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诗经二首》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_第1页
第12课《诗经二首》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_第2页
第12课《诗经二首》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_第3页
第12课《诗经二首》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_第4页
第12课《诗经二首》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诗经》教学设计【目标依据】课标要求:《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第四学段(7~9年级)的课程目标,在“阅读与鉴赏”中要求引导学生诵读古代诗词,“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并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在“梳理与探究”中要求学生“按照一定的标准分类整理学过的字词句篇等语言材料,梳理、反思自己语文学习的经验”。教材要求:《诗经》是中国古典诗歌的滥觞,它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文字优美,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和比、兴的手法歌咏情感。统编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有四首《诗经》诗歌,《关睢》出自《周南》,是《诗经》的第一篇,关于这首诗的主题,古人说是赞美“后妃之德”,今天多认为是表现古代青年对爱情婚姻大胆执着的追求。本学期,名著导读加入了《经典常谈》,里面就有关于《诗经》的内容,结合两者,让学生体会“诗言志”“思无邪”的特点。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对诗歌鉴赏有一定的鉴赏能力,对《诗经》也有一定的阅读积累,但在语言鉴赏和情感分析方面仅停留在表层,无法深入分析其语言特色和思想内涵,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予以指导。【学习目标】1.通过诵读,读出节奏和韵律,说出诗歌的形式美。2.通过品读,分析人物形象和艺术手法,说出诗歌的艺术美。3.通过拓展阅读,感知内容和揣摩语言,说出至真至纯的情感美。【情境任务】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三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在生活中,曾生发出许多灵动的情思,并用他们真挚深刻的情思,创作出了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它像是一条河,一条文字之河,我们生活在《诗经》的下游,感受其芬芳,接受其哺养。它不仅教给我们赋诗言志的能力,还能培养我们温柔敦厚的修养。翻开《诗经》,首卷便是那流传千年的诗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关雎》放在第一首,这一定有什么特殊意义。这节课我们窥一斑而识全豹,通过赏读《关雎》去完成“遇见《诗经》”的探究报告,一探《诗经》的魅力。评价量规评价维度等级描述超出标准A+符合标准A接近标准B联想和想象达到A的标准,同时满足:能结合自己的理解,说出《诗经》的意义,运用本课所学的两种艺术手法,写出感悟,语言力求简洁凝练。1.能够,读出诗歌节奏和韵味,探究出诗歌的形式特点。2.能借助联想说出诗歌意境,结合内容探究出诗歌艺术手法的妙处。3.能结合自己的理解,说出《诗经》的意义,运用本课所学的一种艺术手法,写出感悟。1.能够读出节奏。2.能借助想象说出诗歌意境。3.能结合所学,写出感悟。【评价任务】吟之诵之,探究“诗之用”;推之敲之,探究“诗之志”;读之悟之,探究“诗之教”。【课前预习】关于《诗经》你知道哪些知识?快来自测一下吧!初遇《诗经》了解“诗之体”“诗之体”乃《诗经》之语体,即内容。对于《诗经》你知道多少呢?快来自测一下吧!《诗经》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也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收录了从到的诗歌共有篇,因此又叫作《》。《诗经》按照所配乐曲的性质可以分成、、三类。“”是各地方的民歌民谣;“”是正统的宫廷乐歌,用于宴会的典礼;“”是祭祀乐歌,用于宫廷宗庙祭祀。《关雎》在三类中属于“”这一类。《诗经》是儒家的“五经”之一。其他四经分别是《》《周易》《尚书》《》。诵读下面诗句,结合之前的学习经验,说一说这些诗句的内涵。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诗经·国风·邶风·击鼓》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诗经·国风·周南·桃夭》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诗经·国风·卫风·木瓜》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诗经·国风·王风·黍离》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诗经·秦风·无衣》将课下注释的生字词读音标注在课文原文中,然后反复朗读课文,做到能准确流畅地朗读课文。【学习任务】任务一:吟之诵之,探究“诗之用”“诗之用”,即《诗经》的语用,请你通过诵读《关雎》来探究《诗经》的语用特点吧!教学活动1:读出节奏,读出韵律。《关雎》读起来朗朗上口,节奏感很强,意蕴悠长。读一读下面的句子,想象《关雎》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朗读效果?朗读提示:(1)读好节奏:《关雎》为四言诗,二二节奏,两字一顿,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2)读好重章叠句:窈窕淑女,寤寐求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参差荇菜,左右流之。参差荇菜,左右采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3)读好押韵、双声叠韵:韵脚:“鸠、洲、逑”以及“流、求、友”;双声叠韵词:雎鸠、参差、辗转、窈窕,读来意味悠长,音韵和谐。学生先自己揣摩,在个人展示朗读,教师根据学生朗读情况进行指导或总结。预设:朗读指导:求、友、乐、流、采、芼,“重章叠句”中不同动词要重读。表押韵的这两个字要拖长调,显出音调的回环和谐之美。双声叠韵、叠词处语气要缓和。板书总结读法:节奏、重读、拖音、声调、PPT出示:《诗经》重章叠句的形式,即:句子上下句或上下章基本相同,只有几个字不同,造成回环往复的表达效果。重章叠句,动词重读,一唱三叹;韵脚重读,声音拖长,意味悠长;叠词部分,语气缓和,回环和谐。(4)根据总结出的朗读方法,再次朗读诗歌,读出诗歌的韵味。女生读第一段,男生读第二段,齐读第三段。同时,PPT标示出节奏、声调、拖音、重读的相关词句。总结:反复诵读,读出节奏、读出韵律,这是解读《关雎》的第一步,更是走进《诗经》的第一步。教学活动2:探究发现第一站请你把在《关雎》中寻得的《诗经》的形式特点,用这样的句式表达你的发现:《诗经》之美,美在节奏,。A+AB在满足A的基础上,语言上能用四言短语写出你的发现,语言简洁凝练。探究发现内容部分能写出“重章叠句“的结构特点及表达效果;2.能说出韵脚、叠韵词的韵律特点及表达效果。能写出“重章叠句“的结构特点;能说出韵脚、叠韵词的韵律特点。任务二:推之敲之,探究“诗之志”“诗之志”在《毛诗序》中是这样解读的:“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可见,《诗经》中的“诗之志”是先民们内心最真挚的情感表达。《关雎》这首诗歌在音乐上婉转动听,在内容上也同样开阔丰盈。请你结合诗歌内容,说说这首诗歌表达了哪些真挚的情感?请你接着探究吧!教学活动1:读懂内容请你说说本诗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请同学们充分调动联想和想象,结合老师给的开头,用优美的语言把这个故事描述出来。(提示:找出诗歌中的已经,在展开联想的同时,讲出主人公的情感变化)PPT出示:碧蓝如洗的天空下,一条玉带般的河流静静流淌。温和的阳光铺洒在粼粼的河面上,参差不齐的荇菜在水中摇晃。河中的小岛上,芳草如茵,一对对雎鸠鸟在草丛里、在河水边悠然自得地玩耍、嬉戏……(先写,后小组内交流,展示2-3个。师简单点评。)追问:《关雎》作为一首爱情诗,为什么要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写起呢?请你结合理解说一说这样写的妙处。预设:水鸟和鸣和谐美好,作者以此比喻男女间和谐恩爱的情感,此为“比”;以在河州上关关鸣叫来求偶的雎鸠引出主人公对淑女的殷切思慕和期盼的联想,此为“兴”。本诗的起兴之妙正在于诗人情趣与自然景物浑然一体的契合,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PPT:比是借物譬喻,即比喻;兴是托物起兴,指先说别的事物,引出所吟咏的对象。比和兴在诗歌创作中有时会兼用,共同创造诗歌的艺术形象。比如“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因此,当我们读《关雎》时,可以读比兴处,品意境美,析形象。这是解读《诗经》的第二把钥匙。教学活动2:读出形象同学们的描绘生动传神,不仅让我看到了优美的景物、唯美的画面,还读到了一个爱情故事。你从诗歌中读到了一个怎样的君子/淑女?请你结合诗歌内容来说一说。我在诗中看到了的君子/淑女,你看。(提示:品读君子时,关注君子的情感变化;品读淑女时,关注富有表现力的动词、形容词。)预设:君子:热烈真挚,永不言弃。《关雎》写“君子”的动词有三:“求”“友”“乐”。“求之不得”时“辗转反侧”,夜不能寐。由这一过程可见,男子对女子爱很深、求很切,求之不得时从不放弃。板书:(真挚执着)懂得尊重,有礼有节。诗中男子“求之不得”时并未做出过激之事,只是“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板书:(爱而有礼)积极行动,志趣高雅。“辗转反侧”后的“君子”苦思冥想,思考如何博得“淑女”的芳心——“琴瑟友之”“钟鼓乐之”,“君子”在勇敢地追求淑女的过程中展示了他高雅的情趣。板书:(志趣高雅)PPT:补充资料:“琴瑟,乐之细者,先言之,见其和亲。钟鼓,乐之大者,故卒章言之,显其德盛。”——《毛诗正义》琴瑟和钟鼓都是先秦时期的乐器,琴瑟音色柔和,先秦用它来表现亲近爱慕,钟鼓则表现出金声玉振的“大和乐”场景,一般出现在婚嫁等庄严正式的场合。通过同学们有理有据的分析,我们看到了一个德才兼备的谦谦君子。淑女:文静美好:诗歌用“窈窕”一词来对“淑女”进行总体描写。板书:(文静美好)勤劳细致,一丝不苟:诗歌用“流”“采”“芼”三个动词描写“淑女”采摘荇菜的过程。板书:(勤劳能干)对待爱情,慎重理智:采荇的过程其实就是女子择偶的过程:广泛交往——逐个了解——细心挑选。这一过程,足见该女子对待爱情是慎重、理智的。板书:(慎重矜持)原来君子不仅仅被淑女美好文静的外貌所折服,更欣赏她的内外兼修。板书:(内外兼修)教学活动3:读出内涵读到这里看到真挚有礼高雅的君子与文静善良美好的淑女的爱情故事,他们的结合堪称理想的婚姻。为什么在《诗经》首篇要谈美好的爱情呢?学习支架:《诗经》它是儒家经典,反映儒家思想“夫妇,人伦之始。”即美好的夫妻感情所建立起来的美好的家庭,这是人伦,人伦的源头,美好的人伦的源头。儒家提倡建立一个美好人伦的社会。预设:《关雎》它绝不是仅仅歌颂美好的爱情,还为我们描绘了美好人伦的社会。教学活动4:探究发现第二站请你把在《关雎》中寻得的《诗经》的艺术手法,用这样的句式表达再来书写你的发现:《诗经》之美,美在A+AB在满足A的基础上,语言上能运用四言短语,简洁凝练。能模仿诗歌运用的“比兴”手法,用优美凝练的语言描绘画面。能描绘出诗歌的画面。PPT出示范例:《诗经》之美,比兴手法,营造意境,河流弯弯,宁静美丽;雎鸠“关关”,婉转动听;女子亭亭,贤淑美好;君子切切,真挚浪漫。任务三:读之悟之,探究“诗之教”《诗经》向我们讲述着古老的故事,不仅仅有爱情、有处世哲学、还有劳动、有战争、徭役等,这些故事里凝结着生命的道理,展示着先民们的精神世界。教学活动1:联读悟真情在《关雎》中我们读出了一个深情而有节制的谦谦君子形象,这首诗向我们阐释了君子人格修养进阶的历程。正如孔子说的:“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这句话是说:(人的修养)开始于学《诗》,自立于学礼,完成于学乐。”请你读下面的诗句,说说你读出了怎样的精神世界?①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周南》②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诗经·国风·邶风·击鼓》③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诗经·国风·周南·桃夭》④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诗经·国风·卫风·木瓜》⑤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诗经·国风·王风·黍离》⑥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诗经·秦风·无衣》预设:最美的爱情誓言;家庭和睦的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君子之交,重情轻物;心有灵犀,有人却无法感知;共患难,同生死。《诗经》里有先民们活色生香的足迹,也有我们常读常新的情味。最是深情,莫若诗经。人间至美,莫若真情。教学活动2:探究发现第三站《诗经》之美,美在A+AB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