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部分地区 高二下学期3月语文试题汇编:古代诗歌阅读_第1页
江苏省部分地区 高二下学期3月语文试题汇编:古代诗歌阅读_第2页
江苏省部分地区 高二下学期3月语文试题汇编:古代诗歌阅读_第3页
江苏省部分地区 高二下学期3月语文试题汇编:古代诗歌阅读_第4页
江苏省部分地区 高二下学期3月语文试题汇编:古代诗歌阅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代诗歌阅读江苏省苏州市震泽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三)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春晴泛舟陆游童莫笑是陈人①,湖海春回发兴新。雷动风行惊蛰户,天开地辟转鸿钧。鳞鳞江色涨石黛,嫋嫋②柳丝摇麴尘③。欲上兰亭却回棹,笑谈终觉愧清真。[注]①陈人,指旧人,故人。②嫋嫋(niǎo),形容轻盈柔弱。③麴(qū)尘,借指柳树,柳条,嫩柳叶色鹅黄,似黄尘。18.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诗人在湖上泛舟,看到周围都是活泼的孩童,不禁感慨万千,自嘲老旧。B.颔联写“惊蛰”给自然带来了变化,春雷萌动东风来,天地别有一番新气象。C.尾联诗人说本来想回到亭子里却再次划起了船桨,想要好好享受这春日美景。D.这首诗诗风清新明快,但愉悦的背后仍表现出不敢笑谈,愧疚于心的沉郁和悲凉。19.请结合全诗,从结构安排的角度赏析诗歌的颈联。【答案】18.D19.结构安排:①承接颔联写景,具体描写春景之美。颔联总体描写“惊蛰”给自然带来的变化,颈联则具体描写了这种变化。②颈联的美景自然引出尾联,为写诗人再次泛舟享受美景做铺垫。【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D.“但愉悦的背后仍表现出不敢笑谈,愧疚于心的沉郁和悲凉”错,本诗描写春天到来,泛舟游玩的喜悦,诗人笔下的春光无限好,心情也变得好起来,是一首明快欢乐的诗作。故选D。【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结构的能力。从结构上看,颈联既是对颔联春景的具体描写,也为尾联的行为做了铺垫。颔联“雷动风行惊蛰户,天开地辟转鸿钧”描写惊蛰的气候——“雷动风行”“天开地辟”,整个宇宙就像天地初开时一样,是一番新气象。这是总写惊蛰带给自然界的变化。颈联用湖面、柳枝两个意象来具体描绘这种自然界的变化,写春景,用了“鳞鳞”和“嫋嫋”两个叠词,一来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二来形象地描绘出波光粼粼的湖水和袅袅娜娜的柳丝,极富美感。麴尘,借指柳树、柳条。这两句写的景色非常美,波光粼粼的江水上涨淹没了黑色的礁石,嫩黄纤柔的柳枝摇摆色淡如黄尘。是对颔联春景的具体描绘。同时,正是因为这样的美景,才引出尾联“欲上兰亭却回棹,笑谈终觉愧清真”内容。诗人看到如斯美景,不忍离去,本来年纪大了,想要回到亭子里却再次划起了船桨,因为这美好的景色不好好享受,真是一种浪费呀!颈联的美景为写诗人再次泛舟享受美景做铺垫。江苏省苏州市吴江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念奴娇·秣陵吊古①屈大均②萧条如此,更何须,苦忆江南佳丽。花柳何曾迷六代,只为春光能醉。玉笛风朝,金笳霜夕,吹得天憔悴。秦淮波浅,忍含如许清泪。任尔燕子无情,飞归旧国,又怎忘兴替。虎踞龙蟠那得久,莫又苍苍王气。灵谷梅花,蒋山松树,未识何年岁。石人③犹在,问君多少能记?【注】①秣陵:今南京。②屈大均,明末清初著名学者、诗人。③石人,指明皇陵前的石雕人像。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篇三句直抒胸臆,并以“萧条如此”的感慨奠定了全词的情感基调。B.“花柳”句借景抒情,写秣陵繁华胜景使人迷醉,导致了六朝的覆灭。C.玉笛、金笳声声,秦淮微波荡漾,视听结合,烘托了深沉的兴亡之叹。D.燕子飞归故国,化用前人诗句,赋予燕子新的内涵,拓展了词的意境。16.本词下阕结尾两句与王安石词《桂枝香·金陵怀古》下阕结尾三句,在手法运用与情感表达上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答案】15.B16.①本词结尾两句运用拟人手法,通过向明孝陵旁历经风雨、至今仍在的石人发问,抒发了诗人物是人非的沧桑(兴亡)之感。②《桂枝香·金陵怀古》结尾三句化用杜牧诗句,讽喻统治者耽于荒淫享乐,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担忧。【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的能力。B.“秣陵繁华胜景使人迷醉,导致了六朝的覆灭”错误。“花柳何曾迷六代”意思是花柳并不能使人迷恋沉醉,六朝的灭亡,主要来自它内在的原因。故选B。【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内容和情感的能力。本词结尾两句“石人犹在,问君多少能记”意思是明皇陵前的石雕人像,至今仍在,它们难道还能把这如烟往事记起?这两句诗运用拟人手法,通过向明孝陵旁历经风雨,至今仍在的石人石马发问,抒发了诗人心中物是人非、世事沧桑之感。王安石的《桂枝香·金陵怀古》结尾三句“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化用杜牧诗句“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讽喻北宋统治者的荒淫享乐,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担忧之情。

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一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过洞庭青草湖①黄庭坚乙丑越洞庭,丙寅渡青草。似为神所怜,雪上日杲杲②。我虽贫至骨,犹胜杜陵老。忆昔上岳阳,一饭③从人讨。行矣勿迟留,蕉林追獦獠④。【注】①此诗写于黄庭坚贬官之后。②杲杲:明亮貌。③一饭:一餐饭。唐·杜甫《解闷》:“一饭未曾留俗客,数篇今见古人诗。”也以之喻微小利益或恩惠。④獦獠,岭南地区的少数民族。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句用“乙丑”“丙寅”这二个相邻的日子,突出行程之紧迫快速。B.第二句说一路上白雪漫漫但冬阳和暖,表面上是写神明垂怜,实际上是诗人自怜。C.第三句诗人表示自己虽然十分贫穷,但境况要比杜甫好,因此由衷感到高兴。D.本诗与辛弃疾的《京口北固亭怀古》都运用了典故,体现了作者善用典故的创作风格。16.黄庭坚写诗主张“平淡而山高水深”,这一主张在尾联如何体现?请结合内容具体分析。【答案】15.C16.①尾联说不要停留,快快赶路,要到芭蕉林中与獦獠为伍,语言平淡,直白浅近。②“蕉林”、“獦獠”暗示所贬之地的荒远蛮昧,传达出作者被贬的无奈与失意。③作者急于到这个地方去,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势利炎凉社会的鄙弃。【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情感的能力。C.“因此而由衷感到高兴”分析错误。“犹胜杜陵老”仅仅是一种戏谑和苦中作乐,并非“由衷感到高兴”。故选C。【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风格和思想情感的能力。首先应准确理解黄庭坚“平淡而山高水深”的含意。“平淡”应是指语言风格质朴无华,“山高水深”应是在朴实文字中,委婉含蓄的表达强烈的情感。(1)“行矣勿迟留,蕉林追獦獠”意思是不要停留,快快赶路,要到芭蕉林中与獦獠为伍,写了面对岭南的蛮荒和苦楚,他也要继续前进不能停留,语言直白、朴实无华,使读者通俗易懂;(2)两个意象“蕉林”、“獦獠”是边远山区的典型事物,概括了岭南的蛮荒和苦楚,暗示所贬之地的荒远蛮昧,从而间接的表达了作者被贬的无奈与失意,条件的艰苦和内心的忧愁;(3)但作者他“行矣勿迟留”,急于到芭蕉林与古朴纯真的獦獠为伍,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势利炎凉社会的鄙弃,表现出一种坚定正视和不屈服的态度。江苏省连云港市灌南县两灌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送友人入蜀李白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①。注释:①君平:西汉严遵,字君平,曾在成都卖卜为生。15.下列有关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诗中“蚕丛”与《蜀道难》“蚕丛及鱼凫”中的“蚕丛”都指传说中的古蜀王。B.本诗运用了描写、议论的表达方式,风格清新俊逸,开阖顿挫,变化万千。C.颈联中远景与近景上下配合,相互映衬,描绘了一幅瑰丽的蜀道山水画卷。D.尾联写作者告诫友人一定不要相信君平的占卜,鼓励友人要积极追求功名。16.《蜀道难》和《送友人入蜀》都写了蜀道,请结合具体诗句比较两诗在内容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6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15.D“鼓励友人要积极追求功名”分析错误,尾联“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的意思是李白告诫他的朋友,个人的官爵地位,进退升沉都早有定局,何必再去询问善卜的君平呢!李白借用君平的典故,婉转地启发他的朋友不要沉迷于功名利禄之中。16.相同点:《蜀道难》和《送友人入蜀》都描绘了蜀道的高险,都有诗人对入蜀友人的关怀。不同点:《蜀道难》写出了蜀道景物的凄冷,表达了作者对国事的忧虑与关切;而《送友人》写出蜀道景色的动人优美,作者对友人的劝慰,不要沉迷于功名利禄。江苏省无锡市江阴市某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学情调研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4~15题。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①辛弃疾蜀道登天,一杯送、绣衣②行客。还自叹、中年多病,不堪离别。东北看惊诸葛表,西南更草相如檄③。把功名、收拾付君侯,如椽笔。儿女泪,君休滴。荆楚路,吾能说。要新诗准备,庐山山色。赤壁矶头千古浪,铜鞮陌④上三更月。正梅花、万里雪深时,须相忆。【注】①这首词作于宋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当时辛弃疾正值“不惑之年”,闲居江西上饶。提刑,官名,主管地方司法、监察等事务。②绣衣:官服。③相如檄:指司马相如的《喻巴蜀檄》,主旨是安抚巴蜀百姓。④铜鞮陌:代指襄阳。14.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蜀道登天,一杯送、绣衣行客”看似淡语,却饱含至情,更体现出古人“君子之交,一杯薄酒足矣”的交往理念。B.“还自叹、中年多病,不堪离别”直抒胸臆,词人感怀自身老病交加,怀才不遇的同时,又抒发了对友人远行的不舍之情。C.稼轩词极擅长用典故来表情达意,如“赤壁矶头千古浪”是借用苏轼游览赤壁的典故,抒发光阴虚度、功业无成的感慨。D.本词意境豪迈大气,“不堪离别”“须相忆”等语又表现出词人细腻的情感。故而前人对本词有“龙吟虎啸之中,却有多少和缓”的评价。15.对即将赴蜀上任的友人,除了惜别之情外,作者更怀有诸般期许。请依据词作内容对作者的“诸般期许”进行分析说明。(6分)14.C15.①期望友人能够不忘抗金,矢志报国:“东北看惊诸葛表”运用了诸葛亮《出师表》的典故,作者希望好友李正之能像诸葛亮那样坚持北伐,矢志报国。②期望友人入蜀后能安抚百姓,治理后方:“西南更草相如檄”运用了司马相如写《喻巴蜀檄》安抚巴蜀百姓的典故,作者希望李正之入蜀后能像司马相如那样安抚百姓,治理后方;③期望友人能够善用手中职权,建功立业:“把功名、收拾付君侯,如椽笔”是说作为提刑官,李正之应妥善使用手中握有的如椽大笔来建功立业。④期望友人不忘今朝,与自己互相勉励:“正梅花、万里雪深时,须相忆”,“须相忆”的是此境此景,是人,更是恢复中原之大业。作者期望友人入蜀后仍能不忘今朝,不忘恢复中原之大业,并与自己互相勉励。(每点2分,答出3点得满分。)江苏省淮安市淮阴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卷(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奉使契丹二十八首(其三)苏辙赵北燕南古战场,何年千里作方塘。

烟波坐觉胡尘远,皮币遥知国计长。

胜处旧闻荷覆水,此行犹及蟹经霜。

使君约我南来饮,人日河桥柳正黄。【注】①又名《赠知雄州王崇拯二首(其一)》。②皮币,指毛皮和缯帛,古代用作聘享的贵重礼物。③人日:又称人节、人庆节、人口日、人七日等,每年农历正月初七是古老的中国传统节日。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人奉命出使途经雄州,历史上该州曾经是战乱频发之处,现已是和平安宁之地。B.望千里方塘烟波浩渺,诗人觉离契丹尚远,看着随行贵重的礼物,深感此次出行应从长计议。C.诗人为错过维州荷花盛开的美景而惜,但庆幸赶上了经霜之蟹,可以一饱口福。D.本诗押“江阳”韵,“塘”“长”“霜”“黄”均字音洪亮,表达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