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热点素材积累:人民至上科技创新青春奋斗_第1页
2024届高考热点素材积累:人民至上科技创新青春奋斗_第2页
2024届高考热点素材积累:人民至上科技创新青春奋斗_第3页
2024届高考热点素材积累:人民至上科技创新青春奋斗_第4页
2024届高考热点素材积累:人民至上科技创新青春奋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高考热点素材积累:人民至上,科技创新,青春奋斗TOC\o"1-3"\h\u坚持人民至上凝聚心心相印的真挚情怀 1在追慕英烈的氛围里凝聚民族力量 2激荡团结奋斗的精神力量 3深化科教融合,赋能创新发展 3高科技不可少“老套路”也要用(纵横) 5加快培育创新型国有企业 5着力“稳进好”,奏响发展迎春曲 6复兴的乐章青春的音符 7永葆清廉浩然气“青舟”扬帆谱新篇 8深刻理解新时代新征程新的文化使命 9共促网络文学佳作迭出(人民时评) 10坚持人民至上凝聚心心相印的真挚情怀来源:\t"/2024-04/02/_blank"四川在线-天府评论2024-04-0216:074月1日出版的第7期《求是》杂志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必须坚持人民至上》。文章强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是我们共和国的坚实根基,是我们强党兴国的根本所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始终坚持人民至上,是无产阶级政党对待人民群众的根本立场,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我们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是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者,除了人民利益,党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这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一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就是一部密切联系群众、不断为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的历史;一部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历史,就是一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历史。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坚持人民至上,始终凝聚着与人民风雨同舟、心心相印的真挚情怀,是我们党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不断取得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坚持人民至上,是追梦中国永远跳动的音符。从一穷二白走向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为什么“行”?就在于我们党“执政”与“为民”从不分离,始终没有忘记为什么而出发这个原点,没有忘记为什么而奋斗这个目标。只有为民执政,人民群众才会真心接受、真挚拥护;只有为民造福,才能获得群众可持续的支持和拥护。进入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行之所向、言之所至、思之所及,无不关乎为了人民、造福人民,我将无我、不负人民,一直是总书记身体力行的坚定信念。念兹在兹的为民情怀,不仅具有直抵人心的力量,也揭示着新中国奋斗历程的价值指向和坚持人民至上的力量源泉。坚持人民至上,是举国上下共有的幸福记忆。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从根本上说,党的理论就是一切为了人民的理论,党的路线就是一切为了人民的路线,党的事业就是一切为了人民的事业。新时代以来,人民底色更加鲜明,为民情怀更加厚重,从“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的全面深化改革,到“不让一个人掉队”的精准扶贫;从“向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亮剑”的反腐败斗争,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的生态文明建设……这既有“为了人民”的明确指向,又有“依靠人民”的深厚动力,把人民至上的价值追求体现在国家进步的每一个足迹里,成为书写中国故事的成功密码。坚持人民至上,是奋进新征程的永恒坐标。知向何处则不惑于方向,明所从来则充足于动力。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人民是决定性力量。坚持人民至上,不是一句空洞口号,必须落实到具体行动中。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与人民风雨同舟、与人民心心相印,想人民之所想,行人民之所嘱,不慕虚荣,不务虚功,不图虚名,把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安危冷暖放在心上,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关心的就业、教育、社保、医疗、住房、养老、食品安全、社会治安等实际问题,一件一件抓落实,一年接着一年干,才能不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为现实,让14亿多人的梦想更美、信心更足,追梦路上跑得更快、更稳、更远。(作者系天府评论特约网评员林伟)在追慕英烈的氛围里凝聚民族力量来源:\t"/2024-04/02/_blank"四川新闻网2024-04-0219:27清风拂松柏,清明祭忠魂。近日,退役军人事务部、中央网信办、公安部、文化和旅游部、应急管理部、国家消防救援局、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中央军委国防动员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少工委等10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铸魂·2024·清明祭英烈”主题宣传教育活动的通知》,部署开展以缅怀先烈事迹、传承英烈精神为重点的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中华民族历来崇尚英雄、敬仰英雄,中华民族也历来英雄辈出、群英云集。在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处处都有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处处都有凯歌以行的英风浩气。“铁肩担道义”的李大钊为理想高呼“共产主义在中国必然得到光辉的胜利”;用生命捍卫信仰的方志敏以实际行动铿锵回答“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守卫边疆的喀喇昆仑战士陈祥榕用生命奏响“清澈的爱,只为中国”的时代强音……实践证明,英雄烈士是民族的脊梁、时代的先锋,英烈事迹和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历史记忆和宝贵精神财富,他们的事迹永远不会被忘记,他们的精神光耀天空、烛照大地,必将代代传承。民族大义藏于胸、人民利益举过顶。每一次对英烈的缅怀,都是一次砺初心、担使命、永奋斗的庄严洗礼。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抚今追昔、饮水思源,我们更加有必要怀念流血牺牲、前仆后继的革命先烈,铭记他们建立的不朽功勋。尤其是青少年群体,清明节里,带领他们走进烈士陵园、纪念场所、战场遗址,倾听历史的回音,聆听先烈故事,更深入地了解革命先烈为了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奋不顾身、浴血奋战的英勇事迹,铭记革命先辈建立的不朽功勋,激发缅怀英烈、崇尚英烈、学习英烈的激情,让孩子们懂得今天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必须倍加珍惜,并将先烈的精神化为爱我中华、报效祖国的强大力量。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红色基因是最好的营养剂。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英烈可歌可泣的故事启示我们,个人的命运与国家兴衰息息相关,只有万众一心、矢志如一的奋斗,才能筑起坚不可摧的长城。清明祭祀英烈,在烈士墓碑前取一抔土,献一朵鲜花,吟一首诗,体悟他们的家国情怀,赓续红色血脉,汲取奋进力量,以他们用生命铸就的精神灯塔点亮奋进的道路,标定自己的价值坐标、人生航向,将先辈们开创的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让革命先烈的精神代代延续、薪火相传。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每一次对英烈的缅怀,都是一次精神的洗礼。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用好各类媒体和渠道资源,创新传播方式,精心设计内容,策划推出一批群众喜闻乐见的红色产品和活动,营造崇尚英雄、缅怀先烈、关爱烈属的浓厚氛围。这样的清明节,必能让民心更加淳厚、民族更有力量。(作者:乐兵)激荡团结奋斗的精神力量来源:\t"/2024-04/02/_blank"人民网-观点频道2024-04-0221:182023中国正能量网络精品征集展播活动结果近日揭晓,550件网络正能量作品脱颖而出,展现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团结奋斗的鲜活图景,彰显“力量源于团结、事业成于奋斗”的朴素真理。团结才能胜利,奋斗才会成功。回望2023年,无论是国产大飞机C919完成商业首飞、国家太空实验室正式运行、全球首座第四代核电站投产,还是杭州亚运会、成都大运会成功举办,再或是我国粮食产量实现二十连丰……一件件足以载入史册的重大事件,一个个踔厉奋发的鲜活故事,无不折射出中国人民齐心协力、攻坚克难、奋勇拼搏的坚韧豪迈。2023中国正能量网络精品倾力呈现相关大事件和人物谱,向“点点星火汇聚成炬”致以崇高礼赞,进一步凝聚团结奋斗的磅礴正能量。弘扬时代榜样,更好激励引领人。我们看到,在科技创新的前沿、在乡村振兴的路上、在戍边国防的岗哨……处处闪耀着奋斗者的勇毅英姿,处处涌动着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展现新时代的弄潮儿,点赞奋发有为的楷模,歌颂新时代中国团结奋进的蓬勃气象,使亿万网络流量被正能量引领。对奋进者而言,将个人“小我”融入祖国“大我”,会感受到人生境界的升华,体会到与时代同进步、与祖国共命运的精彩。这一切随着互联网的广泛传播,将润物细无声地感染鼓舞更多人。历史还告诉我们,“比铁还硬,比钢还强”的团结之力,激励中国人民攻克一道又一道难关、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新征程呼唤接续团结奋斗,伟大时代当共同奋楫扬帆。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充分发挥亿万人民的创造伟力,我们将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践行一切为了人民,更要让改革发展成果进一步惠及全体人民。这样的奋斗无疑具有最广泛的群众基础,团结奋进之力必将更好造福中国人民。讲好中国故事、呈现中国瞬间、绽放中国精彩,2023中国正能量网络精品征集展播活动持续丰富网络正能量内容供给、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助力社会风尚风清气正,让主旋律更嘹亮,让中国正能量更强劲。惟奋斗者进,惟奋斗者强,惟奋斗者胜。“团结奋斗”这一熠熠生辉的精神标识,将继续引领中国人民在新征程上披荆斩棘,护航中国巨轮行稳致远。深化科教融合,赋能创新发展来源:\t"/2024-04/02/_blank"光明网-《光明日报》2024-04-0202:50【光明论坛】作者:陈廷柱

仝宣文(分别系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教授、院长,湖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区域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博士研究生)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按照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合理流动的工作机制”,为推进新质生产力发展培育指明方向。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的先进生产力质态,代表着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新方向、新趋势。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迫切需要大批拔尖创新人才,作为人才第一资源、科技第一生产力、创新第一动力的重要结合点,高校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人才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国家发展靠人才,民族振兴靠人才。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普及化教育阶段,截止到2023年年底,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60.2%,规模已经居世界第一,处于人口红利加速转向人才红利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在此背景下,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重心不仅在于向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输送更为精准的人才资源,更在于通过深化高等教育、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的协同共融,为构建学习型社会奠定坚实基础。这一进程不仅有助于提高全民的创新能力和实践技能,而且有利于教育资源共享、知识技能互联互通的开放式教育体系的建立,进一步增强社会发展的活力,提升全民人力资本存量。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的完善不仅为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更通过推动教育与经济社会的深度融合,释放了教育赋能新质生产力的巨大潜力。在此基础上,必须更加注重人才的自主培养,紧密围绕国家战略需求,结合人才成长规律和教育发展规律,构建具有全球竞争优势的高质量人才自主培养体系,实现人才培养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有效支撑,以高质量教育体系为民族振兴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强盛之基、安全之要。在全球创新格局加速重塑的今天,中国正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推进科技创新,加快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在这一关键路径上,教育作为解锁未来潜能的关键,扮演着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基石角色,无可替代地推动着创新人才的培养和科技进步。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两翼,其深度融合与优化升级,为我国科技自立自强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创新动力和人才支撑。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中国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统筹推进,全面加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通过构建更加开放、协同、高效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形成支持全面创新的基础制度,在关键核心技术上取得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如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的成功、C919大飞机的首飞、墨子巡天望远镜正式投入观测等,标志着中国在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道路上迈出坚实步伐。同时,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优化创新环境,推进科研机构与高校的深度融合,建立健全企业为主体、市场导向、产学研用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已成为加快科技自立自强进程的重要保障。全国上下业已形成鼓励创新、容忍失败的良好氛围,为广大科技工作者解放思想、勇于探索提供了坚实保障。面向未来,继续加大基础研究投入,推进有组织科研,始终面向国家核心领域关键技术和国家重大战略需要。通过科技创新引领,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将科技自立自强的内生动力转化为国家发展的强大动能,对于我国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教育不仅是传授知识的过程,更要通过培养批判思维和创新能力,激发创新热情,构建开放、包容、协同、高效的创新环境,以滋养和释放科技创新的无限潜能,从而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强大的文化和社会基础。应坚持深化教育改革,通过更新教育理念、优化课程设置、改革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知识视野和更加深入的思考方式,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必须坚持创新文化建设,鼓励探索、包容失败,营造开放、自由、平等、合作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勇于质疑和挑战,敢于承担风险,形成促进创新的良好氛围。必须坚持多学科交叉融合,通过建立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教育平台,促进不同领域学者之间的思想碰撞和知识共享,为解决复杂科学问题和社会问题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和创新解决方案。必须坚持国际合作与交流,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创新早已不是一个国家或一个机构的单打独斗,而需要汇聚全球智慧和资源。教育系统要积极参与国际科技合作和人才培养计划,通过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加强与世界一流科研机构和创新企业的合作,为我国创新生态体系注入更多国际元素和创新资源。在迈向创新型国家行列的征途上,教育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和技能的塑造者,更是创新文化的孕育地和创新精神的激发器。深化教育改革,构建开放、包容的创新生态,是我们面向未来,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坚定选择。这一选择,是对教育赋能新质生产力的深刻认知,也是对培养创新人才、推进科技进步的长远规划。未来,必须不断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促进教育与科技创新深度融合,为培育和释放新质生产力提供坚实支撑,从而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高科技不可少“老套路”也要用(纵横)朱永华2024年04月02日06:11|来源:\t"/n1/2024/0402/_blank"人民网-人民日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期间强调:“湖南要扛起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重任,抓住种子和耕地两个要害,加快种业、农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就是湖南致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前进方向。在春耕繁忙、“犁耙水响”时节,先进的农业科技给了“新农人”虢代勤“清闲”的底气:在他经营的现代化育苗大棚里,菜苗施行无土漂浮培植,秧盘则通过流水线自动传输,大棚内的温湿度环境通过APP远程操控调节。虢代勤说:“相比过去,仅这个输送秧盘的流水线每天至少节约了十几个劳动力。”大批新科技、新装备的应用,大大改变了春耕生产的面貌。没有农业机械化,没有高科技支撑,就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湖南从农业大省迈向农业强省,这是一条必由之路。推进科技应用、提升机械化水平,关键要突破瓶颈。在一些农村,农户仍然在使用几十年以前“牛走前来我走后”的耕种方式。原因很简单:一些田块细碎分散,面对高低不平、形状不规则的“蓑衣丘”“斗笠丘”,现代农机难有用武之地。湖南70%的面积为丘陵山地,可以说,没有丘陵山区的农业机械化,就没有全省的农业机械化。大面积提升单产是粮食生产的另一个重要发力点。目前提升单产的有效途径是合理密植,而提高种植密度的好办法是大力推广机插机抛。这对育秧技术提出了更高要求,只有通过设施化、精细化的集中育秧,才能培育出宜机插、宜密植的高品质秧苗。当前,湖南各地已形成大力提升农业机械化、智慧化水平的共识,并且已在切实推行当中。值得提醒的是,在农业现代化转型发展进程中,不可以“新鞋没做好就把旧鞋扔掉”。一些农村基层干部指出:过去积累的好经验还是管用。比如,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提出的“土、肥、水、种、密、保、管、工”的“农业八字宪法”,在当前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其中的好办法,如改良土壤、合理施肥、兴修水利、培育良种等,尽管自提出以来已经过去了半个多世纪,仍然是现代农业实践的基础。对于这一点,种粮大户郭鹏程表露出十足的自信: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转包耕地以来,自己按精耕细作的方法,从来就没有亏过本,现在政策、条件更好了,种粮更有奔头。加快培育创新型国有企业北岸2024年04月02日17:59|来源:\t"/n1/2024/0402/_blank"人民网-观点频道中电信量子信息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加快建设抗量子计算的新型安全基础设施;西安煤科透明地质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以新一代信息技术重塑传统地测业务形态;航天新长征医疗器械(北京)有限公司与北京协和医院,积极推进面向重症急救领域的“人工肺”等高端生命支持设备研制攻关……近日,国务院国资委按照“四新”(新赛道、新技术、新平台、新机制)标准,遴选确定了首批启航企业,加快新领域新赛道布局、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国有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力军。只有进一步强化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的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才能更好助力我国实现高水平的科技自立自强。启动实施启航企业培育工程,是加快培育创新型国有企业的重要方面。这些企业,主要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领域、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也是有潜力有基础的初创期企业。把这类企业遴选出来,在管理上充分授权、要素上充分集聚、激励上充分保障,有助于加快塑造新动能新优势,打造未来“独角兽”企业和科技领军企业。在实践中,国有企业的创新成果令人瞩目。C919大型客机完成首次商业飞行,深远海浮式风电平台“海油观澜号”成功并网,面向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高等级无取向硅钢专业生产线建成投产……近年来,国有企业集中力量加快布局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成果不断涌现。这也说明,继续突出国有企业的创新主力军地位,发挥好既有优势,挖掘潜在动能,就有基础、有条件培育发展新动能,为赢得未来竞争新优势蓄积力量。与先进的科技强国相比,我国企业在科技创新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特别是在关键核心技术上,一些国有企业面临阻碍其创新发展的问题。比如,成果转化路径有待进一步优化,协同创新生态有待进一步搭建,基础研究能力有待进一步增强,等等。加快培育创新型国有企业,必须着力解决制约企业科技创新的机制、投入、人才、转化等突出问题,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巩固优势、补上短板、紧跟前沿,共建良好创新生态。创新是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培育创新型国有企业同样如此。一方面,要找到主攻方向,努力在“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上不断实现新突破,在提高科技研发投入产出效率上不断实现新突破,在增强创新体系效能上不断实现新突破。另一方面,要健全创新机制,特别是加快形成有利于人才成长成才的培养机制、使用机制、激励机制。这次遴选出的首批启航企业,就是重点布局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生物医药等新兴领域,企业核心技术骨干平均年龄35岁左右。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政策链的相互交融、相互支撑,在全链条的创新体系中协同发力、凝聚合力,创新的活力就能竞相迸发,创新型国有企业的发展也会质效双升。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越是如此,越应认识到作为科技创新的“国家队”,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要加强自主创新能力,研发和掌握更多的国之重器。立足当前、面向未来,加快健全有利于国有企业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着力打造自主创新能力强、创新体制机制优、创新活力动力足的创新型国有企业,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动力会更足、成色会更足。着力“稳进好”,奏响发展迎春曲来源:\t"/2024-04/02/_blank"中国甘肃网2024-04-0216:08“要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利用一切有利条件,看准了就抓紧干,把各方面的干劲带起来。”今年以来,各地区各部门坚定信心、积极进取、奋发有为,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扎实稳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让“稳”的基础更坚实。今年以来,各地区各部门着力保持宏观经济政策基本稳定,保持经济社会发展平稳运行。从拉动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来看,保持了稳定的发展势头,夯实了“稳”的基础。从投资看,开年以来各地主动作为,着力扩大有效投资,推动重大项目开工落地。今年1月份至2月份,计划总投资亿元及以上项目投资同比增长12.1%,增速比2023年全年加快2.8个百分点,拉动全部投资增长5.9个百分点。其中,计划总投资10亿元及以上项目投资同比增长15.1%,增速比亿元及以上项目高3.0个百分点,体现出重大项目建设带动作用明显。从消费看,前两个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1万亿元,同比增长5.5%。我国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将释放万亿元级规模市场潜力,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更加突出。从外贸看,前两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达6.61万亿元,同比增长8.7%。各地各部门要在此基础上,持续用力,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稳定性,让“稳”的基础更厚实更坚实。让“进”的动能更强劲。“稳”的基础越坚实,“进”的动能就更充足。各地各部门在保持稳定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激发“进”的动能。从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到激发政策活性活力,再到统筹发展与安全等,增强了发展的动力活力与韧性。前2月,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5%,高技术产业投资和制造业技术改造投资同比分别增长9.4%和15.1%,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14.4%,新动能新优势新业态不断培育壮大。今年以来,一系列政策协同联动、放大组合效应。国务院印发指导意见,首次对行政法规、规章中罚款设定与实施作出全面系统规范;市场监管总局等部门出台政策,对个体工商户推进分型分类精准帮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开展春风行动,组织用工对接。从端稳“能源饭碗”和“粮食饭碗”,到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各地各部门切实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夯实安全发展根基。开年以来,各地区各部门扎实作为、奋跃而上,发展的动能更加强劲有力。让“好”的势头更稳定。立足“稳”的基础,激发“进”的动能,自然就有了“好”的势头。今年以来,各地区各部门努力巩固“好”的势头,把经济发展的质和量有机统一起来,协同并进,增强了经济活力,改善了社会预期。如何才能更好地巩固和保持经济稳中向好的发展势头,需要打好“组合拳”,增强自信心。在宏观政策上,要用好政策“工具箱”,从用好今年安排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到用好降准落地释放出的长期流动性资金,再到用好地方结合实际出台的各种稳预期、强信心的政策,要注重政策集成,激发政策活力。在协调发展上,要落实各项国家发展战略,从乡村全面振兴,到推进中部地区崛起等,各地区各部门要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加快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格局。在改革开放上,要着力破除各种形式的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纵深推进改革开放,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激发和增强社会活力,让“好”的势头更好、更稳定。(张闲语)复兴的乐章青春的音符来源:\t"/2024-04/01/_blank"光明日报2024-04-0109:31【专家点评】1954年,北京建工集团组建全国第一个青年突击队。70年来无数支青年突击队在国家发展建设中攻克难关、创造奇迹,贡献青春力量。在新时代,青年突击队有着新使命。今天,我们谈青年突击队精神有着更加重要的意义。我们身边依然存在这样一股力量,无论是抢险救灾的青年突击队,还是攻关“卡脖子”技术难题的科研突击队,都为了国家、民族的更高目标冲锋在前、勇于奉献。这样的精神有助于引导青年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主动融入集体生活。在集体生活中形成交流合作、相互激发的状态,更加有利于个体创造性和潜力的发挥,不仅能够使青年人的业务技能有所提升,精神心灵也会受到感染升华。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融为一体的做法,是一种以努力实现更好的自己、更强大的集体为奋斗目标,在一次次攻坚克难中获得力量的成长选择。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应继续弘扬青年突击队精神,有效发挥青年突击队的工作优势,关键时刻拿得出、靠得住。首先,加强多渠道宣传,广泛动员青年。利用线上线下多种渠道,特别是青年感兴趣的短视频、影视综艺等方式,结合青年生活实际和思想动态,深入阐释和传播青年突击队精神;通过各行业领域和重大事件中的典型案例,引领青年认同家国情怀、发扬奋斗精神,踊跃投身国家发展建设。其次,加强过程管理,创新工作方式。持续优化青年突击队工作的组织管理、跟踪评价、激励约束、人才培养等工作机制,重点做好政策争取、经费保障、资源调配等工作。有条件的可打破部门领域限制,结合突击攻坚任务实际组织青年突击队,也可考虑组织一批具有较强应急响应和攻坚能力的青年突击队,在关键时刻能够立刻行动,强调团队建设的持续性和可转化性,在常态化任务中相互赋能,在突发任务中灵活转化。再次,加强激励机制,重视人才培养。注重在突击任务中发现、考察、培养青年骨干,推动纳入所在地区、行业或单位的青年人才培养体系,从工作成效、团队建设、人才培养等多维度评价青年突击队工作,在遴选推荐、评优表彰活动中适当向优秀青年突击队集体和个人倾斜。永葆清廉浩然气“青舟”扬帆谱新篇来源:\t"/2024-03/29/_blank"千龙网2024-03-2913:45近日,2024年春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如今,前进的接力棒已经交到了我们年轻干部的手中,我们定要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重托,做到严守党纪党规、认真履职尽责,以青春之名,亮“清廉底色”,努力成为忠诚廉洁担当的新时代好干部。信念坚定,忠诚有我,以“砥柱人间是此峰”的觉悟勤学善思淬党性。作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生力军,青年干部唯有爱党护党,在思想上和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才能更好发挥党集中统一领导的力量,在前进道路上一往无前。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对党的信仰是在今后的基层工作中需要不断强化的使命力量。广大青年干部要持之以恒进行党史学习教育,积极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主动带头坚守正道、弘扬正气,严格把好“思想关”,正本清源,始终做到对党忠诚、旗帜鲜明、立场坚定,守住守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以党性立德修身,以清廉养浩然之气,以自身行动,去影响身边人、感染身边人,在一次次的精神洗礼中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使命在肩,为民有我,以“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情怀服务人民守初心。“民生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廉洁是中华民族永不衰竭的道德力量,更是广大青年干部一生需要坚守的价值取向。我们要以榜样为“镜”,勤掸“思想尘”、多思“贪欲害”、常破“心中贼”。年轻干部要牢固树立“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的民本思想,始终与人民群众坐在一条板凳上,以群众满意为最高荣誉和奋斗目标,在勤思笃行中修炼自我,在知行合一中主动担当,做为人民默默奉献的躬耕者,有一分光发一分热,将人民的所思所盼所想作为心之所向,做到知难不畏难、知重敢负重,主动把初心使命变成锐意进取的精气神和真抓实干的进取心,坚持做到“一心为公、一心为民”,继续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永葆人民公仆的本色。正气浩然,守纪有我,以“见理明而不妄取”的标准砥砺品格葆本色。“莫以贪小而为之,莫以廉小而不为。”廉洁从政,从点滴做起。青年干部要时刻保持清醒,常怀律权之心,牢记“清廉是福、贪欲是祸”的道理,绷紧遵纪守法的纪律红线,不断磨砺意志力、坚忍力、自制力,时刻以怀德自重、清廉自守来提醒自己,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纪律要求自己,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自觉管理好八小时之外的生活,净化社交圈、朋友圈、生活圈,拒绝沾染歪风邪气,严防微腐败,谨防落入“温水煮青蛙”的陷阱。以廉洁之光擦亮“青春底色”,携浩然正气奋楫扬帆前行!(何越溪)深刻理解新时代新征程新的文化使命来源:\t"/2024-04/02/_blank"人民网-理论频道2024-04-0216:05我们对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发展的过程。党的二十大对“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作出战略部署。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我们提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重大命题,发出“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伟大号召。习近平文化思想在理论和实践上具有突出的导向作用,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和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文化”与“文明”是两个有差别的相近概念。“文化”是反映社会结构中的某一具体领域性概念,与经济、政治相对应,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大格局中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文明”是反映人类在认识和改造世界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成果、精神成果、制度成果总和的总体性概念,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到中华文明进而到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具有更为宏阔的理论视野和总体性意义。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不同,形成每个国家和民族丰富多彩的精神追求和精神特质。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之一是具有连续性,历经五千多年古今贯通的传承发展,包含着很多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可以汲取的历史智慧,涵育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我们要把握中华文明的鲜明特质和独特定位,坚定守护中华文明的根和魂。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绝不是断裂、抛弃中华文明,而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从价值与文明的高度内生性地赓续中华文明,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真理性激活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促进中华文明现代转型和创新发展,开辟和发展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进一步突出了中华文明的现代意蕴、现代形态和当代使命。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于中华文明的文化沃土之中,延长“中国特色”的时间之轴,能够在更宏阔深远的文化空间中,充分运用中华文明的宝贵资源,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制度创新。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赓续古老文明而不是消灭古老文明的现代化。从中华文明的历史坐标观察中国式现代化,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实践基础上,又立足于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当代实践,把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经验提升为中国理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同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紧密相联,是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目标的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实践理性的统一,不是其他传统文明现代性的简单复古或复制,表明不通过西方的现代文明发展道路,同样可以发展出具有充满活力的现代文明。从“现代性”“民族性”“文明性”“历史性”等维度确认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有助于我们进一步增进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价值引导力,为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文化凝聚力,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精神推动力。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创造了”是表示实践——理论的逻辑关系,阐释中国式现代化实践理论形态上的性质和意义,而不是历史——时间的逻辑关系,不是表明时态的完成,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依然是正在进行时,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具体化,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华民族的旧邦新命,随着中国式现代化不断深化拓展,必将推动中华文明重焕荣光。“两个结合”是我们党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得出的规律性认识,既是必由之路,又是最大法宝。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这是我们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得出的规律性认识。“两个结合”是我们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宝。我们党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推进文化创新和文明进步的自觉性达到了新高度。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让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现代的。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两个结合”产生“深刻的化学反应”的必然结果,是“两个结合”造就有机统一的新的文化生命体的具体表现。让经由“结合”而形成的新文化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体现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社会主义性质和东方文明属性。中华文明突出的“统一性”与“包容性”特性体现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现代化的道路不止一条,当今世界,文化交流、交融、交锋之势前所未有,中国式现代化以海纳百川的胸怀打破文化交往的壁垒,以兼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