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部分地区高三3月语文模拟试卷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_第1页
黑龙江省部分地区高三3月语文模拟试卷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_第2页
黑龙江省部分地区高三3月语文模拟试卷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_第3页
黑龙江省部分地区高三3月语文模拟试卷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_第4页
黑龙江省部分地区高三3月语文模拟试卷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学类文本阅读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2024届高三二模语文试题(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药引聂鑫森正是江南三月,天阴阴的,细雨霏霏。市中医院名医池北鸥,乘出租车,直奔副市长的家。副市长杜心宇的妻子清早打电话来说,请池北鸥老先生务必出个急诊,并会派车来接。池北鸥说:“不必派车,我自个儿来!”杜心宇管的是城市基本建设,修环城公路,开辟沿江风光带,建花园式社区,保护老城区的大街小巷,他的成绩有目共睹。杜心宇为官清廉,池北鸥没听过老百姓对这位副市长有什么非议。不过,杜心宇不大注意身体,饮食起居不规律,不到五十岁,就患了心脏病,头上白发丛生,脸上满是疲惫之色。在中医院,池北鸥擅长治疗心脏病及其他内科疾病,下方奇妙,救治了不少患者。杜心宇信奉中医,自然成了池北鸥的病人。每次来看病,杜心宇总把小车停在中医院的百米之外,而后一个人步行而来,这一点让池北鸥很称意。每次看完病后,杜心宇也不着急走,总要和池北鸥说说闲话。杜心宇在大学是学中文的,读了不少书,恰好池北鸥古文底子深厚,又精于书法和古玩鉴赏,两人非常投缘。这回,杜夫人请池北鸥上门出诊,定是杜心宇病得不轻,无法下床走动。

池北鸥提着小药箱,刚走下车,杜夫人就撑着一把伞迎了上来,说:“池先生,辛苦您了。老杜他偶感风寒,又发高烧,又说胡话,出了一身虚汗,只好劳您大驾了。”池北鸥说:“别急,别急,我保他无事。”小院里杜鹃花开得闹喳喳的,有猩红、粉红、素白、淡黄各种颜色,一丛丛,一簇簇。杜心宇果然躺在床上,盖着一床棉被。蜡黄的脸,满头的汗,眼睛闭着,嘴里含糊地说着胡话。床头柜上,摆着一只青花山水笔筒。池北鸥眼睛一亮,这分明是清雍正时期的东西,他家祖上就传下了一个类似的笔筒,随手就能卖几十万元。再认真扫了几眼,池北鸥马上断定这是个仿品,是刻意做旧的。池北鸥摸了摸杜心宇的额头,很烫,体温该有四十度。他摆上小迎枕,为杜心宇切脉,敛声屏气,眼半闭,如老僧入定。切过脉,池北鸥半晌无言。这症状似乎与心脏病无关,偶感风寒自是外加条件,但按理不应是这个样子啊。他站起来,说:“杜夫人,借一步到客厅说话。”杜夫人着急了,问:“老杜怎么啦?”池北鸥径直走向客厅。“杜夫人,心宇这些日子有什么东西念念不忘吗?”杜夫人想了一下,说:“只有那个床头柜上的瓷笔筒,是我一个远房堂弟送给老杜的。”“你堂弟又是从哪里得来的?”“他说是从古董商那里买的,没花多少钱。”池北鸥点点头,又问:“他为什么突然之间送这个笔筒呢?”“听老杜说,我这个堂弟中了个建设廉租房社区的标,这本是件好事,可办手续时却不顺利,老杜觉得这是政策允许的范围,就帮堂弟打了几个电话,把该办的手续办了。过了些日子,堂弟就送了这个笔筒来。老杜一回家,就捧着这个笔筒看,一会儿皱眉一会儿笑。这东西好吗?”池北鸥淡然一笑,说:“还……不错。”心想:这古董商,肯定装神弄鬼哄外行,要了个大价钱,而杜心宇也只是对古董略知皮毛,把这个笔筒当成真东西了,虽是亲戚间的馈赠,作为一个领导,收之则心有恐惧,退之又怕冷淡了亲情。

“池先生,你……好像很为难,老杜的病……”“不,心宇之病,自然可医,你不必担心。这个笔筒呢,我要用它作一味药引,不知你们舍得否?”杜夫人说:“这有什么舍不得呢?”“那就好。你将笔筒打碎,用碎瓷片熬出一大碗水。然后,我开个方子,你们按方抓了药来,再用碎瓷片熬出的水煎药。服第一剂后,心宇立马会清醒过来。”池北鸥坐到桌子边,从药箱里取出铜墨盒、毛笔、处方笺,然后认真地写起来:“药引:疑似雍正青花山水笔筒碎片。正方……”末了,又写了一小段话:“心不动,欲何以生?药虽灵,意先乎医。”而且一式写了两张。“一张抓药用,一张留给心宇吧。服药后,有什么反应,你们可打电话来。”池北鸥看着处方笺,拈须而笑。他写的是行书,源自宋代的黄庭坚体,行气贯通,笔画之间顾盼生姿,堪称书法精品。他更惬意的是这一味药引,古人未有此例!从病理看,杜心宇身体原本虚弱,又夹带寒邪,无法用补,加之外感风寒,虚汗淋漓,又不能攻,所以,只是开了些比较平和的药。关键是药引,要让病人受大惊而心疼,继而大喜,发出一身真正的透汗,然后再下另外的方子,方可奏效。晚上九点钟的时候,池北鸥正在自家书房的灯下,摩挲着自己那个祖传的雍正青花山水笔筒,电话铃忽然响了。是杜心宇打来的。“池先生,谢谢您白天上门,我迷迷糊糊的,也没向您道个谢,对不起啊。”池北鸥微微一笑,说:“我用府上的那个笔筒做了药引,你觉得如何?”“好得很啊,听内人一说,又看了处方,那一身猛汗把我浇醒了,心动则生邪念、妄念,那才是真正的病根。这张处方,我准备拿去托裱装框,挂在办公室里,时时拜读,引以为戒。明日,我再来中医院当面致谢,并请先生再切脉医心!”号池北鸥情不自禁地哈哈大笑起来。(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副市长杜心宇每次到医院看病,“总把小车停在中医院的百米之外”“一个人步行而来”,体现了他的低调和谦逊,不要求特殊待遇。B.小说写杜心宇不到五十岁就患了心脏病,脸上满是疲惫之色,暗示他是一个工作狂,只顾工作,不会自我调节,以致积劳成疾。C.池北鸥通过切脉问询判明杜心宇病在生理,又在心理,他身体原本虚弱,又夹带寒邪,加上接受赠礼心生恐惧,终于卧床不起。D.池北鸥要以疑似雍正青花山水笔筒碎片作为药引,意在让杜心宇受大惊而后大喜,发出一身透汗,然后配合药物进行治疗。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小说标题“药引”二字,直接涉及小说的核心情节,即名医池北鸥以特殊的药引为杜心宇治病,也能够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B.小说整体上采用了顺叙的方法,从出诊写到效果初见,局部采用插叙,用以交代杜心宇的为人,以及池杜两人过去的交往。C.杜心宇小院里盛开的杜鹃花富有活力,小说以此暗示了池北鸥当时心情愉悦,又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凸显了主题,耐人寻味。D.池北鸥马上断定别人送给杜心宇的笔筒是赝品这一情节,与前文叙述他“精于古玩鉴赏”、后文他“摩挲着自己那个笔筒”相照应。8.小说以池北鸥的哈哈大笑结束,这笑声具有怎样的意蕴?请作简要分析。(5分)9.“心不动,欲何以生?药虽灵,意先乎医”在小说中的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6.B(B项,“暗示他是一个工作狂,只顾工作,不会自我调节,以致积劳成疾”,没有根据。其一,原文为:“不过,杜心宇不大注意身体,饮食起居不规律,不到五十岁,就患了心脏病,头上白发丛生,脸上满是疲惫之色。”可见.B项所述症状是由“不大注意身体,饮食起居不规律”引起的。其二,文中关于杜心宇读书、书法、古玩鉴赏、家中养花等叙写,表明他不乏儒雅之气,不是“只顾工作,不会自我调节”的工作狂。)7.C(“小说以此暗示了池北鸥当时心情愉悦,又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凸显了主题”分析有误,这里的描写主要是凸显杜心宇的儒雅,并以富有活力的场景反衬此时杜心宇的病态。)

8.①杜心宇明白自己的病根所在,哈哈大笑是为朋友“康复”而高兴,是祝贺的笑;②自己所用的这一药引,终于收到了奇效,哈哈大笑是为自己的设计成功而高兴的表现,是陶醉的笑。(每点2分,答出两点得5分)9.①塑造并丰富了人物形象:这段话展现了池北鸥的智慧和医德。他不仅关心病人的身体健康,更关心病人的心理健康。②推动小说情节发展:这段话帮助杜心宇从病痛中恢复过来,同时也引发了杜心宇对自己行为的反思。③深化小说的主题:通过这句话,小说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它提醒读者,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往往被欲望和权力驱使,忽略了内心的平静和真实。④它增强了小说的艺术感染力:这段话运用了简洁而深刻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哲理和人生智慧,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共鸣和思考。(每点2分,答出三点得6分)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九中学校2024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秦岭记贾平凹①长坪公路经过麻山下的板桥湾,分散在湾里的住户就沿着公路两边盖房子,慢慢,周围沟岔里的人家也都搬迁来,板桥湾就形成一个大村。这些新的屋院建好,人都是先不入住,要带狗进去:狗如果在里边摇尾玩耍,就是好宅,如果狗不肯进去,进去了无故乱叫,房子就有问题了,得请风水先生禳治。②那时候还是公社化,人肚子老是饥的,村里的狗陆续被自家杀着吃了或被他人偷捕炖了肉,只剩下柯文龙家的狗。那狗就测试过无数家新屋。③柯文龙不忍心杀狗,却一直担心被偷盗,迟早出门都把狗带上。和狗待在一起久了,狗能听懂他的话,他听不懂狗的话,就开始琢磨研究。村人说:文龙,你是要狗变人呀,还是要人变狗呀?柯文龙说:狗变人咋?人变狗咋?几年下来,柯文龙真的知晓了狗的话。狗的话没有那么复杂,往往是吞着的音稍一变化就是一个意思。这窍道他没告诉过任何人。④从此,经常是,狗突然地狂吠,声嘶力竭,他就询问是看到了什么或有了什么疑问,然后呵斥、劝解、平息它的委屈和愤怒。当狗翻着白眼,嘴里喔喔吭吭着,他就嘲笑爱管闲事,这么多是非。把狗接住,叫着汪汪,弄得一身狗毛。柯文龙已经了解狗是什么都明白的,能分辨各种飞禽走兽的气味,更清楚村里所有人的关系,谁是谁的媳妇,谁和谁是亲戚却不来往,甚至知道李有安瘫痪在炕是吃了蘑菇中毒的。柯文龙和狗亲密无间啊,出门干活开会赶集,他是狗的主子、领导、首脑,他保护着狗;回到家里,狗又是他的答应、保姆、常在,狗侍候着他。想吃烟了,他说:我烟袋呢?狗会爬上柜台在一个木盘里把烟袋叼来。六月里锄芭谷苗,被白雨淋了,他发起烧昏睡在炕上,狗是过一会儿就跑来,前爪子搭在炕沿上看他,每次看他睁开眼了,他说:没事。它才再卧到门口去。⑤柯文龙发现狗能看到人看不到的东西,比如,门前的槐树上有啄木鸟,动不动啄得笃笃响,他想啄木鸟用那么大的劲啄树,脑袋肯定震得嗡嗡的,但狗在嘟囔着啄木鸟和槐树有仇,以啄虫的名义在报复。比如,他带着狗经过村南边的土埚下,埚上一树花椒,花椒树枝子挂扯了他的衣服,他没在意,狗说三星他娘在拉你哩。三星他娘是十多年前在埚上掏老鼠窝,掏了半篮子老鼠储藏的苞谷颗、黄豆、橡籽和板栗,回来时从埚上拌下来死的。可三星他娘拉他是她生前相好过,这些谁都不知道呀?!他是夜里悄悄来那里烧了几张纸。比如,狗见了李北建和南毛林,说:他俩要走呀。他问:到哪儿去?狗说:死呀!果然三天后,李北建和南毛林在山上砍树,天上响雷,一个火球落下来就把他们炸死了。⑥但狗说不了人话,柯文龙试图着教,费了好多劲,是学会了一句:吃啦?村里人相互见面打招呼都是说吃啦,狗也是听得多了,发音还准确,可再教它别的,狗总是伸出一个长的舌头要出汗,别的话就说得含糊不清。气得柯文龙说:唉,你也只能是狗!⑦有一年春天,村里实在穷极了,就谋算着把公社化的集体耕地分给各家各户去种,或许日子可能好起来。但这样做违反国家的政策,镇政府县政府要是知道了肯定得严加惩处。村长想着法不治众,就秘密召开会议,让大家举手表决,并都在一份责任书上签名按手印。柯文龙当然是参加了,他也带了狗,进村办公屋时把狗拴在屋外树上。签名按了指印,村长宣布:此事严加保密,不许外村人知道,更不得让镇政府知道!会散后,柯文龙牵狗,村长说:你让狗也来了?柯文龙说:狗离不得我呀!村长踢了狗一脚,柯文龙没吭声,狗也没吭声。⑧第三天,狗病了,卧着只喘气,柯文龙要到镇上给村里买化肥,把狗关在院子里。这是柯文龙多年来第一回出门没带狗,他给狗说:等我回来了给你洗澡。柯文龙半天就回来了,回来却没见了狗。到处寻,没寻到。又寻了三天还是没寻到。柯文龙猜疑狗是被谁偷去吃了,在村里骂,没人应声,端着水让所有人漱口,漱口水里没有肉渣和油花花。柯文龙大病了一场。⑨村里分包集体耕地后四年,国家废除了公社化,实行土地责任制,村长告诉柯文龙,当年是他和另外三个人把狗偷走的,但没有吃,打死埋在了打麦场边那棵皂角树下。柯文龙说:为什么要打死它?它为村里做了那么多好事,为什么打死它?!村长说:它在屋外听到了村里的秘密,以防它说了人话。⑩柯文龙到打麦场去,抱住了那棵皂角树哭。皂角树哗哗地响,所有的叶子都往下滴水。村里人闻讯跑来,从没见过这样的怪事,那水还继续往下滴,树底下的地上都能照出人影了。(有删改)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柯文龙懂得狗的语言,平息它的委屈和愤怒,和狗亲密无间,展现人情美,潜藏对生命、人性的思考。B.“公社化”“分包集体耕地”“土地责任制”等社会和历史事件的背景介绍,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性。C.“村长踢了狗一脚”,影射了偏僻农村领导干部作威作福的习气,隐含了作者对人格尊严的追求。D.村长防狗“说了人话”和狗只会说“吃了”的情节相矛盾,表现了村长担心事情败露的阴暗心理。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从《秦腔》到本文,作者以拙朴平易的语言描画三秦大地,使之成为独特的文学地域标识。B.魔幻现实小说,用幻想影射现实,本文写树枝挂扯衣服,影射柯文龙与三星娘昔日情分。C.本文采用拟人化写作手法,狗会说话,皂角树会哭,令人感觉到一种神秘虚幻的气氛。D.狗可见人不可见,知隐情,能预言,本文托物言人事,借狗的灵性反衬人类的无知笨拙。8.小说最后交代狗被偷走杀死这一结局,但前文已有多处细节予以暗示,请找出相关细节并简要分析。9.柯文龙抱住皂角树哭,皂角树所有的叶子都往下滴水,树底下的地上都能照出人影。这一结尾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小说简要分析。【答案】6.C7.D8.(1)第⑥段柯文龙教狗说人话,狗会说人话,便可能说出村里秘密,才会被残忍地杀死。(2)第⑦段狗听到村里欺瞒上级政府的秘密后被村长发现,村长踢了狗一脚,柯文龙没吭声,狗也没吭声。这一动作描写,暗示村长因为担心秘密被泄露,会残忍杀狗。(3)第⑤段写到狗能看到人看不到的东西,并能预测人的死亡。第⑧段狗病了,卧着只喘气。这一细节暗示狗已预测出自己即将惨遭毒手的命运。(4)第⑧段狗病了,柯文龙多年来第一回出门没带狗,回来也没见到狗。狗的离奇失踪,提示读者狗已性命难测,惨遭杀害。9.①从人物情感表达上,皂角树在滴水,实则是柯文龙的眼泪,表达柯文龙失去生活唯一伙伴的悲痛情感。②从主旨上,照出人影实则照出人心的残忍,狗是人类忠诚的伙伴,却因怕说出村子秘密被杀害,突显人心残忍。③艺术效果上,激发读者想象力,引发思考,突出本文魔幻现实主义特色,形成言有尽意无穷的审美效果。【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C.“村长踢了狗一脚,影射了偏僻农村领导干部作威作福的习气”错误,以偏概全。据村长的行为不能推论偏远农村干部的习气,扩大范围。故选C。【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的能力。D.“借狗的灵性反衬人类的无知笨拙”错误。本文是一篇志怪小说,作者借狗的灵性传达万物有灵的思想,表现人事隐秘和污浊,而非与人类智慧比较。故选D。【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理解文章情节的能力。第⑥段“但狗说不了人话,柯文龙试图着教,费了好多劲,是学会了一句:吃啦?村里人相互见面打招呼都是说吃啦,狗也是听得多了,发音还准确,可再教它别的,狗总是伸出一个长的舌头要出汗,别的话就说得含糊不清”,柯文龙教狗说人话,狗学会了一句“吃啦”,别的话就说得含糊不清,狗会说人话,便可能说出村里秘密,才会被残忍地杀死。第⑦段“村长宣布:此事严加保密,不许外村人知道,更不得让镇政府知道!会散后,柯文龙牵狗,村长说:你让狗也来了?柯文龙说:狗离不得我呀!村长踢了狗一脚,柯文龙没吭声,狗也没吭声”,村里把公社化的集体耕地分给各家各户去种,村长宣布此事严加保密,不许外村人和镇政府知道,狗听到村里欺瞒上级政府的秘密后被村长发现,“村长踢了狗一脚,柯文龙没吭声,狗也没吭声”这一动作描写,暗示村长因为担心秘密被泄露,会残忍杀狗。第⑤段“柯文龙发现狗能看到人看不到的东西,……狗见了李北建和南毛林,说:他俩要走呀。他问:到哪儿去?狗说:死呀!果然三天后,李北建和南毛林在山上砍树,天上响雷,一个火球落下来就把他们炸死了”,写到狗能看到人看不到的东西,并能预测人的死亡,说李北建和南毛林他俩要走,果然三天后他们被炸死了。第⑧段“第三天,狗病了,卧着只喘气,柯文龙要到镇上给村里买化肥,把狗关在院子里”,狗病了,所以柯文龙没有带狗去镇上给村里买化肥,“狗病了,卧着只喘气”这一细节暗示狗已预测出自己即将惨遭毒手的命运。第⑧段“第三天,狗病了,卧着只喘气,柯文龙要到镇上给村里买化肥,把狗关在院子里。这是柯文龙多年来第一回出门没带狗,……柯文龙半天就回来了,回来却没见了狗。到处寻,没寻到。又寻了三天还是没寻到”,狗病了,柯文龙多年来第一回出门没带狗,把狗关在院子里自己去镇上给村里买化肥,回来也没见到狗,到处寻,没寻到。狗的离奇失踪,提示读者狗已性命难测,惨遭杀害。【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文章结尾艺术效果的能力。从人物情感表达上,“村长告诉柯文龙,当年是他和另外三个人把狗偷走的,但没有吃,打死埋在了打麦场边那棵皂角树下”,当柯文龙知道自己的狗当年是被打死并埋在了皂角树下后,“到打麦场去,抱住了那棵皂角树哭”,皂角树在滴水,实则是柯文龙的眼泪,表达柯文龙失去生活唯一伙伴的悲痛情感。从主旨上,“那水还继续往下滴,树底下的地上都能照出人影了”,照出人影实则照出人心的残忍,“它为村里做了那么多好事,为什么打死它?!村长说:它在屋外听到了村里的秘密,以防它说了人话”,狗是人类忠诚的伙伴,为村里做了许多好事,但是村长因为担心秘密被泄露,残忍的将狗打死,突显人心残忍。艺术效果上,激发读者想象力,引发思考,狗可见人不可见,知隐情,能预言,那么读者会想象狗会不会复活,或者看到柯文龙那么伤心,会不会突然出现在他身边,突出本文魔幻现实主义特色,形成言有尽意无穷的审美效果。黑龙江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语文试卷(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飘逝的风筝徐国平①三月的暖风一吹,催着万物,都跟长了翅膀一样。鹞爷也感觉到了,一大早儿就拿起那只风筝,迈出了家门。那是一只“年年有余”的风筝。鹞爷有个习惯,扎风筝从不重复,每年都要扎出一个新花样。若在过去,扎糊这种风筝,再简单不过,用不了一天工夫。如今不行了,整整花了半个月。不是技不如前,而是自己老了,两眼发花,双手也发抖。此刻,整个村庄像被掏空了身子一样,甚至连犬吠鸡鸣声都听不到。鹞爷一边走着,一边四下观望着。若在以往,身后总会尾随着一群欢天喜地的孩子,一个个抢夺着他手中的风筝。“唉,娃们一个个都去哪了?”鹞爷心里猜想着,整个人显得失魂落魄,没精打采。是啊,一个人放风筝有啥意思啊?一路上,那些残垣断壁、破砖瓦砾和那些废弃的打麦场,被风吹过,尘土飞扬。②那两台从早到晚狂叫不止的挖掘机,正一口口地蚕食着那一排排早已空无一人的院落。鹞爷瞧着心痛,就像抽筋剥皮一般难受。很快,自家那三间旧屋也难逃一劫了,满屋子的风筝,又将栖身何处?鹞爷忧心忡忡,步履沉重,一直走出村外,老半天也没碰上一个人,甚至连一只鸡一条狗都没撞见,只有一些像是找不着窝栖落的麻雀,叽叽喳喳在他四周焦躁不安地飞过。村外的那大片麦地,整整荒废了一个冬天,听说要建飞机场。倒是一些不甘寂寞的春草早早破土,钻出一棵棵嫩芽。鹞爷站在地头,先舒展开双臂,又伸了一下脖颈。沉重了一个冬天的身子,都有些迈不动脚步了。这时,一阵春风拂来,那只风筝有些迫不及待地拽紧了他的手。鹞爷浑身上下顿觉轻飘飘的,如同要离开地面飞起来一样。若在过去,鹞爷早就手脚利落地将风筝放飞,心也随着风筝飞到天上去了。③如今,鹞爷却攥紧风筝,迟迟不肯撒手。鹞爷又想到过去。他自幼就跟师傅学扎风筝。这辈子,连他自己也数不清扎了多少只风筝。每只风筝经过他的手,都活灵活现。一到阳春,方圆百里的天空,都会飘曳着他扎的风筝,千姿百态。那些走在归途中的人老远瞅着,就觉得离家近了,浑身的疲惫便会飞到九霄云外。后来,鹞爷成了民间艺人,还上过电视报纸,甚至大洋彼岸的一些老外都来参观他的手艺。只是,他的手艺慢慢失传了,现在的年轻人谁还学这些费事的玩意儿呀,而且,大都跑到了城里,一走就像断了线的风筝,心也收不回来了。最初,儿子大龙还跟他学扎风筝。可刚刚学了个皮毛,便被一帮记者吹捧成风筝世家的传人。大龙心高气躁,觉得小村子施展不开自己的雄心壮志,跑到城里开了一家风筝作坊。好几次,大龙苦口婆心劝他也搬到城里去赚大钱。鹞爷却一口回绝了,他知道儿子无非让他去做招牌,糊弄人。“唉,不想这么多了,趁着天暖风轻,还是放风筝吧。”很快,天上飞起一只风筝。那只风筝随着风飘忽不定,像只失群的孤雁,在空中东一头西一头地乱窜。鹞爷仰着脖颈,望着蔚蓝的天空,正专心致志地操弄着风筝,突然,一声嫩生生的童音传来,“老爷爷,放风筝好玩吗?”鹞爷低头一看,不知何时,身边多了一个男孩,正一脸好奇地望着他。终于有人陪了,鹞爷的心豁然开朗,连忙将手中的风筝线递给男孩,说:“你玩一下就知道了。”男孩怯生生地接过风筝线,有些不知所措。鹞爷一旁吆喝着:“拽紧线,快跑起来啊!”男孩立马牵着那只风筝在麦地里奔跑起来。风筝越飞越高。鹞爷远远地望着,眼前一会儿闪过儿子的影子,一会儿又闪过孙子的影子。突然,男孩像是被脚下的什么东西给绊倒了,风筝线随之撒手松开。男孩爬起来,紧追了几步,却没有拽住随风筝渐渐升起的风筝线,只好哭着跑回鹞爷跟前。鹞爷没有责备那个男孩,而是一脸温和地劝慰着说:“没关系,风筝早晚要飞走的。”男孩用手抹了一下眼角的泪,问:“风筝还能飞回来吗?”鹞爷望着那只风筝摇了摇头。男孩噘着小嘴,有些难过。许久,鹞爷才开口问男孩:“你家在哪里,怎么一个人跑出来了?”男孩晃了晃脑壳说他的家在很远的城里。学校放假,父亲带他回来寻根祭祖。说着,男孩伸手指了指麦地远处。果真,有一辆轿车停在一块老坟地前,几个人正在烧香焚纸。鹞爷心里一动,随口问:“告诉爷爷,根是啥?”男孩一脸迷茫,摇头说不知。鹞爷就仰头指了指天上的风筝说:“根是啥?根就是你手中的那根风筝线。人就是天上的风筝。有根线扯着还能落回来,如果那根线断了,就四处飘泊,永远也飞不回来了。”男孩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此刻,就见那只摆脱了束缚的风筝有些飘摇不定地朝下沉落了一会儿,最后猛然折了一个方向,有些留恋地渐渐飞高了,飞远了,最终淡出了鹞爷的视线。恍然间,鹞爷觉得手心一湿,低头一看,是一滴滚落的老泪。④他揉了揉眼睛,那么困惑,那么茫然……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鹞爷是一位扎风筝的手艺人,每年三月,都会扎一只风筝,而且年年不重样,他放风筝时都会吸引很多孩子尾随。B.文章通过鹞爷的回忆,介绍了他过去的经历,使过去与现在形成鲜明对比,进而使故事内容更加丰富,人物形象更加丰满。C.鹞爷看着男孩放风筝的背影,眼前闪过儿子和孙子的影子,文章在此处用剪影的方式,把鹞爷似曾相识的影像呈现出来。D.文章以鹞爷的行踪为线索,写他从村里到村外的所见、所闻、所思等内容,反映了中国乡村的现实状况。7.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句①把万物生长蓬勃旺盛的状态刻画出来,句中短语“长了翅膀”与本文书写对象“风筝”相契合。B.句②用“蚕食”一词,形象地写出了挖掘机损毁院落的过程,进而表达了鹞爷对美好家园消逝的痛心和无奈。C.句③中,鹞爷不肯撒手去放风筝,就是因为他年龄大了,对于放风筝已经感到力不从心,担心风筝会从手中滑脱,飞走。D.句④写了鹞爷的动作和心理,省略号表示鹞爷内心情绪复杂,难以言说,而在这些情绪中包含了他对传统的热爱。8.本文反映了我国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中出现的很多问题,请结合文章简要说明。9.本文的物象“风筝”意蕴丰富,结合文本,简要分析。【答案】6.A7.C8.①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失去了赖以生存的文化土壤。文中鹞爷所在的乡村人口流失,乡村衰败,鹞爷的风筝,无人欣赏,反映了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的共性问题,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生长在乡土文化中,随着乡土文化的衰落,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也会随之消亡。②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后继乏人。文中鹞爷的儿子跟鹞爷学扎风筝,只学到皮毛,心高气躁,跑到城里开风筝作坊,想要赚大钱。传统非物质文化技能得不到传承。9.①本文赋予了“风筝”以象征意义。“风筝”象征着乡村文明、传统技艺。风筝满空高飞,象征着乡村的兴旺、传统技艺的昌盛。风筝飘逝,象征着乡村文明的衰落、传统技艺的流逝。②“风筝”也象征着从乡村走出去的人们,风筝离不开风筝线,离开乡村的人们不能断了根,风筝没有了线就会飘逝,人们没有根,就会飘泊。③本文通过风筝的这些象征内涵,呼吁人们关注传统技艺,守护乡村文明,追寻心灵的根。【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A.“每年三月,都会扎一只风筝”错,文章提到了他阳春三月放风筝,没有说“每年三月,都会扎一只风筝”。“他放风筝时都会吸引很多孩子尾随”错,文中鹞爷放风筝时就只有一个孩子。故选A。【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C.“就是因为他年龄大了,对于放风筝已经感到力不从心,担心风筝会从手中滑脱,飞走”错,结合后文中鹞爷放风筝,操弄风筝等情节,鹞爷并没有对放风筝感到力不从心,他不肯撒手,可能有年老体弱担心放风筝滑脱的因素,但主要是因为他对现状感到茫然和无奈。故选C。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①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失去了赖以生存的文化土壤。小说中鹞爷生活的村庄几乎成了空心村,鹞爷放风筝的一路上也遇不到个人,人们都去了城里,乡村人口流失严重,“甚至连犬吠鸡鸣声都听不到”;乡村衰败,很多房子都空了,“那些残垣断壁、破砖瓦砾和那些废弃的打麦场,被风吹过,尘土飞扬”,挖掘机在蚕食房子,连麦地也荒芜了;以前鹞爷放风筝总有一大群孩子追着,现在他的风筝也无人欣赏了。鹞爷的遭遇反映了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的共性问题,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生长在乡土文化中,随着乡土文化的衰落,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也会随之消亡。②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后继乏人。以前鹞爷的手艺上过电视报纸,可现在“他的手艺慢慢失传了”,年轻人都不愿学这玩意;儿子大龙学了一点皮毛,就“心高气躁,觉得小村子施展不开自己的雄心壮志,跑到城里开了一家风筝作坊”,根本没有学到鹞爷的手艺。传统非物质文化技能得不到传承。【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艺术形象的能力。①本文赋予了“风筝”以象征意义。鹞爷是扎风筝的手艺人,以前他“身后总会尾随着一群欢天喜地的孩子,一个个抢夺着他手中的风筝”,现在却没人欣赏他的手艺了。可以想见,以前村庄人多,热闹,“风筝”满天飞,“风筝”代表的是乡村的兴旺、传统技艺的昌盛。如今村庄人去村空,鹞爷扎好的唯一一只风筝也飞走了,风筝飘逝,象征着乡村文明的衰落、传统技艺的流逝。可见“风筝”象征着乡村文明、传统技艺。②小说结尾部分,鹞爷对小男孩说“根是啥?根就是你手中的那根风筝线。人就是天上的风筝。有根线扯着还能落回来,如果那根线断了,就四处飘泊,永远也飞不回来了”。小说中村里的人都到城里去了,像风筝一样不再回来,如果人们忘记了自己的“根”,也会像风筝一样飘逝,再也找不到心灵的家园。因此“风筝”也象征着从乡村走出去的人们,风筝离不开风筝线,离开乡村的人们不能断了根,风筝没有了线就会飘逝,人们没有根,就会飘泊。③“风筝”象征传统手艺、乡村文明和乡村的根,本文通过风筝的这些象征内涵,呼吁人们关注传统技艺,守护乡村文明,追寻心灵的根。黑龙江省哈师大附中2024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合模拟考试语文试题(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6~9题。江州寻陶潜钱红莉我心里只有陶潜。别人在陶潜的田园诗里读出了闲适恬淡,我读出的唯有困苦忧惧——年岁愈长,愈甚。终于来到柴桑,是陶渊明纪念馆。解说大姐一身紫丝绒,脸盘丰盈,正大仙容的气质。她大约不知眼前这班人皆操持文学这一行当,且大方自信地引领我们进进出出。我像个游魂漠漠然四处晃荡。院中翠竹修篁,洒下浓荫一地。荷池干涸,莲蓬枯如青铜。秋风羽羽,阴影处颇有寒意。最后一爿小屋内,玻璃长柜里陈列一帧陶潜山居图卷,大姐热情招呼众人来看。她指这里,复指那里,仿佛我们手持《辋川集》去终南山寻访王维遗踪那么珍重。末了,进入忘我之境的她,滔滔迭迭大段背诵《归去来兮辞》,抑扬顿挫,有音韵之美,令独自面墙而立审视陶潜一生行旅图的我忽然哽咽,泪水大颗大颗往下滚……慌忙摸出墨镜,狼狈而窘迫,仿佛听闻别人的讥讽:这人莫非有病,室内戴墨镜?此时此刻,我似与他心意相通,体恤着他精神上的困苦、愤激。这首词赋,也是他的精神自况,千年之后的我们来读它,也是温习着他清洁的人格。故欧阳修才要说,《归去来兮辞》是东晋唯一文章。诗赋文章向来是一个人的灵魂自传,映照出的,正是他的心性、骨骼。一直觉得,陶潜是天下文人中第一等真人,他守住了知识分子的个体尊严——岂止不折腰?我最佩服的,是他的惝然自若,你看《归去来兮辞》小序写得何等坦诚: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如此磊落坦荡,却无寒酸相,彻底超脱于主流俗世之外,大多文人,一贯擅长半遮半掩,早早丢失掉安身立命的“趋真”精神。现实里,我给予一个人最坏的评价,无非是——文假,人更假。时间之河顺流而下,一路至晋、隋、唐,到宋,有了一个苏轼,一贬再贬,何等困苦受辱,怎么就不曾崩溃过?他谪居黄州时,便早早找到了精神支柱陶潜啊。苏轼生命中的这一段,虽说早前于史料中厘清过脉络,但直至真正伫立江畔眺望对岸黄冈,我方才恍然有悟:黄州、江州两地何等之近!黄州当地政府也曾辟了一片东坡荒地给苏轼,让他自耕自食。东游西逛排遣苦闷的苏轼,日日饮酒迟归,时不时乘扁舟一叶,过江到访庐山东林寺、西林寺,而此地正是陶潜故乡,苏轼一下抓住了灵魂知音。日后,为了向这位东晋第一人致敬,他自黄州、惠州、儋州,一路书写“和陶诗”不辍。或许,苏轼不折不曲随遇而安的性格,正是为陶潜精神所滋养着的。《赤壁赋》中“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携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的宇宙观,不正呼应着《归去来兮辞》中天地自然的和谐吗?二人性情迥异,陶潜的困苦皆藏于诗文的肌理中,不深拓,看不见,苏轼外露些,但两人终究殊途同归了,皆走向了“怀良辰以孤往”之境,也是“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的向内求索。一个文人岂能种好地?难免窘迫,内外交困。但看他的田园诗中丝毫不见怨尤,孜孜白描天地自然之美。偶尔的一次低落情绪,见《乞食》诗。长期营养不良的他,大约罹患低血糖症吧。一日饿得心慌,他敲了陌生人家的门。人一看是大诗人,欣然开门纳客,恭敬招待。末了,他又添愧疚,怅惘一声,我不能像韩信那样报答一饭之恩了。何等自责啊。世间官场,只要肯弯腰,周旋之,钻营之,何愁不可腾达飞黄?岂止报答不了陌生人一饭之恩,甚或妻儿,也不会跟着受苦。你说一个人为了不违逆自己心性,执意溺陷于世俗窘境之中,要付出多少孤勇?他的嗜酒成瘾,正是排遣精神困苦的根源吧。人非神佛,除了孤勇,矛盾,想必也是有的。高蹈出尘之余,该有多少困顿挣扎?一个有人格的人,也是千疮百孔的人。主流俗世的失败,正是他的勋章。中国的诗歌史,三篇辞赋不能绕过去。屈原的《楚辞》,愤慨激烈。陶潜的《归去来兮辞》,转为冲淡平和。苏轼的《赤壁赋》,彻底明心通透。这三人的诗文内核中,有一种共通的东西,那就是知识分子的温暖心肠,以及不曾折曲的气节。近年,我读鲁迅古体诗,也读出了屈陶苏的影子。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在陶渊明纪念馆“四处晃荡”时,作者探寻遗迹,渴望走近陶潜,院中景物的凉意与其内心的“漠漠然”相契合。B.解说大姐的着装、气质与陶潜纪念馆似有些格格不入,后来她声情并茂、抑扬顿挫的朗诵让我激动得泪流满面。C.精神的困苦愤激和人格的清洁都在《归去来兮辞》中得以体现,作者借欧阳修的评价来表达对陶潜的钦佩之情。D.《江州寻陶潜》从陶渊明纪念馆“寻”起,又“寻”及陶潜的文学作品、仕宦遭际、生活处境和他内在的精神思想。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开头写“我的心里只有陶潜”,简约之中表达出的作者的喜爱与敬佩之情,正是文章的情感主线。B.文中两处画线句都使用了比喻,前句表现讲解大姐的热情投入,后句表达作者对陶潜的高度赞美。C.作者在文中将陶潜和大多数文人对比,也与鲁迅类比,都是为了深入透彻地探究陶潜的精神世界。D.本文综合采用描写、叙述、抒情、议论多种表达方式,将历史与文学、理性与感性巧妙地结合。8.作者在陶潜的作品里读出了哪些“困苦忧惧”?请结合文本分析。(4分)9.本文着重写作者在江州寻访陶潜,却为何用大量篇幅写苏轼?请结合文本分析。(6分)6.B【解析】让作者“激动得泪流满面”的主要是陶潜作品内容和陶潜的思想精神。7.B【解析】第一处划线句不是比喻,是类比。8.【参考答案】①经济生活的窘迫艰难。作者在《归去来兮辞》序文中读出他生活的艰难困苦,在他的诗句中看出不善耕种而有的窘迫交困。②内心精神的困顿挣扎。世俗官场中的失败与不折不曲、守住名节的艰难;想要超脱世俗“不违逆自己心性”,而又不得不面对现实生活的矛盾困苦。(每点2分)9.【参考答案】①借写苏轼不折不曲、随遇而安的性格,写出陶潜冲淡平和的精神。②借苏轼的困苦外露的性情,写陶潜的困苦藏于诗文肌理之中。③借苏轼的《赤壁赋》写出了由屈原到陶潜一脉相承、向内求索的诗文内核。(答“衬托”可酌情给分)(每点2分)黑龙江省2024届高三下学期3月联考模拟检测语文试卷(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千年古莲万宁这些日子,郁澍在村里散步,走着走着,就走到麦家祠堂,也就是他和村人正在筹建的古罗村村史馆。他不是古罗村人,只因妻子蓝青林在这租了院子,在院前开了个叫“古罗旧事”的卖工艺品的店铺,巧的是租的房子正好是蓝青林外婆麦含芳小时候待过的房子。几个月前,他们把外婆接了过来。早几天,一家人围着火炉烧水煮茶。外婆在一旁清理着她的一口黄色皮箱,她从里边的隔层找出一本纸相册。照片里有一张很特别,是一个青年,留着西式分头,穿着浅色西装,侧着身子,很严肃地站在麦家祠堂开满荷花的池塘边。外婆拍着蓝青林:“这是我四叔麦加洪,我祖父讲他净做空事,他在日本学习植物学,特别痴迷古植物,最后好像去了美国,好多好多年没有联系了,怕是不在世上了。”故事从外婆嘴里缓缓流出。20世纪二十年代初,四叔在省会枫城洋人办的学堂念书,暑假时,他带回两位老师,一个美国人杰克西,一个日本人田边一郎,他们随他来看罗水湖上的悬棺。他们晚上住在麦家,白天就驾着木船在罗水湖上勘察。他们从绝壁悬崖上进到一个岩洞里,发现了古墓。一副棺材放在正中间,四周摆满坛坛罐罐,坛罐里除了装着五谷,还装了各种植物种子。四叔用布袋子装下几个坛罐,小心翼翼地怀抱了出来,其中一罐是黢黑的带壳莲子。四叔从古墓里出来,对这些个种子陷入一种痴迷的状态,他足不出户,做着各种培植试验。他在莲子的外壳上钻一个小洞,或者用锉刀把莲子两头锉开一至两毫米,还将它们浸泡在清水里,他做梦都想这些莲子能够发芽。四叔没有等到这些莲子发芽,就离开了古罗村。他走了后,不再有人惦记水缸里的莲子。只是在一个初夏,四叔做梦都想着的莲子有了动静。它们在石缸里发芽,展叶,舒苞,开花,结籽。在那些个日子里,一波又一波的荷叶,舒展开来,亭亭玉立。一朵又一朵荷花,慢慢盛开,女神般迎风摇曳,它们在人们眼睛里美丽着,却又仅仅只是静静掠过。直至有一天,四叔从日本写信回来,问及石缸里的莲子是否发了芽。众人这才恍惚,一院子里的人惊讶起来,大家一致做证,这莲子发了芽开了花。听说四叔在日本收到回信后,高兴得手舞足蹈,然后又痛哭流涕,他后悔自己没在古罗村,没有拍下照片,错过了这神话般的盛开。收到信的时候,正是寒冬腊月,还是夜晚。他捏着信一路狂奔,大声呼喊:“老师,老师,古莲子开花了。”从房子里出来的田边一郎,站在屋檐下,很是恍惚,但他只有片刻的呆愣,便伸出双手,要看麦加洪手中的家信。田边一郎是一位研究古植物的专家,当年,他也从古墓里带回一坛莲子,他没有培植,只是用专业的考古设备检测古莲子的年龄。检测的结果是这些莲子上千岁了。千年的古莲子复活,开花结籽,这意味着什么呀?外婆的四叔以一份加急电报惊扰了古罗村人。他说,石缸里的荷花,是千年前的古莲子开的,要好好保护。长出来的莲子,要收集保存好,来年播种到水塘里,让这些荷花开遍古罗村。麦家祠堂前的池塘里,在那个时候也播种下这些千年前的古莲长出来的莲子。郁澍听闻这个故事时,他完全惊呆了。几天后,他站在麦家祠堂石坪前泮池中间的拱桥上,隆冬的凛冽使得他全身一哆嗦,哆嗦之中,他的眼睛忽然一闪:一望无际,竟是一片荷海。郁澍像被电击中了一般,忽然全身抖动!用麦加洪的故事,引出千年古莲!在古罗村的村史馆前辟出几十亩地来,种上这些千年古莲。郁澍想早点回家,去听外婆再讲讲她这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