,详略得当,突出了曹刿的军事才能与政治谋略。B.乙文晏子巧妙运用类比说理,用橘生淮南为橘淮北为枳来类比齐人在齐为良民在楚为盗,有力地反击了楚王的侮辱,使说理深入浅出,生动形象。C.甲文中的曹刿在鲁国危难之时挺身而出,用卓越的军事才能赢得了战争的胜利,化解了鲁国的危机;乙文中晏子在出使楚国时,面对楚王的侮辱,用敏捷的思维和出众的口才维护了齐国的尊严。D.甲乙两文都主要采用对话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人物语言极具个性,充分展现了曹刿和晏子作为国之重臣的精神风貌。4.翻译下列句子。(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2)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2023·北京·中考真题】阅读《曹刿论战》,完成下面小题。曹刿论战《左传》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甲】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乙】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A.曹刿请见

见多识广

见义勇为

各抒己见B.小信未孚

言而有信

杳无音信

信手拈来C.公与之乘

乘风破浪

乘虚而入

乘兴而来D.遂逐齐师

出师未捷

百万雄师

仁义之师2.翻译文中两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甲】忠之属也。可以一战。翻译:(这)是尽职分之类的事情。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理解:曹刿认为鲁庄公能够公正处理百姓的诉讼事件,与“小惠”和“小信”相比,更能赢得百姓的信任,具备了迎战的条件。【乙】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翻译:我发现他们的车印混乱,军旗也倒下了,所以才下令追击他们。理解:曹刿能敏锐地观察战场形势的变化,他根据“辙乱”“旗靡”判断齐师撤走了伏兵,认为可以追击敌人了。3.“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意思是虽然身份低微,仍然不忘担忧国事。曹刿一介平民,在国家危难之际,挺身而出,为国解忧。阅读下面两则材料,简要说明“位卑未敢忘忧国”的精神在弦高和卜式身上是如何体现的。材料一秦穆公兴兵袭①郑,过周而东。郑贾人②弦高将西贩牛,道遇秦师于周、郑之间,乃矫③郑伯之命,犒④以十二牛,宾⑤秦师而却之⑥,以存郑国。(取材于《淮南子·氾论训》)材料二时汉方事⑦匈奴,式⑧上书,愿输⑨家财半助边⑩。上使使问式:“欲为官乎?”式曰:“自小牧羊,不习仕宦,不愿也。”使者曰:“子何欲?”式曰:“天子诛勾奴,愚以为贤者宜死节,有财者宜输之,如此而匈奴可灭也。”(取材于《汉书·公孙弘卜式兒宽传》)【注】:①[袭]偷袭。②[贾人]商人,在当时社会地位不高。③[矫]假托。④[犒]犒劳。⑤[宾]以客礼对待。⑥[却之]使秦军撤退。⑦[事]这里指抵抗。⑧[式]卜式。人名。⑨[输]交纳。⑩[边]边防。【2023·重庆·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曹刿论战《左传》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又何间焉___________(2)小大之狱___________(3)神弗福也___________(4)望其旗靡___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忠之属也。可以一战。(2)彼竭我盈,故克之。3.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写法分析不当的项是(

)A.鲁庄公看重衣食、祭祀等因素对战争胜负的影响,由此可以看出其人格的卑鄙B.曹刿对人心向背的重视,对进攻和追击时机的把握,都表现出他的深谋远虑C.文中的对话描写很精彩,人物语言极具个性,符合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D.本文紧扣“论战”,详写战前准备和战后论述,略写战争过程,材料剪裁得当4.曹刿与“链接材料”中的烛之武在强敌入侵时,表现出不同的救国态度和精神品质。请结合选文和“链接材料”,作简要分析。【链接材料】晋、秦围郑①。郑文公②使烛之武③见秦君,武辞焉。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家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遂许之。【注】①晋、秦、郑:都是春秋时期的诸侯国。②郑文公:郑国国君。③烛之武:郑国养马官,有谋略。【2023·天津南开·一模】阅读《曹刿论战》,完成下面小题。曹刿论战《左传》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1.下列各句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弗敢加也,必以信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B.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亲贤臣,远小人C.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

择其善者而从之D.一鼓作气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古今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A.小大之狱,虽不能察 B.牺牲玉帛,弗敢加也C.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D.公将战,曹刿请见3.下面对文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三个自然段,分别写了战前、战中、战后三个阶段的有关情况,其中略写战前鲁国的政治准备。B.“忠之属也,可以一战。”这句话告诉我们:在曹刿看来,忠诚尽责的人,才可以获得民心,获得民心,是战胜齐军的政治保证。C.从写法上说,选文第一段主要记述了鲁庄公和曹刿的对话,叙述、议论都有,曹刿的“战则请从”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D.选文通过鲁庄公问曹刿“不可”“可矣”的道理和曹刿的“盈竭之论”“大小之论”“真假之论”,揭示了曹刿的战略思想和军事见解。【2023·上海奉贤·二模】文言文阅读,完成下面小题【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乙】①曹南院知①镇戎军日,尝出战小捷,虏兵引去。玮侦虏兵去以远,乃驱所掠牛羊辎重,缓驱而还,颇失部伍。其下忧之,言与玮曰:“牛羊无用,徒縻②军,不若弃之,整众而归。”玮不答,使人候③。虏兵去数十里,闻玮利牛羊而师不整,遽还袭之。玮愈缓行,得地利处,乃止以待之。②虏军将至近,使人谓之曰:“蕃军远来,必甚疲,吾不欲乘人之怠,请休憩士马,少选决战。”虏方苦疲甚,皆欣然,军严整。良久。玮又使人谕之:“歇定,可相驰④矣。”于是各鼓军而进,一战大破虏师。③遂弃牛羊而还,徐谓其下曰:“吾知虏已疲,故为贪利以诱之。比其复来,几行百里矣。若乘锐便战,犹有胜负。远行之人若小憩,则足痹不能立,人气亦阑,吾以此取之。”【注释】①知:掌管、主持。②縻:拖累。③候:侦查。④驰:驱车马追逐,此处意为战争。1.【甲】文选自《

》,相传作者是春秋时期的谁?【乙】文选自宋代沈括的《梦溪笔谈》。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1)徒縻军()

(2)徐谓其下曰()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2)玮愈缓行,得地利处,乃止以待之。4.根据选文内容,完成填空。【甲】文和【乙】文都先叙述了作战的过程,后分析了(1)________。【甲】文中曹刿的两个“未可”“可矣”表明“(2)_______”和“辙乱”“旗靡”是有利的战机。【乙】文中曹玮故意制造了“(3)________”的假象,向敌人示弱,目的是引诱敌军“(4)_________”,造成敌人的疲劳;又“请休憩士马”,是为了(5)_______。于是把握战机,“(6)__________”,最终大破敌军。由此观之,曹刿和曹玮都具有(7)_________才能。【2023·上海杨浦·二模】阅读下面诗文,完成下面小题。【甲】过零丁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乙】曹刿论战(节选)《左传》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丙】谢翱传(节选)宋濂①谢翱,字皋羽,福之长溪①人。父钥,著《春秋衍义》《左氏辨证》传于时。翱世②其学,有大节。会丞相文天祥开府延平③,长揖军门④,署咨事参军。②及宋亡,天祥被执以死,翱悲不能禁,只影行浙水东。严有子陵台,孤绝千丈。翱挟酒以登,设天祥主⑤荒亭隅,再拜跪伏。酹⑥毕,号而恸者三,复再拜,悲思不可遏,乃以竹如意击石,竹石俱碎。元乙未,以肺疾作而死,年四十七。③赞曰:翱一布衣尔,未尝有爵位于朝,徒以被天祥之知,翱不负天祥,肯背国哉?翱盖天下之士也。(选自《宋濂散文选集》有删节)【注释】①长溪:福建省霞浦县。②世:继承。③开府延平:在延平地区开设府署。④长揖军门:投拜军营,文天祥抗元,谢翱曾率乡兵来投,任咨议参军。⑤主:死者的牌位。⑥酹:以酒浇地作祭奠。1.初三教材中选用了宋濂的另一篇文章《______》。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1)会丞相文天祥开府延平

()(2)翱一布衣尔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4.下列对丙文画线句意思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谢翱三次大声痛哭,又再次下拜行礼,悲痛的心情不可遏制。B.谢翱多次大声痛哭,又再次下拜行礼,悲痛的心情不可遏制。C.谢翱多次大声痛哭,又拜了两次,悲痛的心情不可遏制。D.谢翱三次大声痛哭,又拜了两次,悲痛的心情不可遏制。5.阅读甲诗丙文,谢翱祭拜文天祥亡灵的原因是:_______;阅读乙丙两文,谢翱和曹刿的共同点是:______(以上两空都用自己的话回答)。6.下列对诗文的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甲诗格调悲壮,气贯长虹;丙文叙述、描写、议论相结合,读来感人至深。B.甲诗直抒胸臆表明诗人的志向;乙文主要运用对比和对话形式刻画人物。C.从乙文和丙文中可以看出要取得战争的胜利,必须依靠百姓,取信于民。D.从诗文中可见,文天祥、曹刿、谢翱都具有共同的精神品质。【2023·广东深圳·三模】阅读下面两篇选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选自《曹刿论战》)【乙】祖逖①以社稷倾覆,常怀振复之志。左丞相司马睿以为军谘祭酒②。逖居京口,言于睿曰:“晋室之乱,非上无道而下怨叛也,由宗室争权,自相鱼肉,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土,今遗民既遭残贼,人思自奋,大王诚能命将出师,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郡国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矣。”睿素无北伐之志,以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给千人廪③布三千匹不给铠仗使自召募。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遂屯淮阴,起冶铸兵,募得二千余人而后进。(节选自《资治通鉴》)【注】:①祖逖(tì):晋代名将,流传有“闻鸡起舞”的故事。②军谘祭酒:官职名。③廪:粮食。1.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以社稷倾覆/后值倾覆B.遗民既遭残贼/既克,公问其故C.睿素无北伐之志/素湍绿潭D.大王诚能命将出师/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2.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忠之属也。可以一战。(2)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3.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选自编年体通史《左传》,书中记述了曹刿、陈涉、项羽等人物的事迹。B.甲文运用了对比和衬托的手法,巧妙设置悬念,为下文释疑解惑埋下伏笔。C.乙文划线句“给千人廪布三千匹/不给铠仗/使自召募”这样断句是正确的。D.乙文详写北伐前准备,略写请缨北伐的过程,表现他誓死收复国土的决心。4.曹刿和祖逖都是历史上令人敬佩的英雄。请结合甲乙两文,说说他们的英雄气概体现在哪些方面。【2023·山东济宁·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乙】史思明屯兵于河清,欲绝光弼①粮道。光弼军于野水渡以备之。既夕,还河阳,留兵千人,使将雍希颢守其栅②,曰:“贼将高廷晖、李日越,皆万人敌也,至勿与战,降则俱来。”诸将莫谕其意,皆窃笑之。既而思明果谓日越曰:“李光弼长于凭城,今出在野,汝以铁骑宵济,为我取之,不得,;则勿反。”日越将五百骑,晨至栅下,问曰:“司空在乎?”希颢曰:“夜去矣。”日越曰:“失光弼而得希颢,吾死必矣!”遂请降,希颢与之俱见光弼。光弼厚待之,任以心腹。高廷晖闻之,亦降。或问光弼:“降二将何易也?”光弼曰:“思明常恨不得野战,闻我在外,以为可必取。日越不获我,势不敢归;廷晖才过于日越闻日越被宠任必思夺之矣。”(选自《智囊全集》中华书局2018年版)【注释】①光弼:唐朝名将李光弼,平定安史之乱的主帅之一,曾任司空一职。②栅:营寨。(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肉食者鄙

鄙:卑鄙 B.弗敢专也

专:独自享有C.小信未孚

孚:使信服 D.再而衰

再:第二次(2)下列句子中,加点“以”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光弼军于野水渡以备之A.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B.屠惧,投以骨C.去以六月息者也 D.以以中有足乐者(3)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解释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选自《史记》,《史记》长于记人,书中记述了许多各具特点的历史人物,如曹刿、廉颇、蔺相如、项羽和张良等。B.乙文中李光弼根据敌军来势凶猛、人数占优的实际情况,命部下采取坚守不出的策略,其目的是挫其锐气。C.甲乙两文都运用对比手法,突出了人物足智多谋的形象特点;并巧妙设置悬念,为下文释疑解惑埋下伏笔。D.甲乙两文详略得当,略写具体交兵过程,详写战前和战后“论战”,都体现出民心、士气和作战时机的重要性。(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5)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廷晖才过于日越闻日越被宠任必思夺之矣。【2023·山西太原·模拟预测】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下面小题。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曹刿论战(节选)《左传》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1)马作的卢飞快(2)又何间焉2.解释下面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1)可怜白发生

可怜:(2)小惠未遍

遍:(3)弗敢加也

加:3.完成下列语句的翻译。(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2)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翻译:大大小小的案件,_________________4.古来志士多担当,必以天下为已任。请结合选文将下面表格补充完整。人物内容概括情怀品质辛弃疾“赋壮词”,梦回沙场,点兵战斗,只为能_______①_______(用原句填空)表达了杀敌报国、收复失地、建功立业的人生理想,抒发了壮志不酬的悲愤之情。曹刿认为“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主动请见鲁庄公,明确并做好②________的战前政治准备。③________________《曹刿论战》三年真题+模拟题(解析版)【2023·辽宁·中考真题】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选自《曹刿论战》)【乙】“民无常勇,亦无常怯。有气①则实②,实则勇;无气则虚,虚则怯。怯勇虚实其由甚微不可不知。勇则战,怯则北③。战而胜者,战其勇者也;战而北者,战其怯者也。怯勇无常,倏忽往来,而莫知其方,惟圣人独见其所由然。”此《吕氏春秋·决胜》篇之语,予爱而书之。(选自《容斋随笔》)【注释】①气:精气。②实:充实。③北:败北,退败。1.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

)A.公问其故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B.望其旗靡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醉翁亭记》)C.战其勇者也

其真无马邪(《马说》)D.而莫知其方

今齐地方千里(《邹忌讽齐王纳谏》)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2)此《吕氏春秋,决胜》篇之语,予爱而书之。3.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怯勇虚实其由甚微不可不知。4.【甲】文中曹刿做了哪两件事?请概括出来。5.【甲】文中表明作战中勇气变化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文中也有类似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B2.(1)大国,(它的情况)是难以推测的,(我)怕有埋伏啊。或:(齐是)大国,难以摸清(它的情况),怕的是有埋伏。(2)这是《吕氏春秋•决胜》篇(里)的话,我喜爱这段话,并把它(抄)写下来。3.怯勇虚实/其由甚微/不可不知。4.①指挥作战;②分析取胜的原因。5.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民无常勇,亦无常怯。或:怯勇无常。【解析】1.此题考查的是一词多义。A.名词,原因,缘故/连词,所以;B.都是动词,“看到”的意思;C.代词,他的/副词,加强诘问语气;D.道理/方圆;故选B。2.此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重点词:(1)夫:放在句首,表示将发议论,没有实际意义。难测:难以推测。测,推测,估计。伏:埋伏。(2)此:代词,这,这些。语:话。予:我。书:抄写。3.此题考查的是文言句子的断句。解答此类试题时,首先要疏通文意,然后结合意思进行断句。“怯勇虚实其由甚微不可不知”翻译为“怯弱和勇敢、空虚和充实,它们产生的原因非常微妙,不能不知晓”。其中“怯勇虚实”列举了四种状态,“其由甚微”分析他们产生的原因微妙,最后“不可不知”强调了“知晓”的重要性。所以断句为:怯勇虚实/其由甚微/不可不知。4.此题考查的是对文段的感知和概括。甲段中第一段写曹刿指挥鲁军战胜齐军的经过。重点写了“击鼓”和“逐师”两件事。写曹刿指挥鲁军在“齐人三鼓”之后才开始反攻,写曹刿在观察了齐军败逃的情况之后才决定追击。第二段写曹刿论述赢得战役胜利的原因,他的论述可分为两方面:一是论述了利于开始反攻的时机——彼竭我盈之时;二是论述了追击开始的时机——辙乱旗靡之时。5.此题考查的是从文中搜集信息的能力。甲文中第二段论述了战争取胜的原因,其中之一就是要抓住有利时机反攻——彼竭我盈之时,文段中用“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表明了作战中勇气变化。乙文中“民无常勇,亦无常怯”一句与之类似,意思是“人民的勇敢不是永恒不变的,人民也没有永恒不变的怯弱”。【参考译文】:【甲】鲁庄公和曹刿同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鲁庄公将要下令击鼓进军。曹刿说:“现在不行。”等到齐军三次击鼓之后。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了。”齐军大败。鲁庄公又要下令驾车马追逐齐军。曹刿说:“还不行。”说完就下了战车,察看齐军车轮碾出的痕迹,又登上战车,扶着车前横木远望齐军的队形,这才说:“可以追击了。”于是追击齐军。打了胜仗后,鲁庄公问他取胜的原因。曹刿回答说:“作战,靠的是士气。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士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开始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耗尽了。他们的士气已经消失而我军的士气正旺盛,所以才战胜了他们。像齐国这样的大国,他们的情况是难以推测的,怕他们在那里设有伏兵。后来我看到他们的车轮的痕迹混乱了,望见他们的旗帜倒下了,所以下令追击他们。”【乙】“人民的勇敢不是永恒不变的,人民也没有永恒不变的怯弱。士气饱满内心就充实,内心充实就会勇敢;士气丧失内心就空虚,内心空虚就会怯弱。怯弱和勇敢、空虚和充实,它们产生的原因非常微妙,不能不知晓。勇敢就可以全力作战,怯弱就会临阵脱逃。打仗得胜的,凭借自己的勇气去作战;打仗失败的,是怀着胆怯的心态去作战。怯弱和勇敢变化不定,变动急速,没有人明白其中的道理,只有圣人知道它之所以这样的缘由。”这是《吕氏春秋·决胜》里所说的一段话。我喜爱这段话,就将它抄之于此。【2023·湖北鄂州·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曹刿论战《左传》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乙】楚将伐齐楚将伐齐,鲁亲之,齐王患之。张丐曰:“臣请令鲁中立。”乃为齐见鲁君①。鲁君曰:“齐王惧乎?”曰:“非臣所知也,臣来吊②足下。”鲁君曰:“何吊?”曰:“君之谋过③矣。君不与④胜者而与不胜者,何故也?”鲁君曰:“子以齐、楚为孰胜哉?”对曰:“鬼且不知也。”“然则子何以吊寡人?”曰:“齐、楚之权敌也,不用有鲁与无鲁。足下岂如令众而合⑤二国之后哉!楚大胜齐,其良士选卒必殪⑥,其余兵亡⑦以待⑧天下;齐为胜,其良士选卒亦殪。而君以鲁众合战胜后,此其为德也亦大矣。”鲁君以为然,身退师。(节选自《战国策》,有删改)【注】:①鲁君:鲁国国君。②吊:悼念死者。③过:错误。④与:帮助。⑤合:联合。⑥殪(yì):死。⑦亡:没有。⑧待:防备,抵御。1.下面对句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福:赐福,保佑B.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狱:监狱C.楚将伐齐,鲁亲之,齐王患之

患:忧虑,担忧D.鲁君以为然,身退师

身:亲自2.下面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乃入见

乃为齐见鲁君B.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子以齐、楚为孰胜哉C.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君之谋过矣D.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君不与胜者而与不胜者3.下面对甲、乙两个文段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通过记叙齐鲁长勺之战的经过,表现了曹刿忠君爱国的精神和卓越的军事才能,刻画了一位出身下层而深谋远虑的谋士形象。B.乙文通过叙述张丐主动出使,劝说鲁国国君撤兵的故事,表现了他高超的外交才能。C.甲、乙两文都是关于战争题材的文章,甲文强调取信于民并运用正确的战术才能取得战争胜利,乙文则说明只有获得别国的帮助才能取胜的道理。D.甲、乙两文都运用对话描写来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塑造人物形象。甲文中主要描写曹刿与鲁庄公对话,乙文中主要描写张丐与鲁君对话。【答案】1.B2.A3.C【解析】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作答时,可先理解整句话的大意,再来推断加点词的含义。A.句意:小小信用,不能取得神灵的信任,神灵是不会保佑您的。福:赐福,保佑。正确;B.句意: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我一定根据实情(合理裁决)。狱:案件。错误;C.句意:楚国准备进攻齐国,鲁国亲附楚国,齐王很忧虑此事。患:忧虑,担忧。正确;D.句意:鲁康公认为很对,亲自率领军队后退。身:亲自。正确;故选B。2.本题考查一词多义,注意根据语境确定词义。A.乃:连词,都解释为于是,就;B.以:介词,把/动词,认为;C.之:代词,指曹刿/助词,的;D.而:表修饰,不译/表转折,却;故选A。3.本题考查对文段内容的理解。在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分析作答。C.“乙文则说明只有获得别国的帮助才能取胜的道理”有误。根据“楚将伐齐,鲁亲之,齐王患之。张丐曰:‘臣请令鲁中立。’乃为齐见鲁君”可知,战争中取胜根本原因是远见卓识,敢于进谏,善于进谏的臣子和知人善用的君主,而“获得别国的帮助”只是一个方面,不能说成“只有”,过于绝对,所以,此说法有误。故选C。【参考译文】:【甲】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我们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拜见鲁庄公。他的同乡说:“当权的人自会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当权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入朝去见鲁庄公。曹刿问:“您凭借什么作战?”鲁庄公说:“衣食(这一类)养生的东西,我从来不敢独自专有,一定把它们分给身边的大臣。”曹刿回答说:“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顺从您的。”鲁庄公说:“祭祀用的猪牛羊和玉器、丝织品等祭品,我从来不敢虚报夸大数目,一定对上天说实话。”曹刿说:“小小信用,不能取得神灵的信任,神灵是不会保佑您的。”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我一定根据实情(合理裁决)。”曹刿回答说:“这才尽了本职一类的事,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随您一同去。”到了那一天,鲁庄公和曹刿同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鲁庄公将要下令击鼓进军。曹刿说:“现在不行。”等到齐军三次击鼓之后。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了。”齐军大败。鲁庄公又要下令驾车马追逐齐军。曹刿说:“还不行。”说完就下了战车,察看齐军车轮碾出的痕迹,又登上战车,扶着车前横木远望齐军的队形,这才说:“可以追击了。”于是追击齐军。打了胜仗后,鲁庄公问他取胜的原因。曹刿回答说:“作战,靠的是士气。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士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开始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耗尽了。他们的士气已经消失而我军的士气正旺盛,所以才战胜了他们。像齐国这样的大国,他们的情况是难以推测的,怕他们在那里设有伏兵。后来我看到他们的车轮的痕迹混乱了,望见他们的旗帜倒下了,所以下令追击他们。”【乙】楚国准备进攻齐国,鲁国亲附楚国,齐王很忧虑此事。张丐说:“臣下请求去鲁国使它中立。”于是为齐国去拜见鲁国国君。鲁康公说:“齐王害怕了吗?”张丐说:“(这)不是臣下所能知道的事情,臣下是来哀悼您的。”鲁康公说:“为什么哀悼(我)?”(张丐)说:“君王的谋划错了。君王不帮助胜利者而去帮助失败者,这是什么缘故?”鲁康公说:“您认为齐、楚两国哪一方能取胜呢?”(张丐)回答说:“就是鬼也不知道。”(鲁康公说:)“这样说来,那么您凭什说哀悼寡人?”(张丐)说:“齐国、楚国势均力敌,不在乎有鲁国还是没有鲁国(的帮助)。您哪里赶得上保持中立在两国交战之后联合胜利一方啊。(如果)楚国大胜齐国,楚国的良将精兵一定有很多伤亡,其余的军队完全可以对付天下(的侵略者);如果齐国取胜,齐国的良将精兵也会有很大死伤。然而君王率领鲁国的兵众联合战胜的一方,这大概施的恩德也够大了。”鲁康公认为很对,亲自率领军队后退。【2023·辽宁营口·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甲、乙两文,完成下面小题。【甲】曹刿论战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日:“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乙】闰月,逊将进攻汉军,诸将并曰:“攻备当在初,今乃令入五六百里,相守经七八月,其诸要害皆已固守,击之必无利矣。”逊曰:“备是猾虏,更尝事多,其军始集,思虑精专,未可干也。今住已久,不得我便,兵疲意沮,计不复生。掎①角此寇,正在今日。”乃先攻一营,不利,诸将皆曰:“空杀兵耳!”逊曰:“吾已晓破之之术。”乃敕各持一把茅,以火攻,拔之;一尔势成通率诸军同时俱攻,斩张南、冯习及胡王沙摩柯等首,破其四十馀营。汉将杜路、刘宁等穷逼请降。(选自《资治通鉴》)【注释】①掎(jǐ):牵制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1)肉食者鄙()(2)小信未孚()(3)乃敕各持一把茅()(4)以火攻,拔之()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2)兵疲意沮,计不复生。3.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一

攻4.诸将认为“攻备当在初……击之必无利矣”,陆逊却认为“掎角此寇,正在今日”,陆逊如此判断的依据是什么?(用文中原句回答)5.甲、乙两文主要通过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甲文中的曹刿和乙文中的陆逊在指挥作战方面有哪些共同点?【答案】1.

浅陋。这里指目光短浅

使信服

命令

攻克、攻取(攻占、攻下)2.(1)大大小小的案件(诉讼事件),虽然不能件件都了解得清楚,但一定要根据自己的诚心处理。(2)将士疲惫,心情(神情)沮丧,再也无计可施。3.一尔势成/通率诸军/同时俱攻4.今住已久,不得我便,兵疲意沮,计不复生。5.语言描写(对话)。讲究战略战术;准确把握敌我双方的形势(知己知彼),做出正确的判断;掌握战机,果断行动(当机立断)。【解析】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当权者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鄙:浅陋,这里指目光短浅;(2)句意:这只是小信用,未能使神灵信服。孚:使信服;(3)句意:于是就命令士兵各拿一把茅草。敕:命令;(4)句意:用火攻攻破他。拔:攻克、攻取(攻占、攻下)。2.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1)狱:诉讼事件;虽:虽然;察:明察;情:诚,诚实,这里指诚心;(2)疲:疲惫;意:心情、神情;沮:沮丧;复:再、又。3.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结合语法,然后断句。句意:顷刻之间火势形成,陆逊率领各路军队同时进攻。“一尔势成”点明“通率诸军/同时俱攻”的时机;“通率诸军”“同时俱攻”为顺承关系,在中间应断一处;故断为:一尔势成/通率诸军/同时俱攻。4.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理解。根据【乙】文“备是猾虏,更尝事多,其军始集,思虑精专,未可干也。今住已久,不得我便,兵疲意沮,计不复生。掎角此寇,正在今日”可知,陆逊从刘备的性格入手分析,认为刘备狡猾,在刘备的军队刚集结时,刘备考虑周密用心专一,不能进攻,而如今刘备驻军时间久了,却没有占到便宜,将士疲惫,心情沮丧,无计可施了,所以判断攻击的时间就是今天;可用原文“今住已久,不得我便,兵疲意沮,计不复生”回答。5.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理解、人物形象。根据【甲】文第三段“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可知,运用了语言描写,写曹刿认识到勇气对于作战的重要性,在“齐人三鼓”后选择击鼓进进攻;在齐军撤退后,没有立即追击,担心齐国作为大国会有埋伏,看到齐军“辙乱、旗靡”后追击;可见曹刿讲究战略战术,准确把握敌我双方的形势(知己知彼),做出正确的判断;掌握战机,果断行动(当机立断);根据【乙】文“备是猾虏,更尝事多,其军始集,思虑精专,未可干也。今住已久,不得我便,兵疲意沮,计不复生。掎角此寇,正在今日”可知,运用了语言描写,陆逊从刘备的性格入手分析,认为刘备狡猾,在刘备的军队刚集结时,刘备考虑周密用心专一,不能进攻,而如今刘备驻军时间久了,却没有占到便宜,将士疲惫,心情沮丧,无计可施了,所以判断攻击的时间就是今天;可知陆逊准确把握敌我双方的形势(知己知彼),做出正确的判断;掌握战机,果断行动(当机立断);根据“乃敕各持一把茅,以火攻,拔之;一尔势成通率诸军同时俱攻,斩张南、冯习及胡王沙摩柯等首,破其四十馀营。汉将杜路、刘宁等穷逼请降”可知,陆逊命令士兵各拿一把茅草用火攻,在火势形成后,陆逊率领各路军队同时进攻,取得胜利;可见陆逊讲究战略战术;据此总结概括即可。【参考译文】【甲】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鲁庄公接见自己。他的同乡说:“打仗的事当权者自会谋划,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当权者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入朝去见鲁庄公。曹刿问:“您凭借什么作战?”鲁庄公说:“衣食这一类安身的东西,不敢独自享有,一定把它分给别人。”曹刿回答说:“这些小恩惠不能遍及百姓,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鲁庄公说:“祭祀神灵的牛、羊、玉帛之类的用品,我(从来)不敢虚报数目,一定按照承诺的去做。”曹刿说:“这只是小信用,未能使神灵信服,神是不会保佑你的。”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案件(诉讼事件),虽然不能件件都了解得清楚,但一定要根据自己的诚心处理。”曹刿回答说:“这才是尽了本职一类的事,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随您一同去。”鲁庄公和他共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鲁庄公将要下令击鼓进军。曹刿说:“现在不行。”等到齐军三次击鼓之后。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了。”齐军溃败。鲁庄公又要下令驾车马追逐齐军。曹刿说:“还不行。”说完就向下看,查看齐军车轮碾出的痕迹,又登上战车,扶着车前横木远望齐军的队形,这才说:“可以追击了。”于是追击齐军。战胜齐军后,鲁庄公问他这样做的原因。曹刿回答说:“作战,是靠敢作敢为毫不畏惧的气概。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开始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耗尽了。他们的士气已经消失而我军的士气正盛,所以才战胜了他们。像齐国这样的大国,他们的情况是难以推测的,怕他们设下埋伏。我看他们车轮碾过的痕迹散乱,望见他们的旗子倒下了,所以决定追击他们。”【乙】闰月陆逊想要攻打汉军。众将领都说:“攻打刘备应在开始时,如今竟让他深入五六百里,相互对峙已有七八月,他的各要害都防守严密,攻打他必定没有好处。”陆逊说:“刘备是个狡猾的敌人,经历的事很多,他的军队刚集结时,(他)考虑周密用心专一,不能触犯(他)。现在(他)驻军长久,没有占到我们的便宜,将士疲惫,心情(神情)沮丧,再也无计可施,夹击这个敌人,就是今日。”于是先攻打一个营寨,没有取胜。众将领都说:“(这)是白白让士兵送死罢了。”陆逊说:“我已经知道攻破他们的办法。”于是就命令士兵各拿一把茅草,用火攻攻破他。顷刻之间火势形成,陆逊率领各路军队同时进攻,杀死了张南、冯习等将领,攻破蜀军四十多个营寨。刘备的将领杜路、刘宁等人走投无路,请求投降。【2023·四川广安·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甲、乙两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选自《曹刿论战》)【乙】楚庄王欲伐陈①,使人视之。使者曰:“陈不可伐也。”庄王曰:“何故?”对曰:“其城郭高,沟洫②深,蓄积多也。”宁国③曰:“陈可伐也。夫陈,小国也,而蓄积多,赋敛重也,则民怨上矣。城郭高,沟洫深,则民力罢④矣。兴兵伐之,陈可取也”。庄王听之,遂取陈焉。【注】:①陈:国名。②洫:护城河③宁国:楚国大臣。④罢:通“疲”1.请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1)虽不能察_________________

(2)夫大国,难测也_________________(3)其城郭高_________________

(4)则民怨上矣_________________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使人视之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B.夫陈,小国也,而蓄积多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C.何以战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D.兴兵伐之,陈可取也

辍耕之垄上3.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2)庄王听之,遂取陈焉。4.请阅读选文,按要求完成下面两个小题。(1)【甲】文第一自然段中曹刿认为鲁庄公凭借“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句回答)能取得战争的胜利;【乙】文中陈国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句回答)导致战争的失败。(2)鲁庄公和楚庄王最终取胜的共同原因是什么?【答案】1.

(1)明察

(2)推测,估计

(3)外城

(4)国君(君主;君王;统治者;统治阶层等。答“皇上”不得分)。2.B3.(1)大官们会谋划这件事的,(你)又何必参与呢?(2)楚庄王听从了宁国的建议,于是攻下了陈国。4.(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赋敛重也,则民怨上矣”或“城郭高,沟洫深,则民力罢矣”。(2)都善于听取正确的意见等(答“取信于民”不得分)。(意思相近,言之成理即可)【解析】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1)“虽不能察”的句意是:即使不能件件都了解得清楚。察:明察。(2)“夫大国,难测也”的句意是:像齐国这样的大国,他们的情况是难以推测的。测:推测,估计。(3)“其城郭高”的句意是:(陈国)外城城墙高大。郭:外城。(4)“则民怨上矣”的句意是:那么老百姓一定会怨恨统治者。上:国君,统治者。2.考查文言词语的词语意义和用法。A.使:动词,派遣/动词,出使;B.而:表转折,却/表转折,却;C.以:介词,凭借/介词,因为;D.之:代词,代陈国/动词,到,往;故选B。3.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1)句中的“肉食者(当权者,统治者)、谋(谋划)、间(参与)”几个词是重点词语。(2)句中的“听(听从)、遂(于是,就)、取(攻取,攻下)”几个词是重点词语。4.(1)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从“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可知,【甲】文第一段中曹刿认为鲁庄公凭借“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能取得战争的胜利;从【乙】文“夫陈,小国也,而蓄积多,赋敛重也,则民怨上矣。城郭高,沟洫深,则民力罢矣。兴兵伐之,陈可取也”可知,陈国因为“赋敛重也,则民怨上矣”或“城郭高,沟洫深,则民力罢矣”导致了战争的失败。(2)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甲】文鲁庄公听取了曹刿的建议,采取了正确的战略战术,终于使弱鲁战胜了强齐。从【乙】文“庄王听之,遂取陈焉”可知,楚庄王听取了大臣宁国的建议并采取了行动,攻下了陈国。据此,鲁庄公和楚庄王最终取胜的共同原因是他们都善于听取他人的正确建议。【参考译文】:【甲】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鲁庄公接见自己。他的同乡说:“打仗的事当权者自会谋划,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当权者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入朝去见鲁庄公。曹刿问:“您凭借什么作战?”鲁庄公说:“衣食这一类安身的东西,不敢独自享有,一定把它分给别人。”曹刿回答说:“这些小恩惠不能遍及百姓,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鲁庄公说:“祭祀神灵的牛、羊、玉帛之类的用品,我(从来)不敢虚报数目,一定按照承诺的去做。”曹刿说:“这只是小信用,未能让神灵信服,神是不会保佑你的。”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案件,虽然不能件件都了解得清楚,但一定要处理得合情合理。”曹刿回答说:“这才是尽了本职一类的事,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随您一同去。”鲁庄公和他共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鲁庄公将要下令击鼓进军。曹刿说:“现在不行。”等到齐军三次击鼓之后。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了。”齐军溃败。鲁庄公又要下令驾车马追逐齐军。曹刿说:“还不行。”说完就向下看,查看齐军车轮碾出的痕迹,又登上战车,扶着车前横木远望齐军的队形,这才说:“可以追击了。”于是追击齐军。战胜齐军后,鲁庄公问他这样做的原因。曹刿回答说:“作战,是靠敢作敢为毫不畏惧的气概。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开始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耗尽了。他们的士气已经消失而我军的士气正盛,所以才战胜了他们。像齐国这样的大国,他们的情况是难以推测的,怕他们设下埋伏。我看他们车轮碾过的痕迹散乱,望见他们的旗子倒下了,所以决定追击他们。”【乙】楚(荆)庄王想要去讨伐陈国,派人到陈国侦察。使者(回来以后)说:“陈国不能够讨伐。”楚庄王说:“什么缘故呢?”(使者)回答说:“(陈国)城墙高大,护城河深邃,积蓄的财粮很多呀。”宁国说:“陈国可以讨伐。陈国是个小国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