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作文素材】统编教材课内作文素材合辑:课本中的作
文素材+话题+主体段
《烛之武退秦师》
课本素材活用
烛之武(适用话题爱国、匹夫有责、口才与成功、艺高人胆大、有志不在年高、发
现人才、成大事者应有一颗宽大的心)
1.年迈未敢忘忧国。
曹操诗云:“老骥伏杨,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祝之武具有强烈的爱
国情怀,即使年纪老迈,但仍然在国家危难之时,挺身而出、义无反顾;在强秦面前,
烛之武不卑不亢,能言善辩,聪慧机智。他的不计个人得失,处处为郑国安危着想的爱
国主义精神,他的义无反顾赴敌营的信心和勇气都值得我们学习。
【相关链接】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福祸趋避之。——林则徐
2.智慧就是力量,巧妙的论辩能够化解干戈。
从某种意义上讲,智慧、才辩就是力量。祝之武孤身一人,深入虎穴,面对虎狼之
国的强秦郡主秦伯,他先利诱,满足了秦伯的贪欲,继而以巧妙的离间战术,瓦解了秦
晋联盟,最后,终于使秦兵不战而退。
【相关链接】
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刘勰《文心雕龙•论说》
3.把握机会,可以改变自己的人生。
虽然岁月给了烛之武太多的落寞,但他没有放弃自己,而是把握住国家危亡的机会,
把握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他孤身深入虎穴,与秦伯进行了面对面的交锋,把几十年积
蓄的能量在瞬间发挥出来。“机会只偏爱有准备的头脑。”只是这机遇来得太迟了一点
儿,而且是冒着亡国的危险。但如果不是秦晋围郑,'烛之武恐怕真得“骈死于槽杨之
间”,湮灭于历史的风雨之中了。
【相关链接】
一个明智的人总是抓住机遇,把它变成美好的未来。一一托•富勒
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佚名
愚蠢的行动,能使人陷于贫困;投合时机的行动,却能令人致富。——克拉克
机会对于不能利用它的人又有什么用呢?正如风只对于能利用它的人才是动力。——西
豕
机会不会上门来找,只有人去找机会。一一狄更斯
4.与下属坦诚相见、主动认错才能赢得人心、获得帮助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
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5.说服别人要抓住利害关系、讲究方法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焉用亡郑以陪邻?
邻之厚,君之薄也。”“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阙秦以利晋,唯君
图之。”
6.小不忍则乱大谋
子犯请击之。公约:“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
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荆轲刺秦王》
课本素材活用
1.太子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适用话题仁厚、情义)
例:人心不是用武力征服的,而是用和平、仁爱。太子丹用仁厚爱人之心获得了樊於期
的信任,同时也成就着丹的高洁品质。
2.成大事者必须有过人的胆识。
荆轲刺秦这件事本身就是一种冒险,而荆轲在出发前提出用樊将军的首级和督亢的
地图为信物来骗取秦王信任,更体现了他的超凡的胆识。荆轲的英勇与智慧为他进入秦
王宫殿与秦王面对面交锋做好了最充分的准备。凡欲成大事者,必须克服胆怯,勇敢地
面对现实,理智地分析形势,才有可能取得最后的成功。
3.违背历史大趋势,必然招致失败。
荆轲刺秦,从本质上讲违背了当时的历史大趋势。因为诸侯割据之后,饱受战争之
苦的老百姓已经厌倦了征战,他们迫切希望有一个强国能够统一天下,创造一个稳定的
局面。而秦是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秦国统一六国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天下大
势,分久必合”。这是任何个人和少数的力量所无法扭转的。因此,荆轲虽有超人的胆
识,但他不能站在整个社会形势角度分析问题,所以导致了悲剧的结局。
4.士为知己者死,死得其所?
古人云:“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为了报答知遇之恩,封建士人常常以
自己的性命为代价。荆轲为报答太子丹的知遇之恩,毅然置生死于度外,选择深入虎穴,
慨然赴秦,最后血溅秦殿。荆轲的死,是封建土人人格的写照,也是封建士人人格的美
德。
从今天看,这报答知遇之恩的死,是不可取的。“恩”是要回报的,可以采取合适
的方式来报答,但是不能以“生命”为代价。生命是等价的,任何人不能随便拿生命作
为别人的祭品。
5.心灵的选择
我常常怀念远古,那是一个充满人格魅力的时代。那些君子翩翩风度的背后,是一
个用诚实、信用、执着的信念支撑的人的结构。那别萧萧易水而去的壮士,难道他不留
恋自己的家园故国?难道他不知道深入虎穴的险恶与危难?他义无反顾地去了,去得那
样坚定,带着一腔对国君的忠诚和满怀对誓言的忠贞。那手执和氏璧在秦王殿上慷慨陈
词的蔺相如,难道不知秦王的阴险与贪婪?他在出发前已经许下完璧归赵的诺言!他正
是循着一条实践诺言的艰难道路在英勇地杆卫国家的利益和个人心灵深处那份不朽的
契约。(2001年四川高考满分作文《守住心灵的契约》节选)
6.自己的认识与别人的期待
登山者知道自己的能力,所以“半途而废”也不悔,别人却认为他应该登到山顶。
但是说不定到了山顶这位登山者就会因为缺氧而死去,所以登山者是明智的。
荆轲却不明智,他不能清楚地认识自己。他在卫、在榆次、在邯郸之时,人们对他
的期待很低,卫元君不用他,盖聂“怒而目之”,鲁勾践“怒而比之”,这些人都看不
起他,而他自己却认为自己不是平凡之人,整日与高渐离饮于市,歌于市,旁若无人,
最后还真被太子丹看中,担负起刺秦的重任。结果,秦王没死,自己这方先死了田光、
樊於期,最后自己死了不算,还加速了燕的灭亡。太子丹开始说他能刺秦时,荆轲还说
“恐不足任便”,没想到,经不住太子的“固请”,荆轲竟不顾此“国之大事”而接了
这个活,俗话说:“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他荆轲就被别人的期待弄昏了头。结
果,在他死后,鲁勾践笑话他说:“惜哉其不讲于刺剑之术也!囊者吾叱之,彼以为我
非人也。”(2004年重庆高考优秀作文《自己的认识与别人的期待》节选)
7.同情心
荆轲刺秦王是一个在中国民间流传极广的故事。“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用今人
的眼光去看,荆轲乃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职业杀手,说不定还可能被扣上“恐怖分子”的
罪名呢。依笔者看来,燕太子丹雇佣荆轲去刺杀秦王,以为刺杀了秦王就可以阻拦住秦
军的东进步伐,真是把问题看得太简单了,是一种太幼稚的想法,根本解决不了当年的
政治问题。事实上燕国很快就灭亡了,这与荆轲刺秦失败不无关系。但是荆轲绝不是一
个我们所想象的普通简单的“恐怖分子”,更不是一个寄人篱下的亡命之徒,看《史记
刺客列传》,似乎又很难界定其身份:表面上看确为一个杀手,但是却与聂政这样目不
识丁只有匹夫之勇的粗人不同,他“好读书击剑”,称其为知识分子也不无道理。在那
个分裂割据战争迭起的年代,荆轲的出现,实为罕见和奇缺,遗憾的是能文能武的荆轲
未能实现白己的目标,人们就更对其怀有无限的同情和哀怜。(《“荆轲刺秦”的现代
解读及其他》节选)
8.话题“命运与时代”:
有人说,荆轲仅仅为了一个承诺,为了一种方式,为了燕太子丹设置的情感和信义
的罗网而无法自拔,在身不由己地异化为一把刺秦的匕首中完成了个人的悲剧。也有人
说,荆轲为了去兑现那个时代所崇尚的“士为知己者死”的信条而用生命拥抱信仰,这
就注定了其完成的必定是个时代悲剧。其实,在那个大悲大歌风起云涌的时代,荆轲也
犹如一颗没有决定输赢勇气与权利的棋子,在那个时代,荆轲的选择是二元对立的,同
时,他的选择也是步履维艰的。无论哪个时代,生命与生活都充满了悖论,面对扑面而
来的机遇与挑战,我们也常常走出了一个陷阱,却又陷人了另一个困境。人总是处于一
定的时代,我们从一个时代去反观另一个时代的局限时,往往忽略了自己所处时代的局
限。我们不能用白己所处时代的价值作为标准去衡量荆轲那个时代的信仰价值。因而,
荆轲的选择是那个时代的必然,也是那个时代的无奈。其信仰的成功度己体现在其悲剧
行为过程的执着中。(《感受荆轲——浅析荆轲悲剧结局的无奈》节选)
9.为荆轲写的颁奖辞
易水清寒,夺人心魄,因为它知道自己送走的是一位真正的勇士。鸿雁悲鸣,声动
苍穹,因为它知道自己送走了那个时代勇者的化身。在那烽火连天的时代,大义仿佛已
经成了最奢侈的东西,而你却勇敢地走上了那条不归之路,透过时空我仿佛仍然听到了
你的厉声傲笑还回荡于秦廷之上。是你的勇气砥砺了你手中的匕首,你手中的匕首又将
你的名字镌刻在了历史的丰碑上,太子丹的邀请只是让你义无反顾的契机,真正让你勇
者无惧的是你心中的信仰:为国为民,才是侠之大者。
【相关链接】
1.生命并不是一种辉煌的奇观或是一场丰盛的宴席,它是一种岌岌可危的困境。一一桑
塔古那
2.未知生,焉知死?——孔子
《鸿门宴》
课本素材活用
刘邦——(适用话题机智、知人善任、把握机遇)
例:虞姬的自刎,乌雅的投江让更多的人倒向项羽,鸿门宴上的刘邦似乎只是小人,
听听汉家小儿高唱“大风起兮云飞扬”便热血沸腾,可历史的车轮证明了刘邦比项
羽更能成就一番大业。
1.要善于审时度势,顺应历史潮流。
刘邦在斗争中善于洞察时势。他深知“天下苦秦久矣”,注意吸取秦灭亡的历史教
训I,较能体察关中老百姓渴望废除秦朝繁徭苛法,希求获得休养生息机会的心理,于是
就“承敝易变,使人不倦”,采取了一系列安定民心的措施。诸如“约法三章”,严明
军纪,开垦“秦苑”,屡赦天下,不杀降卒等。因此,他占领了政治上的主动权。相反,
项羽思维方式简单,一意孤行,逆历史潮流而动。项羽的分小国、封诸侯的思想与刘邦
的大一统,集强权的政治主张相比,明显不合潮流,毕竟周后至秦的400多年里,老百
姓多经战乱,担心诸侯割据,渴望和平安定。刘胜项败的历史告诉我们,顺应历史潮流
才能成为真正的赢家。
2.要善于利用人才,人才是取胜的关键。
刘邦使用干部就是坚持“任人唯贤”的路线,能够量才而用,知人善用,虚心下问,
做到集思广益。例如,和刘邦一起参加“鸿门宴”的随行者张良、樊哙、纪信等人,都
是他的团结一心、生死与共的支持者和得力助手。谋士张良常常在关键时刻为刘邦提出
正确的策略,使刘邦避免了许多错误。“鸿门宴”过程中,在项庄舞剑欲杀沛公的危急
时刻,及时召樊哙为刘邦解围;刘邦脱逃后,张良又从容处理善后事宜;项羽只会用兵,
不懂用将,他麾下的韩信、陈平和彭越纷纷弃项投刘,就连忠心耿耿的范增电被他活活
气死。战争不是仅凭武力,它需要最高的集体智慧和调兵遣将的组织能力。项羽的刚愎
自用导致人才流失,最终处于劣势。从用人这个角度可见真正的战争要凭借智慧,而不
是武功。
【相关链接】
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
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吾不如萧何。连百
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
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史记》司马迁
项羽——(适用话题鲁莽、有勇无谋、刚愎自用、听取别人的意见、沉着冷静)
例:缜密的勇者,尤其要坦荡正义。歌德说,善良的人在追求中即使迷惘,也终将
意识到有一条正途。项羽虽勇,终因心胸狭窄自刎乌江;李自成虽勇,终因贪图享乐断
送江山;汪精卫虽勇,终因心术不正遭千古骂名。心胸坦荡满怀正义的善勇者才是苍茫
尘世间的胜者。王蒙在《逍遥》一文中写道,自己善良才能感知世界的美好,自己坦荡
了才能逍遥地生活在尘世间。不论周遭诱惑多好,迷雾多少,内心总要点亮一盏正义的
明灯。
3.“义”的标准不一,讲究“义”也需因势而异。
项羽性格的最大魅力在于他的“义”,而这个“义”出恰恰演绎了他的个人悲剧。
项伯为报救命之恩,向张良通风报信,可称得上“义”,可此举客观上却帮助了刘邦,
使得沛公在鸿门宴上能化险为夷,此举虽谓之“义”,但这一行为却违背了楚王的根本
利益则又可以责之为“不义”。两军对垒,项羽却不忍拭杀刘邦,纵虎归山,最后成就
了刘邦的霸业,实乃对敌人的“义”,但也是对自己不“义”。现代社会,有所谓为朋
友两肋插刀的“哥儿们义气",'也有为国为民的大义,前者不可取,后者却可贵。可
见“义”是相对的,不同的时代,不同的阶级,道德标准不同,“义”的内涵也不一样,
我们不能以抽象的“义”作为评判是非的尺度和立身处世的准则。
【相关链接】
古人云:“义者,宜也。”—《礼记•中庸》
行而宜者谓之义。一一韩愈《原道》
行不义必自毙。——《左传•隐公元年》
4.齐心协力的团队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5.欲成大事,就不能拘泥小节、优柔寡断、刚愎自用
6.能屈能伸才算大丈夫,才能建立不朽的业绩
《兰亭集序》
课本素材活用
适用话题:人与自然,生与死,惜时、生命的价值
1.诗意栖居大地之上
要学会寻找风景,欣赏风景,享受生活,赞美生活。在“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之时,
我们何不远足“崇山峻岭”穿行“茂林修竹”“一觞一咏”“游目骋怀”?人在面对眼
前优美风景时,很容易将自己融入生生不息的大自然中感悟有限的人生,从中领悟永恒
的哲理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柳宗元在生之绝境时移情于山“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古代文人多
在逆境中因自然万物欣欣向荣而喜使精神超脱外物的羁绊而在天地间获得永生!
面对眼前优美风景时,斟满一杯酒,“流觞曲水”,那份悠然和沉醉,是令无数文
人雅士追慕的个性释放,沉醉于酒中方能使人忘却世俗之累,挣脱人生羁绊。愿从生生
不息的大自然中,感悟有限的人生,从中领悟永恒的哲理,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
【相关链接】
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一一柳宗元
2.正视生死,才能热爱生命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个问题。”哈姆雷特被生活的困境逼到了死角,开始了生与
死的思考;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国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就在生死抉择中作出了响亮的回
答:“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东晋文学家书法家王羲之,也强调“死
生亦大矣”,为我们留下了他对生与死的思考。南宋女词人李清照有诗曰:“生当作人
杰,死亦为鬼雄。”生死问题历来是中外文学家和哲学所关注的重要话题。
人总是要面对死亡的任何生命都无法抗拒时间的无情吞噬。“死亡”是如此强大而
不可抗拒因而个体生命在它面前是如此渺小而脆弱。因此谁都无法回避对死亡的思考。
林语堂说“能见到死亡的人也能见到人类喜剧的意识于是他很迅速地变成诗人了”。王
羲之和陶渊明都是这样的诗人。他们深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殛为妄作”。一个“列叙
时人列其所述”唯望“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一个“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耘”。
忘生死轻成败是基于对生命本质和人生真谛的感悟。因而他们对有限的生命更是倍加珍
惜。在平平淡淡从从容容中书写出生命价值的箴言。
【相关链接】
1、能见到死亡的人也能见到人类喜剧的意识,于是他很迅速地变成诗人了。一一林语
堂
2、纵使世界冰冷,也要尽力燃烧!一一加缪
3、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认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一一罗曼罗兰
3.方寸间展人生风华
狼毫一挥是生命的舞动,砚纸是他的舞台,满载生命的厚重,挥洒如椽大笔,您书
写入木三分的霸气;泼墨如浪的豪情,您成就墨染一方的壮举,谱写生命的价值。
您以江河为墨,以高山为笔,以苍穹为纸,以大地为砚,仿佛吸纳恒星之阳刚与星
月的柔芒,在刚柔并济中舒展侠骨柔肠;仿佛窃取惊雷之声响与闪电的光亮,在群星璀
璨中初现锋芒。楷如泰山稳立,行如清冽之风,草如龙凤舞动,娇若惊龙,飘若浮云,
笔底波澜,书中骨筋。人们真正了解什么是书法,他让世界了解中国书法的伟大。
仰观宇宙,俯察品类,恣情天地之间,放浪形骸之外。您用一支短竹将中华的筋骨
与神奇定格方寸之上,醉卧兰亭,醒叹世事;他用一篇短序将人生的脉络与真谛陈置于
字句之间。兰亭虽已矣,但永不逝去的是《兰亭集序》中最豪迈的一次舞动。您也为自
己写下了华丽的生命篇章。风雨凄凄,世相迷离,锦绣河山,胸中耸立,《兰亭集序》
定格成了一代书法家的心迹。您,就是方寸展人生风华的一代书圣王羲之。
4.务实求真。
诚如《古文观止》所云:王羲之的感慨“只为当时士大夫务清谈鲜实效一生而齐彭
殛无经济大略”。作者生活在东晋时代当时统治者编安江东不思进取;士大夫崇尚玄
学清淡之风很盛。作者公开批评“虚谈废务浮文妨要”的世风颇有想作为。有忧国忧民
渴望救国“倒悬之急”的大志和旷达进取的人生态度。
《赤壁赋》
课本素材活用
素材一:
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捕入狱,后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从“乌台诗案”到流放黄州,是苏轼人生的重要转折,政治上失意彷徨,精神上苦闷孤
独。但生性旷达的他改变了人生的方向,开始在老庄佛禅和山水之乐中求得解脱,从文
学上完成人生的追求。
【应用话题】
1,挫折,改变人生2.转向3.面对逆境4.穷则独善其身5.永不言败6.人要适应现实
素材二:
苏轼不同意“客”的“人生短促无常”的悲观观点,阐发了自己的人生感悟,感情
变得喜悦。他以明月、江水作比,说明世上万物和人生都有变的一面,又有不变的一面,
应该轻物质而重精神,执著于自己的不朽事业,保挂平静超然的心态和乐观旷达的情怀。
【应用话题】
1.胸怀2.态度决定成败3.珍惜拥有4.人要坦荡、达观5.变与不变6.乐与悲
素材三:
凡夫俗子对待得失,无一时不患,无一地不患,而苏轼却道“天地之间,物各有主,
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别人得了,我不羡慕,我没得到,也不遗憾,“江上
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就是大自然赐给我的无穷宝藏,这就是对生命真谛的诠释。
【应用话题】
1.生命的真谛
2.得与失
3.人生的取向
4.守住心灵的那一轮月亮5.过诗意的人生
【示例】
苏轼毕竟是苏轼,他能驾一叶扁舟,从容应对惊涛骇浪;在白露横江、清风徐来之
际,他以旷达、疏狂的性情和俯仰万世的思考,来压制内心深处对人生变迁、世事无常
的感伤。他猛然间豁然开朗,终于悟出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
其不变者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的哲理。霎时,他的内心已一片澄明。于是,所有
的不幸与困苦,都在这旷达的胸中渺小得如同一缕游丝,一缕轻尘。那些世俗小人不懂,
可江上的清风懂了,山间的明月懂了。在这场与邪恶的拔河中,苏轼取得了心灵上的胜
利。于是,他远离了喧嚣,回归于清纯空灵;他习惯了淡泊,才情更加俊逸洒脱;他明
白了如何应对挫折,才能做到宠辱不惊。他的人生,充满了坎坷与荆棘,可他却是一只
天生的荆棘鸟,越痛苦,唱出的歌声就越婉转,堪称天籁之音,犹如迎着寒风的一株寒
梅,越是凛冽刺骨,他越是怒放芬芳,冷艳无比。
——《心灵的胜利》
【文段训练】
以“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为话题,以苏轼为论据,引用(化用)《赤壁赋》中的
内容,写一个议论性文段,200字左右。
1.一段表达一个意思
2.首尾有中心句
3.有论据,有分析
【文段示例】
苏轼看见了风,这个曾经辉煌的文人因乌台诗案而开始落魄,流落四方,辗转难安。
在赤壁的月夜,他心灰意懒,看“江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做他那个神鹤翩趾而舞
的梦。面对如江水般深沉的失意,他看见风在山顶呼啸,盘旋,然后带着撕身裂骨的阵
痛穿过漆黑的荆棘林。刹那间,他心中郁结的块垒、缠绕的苦痛随风而散。遭遇挫折,
缩小痛苦,才能忘记。于是他逍遥红尘,最终名垂千古。只是,那夜的风,已遗落于岁
月,无人见得了。他的多情造就了他的豪放;他的豪放造就了他的豁达;他的豁达造就
了他的“风雨任平生”的大境界。
他就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东坡。
——四川考生《风,可以穿越荆棘》
《游褒禅山记》
课本素材活用
适用话题:成功
观点:
1、人要善假于物
2、立志、蓄力、借物是成事的三要素
作者提出了三个“不能至”:“非有志者不能至也”;“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这三个“不能至”表达了三层意思,提出了达到目的的
三个必要条件:“志”“物”“力”。要实现远大理想,成就一番事业,首先要有“志”,
其次要有“力”,再次要有“物”。在游山途中因轻信随从,半途而废,褒禅山最为奇
妙之处能一睹为快,王安石懊悔不已,从而悟出志力物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在生活中,
只有远大的志向还远远不够,还要有个人能力和外物的帮助。
适用话题——毅力、精神、信念
成就一番事业,要有百折不挠的精神
几乎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远大志向,但真正可以踏上成功彼岸的人却为数不多,这
又是为什么呢?其实,探寻“志”的过程正如入华山洞的过程,“入之愈深,其进愈难,
而其见愈奇”,当我们离目标越来越近时,会发现路全变得越来越窄,兴许有时还会碰
上电闪雷鸣的坏天气。大多数人会被这样的情景吓坏,或是埋怨暴雨后的小路过于泥泞,
因此不愿再前进,于是,他们就这亲背离成功而去。而那些“不怠”的人终会在黑暗中
发现那个代表着希望的小光点,然后在柳暗花明中找到落脚的终点站。
适用话题一认识自我、个性、独立思考、理性
独立思考,踏出自我之路。
事业的成功,不仅需要立志和一定的客观条件,同时还需要对自我的正确认识和独
立思考的精神。王安石的经历告诉我们,任何事情都不能“随以止”,要有自己的思考
和判断。当然,独立思考是以对自我的正确认识和对客观条件的全面把握为基础的。
“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多在险远,而人迹之所罕到焉。”太多的前人,太多的
远方,连风景也如嚼过千遍的鸡肋,愈发促使我们拿起自己的理性,踏出自我之路。
适用话题一深思慎取
凡事要深思慎取
不能以讹传讹
对待文化遗立要有严谨的态度等
王安石在游褒禅山的过程中发现有碑仆道,花华音讹,于是生发出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
慎取的感慨。其实,不仅做学问应深思慎取,在生活中,做人做事都应如此。
《寡人之于国也》
课本素材活用
1.适时放弃眼前利益(把眼光放长远)
应用片断:
丹麦人去钓鱼常会随身带一把尺子,将钓到的鱼量一量,然后将不够尺寸的小鱼放
回河里。这样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小细节背后却蕴含着丹麦人的智慧,他们明白若是将
河中的鱼无论大小全都捕回家,那么河流将会变成一滩死水;相反地,若让小鱼在水中
慢慢长大,那么河流将永远繁衍生息,充满活力。
其实,这种有远见的智慧在两千多年前就已诞生。孟子曰:“数罟不入浴池,鱼鳖
不可胜食也。”这句话用捕鱼的道理生动形象地提醒了人们:只有有远见的人,才能收
获更多;贪图眼前利益,只会得不偿失。生活中总是会有人汲汲于眼前的名利,以至于
“捡了芝麻,丢了西瓜”而懊悔不已;而真正成功的人往往在别人鼠目寸光之时就看到
了远方美景,然后向前迈进。比尔盖茨就是这类人中的典范。
2.认识自己,理智为人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
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
何也,”
应用片断:
(1)看得见别人的短处,看不见自己的短处,梁惠王如此,世上许多人都如此。古希
腊的特尔斐神殿刻着一句铭文:“人啊,认识你自己!”—虽以神的口吻,却是人类
对自己的告诫。认识自己的优点容易,认识自己的缺点并且不对它们讳莫如深,这需要
足够的勇气。一个个能充分认识自己的个人组成一个理智的民族,理智的民族就能自立
于世界民族之林。
备注:材料适用“理智'川省察”“认识自己”“人贵有自知之明”等话题。【拓展阅
读】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一《邹
忌讽齐王纳谏》
(2)认识自己,正确地认识自己,发挥自己的长处,做好你自己,你便是一道风景。
大老婆夸他,小老婆夸他,客人也夸他,他不盲目自喜,而是仔细观察,再分析,坚信
自己不如徐公美。邹忌是一个能正确认识自己的人。“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
粟于河内。”于是五十步笑百步,便觉得自己是最好的统治者,梁惠王不是一个坏人,
却是一个缺乏自知之明的人。正确认识自己并不断地完善自我,你便是智者;不能正确
认识自己,盲目自大或自卑,你就永远不会成为优秀的成功者。
备注:材料适用“理智”“省察”“认识自己”“人贵有自知之明”等话题。
3.学会说话,远离简单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
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
走也。”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应用片断:
进言者不但要敢于进言,还要讲究进言的艺术。邹忌进谏并未作居高临下的指责,
而是从自己的家事说起,现身说法,以已喻人,收到奇效。孟子则巧设譬喻,先扬后抑、
欲擒故纵,让对方不知不觉地接受自己的主张。
备注:材料可以用来演绎“策略”“成功与手段”“动机与效果”等话题。
4.科学发展
应用片断:
保护环境与人类的生存息息相关。两千年前,山林湖泊该是很多的,然而孟子已提
出“数罟不入海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的主张。他
已经意识到滥捕滥伐的危害,告诫人们要注意生态平衡。
备注:材料适用“环境保护”“生态平衡”“持续发展”等话题。
《劝学》
课本素材活用
1.自我反省、自我审视能够提高道德修养。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失往往会伴随着人的一生,但自我反省能起到纠正和
扼制过失的作用。“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博学的君子是通过
不断地反省、批判自我而最终成为道德的楷模。每个人都是上帝咬过的苹果,缺陷谁都
不可避免,不断地自我批评、拷问灵魂可以让我们更深刻地认识自我。
2.善于借助外物是成功的捷径。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善于借物
是一种智慧,借力能打力,恰当地借助外力能达到预期的目标。“物”的含义颇为广泛,
可以指必要的器具、先进的技术、优秀的文化、精警的名言,甚至可以指人一一卓越的
人才、良师益友等。善借外物者能够开辟一条捷径,借助一种独特的精神力量、文化精
髓,同时也借给他人一双看世界的慧眼。
【相关链接】
(1)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
(2)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上。一一牛顿
(3)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
也,善假於物也。——《苟子•劝学》
(4)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游
褒禅山记》
3.积累是学习的重要途径。
集腋成裘,积沙成塔。积累丰富的素材,能写成美妙的华章;积累人生的阅历,能
洞悉世间百态。人生,就是在不断积累中成熟,在不断积累中丰满。积累的过程是艰辛
而漫长的,需要恒心与毅力,才能达到积累的最高境界。
奠基人,没有商轶,就没有秦的兴盛,更没有秦始皇的喧赫一时,中国的历史也要
重新书写。一人之力关乎百姓安危、国家命运,甚至历史的进退,人才之重要可想而知。
能臣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一个国家富强的保证。
角度四:施行仁政方能赢得民心
作为统治者,应该心怀天下,心忧苍生,才能赢得百姓的爱戴和支持。而秦始皇骄
奢淫逸,一味地膨胀自我欲望,用残酷的手段对待天下士民,导致失去民心,进而失去
了天下。
《过秦论》
课本素材活用
【适用话题】
可用于“得民心者得天下”“反腐倡廉”“关心百姓”“少一点形象工程,多一点
民心工程”“创业”“仁政”“人才”“民心”“民生”“国策”“教训I”“态度”“赤
诚”“诫奢”“仁爱”“以民为本”“民心向背”“勿以出身论英雄”等写作话题或题
目中。
例:
《是谁灭掉了秦朝》“战国七雄”之一的秦国凭借谁的力量灭掉六国,统一天下?
拥有整个天下的强大秦朝却二世灭亡,这又是谁的原因?《过秦论》中贾谊在历数了秦
统一天下的过程,分析了秦亡的原因后说道:“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这是秦的
教训,也应是世代为官执政之人的铭言。谁施仁政,谁得民心,谁有天下;反之,谁失
民心,谁失天下。任你有坚船利剑、雄兵百万、长江天堑。秦王朝是个例子。对于今天,
仍有借鉴作用,如果我们的政府,我们的领导干部不为人民谋幸福,也一样会遭到人民
反对的。
有如下运用角度:
角度一:创业的过程是漫长而艰难的
“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先人经过艰辛的努力,慢慢地
打下了基业,“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秦
始皇之所以能创造出如此辉煌的局面,得力于先祖打下的坚实根基。任何时代的创业都
是如此,都是经历过漫长的跋涉、探索甚至倒退而最终达到成功的顶点的。
角度二:贵在人和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人和者,人心齐也。人心齐,泰山移。人心涣散,
则万事难成。九国兵多将广,谋士如云,可各怀私心,在秦喀嘴逼人的攻势下,终至纵
散约败,束手就擒。究其根本,缺乏统一的指挥,统一的领导,各自为政,不能形成强
大的凝聚力。所以,无论国家或集体,都必须上下团结一心,唯有人和,才能产生真正
坚不可摧的力量。
角度三:治国也需要能臣
“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秦
孝公能取得改革的胜利是因为他拥有一位奇才一一商驶。商决眼界开阔,气魄超人,内
政外交,奇招迭出,很快使秦国脱颖而出,进而称霸天下。毫无疑问,商涂是秦帝国大
厦的奠基人,没有商轶,就没有秦的兴盛,更没有秦始皇的喧赫一时,中国的历史也要
重新书写。一人之力关乎百姓安危、国家命运,甚至历史的进退,人才之重要可想而知。
能臣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一个国家富强的保证。
角度四:施行仁政方能赢得民心
作为统治者,应该心怀天下,心忧苍生,才能赢得百姓的爱戴和支持。而秦始皇骄
奢淫逸,一味地膨胀自我欲望,用残酷的手段对待天下士民,导致失去民心,进而失去
了天下。
《师说》
课本素材活用
【适用话题】
可用于“尊敬老师”“博采众长者可成大器”“我们要敢于超越前人”“探索”“创
新”“从师学习”“师生关系”“教育”“成长”“师生”“师道”“求知”“长与短”
“思考”“仁爱”“善问”“敢于向流俗说‘不'”“敢为人师”“要相互学习”“要
勤学善问”“不能自我满足,师心自用”“要相信自己,不必自怨自艾”等写作话题
或题目中。
【运用角度】
角度一:要勤于发问,还要善问。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讲的是要勤于向老师请教的必要性。勤于询问,才
能不断地解决学习与生活中的难题、困惑。但仅有勤于发问还远远不够,还应该懂得问
的诀窍,要抓住问题的重点、关键。文中讲有些士大夫让老师教自己的小孩,“句读之
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舍本逐末,没有抓
信根本,是一种不正确的求学态度。“问”也是一门学问,善于发现问题并敢于质疑的
人才能有所建树。
角度二:要善于发现自己的长处,也要学会取长补短
“术业有专攻”,一专多能的人才毕竟是少数,每个人都会是某一方面的专家。正
如音乐家善于演奏乐曲,建筑师精于设计高楼大厦,文学家长于描述人生百态。每个人
都是一人奇迹,都有属于自己的天赋,有自己的强项,因此,要把自己某一方面的潜能
发挥到最大值。同时,我们还要认识到“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要虚心地向拥有其他
专长的人求教,正如作为教育家的孔子向郑子、英弘等人请教。唯有如此,才能不断地
丰富自己。
角度三:从学术上看,师生间没有绝对的界限
“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揭示了师生之间没有年龄的
差距,有“道”者即为师。老师与学生的定位不再是静态的,而是动态可变的。老师也
许在人生阅历、学术经验上丰富一些,但是学生思维活跃,可能在创新方面强于老师,
而且不能因为年长,经验丰富而否定学生的创见。孔子说“教学相长“,教师要在自己
的“教”和学生的“学”中,发现不足并不断提高自己。
【运用范例】
(1)一丝严谨,镌出金色之光。为师者说:“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
师,之所存也。”老师,正因为你那宽广的胸怀,深奥的哲思,不凡的睿智,一视同仁
的严谨,才有我们的进步与成长。“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您耐心的讲解着,
细心的规划着,为我们解开心中的疑惑,为我们一遍又一遍地找出错误的所在,你是一
位渡船的贤者,掌着智慧的舵,划着岁月的桨,在人生的海洋,几渡往来。(《为师者
说》)
(2)古人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把师徒之情看做父亲之情,反映了古人对老
师的尊重。像程门立雪的故事,杨时宁可挨冷,也不打扰老师午睡,体现了杨时对老师
的无比尊重。
居里夫人在发现镭后,声望极高,当他回到波兰参加华沙镭学研究院落成典礼时,
看到人群中的小学老师,她疾步走到老师身边深吻老师,推着老师坐的轮椅向主席台走
去,居里夫人成功不忘恩师,受到称誉。
居里夫人之所以如此尊重自己的老师,是因为她深深懂得,没有昔日老师的启蒙、
教育,就不可能有今天辉煌的成就。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试想一下,没有教师,怎能传授文化、发展文化?
没有教师,怎能培养人才?没有人才,怎能使国家强盛?国家不强盛,怎能自立于世界
民族之林?
由此看来,我们每一个人,必须尊师重教。(《尊师重教谈》)
(3)最近阅读了《古文观止》这本书,韩愈的《师说》给我的印象颇为深刻。文章阐
述了从师学习的重要性,本文开宗明义地指出:“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
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点明了
从师学习的重要性。现就其中一些句子谈谈我的看法。
喜欢其中一句“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简单的来说就是“每
个人都可以是我们的老师,每个人身上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就像一棵树,如果花
不娇艳,也许叶子会绿得青翠欲滴;如果叶子和花都不漂亮,也许枝干会长得错落有致;
如果花、叶子和枝干都不漂亮,也许她的地理位置很好,在蓝天的映衬下显的格外多姿。
因此,在实际生活中找准每个人身上值得学习的点是很重要的,只有不断去其糟粕取其
精华,才能提升自己,充实自己并走向成功。
我也喜欢文中的这句“弟子不必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如是而已。”俗话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姜还是老的辣”这两句本身就很矛
盾,也就应证了“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只是专长不同罢了,我认为这句话说得
很有道理。
从师学习固然重要,在实际生活中我理应认识到从师学习是我们的起止,只有不断
努力去剖析创造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不管是学习,还是工作,都应这样,才显得更有
意义。(读《师说》有感)
(4)《师说》中,对从师的标准提出了“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的观点。尤其是第三
段中所说:“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郑子、英弘、师襄、老聃。郑子徒,其贤不及孔子。
孔子说: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
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这些,都提醒我们要多向他人学习,要把自己的心态放平,让
自己“低”下去,虚心,才能容纳别人的意见,才能看见别人的长处,不断向别人学习,
才能不断充实、提高自己。
《廉颇蔺相如列传》
课本素材活用
1.从蔺相如角度立论
(1)国家利益至上(位卑未敢忘忧国)
蔺相如虽然只是宦者令缪贤的舍人,一个普通门客,但当国家有难,需要他效力的
时候,他义无反顾、慷慨呈辞:“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后来,他出色地完成了
使命,维护了国家尊严。
(2)德才兼备
坐上穿越时空的列车,眨眼便来到秦王殿上。瘦弱的蔺相如镇定自若地站在威风凛
凛的秦王面前,沉着应战他的每一条诡计,而最终得以“完璧归赵”。秦王的阴谋未得
逞,便想借淹池之会,羞辱赵王一番却未曾想到反自取其辱。蔺相如的“才”可谓彪炳
千古,而他的“德”更让人汗颜。当击退秦王后,相如功大,廉颇开始宣恶言,发誓“必
辱之”。而相如却引车避匿之,因为他明白“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
在也”。真正的人才,不仅要有杰出的才能,更要有海纳百川的宽容的品德。
(3)忍让,宽容
忍让并非懦弱,并非无能,而恰恰是自信、坚强和识大体的表现。以蔺相如后来“位
在廉颇之右”的官职,不一定斗不过廉颇,但是,他深知“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的
道理,于已于国都不利,因而处处忍让。最后得到“将相和”的可喜结局。
2.从廉颇角度立论:一步与一生/知错能改
古语云:“一步错,步步错。”“一失足成千古恨。”这些用血泪写成的话里包含
着多少深刻的教训啊!不过,“一步错”真的就“步步错”吗?“一失足”真的就“千
古恨”了吗?“浪子回头金不换”又给我们重新振作的勇气,只要及时总结经验教训,
同样,可以成就出色人生。廉颇身为赵国重臣、一代名将,却为名利与蔺相如相争,不
能不说他在错误的道路上迈出了一步,可是,“知错能改,善莫大焉。”他及时发现并
改正了自己的错误,从而成就了“将相和”的美谈。
3.从廉颇蔺相如二人的角度立论:合作共赢
文有蔺相如的机智勇敢,武有廉颇的深谋远虑,有了他们一文一武的精诚团结、亲
密合作,才有了和氏壁的顺利回归,才有了绳池之会上赵王的不被凌辱。当廉颇认识到
自己的错误,才有了将相和的美谈,他们文武合作,才使得赵国稳如泰山。比尔盖茨说:
“我最大的成功是人际关系的和谐。”人际关系的和谐,其实就是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互
相合作。合作,不是单方面的奉献,它是双方或多方的共同配合、共同努力。荒寂无人
的小岛上,你有鱼竿,我有关食,我们互相合作,才能双双保全生命,渡过难关。天堂
中手持长柄勺团团围坐的众人,正是互相合作,把勺中食物喂给对方,才会生活得其乐
融融。只有合作才能共赢。让我们学会合作实现共赢,共创人生的辉煌吧!
4.从缪贤角度立论:甘当伯乐,为国荐才
在赵国处于危难之际,缪贤不计个人安危、甘当伯乐、为国荐才、为国分忧,毅然
把蔺相如推荐到赵王面前,才使蔺相如有机会向赵王建言献策,最终完璧归赵,为国立
功。
《苏武传》
课本素材活用
(1)“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节操观。
面对卫律和李陵等人的劝降,苏武宁死不屈,决不变节投降,这体现了士人对独立
人格追求,是不可折辱的正气与尊严。即使被驱赶到大漠中放羊,他过着饮雪吞毡的生
活,始终不改节操,对汉朝忠贞不渝。这是士人坚守的人格精神的生动写照。节操是封
建士人的人格操守,现代人,也应继承这种高贵的精神品质,塑造高尚而健全的人格。
(2)爱国与愚忠。
爱国是忠贞的一种,但爱国不等于愚忠,愚忠者不辨是非,一味为主人效命,从本
质上说是一种奴性。苏武对汉朝的爱不是愚忠。首先,他忠诚的对象是国家是人民,身
为汉使,当卷入匈奴的政变时,他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汉使身份,不能引起汉匈两国的
不必要的误会和纷争,他甚至愿意以性命来平息祸端,可见他是把边界的和平、国家的
利益放在第一位的。其次,他保持民族气节19年,始终忠贞如一,这种忠诚表面看起
来是对汉武帝,但实际上是对国家人民的,因为汉武帝是一个善于治国的明君,忠诚于
他就是忠诚于汉武帝治理下的国家。
理性划清爱国与愚忠的界限,才能成为一个真正对祖国、人民充满责任感的人。
【相关链接】
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管子•牧民》
临患不忘国,忠也。——《左传•昭公元年》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一一屈原《离骚》
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儒行》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烈士之爱国也如家。------葛洪《抱朴子•外篇•广譬》
《张衡传》
课本素材活用
张衡(适用话题执著、梦想、严谨、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宁静、淡泊、从容、
渊博、专注、探索、创造、价值、科学的力量)
1.科圣著千秋
一篇《二京赋》映照热心热肠;一部《算罔论》挥洒智者灵光;一曲《思玄赋》吟
唱宦海命达;一台地动仪震动央央华夏。你用文人的气质诠释了科学的严谨,你用科学
的光芒照亮了文人的情怀,温婉,严谨,机巧一切都因你的承载而合理,喜看科技千重
浪,最是风流张圣公。
2.博才多艺,品德高洁
人赞他“敏而好学,如川之逝,不舍昼夜”,自述志“约己博艺,无坚不钻”,自
名心“君子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耻禄之不夥,而耻智之不博。”如此的治
学态度,如此的做人品格,安能不成就他的通才,安能不成就他的博艺,安能不成就他
的伟大;切记品德和人格是任何人成功的基础,一个人的潜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但前提是你得要取,你得要用;你得具取的品质,你得具用的人格。我们不一定成为张
衡这样的全才,但我们一定应有所建树;我们不一定“万祀千龄,令人景仰”;但我们
一定要对得起自己,对得起家人。
3.顽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峰
他“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这固然是他成功的因素之一。但最主要的是他
具有严谨的学习方法和顽强的毅力。他呕心沥血作《二京赋》,“精思傅会,十年乃成。”
这种严肃认真的态度也表现在他以后的科学研究上。在他开始制作候风地动仪时,曾遭
到一些人的讽刺,但他毫不动摇,终于制成了地动仪,为我们中华民族的文明赢得了骄
傲。其实,纵观古今中外,诸多成功,哪一项不是在逆境中奋发,哪一项不是坚持不懈、
锲而不舍地奋斗的结晶呢?
4.以天下为己任,为国为民,尽心尽力
张衡作《二京赋》讽谏王侯,整治法度,收擒奸党,体现了他的家国情怀。
5.淡泊名利,不慕虚荣
张衡的伟大人格为世人所景仰,他“从容淡静”,“举孝廉不行,连避公府不就",
大将军“累召不应”,“不慕当世”。
《归去来兮辞并序》
课本素材活用
1.坚守精神家园。
从官场退隐后陶渊明,找到了自己心灵归宿。田园是诗人归宿,那里有鸡鸣狗吠祥
和幽静,有桃李榆柳花果飘香,有村落炊烟温磬可人,有躬耕自食坦然踏实,更有纤尘
不染心灵和自由美好生活。他坚持着一份崇高,一份淡泊与清净。那份出于自然、回归
自然、纤尘不染至真性情才是诗人真正精神家园啊!
2.放弃智慧。
陶渊明由于受传统儒道思想薰陶,又受家族环境影响,因而有著“猛志逸四海”和
“性本爱丘山”两种截然不同志趣。可惜,在那混乱时代、黑暗社会当中,他始终没能
找到施展自己才华机会。当社会现实真不容他理想时,刚直坦率性情,使他不甘“为五
斗米而折腰向乡里小儿”,于是他只好辞官而去。诗人回归自然,回归性情,保持了真
我思想。
3.崇尚自然。
陶渊明是一个热爱自然人,他长期隐居农村,心平静气地接受田园和田园生活作为
自己生存环境。他领悟到:大自然不息生机是自己生命最好安归之所。在他心目中,大
自然一切都生生不息,自乐自得地存在,一切都那么和谐美好。他摆脱了人间世俗种种
羁绊烦扰,在精神上真正达到了与自然“和一”境界。
4.高昂头颅。
公元405年冬天,彭泽县令陶渊明上司来视察,别人劝陶渊明穿着整齐,态度谦恭
地去参见这位官员。一向正直清高陶渊明再也忍不住了,他长叹一声说:“我宁肯饿死,
也不能因为五斗米官饷,向这样小人折腰。”他马上写了一封辞职信,离开了只当了八
十多天县令职位,从此再也没有踏入官场。不为五斗米折腰精神,成了中国土大夫精神
世界一座堡垒。
5.享受亲情。
背负了太多岁月阴影,真让陶渊明好累。他选择了离开,酣眠午夜,他一个人,随
着孤零零帆影,踏上了回乡小船。全新生活随着初升太阳,就要开始了,他与朋友、家
人一同早出晚归享受着田园之乐,他与他们一起品尝着粗茶淡饭,享受着那一分简单
无忧友情以及难得亲情。尽管有时有劳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版多房产离婚协议书-2025年度家庭财产分割实施流程2篇
- 二零二五年度餐饮业餐饮店装修设计与施工服务合同2篇
- 二零二五版广告牌广告位租赁与广告效果分析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钢板租赁及节能改造服务合同2篇
- 二零二五版房屋抵押借款合同及借款收据范本3篇
- 二零二五年度软装方案创意设计合同2篇
- 二零二五年度火锅店原料采购及质量控制合同范本3篇
- 二零二五版跨境电商个人合伙退伙合同范本3篇
- 二零二五年度顶账房买卖合同备案及注销协议3篇
- 二零二五版绿色建筑项目垫资合同范本共3篇
- 《疥疮的防治及治疗》课件
- Unit4 What can you do Part B read and write (说课稿)-2024-2025学年人教PEP版英语五年级上册
- 2025年MEMS传感器行业深度分析报告
- 《线控底盘技术》2024年课程标准(含课程思政设计)
- 学校对口帮扶计划
- 仓库仓储安全管理培训课件模板
- 风力发电场运行维护手册
-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专题培训
- 河道旅游开发合同
- 情人合同范例
- 建筑公司劳务合作协议书范本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