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诗歌第一讲_第1页
园林诗歌第一讲_第2页
园林诗歌第一讲_第3页
园林诗歌第一讲_第4页
园林诗歌第一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园林诗歌第一讲园林诗歌第一讲园林诗歌第一讲园林若没有诗味,就难成其为艺术品;没有诗味,游园便觉无趣。人若没有诗意在胸,也就造不出高雅之园。2由于本人工作能力和接触项目有限,希望借此机会将自己的体会与大家分享,更希望大家能提出更多更为深刻的意见!谢谢园林诗歌第一讲园林诗歌第一讲园林诗歌第一讲园林若没有诗味,就园林若没有诗味,就难成其为艺术品;没有诗味,游园便觉无趣。人若没有诗意在胸,也就造不出高雅之园。2园林若没有诗味,就难成其为艺术品;没有诗味,游园便觉无趣。人中国有许多著名的园林,有过园林游赏经历的人脑海里都会留有这样的深刻印象:就是在园林美景中,我们随处都能看到古代诗歌踪迹。这正如金学智先生在《中国古典园林美学》中所言:“在园林中,特别是在名园里,可以说处处蕴蓄着诗意,时时荡漾着诗情,事事体现着诗心,是地道的‘诗世界’”。由此可见,古诗在中国园林艺术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与中国园林有着“盘根错节、难分难离”的关系。这节课我们将从三个方面深入地探讨地一下古诗与中国园林的密切关系。3中国有许多著名的园林,有过园林游赏经历的人脑海里都会留有这样一、古诗对园林置景方法的反映古诗对园林的借景和框景两种置景方法借景,是园林置景中最常见的方法,即把园外的佳景,通过巧妙的布局或剪裁、修饰,使之成为园林景观的一个组成部分。古诗中反映园林借景的比比皆是,并且借景有远借,邻借,仰借,应时借等多种类型。4一、古诗对园林置景方法的反映古诗对园林的借景和框景两种置景方远借:指的是借园外远处的景色,从而在有限的空间里表现出无限的景观。诗中多是借远处的青山,如沈约的《游沈道士馆》“山嶂远重叠,竹树近蒙笼”、王勃的“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等5远借:指的是借园外远处的景色,从而在有限的空间里表现出无限的杜牧的《寄扬州韩绰判官》“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将远处的青山纳入园中,给整个园林增添了无穷的生命力。6杜牧的《寄扬州韩绰判官》“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还有借远处的水,如李白《登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空阔无边的长江,大大地拓展了黄鹤楼的空间范畴,使其顿生超凡的气势,意境更加开阔、深远。惟见长江天际流7还有借远处的水,如李白《登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孤帆远影碧邻借:是指借附近的景色搭配来烘托出原景物的特色,以达到锦上添花的作用。如“湖光秋月两相和”在这里“湖光”与“月光”互借,达到交辉相应的效果;8邻借:是指借附近的景色搭配来烘托出原景物的特色,以达到锦上添邻借最出彩的应是杨万里《晓出静慈寺送林子方》“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一句,在这里“万顷碧波”的莲叶与“湛蓝明净”的天空相对,“娇嫩鲜艳的荷花”与“艳丽四射的红日”相对,可谓相得益彰美不胜收。9邻借最出彩的应是杨万里《晓出静慈寺送林子方》“接天莲叶无穷碧仰借:是借天空中的日月星辰、飞鸟白云等景色。如文昌镇蜀《题武担寺西台诗》云:“秋天如镜空,楼阁尽玲珑。水暗余霞外,山明落照中。鸟行看渐远,松韵听难穷。今日登临意,多欢笑语同。”在短短的八句中,竟多次用到仰借这种置景方法。首句借的如镜的天空,第三句借的是美丽的晚霞,接下来借的是落日的余辉,下句则是借天空中自由飞行的小鸟,仰借的景物多流畅灵动,因此它们给园林增添许多的趣味。10仰借:是借天空中的日月星辰、飞鸟白云等景色。如文昌镇蜀《题武应时借:除了以上这些方位上的借景外古诗中还反映了时序上的借景,也就是应时借,借大自然春夏秋冬,晨昏早晚之独特佳景,像白居易《钱唐湖春行》:云“乱花溅入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借的是繁花烂漫、青草葱戎的春景;王维《初夏即事》“我道四时俱富贵,一杯催唤藕花风”借的是夏日清新的荷花;《秋圃》“青霜红碧树,白露紫黄花”借的是秋天的霜叶与露花,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借的则是冬天独有的童话般的雪景。在这些诗中表现出诗人“四时之景不同,而赏心乐事亦与之无穷”的园林审美追求。11应时借:除了以上这些方位上的借景外古诗中还反映了时序上的借景框景是园林古诗中又一常见的置景技巧,就是将景框在“镜框”中。框可由门窗、亭、廊、山洞、树枝干等组成,并以此来有选择地摄取另一个空间的景色,组成一幅美丽的自然风景画。框景的作用在于将园林绿地的自然美、绘画美、建筑美高度统一在一幅立体的风景画面中。12框景是园林古诗中又一常见的置景技巧,就是将景框在“镜框”中。如王维《奉和》云“銮舆迥出千门柳,阁道回看上苑花”在这里阁道充当景框,它框出了上苑的繁花似锦。窗子是古诗框景中最常用的景框。13如王维《奉和》云“銮舆迥出千门柳,阁道回看上苑花”在这里阁道窗外的景色,经过窗子的框框望去,就是一幅画。例如杜甫《绝句》云:“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从窗子看去,西岭的千秋白,就像一幅静物画一样镶嵌于窗框中,看到它让我们体验到了与室内景色完全不同美感。14窗外的景色,经过窗子的框框望去,就是一幅画。例如杜甫《绝句》这样的窗上美景还有很多,如“江上晴楼翠蔼开,满帘春水满窗山”窗子框出是一幅清丽的山水画、“檐飞宛溪水,窗落敬亭云”是一幅飘逸闲淡的白云图,小小的一扇窗,竟融进了人间的万种风情。可见,充分地利用门、窗、廊等的造型,并以它们为框,充分利用它们的造型,通过植物配植,与路、石等进行精细地艺术均图,不但可以入画,而且可以扩大视野,延伸视线,层次清晰,构图简洁,将游人的视线引向无限远处,是园林景色达到了入画的境界。15这样的窗上美景还有很多,如“江上晴楼翠蔼开,满帘春水满窗山”二、古诗对造园程式的影响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公共园林都与诗结缘,尤其是私家园林和公共园林与诗关系更为密切。其建园主体、题园、造园诸环节均离不开诗,可谓园因诗造。16二、古诗对造园程式的影响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皇家园林,私家园林(一)园林的建造主体是诗人。中国园林建造历史悠久,“园林”一词早在晋代张翰《杂诗》“暮春和气生,白日照园林”中就出现了,但是古代没有专业园林家,园林的创作一直以来是以诗人墨客为主体。他们的中国园林发展的各个阶段都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六朝时期的陶渊明、谢灵运是最早的一批造园诗人,他们以再现自然、回归自然为造园主旨,促成了自然山水园的形成。17(一)园林的建造主体是诗人。17唐代的诗歌讲究意境,诗人们们造园时也受其影响讲究意境,园中的山水景物,不但表现出本身的自然美,还要具有内在的意韵美,这样写意山水园便形成了。大诗人白居易、履道里、裴度、杨万里等都是写意山水园的代表,而成就最高的要数山水诗人王维,他所建的“辋川别业”是“集我国唐代园林之盛”的综合性园林。18唐代的诗歌讲究意境,诗人们们造园时也受其影响讲究意境,园中的宋代是园林建造的成熟时期,园林建造向大众普与,大批的诗人参加造园。北宋时有司马光退居的独乐园、苏舜钦的沧浪亭、林逋孤山的山园,贾似道的集芳园、范成大的“石湖”等,形成了真正的文人山水园。明清两代是园林的集大成时期,其中的杰出代表是汪为霖,他清中期的著名诗人。他的园林造诣精深,其文园和绿净园在中国园林史上极具代表性,其中标志之一的建筑是“小山泉阁”,被誉为古典园林的绝品:“景中小山水阁溪泉作瀑布状,自上而下曲折三叠,洵画木也,直拟之园中,今南北所存诸园无此佳例。”19宋代是园林建造的成熟时期,园林建造向大众普与,大批的诗人参加诗人墨客都是具有很高的艺术修养,他们是艺术鉴赏与艺术创新能力较高的体群,因此他们的积极参与造园,促进了中国园林造园理论的发展,提高了中国古典园林的文化品位。20诗人墨客都是具有很高的艺术修养,他们是艺术鉴赏与艺术创新能力题园诗有的是题咏园内景色的。如大观园中宝玉题蘅芜苑用诗《蘅芷清芬》:“蘅芜满净苑,萝薜助芬芳。软衬三春草,柔拖一缕香。轻烟迷曲径,冷翠滴回廊。谁谓池塘曲,谢家幽梦长。”诗中描写了园林的花草、小径,弥漫在亭苑中的香气和冰凉的露珠,这些诗歌意象描绘出了园林的景色,又抓住了蘅芜苑的冷、香特点,为园林风景增色不少。避暑山庄康熙题有诗文。21题园诗有的是题咏园内景色的。如大观园中宝玉题蘅芜苑用诗《蘅芷例如:“万壑松风”建筑群,康熙赋诗云:“去卷千松色,泉如万籁吟”。题园景用诗,题名也用诗。清代岭南梅州的人境庐,取自陶渊明诗句“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北京陶然亭取自白居易诗句“更待菊黄家酿熟,共君一醉一陶然”,“留听”出自李商隐“留得残荷听雨声”的名句。宋代平原郡王韩佗胄的别墅园,园内所有的厅,堂,阁,榭,亭,台,门等,悉取先侍中魏忠王之诗句而名之。题园是中国园林创造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因为这些题园诗不仅能烘托出园景的主体,起着鉴赏指引,命名点题、抒情喻志的作用,它还成为园林古朴、典雅气氛的装饰品,成为园内景色重要的组成部分。22例如:“万壑松风”建筑群,康熙赋诗云:“去卷千松色,泉如万籁(二)诗还可以用作造园的模本。也就是说园与园内景观直接取自诗,化诗文意境为园林意境。以诗的意境造园者甚多,以陶诗为题材的园林,就有多处如“归田园居”(苏州)、“五柳园”(苏州)、“武陵春色”(圆明园)、“耕隐草堂”(扬州)等。李白《山中问答》中有“桃花流水杳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苏州拙政园门口一假山,为桃花源入口之模拟物,借景达到世外桃源的意境。王勃的“落霞与孤鹜起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武汉东湖借此诗句结合本地的特色,设置长天楼景点,游人到此,面对霞鹜水天,壮阔之情油然而生。唐代诗人常建游常熟的破山寺曾题诗“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后人借此诗句在兴福寺设“空心潭”、“空心亭”等景点。23(二)诗还可以用作造园的模本。23化诗为园的情况还有将诗人所咏之地化为园林。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有名句“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萧”,后人就在扬州二十四桥西岸建构了听萧园。依据诗去造园诗与园内的建筑、山水、花木自然和谐地揉和在一起,使园林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均能产生出深远的意境,徜徉其中,可得到心灵的陶冶和美的享受。24化诗为园的情况还有将诗人所咏之地化为园林。杜牧《寄扬州韩绰判三、古诗对园林旅游的推动作用近年来园林旅旅游非常盛行,这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现代人对自然的渴望空前的强烈。二是古代诗歌的推动作用,下面我们就具体分析一下中国古诗究竟是怎样推动园林旅游的。25三、古诗对园林旅游的推动作用近年来园林旅旅游非常盛行,这主要第一、古诗是人们的游园动力。培根在《说花园》中说:“园艺之事也的确是人生乐趣中之最纯洁者。它是人类精神最大的补品。”可见,旅游本质追求是对精神文化的追求。供现代人旅游休闲的项目很多,但是园林游赏却能在众多的竞争项目中脱影而出,主要原因就是中国园林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园林古诗是构成这些文化最直接的因素,那些历久传之的园林几乎都有诗人墨客的吟咏记述。26第一、古诗是人们的游园动力。26如东晋时会稽近郊著名的兰亭《邕州柳中丞作马退山茅亭记》中有:“夫美不自美,因人而彰。兰亭也,不遭右军,则清湍修竹,芜没于空山矣”。27如东晋时会稽近郊著名的兰亭27北宋的沧浪亭,是因为有开宋一代诗风苏舜卿、梅尧臣、欧阳休三位诗坛巨匠唱咏应和而闻名。杭州西湖有了白居易,苏轼等文人骚客的吟唱,西湖才名传天下。特别是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朦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在晴日阳光下水波荡漾的西湖光彩焕发,在细雨中蒙上了一层雾蔼的西湖又显得妩媚娇羞。西湖如同美丽的西施,不论是浓妆艳抹还是不施脂粉,都那样美丽异常。诗人用神来之笔把西施的神韵赋予了西湖,将两种美丽叠加,西湖便多了份生气。此诗一出便引来历代无数的游览者观光西湖,亲身感受一下诗中所描绘的如同绝世佳人般的美景。28北宋的沧浪亭,是因为有开宋一代诗风苏舜卿、梅尧臣、欧阳休三位可以说中国园林中的古诗文化是中国园林最好的宣传广告,它大大地提高了园林的知名度,同时提高了人们游园的热情,从而有利地推动园林旅游。29可以说中国园林中的古诗文化是中国园林最好的宣传广告,它大大地第二、古诗是园林旅游可持续性的保障。中国的许多园林在经历了千百年的自然灾害与人事战乱后已经破损不堪,原貌不存,这样随着园林的消亡园林旅游也必然随之中断,所以要想继续维持园林旅游我们就必须对破损的园林进行修复,而园林的修复重建,主要依据诗文题记。30第二、古诗是园林旅游可持续性的保障。30如杜甫流寓成都的浣花溪草堂,从今之“杜甫草堂”来看,修复主要依据的是杜甫诗歌。杜甫寓居成都浣花溪草堂共三年零九个月,写下了240多首诗篇。据《寄题江外草堂》和大量咏此园之诗记载,当年园内有果树,桤木,绵竹等植于园中,有小桥将草堂分为南北两部分,桥下有一曲绿水经过。今日园内也广植树木,竹树郁郁葱葱,还有小桥流水、花团锦簇,很好地再现了杜甫诗文中的境界。31如杜甫流寓成都的浣花溪草堂,从今之“杜甫草堂”来看,修复主要还有一些园虽已不复齐全甚至已废,但是发生在园内的感人事件却通过咏园诗文历代相传,通过诗文可以让我们驰骋想象,品味她往日的风采神韵。绍兴沈园,历经沧桑,现仅存葫芦形的水池,池上跨石桥,池边有叠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