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之小说必备知识复习与_第1页
2024年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之小说必备知识复习与_第2页
2024年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之小说必备知识复习与_第3页
2024年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之小说必备知识复习与_第4页
2024年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之小说必备知识复习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必备知识

考点1把握故事情节

题型1概括故事情节

第一步,审题干,明方向。即根据题干中的关键词判断题目是考查梳理情节,还是考查

以分析情节为基础,概括人物的心理、态度等的变化,从而确定答题的方向。

第二步,依内容,理层次。即根据小说文本的具体内容,或抓线索,或抓场面,或抓中

心事件,划分段落,理清层次结构。

第三步,巧概括,规范答。通过梳理文章层次,抓住每层的关键词句,提炼组合,规范

概括。

题型2分析情节的作用

(1)内容上:

①对环境:突出或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使环境更具典型性。

②对人物:塑造了……的人物形象,表现了人物……的性格或精神,刻画了人物……的

心理,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③对主题:揭示或表达或寄托或暗示了……的主题,深化主题,突出主题,丰富主题等。

④对读者感受: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注意力,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发读者思考。

(2)结构上:

<1>位于开头:①总领全文;②引出下文或引出话题;③为下文某一情节作铺垫或与下

文构成对比或衬托;④营造气氛,奠定感情基调。⑤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2>位于中间:承上启下,过渡自然,总结前文,领起后文,照应前后文,铺垫或埋下

伏笔,推动情节发展。

<3>位于结尾:总结全文、照应前文,呼应标题、卒章显志,概括并深化主题,耐人寻

味,令人深思。

题型3分析情节的手法

第一步,审题干,明手法。根据题干的提示明确要从哪些手法着手分析,如叙述人称、

场景设置、叙述手法、叙述结构等。

第二步,析运用,说效果。一要结合文本的具体内容分析手法的具体运用情况。二要明

确指出手法运用的效果,一般要从情节组织、人物形象、主题揭示等多方面考虑。

第三步,提精要,组答案。根据第二步的分析,提炼出关键点,规范作答。

考点2分析人物形象

题型1概括人物形象

①从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入手。因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

影响着人物的性格。

②从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入手。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描写揭示人物的思

想感情和性格特征。

③根据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在激烈的矛盾冲突中,人物的思想性格往往反映得最充分、

最深刻。

④从情节发展入手,透视人物的思想性格。人物的性格是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在矛盾

冲突中展现出来的,只有了解了故事的全貌,才能更好地把握人物的性格。

⑤从分析环境入手。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特定的自然环境中活动的,

所以分析人物就应把他们放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或自然环境中去理解。

⑥注意作者和作品中其他人物对该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题型2人物形象的作用

一、从两个方面考虑主要人物的作用

1.从结构方面,考虑对情节的作用

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考虑其对情节的推进作用。人物性格发生了变化,情节是否

发生了变化?有的主要人物还起到线索作用。

2.从内容方面,考虑对主题及社会的作用

(1)考虑对主题的作用

考虑主要人物对文章主题的作用,也就是作者塑造人物的用意:反映社会现实和寄托情

感。

(2)考虑对社会的作用

考虑主要人物对社会的作用,也就是分析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结合社会现实深切理解

人物对当代社会的思想指导等方面的作用,以及分析人物形象的艺术价值给人们带来的某种

启示,这也是作品的真正写作意图。

二、从三个方面考虑次要人物的作用

1.情节发展的方面。牵线搭桥,推动情节。作者通过次要人物的见闻,把故事的相关情

节自然地融合在一起,推动情节发展。次要人物一般担当特定的角色,完成一定的叙事任务。

2.人物塑造的方面。侧面衬托,个性鲜明。侧面衬托,就是通过对其他人物、事件的描

写和叙述来衬托主要人物。通过次要人物的活动来衬托主要人物的活动和形象,从而达到塑

造主要人物形象的目的。

3.揭示主题的方面。揭示主题,增添魅力。小说中的次要人物不只和主要人物息息相关,

也和作品的主题思想血肉相连。也就是说,次要人物的设置是为塑造主要人物服务的,更是

为揭示小说主题服务的。

三、从五个方面考虑物象的作用

1.人物塑造方面

物象衬托了人物品格,突出了人物形象。应格外注意物象本身的特点从哪些方面对主要

人物作了映衬。

2.情节安排方面

物象往往是组织和推动情节发展的线索物件。物象反复出现,串起相关情节,从而成为

全文的线索,兼有使结构更加严谨的作用。

3.环境方面

指的是它对时代特色氛围做了怎样的揭示或暗示以及对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的作用。

4.主题方面

物象往往具有衬托或象征意义,有揭示和深化主题的作用。

5.读者方面

引起读者兴趣,激发读者想象等。

考点3鉴赏小说的环境

题型1环境描写的特点

1.根据题干要求,分清是自然环境描写还是社会环境描写。

2.找出描写的句段。自然环境描写的句段好找,找社会环境描写的句段需要关注人物活

动的场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的身份、人的对话、情节发展的过程以及写作的时间等。

3.根据句段,重新组合画面。在脑海中再现画面,想象、品味画面的整体特色。

4.具体分析所写环境的特点,用几个形容词加以概括。

题型2环境描写的作用

1.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

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照应题目。

②渲染气氛、奠定感情基调。

③烘托人物,揭示人物心境,表现人物性格。

④推动情节发展,为刻画人物作铺垫。

⑤暗示社会环境,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或展示世态风情。

⑥深化作品主题。

2.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①提供人物活动和事件发展的时代背景。

②交代人物身份,表现人物性格。

③影响或决定人物性格。

④揭示社会本质,深化主题思想。

考点4鉴赏小说的语言

一、如何理解语句的含意

1.分析关键词语。把握语句的意思,可以从关键词语入手,分析这些词语的表层含义和

深层含义等。

2.联系上下文。明确语句在文中的位置,联系上下文,理解语句表达的深层含意。

3.分析修辞手法。修辞手法可以使语句表达得更加形象、生动、精辟、含蓄等。

4.分析艺术效果。分析语句产生的艺术效果可以从情节结构、人物塑造、情感表达、主

题呈现等角度入手。

二、如何鉴赏小说语言艺术

1.词语运用方面

准确使用词语,能够形象地表现人物形象、刻画人物心理、表现小说的主题,分析词语

运用的特点,可以从以下两个角度入手:①看感情色彩是否合适。看词语的感情色彩是否鲜

明、是褒还是贬。②看是否使用了叠词、关联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

2.句式特点方面

关注长短句的使用、整散句的搭配,以及排比句、对偶句、反复句等的使用。

3.修辞方面

为了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精辟有力,作者常采用修辞手法。赏析小说的语言要注意分

析作品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修辞手法主要有比喻、拟人、反问、设问、对比、借

代、反语、夸张等;表达效果主要有形象生动、通俗易懂、准确精当、惟妙惟肖、平实质朴、

诙谐幽默等。

4.语言特色方面

从语言的地域特色、时代特色、生活特色等角度考虑,把握小说语言的特点。还可以根

据小说的题材来分析语言特色,如乡村题材的小说,其语言常常通俗质朴,具有地方特色;

城市题材的小说,其语言常常委婉细腻,寓意深刻。

5.语体色彩方面

使用不同的语体能够产生不同的表达效果,语体主要分为书面语和口语两个方面。①书

面语:庄重、典雅、含蓄、深沉。②口语:朴实、风趣、形象、生动、有地方色彩。

6.语言风格方面

常见的语言风格如豪放、委婉、明快、幽默、含蓄、辛辣、华丽、质朴、诙谐等。

考点5分析小说的标题

1.标题的分类及作用

①以人物为题:突出人物形象;展开故事情节;紧扣中心,突出主题。

②以某事物为题:表层含义,深层含义(寄托某种情感);线索,贯穿全文;悬念,引

发联想,吸引读者;突出文章主旨。

③以某事件为题:突出故事主要情节;突出主题。

④以环境为题:主旨、人物、情节;线索、悬念;象征、双关。

⑤以问题为题:设置悬念;引发读者思考。

2.标题的作用

①交代时间、地点、环境。

②线索作用。

③制造悬念,吸引读者(激发读者兴趣),引人思考回味。

④概括主要情节。

⑤突出主人公的形象(品质、特点等)。

⑥紧扣(揭示)主题。

⑦象征意味、寓意。

考点6分析小说的主题

探究主题的方式

①小说的标题,有的小说标题除了表面意思外,还有比喻义、象征义或双关义,隐含着

小说的主题。

②小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从故事情节的发展中分析人物形象性格或命运的变化,

进而揭示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

③小说的时代背景及典型的环境描写,认识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上所打上的时代烙印,

把握住人物形象所折射出的时代特征,从而把握小说的主题。

④从作者的生平、创作动机和写作的时代背景分析,即知人论世。

⑤从作者对人物描写的语言的感情色彩分析主题。

⑥从揭示主题的句子来把握作品的主题。

⑦从小说的精巧构思中把握作品的主题。

⑧从小说叙述者角度看主题。小说叙述者的语调、视角和情感倾向,与作者的创作意图

也有密切的内在联系。通过分析小说的叙述人称、议论性语句,我们也可以捕捉到作者的创

作意图。

专练提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第二个太阳(节选)

刘白羽

解放大军一到武汉就受到了热烈的欢迎,武汉从慌乱与惊恐中苏醒过来,它睁大两眼,

展开双臂,迎接亲人。

顷刻之间,路面上已经拥挤得水泄不通了,万人夹道,男女老少,振臂欢呼。大街两旁

的楼窗上也万头攒动,招手鼓掌。楼上垂下一挂挂鞭炮,刹时间,爆竹声震天惊地响起来。

人们的热情比长江的浪涛还要汹涌,歌声喊声,像海浪般回环激荡。

夜晚,秦震一个人悄没声地走下楼梯,走出大门。他要做一件重要的事,不过他要亲自

去做,不愿意让旁人知道。

天气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就变阴了,从江汉一路拐向洞庭街,这块地方离长江很近,可以

听见江涛怒潮澎湃。雾正从江上升起,黄色的雾,像大团大团云烟,给风吹得向市街上飞扬

弥漫,一转眼工夫,大雾如同棉絮塞满天地之间,阴凄凄的。路灯只留下一圈淡淡黄影,江

涛声似乎也变得低沉、喑哑了。秦震觉得脸上粘腻腻的,像挂上了蜘蛛网,又像是从大江上

吹来的不知是雨还是水星。当他从法国梧桐下走过,才发现,雾是那样大,在梧桐叶上凝聚

起来变成雨,一滴滴地落在地面上,把整个地面弄得一片精湿。

他沿马路走下去。战士就一个挨一个蜷曲在人行道上睡觉。他一阵心疼,一阵喜悦。他

们没一个人去敲人家的门窗,他们没一个人躲在人家的门洞里一一这就是我们的队伍呀!他

们保护了广厦千万间,却露宿街头。

他仔细察看:战士们连背包也没打开,就枕在头下,合衣抱枪而睡。他们睡得那样香甜

舒适,有的打鼾,有的嚅动嘴巴,有的脸上牵出一丝笑意;可是,他们头发都太长了,身上

穿的还是东北战场上发的老棉衣,经过烟熏火燎、风吹日晒,没有一个人的衣服再是完整的

了;他再看他们的脚,有的胶皮鞋底都磨光了,露出血淋淋的脚底……他不觉之间一阵心酸,

兀自站了下来。

而后他低着头慢慢走。他们,都有父母,都有兄弟姊妹,家里不管是富裕还是贫寒,总

有块暖乎炕头呀!可是他们走,走,走到这里来,睡到冰凉的地上。

他盘算着补给的数字,运输的时间,……他下定决心:“无论怎样艰难也要给战士换装,

这是第一件大事,否则就对不起大家!”

但,他的眉毛皱了一下,眼光凌厉地一转:我们面前还有很遥远、很艰难、很困苦的路,

前面还有多少人,水深火热,嗷嗷待哺……是的,我们还要忍辱负重呀!

一个战士梦中翻了个身,把棉衣撩在旁边。秦震小心地把棉衣给他压好,棉衣湿得像从

水里捞出来的。他怔怔站了一小会。

是的,这不只是一个将军在士兵面前的思考,更重要的是一个将军在士兵面前的觉醒。

这时,他看见一个黑人影向他这边移动过来,哦,是一个战士,披着棉大衣,抱着冲锋

枪,在值班放哨。秦震朝他走去,那人也朝他走来,仔细端详了一阵,敬礼,报告:“六连

一排二班班长牟春光。”

“你认识我是谁?”

,,老司令!夏季攻势,进公主岭。你甩着一根马鞭子,瞪着两颗大眼睛,骑马飞跑,我

挡了你的路,你大喝一声:‘闪开!'你带着一群马队,就一阵风一样朝街里跑去。”

秦震笑了笑,一个指挥员在不知不觉之间就在战士脑子里留下这么个印象。

“老战友,这么说我得向你道个歉了。”

“咳,都是执行任务嘛!”

牟春光这几句话唤起老熟人的亲切感,两人伸出手握住。秦震终于吐露出他沉重的心情:

“你们太苦了!”牟春光明白秦司令员指的是什么,他开怀一笑说:“这有什么?就拿我说

吧,当了十几年劳工,在兴安岭老黑林子里伐木,在鹤岗煤矿里挖炭,吃橡子面,披麻袋片。

人嘛,就怕前思后想。将今比昔,兴旺多啦!再说,那时给人当牛做马,受苦,窝囊!现在

是给穷人统一天下,遭点罪,痛快!”

牟春光的话在秦震心里激起一阵阵波澜,战士的心就是这样豁亮,浓雾遮不住,冷雨浇

不灭,江风吹不透。他暗暗觉得有点羞愧,为什么他刚才只想战士们的苦难,而没想到战士

心里都揣着一颗太阳?是的,这不只是一个将军在士兵面前的思考,更重要的是一个将军在

士兵面前的觉醒!

牟春光压低声音说:“首长,我有个要求!”

“你说吧!”

“解放全国的战斗正在节骨眼上,你可别忘记我们六连,咱可是出了名的尖刀连!”

秦震扑哧笑出声来:“老班长,别老说‘我们六连’。我该向你报个到,我就是这个连

队里出身的战士。”

“你?”

“一九二七年。”

是的,二十二年前,大革命失败,阴云密布,多少人血洒武汉街头。自己就是在这里接

上组织,从汉江上坐船逃出武汉,赶往南昌……

江风拂面,吹散了浓雾,也卷走了耻辱、沉痛、巨痛。历史好像是从这儿开始,又回到

这儿歇一下脚,好迈上新的途程。

材料二:

刘白羽是一位颇有造诣的散文大家,而散文家对于自然环境的精细观察,对人生况味的

感觉领悟,以及由自然到人生的联想思索,这些特长和优势显然也被作家带入他的这部小说

创作中。

【注】长篇小说《第二个太阳》从解放战争中的武汉战争起笔,以战争进程为经线,在

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解放军渡江南下的广阔背景下,描写了秦震等解放军官兵的革命历程,用

小说人物的个人生命体验与情感,折射中国革命的伟大与神圣。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解放大军到达武汉时描写天气阴凄沉闷,真实地还原了历史,也预示着战争的艰难,

反衬出解放军战士的伟大。

B.解放军战士们秉持军人责任感与使命感,队伍组织纪律严明,这一切成为秦震倍感对

不起战士们的原因。

C.面对生存条件艰苦的战士们,秦震思考着如何给予他们更好的物质保障,这展现出他

作为将领的格局与胸怀。

D.结尾写道秦震有“一个将军在士兵面前的觉醒”,这种觉醒是他羞愧于自己不像战士

们一样心中揣着希望的太阳。

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写秦震在经历了白天的热闹后夜晚独自出门,只交代他要去“做一件重要的

事”,增强文章的神秘性,引起读者的好奇心。

B.牟春光“开怀一笑”回应秦司令员的话,短句居多,语言简洁明快,表现了他耿直豪

爽的性格特点,与后文他积极请求让他所在的连队出征作战的形象一脉相承。

C.小说结尾写秦震回忆起一九二七年的革命经历,在悲慨之余更燃起了革命的希望,增

强了作品的艺术真实性和历史纵深感。

D.小说在描绘艰难紧张的军事场景的同时,也涂抹着旖旎多姿的人情伦理、信念情操等

精神形态的画图,构成更加逼近战争生活真实的整体风貌。

3.文中关于“风”的自然环境描写出现了两次,但内容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这种写法

的效果。

4.在校“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推介”的语文周活动上,你负责向大家推介小说《第二个

太阳》(2008年获奖小说)。请你结合文本,从人物形象、创作手法、思想价值等角度对这部

作品进行鉴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告别者

铁凝

这是二楼闲置的一间客房,窗子朝北,窗外是邻居的前院。朱丽每次来舅舅家,都会住

这间。

朱丽留意起客房,是这次来舅舅家之后。这次和往常不同:朱丽是逃婚而来,或者用流

行的话说,这次的朱丽是个“落跑新娘”。

这一次,携了这样的事情来投亲,朱丽又沮丧又难为情。舅舅全家商定,事情既已发生,

先别急着刨根问底,还是让她一个人先静一静。她这一“静”,将近两个星期了。从前她来

北京是早出晚归,这次哪儿都不去,关了手机,也不见人,整天在客房里躺着,只在吃饭时

才下楼。

她翻个身,窗外的声音还在继续,像是主人出来送客,一些男人、女人的寒暄,还有主

人对孩子的提醒:“小宝,和叔叔、阿姨说再见。小宝,和叔叔、阿姨说拜拜!”之后是短

促的安静,大人们都在等候这位“小宝”的“再见”或者“拜拜”。可是,名叫小宝的孩子

似乎不乐意合作,朱丽迟迟没有听见由孩子口中发出的告别之声。接着就是客人们的打圆场

T:“小宝还认生呢是吧?小宝心里已经跟我们说再见了是吧……”

客人终于离去,院子里又响起哪个大人的声音,是埋怨小宝的:“唉,这孩子!唉,这

孩子!”仍旧没有小宝的回应。

朱丽在窗和床之间徘徊,一边觉得这小宝不懂礼貌,一边感叹做个孩子也挺不容易,非

得随着父母对那些他根本不认识的大人说“再见”不可。很可能,他从来就不想跟他们再见

面呢。他既不认识他们,又不了解他们。和说“再见”相比,看上去他更喜欢说“蜗牛”。

也可能,他一直就没弄明白“再见”是什么意思,就好比朱丽她自己一一朱丽从小宝想到自

己,和自己那场没结成的婚。

在婚礼上,朱丽注意到喜盈盈的母亲,她突然看见特地为这婚礼打扮一新的母亲下眼眶

似有淤血。她紧盯住母亲,在心里说服自己那不过是错觉,是岁月累积起来的错觉,可她还

是不顾一切地跑了,就像逃离一场她以为会到来的如母亲般的命运。现在,邻家的小宝也使

她对孩子有了一些假设:如果她未来的孩子像小宝这样别别扭扭,拒绝同大人合作,她可怎

么办是好?

入伏后的一个下午,朱丽迷迷糊糊之中,窗外的声音再一次飘进房间。是邻居又在送客

了,她又听见了早已熟悉的大人的提示:“小宝,和叔叔、阿姨说再见!小宝,和露露说再

见!小宝,和叔叔、阿姨说拜拜!小宝,和露露说拜拜!”

朱丽继续迷糊,兼听那必然到来的短促的安静。她果然“听”见了那短促的安静,之后

是主人、客人寒暄着告别,杂以孩子们稚嫩的喊喊喳喳一一这是她以前未曾听过的,孩子们

的喊喳。接着她耳边突然响起一声清脆的童音,那童音分明是小宝的,小宝说出的不是别的,

正是大人们长久以来苦口婆心敦促他说出的告别语:“再见!”

所有人都听见了这声“再见”,这是个宝贵的时刻,犹如盲人睁眼,哑人发声。

“再见!”小宝冲着露露的背影喊,声音比刚才要高。

“再见!”露露扭过头回答着小宝,声音也比刚才要高。

“再见!”小宝放大了声音,有点扯着嗓子。

“再见!”露露站住不走了,也有点扯着嗓子。

“再一一见!”小宝拖着长声跺起脚来,仿佛对“再见”这个词不依不饶。

“再一一见!”露露也拖起长声,还有点要迈步跑向小宝的意思。

“再见再见再见!”小宝口中响起“连珠炮”。

“再见再见再见!”露露不示弱地紧跟着。

两人无休无止地“再见”起来,好似耍贫嘴,逗乐子,“人来疯”。

两边的大人不得不开始劝阻各自的孩子,主人说:“好了好了叔叔阿姨还有事呢。”客

人说:“好了好了过几天我们还来看小宝呢!”

小宝却不听劝,再次大喊起“再见”。他拧着眉头,嘴角一撇一撇的,就要哭出来的样

子。

露露也大喊起“再见”,人已被她的父母领出院门。

小宝更激烈地跺着脚,弯下腰,拼尽全力高喊着“再见,再见,再见,……”他顽强地、

势不可挡地向那个身穿印花连衣裙的露露表达着再见的意愿。到后来,他憋红了小脸,倒着

气,汗流狭背的,以至于那“再见”声变得哆哆嗦嗦,听上去就像是“再哎哎哎哎见!再哎

哎哎哎见!”

这实在不像耍贫嘴,逗乐子,“人来疯”。

露露全家开车走远,小宝的父母也回了房间,小宝仍然站在廊下,对着空气高喊着“再

哎哎哎哎见!再哎哎哎哎见!”

“再哎哎哎哎见!”

“再哎哎哎哎见!”

那像是欢欣和绝望情绪的一种混合,激烈而壮观。像冰河在春日太阳的照耀下突然融化,

“嘎啦啦”地迸裂着自己,撕开着自己。叫人觉着,生活其实是从“再见”开始的,当小宝

和露露那么急赤白脸地用“再见”告别时,生活才真正走进了他们的生命。

朱丽退后一步,让窗帘挡住自己,犹如挡住了某种冲动。

她站在房间的穿衣镜前看自己,镜子里有一张皮肤平滑的苍白的脸。脸上那副缺少血色

的嘴唇含混地嚅动了几下,仿佛在练习一个忘却已久的老词。她发现,自己对“再见”这个

词从来都是漠然的,不管对一座房子,还是对一个亲人。一种对自己的陌生的疑惧就在这时

陡然从心中升腾起来,她环顾这房间,伴着窗外那声声不断的“再哎哎哎哎见”,她就琢磨,

现在最该做的,是不是应该把关掉了那么多天的手机打开呢?继而想到,她应该先找舅舅借

十个手机充电器。

(有删改)

5.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朱丽从前住舅舅家都是早出晚归,而这次逃婚投亲未外出,才得以观察到邻居家的事。

B.小宝不愿意跟客人说“再见”,是因为他不明白“再见”的意思,也不想再和他们见

面。

C.朱丽逃婚主要是害怕自己的命运也会和母亲一样,可见她没有做好结婚的心理准备。

D.朱丽对“再见”这个词是漠然的,而小宝“再哎哎哎哎见”激励了她与过去的人和事

来一场告别。

6.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的环境描写介绍了朱丽居住房间的情况,“窗外是邻居的前院”让后文写朱

丽听到小宝的告别有了合理性。

B.小宝用清脆的童音说出“再见”,这超出了大家的预期,小说中将其比作“盲人睁眼,

哑人发声”,突出了其难得。

C.小说中小宝与露露多次所说的“再见”一一对应,几个回合的一系列的对话、动作描

写使画面感极强。

D.最后一段中“一种对自己的陌生的疑惧就在这时陡然从心中升腾起来”,运用比喻的

手法写出了朱丽内心的情感。

7.作者为什么花费大量笔墨来写小宝与露露的告别?请结合全文简要说明。

8.铁凝说:“女人真正成熟的境界是,在穿越了悲伤、内心的不平静、诸多的麻烦之后,

仍然能升起来一种对生活保持明亮的心境和善意。”请围绕这句话结合文本概括“朱丽”心

理变化的过程。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漆园吏游梁(节选)

郭沫若

庄周自从他夫人死后,率性把漆园吏的微职丢掉,他的门徒们也就逐渐地烟消云散了。

他回到宋国,寄居在一所陋巷里面,用余钱去买了些芒麻来打草鞋过活。他一面打草鞋,

一面却在冥想着宇宙间消长盈虚的道理。

有一次,他接连几天一双草鞋也卖不出,饿得不能忍耐。他记起有一位旧友管河堤的事

情,便挨着饿,提了几双草鞋想去向旧友贷两升小米。被这位旧友拒绝后,他便无意识地把

手里提的草鞋乱嚼,足足嚼尽了一只。他从此便得了一个绝好的经验。草鞋卖不了的时候,

他便把麻屑乱嚼。

庄周虽然穷,但是他的名声不小。

他从前到过楚国,楚国的国王要他做宰相,他谢绝了。他便回到宋国,宋国的国王也聘

请过他,他也谢绝了。他看穿了,他说他不愿意做别人的牺牲,他愿意拖着尾巴在泥涂中做

只小乌龟。

“啊啊,我是饥渴着人的鲜味,我是饥渴着人的鲜味呀!”

他在河边上想起了他的夫人,他在蠲髅中幻见了他夫人的面孔,但当他一回想起他夫人

死时,他想起那时唯一的一个吊孝者来了。

茫茫天地中只剩下我一个孤伶的人,惠施哟!你是我唯一的知己!

他一想起他的惠施,便一连想起了从前和他两人的许多逸事。

“从前在濠梁上和他游玩的时候,那是再好也没有的了!水里面的鱼游得真是快活,濠

水是那么清洁的,我们两人的影子,啊,那映在濠水里面的我们两人的影子,那是永远留在

我的心里!”

“那回我女人死的时候,只有他一个人来吊孝。啊,那时候我真是狂妄呀!我才在箕踞

鼓盆,还在唱歌!他教训我的话,句句都是脚踏实地,我现在也还记得清楚。他和我不同的

地方,便是他事事都脚踏实地,而我只是在无何有乡中盘旋。我只是在自己的脑袋子中打圈

子,宇宙中的事物我知道了些什么?啊啊,我是什么也不曾知道!”

“惠施呀!你是我唯一的知己!从前我到楚国的时候,我看见有位郢人泥壁,泥水滴污

了他的鼻端,如像苍蝇子的翅膀一般菲薄。他请来那高明的匠石,用起斧头如使风一样,把

他鼻上的泥翳斫了。啊,我的灵魂全蒙在一层如苍蝇翅膀般菲薄的泥翳里,能够抓得到我的

痒处的,四海虽大,只有你惠施一人。惠施呀!你是我唯一的知己,我望你也如匠石一样,

把我全灵魂上的泥翳斫掉了罢!……”

他一想起他的惠施,恨不得立刻就飞去和他见面。但是,此刻的惠施呢?他在做梁国的

宰相。梁国和宋国还有好几天的路程。庄周不再回他的陋巷去了,他贲着两袖子的干粮,提

起那个斶髅,便一个人飘飘然往大梁走去。

“一位提着一个躅髅的疯子!”

“一位不吃面包,只嚼麻屑的骗子!”

庄周走一路,便引起一路惊怪的风声。有些人揶揄他,但他只觉得无知的人终是可爱。

人问他是谁,他也不隐蔽他的名姓,因为他是素来不做这样匿名的勾当的。人问他要到什么

地方去,他便说要到大梁去,去见梁国的宰相惠施。

不知道庄周名声的人,只当他在说疯话。知道庄周名声的人,只当他是诳人的骗子。堂

堂乎天下的大人物庄周,连宰相也不肯做的人,岂肯做这些欺人惑俗的行径吗?他这个浪游

的乞丐到底想讨些什么?想讨人的极端的厌恶罢了!假人!假人!别有所求的骗子!

风声愈张愈大,人还没有走到大梁,风声早走到惠施的耳朵里了。

“哼,奇怪,老庄这一来,是想夺我的宰相了!管他是真是假,总要事先提防。”

梁国的宰相惠施一听了庄周来的风声,在他心里便这么打算了下。凡事是要先发制人,

要乘着他未见国王之前,先下他一个妖言惑众的罪名,捉拿这个庄骗子。

可怜饥渴着友情,饥渴着人的滋味的庄周,他一面嚼麻屑,一面走长路,人还没有走到

大梁,惠施早搜拿了他三天三夜了。他才抵大梁城,便被人逮捕着,把他送到惠施的面前。

庄周一见惠施,便说不出来的欢喜,正想走去诉说这些年来的契阔,诉说心境的变迁。

但是惠施向着他,才厉声一番地骂道:

“老庄呀!你真是太丑!你要来夺我的宰相,你正大光明地来就是了,何必要做出那种

妖异惑俗的行径!”

“啊,惠施!你这说的话,才是‘孤驹未尝有母‘啦!”

“你别要尽那样假装疯蒙!国法是国法,友情是友情。我已经捉拿了你三天三夜了!”

“唉!”庄周到此才长叹了一声,他接着说道:“惠施!我实在是自己欺诳了我自己。你听

我向你说一段趣话罢。南方有一种奇鸟名叫‘鹦雏’,它吃的是竹实,饮的是清泉,宿的是

梧桐古树。它有一次从南海飞到北海,它是想着北海的冰天雪地何等清洁的。它在路上遇着

一只含着死老鼠的鸥号鸟,它因为都是同类便招呼了鸥鹃一下。鸥鹃鼓着两个鹅蛋大的眼睛,

抬起头向上怒吼:'哼,你是要来夺我的死老鼠啦!’一一啊,朋友,你知道这死老鼠是什

么?”

惠施被庄周抢白了一场,面上发烧,但他也不能把庄周怎么样。因为那时的王侯将相都

虚礼贤士,这次惠施的侮辱庄周,只是提防他来夺他的相位,本也不想就要怎么他的。如今

宰相的位置是安然无恙,贤士却不可不虚礼的了,他便立刻倒堆一脸的笑容来向庄周赔罪!

“朋友,我们打是心疼骂是爱呢,请你别误会罢。”

庄周默默不作一声,只是飘然走出大门。他举起手中的躅髅向白云流荡着的青天掷去:

“唉,人的滋味就是这么样!人的滋味就是这么样!”

1923年6月22日

(有删改)

9.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遨游在精神世界的庄子在妻子死后,门徒烟消云散,寄居陋巷,被迫打草鞋聊以糊口,

受着物质世界的压迫。

B.庄子谢绝做楚国宰相,宁愿做只在泥涂中拖着尾巴的小乌龟,体现了他渴望自由、不

愿受名利束缚的处世哲学。

C.庄子说自己的灵魂蒙在一层如苍蝇翅膀般菲薄的泥翳里,这其实是反语,庄子的意思

是自己的灵魂很干净,无污染。

D.本文属于历史小说,作者以诗人的激情,用创造诗的意境的笔触来写历史小说,语言

流畅华美,抒情味重,哲理性强。

10.关于文中运用庄子寓言的目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庄子回忆曾和惠施游于濠梁,水中双影,意在突出他和惠施深厚的友情。

B.庄子在妻子去世后鼓盆而歌的故事,意在体现他面对生死时的乐观态度。

C.匠石运斧的故事,意在说明惠施是庄子唯一的知己,为下文的投奔做铺垫。

D.视权贵如腐鼠的故事,讽刺了惠施心胸狭窄,赞扬庄子淡泊名利的品质。

11.作者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段来塑造庄子这一形象,请结合文本,从三个角度简要分析。

12.这篇历史小说指向的是现实,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主角(节选)

陈彦

苟老师把第三遍妆化完的时候,还是不满意,但时间已不允许再化了。他就提了眉,包

了大头,穿了行头。不知道他性别的人,还真看不出这是男扮女装呢。

易青娥知道,苟老师为演这两折戏,几个月瘦下来几十斤,不仅天天演练,还节制了饮

食,甚至用吃大黄拉肚子的方式,直减到现在二尺二的腰身。自打瘦起腰身来,皮肤就慢慢

塌陷了。他一直在叹息:这老脸,对不起李慧娘,对不起观众,尤其是对不起当年看过他戏

的老观众了。

正式开演前,不停地有一些老汉老婆子,到后台化妆室来,要看苟存忠,说他当年的李

慧娘,可是把好多观众弄得“三天不沾一粒粮,也要买票看慧娘”的。但苟老师有交代,说

在他没演完以前,任何人都是不见的。化完妆,穿好行头,苟老师就一个人面对墙壁,安静

下来,一句话不说了。

演出终于开始了。易青娥到门口看,观众特别多,连过道都站满了人。都在说,当年住

在五福戏楼,连演了三个月《李慧娘》的苟存忠,今晚又披挂上阵了。易青娥也为她师父骄

傲着。这么多年过去了,竟然还有这些老观众是深深记着师父的。

在一声长长的鬼的叹息声中,她师父出场了。

师父穿着一身白衣,披着一件长长的白斗篷,飘飘荡荡地来到了人间。他在哀怨,在痛

斥,在诉说,在寻找。突然间,易青娥甚至模糊了师父与李慧娘之间的界限,也不知他是他,

还是她了。一个年近花甲的老人,硬是在飘飘欲仙的身段中,全然掩藏住了性别、年龄的隔

膜,将一个充满了仇恨与爱怜的鬼魂,演得上天不得、入地不能的可悲可怜了。就在慧娘面

对凄凄寒风,无依无靠地瑟瑟发抖着,一点点蜷缩起身子时,苟老师使用了一个“卧鱼”动

作。这个动作要求演员必须有很好的控制力,是从腿部开始一点点朝下卧的。易青娥练这个

动作整整三年,才能用三分钟完成。而一般没有功夫的,几十秒钟都坚持不下来。苟老师平

常是能用两分钟朝下卧的,可今天,也许是太累,在易青娥心里数到一百一十下时,他终于

撑不住,全卧下去了,并且在最后一刻,双腿是散了架的。好在灯光处理得及时,立即切暗

了。剧场里响起雷鸣般的掌声。《鬼怨》终于演完了。

《杀生》是比《鬼怨》难度更大的一折戏,老观众都知道的“秦腔吹火”,就是这一折

戏的灵魂。苟老师为练这门“绝活”,十二三岁就把眉毛、头发全烧光了。苟老师老对她说:

“娃,唱戏是个苦活儿、硬活儿。师父这辈子,还就是看大门的那十几年,活得消停。一旦

把主角的鞍子架到你身上,那就是让你当牛做马来了,不是让你享福受活来了。”

易青娥明显感到,师父今晚的气力,是有些不够用了。今晚,师父特意要求她在侧台仔

仔细细地看着他的每一个动作。每一口火吐出来,她都要认真研究师父的气息、力量,以及

浑身的起伏变化。她觉得她比平常任何时候学的东西都要多,并且更具有茅塞顿开、点石成

金的效用。也就在师父一步步将演出推向高潮时,她似乎也完成了一次演戏的启蒙。她甚至

突然觉得,自己是能成一个好演员,成一个大演员的。

终于,师父开始吐最后一道火了,也就是那三十六口“连珠火”。师父控制着气力,一

口,两口,三口……由慢到快,由弱到强,直到“连珠火”将贾似道和贾府全部变成一片火

海!继而,天地澄净,红梅绽开。

观众的掌声已经将乐队的音乐声全都淹没了。鼓师几乎使出浑身解数,将大鼓、大锣、

大镒、吊镶全都用上了,可观众的掌声,还是如浪涛一般,滚滚涌上了舞台。

就在台上贾府人相互于火海中挣扎时,苟老师被人搀扶下来了。易青娥发现,师父已经

使完了人生最后一点力气,奄奄一息了。朱团长急忙过来,帮忙把他平放在一排道具箱子上。

苟老师浑身颤抖着在呼唤:

“青娥,青娥……”

“师父,师父,我在这里,我在这里。”易青娥紧紧抓着师父的手。

苟老师抖抖索索地摸着她的手说:

“娃,娃,师父……可能不行了。记住……吹火的松香,每次……要自己磨……自己拌。

记住比例……”

在说比例的时候,苟老师向她示意了一下,易青娥明白,是要她把耳朵附上去。她就把

耳朵贴上去了。苟老师轻声给她说:

“十斤松香粉……拌……拌二两半……锯末灰。锯末灰要……柏木的。炒干……磨

细……再拌……”勉强说完这些话,苟老师就吐出一口血来。

舞台监督喊:“咋办?底下观众喊叫要苟老师谢幕呢。”

朱团长说:“谢不成了,快关幕!”

只见苟老师身子动了动,意思是要起来,但又起不来了。

朱团长就紧急决定,用身边的道具一一贾府的太师椅,把苟老师抬上去谢幕。

大家就帮着把苟老师弄到了太师椅上。

团长又紧急决定说:“青娥,你跟舞台监督一起把你师父抬上去!”

易青娥就跟舞台监督把“李慧娘”抬了上去。易青娥看见,观众热浪一般,在朝舞台上

狂喊着。被他们抬上去的苟老师,静静靠在太师椅上,一动不动。

那一刹那间,她反应过来:苟老师,可能已经不在人世了。

(有删改)

13.下列对这篇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化完妆,穿好行头,苟老师就一个人面对墙壁,安静下来,一句话不说了。”这是

苟老师在默默地对角色进行内心体验,体现出他的敬业精神。

B.年近花甲,苟老师重新登台担任主角,他常对徒弟说的“唱戏是个苦活儿……”那番

话,充分表达出他向往清闲生活,但是身不由己的无奈。

C.苟老师表演三十六口“连珠火”,继而“天地澄净,红梅绽开”,这是演出的高潮,

也是他艺术生命的极致绽放,极具震撼力和感染力。

D.小说后面写苟老师在奄奄一息时示意青娥附耳过来,轻声告诉她吹火的松香的配方比

例,这一举动透露了老一代艺人艺不轻传的特点。

14.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语言多处采用方言俗语,显得亲切自然,使故事叙述更加贴近生活,也使作品具

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B.小说以易青娥的视角描写苟老师的表演过程,运用了肖像描写、动作描写等手法,表

现出苟老师技艺精湛,对演出竭尽全力。

C.小说采用补叙的手法,补充交代了苟老师练习“秦腔吹火”这门绝活的从艺经历和感

受,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活饱满。

D.“观众的掌声已经将乐队的音乐声全都淹没了……滚滚涌上了舞台。”这一段使用比

喻和衬托的手法表现了观众对苟老师的热爱。

15.演出结束,苟老师的生命也随之谢幕。从全文看,哪些情节为此结局作了铺垫或暗

示?请简要分析。

16.《主角》一书荣膺第十届茅盾文学奖,其突出特色是“体现出非常茂盛、结实和坚

韧的中国传统艺术根脉”。请分别从苟老师、易青娥、观众的角度分析节选部分是如何体现

这一特色的。

参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A.“也预示着战争的艰难”分析错误,此处描写主要用以渲染战争的残酷与艰

苦。B.“一切成为秦震倍感对不起战士们的原因”理解错误,这并非对不起战士们的原因,

他愧疚于物质条件无法保障,并由衷敬仰解放军的伟大精神。C.正确。D.“他没有揣着希

望”说法错误,此处是指他对战士们与革命的前景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故选:C„

2.答案:B

解析:B.“与后文他积极请求让他所在的连队出征作战的形象一脉相承”分析错误。前

者表现的是牟春光的直爽豪放,后者表现的是他战斗的决心与勇毅。

3.答案:①小说第四段写出了大风吹拂下的江城雾气弥漫,渲染出阴冷萧索的环境特点;

结尾段再次吹起江风,浓雾被吹散,一切豁然开朗。②以环境的变化映衬秦震由沉重忧虑到

释怀乐观的心理变化。③以环境的变化深化主题:开篇渲染士兵露宿街头条件之恶劣,赞扬

解放军纪律严明,也表明革命的残酷与艰难;结尾处的风吹雾散则象征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

解析:在本篇小说选文中,两处写到了“风”。第一次是在第四段中,“雾正从江上升

起,黄色的雾,像大团大团云烟,给风吹得向市街上飞扬弥漫,一转眼工夫,大雾如同棉絮

塞满天地之间,阴凄凄的。路灯只留下一圈淡淡黄影,江涛声似乎也变得低沉、喑哑了”,

此处写出了大风吹拂下的江城雾气弥漫,渲染出阴冷萧索的环境特点。而在结尾作者再次写

到“风”,“江风拂面,吹散了浓雾,也卷走了耻辱、沉痛、巨痛。历史好像是从这儿开始,

又回到这儿歇一下脚,好迈上新的途程”,此处的封吹散浓雾,让一切豁然开朗。两处对“风”

的描写,是以环境的变化映衬主要人物秦震的心情变化,在小说的开头,秦震心中挂念战士

们的生活情况,心中怀着沉重忧虑,此时所描写的大风吹拂的浓雾正是他阴郁心情的写照。

而在结尾,秦震看到了在艰苦的环境中战士们严守纪律,在通过与牟春光的谈话中,他感觉

到战士们心中所怀有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他感到释怀和高兴,所以,结尾大风吹散浓雾正

是这一心理的表现。两次对风的描写体现了秦震由沉重忧虑到释怀乐观的心理变化。最后,

两次对风的描写,以环境的变化深化主题。开头通过对风和大雾的描写,突出了当时环境的

艰苦,渲染士兵露宿街头条件之恶劣,而在这样的条件之下,“战士就一个挨一个蜷曲在人

行道上睡觉……他们没一个人去敲人家的门窗,他们没一个人躲在人家的门洞里”,由此赞

扬解放军纪律严明,也表明革命的残酷与艰难。而在结尾,秦震回忆了自己在大革命时期的

艰苦历程,再联系如今革命取得的成功,他对革命的前途充满乐观,所以结尾处的风吹雾散

则象征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

4.答案:①立体的人物:秦震作为一名革命将领,身上具有关爱士兵、理解士兵、勇于

反思、不断成长的丰富的个性,是一个成长型的小说人物。②创新的方法:本文借秦震的视

角,由外在行动到内在精神,由群体到典型,逐层深入地展现了战士们刚毅不屈、坚定乐观

的品质和崇高的追求。③深刻的观念:小说既有对战争残酷性的审慎反思,又保有昂扬的革

命豪情和深明大义的胸怀。④特定历史时期:真实反映特定历史时期人物心理,有助于深入

理解、感悟。

解析:在人物塑造方面,本篇小说不同于过去那些战争小说对人物塑造的扁平化模式,

而是塑造了立体的人物。以小说的主人公秦震为例,秦震作为一名革命将领,身上具有关爱

士兵、理解士兵、勇于反思、不断成长的丰富的个性,他并非一个高大全的人物,而是通过

革命的历程不断成长的革命军队指挥员,是一个成长型的小说人物。从创作手法上来看,本

文借秦震的视角,由外在行动到内在精神,由群体到典型,逐层深入地展现了战士们刚毅不

屈、坚定乐观的品质和崇高的追求。这是一种创新的方法,不同于以往的革命小说采用全知

视角来叙述的习惯。在思想价值方面,小说具有深刻的观念。小说既有对战争残酷性的审慎

反思,又保有昂扬的革命豪情和深明大义的胸怀。这样就丰富了小说的思想性,从而不同于

原来战争小说所具有的浓厚的说教意味。在语言方面,由“解放大军一到武汉就受到了热烈

的欢迎,武汉从慌乱与惊恐中苏醒过来,它睁大两眼,展开双臂,迎接亲人”可知,运用拟

人手法,将武汉人格化,生动形象地表现武汉人民对解放大军的欢迎;由“人们的热情比长

江的浪涛还要汹涌,歌声喊声,像海浪般回环激荡”可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人们的

歌声喊声比作“海浪”,形象地传达出人们的喜悦、激动之情。总之,本文的语言的具有生

动形象的特点。

5.答案:B

解析:B.“'是因为他不明白再见’的意思,也不想再和他们见面”错误。根据原文“(朱

丽)一边感叹做个孩子也挺不容易,非得随着父母对那些他根本不认识的大人说再见不可。

很可能,他从来就不想跟他们再见面呢。他既不认识他们,又不了解他们。和说‘再见‘相

比,看上去他更喜欢说‘蜗牛’。也可能,他一直就没弄明白‘再见'是什么意思”可知,

这些原因是朱丽的猜测,选项只是其中一部分。故选B。

6.答案:D

解析:D.“运用比喻的手法”错误。”一种对自己的陌生的疑惧就在这时陡然从心中升

腾起来”应该是比拟的修辞手法。故选D。

7.答案:①推动情节的发展。朱丽从小宝与露露的告别中,反思自己,决定与以前告别。

②揭示小说主题。朱丽从小宝与露露的告别中,体会到生活其实是从“再见”开始的,告别

过去才能迎接新的生活。

解析:①从故事情节上看。花费大量笔墨来写小宝与露露的告别,能够推动情节的发展,

一遍又一遍的“再见”,能够引发旁观者的深思,如“那像是欢欣和绝望情绪的一种混合,

激烈而壮观。像冰河在春日太阳的照耀下突然融化,‘嘎啦啦’地迸裂着自己,撕开着自己。

叫人觉着,生活其实是从‘再见'开始的,当小宝和露露那么急赤白脸地用'再见'告别时,

生活才真正走进了他们的生命。”使得朱丽能够联系自身,及时反思自己,决定与以前告别。

②从主题上看,花费大量笔墨来写小宝与露露的告别,写出了“小宝”从对客人毫不在意、

一心沉浸于自己的世界,到向客人打招呼、说“再见”,意味着一个孩子迈出了走向外部世

界的步伐,真诚地向外部世界打开一扇心灵之窗。朱丽通过对一个孩子成长变化的偶然发现,

体会到生活其实是从“再见”开始的,懂得只有告别过去才能迎接新的生活,揭示小说主题。

8.答案:①沮丧、难为情。朱丽因母亲的婚姻不幸而产生恐惧并且在婚礼上逃婚,躲在

舅舅家,是对“诸多麻烦”的逃避。②开始反思自我。小宝与露露热情告别,让朱丽的内心

对“再见”这个词有了更多的感触。③勇敢面对。朱丽产生了与过去告别的冲动,决定想打

开手机,迎接新的生活,是“对生活保持明亮的心境和善意”。

解析:①文章开头写到“这一次,携了这样的事情来投亲,朱丽又沮丧又难为情”可知,

朱丽因母亲的婚姻不幸而产生恐惧并且在婚礼上逃婚,躲在舅舅家,是对“诸多麻烦”的逃

避。朱丽感到沮丧、难为情。②文章中间花了大量笔墨来写“小宝”和客人尤其是和露露的

热情告别这一情节,使得朱丽自己内心也有所感悟,“叫人觉着,生活其实是从‘再见‘开

始的,当小宝和露露那么急赤白脸地用‘再见’告别时,生活才真正走进了他们的生命。”

可知,朱丽此时已经开始了自我反思。③原文“她环顾这房间,伴着窗外那声声不断的“再

哎哎哎哎见”,她就琢磨,现在最该做的,是不是应该把关掉了那么多天的手机打开呢?继

而想到,她应该先找舅舅借十个手机充电器。”可知朱丽通过对一个孩子成长变化的偶然发

现,反省自己对“再见”一词的漠然,醒悟后有了打开手机的想法,要与外界联系,回到她

真正的“生活”,可知此时朱丽不再沉浸在自我世界中,而是积极勇敢地去面对。

9.答案:C

解析:C.“庄子的意思是自己的灵魂很干净,无污染”理解有误,庄子做此比喻是想说

明惠施是自己唯一的知己。

故选:Co

10.答案:B

解析:B.“意在体现他面对生死时的乐观态度”错,通过对比,意在说明惠施和庄子的

不同,惠施追求脚踏实地,而庄子在无何有乡中盘旋,处世追求不同。

故选:Ba

11.答案:①心理描写。作者注重对庄子内心活动的描写,反复描写“我是饥渴着人的

鲜味”“你是我唯一的知己”,以及回忆曾经和惠施的交往,意在塑造庄子对友情的渴盼,

对朋友的信任。②语言描写。在被惠施误解后,庄子给惠施讲鹏鹦腐鼠的故事,既表明了自

己的立场和志趣,又极其辛辣地讽刺了惠施,塑造了庄子机智幽默、鄙弃功名利禄的形象。

③对比。作者描写惠施认为庄子是为了夺取他的宰相之位,事先提防,先发制人,用惠施的

小人之心、心胸狭窄,对比塑造了庄子清高自守、淡泊名利的形象。④侧面衬托。作者通过

描写周围群众对庄子的揶揄、误解,侧面衬托出庄子心胸旷达、洞明世事。

解析:①心理描写。“啊啊,我是饥渴着人的鲜味,我是饥渴着人的鲜味呀!”“他在

河边上想起了他的夫人,他在斶髅中幻见了他夫人的面孔”“惠施哟!你是我唯一的知己!”

“惠施呀!你是我唯一的知己……”“他一想起他的惠施,恨不得立刻就飞去和他见面”运

用大量心理描写,展现庄子内心活动,意在塑造庄子对友情的渴盼,对朋友的信任。

②语言描写。“惠施!我实在是自己欺诳了我自己。你听我向你说一段趣话罢。南方有

一种奇鸟名叫‘鹦雏’,它吃的是竹实,饮的是清泉,宿的是梧桐古树……”运用语言描写,

庄子给惠施讲鸥鹦腐鼠的故事,既表明了自己的立场和志趣,又极其辛辣地讽刺了惠施,塑

造了庄子机智幽默、鄙弃功名利禄的形象。

③对比。“四海虽大,只有你惠施一人。惠施呀!你是我唯一的知己”“他一想起他的

惠施,恨不得立刻就飞去和他见面”“老庄这一来,是想夺我的宰相了!管他是真是假,总

要事先提防”“人还没有走到大梁,惠施早搜拿了他三天三夜了。他才抵大梁城,便被人逮

捕着,把他送到惠施的面前”庄子饥渴着友情,饥渴着人的滋味,一路来投奔惠施,结果惠

施认为庄子是为了夺取他的宰相之位,就事先提防,先发制人。运用对比,用惠施的小人之

心、心胸狭窄来对比庄子,塑造了庄子清高自守、淡泊名利的形象。

④侧面衬托。“庄周走一路,便引起一路惊怪的风声。有些人揶揄他,但他只觉得无知

的人终是可爱”“不知道庄周名声的人,只当他在说疯话。知道庄周名声的人,只当他是诳

人的骗子”作者通过描写周围群众对庄子的揶揄、误解,侧面衬托出庄子心胸旷达、洞明世

事。

12.答案:①郭沫若虽然在写历史小说,但没有忘记现实。他大胆改造史料,塑造庄子

形象,针硬现实。②庄子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去投奔“唯一的知己”一一当了宰相的惠施,

谁知惠施闻讯后竟误以为庄子要来与他争夺相位,就派人严加搜捕,把庄子捉来,鞭挞了当

时的从政者猜忌他人、伪诈弄权的现象。③庄子渴盼生机、友谊,但惠施的做法让他备受打

击,发出了“人的滋味就是这么样”的悲叹,批判了当时世态的炎凉,人情的淡薄。

解析:①作者注重对庄子内心活动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