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数据中心综合布线工程常见问题解读_第1页
2024数据中心综合布线工程常见问题解读_第2页
2024数据中心综合布线工程常见问题解读_第3页
2024数据中心综合布线工程常见问题解读_第4页
2024数据中心综合布线工程常见问题解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数据中心综合布线工程常见问题分析2024目录TOC\o"1-2"\h\u95051数据中心 311820(1)如何减少因综合布线扩容或维护期间制冷效率下降的影响 321556(2)综合布线产品对热通道或冷通道内环境的额外需求 410062(3)如何对热通道内敷设的综合布线进行维护 411192万兆铜缆 14144023屏蔽布线 184293(1)芯线与屏蔽层之间短路 1927238(2)屏蔽层开路 2013553(3)屏蔽层带电 203129(4)屏蔽层测试的完整流程 21271634光纤应用 2119447(1)节省空间 2132717(2)MDI多芯光纤的应用要求 2213375(3)节省时间 2221115(4)性能保障 227005耐火缆线 26161476管理 28278561.为什么需要标识?标识的重要性在哪里? 2845532.如何在已经混乱的堆积或缠绕的缆线中查找目标缆线?通常查找缆线的方法有下面几种: 28259223.在选用智能布线系统时,需要综合考虑哪些因素? 28319624.在项目的什么阶段开始考虑标识问题? 29134335.数据中心的标识方面有什么特殊要求? 29135876.对于布线系统,建立标识的一般原则是什么? 3053347.动态标签是否可称为智能配线系统? 3123158.作为智能化系统必须完全具备哪些基本功能? 3123989.电子配线管理系统和常规布线系统有哪些区别?主要有下列区别: 31274547施工 32286771.管路的施工工艺应注意哪些事项? 32106652.桥架和槽道的施工工艺注意哪些事项? 3239093.水平缆线敷设的施工工艺应注意哪些事项? 32101214.主干缆线敷设的施工工艺应注意哪些事项? 33167445.光缆敷设的施工工艺应注意哪些事项? 33209836.信息模块端接的施工工艺应注意哪些事项? 33131077.机柜式配线架的施工工艺应注意哪些事项? 3336978.光纤熔接的施工工艺应注意哪些事项? 33数据中心缆线增补与维护为何需要考虑与冷/热通道的关系?随着装机密度的增加,数据中心单柜供电与制冷的需求动辄十几千伏安,由此衍生出冷通道隔离、热通道隔离、柜间制冷等多种形态的机柜设计。新形态的机柜对热源的管理要求甚高,通常会对机柜内送风或回风通道做一定的密闭处理。柜间综合布线的路由通常位于密闭冷通道或热通道内,从而引发对以下新问题的考量。如何减少因综合布线扩容或维护期间制冷效率下降的影响在传统环境下,影响综合布线系统实现小面积扩容或维护的机柜可局限在路由两端的两个柜,当布线路由位于隔离的冷通道或热通道内时,任何对布线的操作均将对微模块的整体制冷形成影响,从而可能影响多个机柜的运行。因此,设计机柜时应尽量考虑布线的维护可操作性,对于因设计原因无法提供相应操作环境时,应事先考虑充分备份主干,以减少打开冷/热通道的机会。综合布线产品对热通道或冷通道内环境的额外需求热通道内的温/湿度要求可能会超过常规的室内布线需求。考虑局部极端情况下,根据ISO/IECTR29106对于环境的划分,当缆线运行环境温度范围超过-10~60℃,湿度超过5%~85%时,应属于轻工业环境,布线系统应遵循轻工业环境设计选型。此外,粘贴在缆线上的标签同样应采用满足一定温度要求的型材,避免长时间高温环境下标签脱落。冷/热通道封闭区域都属于不可见顶部通风环境,按GB50174标准,应充分考虑防火要求,建议采用CMP/OFNP防火等级。如何对热通道内敷设的综合布线进行维护当综合布线路由位于热通道内时,其维护操作应注意以下几点:① 分的隔离防护;②尽可能减少热通道开启的时间;③通过临时措施减小热源回流,如毛刷、透明隔热布帘等。为何光纤连接器件应考虑易清洁和易更换?现在的光传输系统的特点是性能强大但娇嫩无比。在端口上,由于纤芯过于纤细(9μm或50μm),肉眼看不见的灰尘都能使传输效果大大降低,甚至造成传输中断。为此,数据中心普遍设计成“洁净室”的工作环境,以避免光纤测试和跳线插拔时影响传输效果。众所周知,光纤耦合器事实上是一个准直器件,其作用是让两端光纤连接器中心光纤纤芯的中心完全对准,让光能够传递出去。光纤的端面(光纤尾纤和光纤跳线的端面、预端接光缆的连接器端面)在未使用之前是封闭的,灰尘基本上进不去。一旦开封,空气中那些看不见的灰尘就可能沾到光纤的端面上,引起光传输效率降低。对于光纤耦合器而言,从外部(机柜的正面)清洁光纤跳线的端面容易,但要清洁光纤尾纤的端面或者是光纤模块盒内的跳线端面则需要使用很长很细的棉签才能做到。甚至有时候即使是这样还无法做到清洁干净,只能将配线架或模块盒打开,将其中的尾纤或跳线从光纤耦合器中拔下来进行“终极清洁”。为了达到能够拆卸的目标,需要配备能够从机柜正面拆卸出光纤配线架内胆(式光纤配线架、旋转式光纤配线架和模块盒式光纤配线架)或光纤模块盒前盖的光纤盒响到旁边的光纤连接器,造成额外损伤。这个损伤又会导致旁边的光纤信道无法正常使用。如何使得铜缆模块易于更换?试,以防因维护而造成的损坏。例如,前拆式配线架模块组在前拆时,是4个模块一起拆出,而其中可能仅重新终接了1个模块,但在测试时,需对这43根线因动过而发生故障。但是另3后才能进行,使整个工程的维护效率降低。根据这一运维特点,数年前,单模块双向可拆卸式通用配线架已经开始流行,借助于单个模块可以在机柜正面拆卸的特点,使重新终接、测试仅面对一根线进行,维护变得简单、易行。如图6-1所示的配线架是其中的一款配线架。它的特点是采用模块框架结构,使常规的模块可以从模块框架的背后拆装,而每一个模块框架连带着模块可以从配线架的正面拆装,以达到单模块双向可拆卸的目的,配线架上的模块更换也就变成一件简单的工作了,不再需要人在机柜内进行操作,达到了更换一个模块不需要碰到旁边模块的效果。图6-1单模块双向可拆卸式通用配线架标记为何需考虑清晰与维护的方便?综合布线系统的配线架标签希望永远不改动,但事实上在运维时,会因各种原因而发生少量的改动。所以,所选用的配线架最好能够更换其中的标签。为了达到这一目的,20年前出现了有机玻璃标签框,将激光打印机打印的标签隐藏在标签框后,达到了可靠而易于更换的效果。当然,也可以采用粘贴式标签达到同样便于更换的效果,但粘贴式标签往往会因施工原因或胶质的原因,导致使用时间长了以后标签出现脱落的现象,而一旦标签脱落,就会导致配线架端口的标记消失。如果干脆不使用标签,而是采用配线架上每个端口旁印刷统一的数字或字母作为标识,那就得手持记录本(纸质或电子均可),通过查询记录弄清每个端口的连接。产品简洁对系统升级有何好处?术已经普及,另一方面也说明综合布线产品已经能够达到简洁易懂的程度。这并不是坏事。但简洁的综合布线产品还应具有易于升级的功能,如图6-1 所示的配线架,其中MPO模块框架如果遍布整个配线架,就可以实现288芯的光纤连接,这一密度远高于常规的LC型光纤配线架。由于未来的光纤连接器必然会走向MPO,所以双芯的LC耦合器能够与12/24芯的MPO耦合器互换,将会使综合布线产品面向未来时,不至于因被淘汰而导致系统整改。当然,这样的升级前提是有足够多的光纤纤芯支持。对于现在的数据中心而言,想要更换一列机柜的光缆或主干光缆并不困难(当然,更换后的美观会是一个问题),所以光纤系统的芯数升级是切实可行的。同样,现在数据中心所用的铜缆连接件大多是6类或6A类等级,但由于铜缆布线系统网络系统,应用上就有可能会升级到那一等级。这时如果所用模块能够被更新到新的等级,那么无论使用哪一种计算机网络,综合布线系统都将能够支持。与光纤芯数升级同理,对于现在的数据中心而言,想要更换一列机柜的对绞电缆并不困难。如何注意8位模块的更换?综合布线系统有着漫长的使用期,对于数据中心而言,这一时间少则5年,多则会达到10人员(包括代维人员)终接方法(光纤连接件的连接方法数十年来没有变化,自然也不必考虑)间需要使用库存的模块重新进行模块终接,则应让操作人员能够很快掌握模块的终接方(包括屏蔽模块)。对于RJ45型模块而言,现在的工程中往往有一个明显的故障隐患:跳线的受力方向。看过RJ45模块的人都知道,RJ45模块的8根金针为一字排开(见图6-2),而很少有人知道,8根金针的上下方向具有弹性,左右方向不具有弹性。也就是说,如果跳线的水晶头在模块内的尺寸匹配度不理想(模块插座孔大,水晶头略小),当跳线的受力方向为上下时(图6-3的上半部),8根金针因具有弹性而不会损坏;当跳线的受力方向为左右时(图6-3的下半部),8根金针就会受到侧向力,时间长了以后,会导致其中有几根金针粘连,则这个模块只能废弃,重新割接一个。图6-2RJ45模块图6-3跳线的两个方向由此可知,配线架在选用时应注意跳线的方向,使模块中金针的方向在跳线受力时始终保持在其具有弹性的方向上(跳线上下受力时,模块的8根金针宜平行,跳线左右受力时,模块的8根金针宜垂直)。数据中心内缆线管理是否必要?好的缆线管理不仅可以提高数据中心的美观程度,还可使网管人员在进行布线系统的移动、添加和更换时更加简单快速,并且有效的缆线管理会避免缆线在机柜和机架上的堆积,防止其影响冷/热空气的正常流动。如果热交换的效率下降,则设备的温度将上升,不仅需要消耗更多的能源,而且会使设备的传输性能及可靠性下降。数据显示,温度上升10℃,信号传输将衰减4%。因此,数据中心内缆线管理的设计是非常重要的。为什么需要支持10G应用?数据中心的布线系统需要有效支持3代有源设备的更新换代。同时,数据中心应能够支持高速率的数据传输和存储及越来越大的单体文件的容量。所以,选择一套先进的布线系统是极其有必要的。它将确保在相当的一段时间内,无须更换或升级布线系统本身。要知道,更换一台网络设备相对容易,而更换整个布线系统需要更多的时间和成本。对绞电缆能支持10G应用到多少距离?根据2006年9月颁布的IEEE802.3an10BASE-T标准,6类布线可以在55m的距离上传输万兆以太网。2007年3月颁布的TSB-155标准主要针对已经安装的6类、E级布线系统对万兆以太网应用支持的关键因素:①支持10G以太网的信道模型长度为37m;②线间串扰测试合格的37~55m信道可支持10G以太网;③55~100m的信道使用缓解技术后可支持10G以太网。2008年4月,TIA正式颁布了在100m距离信道上传输10G以太网的6A类布线标准。综合以上标准可以看出,支持10GBASE-T足相关测试指标的情况下确定最大传输距离是不可取的。如何减少外来串扰对布线的影响?外来串扰是数据中心布线设计和施工人员都应重视的问题。有时候,美观的布线背后往往隐藏着外来串扰的威胁。解决的方法是除了提升产品的结构、使用材料与制造工艺以外,在缆线敷设时,应注意不要过紧捆扎,不要超出规定的通道填充容量,避免过于弯曲(小于规定弯曲半径),或者采用6A类以上的布线系统,采用屏蔽布线系统等。如何清理数据中心内的废置缆线?废置缆线是指数据中心内一端未端接到插座或设备上,且没有标注“预留”标签的已安装电信缆线。TIA-942标准规定,数据中心内的缆线要么至少一端端接在主配线区或水平配线区,要么就被移去。废弃后堆积在天花板上、地板下和通风管内的缆线,被认为是利于机房的节能。数据中心内的交叉连接是否必要?在ISO11801 标准中,定义了两种配线模型,一种是互连,另外一种是交叉连接,图6-4所示。从图6-4中可以看出,交叉连接在服务器和交换机之间多使用了一个配线架,故互连方式在提高传输性能的同时,经济性更强。但是,交叉连接所具有的管理便利性与可靠性却是互连方式所无法比拟的。使用交叉连接方式,可以将与交换机和服务器连接的缆线固定不动,视为永久连接。当需要进行移动、添加和更换时,维护人员只需变更配线架之间的跳线,而互连方式则难以避免地需要插拔交换机端口的缆线。对于数据中心,将快速恢复、降低误操作以及保证设备端口正常运行作为最基础要求的环境,尤其在电子配线架的应用中,交叉连接无疑是最佳选择。毕竟,在日常维护时尽量避开接触敏感的设备端口无疑是明智的。图6-4配线连接模型MPO-MPO预端接光缆两端应采用公头还是采用母头?今后能够升级到40G/100G/400G。对于前者,只要当前的光纤信道上连接器能够匹配,采考虑与今后可能选择的网络设备上的MTP/MPO光纤接口匹配。例如,当网络设备的MPO光纤接口为公头时,所选预端接光缆的接口宜选用母头,以免今后添加转换器时增加损耗。数据中心内的服务器可以直接连到核心区的交换机吗?怎么连?一般来说,EDA区域的服务器设备,应通过分布式网络的方式,经由HDA的网络设备,交叉连接到位于MDA的核心交换机,如图6-5所示。图6-5分布式网络连接如果距离允许(信道长度小于100m),也可以采用集中式网络架构,不经由HDA,直接从EDA布水平缆线至MDA,通过交叉连接接入核心交换机,如图6-6所示。或者在上例的基础上采用区域插座或集合点的方式,增加日后服务器变更的灵活性,如图6-7所示。但是不可如图6-8所示,直接通过跳线在HDA把主干布线和水平布线连接起来,哪怕是距离不大于100m也不行(不符合GB50311—2007的四连接点模型)。冷通道下面可以走线吗?根据TIA-942的解释,电力电缆可以敷设在冷通道下方的架空地板下面,这样一方面可以和数据缆线保持适当距离,一方面其工作时产生的热量可以被冷通道稀释。但是随着现在机房设备耗电发热情况的日趋严重,机房布线的趋势是尽可能不占用冷通道的通风空间,以维持当初的空调设计散热功能。电力电缆可以走在热通道下或机柜的上下方,尽量不在架空地板下走线。图6-6集中式网络连接图6-7区域插座与集合点连接方式图6-8错误连接方式布线系统对数据中心的节能环保有积极的措施吗?布线系统主要是从以下几方面来支持数据中心的绿色环保和节能。② 采用生命力长,能够支持未来2到3合技术的产品,推迟数据中心物理设施升级的年限。③选用更细的缆线(如6A的屏蔽缆线),节省走线通道的材料,减少对冷热空气对流的阻隔。④选择支持功耗相对比较小的设备的布线系统,如光纤。⑤选择容错性能好、抗干扰能力强的布线系统,提高网络运行效率。⑥ 闲置端口,缩短故障排查时间等。有源跳线在数据中心的网络设备端有什么价值?有源跳线是一种一端是光连接器、另一端是铜连接器的跳线,在跳线内部嵌入了一个光电转换器。它的功能类似于市场上常见的光电转换器,但尺寸更小,而且还兼容了跳线的功能。大量的服务器配备了光纤接口时,如果采用光交换机,目前的造价还是远高于铜缆交换换机与光纤跳线的组合造价。数据中心内光和铜怎样做到理想选用?数据中心是信息汇聚、传输和处理的核心区域。在数据中心内,自然是以光纤为主,以实现高速、超高速的信息传输。但是,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光纤必然也存在着不足的一面:怕灰易折。也正因为如此,双绞线才会应运而生,成为最后一百米的首选传输线。许多资料中都说,在数据中心内,有70%的传输故障来自物理层。如果逐一分析故障的来源,会发现跳线以及暴露在外的缆线是最容易发生故障的,而光纤的脆弱使得光纤跳线成为重灾区。为此,如果在服务器机柜(EO)这样可能经常会被维护人员接触的地方选用铜缆,将会使故障概率大为下降,使数据中心的平均无故障时间大幅度改善。数据中心光纤测试需要达到什么样的环境?测试时,如果环境中含有比较多的灰尘就可能在光纤端面暴露在空气中的瞬间沾染到灰尘,导致测试不合格或测试后使用性能不佳。在数据中心没有建成时,整个工地往往弥漫着大量的灰尘,这时最好不要进行光纤端接和测试,因为这时的端接和测试都可能会导致灰尘进入熔接点或污染光纤端面,从而引发返工。应构成“洁净”环境:将可能进行光纤熔接、光纤测试的机房打扫干净,清除空气中的灰尘,进入机房的人们穿上防尘服、帽子和鞋套……数据才是真实有效的。数据中心的缆线长度短,材料进场测试是否还有必要?数据中心内的铜缆往往都在30m之内,光纤的长度往往也会有非常大的余量,所以有相当多的人认为数据中心内的链路和信道传输性能基本上都是能够合格的。从理论上来能够符合规范的要求。在许多工程临近结束时,都会遇到部分链路或信道性能不合格的问题,这时可能引发的原因大多集中在三处:①产品本身就存在问题,性能指标不合格。②施工质量达不到要求。③测试仪器不在有效期内。作为项目管理者而言,到这个时候,要排除测试仪器的问题比较简单,但如果要区分出是产品本身不合格还是施工质量达不到要求,往往就会比较头疼,因为这时的供应商和施工人员之间往往会有立场完全不同、持久的争论,因为到达这一刻,已经很难或没有时间从桥架上将绑扎整齐的缆线拆开,检查施工的质量了。这时,如果能够看到一份材料在进场时检验合格,且有现场的监理、总包、施工方签字证明的文件,那问题就会变得十分明朗,处理问题也会比较简单。如果发生了这样的现象,但又拿不出材料进场测试合格的文件,可以利用现场剩余的同批次器材,补做材料进场测试。数据中心的缆线是否还要预留?数据中心的缆线大多是敷设在两个机柜之间,往往是经过机柜上方的上走线桥架,少量也会利用架空地板下的下走线桥架。在这样的环境中,缆线几乎全部暴露在人们的视野中,一旦美观没有做好,就会给人留下“不整洁”的印象,这是当今绝大多数数据中心内能够看到的普遍现象。在这样的环境下,缆线要想预留变得十分困难,但如果不预留,则会因工程中万一改变位置导致缆线不够长而引起供货周期与施工周期的矛盾(数据中心的施工时间往往只有数月)。为了避免缆线长度设计时考虑不周,造成施工时可能会改变部分配线架位置等常见的施工现象而造成工程周期拖延的问题,在数据中心的设计时,在可能的情况下还是应该为缆线考虑预留的空间,这样的预留是指因设备位置所需的一米至数米长的预留(第一级预留),这样的预留可以有多种储存的方法:①跨机房的缆线可以考虑在工作通道(走廊)上的桥架中设置预留空间。②下走线时利用架空地板下设储线空间(以不阻挡空调送风、易于维护为前提)。③上走线桥架在弯角处设储线空间。④机柜两侧设缆线盘绕空间。⑤机柜内的配线架附近安装储线器。⑥预留少量的机柜作为盘线机柜。另外,由于工程测试、工程应用中总会有极少量的信息点发生故障,所以在每个端口附近还需保留数百毫米长度的“第二级预留”缆线。万兆铜缆Cat.6A铜缆符合标准的最基本特征是什么?①保证信道性能达到或超过布线标准,能够支持500MHz。②信道长度最长可达100m,能够支持有4个连接的应用。③能够支持10GBASE-T应用。④优异的外部串扰干扰抑制性能,相关产品能够提供AXT测试报告。Cat.6A与Cat.6相比在布线的时候应该注意哪些方面?①布线施工应该更小心。②避免过度挤压、捆扎过紧、过多、弯曲半径太小等布线不规范问题。③Cat.6A比Cat.6缆径粗,缆线较重。④Cat.6A需要测试外部串扰。万兆铜缆外部串扰测试有问题时,如何改进?① 过大的成捆电缆束。②穿金属管布放,关键链路可以考虑单独穿管。③如果检测不合格,则需要将电缆束改小(比如12根一捆改成6根一捆)。④ 线架。⑤如果是屏蔽铜缆,需要检查屏蔽工程质量是否合格。目前市场中有哪些万兆接口?10G接口现在是光铜并存的局面。①基于光纤万兆以太网,采用高密度、低功耗的小型可插拔连接器(SFP/SFP+),功耗只有1W,但是光纤设备成本相对较贵,因此光纤万兆以太网主要用于远距离的城域网(MAN)或局域网(LAN)园区网络主干。② 为了在铜缆上传输万兆以太网,IEEE 802.3ak任务小组于2004年发布了BASECX4,10G BASE-CX4主要用于解决数据中心机房设备背板的高速互联,价格最宜,但传输距离只有15m,由于采用8条双同轴屏蔽电缆,缆线尺寸较大,此外CX4连接器非常昂贵而且无法现场端接,因此10GBASE-CX4已经逐渐淡出市场。③IEEE802.3an工作小组于2006年发布了在双绞线上传输万兆以太网的技术标准10GBASE-T,10GBASE-T兼容传统的百兆和千兆以太网,在Cat.6A布线系统上传输距离可以达到100m,因此Cat.6A双绞线能够满足万兆到桌面及数据中心高性能运算的需求。10GBASE-T仍然采用传统的RJ45连接器,易于安装和维护,目前主要应用于数据中心。10GBASE-T标准兼容10M/100M/1000M以太网及现行的星型拓扑结构。同1000BASE-T一样,10G BASE-T也是采用4对双绞线进行传输,不同的是BASE-T平均每对线传输2.5Gb/s;要求布线系统带宽至少为500MHz。从目前IT设备发展来看,10GBASE-T是一种性价比最好的技术。与光缆相比,万兆铜缆存在的理由是什么呢?①这一问题取决于用户IT设备接口的选择。铜和光的选择不单纯是布线上的问题,设备端口类型的确认是评估的前提。②成本因素。光纤接口表现出功耗较低(但整体设备的功耗在电的基础上会增加)、延时低的特点,但是设备价格昂贵;铜缆表现出较好的性价比。从IT设备的建议成本来看,光接口的设备是昂贵的。③铜缆在机房内和大楼的工作区部分,表现明显的优势,易于使用,易于维护,接口兼容性好。光缆在园区和主干部分,具有长距离、高速率、抗干扰特点。④现在大量终端设备采用POE,如IP电话、摄像头,光纤不能支持POE。万兆以太网是否可以选择Cat.6缆线?Cat.6缆线结构方面没有任何的消除外部串扰的设计,无法保证10GBASE-T应用。通常Cat.6缆线只在有限的短距离和干扰不大的情况下能够支持10G应用,因为限制要素较多和干扰的不确定性,建议使用Cat.6A缆线。如何理解10GBASE-T技术与TOR设计对数据中心的影响?对每一种技术的评估应建立在互操作性、应用效益、未来可扩展性、维护成本和每端口总传输成本的基础上。这种分析应包括跳线、交换机端口和服务器或存储设备的网络接口的成本。TOR解决方案具有低延迟、可降低水平铜缆成本的特点,但由于其电子设备的昂贵成本以及因此带来的高维护费用,多数情况下,它们被运用在数据中心的某些特殊应用领域。考虑到特制跳线和有源设备的高成本,大部分数据中心仍会考虑安装支持10GBASE-T的布线系统。英特尔®在2011年年初供货的集成10GBASE-T芯片的主板,大幅度降低了电能消耗。节能型以太网(IEEE802.3az)将在不久的将来进一步降低10GBASE-T端口的功耗,其原理是将闲置的端口设为“睡眠”模式(低功耗模式),从而降低每端口的净功耗。在数据中心的TOR应用案例中,传统的铜缆信道只用于监控、集中式KVM和设备管理。TOR技术所用到的直连跳线将根据不同应用的距离限制被用于单个机柜内或机柜列内。而新的国际标准则建议在数据中心中安装6A类布线来支持10GBASE-T,这其中包括ISO24764和颁布的TIA942-A。通过采用支持10GBASE-T的“集中式”布线设计,可以避免端口超配及昂贵的移动、增加和变化。同样,服务器若使用集成了10GBASE-T端口的主板就可以节省额外的网卡成本。另外非常重要的一点是,对于SFP,SFP +和CX4块,由于它们本身属于收发器模块,其质保期比较短,与此相对应的交换机的端口有一的质保期,而结构化布线系统一般至少承诺20年质保期。机柜ToR接线的情况,交换机端口和服务器之间没有采用结构化布线方式。机柜之间设成本,但通过进一步研究,会发现其实到最后并没有实现真正的节省。如果使用一台集中式的KVM交换机,仍然需要安装集中式的布线子系统。尽管一开始的信道数量较少,然而后期添置的电子设备可能有不同的最小/最大信道长度,这就产心,以支持未来的设备选择,这样就完全否定了初期点对点的节省效果。由于在初期对走线通道、机柜空间和信道未作规划,以后再添加布线系统将花费更同时还要增加楼层空间、移动机柜,以保证新的通道不会阻塞气流的正常流通。进一步检查会发现,除了之前所述的局限以外,交换机端口专属用于一个特定机柜中的服务器,这可导致交换机端口超额配置,并无法得到充分的利用,而且还需要为这些不使用的端口支付维护费用。若全部48器,也需要再购买一台48端口的交换机。这种情况下,假设新的服务器需要两个网络连接,则机柜内将添加46能。机柜中添加了两个电源。额外的交换机和端口也增加了更多的维修费用。相对于10GBASE-T,许多ToR技术(点对点连接)有连接长度的限制。最长长度从2~15m不等,而且比结构化布线信道更昂贵。短信道长度会限制设备的位置,使其处于较短的电缆范围内。如果通过结构化布线系统,10GBASE-T最高可支持到100m,并允许在数据中心内有更多的设备放置选择。如果Cat.6A布线测试通过,仍然网络出现异常,如何测试?参考GB21671—2008规范或RFC2544。GB21671—2008,测试吞吐量、丢包率、最大传输速率、延迟、健康度等,并给出了通过/失败判据。①模拟“6包1”或“12包1”建立线外串扰测试模型。②通过支持10G测试仪表,在核心缆线(受害缆线)两端发送与接收可供计量的10Gb/s仿真数据流量,并选择GB21671—2008或RFC2544中的一些测试项目,通过一定时间的持续测试,得到线外串音干扰前后的误码率、丢帧率及丢包率。③从链路层性能角度评估线外串音对网线传输性能的影响,测试并观看测试结果。GB 21671—2008或RFC2544几小时。仪表可根据所选测试项目预估测试时间。屏蔽布线F/UTP电缆和S/FTP电缆的传输性能差异在哪些方面?从电磁兼容性观点来看,S/FTP电缆由于采用金属编织网和金属箔屏蔽层相结合的方法来抵御外界电磁干扰(EMI)或射频干扰(RFI)的影响,能够完全消除线外串扰(AXT)。另外从信道传输能力的观点来看,在同样带宽的情况下,S/FTP电缆能够提供更高的信噪比(SNR),从而可以提供更高信道传输容量,因此S/FTP电缆是高速网络应用中更为理想的解决方案。屏蔽电缆的抗干扰能力怎样?从布线系统耦合衰减的指标分析,对绞电缆的对绞电缆对与各种电缆屏蔽方式的抗电磁干扰的能力大约以20~30dB的量增递。其中,铝箔屏蔽对绞电缆(F/UTP)为85dB,丝网/铝箔双重屏蔽对绞电缆(SF/UTP)为90dB,丝网总屏蔽/铝箔线对屏蔽对绞电缆(S/FTP)为95dB。屏蔽电缆在什么情况下信息会产生误码率?根据相关资料,国外曾经做过铝箔屏蔽对绞电缆(F/UTP)的误码率测试。如果屏蔽层不接地或没有做到良好的接地时,在一定的条件下会增加网络传输的信息产生误码率的概率。其结果将会达到约30%。当布线系统采用的是屏蔽6A类系统时,现场不需要测试线外串扰吗?屏蔽系统采用金属屏蔽层能够完全消除线外串扰(AXT),即提供足够高的线外串扰(AXT)余量,如果采用屏蔽6A 类(Cat.6A)布线系统,现场施工不需要测试线外扰(AXT),仅需要测试电缆内线对的电气性能参数。由于测试过程复杂、测试时间长、仪表昂贵,建议只在排查疑难故障或十分必要时测试。非屏蔽布线系统能否抑制外界干扰?非屏蔽对绞电缆采用的制造工艺已可实现平衡传输,但不足以抑制外界干扰的影响。对绞电缆的线对传输带宽超过30MHz时,非屏蔽对绞电缆易受到外部电磁干扰的影响和产生信息的泄露。如果电缆在安装过程中施工操作不规范,电缆线对物理结构发生变化,如被拉长或压扁,上述现象将更加严重。商业建筑中仍需考虑信息泄密的问题吗?综合布线系统用于高速率传输。由于对绞电缆的平衡度公差等硬件原因,也可能造成传输信号向空间辐射,也就存在着信息在无意识中泄密的可能。在同一大厦内,很可能存在不同的单位或部门。因此,在设计时应根据用户要求,除了考虑电磁干扰外,还应该考虑防电磁辐射的要求。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采取屏蔽措施后,两者都能得以解决。屏蔽布线系统是否需要做两端接地?仅需在配线架端接地。应在电信间对配线箱或配线柜作等电位联结,对工作区屏蔽信息插座而言,本身并不需要作接地。但是为了实现屏蔽布线系统的两端接地,在工作区通过屏蔽信息插座和屏蔽跳线的屏蔽层与网络设备的屏蔽层互通,当设备的电源线插入电源插座后,则通过供电系统电源插座的保护导体(PE)实现接地。屏蔽布线系统如果没有接地,是否抗干扰能力仍优于非屏蔽布线系统?根据第三方测试实验室的测试数据表明:在正常接地情况下,屏蔽系统抵制外界耦合噪声的能力是非屏蔽系统的100~1000倍,即使屏蔽层在没有做到接地的情况下,屏蔽系统仍然具有屏蔽的作用,其上述所提及的能力是非屏蔽系统的10倍以上。当布线系统已经接地时,是否仍需要达到等电位联结要求?只有接地,没有做到等电位联结是不安全的,接地系统必须具有等电位联结。等电位联结是为了减少不同接地系统之间的电压差。尤其对于电子信息网络,它能够改善电磁兼容性性能。等电位联结适用于各类布线系统。屏蔽布线工程中的“接地”是否做到等电位联接?屏蔽布线工程中的“接地”,如果目的在于提高电磁兼容性,应理解为将屏蔽层纳入等电位联结系统中;如果涉及防雷保护,则应理解为接入地球本身。试想,飞行中的飞机、火箭、卫星、空间站等,其内部的布线系统是无法接入大地的,但都能有很好的电磁兼容性,就是因为其内部有可靠的等电位联结。屏蔽层通过连通性检查,是否意味着没有故障了?配线架端口屏蔽层通过机架连通后,“信道”的屏蔽层连通性测试无法发现工程中使用了UTP跳线或跳线屏蔽层受损或开路。所以,屏蔽布线系统更加强调的测试为“永久链路”连接模型的测试。工程中应选用合格的屏蔽跳线,如果对屏蔽跳线有疑问,可以单独对屏蔽跳线进行验证。检查有两种方法:其一是购买合格的跳线,产品质量由厂商保证,这是工程中最常用的方法;其二是在工程中对每根跳线进行屏蔽层测试,这将大大增加施工队的工作量和工程费用。从工程角度看,前者有合同保证,后者只有在对跳线产生怀疑时才会使用。因此在产品品质有保障时,没有必要再对信道作屏蔽层的导通测试。屏蔽系统的故障如何定位?与其他系统一样,屏蔽布线系统的故障定位可以采用肉眼看出,也可以使用仪器仪表探知,但由于现场情况千变万化,会演变出各种各样的故障定位方法。然而,在屏蔽布线系统特有的故障中,最常见的却只有以下几种。芯线与屏蔽层之间短路续表屏蔽层开路屏蔽层带电屏蔽层测试的完整流程以上检查方法是面向已知的常见故障进行故障排查的方法。在出现未知的屏蔽故障时,通常会采用以下方式进行故障排查。光纤应用为什么数据中心要使用高密度预连接PMPO/MTP光纤布线系统?现代数据中心机房环境中,对于高速网络40/100G、绿色环保、统一网络架构的趋势、严格的环境和气流、空间密度、简化布线管理、灵活的升级和变更、提高能效 等要求,传统的 EOR(列头柜)的网络架构难以完全满足,当前一种全新的 TOR(顶)度重视。为更好适应这一新的网络架构和40G/100G应用新挑战,数据中心基础架构的光MPO/MTP光纤布线系统。MPO/MTP高密度光纤预端接系统优势和不足有哪些?预端接光缆系统具有如下优势。节省空间通过增大密度提高空间利用率,并且满足多芯使用的要求,MPO/MTP满足2芯、4芯、8芯、12芯、24芯,目前最高可达72芯的要求。在同样的空间里要得到更多的传输带宽,改用高带宽、高密度的光缆传输是一个必然的选择。MDI多芯光纤的应用要求在IEEE802.3ba规范中,40G、100G对光纤网络传输要求多芯传输,即8芯或20芯。MPO/MTP决现场施工的一种较好的方法。节省时间高密度的预连接系统可以大大减少现场的安装时间和现场施工安装对性能的影响以及性能不确定性的概率,降低了施工难度且性能上更加有保障。性能保障MTP/MPO预端接光缆系统,MTP/MPOMTP/MPO适配器的连接损耗(一般为0.5~1.0dB)LCSC单芯光纤连接器的(一般为0.1~0.3dB)。LCMiniLC光纤连接器的区别是什么?MiniSFP+的光纤接口,相比较常规的SFP+MiniSFP+光接口后单位设备的端口密度可以提高30%。常规的SFP+光纤接口与标准LCMiniSFP+MiniLCLC连接器与MiniLCLC接头之间的间距从6.25mm缩减到了5.25mm。什么是低损耗预端接系统?IEEE10/40/100G结构的精确度控制、制作工艺上的改进以及生产流程上的控制,降低MPO/MTP、LC等接口的插入损耗,目前市场上有0.5dB甚至0.35dB的MPO/MTP-LC转换模块,与传统的0.75~1.0dB的产品相比,可以实现更长的链路或更多的连接,更好地适应新一代数据中心的规划设计和下一代网络应用。MTP与MPO连接器有什么不同?MTPMPOMT插芯的多芯光纤连接器,通过阵列完成多芯光纤的连接,MTPMPO连接器的一种,MPO是多芯推进锁闭(multi-fiberpushon)的行业缩写简称,MPO型连接器是由下列行业标准定义的。国际标准IEC-61754-7、北美的标准EIA/TIA-604-5,也就是众所周知的FOCIS5MPO是由NTT(日本电信电话株式会社)最初设计的,目前由几家公司生产和命名的多芯连接器名称,MTPMechanicalTransferPullOff的缩写,是美国生产连接器的公司USConecMPO标。MTP是基于MPO连接器发展而来的,因此,MTP也兼容所有MPO连接器标准和规范,包括EIA/TIA-6045FOCIS5IEC-61754-7,并且相互之间是可以互连的。现有光纤布线是否支持未来40G/100G应用?IEEE802.3ba40G/100G以太网传输标准中,40G与100G基于多模传输的物理链路模型不同,多模光纤支持40/100G分别需要8/20芯光纤,采用12/24芯的MPO/MTP接口。现有的基于MPO/MTP连接器的光纤系统可以直接过渡以支持40G/100G应用,对于LC/SC接口的多模光纤系统,在线路更换不便或升级线路数量不多的需求,可以将原有布线系统两端的LC/SCLC/SC-MPO/MTP的集束跳线,来支持40/100G,但必须经过以下考虑和实践:①确定现有的光纤布线使用的是OM3/OM4光缆。②确认现有的光纤布线长度,不长于所对应的40/100G能够支持的传输距离。③确认升级后的光纤信道衰减(MPO/MTP连接器的插入损耗)于1.9/1.5dB。④确认参与传输的8/20芯光纤信道的Skew小于IEEE802.3ba要求的79ns。同时,IEEE802.3正在制定基于100GBASE-SR4IEEE802.3bm标准,该草案方案中可以支持在8根OM4光纤上120m的100G传输,主要目的是解决那些无法增加光纤资源时也需要支持100G网络传输的需求。光纤链路测试为什么需要做端面检查?光纤连接器端面条件直接影响光纤传输性能指标,尤其数据中心中链路相对较短,连接器的损耗是链路损耗的主要组成部分,可以借助专用设备对连接器端面进行检查,进行测试准备或者故障排除。检查光纤连接器端面各区域示意图如图6-10所示。纤芯与被覆层区域内应保持清洁,无污垢、无裂纹等,光纤连接器的内被覆层区域内不应出现裂纹,外被覆层区域内不应出现延伸超过被覆层25%的裂纹。在纤芯区域内的损伤与划痕数量不应超过表6-1中规定的数值。图6-10光纤端面检查图表6-1光纤连接器端面目检对缺陷数量的要求注:表中所列缺陷大小可通过与纤芯直径进行近似比较来确定。测试方法——通用标准和应用标准如何选择?IEEE802.3中的各种应用标准通常不超过TIA电缆链路对应的通用标准,比如1000BASE-T应用标准对电缆参数的要求就比TIACat5e通用标准对电缆的参数要求略低,10GBASE-TTIACat6A通用标准的参数要求略低,这恰好能保证为这些IEEE802.3TIA的用的前提下,光纤链路一般可使用TIA推荐的通用标准进行测试,此通用标准基于假定该链路的检测极限值取决于链路中各个元器件损耗(光纤损耗、连接器损耗、熔接点损耗最大允许极限值的简单算术和,也就是说TIA通用标准的“极限值”不是固定不变的,它是随着链路中所使用光纤的长度、连接器数量、熔接点数量的增减而呈线性变化。IEEE802.3中某个具体的光纤应用而言,光纤链路的长度值和损耗值极限是固定的。例如IEEE802.3中定义的10GBASE-SR应用,要求OM3光纤链路的长度不超过300m固定值,损耗不超过2.6dB固定值。这与TIA通用标准中极限值的“线性可变性”这将导致TIA“合法的链路极限值”超过IEEE的2.6dB固定值。那么,认证测试选择何种标准比较合理呢?为什么使用通用标准测试合格的OM3光纤链路却可能不支持万兆应用?是否必须使用万兆应用标准来测试万兆光纤链路?于通用标准并非强制标准,所以流行的推荐方法是:②针对应用标准再按需进行二次认证、三次认证……验收文件中将有两份验收文件。一些测试工具可以在软件中进行再认证,不必再次进行实地测试,但受到光源品种规定的限制有一定局限性。③是否用应用标准代替通用标准,交由甲方决定。之后也可以进行通用标准再认证(亦可由软件执行认证,非实测)。在做光纤链路损耗测试时,开机预热的重要性何在?通常情况下,光源模块的温度越高,其发出的光源功率值将越大。在测试过程中,源模块需要一段时间预热,才能够使发送的光源功率值达到稳定。如果在光源模块预热设置参考值,随着光源模块温度的上升,测试结果将会产生增益,从而影响测试结果的确性。举例来说,比如最初设置参考值时,光功率计接受并存储的功率值为-6.00dB。这时候,在维持参考值设置模型,不加入被测链路的情况下直接进行测试,应该得到0.00dB的测试结果。但是,光功率模块经过预热后,发出的功率将会加大,功率计接收到的功值可能上升为-6.20dB。这时再进行测试,将得到-0.2dB 的增益。光源模块预热的时间测试环境的温度相关。测试环境温度越低,需要预热的时间就越长。通常情况下,预热时间为5分钟。如果仪器存储或使用在较低的环境温度中,预热时间甚至要长达30钟。检验光源模块是否达到稳定的方法很简单,只要在完成参考值设定后,对参考值模进行测试,得出的测试值在-0.04~0.04dB 之间就是可以接受的;如果超出这一数值,需要再等待一会儿,重新设置参考值。测试损耗时,为何会出现负值?难道被测链路不但没有损耗,还产生了增益?当测试单模光纤链路时,假如被测链路的长度小于100m,并且整条链路采用尾纤熔接方式接续,那么整条链路的损耗可能只有0.15dB。在这种情况下,光源模块预热时间不够、测试环境温度的大幅变化、参考跳线与测试仪表的耦合效果、参考值设定的不够精确等情况都有可能使得测试结果得到负值,比如-0.03dB。这个时候,需要让机器充分预热,并且重新设置。11.G.652纤芯与G.657纤芯之间的熔接应该注意什么?在单模光纤中,G.652D光纤与G.657A光纤的光学性能基本一致,而G.657A光纤的抗弯曲特性优于G.652光纤,所以有些配置中会选择G.652D光缆与G.657A尾纤配对使用。这时,有时会出现无法进行光纤熔接的现象。有些光纤熔接机会自动识别光纤的种类,对于此类光纤熔接机而言,如果是早几年购买的熔接机就会因当时G.657A光纤还不流行导致它不具备识别G.657A光纤的能力。故此,如果采用G.652D光缆与G.657A尾纤熔接的方案,应在光纤熔接时选择能够识别G.657A的光纤熔接机。耐火缆线耐火缆线的作用是什么?根据我国国家相关标准的划分,缆线的安全性能可分为阻燃和耐火两方面。其中,阻燃是判断缆线会不会成为火势蔓延的渠道,散发烟、热、毒、滴漏的能力;耐火是指缆线在火场中能够继续保持信息和能量传输的能力。目前在国内耐火缆线被广泛应用于高层建筑、地下铁道、地下街、大型电站及重要的工矿企业等与防火安全和消防救生有关的地方,如消防设备及紧急向导灯等应急设施的供电线路和控制线路。而对于数据中心而言,因其特殊性,数据安全可以与人员安全相提并论。大型的、重要的数据中心一般都会在异地建有灾备数据中心,主数据中心和灾备数据中心的数据不停地同步、备份。数据备份的时效性决定了数据安全的保障程度。在此前提下,如果在火灾初期,数据中心各机房互联乃至对外连接的缆线如能持续正常工作,将会为数据的备份或者安全抹除提供宝贵的时间。所以在数据中心有针对性地应用耐火缆线来提供火灾中的电力保障以及数据连接是有重要意义的。怎样看待温度对缆线传输性能的影响?缆绝缘层材料的特性随着温度发生变化,从而导致通信电缆的回波、衰减等指标大大劣输距离。即使是屏蔽对绞线,在200℃时的有效距离仅为32m,而非屏蔽对绞线的有效距离早已跌至0m。所以在火场温度条件下还没有电缆技术能够保证符合信号传输要求的耐火通信电缆。缆线的耐火性能怎样?市场上已有的耐火缆线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典型的无机类耐火电缆——矿物绝缘(MI)金属护套耐火电缆,它完全由无机材料构成耐火绝缘层。一般使用铜管或特种合金管作为缆线的外护,在外护和导体之间填充氧化镁作为绝缘材料。这种耐火缆线的防火性能优良,但价格贵,制造工艺复杂,施工比较麻烦,它主要用于电力电缆。另一种是通常所说的有机类耐火缆线,它是在普通缆线的结构中,添加了特殊的耐火层(采用云母带或软性耐火材料)而形成。根据中国国标,耐火缆线要求能够在750℃的火场中继续保持传输能力达90分钟,而在欧洲,耐火缆线的指标则为850℃的火场中保持传输能力达180分钟。这些耐火测试中对缆线传输能力的保持的界定都是使用安培表测量电流的变化是否超出范围,能否保持通信信号的传输能力还需要有其他更加有针对性的测试来验证。目前,国内外已有耐火光缆产品生产。耐火缆线的安装如何保持完整性?的产品都考虑进来,我们把这种系统化维持线路完整的措施称之为“系统线路完整性”措施。目前,系统线路完整性的测试标准主要是依据德国的DIN4102标准。系统线路完整性的检测结果一般时间都远短于线路完整性测试。一般而言,建议把耐火光缆安装在最高处,且使用满足系统线路完整性标准的缆线托架,以防止上方坠物的挤压,并采取必要的措施以提高整个系统线路的完整性。缆线材料起始燃烧温度对缆线安全性能分级的影响是什么?有很多用户会把缆线的起始燃烧温度作为缆线是否安全的指标,认为缆线材料的起始燃烧温度越高,缆线越不容易燃烧,缆线的安全等级就越高。但在实际缆线测试中采用的是一种更科学的方法来评估缆线材料在热释放方面的性能表现。目前国内外检测缆线热释放性能都是采用固定火源强度的方法,而不仅仅是火源温度。例如,在欧盟电缆安全分级采用的FiPEC测试方法的火源强度为22.5kW(场景一)和30kW(场景二),美国电缆安全分级CMP等级采用的SteinerTunnel水平燃烧方法的火源强度是88kW。采用火源强度而不是温度作为测试要求的原因是达到起始燃烧温度只是缆线材料开始燃烧的一个条件,还需要有一定的持续能量保证温度维持一定的时间才能使缆线燃烧,所以和仅考虑缆线材料的起始燃烧温度相比,测试中采用的起始火源强度更客观,能够全面地评估缆线的安全特性。管理为什么需要标识?标识的重要性在哪里?随着综合布线工程的普及和布线灵活性的不断提高,用户变更网络连接或跳接的频率也在提高,网管人员已不可能再根据工程竣工图或网络拓扑结构图来进行网络维护工作。那么,如何能通过有效的办法实现网络布线的管理,使网管人员有一个清晰的网络维护工作界面呢?这就需要布线管理。所谓布线管理,一般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智能管理,一种是物理管理。智能管理是通过布线管理软件和电子配线架来实现的。通过以数据库和CAD图形软件为基础制成的一套文档记录和管理软件,实现数据录入、网络更改、系统查询等功能,使用户随时拥有更新的电子数据文档。物理管理就是现在普遍使用的标识管理系统。传输机房、设备间、介质终端、双绞线、光纤、接地线等都有明确的编号标准和方法。通常施工人员为保证缆线两端的正确端接,会在缆线上贴上标签。用户可以通过每条缆线的唯一编码,在配线架和面板插座上识别缆线。如何在已经混乱的堆积或缠绕的缆线中查找目标缆线?通常查找缆线的方法有下面几种:①通常维护人员通过缆线的拖拽来查找缆线,这种只适合于小范围、少量缆线的环境中操作。这种动作有可能会影响其他链路的可靠通信。②通过配线架、跳线和面板等相关标签标识查找目标缆线。这种方法的前提是遵守标识和文档备案的要求。③通过音频或数字查线仪来查找,查线仪包括一对组件(一个音频发生器和一个手持式探头),将音频发生器连接到缆线的一端,然后手持探头在缆线中查找,探头会根据距离目标的远近发出不同强度的声音,同时也可以伴有指示灯的闪烁。这种查线方式,只适合于铜缆。在选用智能布线系统时,需要综合考虑哪些因素?不是所有的环境都一定适用于电子配线架,通常要综合下列因素:①项目规模。随着管理范围的增大和管理信息点数的增加,管理的难度会加大,同时出错的概率会增加,智能管理可以提高管理效率。建议在2000~3000个信息点规模时,需要考虑智能布线系统。②重要性和安全性。对于重要的网络和相关的布线系统加强监管,在第一时间发现并记录事件,是智能布线系统的主要目的之一。③远程管理。智能化系统可以帮助维护人员远程地管理布线系统,在人员较少的情况下,可以大大减少工作量。④投资回报。智能布线会增加初期投资,但可在日常维护方面提高收益。相关维护成本涉及人员费用、时间费用、故障查找效率、现有缆线的利用率、文档备案的精确性、IT管理流程的建立、远程报警功能等。在项目的什么阶段开始考虑标识问题?通常在项目设计时就需要考虑布线系统的标识和标签问题,标识设计和所有布线系统中的组件有关,标识设计与管槽、机柜、配线架、缆线、模块和面板的数量及位置都有关系。编码规则应在施工实施前确定,编码的建立与数据库的建立一样需要统一的规范。这是后期维护所采用的统一“语言”。标识问题需要在设计、安装和维护各阶段都需要考虑。数据中心的标识方面有什么特殊要求?在数据中心中设备密集,有大量机柜、机架的使用,可以使用XY坐标,以网格形式来准确标识机柜、机架的位置。例如机柜1A-AJ-05,如图6-11所示。图6-11数据中心坐标对于布线系统,建立标识的一般原则是什么?布线系统中有五个部分需要标识:缆线(电信介质)、通道(走线槽/管)、空间(设备间)、端接硬件(电信介质终端)和接地。五者的标识相互联系,互为补充,而每种标识的方法及使用的材料又各有特点。像缆线的标识,要求在缆线的两端都进行标识,严格的话,每隔一段距离都要进行标识,而且要在维修口、接合处、牵引盒处的电缆位置进行标识。空间的标识和接地的标识要求清晰、醒目,让人一眼就能注意到。配线架和面板的标识除应清晰、简洁易懂外,还要美观。从材料和应用的角度讲,缆线的标识,尤其是跳线的标识要求使用带有透明保护膜(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