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國對外貿易導論
第一章緒論第一節中國對外貿易的發展及其創立理論體系的必要性第二節中國對外貿易理論的出發點第三節學習中國對外貿易導論的意義第一節中國對外貿易的發展及其創立理論體系的必要性中國對外貿易的發展新中國成立以來的60多年,改革開放以來的30多年,中國的對外貿易以驚人的速度增長.
從1950年的對外貿易總額為11.35億美元,提高到2010年的億美元;對外貿易依存度的上升;貿易進口和出口的變化.第一節中國對外貿易的發展及其創立理論體系的必要性這種增長促進了中國經濟的發展;總收入水準的提高;在工業部門就業水準的提高;人均收入水準的上升.第一節中國對外貿易的發展及其創立理論體系的必要性二.中國對外貿易的變動性改革開放以前,中國對外貿易的進出口平衡狀態,呈現出三年左右的變動週期;
改革開放以後,在保持高速增長的過程中,也出現了低速增長,甚至負增長的情形;
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中國的對外貿易發展迅速,也面臨著調整的任務.第一節中國對外貿易的發展及其創立理論體系的必要性一.尋找新的理論依據中國對外貿易的迅速增長需要有新理論;中國對外貿易的增長方式需要新理論;中國對外貿易的貢獻度需要認真測度;政府的作用需要認真探索;
這不僅是個實踐問題,更重要的是理論問題.第二節中國對外貿易理論的出發點國際貿易的一般理論
1.古典貿易理論;2.新古典貿易理論;3.新貿易理論;4.新新貿易理論第二節中國對外貿易理論的出發點二.發展中國家國際貿易理論與政策的特殊背景1.傳統的國際貿易理論在假定條件上與發展中國家的現實是有距離的;2.在發展中國家,生產要素的流動是扭曲的;3.在扭曲情況下,貿易如何能夠帶來福利?4.扭曲情況下,是發展中國家能得到什麼?我們需要一個專門能夠解釋發展中國家實踐的貿易理論.第二節中國對外貿易理論的出發點三.引進與吸收《國際貿易—理論問題》給我們很好的理論體系;巴拉特R·阿加裏其人第三節學習中國對外貿易導論的意義一.中國的對外貿易與經濟的發展
1.經濟發展與貿易發展的制度因素;2.經濟發展與生產要素,技術二.中國與世界上的發展中大國1.發展中大國;2.中國是發展中大國第一節關於廠商的新古典理論一、對廠商技術的描述
生產函數:其中,K、L分別代表廠商使用資本和勞動的數量。生產函數的限制條件:(1)F(0,L)=F(K,0)=0(2)(3)(2.1.2)第一節關於廠商的新古典理論圖2-1生產函數第一節關於廠商的新古典理論圖2-2等產量線第一節關於廠商的新古典理論二、利潤最大化廠商為了在給定產品價格和要素價格水準的情況下使自身利潤最大化,要求:
s.t
第一節關於廠商的新古典理論一階條件:
;;;;。一階條件表明:如果一種要素的邊際產品小於其要素報酬,則廠商將不再投入該生產要素。相反,如果一種要素被用於生產過程,則在生產點處,邊際產品價值等於該要素的價格。;;第一節關於廠商的新古典理論排除極端的情況,並假定兩種生產要素都被用於生產過程。則邊際條件變為:
上述條件表明,在競爭均衡中,內部最大化均衡點的特徵是要素的邊際產品價值與要素報酬相等。
第一節關於廠商的新古典理論圖2-3用等產量說明均衡條件第一節關於廠商的新古典理論兩個兩種要素投入的一階條件是:由此,可以得到廠商的最優投入要素數量。第一節關於廠商的新古典理論在給定Jacobian矩陣非線性的前提下,我們可以得到其投入的需求函數:從生產函數中可以得出的結論是,產出是投入要素的函數,所以將要素需求函數代入生產函數可以得到:第一節關於廠商的新古典理論圖2-4一定資本密集度下的均衡工資利息比率第一節關於廠商的新古典理論關於廠商的理論的比較靜態結果可以在以下幾個等式:第一節關於廠商的新古典理論關於廠商理論比較靜態分析的推論:
推論1:產品價格的增加通常會提高由廠商供給的最優產出水準。推論2:產品價格增加通過提高產出水準進一步導致對其中某些投入要素需求的增加。
推論3:所有投入品不能都是劣質品。推論4:某些投入要素價格提高一定會導致產出水準降低。推論5:不存在“吉芬投入品”,因為廠商沒有面臨預算約束。第一節關於廠商的新古典理論
三、技術進步(1)希克斯中性技術進步(2)資本節約型技術進步(3)勞動節約型技術進步第一節關於廠商的新古典理論圖2-5技術進步的不同類型四、消費者行為的簡單回顧圖2-6無差異曲線第一節關於廠商的新古典理論第一節關於廠商的新古典理論我們假定消費者在預算約束下使其效用最大化:
第一節關於廠商的新古典理論圖2-7預算線上的均衡點第一節關於廠商的新古典理論圖2-8消費者的大消費均衡點第一節關於廠商的新古典理論圖2-9收入效應的不確定性第一節關於廠商的新古典理論2-10用盒狀圖表示的無差異曲線一、封閉條件下的模型假設某一經濟體生產兩種商品X1和X2,則該國的總效用函數為:U=U(D1,D2)其中,U代表總效用,D1、D2為對兩種商品X1、X2的消費量。在給定效用函數最大化(在均衡條件時)約束下可以得到:(2.2.2)第二節封閉經濟條件下的兩部門模型第二節封閉經濟條件下的兩部門模型假定要素市場和商品市場均為完全競爭的,遵循利潤最大化的假設,生產兩種產品,均衡條件下每種要素的報酬均與其邊際產品價值相等第二節封閉經濟條件下的兩部門模型最後,假定兩種主要的生產要素資本(K)和勞動力(L)處於充分使用(充分就業)狀態:
以上所描述的封閉經濟模型中,包括以下未知變數:。在該系統中包括14個未知變數和14個獨立方程。二、均衡的存在性圖2-12一定資本密集度下的均衡第二節封閉經濟條件下的兩部門模型第二節封閉經濟條件下的兩部門模型圖2-13部門一為資本密集型時的兩部門關係第二節封閉經濟條件下的兩部門模型圖2-14資本密集度差異下的兩部門關係第二節封閉經濟條件下的兩部門模型圖2-15資本密集度和商品價格的關係第二節封閉經濟條件下的兩部門模型圖2-16兩部門資本不同生產關係下的生產均衡圖2-17資本密集型逆轉逆轉的情形第二節封閉經濟條件下的兩部門模型圖2-18商品二的供求平衡圖第二節封閉經濟條件下的兩部門模型三、簡單封閉經濟模型中的對偶性這一部分將證明羅伯津斯基定理和薩繆爾森定理是互為對偶的。第二節封閉經濟條件下的兩部門模型
羅布津茨基定理:處於非完全分工的兩種要素、兩種商品的經濟中,價格保持不變時,假定,任何一種要素稟賦的提高(減少)都會導致密集使用該種要素產業的產出上升(下降)。第二節封閉經濟條件下的兩部門模型圖2-19羅布津茨基假定下的均衡第二節封閉經濟條件下的兩部門模型
薩繆爾森定理(商品價格與要素價格):在一個非完全專業化分工的情況下,具有兩種要素、兩種商品的經濟體中,一種商品價格的上升(下降)會導致該種商品所密集使用的生產要素(非密集使用的生產要素)的實際報酬上升(下降)。第二節封閉經濟條件下的兩部門模型圖2-20用等產量線說明商品價格和要素價格的關係第二節封閉經濟條件下的兩部門模型
以下方程可以證明羅布津茨基和薩繆爾森定理的對偶性:
;
這種對偶性表明,商品價格的變化與工資水準的變化、工資水準的變化與勞動力邊際物質產品的變化比例是相一致的。同樣地,資本邊際報酬的變化與資本的邊際物質產品的變化比例是一致的。(j=1,2)
第二節封閉經濟條件下的兩部門模型四、引進生產可能性曲線生產可能性曲線展示了在一定的市場條件下兩種商品可能生產的各種不同產量的組合。假設市場是完全競爭的,即在給定一種商品的產量為X1=X1(X2)時,我們能夠得到另一種商品的最大產量。生產可能性曲線一般是由埃奇渥斯盒狀圖推導而來。第二節封閉經濟條件下的兩部門模型圖2-21用盒裝圖表示總體的均衡第二節封閉經濟條件下的兩部門模型圖2-22用生產可能性邊界表示的均衡第一節李嘉圖的比較優勢理論一、封閉條件下的李嘉圖模型李嘉圖的比較優勢理論假定,有兩個國家,使用一種生產要素勞動,生產兩種產品,即X1和X2,生產產品的邊際報酬率不變。X1=a1L1X2=a2L2w=a1=pa2L1+L2=L以上四個獨立等式從生產角度描述了李嘉圖模型。二、李嘉圖模型下自給自足模型的決定圖3-1第一節李嘉圖的比較優勢理論第一節李嘉圖的比較優勢理論三、李嘉圖理論國際均衡的決定在國際均衡中需要解決兩個問題:一是貿易結構的決定;二是貿易條件的決定。第一節李嘉圖的比較優勢理論
國際均衡的市場價格應該是:
也就是說國際比價要在兩個國家兩種商品的國內比價之間。在這個區間內,國際比價有無數多種選擇,但是均衡的價格應該在願意供給的數量和願意需要的商品數量達到均衡的狀態。第二節比較優勢與要素價格均等化一、要素豐裕和稀缺的定義從兩個角度定義要素豐裕度:一是從物質比例上;二是從價格條件上。第二節比較優勢與要素價格均等化從物質角度定義要素豐裕程度:
前一種情況表示Ⅰ國資本比Ⅱ國豐裕,而後者表示Ⅰ國比Ⅱ國資本稀缺第二節比較優勢與要素價格均等化從價格條件角度定義要素豐裕度:前者表示Ⅰ國資本相對於工資的比率比Ⅱ國要低。因為只有Ⅰ國資本相對勞動力存量較大,相對比較豐裕,其市場價格才相對較低,相反的情況是相對較高。第二節比較優勢與要素價格均等化二、生產偏向的說明圖3-2生產可能性邊界的特點第二節比較優勢與要素價格均等化三、赫克歇爾-奧林定理與要素價格均等化赫克歇爾—奧林定理:資本比較豐裕的國家出口密集使用資本的產品,而勞動比較豐裕的國家出口密集使用勞動的產品。
由此可得,在國際貿易均衡的情況下,兩種產品的國際比價,從而是每一種產品的價格在兩個國家是統一的,由於每個國家生產同一產品的成本不同,或要素豐裕度不同所導致的商品價格差異,使每個國家都專門生產並出口自己要素比較豐裕的產品,進口自己要素比較稀缺的商品。第二節比較優勢與要素價格均等化赫克歇爾—奧林的理論進一步提出了要素價格均等化定理。要素價格均等化定理:在兩個國家之間要素不能流動的假定條件下,如果實現兩國之間的自由貿易,不僅可以使商品的價格均等化,還會使要素的價格均等化。第二節比較優勢與要素價格均等化要素價格均等化理論的基本表述可概括為:(1)假定有兩個國家,生產兩種商品,使用兩種生產要素(2)生產函數是線性齊次的,而且兩個國家是相同的;(3)這裏不存在要素密集型變換;(4)兩個國家的生產是不完全專業化的;(5)兩個國家之間生產要素是不能流動的;(6)所有的市場都是完全競爭的;(7)運輸成本為零。上述這些假定的情況下將導致生產要素的相對價格和絕對價格完全均等化。第二節比較優勢與要素價格均等化四、多要素和多商品的情況生產要素稟賦論和要素價格均等化定理可以擴展到多種要素和多種產品的情形,我們區分兩種情況:一種是要素數量等於商品數量的情況——
商品價格的均等化將導致要素價格的均等化。
一種是要素數量不等於商品數量的情況——等式的個數與未知因素的個數不同,在此情況下,如果兩個國家的要素稟賦存在差異,要素價格的均等化仍然有效。
第二節比較優勢與要素價格均等化關於生產要素稟賦論在多種要素和多種產品的情況下的分工問題,萬尼克(Wanick)明確提出了將各種產品的生產要素密集度和價格比進行排隊,找出兩個國家成本優劣劃線的標準,進而確定兩國按照要素稟賦展開國際分工和生產,從而出口或進口一組商品的貿易結構。第一節要素價格差異及相關問題一、開放與要素價格扭曲引入扭曲性的工資差異:
μw1=w2,μ>0,μ≠1
扭曲的情形下,μ假定為正並不等於1。μ大於1表示第一部門的工資小於第二部門。因此μ表示工資差距的方向,而當μ=1時說明不存在差異。第一節要素價格差異及相關問題二、要素價格扭曲的影響勞動市場扭曲時的工資—利息比例:第一節要素價格差異及相關問題三、開放條件下的支付平衡在開放經濟中,還要求收支平衡的條件。假定收支一直平衡:
這裏p表示以商品Ⅰ表示的商品Ⅱ的相對價格(Ⅰ是計價物商品),這個條件說明進出口價值必須相等。一、扭曲條件下要素價格與要素密集度的關係工資—利息比例(ω)和資本—勞動比例(k)的關係:在存在要素價格差異的情況下並不影響資本密度和要素價格比例之間的相互關係。而這種差異只對變數的數量上的反映有影響,但不影響比例之間的關係。第二節存在工資差異時的要素密集度、要素價格和商品價格第二節存在工資差異時的要素密集度、要素價格和商品價格
二、存在工資差異時要素價格與商品價格的關係在存在要素價格差異的情況下,物質密集度的符號並不一定等於價值密集度的符號。給定我們的假設,,可能出現特別的情況要素價值密集度可以表示為:第二節存在工資差異時的要素密集度、
要素價格和商品價格
圖4-1要素價值密集度逆轉第二節存在工資差異時的要素密集度、要素價格和商品價格
圖4-2要素物質密集度和價值密集度同時逆轉一、存在要素價格扭曲時的生產可能性邊界收縮圖4-3扭曲條件下的契約線第三節生產可能性邊界的收縮和形狀第三節生產可能性邊界的收縮和形狀圖4-4生產可能性曲線內縮從盒裝圖中,我們看出由扭曲的契約線得到的生產可能性邊界一定在標準的生產可能性邊界的下方(圖4-4),這被稱為“次生產可能性邊界”。第三節生產可能性邊界的收縮和形狀三、生產可能性曲線的形狀給定μ的情況下求生產可能性邊界的斜率:,其中β=[],
在
時,等式很清楚地說明在存在扭曲的條件下,生產可能性邊界的斜率不等於商品的相對價格。價格線和生產可能性邊界不相切的情況有兩種:
=-pβ
β>0
第三節生產可能性邊界的收縮和形狀圖4-5相對價格變化與產出水準第四節相對價格變化與產出水準的關係
以上面的等式為基礎,商品Ⅱ的均衡產量對於工資——利息比例變化的反應程度(即彈性)可以很容易得到。本章節內容第一節
自由貿易與封閉的利益分析第二節要素價格差異與經濟增長本章基本結論:從福利意義上看,自由貿易總是比沒有貿易的福利水準高;貿易條件的惡化(改善)將降低或減少(增加)該國的貿易福利;從消費的角度看,除非是劣等商品,對商品進口徵收低關稅比徵收高關稅的福利水準高。第一節
自由貿易與封閉的利益分析一、自由貿易與扭曲二、貿易條件和福利水準一、自由貿易與扭曲所謂自由貿易是指一國商品的國內比價與國際比價相同。為證明自由貿易環境下貿易參加者能夠獲得更多的福利,我們只需要證明,從沒有貿易到出現貿易這樣一種變化時,如果該國的福利變動量從不等於零到等於零,那麼自由貿易應該是最佳的貿易政策,否則可以採取政府干預的政策。一、自由貿易與扭曲證明詳見教材。結論是:自由貿易是最佳的貿易政策取向。該結論也可以作為一個重要的引理:在完全競爭的假定條件下,自由貿易是最佳的貿易政策。此時所有的轉換率都是相等的,即DRS=DRT=FRT。其中,DRS表示國內消費的邊際替代率,DRT表示國內的生產轉換率,FRT表示對外貿易轉換率,對一個小國來說,該轉換率也是該國的價格比率。一、自由貿易與扭曲這個引理的一般表達形式可以用要素-價格差異來表示,即μ≠1,而且β≠1。如果β≠1,則有:dU=U1(1-β)pdX2(5.1.7)由方程的假定條件可以推出,如果β≠1,那麼dU≠0,因此,存在要素差異的情況下,自由貿易政策不是最佳的貿易政策。但是,存在要素-價格差異的條件下,自由放任是次佳的貿易政策。這種情形可以通過圖5—1表示出來。
一、自由貿易與扭曲
一、自由貿易與扭曲
一、自由貿易與扭曲
一、自由貿易與扭曲由此得到兩點結論:定理1:存在要素價格差異的情況下,自由貿易並非最佳的政策選擇。定理2:存在要素價格差異的情況下,相對於沒有貿易而言,自由貿易的福利效果並非唯一二、貿易條件和福利水準1.小國貿易條件的惡化或改善,從而是經濟福利的降低或提高的情形。克魯格-索恩森定理:在最佳設計框架下,貿易條件的惡化(改善)將降低(提高)該國的貿易福利水準。2.在要素價格存在扭曲的情況下,價格扭曲對一國福利水準的影響是不確定的。要素流動可以提高整個經濟要素的產出效率,這種產出效率的提高可能抵消因為貿易條件惡化給消費帶來的損失。因此,貿易條件的惡化也可能提高該國的福利水準。在一定條件下,即使存在著要素價格的扭曲,或市場經濟的不健全,對外貿易的發展仍然給該國帶來經濟福利。這種福利的取得需要政府的因勢利導,採取有利於使本國獲取最大利益的政策。第二節要素價格差異與經濟增長一、技術進步二、技術進步、要素密集度、要素價格變化與產出水準三、要素積累與產出水準四、經濟增長或擴張與貿易條件不變下的福利五、技術進步與貿易條件的關係六、要素積累與貿易條件七、經濟擴展與貿易條件變動下的實際收入一、技術進步
為方便分析,我們從希克斯中性技術進步開始考察二、技術進步、要素密集度、要素價格變化與產出水準
希克斯技術進步會影響到要素的技術密集度、要素價格和產出水準定理1:在部門Ⅰ產生的希克斯中性技術進步將降低(提高)兩個部門的資本密集度,從而資本租金的上升(下降)和工資率的下降(上升)將導致部門Ⅰ產量的下降。定理2:如果資本的物質密集度比資本的價值密集度高,或向勞動力支付一定量的貼水,而且產生了要素密集度的逆轉,則部門Ⅰ的中性技術進步將導致兩個部門的要素密集度提高,也使資本的租金下降,勞動力的工資率上升,沒有發生技術進步的部門Ⅱ的產量也會增加。定理3:產出量對中性技術進步形成反應的必要條件是生產要素的價值密集度發生了逆轉。三、要素積累與產出水準在前面的分析中,我們已經給出讀者一個重要的結論:存在工資差異的情況將導致產出量的扭曲反應。但是,在要素積累的情況下,產出的反應可能與最佳框架的反應結果相同。由於要素的物質系統模式與價值系統模式缺乏清晰的相互聯繫。我們只能從羅伯津茨基定理估計要素積累對產出變動的態勢。從理論模型可以推斷,資本要素的積累或絕對數量的增加會提高密集使用資本的產品的生產量。相應地,當勞動的總供給量增加時,密集使用勞動的產品生產量也同樣會增加。這種情形就是要素積累對產出量的直觀影響。四、經濟增長或擴張與貿易條件不變下的福利水準經濟的擴張能否轉化為一國福利水準的提高是衡量經濟增長效果的重要指標,也是考核經濟增長目標能否實現的重要標誌現在,我們先討論技術進步對經濟福利的影響,然後探討資本和勞動的積累對經濟福利的影響,最後闡述這兩種增長對福利影響的差異。四、經濟增長或擴張與貿易條件不變下的福利水準
圖5—3中的兩幅圖(a)和(b)分別表示以上證明的兩種情形四、經濟增長或擴張與貿易條件不變下的福利水準四、經濟增長或擴張與貿易條件不變下的福利水準四、經濟增長或擴張與貿易條件不變下的福利水準四、經濟增長或擴張與貿易條件不變下的福利水準要素積累對福利的影響四、經濟增長或擴張與貿易條件不變下的福利水準五、技術進步與貿易條件的關係在貿易條件不變的情況下,技術進步可能影響到國內對進口產品的需求。這種需求變動會影響到本國的供給曲線。顯然,經濟的擴展究竟使經濟擴展國家的貿易條件惡化、改善還是保持不變完全取決於本國在發生技術進步以後對進口產品的需求是增加、減少還是不變。六、要素積累與貿易條件要素積累對貿易條件的影響也可以從上一個問題中推導出來貿易條件是惡化(改善)依賴於部門Ⅰ比部門Ⅱ的資本密集度更高還是更低。這一解釋是羅伯津茨基定理的直接運用。當k1>k2時,部門Ⅰ的資本密集度高於部門Ⅱ,而部門Ⅰ又是出口部門,該部門的擴展相應會帶來部門Ⅱ的收縮,或進口規模的收縮。由於出口部門的擴展,貿易條件顯然不利於資本積累的國家,或貿易條件惡化。同樣的解釋也可以運用到勞動力積累方面七、經濟擴展與貿易條件變動下的實際收入水準經濟擴展可以有兩方面:一是技術進步,二是要素積累,二者的變動將影響到該國的生產結構,從而影響需求結構這種需求結構的變化將影響到該國的貿易條件,從而是福利水準的增減變動一些情況下,經濟擴展能夠帶來一國福利水準的提高,或者是福利水準提高和降低的兩方面影響使福利增長的量和福利減少的量相抵後,形成淨福利水準的提高當然也存在著經濟增長帶來福利下降的情況。會以經濟增長或收入水準變動的形式表現,需要更詳細分析,在扭曲情形下,技術進步和要素積累對一國收入水準的淨影響。現實中可能需要政府加以干預,使經濟的增長不致造成貿易福利水準的下降本章小結1.存在扭曲的情況下,採取自由放任可能是最佳的貿易政策。2.要特別注意牢記兩個定理:①存在要素價格差異的情況下,自由貿易並非最佳的政策選擇。②存在要素價格差異的情況下,相對於沒有貿易而言,自由貿易的福利效果並非唯一。
3.存在要素價格扭曲的情況下,技術進步就意味著不同部門的要素密集度發生變化,從而是要素價格的變化和不同部門產出水準的變化。4.要素積累是經濟增長的又一個來源。當要素增長時,如果沒有貿易條件的變化,技術進步有可能使福利水準改善,當然也可能出現悲慘的增長。本章節內容第一節關稅分析的框架第二節
關稅和貿易條件第三節
關稅,國內價格比率,梅茨勒悖論第四節
最佳關稅第五節
勒納對稱理論第六節發展中國家的貿易政策演進與政策取向基本結論發展中國家具有特殊的貿易背景,它們需要借助對外貿易發展本國的經濟,實現經濟的工業化,儘快提高國民的收入水準。在這一章中,將要分析大國徵收關稅所產生的影響。小國的情況其實就是大國情況的特殊化。大國的情況就是一個國家在貿易中擁有壟斷力量。無論是大國還是小國,關稅應該是一種普遍應用的商業政策。第一節關稅分析的框架關稅分析是國際貿易或對外貿易政策最直觀的方式,將世界價格和含有關稅的國內價格區分開來是現在通行的分析關稅結構的方法。關稅的徵收為政府帶來收入,因此,對於關稅的分析必須考慮關稅收入的分配過程。這裏可以做以下的假定。第一節關稅分析的框架首先,政府的收入全部來自關稅並且政府不消費這些收入。在這種情況下,在含有關稅的價格下,總的消費支出應該等於在相同價格下的所有產出的價值。其次,政府和居民擁有相同的無差異曲線,同時政府可能會消費全部的收入。再次,政府與居民擁有不同的無差異曲線,這時我們就需要為政府定義一個和居民不同的消費函數。最後,政府可能將所有的關稅收入採取一次性總付的方法返還到私人部門以避免分配上發生的扭曲。第二節
關稅和貿易條件我們假定了本國是大國的情況,因此關稅的徵收將改變貿易條件。徵收關稅會使得貿易條件有所改善。直觀地解釋是在固定的貿易條件下,關稅水準的提高會降低對進口商品的需求,因此,進口商品的相對價格就會降低,從而使國際市場達到均衡。外國的情況也是如此。從圖6-1中,我們可以看到,徵收關稅使得本國的貿易提供曲線由原來的OH移到了OH’。貿易條件向著有利於本國的方向變化,如圖中的OB移動到了OB’。在固定的貿易條件下,本國對出口的需求由OA變到OC。因此,貿易條件改善。
第三節
關稅,國內價格比率和梅茨勒悖論一、國內價格運算式二、梅茨勒悖論一、國內價格運算式一、國內價格運算式二、梅茨勒悖論簡單地說,梅茨勒悖論要求的是,國外的進口需求彈性要小於本國出口商品邊際消費傾向(1-m)。因此梅茨勒悖論的一個必要條件就是國外的提供曲線是沒有彈性的。在圖6-2和圖6-3中展現了正常的情況和梅茨勒悖論的情況。二、梅茨勒悖論二、梅茨勒悖論
圖6-2關稅與貿易條件改善二、梅茨勒悖論國內相對價格用OA的斜率表示。顯然OA的斜率要高於OE,因此國內進口商品的相對價格比率會由於關稅的徵收而下降。考察圖6-3,一部分的國外貿易提供曲線是沒有彈性的。自由貿易均衡處於A點的位置。此時關稅的徵收使得本國的貿易提供曲線移動到OH’,從而使新的貿易條件用OE’的斜率表示—貿易條件提高。直觀地解釋:關稅的徵收提高了貿易條件,不存在扭曲的情況下,這種貿易條件的改善提高了收入水準,增加了本國對於出口商品的需求(1-m)。同時本國貿易條件改善會降低外國的真實收入,導致外國對於其出口品的需求即
下降。將會發生對於本國出口商品的過度需求。這樣只能通過降低本國進口品的相對價格的方法才能達到均衡。這就是所謂的梅茨勒悖論。
圖6-3外國提供曲線無彈性的情形第四節
最佳關稅一、最佳關稅與外國提供曲線的彈性二、最佳關稅的選擇
一、最佳關稅與外國提供曲線的彈性從國際收支平衡條件分析入手,我們知道通過利用這個條件就可以得到福利等式:一、最佳關稅與外國提供曲線的彈性同時我們還知道:二、最佳關稅的選擇圖6-4表達最佳關稅。自由貿易的均衡發生在E點,此時貿易無差異曲線為
並且與貿易條件線相切。據等式6.4.1確定的最佳關稅將提供曲線移動到了OH’,貿易無差異曲線變成了
並且和外國的貿易提供曲線相切於E’。最佳的關稅水準發生在能夠使本國的福利水準達到最大化之時。如關稅水準偏低可能使經濟在點E到E’之間。由於無差異曲線是凹的而且不相交,這些點代表的效用水準低於E’代表的效用水準。同理,也可以推出關稅水準偏高時候的情況。
二、最佳關稅的選擇值得注意的是最佳關稅並非最優貿易條件,原因在於徵收關稅會產生兩方面的效應,二者對於福利的影響是相反的。有利的效應將會增加福利,但是關稅還會對進口數量產生影響。進口包含在效用方程中,而進口的減少就會降低福利水準,所以關稅水準過高或過低都不是最佳的選擇。以上分析都假定外國是被動的,但是這種假定並不現實,而且當兩個國家都制定最佳關稅的時候往往會爆發貿易衝突,此時的結果可能使兩敗俱傷。約漢森於1958年提出,儘管存在外國的報復行為,但是本國仍然可以從徵收關稅中獲得利益。第五節
勒納對稱理論第六節發展中國家的貿易政策
演進與政策取向一、發展中國家的貿易政策演進二、發展中國家的貿易政策取向一、發展中國家的貿易政策演進(一)初級產品出口政策初級產品出口政策是指出口糧食、農產品、礦物原料、燃料等初級產品,進口工業製成品的政策。這是國家經濟發展水準較低時常採取的一種對外貿易政策發展中國家中有許多國家,其中絕大多數是非洲國家,至今仍採取這種政策這種政策在經濟發展中的作用越來越小(二)進口替代政策進口替代政策就是一國採取關稅、進口數量限制和外匯管制等嚴格的限制進口的措施,限制某些重要的工業品進口,扶持和保護本國有關工業品部門發展的政策實施這項政策的目的在於用國內生產的工業品替代進口產品,以減少本國對外國市場的依賴,促進民族工業的發展但是,隨著進口替代工業化的發展,進口替代面臨著一些嚴重的問題:(二)進口替代政策進口替代工業主要面對國內市場,其發展難免受到國內市場相對狹小的限制,加上一些工業部門的生產率低下,生產成本高,在國際市場缺乏競爭力,難以擴大出口,阻礙了進口替代工業的進一步發展隨著進口替代工業的發展,所需要的生產設備和某些原材料的進口也相應增加,使生產設備和原材料的進口代替了消費品進口,其結果不僅不能減少外匯支出、平衡外匯收支,反而導致國際收支的惡化由於政策著眼於進口替代工業,對基礎設施重視不夠,特別是忽視農業發展,嚴重削弱了發展中國家的後勁,阻礙了整個工業化的進程(三)出口替代政策出口替代政策是指一國採取各種措施手段來促進出口工業的發展,用工業製成品和半製成品的出口代替初級產品出口,促進出口產品的發展多樣化,以增加外匯收入,並帶動工業體系的建立和經濟的持續增長的政策出口替代政策對一些發展中國家,特別是新興工業化國家和地區的工業化和工業製成品的出口起了一定的積極作用但是,各國實施出口替代政策也產生了不少問題:由於該政策的主要目標是促進出口,為此而建立的工業嚴重地依賴於世界市場;由於片面追求出口增長,忽視國內消費,造成國內消費品短缺,加上為刺激出口而實行貨幣貶值,致使國內貨物和進口貨物的價格上漲,通貨膨脹率上升(四)進口替代和出口替代
相結合的政策發展中國家和地區一般從實行進口替代政策開始,建立和發展民族工業,在民族工業壯大後,逐步實行出口導向政策。但有的發展中國家實行進口替代和出口替代相結合的政策,就是在積極擴大國內市場需求的基礎上,不斷擴大進口替代的廣度和深度,與此同時不斷擴大對外開放,鼓勵擴大出口,打入國際市場。各國可以根據國內各個工業部門發展的不同情況,採取不同的對外貿易政策措施,對發展水準較低的工業部門實行進口替代政策,對發展水準較高的工業部門實行出口替代政策。(五)橫向聯合政策發展中國家除了實施進口替代和出口替代政策之外,還採取了經濟集團化和加強橫向聯合的政策。面對實力雄厚的發達國家,廣大發展中國家深感僅憑自身力量難以維護其民族經濟的發展,更難以在競爭中站住腳跟。實行經濟集團化政策可以運用共同的力量來同發達國家相抗衡,以維護和擴大本國的正當經濟利益,甚至可以通過集體力量來提高整個發展中國家在世界經濟中的地位。為此,20世紀60年代和70年代後,發展中國家採取了一系列重大聯合行動。如:成立“77國集團”、“東盟”等;提出建立國際經濟新秩序的戰略目標;在國際經濟機構中聯合行動等。二、發展中國家的貿易政策取向由於在實際的貿易政策環境中,貿易自由化與貿易保護都不能遵循雙贏規則,因而貿易利益的存在也不是普遍的;同時匯率機制並不能在一個相對長的時間裏自動調節貿易條件,貿易利益的公平分配也就無從實現。雖然自由貿易的有效性就一般意義來說是確定無疑的,但理論的解釋力相對於國家利益來說往往是蒼白的,在國際貿易利益分配不均的現實面前,貿易保護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一)貿易保護所帶來的利益首先,貿易保護政策有利於提高本國生產力,促進本國經濟增長,擴大對外貿易,保持國際收支平衡其次,貿易保護政策有利於調整國內經濟結構,促進國內產業多樣化、合理化,維護國內經濟的穩定運行,增強本國經濟的國際競爭力再次,貿易保護有利於經濟成長的貿易動態利益和長遠利益及資源動態優化配置(二)貿易保護政策的代價首先,貿易保護對生產效率和技術創新的影響從實踐來看,在保護下民族工業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但由於強力保護,民族工業並未成長起來,仍缺乏競爭力,結果是臨時性的保護變成了永久性的依賴,降低了生產效率和資源配製效率,而非促進經濟發展由於保護,外部競爭沒有充分引入到國內經濟生活中來,企業技術進步沒有強有力的刺激,而企業追求技術進步的內在動力是一國能否實現技術進步的根本所在現代國際貿易理論的新發展特別指出,從經濟發展的角度尤其是對於後進國家的經濟成長來說,國際貿易“技術外溢”效應和通過國際貿易來“幹中學”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而貿易保護無疑相當於拒絕了這種通過貿易才能獲得的“技術外溢”和“幹中學”效應。(二)貿易保護政策的代價其次,貿易保護對規模經濟的影響當今國際貿易理論認為政府干預是實現規模經濟的最佳途徑在這一基礎上訂立適當的關稅和配額水準,提供不斷的外來刺激是實現規模經濟的必要條件歷史事實證明,在那些實行高貿易保護的進口替代國家的發展進程中,產品大多在相對狹小的國內市場銷售,經過保護的產業很少能實現規模經濟,更多的是生產成本長期維持較高水準,企業虧損,政府為此而背上沉重包袱從供給的角度來考慮,過度保護會導致中小企業大量進入,爭奪有限的資源和市場,使得生產成本不能達到規模經濟水準(二)貿易保護政策的代價最後,貿易保護勢必引起非正式的(informal)地下經濟活動由於海關管制和貿易壁壘的存在,國內的供求關係不能完全由貿易來調節平衡,必然會出現一些商品供不應求和另外一些供過於求的情況對供不應求的商品,國內需求只能在較高的價格水準上滿足,這時消費者就會通過各種其他途徑來滿足需求,其中之一就是走私,從而對國民經濟造成了難以估量的損害正因為自由貿易和保護貿易都有各自的長處和不足,所以它們都不可能替代另一方,雙方只能對立統一、交相發展著。一國始終處於貿易自由化與貿易保護的不斷博弈和決策過程中貿易自由化在理論上是對貿易各方均有利的帕累托改進,但自由化的進程必將是非常曲折、充滿矛盾甚至反復的。章節內容第一節中國的貿易權自由化進程 第二節中國對外貿易經營者
第三節企業的對外貿易經營活動 第一節
中國的貿易權自由化進程一、計劃經濟體制與國有壟斷貿易二、市場化改革與貿易權的自由化三、加入WTO與貿易權的自由化第二節
中國對外貿易經營者一、對外貿易經營者的內涵 二、對外貿易經營權 三、擁有外貿經營權的中國企業數量變化 第二節
中國對外貿易經營者一、對外貿易經營者的內涵2004年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外貿易法》(《對外貿易法》)第八條規定三類:從事貨物進出口或者技術進出口的對外貿易經營者從事國際服務貿易的經營者從事對外工程承包或者對外勞務合作的單位第二節
中國對外貿易經營者二、對外貿易經營權《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議定書》保證民營、外資企業與國營企業在外貿經濟等方面的同等權利2001年國家對所有內資企業採取同等的資質要求入世後民營企業與外商投資企業出口額平均增長率迅猛提升第二節
中國對外貿易經營者三、擁有外貿經營權的中國企業數量變化1978年,全國只有13家外貿企業1988年,全國當年有約2,290家企業獲進出口權2007年,我國對外貿易經營者數量已突破56萬家。所有生產企業都可以擁有自營進出口權第三節
企業的對外貿易經營活動一、企業從事對外貿易經營活動的自主性 二、企業與產業競爭力第三節
企業的對外貿易經營活動一、企業從事對外貿易經營活動的自主性從市場經濟的基本原則出發,從事對外貿易經營活動的企業也像其他企業一樣,以獲取最大限度的利潤為目標價格競爭與品質競爭:技術差異與規模經濟第三節
企業的對外貿易經營活動二、企業與產業競爭力對於國家而言,生產企業或產業的競爭力是該國對外貿易競爭力的基礎技術水準基礎上的比較優勢由不同產品要求的要素密集度差異決定的成本優勢不完全競爭基礎上的壟斷優勢或差異產品優勢第四節
中國的國營貿易體制一、國營貿易體制的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對外貿易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議定書》《中華人民共和國貨物進出口管理條例》第四節
中國的國營貿易體制二、國營貿易的管理機構與運行(一)管理機構(二)國營貿易管理的運行第四節
中國的國營貿易體制三、國營貿易與WTO根據(GATT1994)第17條和《服務貿易總協定》第8條的規定,允許各締約方在國際貿易中建立或維持國營貿易中國目前正根據《入世議定書》承諾,對國營貿易管理進行改革。目標是保證國營貿易企業的進口購買程式完全透明,並符合《WTO協定》,且避免採取任何措施對國營貿易企業購買或銷售貨物的數量、價值或原產國施加影響或指導,但依照《WTO協定》進行的除外章節內容第一節中國對外貿易政策的目標
第二節中國的關稅體制和政策
第三節中國關稅配額體制與政策 第一節中國對外貿易政策的目標一、對外貿易的總體目標 二、出口政策的目標 三、中國的進口政策目標一、中國對外貿易政策的總體目標總體目標:促進中國對外貿易的發展,擴大對外開放,實現產業結構升級和經濟的快速、可持續發展。根本目標:通過對外貿易發展參與國際分工,在世界範圍內實現經濟資源的最有效分配,實現產業結構的合理化,充分利用中國比較豐裕的經濟資源-勞動力,促進中國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和生產總量的增加,從而實現中國經濟總規模的擴大和增長。二、中國出口政策的目標目標:通過鼓勵出口實現出口的穩定、有序增長,保護和實現出口企業的貿易利益出口的穩定增長是出口貿易的直接目標出口增長不能損害國內產品供應對某些特殊商品實行自願的出口限制三、中國進口政策的目標通過開展進口貿易,為商品進口提供較多便利,以彌補經濟資源和產品生產的不足,實現國際分工的利益;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加快工業化進程,最大限度地滿足居民和廠商對物質產品和服務的需要,提高全體人民的福利水準和生產水準。第二節中國的關稅體制和政策一、關於對外貿易關稅的法律規定 二、關稅管理機構的職能 三、關稅政策的主要內容 四、關稅政策的目標與作用一、關於對外貿易關稅的法律規定(一)國家法律:《對外貿易法》、《海關法》(二)國務院頒佈的關稅管理總體規定:《關稅條例》二、關稅管理機構的職能《關稅條例》:關稅稅則委員會是制定和調整修改《稅則》和《進境物品進口稅稅率表》的機關,同時關稅稅則委員會還負責諸如配額、反傾銷、反補貼、保障措施關稅以及報復性關稅等措施的制定和執行。《海關法》:海關負責監管進出境的運輸工具、貨物、行李物品、郵遞物品和其他物品,徵收關稅和其他稅、費,查緝走私,並編制海關統計和辦理其他海關業務。三、關稅政策的主要內容(一)關稅的主要類別進口關稅設置最惠國稅率、協定稅率、特惠稅率、普通稅率、關稅配額稅率等稅率,對進口貨物在一定期限內可以實行暫定稅率出口關稅設置出口稅率,對出口貨物在一定期限內可以實行暫定稅率三、關稅政策的主要內容(二)關稅稅則包括進出口商品的商品編碼、附加編碼、商品名稱、進口稅率(含優惠稅率和普通稅率兩種)、出口稅率、增值稅、消費稅、計量單位、監管條件等專案。具體關稅稅則查詢:/customs-tax/四、關稅政策的目標與作用(一)關稅政策的目標與制定原則(二)關稅政策的作用(三)目前我國關稅政策的局限性(四)未來我國關稅政策的改革方向和調整目標第三節中國關稅配額體制與政策 一、關稅配額的法律和規定 二、管理關稅配額的機構與運行 三、關稅配額政策的主要內容 四、關稅配額及其與WTO原則的一致性 五、關稅配額的目標與作用 一、關稅配額的法律和規定《貨物進出口管理條例》(一)進口貨物限制的一般規定(二)出口貨物限制的一般規定(三)關稅配額管理的具體規定二、管理關稅配額的機構與運行商務部海關總署國務院其他部委地方政府外經貿主管部門和地方海關三、關稅配額政策的主要內容(一)關稅配額管理辦法(二)具體的關稅配額數量、分配原則和申請條件四、關稅配額及其與WTO原則的一致性GATT1994對關稅配額作原則性規定:要求各成員公平、公正、透明、可預見和非歧視地管理關稅配額。WTO還規定,關稅配額承諾的進口量是市場准入機會,不是最低購買義務,關稅配額內的實際進口量取決於進口國的實際商業需求,其他WTO成員無權要求該成員必須完成所承諾的配額進口量。WTO《農業協定》:成員每年要按規定的格式,向WTO農業委員會通報關稅配額的執行情況,包括關稅配額的管理、分配、國營貿易的經營情況及關稅配額的進口情況,並由WTO農業委員會審議,如其他成員提出疑問,該成員需作出恰當的解釋。五、關稅配額的目標與作用關稅配額是進口國對進口貨物數量制定的數量限制,對於凡在某一限額內進口的貨物可以適用較低的稅率或免稅,但對於超過限額後所進口的貨物則適用較高或一般的稅率。關稅配額由於其對進口貨物的總量並不作明確的規定,所以並非屬於配額的一種。但是因其高額的進口關稅,也在無形中對進口貨物產生了限制作用。關稅配額是在給惠國內部或國家集團成員國之間進行分配的最高限額。非關稅壁壘的含義是指除關稅以外幾乎一切限制進口的方法和措施。傳統的非關稅壁壘:進口配額制、“自願”出口限制、國家壟斷進出口、進口許可證制、進口最低限價、外匯管制、預付進口押金制、海關估價制、特殊保障措施、國內支持措施、“綠箱”政策、“黃箱”與“藍箱”政策、綜合支持量、微量允許措施、歧視性政府採購政策、特殊包裝與標籤規定、技術衛生安全要求與規定以及國別政策等十幾類之多新興的非關稅壁壘方式:技術性貿易壁壘、綠色貿易壁壘、環境壁壘、知識產權壁壘和勞工標準。第九章
中國非關稅的貿易管理措施第一節進出口限制的其他政策措施第二節海關估價與原產地原則第三節檢驗檢疫和合格評定體制第四節貿易救濟制度第五節貿易促進與補貼制度第一節
進出口限制的其他政策措施一、進出口限制的法律法規二、管理限制進出口貿易其他措施機構及運行三、限制進出口貿易的其他政策的措施 一、進出口限制的法律法規(一)《對外貿易法》許可證數量配額貿易壁壘及限制禁止貨物與技術進出口國際服務貿易的管理條款。一、進出口限制的法律法規(二)《貨物進出口管理條例》旨在規範貨物進出口管理,維護貨物進出口秩序,促進對外貿易健康發展。是制定其他相關貨物進出口管理制度和辦法的基準本著准許貨物自由進出口、維護公平有序的貨物進出口貿易基本原則,符合WTO的基本宗旨。國務院對外經濟貿易主管部門依照《對外貿易法》和該條例的規定,主管全國貨物進出口貿易工作。一、進出口限制的法律法規(三)《技術進出口管理條例》是制定其他相關技術進出口管理制度和辦法的基準,其本著維護公平、自由技術進出口的原則,依法對技術進出口實行統一的管理,符合WTO的基本宗旨。二、管理限制進出口貿易其他措施的機構
及運行(一)對進出口許可證的管理(二)對進出口數量配額的管理(三)對限制、禁止進出口貨物的管理(四)對限制、禁止進出口技術的管理三、限制進出口貿易的其他政策的措施(一)進出口許可證相關政策措施的主要內容(二)進出口數量配額相關政策措施主要內容(三)技術性貿易壁壘1.《對外貿易調查規則》2.貿易技術壁壘(TBT)措施第二節海關估價與原產地原則一、海關估價與原產地規則的法律依據二、海關估價和原產地規則的管理機構與運行一、海關估價與原產地規則的法律依據(一)海關估價的法律依據《海關法》、《關稅條例》、《知識產權海關保護條例》、《進出口貨物原產地條例》、《海關行政處罰實施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審定進出口貨物完稅價格辦法》(二)有關原產地規則的法律《原產地條例》二、海關估價和原產地規則的管理機構與運行(一)海關估價的管理機構及運行(二)原產地規則的管理機構與運行三、海關估價與原產地規則的執行進展與作用第一階段:從1951年到1987年第二階段:從1987年到1992年第三階段:從1992年至2001年第四階段:2001年我國加入WTO後第三節檢驗檢疫和合格評定體制一、技術標準法律法規、管理機構和主要內容二、動植物檢疫體制法律法規與管理機構三、強制性認證體制法律法規與管理機構一、技術標準法律法規和管理機構和主要內容(一)《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品質法》(二)《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品質認證管理條例》(三)《中華人民共和國標準化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標準化法實施條例》二、動植物檢疫體制法律法規與管理機構法律依據:①《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商品檢驗法》和經國務院批准發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商品檢驗法實施條例》;②《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境動植物檢疫法》和國務院發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境動植物檢疫法實施條例》;③《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境衛生檢疫法》和經國務院批准發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境衛生檢疫法實施細則》。三、強制性認證體制法律法規和管理機構(一)強制性產品認證制度法律法規體系(二)強制性產品認證制度的建立與實施體系(三)強制性產品認證制度的認證程式第四節貿易救濟制度一、貿易救濟制度的法律與規定二、貿易救濟管理機構與運行三、目前我國貿易救濟措施的效果一、貿易救濟制度的法律與規定(一)國家法律——《對外貿易法》1.關於反傾銷的條款2.關於反補貼的條款3.關於保障措施的條款一、貿易救濟制度的法律與規定(二)國務院頒佈的反傾銷管理總體規定
——《反傾銷條例》1.傾銷與損害2.反傾銷調查3.反傾銷措施(1)臨時反傾銷措施(2)價格承諾(3)反傾銷稅4.反傾銷稅和價格承諾的期限與復審一、貿易救濟制度的法律與規定(三)國務院頒佈的反補貼管理總體規定——《反補貼條例》1.補貼與損害2.反補貼調查3.反補貼措施(1)臨時措施(2)承諾(3)反補貼稅4.反補貼稅和承諾的期限與復審一、貿易救濟制度的法律與規定(四)國務院頒佈的保障措施管理總體規定
——《保障措施條例》1.調查2.保障措施3.保障措施的期限與復審二、貿易救濟管理機構與運行(一)反傾銷的管理機構與運行1.傾銷與損害的調查機構2.反傾銷的調查管理機構與運行3.反傾銷措施的管理機構與運行4.反傾銷稅和價格承諾復審的管理機構與運行二、貿易救濟管理機構與運行(二)反補貼的管理機構與運行1.補貼與損害的調查機構2.反補貼調查的管理機構與運行3.反補貼措施的管理機構與運行4.反補貼和承諾復審的管理機構與運行二、貿易救濟管理機構與運行(三)保障措施的管理機構與運行1.調查的管理機構與運行2.保障措施的管理機構與運行3.保障措施復審的管理機構與運行三、目前我國貿易救濟措施的效果與世界上其他貿易大國相比,無論是在政府力量、法律建設、機構設置、經驗積累,還是在企業的自我保護和應對等方面,都存在相當大的差距。我國產品出口受不利影響較大我國相關產業受到衝擊反傾銷訴訟的不利影響會擴散到相關產業第五節貿易促進與補貼制度一、貿易促進的法律依據二、出口退稅政策制度的實行一、貿易促進的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外貿易法》第九章第五十一條建立和完善為對外貿易服務的金融機構,設立對外貿易發展基金、風險基金;出口信貸、出口信用保險和出口退稅;建立對外貿易公共資訊服務體系,向對外貿易經營者和其他社會公眾提供資訊服務;採取措施鼓勵對外貿易經營者開拓國際市場,採取對外投資、對外工程承包和對外勞務合作等多種形式,發展對外貿易;對外貿易經營者可以依法成立和參加有關協會、商會,維護成員和行業的經濟利益;中國國際貿易促進組織按照章程開展對外聯繫,舉辦展覽,提供資訊、諮詢服務和其他對外貿易促進活動;扶持和促進中小企業開展對外貿易;扶持和促進民族自治地方和經濟不發達地區發展對外貿易二、出口退稅政策制度的實行(一)出口退稅制度的歷史(二)執行的情況第十章中國對外貿易的其他相關領域政策第一節
中國的服務貿易政策第二節中國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的保護第三節中國對外貿易制度的透明度第一節
中國的服務貿易政策一、服務貿易的法律框架與服務貿易總協定二、服務貿易主要管理部門的政策法規三、當前我國服務貿易發展中的主要問題四、服務貿易的重要意義和我國的發展對策一、服務貿易的法律框架與服務貿易總協定(一)、服務貿易的法律法規體系中國自20世紀80年代起,初步形成了由法律、行政法規、規章及大量的地方性法規共同組成的多層次的涉外服務貿易法律體系。以《對外貿易法》為核心,包括投資、金融、保險、電信、法律服務、海運及工程承包、諮詢等服務領域的各種法律法規(一)、服務貿易的法律法規體系這些法律法規可以分成三類:1.國際服務貿易立法的基礎——《對外貿易法》2.國際服務貿易立法的重要組成部分——外資企業法中的有關規定3.國際服務貿易立法的具體部門法規(二)服務貿易總協定(GATS)的基本內容服務貿易總協定是WTO規範世界服務貿易的多邊貿易規則主要包括三部分:框架文本、部門協議、各成員國的具體承諾1.框架文本(1)定義和範圍(四種基本類型)(2)基本原則(或稱一般性義務)(3)市場准入(4)逐步自由化2.部門協議部門協議包括:自然人移動協議、航空運輸服務協議、金融服務協議、海運服務協議和電信服務協議。加入世貿組織後,中國基本完善了服務貿易對外開放的法律體系,形成了服務貿易全面開放的格局二、服務貿易主要管理部門的政策法規(一)金融服務業主要有:《中國人民銀行法》、《商業銀行法》、《證券法》、《外資銀行管理條例》、《保險法》等和國內其他服務行業的立法相比,我國金融服務貿易法律相對顯得完備些。例:外資銀行管理方面的政策法規1.外資銀行設立條件2.外資銀行的最低註冊資本3.外資銀行的設立程式4.對外資銀行的業務監督(二)商品服務業《外商投資商業領域管理辦法》是我國調整外商投資商品批發零售業的專項法規,其對外商投資商業企業條件、外商投資企業開設店鋪條件、外資投資企業經營業務、設立程式等均作了具體詳細的規定:1.外商投資企業應符合的條件2、外商投資企業開設店鋪應符合的條件3、外商投資商業企業可以經營下列業務(三)海運業在入世談判中,海運業也是被列入中國承諾開放的一個重要部門《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商法》《國際班輪運輸管理規定》等法律、法規(四)旅遊業國務院:《旅行社管理條例》國家旅遊局:《旅行社管理條例實施細則》《條例》和《實施細則》適用於適用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旅行社的設立及經營活動三、當前我國服務貿易發展中的主要問題(一)服務業發展嚴重滯後(二)服務貿易總體水準較低,出口結構不合理(三)服務貿易法律法規不健全、管理滯後(四)服務貿易行業人才匱乏四、服務貿易的重要意義和我國的發展對策服務業和服務貿易相互影響、協同發展、共同提高國際產業轉移的重點正由製造業轉向服務業“商業存在”已成為實現服務貿易的主體,而服務外包正成為這些“商業存在”開展服務貿易的重要方式未來我國服務貿易的發展對策第一,要制定服務貿易發展戰略,同步發展貨物貿易政策與服務貿易政策第二,完善服務業立法,加強執法力度第三,設立服務貿易的專門管理機構第四,建立完善服務貿易管理的協調機制第五,制定創新政策,鼓勵服務創新,提高服務行業的技術含量第六,積極採取多邊與雙邊合作途徑,加大國際市場對本國服務業的投資,並利用國際協調手段,尋求共贏合作第二節中國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的保護一、中國保護知識產權的立法二、中國知識產權法與TRIPS的差距三、中國參加知識產權保護國際公約與談判四、中國知識產權保護法的執行五、入世加速了我國知識產權法的建立和完善六、TRIPS協定對我國知識產權法律制度的深遠影響一、中國保護知識產權的立法20世紀80年代,中國就開始了知識產權保護的法制建設中國現有的知識產權保護法律法規體系主要由法律、行政法規和部門規章三個部分組成中國不斷建立健全知識產權法律法規體系二、中國知識產權法與TRIPS的差距差距是針對TRIPS的基本原則和最低要求而言的,從總體來講,差距主要體現在以下五個方面:第一,對部分有關知識產權的行政終局決定,缺乏必要的司法審查和監督第二,對知識產權的侵權行為,特別是對假冒和盜版行為的打擊力度不夠,對受害人的救濟措施還不完善二、中國知識產權法與TRIPS的差距第三,對知識產權人的權利限制過多、過寬,損害了權利人的合法權益第四,在各類知識產權的保護內容和保護水準上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差距第五,缺乏對濫用知識產權必要的、完善的限制措施三、中國參加知識產權保護國際公約與談判(一)中國參加知識產權保護國際公約(二)中國參與國際知識產權制度改革和國際知識產權的談判四、中國知識產權保護法的執行(一)中國對知識產權保護法的執法管道中國的知識產權執法保護有行政和司法兩個平行的管道。用行政手段保護知識產權是中國知識產權執法的一個重要特色(二)中國知識產權保護法的執行情況近年來,中國政府對知識產權的執法傾注了極大的人力和物力,嚴厲打擊各種假冒偽劣、侵權盜版的行為各級地方政府對知識產權保護對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有了充分認識,基本破除了對本地假冒侵權企業的地方保護主義,積極採取跨地區的行動對假冒侵權行為進行打擊(三)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佈《關於辦理侵犯知識產權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檢察院,2004年12月8日,公佈了《關於辦理侵犯知識產權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解釋》對知識產權犯罪的量刑標準、適用範圍等方面進行了改進,提高了相關刑法條文的可操作性。(四)中國政府實施政府軟體正版化中國國務院於2000年發文,要求政府機構和國有企業使用正版軟體2008年8月,國務院制定了《知識產權戰略綱要》(五)國家保護知識產權工作小組、與外商投資企業定期溝通協調機制以及保護知識產權專項行動1.國家保護知識產權工作小組2.與外商投資企業定期溝通協調機制3.保護知識產權專項行動五、入世加速了我國知識產權法的建立和完善(一)建立了較為完整的知識產權法律體系:20世紀80年代以來,我國的知識產權法律法規相繼出臺,並不斷修改完善。五、入世加速了我國知識產權法的建立和完善(二)強化了知識產權審判機制:結合TRIPS協定中規定的合理程式,司法部門加強了知識產權審判制度建設、隊伍培養和案件審理工作(三)知識產權的行政管理配合默契:第一,加強了知識產權行政管理機構建設第二,建立創新激勵機制,從源頭上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第三,地方政府重視知識產權保護工作,不少省市制定了地方性知識產權保護法規六、TRIPS協定對我國知識產權法律制度的深遠影響(一)確立了知識產權法中的司法審查制度(二)增加了我國處理知識產權法律適用的經驗(三)促進了知識產權司法保護力度的加強(四)加快了國家知識產權發展戰略的建立第三節中國對外貿易制度的透明度一、提高對外貿易制度與政策透明度的有關法律規定二、關於對外貿易制度與政策透明度的執行一、提高對外貿易制度與政策透明度的有關法律規定在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議定書》中,有關提高中國對外貿易制度和政策透明度問題,中國政府作出了嚴肅的承諾二、關於對外貿易制度與政策透明度的執行(一)主管對外貿易機構的設置與完善:1949年,主管對外貿易的中央人民政府貿易部成立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設立商務部,為國務院組成部門:1、商務部職責調整2、商務部的主要職責第十一章中國對外貿易的歷史回顧第一節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前的對外貿易第二節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的貿易政策第一節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前的對外貿易一、中國對外貿易的發育二、鴉片戰爭前後中國的對外貿易與政策三、19世紀末20世紀初中國的對外貿易與政策四、中華民國時期的對外貿易和貿易政策一、中國對外貿易的發育從漢代開始,中國便與朝鮮半島上的新羅、百濟等古國建立了貿易關係,並且通過海上航線與日本開展了商業交往13-14世紀,寧波已經成為對日本和朝鮮貿易的主要港口15世紀末時,中國福州、漳州、泉州已成為中日貿易的重要口岸14至15世紀,處在封建時期的歐亞國家的貿易都是在自然經濟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二、鴉片戰爭前後中國的對外貿易與政策16世紀初,西方資本主義勢力通過海路來到中國在對外關係上,清政府採取的是禁海閉關的政策,即對對外貿易採取嚴格的限制和管制政策鴉片戰爭失敗以後,中英《南京條約》迫使清政府開放五處通商口岸,並給予英國協定關稅、片面的最惠國待遇等特權鴉片戰爭以後,中國的對外貿易有了明顯的發展,但在促進中國對外貿易發展的同時,也帶來了對中國傳統手工業的衝擊三、19世紀末20世紀初中國的對外貿易與政策1894年甲午戰爭後,在《馬關條約》中,在貿易上又規定,開放多處通商口岸,允許外國廠商在中國設廠,特別是日本國民設廠在各種特權的保護下,外國商人逐步控制了對中國的貿易一國在貿易方面難以抵禦外部衝擊的首要問題是,政治上失去獨立或國家主權地位的喪失四、中華民國時期的對外貿易和貿易政策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中國對外貿易的主要夥伴和商品結構發生了較大的變化民國初期,並沒有解決關稅自主問題,也無法打贏與列強的貿易戰,南京政府關稅水準自主和提高主要是為了增加財政收入,但客觀上起到了保護本國工業的作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美國取代了英國和日本在中國的對外貿易中佔據了壟斷地位四、中華民國時期的對外貿易和貿易政策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前,中國對外貿易政策演變的歷史是一個從比較自由的奢侈品貿易到近似禁止性的對外貿易,又從禁止性貿易到被迫實行門戶開放的貿易政策的演變過程第二節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的貿易政策一、新中國建立後、改革開放之前的關稅政策二、改革開放以後的關稅政策三、中國的非關稅壁壘政策四、當前我國貿易政策的局限性五、未來我國外貿制度進一步創新的方向一、新中國建立後、改革開放之前的關稅政策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建立標誌著帝國主義在中國把持海關管轄或管理權的結束1950年1月,政務院通過了《關於關稅政策和海關工作的決定》,宣佈了我國獨立自主的保護關稅政策在計劃經濟為主導的條件下,中國的對外貿易是在國家計畫的安排下進行二、改革開放以後的關稅政策979年,我國的經濟體制開始進行全面改革,主要表現為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變1984年國務院批准《進出口稅則》和《暫行實施條例》1980年1月1日起,國家恢復了對國營外貿專業公司的進出口貨物全面徵收關稅的制度1987年,我國政府向當時的多邊貿易組織《關稅與貿易總協定》提交的備忘錄2001年末我國入世以來,經歷了從“局外”到“局內”的角色轉換三、中國的非關稅壁壘政策從廣義上看,中國的非關稅壁壘政策包括計劃經濟體制本身的所有非關稅性質的管理對外貿易的所有政策措施;從狹義看,只包括一般意義上的非關稅壁壘政策中國傳統的非關稅壁壘包括進口許可證、進口配額和其他一些進口管制措施,特殊的非關稅政策則包括中央政府、各部委、國營企業和貿易公司協商的一些管制措施四、當前我國貿易政策的局限性(一)外貿法制環境尚不健全(二)政府角色定位亟待轉變(三)外貿仲介組織的作用未充分發揮(四)外貿經營主體缺乏公平的競爭環境第十二章中國對外貿易政策的效果評價第一節我國對外貿易政策的目標第二節中國對外貿易政策的保護程度第三節貿易保護政策對進口商品貿易的影響第四節未來中國貿易政策的選取依據第一節我國對外貿易政策的目標一、建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北京新能源车指标个性化租赁合同一
- 2024年度防水材料进出口代理合同3篇
- 基于二零二四年度标准的工程变更与合同价格调整机制2篇
- 2024会计聘用合同格式范本集合
- 2024年出版发行合同协议书
- 2024年度农田长期租赁种植合同3篇
- 2024全新大学教师聘用合同下载
- 2024年度美容院员工福利计划合同2篇
- 2024奶牛饲养承包合同范本
- 二零二四年度股权转让合同(2024版)2篇
- 欧美手机壳行业分析
- 征地拆迁安置区市政配套设施工程测绘服务公开选取测绘招投标书范本
- 《我的祖国》课件
- 居家养老服务派工单表格
- 提高超声科疑难病随访率PDCA循环案例
-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卷(人教福建版)
- 小学一年级上学期思维训练数学试题(答案)
- 听风八百遍才知是人间
- 2023年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招聘考试笔试题库及答案
- 电梯动火施工方案
- 父亲-树林和鸟(薛法根)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