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言文阅读江西省部分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选自《史记·项羽本纪》,有删改)材料二:留侯张良者,其先韩人也。韩破,良家僮三百人。弟死不葬,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报仇,以大父、父五世相韩故。沛公之从雄阳①南出轘辕,良引兵从沛公。沛公欲以兵二万人击秦峣下军,良说曰:“秦兵尚强未可轻臣闻其将屠者子贾坚易动以利。愿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为五万人具食,益为张旗帜诸山上,为疑兵,令郦食其②持重宝啖秦将。”秦将果畔③,欲连和俱西袭咸阳,沛公欲听之。良曰:“此独其将欲叛耳,恐士卒不从。不从必危,不如因其解击之。”沛公乃引兵击秦军,大破之。遂至咸阳,秦王子婴降沛公。汉元年正月,沛公为汉王。汉王令良厚遗项伯,使请汉中地。项王乃许之,遂得汉中地。良说汉王曰:“王何不烧绝所过栈道,示天下无还心,以固项王意。”乃使良还。行,烧绝栈道。项王以此无西忧汉心,而发兵北击齐。汉六年正月,封功臣。高帝曰:“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户。”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乃封张良为留侯。(选自《史记·留侯世家》,有删改)[注]①锥阳:洛阳。②郦食其:人名。③畔:同“叛”。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秦兵A尚强B未可C轻D臣闻E其将F屠者子G贾竖H易动以利。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素善留侯张良”与“善刀而藏之”(《庖丁解牛》)两句中的“善”字词义不同。B.“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与“牛何之”(《齐桓晋文之事》)两句中的“之”字词义不同。C.“不从必危”中的“危”字与现代汉语的成语“正襟危坐”中的“危”字词义不同。D.子房,张良字子房,西汉开国功臣,被封为“留侯”,与韩信、萧何并称为“汉初三杰”。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张良把项伯送来的消息告诉了刘邦,刘邦很吃惊。在张良的邀请下,项伯进来见刘邦,刘邦对项伯说日日夜夜盼望着项王的到来,不敢背叛项王。B.张良的祖先是韩国人,他的祖父、父亲做过五代韩王相国。韩国灭亡了,张良的弟弟死后没有以厚礼安葬,张良把全部家财用来为韩国报仇。C.沛公听从张良的建议,使用疑兵之计并成功收买了秦军将领。沛公又在张良的建议下袭击秦军并打败他们。秦王子婴请沛公来到咸阳,向其投降。D.在得到了汉中土地之后,张良建议汉王烧毁经过的栈道,断绝回去的道路。汉王前行,随后烧毁断绝经过的栈道,项王因此没有了西忧汉王之心。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4分)(2)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4分)14.两则材料都涉及项伯,与项伯有关的主要有哪几件事?请简要说明。(3分)10.BDG[(原文标点)秦兵尚强,未可轻。臣闻其将屠者子,贾竖易动以利。]11.B(B项,两句中的“之”字词义相同,均为动词,“往,到……去”。A项,两句中的“善”字词义不同,前者为“友善、交好”,后者为“揩拭”。C项,两个“危”字词义不同,前者为“危险”,后者为“端正”。D项,解说正确)12.C(“秦王子婴请沛公来到咸阳,向其投降”曲解文意,根据原文可知,应是“沛公率军来到咸阳,秦王子婴投降了沛公”)13.(1)(我)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的进入和意外的变故。(“所以”“非常”“者……也”翻译正确各1分,句意1分。所以,……的原因;非常,意外的变故;者……也,表判断)(2)陛下采用我的计策,侥幸时常有效,我希望受封在留县也就满足了,不敢接受三万户(的封地)。(“幸”“封”“当”翻译正确各1分,句意1分。幸,侥幸;封,受封,被封;当,承担,接受)14.①项伯私下会见张良,把有关消息告诉了张良。②项伯见到刘邦,二人约定为亲家,项伯答应刘邦向项王传话。③汉王让张良多赠送项伯财物,让项伯代替请求汉中土地。(每点1分,意思答对即可)【参考译文】材料一:楚国的左尹项伯,是项羽的叔父,一向同留侯张良交好。张良这时正跟随着刘邦,项伯就连夜骑马跑到刘邦的军营,私下会见张良,把事情详细地告诉了他。张良就进去,(把情况)详细告诉了刘邦。刘邦大吃一惊,说:“对这件事怎么办?”张良说:“请让我亲自去告诉项伯,说刘邦不敢背叛项王。”刘邦说:“你替我(把他)请进来,我得用对待兄长的礼节待他。”张良出去,邀请项伯。项伯随即进来见刘邦。刘邦就奉上一杯酒为项伯祝福,(并)约定为亲家,说:“我进入关中,极小的财物都不敢沾染,登记官吏和百姓,封闭了(收藏财物的)府库,以等待将军(的到来)。(我)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的进入和意外的变故。日日夜夜盼望着将军的到来,怎么敢反叛呢!希望你(对项王)详细地说明,我是不敢忘恩负义的。”项伯答应了。材料二:留侯张良,他的祖先是韩国人。韩国灭亡时,张良家有仆僮三百人。他的弟弟死后没有(以厚礼)安葬,而是把全部家财用来寻求刺杀秦王的刺客,为韩国报仇,因为他的祖父、父亲做过五代韩王相国。沛公从洛阳向南穿过轘辕山时,张良领兵跟随沛公。沛公打算用两万军队去攻击秦朝峣关下的军队,张良游说说:“秦军还很强大,不可以轻敌。我听说那位守关的将领是屠户的儿子,这种商人之类的人是可以用利益收买他的心的。希望沛公暂且留守军营,派人先行,为五万人准备吃的东西,在各个山头多张挂旗帜,作为疑兵,派郦食其带着贵重财宝去收买秦军将领。”秦军将领果然背叛秦朝,想与沛公军队联合,一起西去袭击咸阳,沛公想采纳他的意见。张良说:“这只是秦将准备反叛罢了,恐怕士兵不顺从。(如果)士兵不顺从(就)一定危险,不如趁他们懈怠而攻打他们。”沛公于是率军袭击秦军,把他们打得大败。沛公于是率军来到咸阳,秦王子婴投降了沛公。汉元年正月,沛公做了汉王。汉王让张良多赠送项伯财物,让项伯代替请求汉中土地。项王就答应了项伯的请求,(汉王)于是得到了汉中土地。张良劝告汉王说:“大王何不烧毁经过的栈道,向天下表示您没有东回的心思了,以此稳固项王的心。”(汉王)于是让张良回去。(汉王)前行,随后烧毁断绝经过的栈道。项王因此没有了西忧汉王之心,而向北发兵去攻打齐国。汉王六年正月,封赏功臣。高帝说:“运筹谋划于帷帐之中,决战取胜在千里之外,这是子房的功劳。你自己在齐地选择三万户(作为封地)吧。”张良说:“当初我在下邳起事,与皇上在留地相会,这是上天把我交给了陛下。陛下采用我的计策,侥幸时常有效,我希望受封在留县也就满足了,不敢接受三万户(的封地)。”于是封张良为留侯。江西省南昌市南昌力迈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一)文言文阅读Ⅰ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20分)材料一圣人之于天下百姓也,其犹赤子乎!饥者则食之寒者则衣之将之养之育之长之,唯恐其不至于大也。齐桓公北伐山戎氏,其道过燕,燕君逆而出境,桓公问管仲曰:“诸侯相逆固出境乎?”管仲曰:“非天子不出境。”桓公曰:“然则燕君畏而失礼也,寡人不道而使燕君失礼,乃割燕君所至之地以与燕君。”诸侯闻之,皆朝于齐。景公游于寿宫,睹长年负薪而有饥色,公悲之,喟然叹曰:“令吏养之。”晏子曰:“臣闻之,乐贤而哀不肖,守国之本也;今君爱老而恩无不逮,治国之本也。”公笑有喜色。晏子曰:“圣王见贤以乐贤,见不肖以哀不肖;今请求老弱之不养,鳏寡之不室者,论而供秩焉。”景公曰:“诺。”于是老弱有养,鳏寡有室。孔子之楚,有渔者献鱼甚强,孔子不受,献鱼者曰:“天暑远市卖之不售,思欲弃之,不若献之君子。”孔子再拜受,使弟子扫除将祭之,弟子曰:“夫人将弃之,今吾子将祭之,何也?”孔子曰:“吾闻之,务施而不腐余财者,圣人也,今受圣人之赐,可无祭乎?”(节选自《说苑·贵德》)材料二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节选自《齐桓晋文之事》)6.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饥者A则食B之C寒者D则衣E之F将之养之G育之H长之【答案】CFG句意:(对待)饥饿的人就给他吃的东西,(对待)寒冷的人就给他衣服穿;抚养他,培育他。“饥者则食之”“寒者则衣之”结构一致,各自断开,应在C、F处断开;“将”“养”意思相近,“育”“长”意思相近,且“将之养之”“育之长之”结构一致,因此应断成“将之养之”“育之长之”,G处断句。故在CFG处断句。7.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寡人不道”与“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齐桓晋文之事》)两句中的“道”含义不同。B.“睹长年负薪而有饥色”与“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两句中的“而”用法相同。C.鳏寡,在中国古代,男子老而无妻叫鳏,女子老而无夫叫寡,常有鳏夫、寡妇之称。D.孝悌,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善事父母称为“孝”,敬爱兄长称为“悌”。【答案】BA.正确。讲道义;谈论。句意:我不讲道义。/孔子这些人没有讲述齐桓公晋文公的事迹的。B.错误。连词,表并列或递进;连词,表转折。句意:看见年老的人背负柴草面带饥色。/(靛青是)从蓝草当中提取的,却比蓝草的颜色还要深。C.正确。D.正确。故选B。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齐桓公经过燕国,燕国国君畏而失礼,齐桓公认为是自己的原因,于是决定把燕国国君所到之地割让给燕国。B.晏子劝谏齐景公按照等级,供养老弱鳏寡之人;孟子劝谏齐宣王要做明君,以民为本;二人都有君子之德。C.孔子拜了两拜,接受打渔人的献鱼并准备祭拜,这是因为孔子是一心施舍别人而不让多余财物腐烂的圣人。D.孟子认为,普通百姓没有可以维持生活的固定财产,就很难有不变的善心,而有礼义道德的读书人却能做到。【答案】CC.“是因为孔子是一心施舍别人而不让多余财物腐烂的圣人”错,曲解原意,原文是孔子认为打渔人是一心施舍别人而不让多余的财物腐烂的人,是圣人。故选C。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今君爱老而恩无不逮,治国之本也。(2)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答案】(1)现在君王您爱护老年人恩惠无所不及,这是治国的根本啊。(2)慎重办理学校教育,把孝顺父母,尊重兄长的道理告诫给他们,头发斑白的老人便不会背着、顶着东西在路上走了。(1)“爱”,爱护;“逮”,及;“本”,根本。(2)“谨”,形作动,认真地从事;“孝悌”,孝顺父母,尊重兄长;“申之以孝悌之义”,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以孝悌之义申之”;“颁”,通“斑”,花白。10.“贵德”就是以德为贵,主要包括德政和德行两个方面。请根据材料二概括孟子劝谏齐宣王“保民而王”的德政举措。(3分)【答案】①物质上:制民之产,种植养殖勿失其时,使百姓不饥不寒。②精神上:驱民向善,以庠序之教、孝悌之义教化百姓。参考译文:材料一圣人对待天下百姓,就好像对待婴儿一样。(对待)饥饿的人就给他吃的东西,(对待)寒冷的人就给他衣服穿;抚养他,培育他,总担心他不能长大成人。齐桓公北伐山戎氏,他的军队取道(经过)燕国,燕国国君走出国境迎接桓公。桓公问管仲:“诸侯之间迎接一定要出国境吗?”管仲说:“不是天子就不出国境迎接。”桓公说:“这样的话是燕国君主畏惧我而有失礼仪了。我不讲道义,致使燕国国君有失礼仪。”于是将燕国国君所到之地割让给燕国。诸侯听到这件事,都到齐国来朝贺。齐景公在寿宫游玩,看见年老的人背负柴草面带饥色。景公很同情他,叹息说:“叫官吏奉养他。”晏子说:“我听说,喜欢贤能之人而哀怜无能之人,是保住国家的根本啊。现在君王您爱护老年人恩惠无所不及,这是治国的根本啊。”景公听了面带喜色地笑了。晏子说:“圣明的君王见到圣贤之人就喜欢圣贤之人,见到无才能之人就哀怜无才能之人;我现在请求把那些年老羸弱无人供养的人,那些没有家室的鳏男寡女,按照等级供给他们生活用品。”景公说:“好吧。”于是,年老病弱的人有了供养,鳏男寡女有了家室。孔子到楚国去,有个打渔的人诚恳地向孔子献鱼,孔子不接受。献鱼的人说:“天气炎热,远离鱼市,卖鱼又无人购买,原想扔掉它,不如献给先生。”孔子拜了两拜接受了,让弟子打扫尘秽,将要祭拜鱼,弟子说:“人家将要扔掉这鱼,现在先生将要祭拜他,为什么呢?”孔子说:“我听说,一心施舍别人而不让多余的财物腐烂的人,是圣人,现在接受圣人的赏赐,能不祭拜吗?”文言文阅读Ⅱ(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5题。甲庄子者,蒙人也,名周。周尝为蒙漆园吏,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其学无所不窥,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故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作《渔父》《盗跖》《胠箧》,以诋訾孔子之徒,以明老子之术。《畏累虚》《亢桑子》之属,皆空语无事实。然善属书离辞,指事类情,用剽剥儒、墨,虽当世宿学不能自解免也。其言洸洋自恣以适己,故自王公大人不能器之。楚威王闻庄周贤,使使厚币迎之,许以为相。庄周笑谓楚使者曰:“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子独不见郊祭之牺牛乎?养食之数岁,衣以文绣,以入大庙。当是之时,虽欲为孤豚(小猪),岂可得乎?子亟去,无污我。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节选自《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乙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庄周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邪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我常与,我无所处。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节选自《庄子·外物》)丙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以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中。”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节选自《庄子·秋水》)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邪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B.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邪/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C.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邪/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D.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邪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答案B解析“鲋鱼来,子何为者邪”是“问之曰”的内容,“曰”后面应当断开,排除A、D两项。“波臣”,指水族。古人设想江海的水族也有君臣,其被统治的臣隶称为“波臣”。后亦称被水淹死者为“波臣”。“波臣”不应该断开。“君”为后句主语,结合句意分析,排除C项。故选B。1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取字,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长辈称字是出于礼貌和尊敬。B.谥号是在皇帝、贵族、大臣等死后,对其一生做的概括性的评价,如惠王、宣王。C.“子”是中国古代对老师或有道德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D.“侯”是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二等,比它高一等的是“伯”,低一等的是“公”。答案D解析应是比“侯”高一等的是“公”,低一等的是“伯”。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庄周撰写的书籍,大都是寓言之类。庄周在著书时,善于运用曲笔和叙事寓情的手法;用语一点也不拘束,肆意汪洋,然而都是空话,没有事实。B.楚威王听说庄周很有才干,便派使者送给他丰厚的礼物,并请他做宰相。庄周以牺牛为喻,表明了自己不愿为官的立场。C.“涸辙之鲋”比喻处在困境中急待救援的人。这个寓言故事表达了庄周对监河侯之流不能急人所困的言行的不满。D.在楚王派遣两位大臣想请庄周出仕时,庄周说宁愿拖着尾巴生活在烂泥里,也不愿意做死去后珍藏在宗庙里以显示尊贵的神龟。答案A解析“都是空话”错,结合“故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作《渔父》《盗跖》《胠箧》,以诋訾孔子之徒,以明老子之术。《畏累虚》《亢桑子》之属,皆空语无事实”分析可知,只是《畏累虚》《亢桑子》一类的,都是虚构的话,没有事实。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2)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答案(1)我宁愿在污浊的小沟渠中游玩而自寻快乐,也不愿被执政者束缚。我愿终身不做官,以便使我的心志畅快!(2)这个神龟,是宁愿死去为了留下骨骸而显示尊贵呢,还是宁愿活着在烂泥里拖着它的尾巴爬行呢?解析(1)“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省略句、状语后置句;“羁”,束缚、拘禁;“仕”,仕进、做官;“快”,使动用法,使……愉快、畅快。(2)“此”,代词,这;“贵”,重视、崇高、尊重;“曳”,拽、拖;“涂”,泥、泥巴;“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状语后置句、反问句。15.庄子不愿出仕为官的原因是什么?(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无意于功名利禄,不愿为世俗所累。②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参考译文甲庄子是蒙地人,叫周。他曾经担任过蒙地漆园的小吏,和梁惠王、齐宣王是同一时代的人。他的学说涉猎广泛、无所不包,但是他的中心思想却本源于老子的学说,因而他撰写的十余万字的著作,大多是托词寄意的寓言。他写的《渔父》《盗跖》《胠箧》是用来诋毁孔子学派的人而表明老子学说的。《畏累虚》《亢桑子》一类的,都空设言语,没有实事。可是庄子善于行文措辞,描摹事物的情状,用来攻击和驳斥儒家和墨家,即使是当世博学之士,也难免受到他的攻击。他的语言纵横恣肆,以适合自己的性情,所以从王公大人起,都无法重视他。楚威王听说庄周贤能,派遣使臣带着丰厚的礼物去聘请他,答应他让他出任宰相。庄周笑着对楚国使臣说:“千金,确是厚礼;卿相,确是尊贵的高位。您难道没见过祭祀天地用的牛吗?喂养它好几年,给它披上带有花纹的绸缎,把它牵进太庙去当祭品。在这个时候,它即使想做一头孤独的小猪,难道能办得到吗?您赶快离去,不要玷污了我。我宁愿在污浊的小沟渠中游玩而自寻快乐,也不愿被执政者束缚。我愿终身不做官,以便使我的心志畅快啊!”乙庄周家境贫寒,于是向监河侯借粮。监河侯说:“行。我即将收取封邑之地的税金,打算借给你三百金,好吗?”庄周听了脸色骤变,忿忿地说:“我昨天来的时候,有谁在半道上呼唤我。我回头看看路上车轮碾过的小坑洼处,有条鲫鱼在那里挣扎。我问它:‘鲫鱼,你干什么呢?’鲫鱼回答:‘我是东海水族中的一员。你也许能用斗升之水使我活下来吧。’我对它说:‘行啊。我将到南方去游说吴王越王,引发西江之水来迎候你,可以吗?’鲫鱼变了脸色生气地说:‘我离开了我惯住的地方,没有地方生存。现在,我只要一点水就能活下去。您却说这种空话,还不如及早地到干鱼店里去找我!’”丙庄子在濮水钓鱼。楚王派两个大夫先去传达他的旨意,说:“想以楚国的事劳累先生啊!”庄子拿着鱼竿,头也不回,说:“我听说楚国有神龟,已经死了三千年了,楚王用洁净的丝巾把它包起来装进竹箱里,然后放在庙堂上边供奉。这个神龟,愿意死了以后留下骨头被人们供奉呢,还是宁愿活着在烂泥里拖着它的尾巴爬行呢?”两个大夫回答说:“它更愿意活着在烂泥里拖着它的尾巴爬行啊。”庄子说:“请回吧,我要在烂泥里摇我的尾巴啊。”江西(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小题。材料一贞观五年,太宗谓侍臣曰:“忠臣烈士,何代无之,公等知隋朝谁为忠贞?”王珪曰:“臣闻有虎贲郎中独孤盛在江都宿卫,宇文化及起逆,盛惟一身,抗拒而死。”太宗曰:“屈突通为隋将共国家战于潼关闻京城陷乃引兵东走,义兵追及于桃林,朕遣其家人往招慰,遽杀其奴。又遣其子往,乃云:‘我蒙隋家驱使,已事两帝,今者吾死节之秋,汝旧于我家为父子,今则于我家为仇雠。’因射之,其子避走,所领士卒多溃散。通惟一身,向东南恸哭尽哀。曰:‘臣荷国恩,任当将帅,智力俱尽,致此败亡,非臣不竭诚于国。’言尽,追兵擒之。太上皇授其官,每托疾固辞。此之忠节,足可嘉尚。”因敕所司,采访大业中直谏被诛者子孙闻奏。(节选自《贞观政要》)材料二屈突通,其先盖昌黎徒何人,后家长安。仕隋为虎贲郎将。高祖起,代王遣通守河东,战久不下,高祖留兵围之,遂济河,破其将桑显和于饮马泉。通势蹙,或说之降,曰:“吾蒙国厚恩,事二主,安可逃难?独有死报尔!”众皆舍兵。通知不免,遂被禽,送长安。帝劳曰:“何相见晚邪?”泣曰:“通不能尽人臣之节,故至此,为本朝羞。”帝曰:“忠臣也!”释之,授兵部尚书,为秦王行军元帅长史。从平薛仁杲,时贼珍用山积,诸将争得之,通独无所取。帝闻,曰:“清以奉国,名定不虚。”特费金银六百两、彩千段,判陕东道行台左仆射,从讨王世充。时通二子在洛,帝曰:“今以东略属公,如二子何?”通曰:“畴昔陛下释俘累,加恩礼,以蒙更生,是时口与心誓,以死许国,今日之行,正当先驱,二儿死自其分,终不以私害义。”帝太息曰:“烈士徇节,吾今见之。”及窦建德来援贼,秦王分麾下半以属通,俾与齐王围洛。世充平,论功第一,拜陕东道大行台右仆射,镇东都,数岁,召为刑部尚书。自以不习文,固辞,改工部。卒,年七十二,赠尚书左仆射,谥曰忠。(节选自《新唐书·屈突通传》)10.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屈突通为隋A将B共国家C战D于潼关E闻京城F陷G乃引兵H东走。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仇雠,指仇人,与《五代史伶官传序》中的“及仇雠已灭”的“仇雠”意思相同。B.采访,此指搜求寻访;现代为新闻用语,指记者为获取新闻材料而进行调查等活动。C.固,指坚决、坚定,与《过秦论》中“秦孝公据崤函之固”的“固”意思不相同。D.属,指托付、委托,与苏轼《赤壁赋》中“举匏樽以相属”的“属”意思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唐太宗认为每个朝代都有忠臣烈士,并询问隋朝谁是忠贞之人。王珪说,独孤盛在江都做卫士时遇到宇文化及谋反,孤身一人抵抗至死。B.唐太宗派屈家家奴去招降屈突通,结果被他杀掉;后来又派其子去劝降,屈突通却对儿子说如今他们不是父子而是仇敌,并用箭射儿子。C.平定薛仁杲时,众将争相夺取贼人的珍宝,只有屈突通一无所取。皇帝听说后,称赞屈突通清廉奉国,名不虚传,并且赏赐他很多财物。D.征讨王世充,屈突通功劳最大,因此封官晋爵,被召入朝廷担任刑部尚书,但他自认为不熟习法令条文,坚决推辞,后改任工部尚书。1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臣荷国恩,任当将帅,智力俱尽,致此败亡,非臣不竭诚于国。(2)及窦建德来援贼,秦王分麾下半以属通,俾与齐王围洛。14.屈突通的谥号为“忠”。请结合材料二,概括其“忠”的具体表现。(3分)10.BEG11.D12.D13.(1)我蒙受国家恩遇,担任将帅,智谋和力量都已用尽了,遭到今日的败亡,不是为臣报国不尽心。(2)等到窦建德来援救贼人,秦王分出一半部下隶属于屈突通,让他与齐王包围洛阳。(1)“荷”,受,蒙受;“俱”,都;“非臣不竭诚于国”,判断句,状语后置,正常语序为“非臣于国不竭诚”。(2)“及”,等到;“麾下”,部下;“俾”,使、让。14.①面对劝降,他断然拒绝,决意以死报国。②被擒后,面对高祖的慰劳,他痛哭自己未能尽节,令隋朝蒙羞。③征讨王世充,尽管二子在洛阳,但他决心以死许国,绝不以私害义。参考译文:材料一:贞观五年(631),太宗对身边的大臣们说:“哪个朝代没有忠臣义士?你们认为隋朝的大臣谁是忠贞的?”王珪说:“臣听说有虎贲郎中独孤盛,他在江都担任宿卫,宇文化及发动叛乱时,只有独孤盛一人奋力抵抗,直到战死。”太宗说:“屈突通任隋朝的将领,与我军在潼关大战。听说京城陷落,便率领部下向东奔走援救。我义军追到桃林,我派他的家仆前去招降,他便把那个家仆杀死了。又派他的儿子前去劝降,他对儿子说:‘我蒙隋朝任用,已经侍奉过两代皇帝,现在是我为他们尽节而死的时候了,你以前和我是父子,现在和我是仇人。’于是用箭射他的儿子,他的儿子避开逃走。他所率领的士卒也都溃散了,只剩下他一个人。他只身面向东南方痛哭,非常悲哀,说道:‘我蒙受国家恩遇,担任将帅,智谋和力量都已用尽了,遭到今日的败亡,不是为臣报国不尽心。’话刚说完,追兵就将他捉住了。太上皇要授予他官职,他每次都托病坚决推辞。像这样的忠诚节操,实在值得嘉奖推崇!”于是命令有关部门,寻访大业年间因直谏而被杀的大臣们的子孙,报告朝廷。材料二:屈突通,他的祖先大概是昌黎徒何人,后迁居长安。出仕隋朝虎贲郎将。高祖起兵,代王派屈突通守河东,交战后久攻不下,高祖于是留下部分兵力包围河东,于是渡过黄河,在饮马泉打败了他的将领桑显和。屈突通形势危急,有人游说他投降,他说:“我蒙受国家厚恩,侍奉二主,怎能逃避国难?只能以死报国罢了!”众人全都丢掉兵器。屈突通知道无法解脱,于是被俘,押送到长安。皇帝慰劳他说:“为何相见得这么晚呢?”屈突通哭着说:“我未能尽人臣的忠节,所以到了这个地步,让本朝蒙羞。”皇帝说:“这是隋朝的忠臣哪!”释放了他,授职为兵部尚书,担任秦王行军元帅长史。跟随平定薛仁杲,当时贼人的珍宝物品堆积如山,各将领争相夺取,唯独屈突通没有拿。皇帝听说后,说:“以清廉事奉国家,名声肯定不虚假。”特地赠予他金银六百两、彩千段,判陕东道行台左仆射,跟随讨伐王世充。当时屈突通的两个儿子在洛阳,皇帝说:“现在将东讨的重任交给你,两个儿子怎么办?”屈突通说:“从前陛下释放我这个俘虏,加以恩待礼遇,蒙受再生之恩,这时心口一致发誓,以身许国。今天的出讨,正应当做先驱,两个儿子的死自是他们的天分,终究不能因私情损害节义。”皇帝长叹说:“烈士以身殉节,我今天见到了。”等到窦建德来援救贼人,秦王分出一半部下隶属于屈突通,让他与齐王包围洛阳。平定王世充后,论功劳他是第一,授任为陕东道大行台右仆射,镇守东都。几年后,召入朝廷任刑部尚书。自认为不熟习法令条文,坚决辞让,改任工部尚书。去世时,终年七十二岁,追赠尚书左仆射,谥号叫忠。江西省宜春市丰城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段考语文试题(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魏安釐王十一年,秦昭王谓左右曰:“今时韩、魏与始孰强?”对曰:“不如始强。”王曰:“今时如耳、魏齐与孟尝、芒卯孰贤?”对曰:“不如。”王曰:“以孟尝、芒卯之贤,率强韩、魏以攻秦,犹无奈寡人何也。今以无能之如耳、魏齐而率弱韩、魏以伐秦,其无奈寡人何亦明矣。”左右皆曰:“甚然。”中期冯琴而对曰:“王之料天下过矣。当晋六卿①之时,知氏最强,灭范、中行,又率韩、魏之兵以围赵襄子于晋阳,决晋水以灌晋阳之城。知伯行水,魏桓子御,韩康子为参乘。知伯曰:‘吾始不知水之可以亡人之国也乃今知之汾水可以灌安邑绛水可以灌平阳。’魏桓子肘韩康子,韩康子履魏桓子,肘足接于车上,而知氏地分,身死国亡,为天下笑。今秦兵虽强,不能过知氏;韩、魏虽弱,尚贤其在晋阳之下也。此方其用肘足之时也,愿王之勿易也!”(节选自《史记·魏世家》)材料二:凡明主之治国也,任其势。势不可害,则虽强天下无奈何也,而况孟常、芒卯、韩、魏能奈我何!其势可害也,则不肖如如耳、魏齐,及韩、魏犹能害之。然则害与不侵,在自恃而已矣,奚问乎?申子曰:“失之数而求之信则疑矣。”其昭王之谓也。知伯无度,从韩康、魏宣而图以水灌灭其国,此知伯之所以国亡而身死、头为饮杯之故也。今昭王问孰与始强,其畏有水人之患乎?虽有左右,非韩、魏之二子也,安有肘足之事,而中期曰“勿易”,此虚言也。且中期之所官,琴瑟也,弦不调,弄不明,中期之任也。中期为所不知,岂不妄哉!左右对之曰“弱于始”与“不及”则可矣,其曰“甚然”则谀也。申子曰:“治不逾官,虽知不言。”今中期不知而尚言之。故曰昭王之问有失,左右中期之对皆有过也。(节选自《韩非子·难三》)【注】①晋六卿:指春秋末期晋国的知氏、范氏、中行氏、韩氏、魏氏、赵氏六大家族。后文的知伯即知氏家主,当时势力最大。赵襄子、魏桓子、韩康子分别是赵氏、魏氏、韩氏家主,晋阳、安邑、平阳分别是三家的封邑。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吾始[A]不知[B]水之可以亡[C]人之国也[D]乃今知之[E]汾水[F]可以灌安邑[G]绛水[H]可以灌平阳。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冯,同“凭”,文中指倚靠,与《赤壁赋》“浩浩乎如冯虚御风”中的“冯”意思相同。B.参乘,在车右陪乘的人,与《鸿门宴》“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中的“参乘”意思相同。C.任其势,文中指凭借他的权势,其中“任”与成语“放任自流”中的“任”意思不同。D.所以,文中表示原因,与《师说》中“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中的“所以”用法不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现在的韩国、魏国实力不如以前,如耳、魏齐也不如孟尝、芒卯贤能,秦昭王认为,如今韩国、魏国要攻打秦国,并不能把秦国怎么样。B.对于秦昭王的说法,侍臣都表示认同,中期则提出不同见解,他借晋国强大的知伯身死国灭的史事,劝说秦昭王不要把形势看得太简单。C.听了知伯的话后,魏桓子和韩康子都产生了忧虑,所以魏桓子用臂肘碰韩康子,韩康子也用脚碰魏桓子,两人在车上用肘和脚暗中交流。D.申子认为秦昭王丢掉法术而要求别人忠信是糊涂的,韩非子对此表示认同;对于左右侍臣,韩非子认为他们回答秦昭王的话是阿谀逢迎。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今秦兵虽强,不能过知氏;韩、魏虽弱,尚贤其在晋阳之下也。(2)然则害与不侵,在自恃而已矣,奚问乎?韩非子认为中期回答秦昭王有过错,理由是什么?请简要说明。(3分)10.DEG句意:我起初不知道水也可以灭亡别人的国家,如今才知道了。汾水也可以淹灌安邑,绛水也可以淹灌平阳。“水之可以亡人之国也”是“不知”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可在后面的D处断开。“乃今知之”与前面的“不知”相对,作谓语,“之”作宾语,是独立的分句,可在后面的E处断开。“汾水可以灌安邑”“绛水可以灌平阳”结构一致,可在中间的G处断开。故选DEG。11.AA.错误。同“凭”,倚靠/通“凭”,乘。句意:中期倚着琴回答说。/浩浩淼淼好像乘风凌空而行。B.正确。句意:韩康子做参乘。/这是沛公的参乘樊哙。C.正确。凭借/由着,听凭。句意:凭借他的权势。/听凭自然的发展,不加领导或过问。D.正确。……的原因/用来……的。句意:这就是知伯国亡身死、头盖骨被做成饮杯的缘故。/是用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释疑难问题的人。故选A。12.DD.“申子认为秦昭王丢掉法术而要求别人忠信是糊涂的”错误,曲解文意。申子的话并不是针对秦昭王的,韩非子引用申不害的话,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所以是韩非子“认为秦昭王丢掉法术而要求别人忠信是糊涂的”。“韩非子认为他们回答秦昭王的话是阿谀逢迎”以偏概全,原文只说“其曰‘甚然’则谀也”,也就是说,左右近臣回答“不如”“不如始强”的时候,不是阿谀奉承,但是回答“甚然”的时候就是阿谀奉承。故选D。13.(1)如今秦兵虽然强大,但不会超过知氏;韩国、魏国虽然弱小,但还是要胜过当初在晋阳城下的时候。(2)既然这样,那么受侵害和不受侵害,在于是否依靠自己罢了,有什么可问的呢?(1)“过”,超过;“尚”,还是;“贤”,胜过。各1分,句意1分。(2)“然则”,既然这样,那么;“自恃”,宾语前置句,依靠自己;“奚”,什么。各1分,句意1分。14.①秦昭王问侍臣与知伯图谋魏桓子、韩康子封地情况并不一样,中期说“勿易”不切合实际,是空话。②中期的职任是掌管琴瑟,他回答的是他不了解的事,这是荒谬的。参考译文:材料一:魏安釐王十一年,秦昭王对侍臣说:“现在韩、魏和他们初起时比,哪个阶段强?”侍臣回答说:“不如初起时强。”秦昭王说:“现在如耳、魏齐和从前孟尝君、芒卯相比,谁更贤能?”侍臣回答说:“如耳、魏齐不如孟尝君和芒卯。”秦昭王说:“凭借孟尝君和芒卯的贤能,率领强大的韩、魏来进攻秦国,还不能把寡人怎么样。如今靠无能的如耳、魏齐率领疲弱的韩国、魏国来攻打秦国,他们不可能把寡人怎么样也是很明显了。”左右侍臣都说:“太对了。”中期却倚着琴回答说:“大王对天下形势估计错了。当初晋国六卿掌权的时候,知氏最强,消灭了范氏和中行氏,又率领韩、魏的军队在晋阳围攻赵襄子,挖开晋水淹灌晋阳城。知伯巡察水势,魏桓子驾车,韩康子在车右陪侍。知伯说:‘我起初不知道水也可以灭亡别人的国家,如今才知道了。汾水也可以淹灌安邑,绛水也可以淹灌平阳。’于是魏桓子用臂肘碰一碰韩康子,韩康子也用脚踩了一下魏桓子,两人在车上用肘和脚暗中碰撞来交流,结果知氏领土被瓜分,知伯身死国亡,被天下人嘲笑。如今秦兵虽然强大,但不会超过知氏;韩国、魏国虽然弱小,但还是要胜过当初在晋阳城下的时候。现在正是他们用肘和脚暗中互相联合的时候,希望大王不要把形势看得太简单(轻视他们)啊!”(节选自《史记·魏世家》)材料二:大凡明君治理国家,凭借他的权势。权势不可侵害,那么即使天下最强大的国家也不能把我怎么样,何况是孟尝君、芒卯以及韩、魏,能把我怎么样呢?君主的权势可以侵害的话,那么像如耳、魏齐这样的无能之辈以及弱国韩、魏也能加以侵害。既然这样,那么受侵害和不受侵害,在于是否依靠自己罢了,有什么可问的呢?申不害说:“丢掉法术而要别人忠实,就糊涂了。”恐怕说的就是昭王吧。知伯为人没有节制,带领韩康子、魏宣子作战而企图用水灌城灭掉他们的国家,这就是知伯国亡身死、头盖骨被做成饮杯的缘故。现在昭王问起目前的韩、魏与当初的韩、魏哪个强大,难道是害怕有被人引水灌城而自取灭亡的祸患吗?虽然有侍臣在身边,可他们并不是韩康子、魏宣子,哪有碰肘踩脚的勾当呢?而中期却说不要轻视,这是空话一句(不切实际的话)。况且中期掌管的,是琴瑟。弦没有调好,曲调不清楚,属于中期的责任。中期去做他不懂的事,岂不是荒谬吗?左右近侍回答说“比初期衰弱”和“不如过去”还可以,说“太对了”就是奉承了。申不害说:“办事不要越过自己的职责,分外的事即便知道也不要讲。”如今中期不知道却还要议论。所以说,昭王的提问有过失,近侍和中期的回答都有过错。(节选自《韩非子·难三》)江西省宜春市宜丰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创新部)(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邓训,字平叔,谦恕下士,无贵贱见之如旧,朋友子往来门内,视之如子,有过加鞭扑之教,太医皮巡从猎上林还,暮宿殿门下,寒疝病发。时训直事,闻巡声,起往问之,巡曰:“冀得火以熨背。”训身至太官门为求火,不得,乃以口嘘其背,复呼同庐郎共更嘘,至朝遂愈也。永平中,治滹沱、石臼河,从都庐至羊肠仓,欲令通漕。太原吏民苦转运,所经三百八十九隘,前后没溺死者不可胜算。建初三年,拜训谒者,使监领其事,更用驴辇,岁省亿万计,活徒士数千人。邓训尝将黎阳营兵屯狐奴,后迁护乌桓校尉,黎阳营故吏皆恋慕,故吏最贫羸者举国,念训尝所服药北州少乏,又知训好青泥封书,从黎阳步推鹿车于雒阳市药,还过赵国易阳,并载青泥一幞,至上谷遗训。其得人心如是。为护乌桓校尉,吏士尝大病疟,转易至数千人。训身煮汤药,咸得平愈。其无妻者,为适配偶。训坐私与扈通书,免归。燕人思慕,为之作歌。拜张掖太守,以身率下,河西改俗,邻郡则之。训为护羌校尉,时迷吾子迷唐,别与武威种羌合兵万骑,来至塞下,未敢攻训,先欲胁月氏胡。训拥卫诸故,令不得战。训发湟中秦、胡、羌兵四千人,出塞掩击迷唐于雁谷。羌俗,耻病死,每病临困,辄持刀以自刺。训闻有困病者,辄拘持束缚,不与兵刃,使医药疗治,愈者非一,小大莫不感悦。训病卒吏民羌胡爱惜旦夕临者数千人或以刀自割又刺杀犬马牛羊曰邓使君已死我曹皆死耳前乌桓吏士皆奔走道路至以空城郭家家立祠,每有病,辄祷求福。(节选自《东观汉记·第三十五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训病卒/吏民羌胡爱惜/旦夕临者数千人/或以刀自割/又刺杀犬马牛羊/曰/邓使君已死我曹/皆死耳/前乌桓吏士皆奔走道路/至以空城郭/B.训病卒/吏民羌胡爱惜/旦夕临者数千人/或以刀自割/又刺杀犬马牛羊/曰/邓使君已死我曹/皆死耳/前乌桓吏士皆奔走/道路至以空城郭/C.训病卒/吏民羌胡爱惜/旦夕临者数千人/或以刀自割/又刺杀犬马牛羊/曰/邓使君已死/我曹皆死耳/前乌桓吏士皆奔走/道路至以空城郭/D.训病卒/吏民羌胡爱惜/旦夕临者数千人/或以刀自割/又刺杀犬马牛羊/曰/邓使君已死/我曹皆死耳/前乌桓吏士皆奔走道路/至以空城郭/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贵贱,指地位高低,与《师说》中“无贵无贱”的“贵”“贱”意思相同。B.上林,文中指古宫苑名,后泛指帝王的苑囿,也可指司马相如的名篇《上林赋》。C.“更用驴辇”的“辇”指车子,与《阿房宫赋》中“辇来于秦”的“辇”用法相同。D.医药,文中指“医生用药”,现代指医疗和药物,古今异义。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邓训对待士人谦逊、宽容;对待朋友犯了错的孩子严厉教育;对待太医皮巡关怀备至,不辞劳苦用嘴巴向其背部缓缓吐热气,使其痊愈。B.朝廷下令疏理滹沱河和石臼河以通漕运,邓训担任谒者监理此事,改变了运输方式,不仅每年节省费用无数,而且保全了很多服役的人。C.邓训调离黎阳营后,原属下仍爱戴思慕他,其中有一个叫举国的,专门为他从黎阳步行推车到洛阳买药,还为他在易阳买了一块青泥。D.迷吾派出一万多骑兵胁迫月氏胡人,邓训没有置身事外,挺身而出保卫各族胡人,使他们免于征战,后又派兵四千,在雁谷袭击迷唐。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时训直事,闻巡声,起往问之,巡曰:“冀得火以熨背。” (2)羌俗,耻病死,每病临困,辄持刀以自刺。 14.邓训担任护乌桓校尉、张掖太守时,如何赢得民心?请简要概括。(3分) 10.D【解析】句意:邓训(因病)去世,官吏百姓都敬重他,一天中从早到晚来吊唁的有几千人,有人用刀子割自己,又杀死自己的狗、马、牛、羊,说“邓使君已死,我们也一起去死吧”,之前的乌桓官吏士兵都在道路急急奔走,以至于城郭都空了。“我曹”作“皆死耳”的主语,“我曹皆死耳”中间不应断开,排除AB;“道路”作“奔走”后置的状语,“奔走道路”中间不应断开,排除C。故选D。11.C【解析】A.正确。句意:无论地位高低贵贱。C.“用法相同”错。“辇”,名词,车子/名词作状语,乘坐辇车。句意:改用驴车/坐着辇车来到秦国。故选C。12.D【解析】D.“迷吾派出一万多骑兵胁迫月氏胡人”错。原文为“时迷吾子迷唐,别与武威种羌合兵万骑”,意思是当时迷吾的儿子迷唐,另外和武威种羌合兵共一万多骑,并不是迷唐派出一万多骑兵。故选D。13.(1)当时正是邓训值班,他听到了皮巡痛苦的声音,去询问他的情况,皮巡说:“希望有火能够烘烤背部。”(2)羌人风俗以病死为耻,每当病重到了危急关头,就用刀自杀。(1)“直事”,值班;“冀”,希望;“熨”,烘烤。(2)“耻”,意动用法,以……为耻;“辄”,就。14.①关爱将士,对他们施加恩德②注重移风易俗参考译文:邓训,字平叔,对待下士谦逊仁恕,无论贵与贱一如既往的好,朋友的孩子来自己家中,就当作亲生孩子来对待,有什么过错就用鞭子来教育。太医皮巡打猎后从上林苑里回来,晚上住在殿门里面,寒疝病发作。当时正是邓训值班,他听到了皮巡痛苦的声音,去询问他的情况,皮巡说:“希望有火能够烘烤背部。”邓训亲自到大官门为他求火,没有成功,就用嘴巴向他的背部缓缓吐热气,又请同屋的人一起再次缓缓吐气,到了早晨皮巡的病就好了。永平年间(朝廷下令)疏理滹沱、石臼河,从都庐到羊肠仓,想使这两地之间通漕运。太原官吏百姓苦于劳役。(漕运)所经过的三百八十九处险要的地方前后落水淹死的人不计其数。建初三年,皇帝授予邓训谒者的官职,派他监理此事,改用驴车运输,每年节省费用数以亿万计,保全和救活了服役的几千人。邓训带领黎阳营兵在狐奴屯兵,后升任护乌桓校尉,黎阳营的老部下都眷恋思慕他。所以(邓训的)最贫困的老部下举国,想到邓训常吃的药在北方州郡很少,又知道邓训喜欢用青泥封书信,就从黎阳推着独轮小车在洛阳买药,回去的时候路过赵国易阳,又装上一块青泥,到上谷送给邓训,邓训就是这样得人心。(邓训)任护乌桓校尉,官兵常患严重的疟病,相互传染有数千人。邓训亲自为他们煮汤药,都能获得痊愈,那些没有妻子的官兵,为(他们)娶妻。(邓训)因私下与梁扈通书信犯罪,被免职归乡。燕人思慕他,为他作歌。(邓训)授职张掖太守,以身率下,河西改了风俗,邻郡也随之效法。(邓训)为护羌校尉,当时迷吾的儿子迷唐,另外和武威种羌合兵共一万多骑,来到塞下,不敢攻打邓训,先想胁迫月氏胡人。邓训加以保护阻碍,使双方不能交战。(邓训)征集湟中秦、胡羌兵四千多人,出边塞在雁谷袭击掩杀迷唐。羌人历来以病死为耻,每当病重到了危急关头,就用刀自杀。邓训听说有病重的人,就把他抓来绑好,不给他刀子,派医生用药治疗,治好的人很多,大人小孩没有不感激高兴的。邓训(因病)去世,官吏百姓都敬重他,一天中从早到晚来吊唁的有几千人,有人用刀子割自己,又杀死自己的狗、马、牛、羊,说“邓使君已死,我们也一起去死吧”,之前的乌桓官吏士兵都在道路急急奔走,以至于城郭都空了。家家为(邓训)设立祠堂,一旦家人有病,就向他祈祷求福。(节选自《东观汉记·第三十五章》)江西省宜春市丰城市东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文本一:上在道,民有献瓜果者,上欲以散试官授之,访于陆贽。贽上奏,以为:“爵位恒宜慎惜,不可轻用。起端虽微,流弊必大。献瓜果者,止可赐以钱帛,不当酬以官。”上曰:“试官虚名,无损于事。”贽又上奏,其略曰:“自兵兴以来,财赋不足以供赐,而职官之赏兴焉;青朱杂沓于胥徒,金紫普施于舆皂。夫诱人之方惟名与利名近虚而于教为重利近实而于德为轻。专实利而不济之以虚,则耗匮而物力不给;专虚名而不副之以实,则诞谩而人情不趋。今之员外、试官,颇同勋、散、爵号,虽则授无费禄,受不占员,然而突銛锋、排患难者则以是赏之,竭筋力、展劳效者又以是酬之。若献瓜果者亦授试官,则彼必相谓曰,吾以忘躯命而获官,此以进瓜果而获官,是乃国家以吾之躯命同于瓜果矣。视人如草木,谁复为用哉!今陛下既未有实利以敦劝,又不重虚名而滥施,人无藉焉。则后之立功者,将曷用为赏哉!”贽在翰林,为上所亲信,居艰难中,虽有宰相,大小之事,上必与贽谋之,故当时谓之内相,上行止必与之俱。然贽数直谏,忤上意,卢杞虽贬官,上心庇之。贽极言杞奸邪致乱,上虽貌从,心颇不悦。(节选自《资治通鉴》第二百三十卷)文本二:伏见唐宰相陆贽,才本王佐,学为帝师。论深切于事情,言不离于道德。智如子房而文则过,辩如贾谊而术不疏,上以格君心之非,下以通天下之志。但其不幸,仕不遇时。德宗以苛刻为能,而贽谏之以忠厚;德宗以猜疑为术,而贽劝之以推诚;德宗好用兵,而贽以消兵为先;德宗好聚财,而贽以散财为急。至于用人听言之法,治边驭将之方,罪己以收人心,改过以应天道,去小人以除民患,惜名器以待有功,如此之流,未易悉数。可谓进苦口之乐石,针害身之膏肓。使德宗尽用其言,则贞观可得而复。(节选自苏轼《乞校正陆贽奏议进御札子》)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夫诱人A之方B惟名与利C名近虚D而于教E为重F利近实G而于德H为轻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字词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访于陆贽”与“径造庐访成”(《促织》)两句中的“访”字含义不同。B.内相,唐德宗开始,虽朝廷有宰相主政,而翰林学士常值宿内廷,向皇帝提出建议,参裁可否,故号称内相。明朝时内相为司礼监掌印太监尊称。C.“上虽貌从”与“貌恭而不心服”(《谏太宗十思疏》)两句中的“貌”字活用情况相同。D.“贞观”为唐高祖李渊的年号,出自“天地之道,贞观者也”。他开创了政治清明、经济复苏、文化繁荣的初唐局面,史称“贞观之治”。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陆贽不赞成用官位来酬报给唐德宗进献瓜果的人,认为只能赐给他们钱帛,但是德宗觉得试官只有个虚名,对事情是没有什么损害的。B.唐德宗非常信任器重陆贽,无论什么事,都与陆贽商量,无论到哪里去,都有陆贽伴随,所以陆贽敢于直言谏诤,不惧违背德宗的意旨。C.苏轼赞赏陆贽对上可以纠正皇帝的错误,对下能够贯通天下人的心志。陆贽提出了很多方面的合理建议,像苦口良药般可以医治重病。D.唐德宗没能完全按陆贽的进言去实行,贞观之治的盛况难以再现。苏轼进札子的目的是建议宋哲宗读陆贽的奏议,从中学习治国之术。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今陛下既未有实利以敦劝,又不重虚名而滥施,人无藉焉。(2)智如子房而文则过,辩如贾谊而术不疏。14.文本一第一段中陆贽的奏议属于文本二中提到的哪个方面的奏议?在这个方面陆贽的主要观点是什么?10.BCF11.D12.B13.(1)现在陛下既没有实际的利益来敦促劝勉人们,又不重视虚无的名誉而不加节制地施加于人,人们行事便无所依凭了。(2)智慧与子房(张良)相当而文才却要胜过他,辩才与贾谊相当而方法却不似他粗疏。14.(1)属于“用人听言之法”这个方面的奏议,属于官职任用这一方面。(2)主要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绿色能源项目投资定金合同附属协议书2篇
- 二零二五年度权威解读!欠条法律风险防范及处理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白酒定制生产与品牌发展合同2篇
- 二零二五年度高铁安装工程设备磨损保险合同2篇
- 2025年度西餐厅经营管理权租赁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航空货运代理航空货物包装材料供应合同3篇
- 展会展台拆除合同(2篇)
- 小区道路工程承包合同(2篇)
- 2025年餐饮食材配送与售后服务合同协议3篇
- 二零二五年度航空航天零部件耗材采购合同范本3篇
- 幼儿园反恐防暴技能培训内容
- 食品企业质检员聘用合同
- 中医诊所内外部审计制度
- 自然辩证法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2024年国家危险化学品经营单位安全生产考试题库(含答案)
- 护理员技能培训课件
- 家庭年度盘点模板
- 河南省郑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数学 含答案
- 2024年资格考试-WSET二级认证考试近5年真题集锦(频考类试题)带答案
- 试卷中国电子学会青少年软件编程等级考试标准python三级练习
- 公益慈善机构数字化转型行业三年发展洞察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