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部分地区 高二下学期3月语文试题汇编:文言文阅读_第1页
江苏省部分地区 高二下学期3月语文试题汇编:文言文阅读_第2页
江苏省部分地区 高二下学期3月语文试题汇编:文言文阅读_第3页
江苏省部分地区 高二下学期3月语文试题汇编:文言文阅读_第4页
江苏省部分地区 高二下学期3月语文试题汇编:文言文阅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言文阅读江苏省苏州市震泽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一)课内文言文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从容:镇定)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指:同“旨”,意旨)B.方其系燕父子以组(系:捆绑)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别:分开)C.抑本其成败之迹(本:原本)乃令张仪详去秦(详:同“佯”,假装)D.如惠语以让单于(让:拒绝)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治国:治理国家)【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从容:委婉得体。句意:他们的作品都学习屈原语言的委婉含蓄。/文章说到的虽然细小,但意义却非常重大。B.正确。句意:当他用绳子捆绑上燕王父子。/分开其他官员,把常惠等安置在别处。C.本:推其根本。句意:或者认真推究他成功失败的原因。/于是让张仪假装离开秦国。D.让:责备;治国:太平安定的国家。句意:按照常惠的话责备单于。/而圣明的君主太平安定的国家几代都没有出现。故选B。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见犯乃死,重负国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B.逸豫可以亡身兵挫地削,亡其六郡C.信而见疑,忠而被谤皆好辞而以赋见称D.张胜闻之,恐前语发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其一人夜亡,告之【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A.辜负,对不起;/背着。句意:等到被(匈奴)侮辱才去死,更加对不起国家!/使人背着在军前开路,等打了胜仗回来,仍旧把箭收进宗庙。B.使动用法,“使……灭亡”;/损失,丧失。句意:贪图安逸享乐可使自己灭亡。/军队战败,土地被分割,丧失了国中六个郡。C.均为表被动。句意:诚信却被怀疑,忠心却被诽谤;/都爱好擅长文辞,凭着辞赋好而被人称道。D.泄露,揭发;/起事,采取行动。句意:张胜听说后,担心以前与虞常的谈话泄露;/虞常等七十余人准备采取行动,但其中一人夜间逃跑。故选C。12.下列各组句子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故内惑于郑袖B.乃遗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此三者,吾遗恨也C.告以成功其后楚日以削D.子卿尚复谁为乎莫不欲求忠以自为【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A.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是“而于怀王之宠姬郑袖设诡辩”;被动句,“于”表被动。句意:在怀王的宠姬郑袖面前说谎话欺骗。/所以在国内被郑袖迷惑。B.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留在汉匈奴使”;判断句,“者也”表判断。句意:于是派遣苏武以中郎将的身份出使,持旄节护送扣留在汉的匈奴使者回国。/这三件事,是我的遗憾。C.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是“以成功告”;被动句,意思上的被动。句意:把成功的消息告诉先王。/这以后楚国的土地一天天被削割。D.都是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是“子卿尚复为谁乎?”“莫不欲求忠以为自”。句意:子卿你还为谁守节呢?/没有不想求得忠臣来为自己服务,选拔贤才来辅助自己的。故选D。(二)课外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庄宗既好俳优,又知音,能度曲,至今汾、晋之俗,往往能歌其声,谓之“御制”者皆是也。其小字亚子,当时人或谓之亚次。又别为优名以自目,曰李天下。自其为王,至于为天子,常身与俳优杂戏于庭,伶人由此用事,遂至于亡。其战于胡柳也,嬖伶周匝为梁人所得。其后灭梁入汴,周匝谒于马前,庄宗得之喜甚,赐以金帛,劳其良苦。周匝对曰:“身陷仇人,而得不死以生者,教坊使陈俊、内园栽接使储德源之力也。愿乞二州以报此两人。”庄宗皆许以为刺史。郭崇韬谏曰:“陛下所与共取天下者,皆英豪忠勇之士。今大功始就,封赏未及于一人,而先以伶人为刺史,恐失天下心。不可!”因格其命。逾年,而伶人屡以为言,庄宗谓崇韬曰:“吾已许周匝矣,使吾惭见此三人。公言虽正,然当为我屈意行之。”卒以俊为景州刺史、德源为宪州刺史。庄宗好畋猎,猎于中牟,践民田。中牟县令当马切谏,为民请,庄宗怒,叱县令去,将杀之。伶人敬新磨知其不可,乃率诸伶走追县令,擒至马前责之曰:“汝为县令,独不知吾天子好猎邪?奈何纵民稼穑以供税赋!何不饥汝县民而空此地,以备吾天子之驰骋?汝罪当死!”因前请亟行刑诸伶共唱和之庄宗大笑县令乃得免去。然时诸伶,独新磨尤善俳,其语最著,而不闻其佗过恶。其败政乱国者,有景进、史彦琼、郭从谦三人为最。是时,诸伶人出入宫掖,侮弄缙绅,群臣愤嫉,莫敢出气,或反相附托,以希恩幸。李嗣源、郭从谦反。乱兵从楼上射帝,帝伤重,踣于绛霄殿廊下,自皇后、诸王左右皆奔走。至午时,帝崩,五坊人善友聚乐器而焚之。嗣源入洛,得其骨,葬新安之雍陵。以从谦为景州刺史,已而杀之。(选自《新五代史•卷三十七》,有删改)13.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因前请A亟行刑B诸伶共C唱和之D庄宗E大笑F县令G乃得免去14.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用事,当权,与《屈原列传》“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的“用事”词义相同。B.教坊,掌管俳优杂技的官署,与《琵琶行》“名属教坊第一部”的“教坊”相同。C.就,靠近、接近,与《论语》“就有道而正焉”的“就”词义相同。D.当,应当,与《苏武传》“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的“当”词义不相同。15.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概述,正确的一项是()A.自从庄宗做了天子,他就开始宠爱伶人,经常亲自和伶人一起在庭中表演杂戏。B.为了感谢陈俊、储德源,周匝为其请功,庄宗当即分别封陈、储为景州、宪州刺史。C.庄宗打猎践踏民田,县令拦马直谏,庄宗想要杀他,伶人敬新磨巧妙求情救下县令。D.李嗣源、郭从谦叛乱时,庄宗被乱箭射中倒在绛霄殿廊下,后被伶人用乐器烧死。1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何不饥汝县民而空此地,以备吾天子之驰骋?(2)群臣愤嫉,莫敢出气,或反相附托,以希恩幸。17.请根据文本推断庄宗“身死国灭”的原因。【答案】13.BDF14.C15.C16.(1)为什么不使你们县的百姓挨饿而空出这片地,用来满足(或准备)我们天子打猎呢?(2)群臣又愤怒又痛恨,没有人敢(在他们面前)大声说话,有的人反而依附于他们,以图得到恩泽宠信。17.①宠幸伶人;②封赏不公;③不体恤百姓。【解析】【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于是上前请求赶快行刑,其他伶人一起应和。庄宗大笑,县令于是得以免罪离开。“诸伶共唱和之”,“诸伶”为主语,前面B处断开;“庄宗大笑”主谓结构,主语前断开,D处断开;“县令乃得免去”主谓结构,主语前断开,F处断开。故BDF三处需要断句。【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一词多义现象的能力。A.正确。句意:伶人因此而当权。/又用丰厚的礼物贿赂掌权的靳尚。B.正确。句意:是教坊使陈俊、内园栽接使储德源的功劳啊。/教坊乐团第一队中列有我姓名。C.错误。成就。/靠近、接近。句意:现在大功刚刚告成。/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D.正确。应当。/判处。句意:但你应当为我委屈心意来执行这件事。/汉使张胜,谋杀单于亲近的大臣,判处死罪。故选C。【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A.“自从庄宗做了天子”错误,原文为“自其为王,至于为天子……”,从他做王时就如此了。B.“当即”错误,原文为“逾年……卒以俊为景州刺史、德源为宪州刺史”,是过了一年,庄宗对郭崇韬再提此事才封的。D.“被伶人用乐器烧死”错误,原文为“帝崩,五坊人善友聚乐器而焚之”,庄宗死后,伶人才烧他的尸体。故选C。【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饥”,使动用法,使……饥饿;“空”,使……空出;“驰骋”,打猎。(2)“嫉”,痛恨;“相”偏指动作一方,翻译成“他们”;“恩幸”,宠爱、宠幸。【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结合“自其为王,至于为天子,常身与俳优杂戏于庭,伶人由此用事,遂至于亡”可概括出,宠幸伶人;结合“陛下所与共取天下者,皆英豪忠勇之士。今大功始就,封赏未及于一人,而先以伶人为刺史,恐失天下心……卒以俊为景州刺史、德源为宪州刺史”可概括出,封赏不公;结合“庄宗好畋猎,猎于中牟,践民田”可概括出,不体恤百姓。参考译文:(后唐)庄宗既喜好滑稽戏,又通晓音乐,还能谱曲,到现在汾州、晋州一带,很多人能唱他的歌,称为“皇帝亲自制作”的歌到处都是。他的小名叫亚子,当时有人叫他亚次。另外他又给自己取了个艺名,叫李天下。从他做王,到做天子,常常与伶人一道在庭院里演杂戏,伶人因此而当权,最终导致灭亡。庄宗与梁在胡柳打了一仗,他的一个宠爱的伶人周匝被梁人抓获。后来他灭掉梁进入汴州,周匝拜于马前,唐庄宗得到他非常喜欢,赐给他黄金与布帛,犒劳他的辛苦。周匝回答说:“我身陷仇敌之中,能够不死而活着回来,是教坊使陈俊、内园栽接使储德源的功劳啊。希望请求用两个州来报答这两个人。”唐庄宗都答应下来决定任用为刺史。郭崇韬劝谏说:“与陛下共同作战夺取天下的人,都是杰出的忠诚勇敢之人。现在大功刚刚告成,一个人都还来不及封赏,却首先任用伶人为刺史,这样恐怕会失去天下民心,是不行的。”于是任命没有得到执行。过了一年,伶人多次拿话在庄宗面前请求,庄宗对郭崇韬说:“我已经答应周匝了,你让我见到这三人时很惭愧。你的话虽然公正,但你应当为我委屈心意来执行这件事。最终,任用陈俊为景州刺史,储德源为宪州刺史。庄宗喜欢打猎。一次去中牟县打猎时,庄宗的马践踏了百姓种的田地。中牟的县令非常急切的挡住了庄宗的马,向庄宗进谏,为百姓请求,庄宗很生气,呵斥县令让他走开,想要杀了他。乐工敬新磨知道这样做不合适,就率领乐工们跑着去追赶县令,把他捉拿到庄宗的马前,责备他说:“你当县令,难道不知道我们皇上喜欢打猎吗?为什么还要让老百姓种庄稼来交纳赋税呢?为什么不使你的百姓饿着肚子空出这块土地,来供我们的皇帝纵情打猎呢?你犯的罪该判死刑!”于是上前请求赶快行刑,其他伶人一起应和。庄宗大笑,县令于是得以免罪离开。然而当时的各位伶官,只有敬新磨特别善于演滑稽戏,他的笑话也流传最广,但没有听说他的别的过错和恶行。那些败坏政治祸乱国家的伶官,以景进、史彦琼、郭从谦三人为首。当时,众伶人出入宫廷,侮辱戏弄官员,群臣又愤怒又痛恨,没有人敢(在他们面前)大声说话,有的人反而依附于他们,以图得到恩泽宠信。李嗣源、郭从谦反叛。乱兵从楼上向庄宗射箭,庄宗受重伤,跌倒在绛霄殿走廊下,从皇后到诸王身边的侍从全都逃跑了。到午时,庄宗驾崩。五坊乐人善友聚集乐器焚烧庄宗的遗体。李嗣源进入洛阳,得到庄宗的尸骨,埋葬在新安的雍陵。李嗣源任命郭从谦为景州刺史,不久之后杀了他。江苏省苏州市吴江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成之,乃还。(节选自《烛之武退秦师》)(乙)赵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赵氏求救于齐。齐曰:“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太后不肯,大臣强谏。太后明谓左右:“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左师触龙言愿见太后。太后盛气而揖之。入而徐趋,至而自谢,曰:“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不得见久矣。窃自恕,而恐太后玉体之有所郄也,故愿望见太后。”太后曰:“老妇恃辇而行。”曰:“日食饮得无衰乎?”曰:“恃粥耳。”曰:“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日三四里,少益耆食,和于身也。”太后曰:“老妇不能。”太后之色少解。左师公曰:“老臣贱息舒祺,最少,不肖;而臣衰,窃爱怜之,愿令得补黑衣之数,以卫王宫。没死以闻。”太后曰:“敬诺。年几何矣?”对曰:“十五岁矣。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太后曰:“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对曰:“甚于妇人。”太后笑曰:“妇人异甚!”对曰:“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注]贤于长安君。”曰:“君过矣!不若长安君之甚。”左师公曰:“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念悲其远也。已行,非弗思也,祭祀必祝之,祝曰:‘必勿使反。’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太后曰:“然。”左师公曰:“今三世以前,至于赵之为赵,赵王之子孙侯,其继有在者乎?”曰:“无有。”曰:“微独赵,诸侯有在者乎?”曰:“老妇不闻也。”曰:“岂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哉?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太后曰:“诺。恣君之所使之。”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齐兵乃出。(节选自《触龙说赵太后》)[注]赵太后的女儿,嫁给燕王为后。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B.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C.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D.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贱息,卑贱的儿子,文中是向别人谦称自己的儿子,与现在说的“犬子”相同。B.填沟壑,指死后无人埋葬,尸体丢在山沟里,文中是对自己死亡的谦虚的说法。C.丈夫,文中指英武有志节的男子,与“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中的“丈夫”相同。D.山陵崩,一种委婉的说法,指帝王的死亡,或指当权者的死亡,文中指赵太后去世。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见到太后之后,触龙先关切地询问太后的起居饮食,再与她谈论养生之道,使太后怒气稍有缓解。B.触龙借劝谏太后之机,表面上向太后请托让其子替补上黑衣卫士的空额,实际上是为其子谋职。C.燕后远嫁后,赵太后从燕赵两国的长远利益考虑,每次祭祀都为女儿哭泣祈祷,祝告女儿不被送回。D.本文意在告诫为人父母者,爱子女要既考虑当下,又作长远打算,不可一味庇护,应放手让其建功立业。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2)今三世以前,至于赵之为赵,赵王之子孙侯,其继有在者乎?14.有效的劝说需要从对方最在意的点入手,结合文章,简析烛之武与触龙劝说成功的根本原因。【答案】10.D11.C12.A13.(1)越过别国而把远地当作边邑,您知道这件事是很难的。哪里用得着灭掉郑国而给邻国增加土地呢?(2)从这一辈往上推三代,一直到赵氏家族建立赵国(的时候),赵国君主的子孙被封侯的,他们的继承人还有在侯位的吗?14.秦伯重国家之“利”,烛之武让秦伯意识到灭郑危秦、存郑益秦;赵太后爱长安君,触龙抓住了她的爱子之心,让她意识到让长安君当质子为国立功,将来才能“自托于赵”,这才是长远的爱。【解析】【分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子大意是:这是因为他们地位高而没有功勋,俸禄丰厚而没有劳绩,占有的珍宝太多了啊!现在您把长安君的地位提得很高,又封给他肥沃的土地,给他很多珍宝,而不趁现在这个时机让他为国立功,一旦您去世之后,长安君凭什么在赵国站住脚呢?“位尊而无功奉”“奉厚而无劳”格式对仗,应各自断开,排除AC;“而”字一般用于句首,应在其前断开,排除B。故选D。【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C.“文中指英武有志节的男子”错。原文是“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可见“丈夫”在文中指成年男子。故选C。【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表面上向太后请托让其子替补上黑衣卫士的空额,实际上是为其子谋职”错,先从为自己幼子求“补黑衣之数”入手,影射长安君,从感情上让太后产生共鸣,触龙让其子补黑衣之数,其实是借题发挥,委婉劝谏赵太后;C.为女儿的利益考虑,“每次祭祀都为女儿哭泣”错,原文“祭祀必祝之”,意思是“祭祀时一定为她祝告”,不是“为女儿哭泣”;D.“既考虑当下”错,主要是“为之计深远”。本文写的就是在强敌压境,赵太后又严厉拒谏的危急形势下,触龙因势利导,以柔克刚,用“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的道理,说服赵太后,让她的爱子出质于齐,换取救兵,解除国家危难的故事。故选A。【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题得分点有:鄙,名词作意动,把……当作边邑;远,形容词作名词,远地;亡,使动用法,使……灭亡;陪,增加。(2)题得分点有:至于,到;侯,名词作动词,封侯;继,继承者。【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烛之武劝说成功完全在于抓住了秦伯重国家之“利”的心理。秦、晋围郑,完全与秦无关,秦国所以出兵,一是与晋国有同盟关系,二是秦穆公想借此捞一把,以扩张自己的势力。当他知道亡郑只能对晋有利,而对秦不仅毫无好处反而有害的时候,他就会一改过去的所为,反过来帮助郑国。烛之武看准了这一点,紧紧抓住了秦穆公的这一心理,晓之以利害,这就使秦君不能不听从他的说辞。触龙之所以能够劝说成功,是因为在一开始的时候,他不直接说赵太后烦心的事,而是站在赵太后的角度思考问题,关心和同情赵太后。并且以两人的共同点“爱子之情”为切入点,徐徐道来,说明让长安君做人质才是真正的爱子,是为他的长远打算,就像他把小儿子安排到王宫做守卫一样。赵太后爱长安君,触龙抓住了她的爱子之心,让她意识到让长安君当质子为国立功,将来才能“自托于赵”,这才是长远的爱。参考译文:(甲)在夜晚有人用绳子将烛之武从城楼放下去,见到秦穆公,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要灭亡了。假如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怎敢冒昧地拿这件事情来麻烦您。然而越过别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邑,您知道这是困难的,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给邻国增加土地呢?邻国的势力雄厚了,您秦国的势力也就相对削弱了。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当作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出使的人来来往往,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缺乏的东西,对您也没有什么害处。而且您曾经给予晋惠公恩惠,惠公曾经答应给您焦、瑕二座城池。然而惠公早上渡过黄河回国,晚上就在那里筑城防御,这是您所知道的。晋国,怎么会有满足的时候呢?现在它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又想要向西扩大边界。如果不使秦国土地亏损,它到哪里去夺取土地?削弱秦国对晋国有利,希望您考虑一下!”秦伯非常高兴,就与郑国签订了盟约。派遣杞子、逢孙、杨孙戍守郑国,秦伯就回国了。(乙)赵太后刚刚执政,秦国就加紧进攻赵国。赵太后向齐国求救。齐国说:“一定要用长安君做人质,援兵才能派出。”赵太后不答应,大臣们极力劝谏。太后明白地告诉身边的近臣说:“有再说让长安君去做人质的人,我一定朝他脸上吐唾沫!”左师触龙说希望去见太后。太后气势汹汹地等着他。触龙进入殿内,缓慢地小步快跑,到了太后主动请罪说:“我的脚有毛病,连快跑都不能,很久不能来见您。私下里我自己宽恕自己,又总担心太后的贵体有什么不舒适,所以想来看望您。”太后说:“我全靠坐车走动。”触龙问:“您每天的饮食该不会减少吧?”太后说:“吃点稀粥罢了。”触龙说:“我现在特别不想吃东西,自己却勉强走走,每天走上三四里,就慢慢地稍微增加点食欲,身上也比较舒适了。”太后说:“我做不到。”太后的怒色稍微消解了些。左师说:“我的儿子舒祺,年龄最小,不成才;而我又老了,私下疼爱他,希望能让他替补上黑衣卫士的空额,来保卫王宫。我冒着死罪请求太后。”太后说:“可以。年龄多大了?”触龙说:“十五岁了。希望趁我还没入土就托付给您。”太后说:“你们男人也疼爱小儿子吗?”触龙回答说:“比妇女还厉害。”太后笑着说:“妇女更厉害!”触龙回答说:“我私下认为,您疼爱燕后超过了疼爱长安君。”太后说:“您错了!不像疼爱长安君那样厉害。”左师公说:“父母疼爱子女,就得为他们考虑长远些。您送燕后出嫁的时候,拉着她的脚后跟为她哭泣,这是惦念并伤心她嫁到远方。她出嫁以后,您也并不是不想念她,您祭祀时一定为她祝告说:“千万不要让她被赶回来啊。”难道不是为她作长远打算,希望她有子孙一代代地做国君吗?”太后说:“对。”左师公说:“从这一辈往上推三代,一直到赵氏家族建立赵国(的时候),赵国君主的子孙被封侯的,他们的继承人还有在侯位的吗?”赵太后说:“没有。”触龙说:“不仅是赵国,其他诸侯国君的(被封侯的子孙的后继人)有还在的吗?”赵太后说:“我没听说过。”触龙说:“难道国君的子孙就一定不好吗?这是因为他们地位高而没有功勋,俸禄丰厚而没有劳绩,占有的珍宝太多了啊!现在您把长安君的地位提得很高,又封给他肥沃的土地,给他很多珍宝,而不趁现在这个时机让他为国立功,一旦您去世之后,长安君凭什么在赵国站住脚呢?我觉得您为长安君考虑得太近了,因此我认为您疼爱他比不上疼爱燕后。”太后说:“好吧,任凭您指派他吧。”于是就替长安君准备了一百辆车子,送他到齐国去做人质,齐国的救兵才出动。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一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长子顷襄王立,以其弟子兰为令尹。楚人既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屈平既嫉之,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然终无可奈何,故不可以反。卒以此见怀王之终不悟也。……令尹子兰闻之,大怒,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顷襄王怒而迁之。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铺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乃作《怀沙》之赋。……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屈原既死之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辞而以赋见称;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其后楚日以削,数十年竟为秦所灭。自屈原沉汨罗后百有余年,汉有贾生,为长沙王太傅,过湘水,投书以吊屈原。材料二: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常学事焉,乃征为廷尉。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而固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法。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贾生既辞往行,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为长沙王太傅三年。后岁余,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釐,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文帝复封淮南厉王子四人皆为列侯。贾生谏,以为患之兴自此起矣,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文帝不听。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有删改)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吴廷尉A为河南B守C闻其秀D才E召置F门G下H甚幸爱。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是以见放”与“见犯乃死,重负国”(《苏武传》)两句中的“见”含义相同。B.“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与“君因我降”(《苏武传》)两句中的“因”含义不同。C.博士,文中指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现在一般指学位名,二者的意思不同。D.“以为患之兴自此起矣”与“以为桂林、象郡”(《过秦论》)两句中的“以为”含义相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屈原对后世的影响,包括文学和政治两个方面。他自沉之后,“宋玉、唐勒、景差之徒”继承了他的文学主张创作辞赋,同时也继承了他的高洁志向和政治主张。B.贾谊热心政事,遭到权要忌恨。他认为汉朝建立二十余年,政通人和,应当全盘改变秦朝法令,因此触及权贵利益,受到诋毁,文帝后来也疏远了他。C.屈原自沉汨罗江后一百多年,贾谊去担任长沙王太傅时,路过汨罗江,写下了《吊屈原赋》,以表达对屈原的崇敬。这一年,贾谊还不到三十岁。D.贾谊劝止封侯,文帝未予采纳。文帝封淮南厉王四个儿子为侯,贾谊认为祸患将自此兴起;数年之后,梁怀王堕马死,贾谊觉得未能尽责,悲泣而死。13.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2)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14.请简要分析太史公把屈原和贾谊两人的列传合二为一的原因。【答案】10.CEH11.D12.A13.(1)我宁可投入江水,葬身于江中的鱼腹,又哪能拿自己高洁的品德,去蒙受世俗的尘垢呢!

(2)各项法令修改审定,让列侯都住到自己的封国去,这些主张都是由贾生提出来的。14.①因为屈贾二人都为人正直,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②因为屈贾二人都怀才不遇,才华横溢却被权贵排挤;

③因为屈贾二人都忧国忧民,忠君爱国。【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吴廷尉做河南太守时,听说他才学优异,就召请他到自己的门下,非常宠幸喜爱(他)。“吴廷尉”作“为河南守”的主语,中间不断开,应在后面C处断开;“闻其秀才”作“吴廷尉”的谓语,中间不断开,应在后面E处断开;“门下”作“召置”的宾语,中间不断开,应在后面H处断开。故选CEH。【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及文言一词多义的能力。A.正确。都是“被”。句意:因此被流放。/被侵犯才去死,更加对不起国家。B.正确。因此;/经由、通过。句意:贾生因此详细说明了这里面的道理。/您通过我投降。C.正确。D.错误。认为;/把……设为。句意:认为国家祸患的兴起从此时开始。/把它设置为桂林郡、象郡。故选D。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A.“同时也继承了他的高洁志向和政治主张”错,屈原自沉之后,“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宋玉、唐勒、景差之徒”继承了他的文学主张创作辞赋,但无人继承他的高洁志向和政治主张,无人敢于直言劝谏,也就无人能挽狂澜于既倒。故选A。【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常流”,江水;“安”,怎么、哪;“温蠖”,尘垢。(2)“更定”,修改审定;“就”,到、往;“发”,提出。【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①材料一中屈原因为正直而被排挤,“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顷襄王怒而迁之”;贾谊“列侯悉就国”的主张触怒了权贵,“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可见是因为屈贾二人都为人正直,不与世俗同流合污;②屈原富有才华,“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但最终却因为不同流合污而被权贵排挤;贾谊更是才华横溢,“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但因为触动权贵利益而遭到诋毁,最终被迫离开朝廷。可见因为屈贾二人都怀才不遇,才华横溢却被权贵排挤;③屈原至死也不忘国家和君王,“系心怀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贾谊即使被贬,也心系国事,“文帝复封淮南厉王子四人皆为列侯。贾生谏,以为患之兴自此起矣,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可见因为屈贾二人都忧国忧民,忠君爱国。参考译文:材料一:怀王的长子顷襄王即位,任用他的弟弟子兰为令尹。楚国人都抱怨子兰,因为他劝怀王入秦而最终未能回来。屈原也为此怨恨子兰,虽然流放在外,仍然眷恋着楚国,心里挂念着怀王,念念不忘返回朝廷。他希望国君总有一天醒悟,世俗总有一天改变。屈原关怀君王,想振兴国家改变楚国的形势,一篇作品中,都再三表现出来这种想法。然而终于无可奈何,所以不能够返回朝廷。由此可以看出怀王始终没有觉悟啊。……令尹子兰得知屈原怨恨他,非常愤怒,终于让上官大夫在顷襄王面前说屈原的坏话。顷襄王发怒,就放逐了屈原。屈原到了江滨,披散头发,在水泽边一面走,一面吟咏着。脸色憔悴,形体面貌像枯死的树木一样毫无生气。渔父看见他,便问道:“您不是三闾大夫吗?为什么来到这儿?”屈原说:“整个世界都是混浊的,只有我一人清白;众人都沉醉,只有我一人清醒。因此被放逐。”渔父说:“聪明贤哲的人,不受外界事物的束缚,而能够随着世俗变化。整个世界都混浊,为什么不随大流而且推波助澜呢?众人都沉醉,为什么不吃点酒糟,喝点薄酒?为什么要怀抱美玉一般的品质,却使自己被放逐呢?”屈原说:“我听说,刚洗过头的一定要弹去帽上的灰沙,刚洗过澡的一定要抖掉衣上的尘土。谁能让自己清白的身躯,蒙受外物的污染呢?宁可投入长流的大江而葬身于江鱼的腹中。又哪能使自己高洁的品质,去蒙受世俗的尘垢呢?”于是他写了《怀沙》赋。……因此抱着石头,就自投汨罗江而死。屈原死了以后,楚国(还)有宋玉、唐勒、景差一些人,都爱好文学,由于擅长写赋受到人们称赞;然而都效法屈原的委婉文辞,始终没有人敢于直谏。从这以后,楚国一天比一天缩小,几十年后,终于被秦国所灭亡。自从屈原投身汨罗江死后经过了一百多年,汉朝出了一位贾谊,出任长沙王太傅,来到湘水边上,就写了一篇赋投入江水中凭吊屈原。材料二:贾生名谊,是洛阳人。十八岁时,因为博通诗书会写文章而在郡中闻名。吴廷尉做河南太守时,听说他才学优异,就召请他到自己的门下,非常宠幸喜爱(他)。孝文皇帝刚刚即位时,听说河南太守吴公的政绩是天下第一,以前还和李斯是同乡,并曾经向李斯学习,就调任他做廷尉。廷尉于是(向文帝推荐贾生)说贾生年纪很轻,但对诸子百家的典籍非常精通。孝文帝征召贾生为博士。当时贾生年仅二十多岁,是博士中最年轻的。每当诏令交下来讨论时,各位老先生都不能说什么,贾生却一一对答,每个人都感到他说出了他们想说的话。博士们在这时才认为(自己的)才能比不上贾生。孝文帝很喜欢他,越级提拔,一年之内(贾生)就做到了太中大夫。贾生认为从汉朝建立到孝文帝有二十多年了,天下和平融洽,就应该改定历法,改变车马服饰的颜色,制定法令制度,确立官职名称,振兴礼乐,于是详细起草准备上述各项仪式法度的草案,色彩崇尚黄色,官印字数采用五,确定官职名称,全都改变了秦朝的旧制。孝文帝刚刚即位,谦虚礼让,没来得及实行。各项法令修改审定,让列侯都住到自己的封国去,这些主张都是由贾生提出来的。因此天子提议想让贾生任公卿的职位。绛、灌、东阳侯、冯敬等人都忌恨他,于是毁谤贾谊道:“洛阳之人,年轻学浅,一味想独揽大权,使事情变得复杂混乱。”因此天子后来也疏远了他,不采用他的建议,便任命贾生为长沙王太傅。贾生便辞别京城前往长沙,等到渡过湘江时,写了一篇赋来悼念屈原。任长沙王太傅三年。一年多以后,贾生被皇帝召见。孝文帝正在接受神的赐福,坐在宣室里(接见贾生)。孝文帝因为对鬼神的事有所感触,就(向贾生)询问鬼神的原本。贾生因此详细说明了这里面的道理。一直谈到深夜,孝文帝(听得入神,)移坐向前。接见之后,(文帝)说:“我很久没有见到贾生了,自以为超过了他,现在(才知道)还是不如他。”过了不久,任命贾生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是孝文帝的小儿子,很受宠爱,又喜欢读书,所以(孝文帝)让贾生做他的老师。孝文帝又封淮南厉王的四个儿子都为列侯。贾生进谏,认为国家祸患的兴起从此时开始。贾生屡次上奏,说诸侯封地有的接连数郡,不合古代制度,可以逐渐削减其封地。文帝没有听从。过了几年,怀王骑马,从马上掉下来摔死了,没有后代。贾生感伤自己做太傅不称职,哭了一年多,也死了。江苏省连云港市灌南县两灌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材料一: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其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节选自《屈原列传》)材料二: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固时俗之工巧兮,规矩而改错。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忳郁邑余佗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节选自《离骚》)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每一[A]令出[B]平伐[C]其功[D]曰[E]以为[F]‘非我[G]莫能[H]为也。’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之,代词,文中指代屈原,“庄宗受而藏之于庙”的“之”也作代词用,两者用法相同。B.疾,是“痛心”的意思,与《劝学》“声非加疾也”的“疾”词义不相同。C.灵修,表示有灵智远见的人,用以比喻国君,文中指楚怀王。D.流亡,文中指被迫离开家乡或祖国,流落逃亡在外,和现在所说的“流亡海外”一样。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离骚”的意思是“遭遇忧愁”,这正是屈原写作《离骚》的缘由。B.屈原的作品语言简练,语意含蓄,善于用平常的词语表现宏大的意旨,用浅近的事例表现深远的意义。C.屈原在《离骚》中称述远古、中古帝王及春秋时期诸侯的事迹,用以讽刺楚国的时政。D.屈原因才能出众而遭小人嫉妒和造谣中伤,这在《离骚》中表述为“既替余以惠纕兮,又申之以揽茝”。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2)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14.作者认为屈原之志“可与日月争光”,依据材料一,用自己的话概括其理由。(3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10.BDE11.D12.D13.(1)阐明广大崇高的道德,国家治乱兴亡的道理,无不透彻明白。(2)违背准绳而追随邪佞,竞相把迎合讨好奉作法度。14.①志趣高洁;②行为端正;③洁身自好。解析【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每一项法令发出,屈原就夸耀自己的功劳,说:‘除了我,没有人能做’。第一个分句,“每一令出”是完整的主谓句,“每一令”做主语,“出”作谓语,所以第一处断在“B”处;第二个分句,“平伐其功”句式结构完整,“平”为主语,“伐”为谓语,“其功”为宾语,所以第二处断在“D”处:第三个分句,“曰”在句中的意思是“说”,其后为“曰”的具体内容,应在“曰”后断开,所以第三处断在“E”处。1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语含义和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A.正确。句意:怀王很信任他。/庄宗接了箭,把它收藏在祖庙里。B.正确。“声非加疾也”的“疾”解释为“劲疾,声音洪亮”。句意:屈原痛心怀王惑于小人之言,不能明辨是非。/声音并没有加大。C.正确。D.“和现在所说的‘流亡海外’一样”错误,文中指“随水消逝”。句意:宁愿突然死去,随水流逝。/被迫离开家乡或祖国,流落逃亡在外。故选D。1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D.“这在《离骚》中表述为‘既替余以惠鑲兮,又申之以揽茝””说法错误,“既替余以惠兮,又申之以揽茝”是被贬黜的原因,应为“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故选D。13,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1)“明”,阐明;“广崇”,广大崇高;“靡”,没有;(2)“绳墨”,准绳,准则;“周容”,迎合讨好;“度”,法度。1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依据原文“其志洁”可知,作者认为屈原志趣高洁;依据原文“其行廉”可知,作者认为屈原行为端正;依据原文“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可知,作者认为屈原洁身自好,出淤泥而不染。参考译文:材料一:屈原名平,与楚国的王族同姓。他曾担任楚怀王的左徒。见闻广博,记忆力很强,通晓治理国家的道理,熟悉外交应对辞令。对内与怀王谋划商议国事,发号施令;对外接待宾客,应酬诸侯。怀王很信任他。上官大夫和他同在朝列,想争得怀王的宠幸,心里嫉妒屈原的才能。怀王让屈原制订法令,屈原起草尚未定稿,上官大夫见了就想强行更改它(想邀功),屈原不赞同,他就在怀王面前谗毁屈原说:“大王叫屈原制订法令,大家没有不知道的。每一项法令发出,屈原就夸耀自己的功劳说:‘除了我,没有人能做’。”怀王很生气,就疏远了屈原。屈原痛心怀王惑于小人之言,不能明辨是非,小人混淆黑白,使怀王看不明白,邪恶的小人妨碍国家,端方正直的君子则不为朝廷所容,所以忧愁苦闷,写下了《离骚》。“离骚”,就是遭到忧愁的意思。天是人类的原始,父母是人的根本。人处于困境就会追念本源,所以到了极其劳苦疲倦的时候,没有不叫天的;遇到病痛或忧伤的时候,没有不叫父母的。屈原行为正直,竭尽自己的忠诚和智慧来辅助君主,谗邪的小人来离间他,可以说到了困境了。诚信却被怀疑,忠实却被诽谤,能够没有怨恨吗?屈原之所以写《离骚》,其原因大概是从怨愤引起的。《国风》虽然多写男女爱情,但不过分而失当,《小雅》虽然多讥讽指责,但并不宣扬作乱,像《离骚》,可以说是兼有二者的特点了。它对远古上溯到帝喾,近世称述齐桓公,中古称述商汤和周武王,用来讽刺当时的政事。阐明道德的广阔崇高,国家治乱兴亡的道理,无不完全表现出来。他的文笔简约,词意精微,他的志趣高洁,行为廉正。就其文字描写来看,不过寻常事物,但它的旨趣是极大的(因为关系到国家的治乱),举的是近事,而表达的意思却十分深远。由于志趣高洁,所以文章中称述的事物也是透散着芬芳的,由于行为廉正,所以到死也不为奸邪势力所容。他独自远离污泥浊水之中,像蝉脱壳一样摆脱浊秽,浮游在尘世之外,不受浊世的玷辱,保持皎洁的品质,出污泥而不染。推赞屈原的志向,即使和日月争辉,也是可以的。材料二:我揩着眼泪啊声声长叹,可怜人生道路多么艰难。我虽爱好修洁严于责己,早晨被辱骂晚上又丢官。他们弹劾我佩带蕙草啊,又指责我爱好采集茝兰。这是我心中追求的东西,就是多次死亡也不后悔。怨就怨楚王这样糊涂啊,他始终不体察别人心情。那些女人妒忌我的丰姿,造谣诬蔑说我妖艳好淫。庸人本来善于投机取巧,背弃规矩而又改变政策。违背是非标准追求邪曲,争着把苟合取悦作为法则。忧愁烦闷啊我失意不安,现在孤独穷困多么艰难。宁可马上死去魂魄离散,媚俗取巧啊我坚决不干。雄鹰不与那些燕雀同群,原本自古以来就是这般。方和圆怎能够互相配,志向不同何能彼此相安?宁愿委曲心志压抑情感,宁把斥责咒骂统统承担。保持清白节操死于直道,这本为古代圣贤所称赞。江苏省无锡市江阴市某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学情调研语文试题(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21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世宗孝武皇帝①建元元年十月,诏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上亲策问以古今治道,对者百馀人。董仲舒对曰:“道者,所繇适于治之路也,仁、义、礼、乐,皆其具也。故圣王已没,而子孙长久,安宁数百岁,此皆礼乐教化之功也。夫人君莫不欲安存,而政乱国危者甚众;所任者非其人而所繇者非其道,是以政日以仆灭也。夫周道衰于幽、厉,非道亡也,幽、厉不繇也。至于宣王,思昔先王之德,兴滞补敝,明文、武之功业,周道粲然复兴,此夙夜不懈行善之所致也。孔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故治乱废兴在于己,非天降命,不可得反;其所操持悖谬,失其统也。为人君者,正心以正朝廷,正朝廷以正百官,正百官以正万民,正万民以正四方。四方正,远近莫敢不壹于正,而亡有邪气奸其间者,是以阴阳调而风雨时,群生和而万民殖,诸福之物,可致之祥,莫不毕至,而王道终矣!”天子善其对,以伸舒为江都相。始,汲黯为谒者,以严见惮。其在东海治官理民好清静择丞史任之责大指而已不苛小黯多病卧闺阁内不出。岁馀,东海大治,称之。上闻,召为主爵都尉,列于九卿。其治务在无为,引大体,不拘文法。黯为人,性倔少礼,面折,不能容人之过。时天子方招文学儒者,上曰:“吾欲云云。”黯对曰:“陛下内多欲而外施仁义,奈何欲效唐虞之治乎!”上默然,怒,变色而罢朝。上退,谓左右曰:“甚矣汲黯之戆也!”群臣或数黯,黯曰:“天子置公卿辅弼之臣,宁令从谀承意,陷主于不义乎!且已在其位,纵爱身,奈辱朝廷何!”后病久,庄助为请告。上曰:“汲黯何如人哉?”助曰:“使黯任职居官,无以逾人。然至其辅少主,守城深坚,招之不来,座之不去,虽自谓贲、育亦不能夺之矣。上曰:“然。古有社稷之臣,至如黯,近之矣!”(节选自《资治通鉴》卷十七,有删改)【注】①世宗孝武皇帝,汉武帝。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其在东海治/官理民/好清静/择丞/史任之/责大指而已/不苛小/黯多病/卧闺阁内不出B.其在东海/治官理民/好清静/择丞/史任之/责大指而已/不苛小/黯多病/卧闺阁内不出C.其在东海治/官理民/好清静/择丞/史任之/责大指而已/不苛小/黯多病卧/闺阁内不出D.其在东海/治官理民/好清静/择丞/史任之/责大指而已/不苛小/黯多病卧/闺阁内不出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策问,是一种取士形式,将政事、经义等问题写在简策上发给应试者作答。B.礼乐,礼指礼节和规范,乐指音乐和舞蹈,孔子是最早制定礼乐制度的人。C.九卿,是中国古代中央部分行政长官的总称,秦汉时九卿不一定是九个人。D.社稷,社为土神,稷为谷神。古时君主每年都祭祀社稷,后用社稷借指国家。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汉武帝下诏推举人才,参与的有一百多人,武帝对此事十分重视,亲自出题考察他们,董仲舒参与了这次策问,得到了武帝的认可。B.董仲舒认为仁义礼乐是实现治国之道的具体方法,古代圣明的君主深明此理,治理国家时重视教化的作用,因此国家能够长治久安。C.董仲舒举例说周朝在厉王、幽王时衰落,宣王时重新振兴,说明治国之道不会消失,遵循它能够治理好国家,否则会导致国家衰败。D.汲黯任主爵都尉时,曾直接指出武帝表面上施行仁义,可内心欲望很多,惹怒了武帝,大臣们都责备他,他却不为所动,坚持己见。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1)夫人君莫不欲安存,而政乱国危者甚众。(4分)(2)黯为人,性倔少礼,面折,不能容人之过。(4分)(3)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4分)10.B11.B12.D【10题详解】“在”的宾语是“东海”,宾语后应断开,可排除AC;“黯多病”表意完整,“闺阁”是“卧”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CD。本句意为:他在东海郡时,整肃官吏,治理百姓,喜好清静无为,谨慎地选择郡丞和各曹掾史任用他们,他只关注大事,不苛求细枝末节。汲黯身体多病,躺在内室中不出门。【11题详解】B.“孔子是最早制定礼乐制度的人”错误,孔子不是最早制定礼乐制度的人,他只是“克己复礼”,想恢复周礼,并非最早制定之人。【12题详解】D.“大臣们都责备他”错误,原文是“群臣或数黯”,可见不是大臣们都责备他,是有一部分大臣责备他。13.(1)凡是君主,没有人不希望自己国家能安宁长存,可是政治混乱、国家危亡的却很多。(“莫”,没有谁;“安存”,安宁长存;“危”,危亡;“众”,多。)(2)汲黯做人,性情倔傲,缺少礼数,当面批评别人,不能容忍别人的过失。(“倔”,倔傲;“面”,当面;“容”,容忍;“过”,过失。)(3)我出生六个月,父亲就弃我而去了。我四岁的时候,舅父强行改变了母亲想守节的志向。参考译文:汉武帝建元元年十月,汉武帝下诏,命令大臣举荐贤良方正、能直言进谏的人才,武帝亲自出题,围绕古往今来治理天下的“道”进行考试,参加考试的有一百多人。董仲舒回答说:“所谓的道,是指由此而达到天下大治的道路,仁、义、礼、乐,都是推行道的具体方法。所以,古代圣明的君主去世之后,可他的后代可以长期统治天下,国家几百年太平无事,这都是礼乐教化的功绩。凡是君主,没有人不希望自己国家能安宁长存,可是政治混乱、国家危亡的却很多;所任用的人不恰当,治理国家的方法不是正道,因此国家政治一天比一天接近灭亡。周王朝在幽王、厉王时期出现衰微,这并不是由于治国之道不存在了,而是由于幽王、厉王不遵循治国之道。到了周宣王在位时,他仰慕过去先王的德政,恢复先王善政,弥补残缺,发扬周文王、周武王的功业,周代的王道再次焕发出灿烂的光彩,这是日夜不懈地推行善政而取得的成效。孔子说:‘人可以发扬道,而不是道弘扬人。’所以,国家的治乱兴亡在于君主自己,只要不是天意要改朝换代,统治权就不会丧失;君主的作为悖理错误,就会丧失统治地位。做君主的人,要端正自己的思想来整肃朝廷,整肃了朝廷才能整肃百官,整肃了百官才能整肃天下百姓,整肃了天下百姓才能整肃四方的夷狄各族。四方的夷狄各族都已整肃完毕,远近没有敢不统一于正道的,就没有邪气冲犯天地之间,因此阴阳谐和,风调雨顺,生物安和相处,百姓繁衍生息,所有象征幸福的事物,可以招致的吉祥事,没有不出现的,这就是王道的最佳境界了!”汉武帝认为他的回答非常好,任命他担任江都相。当初,汲黯担任谒者,因他为人威严而被大家敬畏。他在东海郡时,整肃官吏,治理百姓,喜好清静无为,谨慎地选择郡丞和各曹掾史任用他们,他只关注大事,不苛求细枝末节。汲黯身体多病,躺在内室中不出门。过了一年多,东海郡治理得很好,百姓交口称赞汲黯。武帝听到了,召汲黯入朝,担任主爵都尉,位列在九卿之中。他处理政务,主张清静无为,从大的方向引导,不拘泥法令条文。汲黯做人,性情倨傲,缺少礼数,当面批评别人,不能容忍别人的过失。当时武帝正招揽文学之士和儒家学者,武帝说:“我想要怎样怎样。”汉黯应声回答说:“陛下心中藏着许多欲望,而表面上却做出施行仁义的样子,怎么可能效法唐尧虞舜那样的治绩呢!”武帝沉默不语,接着勃然大怒,脸色很难看地宣布结束朝会。武帝退朝回到宫内,对左右侍从说:“汲黯的愚直也太过分了!”群臣中有人责备汲黯,汲黯说:“天子设立公卿等辅佐大臣,难道是让他们阿谀奉承,使君主陷入不仁不义的境地吗?况且,我既然已经处在公卿的位置上,纵然爱惜自己,怎么能够让朝廷受辱呢!”汲黯身体多病,庄助替他请假。武帝说:“汲黯这个人怎么样呢?”庄助说:“让汲黯任职当官,没有什么超越常人的才能;但要说到让他辅佐年幼的君主,会坚定不移地维护祖先基业。有人以利禄引诱他,他不会前去投靠;君主严辞苛责地驱赶他,他也不会离去;即使有人认为像孟贲、夏育那样勇猛无敌,也无法改变他的耿耿忠心!”武帝说:“说得对。古时有所谓的社稷之臣,说到汲黯,就很接近了!”江苏省淮安市淮阴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卷(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张仪为秦连横说韩王曰:“韩地五谷所生,非麦而豆;一岁不收,民不厌糟糠:地方不满九百里,无二岁之所食。料大王之卒,悉之不过三十万,而厮徒负养在其中矣。泰带甲百余万,车千乘,骑万匹。秦马之良成兵之众探前趹后蹄间三寻者,不可称数也。夫泰卒之与山东之卒也,犹孟贯之与怯夫也;以重力相压,犹乌获之与婴儿也。夫战孟贲、乌获之士,以攻不服之弱国,无以异于堕千钧之重,集于鸟卵之上,必无幸矣。诸侯不料兵之弱,食之赛,而听从人之甘言好辞,比周以相饰也,皆言曰:‘听吾计则可以强霸天下。’夫不顾社稷之长利,而听须臾之说,诖误人主者,无过于此者矣。大王不事秦,泰下甲据宜阳,断绝韩之上地;东取成皋、宜阳,则鸿名之宫,朵林之苑,非王之有已。夫塞成皋,绝上地,则王之国分矣。先事泰则安矣,不事秦则危矣。夫造祸而求福,计浅而怨深,逆秦而顺楚,虽欲无亡,不可得也。故为大王计,莫如事秦。”韩王曰:“客幸而教之,请比郡县,筑帝宫,祠春秋,称东藩,效宜阳。(选自《战国策》,有删改)【注】①孟贲是周朝时期的著名勇士,乌获是战国时秦国的大力士。材料二苏泰已说赵王而得相约从亲,然恐秦之攻诸侯,念莫可使用于秦者,乃使人微感张仪曰:子始与苏秦善,今秦已当路,子何不往游,以求通子之愿?”张仪于是之赵,求见苏泰。苏秦乃诫门下人不为通。已而见之,坐之堂下,赐仆妾之食。数让之曰:以子之材能,乃自令困辱至此。吾宁不能言而富贵子,子不足收也。”张仪之来也,自以为故人,反见辱,怒,念诸侯莫可事,独秦能苦赵,乃遂入秦。苏泰已而告其舍人曰:张仪,天下贤士,吾殆弗如也。今吾幸先用,而能用秦柄者,独张仪可耳。然贫,无因以进。吾恐其乐小利而不遂,故召辱之,以激其意。子为我阴奉之。乃言赵王,发金币车马,使人微随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